東亞書房》松本大洋與夢枕獏聯手創作繪本《渾沌》即將上市,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 第22屆司馬遼太郎獎,由朝井まかて的《惡玉傳》(角川)奪得。朝井自2008年開始在文學界嶄露頭角,短短10年內,就以小說《戀歌》、《阿蘭陀西鶴》、《眩》、《福袋》等作,獲得時代小說大獎、直木獎、織田作之助獎等多項文學大獎。今年7月出版的《惡玉傳》,以江戶時代最大的收賄事件「辰巳屋騷動」為題材,呈現人在金錢與鬥爭的夾擊下墮落為惡的過程。
    大阪炭批發商木津屋之主吉兵衛,將事業託給家中管事,在外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卻在一天收到兄長久佐衛門過世的消息。吉兵衛回到經營柴薪批發的老家辰巳屋,想替兄長處理後事,卻遭到辰巳屋大總管與兵衛及姪子乙之助的排擠,事態演變為遺產爭奪,甚至引起幕府將軍德川吉宗以及擔任寺社奉行的大岡越前的注意。透過從富商公子墜落至底層的吉兵衛,以及官僚人生走下坡的大岡越前這兩條故事線,朝井鮮明地刻畫大阪和江戶東西文化的交會和衝突、送禮示意的傳統和賄賂的微妙疊合,以及法庭制度逐漸確立的過渡期中,仍然騷亂動盪的時代景象。
     
  • 日本小說家井上荒野,以今年5月發行的《那個話題今天就別提了吧》(每日新聞出版),贏得第35屆織田作之助獎。井上為知名文學獎的常客,得獎作品包含《潤一》、《盡頭》、《別去那裡》、《赤》等暢銷作。《那個話題今天就別提了吧》細緻地捕捉老去之人的心理,以及底層青年的內心動態,可說是彰顯作家新境界的里程碑。
    72歲的昌平和69歲的妻子由理子,在退休後過著安穩的生活。某一天昌平因為交通事故骨折,因而聘請26歲的「家事幫手」一樹到家裡協助。一樹雖然如同兒子般可靠,由理子卻發現,家裡的氣氛變得越來越古怪。文藝評論家重里徹也表示:「井上以踏實的筆調,完整描摩登場人物的生態,以及一個接一個的情景和畫面。」作家辻原登則稱讚:「雖然故事的背景以年老為題,井上卻也精彩刻畫出手染惡事、卻有某些地方讓人無法憎恨的青年的心境。」

【作家動態】

  • 3年前以小說《流》奪得直木獎的台籍作家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上個月月底出版小說《夜汐》(角川),深刻描繪超越時代、賭上性命的愛。幕末文久三年,主角蓮八為了拯救沉淪苦海的青梅竹馬八穗,從賭場詐取大額金錢,因而引來殺手夜汐的報復。蓮八為了逃命,隱身成為京中新選組的一員。然而某日,蓮八卻收到八穗「希望你歸來」的訊息,因而決意背離新選組。他一面躲避新選組成員土方及沖田的追擊,同時抱著必死的決心進入八穗所在的小仏峠山中。另外,本應向蓮八索命的殺手夜汐,卻彷若變幻莫測的命運化身般,一面以夢境引導蓮八,一面將眾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夜汐》這部小說始於幕末,結束於明治,正是時代巨輪快速推進的一段期間,而無論是在哪個時代,義無反顧的愛情總是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故事中提到,「即便肉眼無法察覺,世事卻實實在在地持續變動著。當人們察覺時,往往已是在不知不覺間人事已非之後了。」角川文藝局的編輯富岡薰評論,希望同樣身處於快速變遷時代的讀者們,能在本書洗練的字裡行間中,細細品味這部作品。

    dong_ya_shu_fang_zhu_tu_.jpg

    東山彰良(擷自Youtube

  • 攝影師對談集《閱讀相片之夜:13位攝影師的攝影哲學》(誠文堂新光社)於本月初出版。當今社會,攝影已在藝術領域穩固地占據一席之地。作者山内宏泰在代官山的北村相機店,與蜷川實花、佐内正史、奥山由之、川島小鳥、石田真澄、高橋恭司等12位攝影師對談,記錄他們創作時的心情、表現的手法,以及自身的攝影哲學。書中共收錄約100張攝影作品,並有詳細的解說,是適合攝影入門者及攝影迷的一冊。
     
  • 平成國民作家宮部美幸上月底出版小說《若無昨日亦無明日》(文藝春秋)。本書是繼2年前出版的《希望莊》之後,第5部「杉村三郎」系列作品。《若無昨日亦無明日》以「杉村vs.有點苦惱的女性們」為題,共收錄〈絕對零度〉、〈華燭〉以及〈若無昨日亦無明日〉3篇中篇小說,描寫自殺未遂後便行蹤不明的主婦、問題家庭的神祕新婚妻子,以及自我中心的單親媽媽。
    讀者評論,這部作品以成熟卓越的筆鋒,呈現鄰近一般人真實生活的社會陰暗面,包括對於人性尊嚴的踐踏、被害者的痛苦,以及親族問題等等。雖然有讓人不快的情節,故事本身卻又極富魅力和可讀性。宮部將多樣紛雜的情節和人物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得《若無昨日亦無明日》成為餘味無窮、引發讀者迴響的作品。

    gong_bu_mei_xing_-side.png

    小說家宮部美幸及其新作《若無昨日亦無明日》(照片取自JTBC官網)

  • 曾獲直木獎,身兼劇作家、演員及評論家的松井今朝子,本月初出版以歌舞伎為舞台的長篇小說《芙蓉的干城》(集英社)。松井出身於歷史悠久的京都祇園,自早稻田大學演劇學科研究所畢業後,進入日本五大電影公司之一的松竹公司,參與歌舞劇的企劃和製作。松井後續出版的許多時代小說,如《仲藏狂亂》、《歹路不可行》、《吉原手引草》等,皆流露其豐沛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美學。
  • 《芙蓉的干城》以昭和八年的東京為舞台,講述江戶歌舞伎名作者櫻木治助之孫櫻木治郎,受老家之託替成為築地小劇場女演員的親戚女兒澪子安排相親,卻在木挽座意外捲入兇殺案,其後所衍生的一連串事件。松井在這部作品中發揮所長,描摹出戰爭及歷史變動的背景下,精采絕倫的歌舞伎懸疑故事。

avt_matsui-kesako_5702-side.jpeg

松井今朝子及其新作《芙蓉的干城》(照片取自babelio.com

​​【業界新聞】

  • 為因應2019年日本消費稅由8%調漲至10%的賦稅政策,日本書籍出版協會、日本雜誌協會等四大出版行業組織,於本月14日再次發表聲明,提出希望政府將符合「稅制改正大綱」的書籍和雜誌納入減輕稅率政策的要求。減輕稅率制度的實施,目的在緩和日常民生用品調漲對低收入者產生的衝擊。日本出版行業組織在本次聲明中表示:「如同食物為『身體的糧食』,出版品做為『心靈的糧食』,同樣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提出「賦予全國國民平等且廣泛地接觸書籍雜誌等出版物的機會,對於民主主義健全發展及提升國民智識生活上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為符合日本政府對於圖書作品的管制,以及排除有違公序良俗的「有害圖書」,出版行業組織曾於今年6月18日,在出版界媒體「文化通信」中,主動提出將設立「一般社團法人出版倫理代碼管理機構」,以制定倫理基準,並判斷出版物是否能獲得出版倫理代碼。此聲明發出後受到部分人士的批判,認為日本出版團體為了獲得政府的賦稅減輕優惠,不惜自我審查及自我閹割。稅率政策及出版業自主規制的強化,將有可能對社會認定的「有害圖書」,如BL書籍或在倫理上較為曖昧的出版品等,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
     
  • 日本漫畫家松本大洋與小說家夢枕獏聯合創作的繪本《渾沌》(偕成社),將於明年1月出版。松本的畫風極具個人風格,其漫畫《惡童當街》與《乒乓》曾分別被改編為動畫和真人電影。他的第三部繪本作品《渾沌》,由擅於描寫神獸、妖魔及民間奇譚的夢枕獏撰寫情節,以中國神話怪物「渾沌」的傳說為題材,透過這個六翼六足、卻無眼耳鼻口的怪物,編織出悲傷而美麗的故事。

    20181211-matsumotobaku02_full.jpg

    《渾沌》內頁(取自Amazon

  • 極具話題性的暢銷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筑摩書房)譯本,本月初登陸日本。由韓國作家趙南柱撰寫的《82年生的金智英》,透過34歲主角金智英的人生,娓娓道來韓國女性在學校、職場、社會、婚姻中所面臨的總總不平等。該書甫一出版就在韓國引起熱議,同時也遭受韓國反女權分子的強烈抨擊。目前《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韓國已突破百萬銷售,電影版也正緊鑼密鼓籌備中,預計將由鄭有美及孔劉出演。
    小說所關注的女性議題,同樣在日本引發討論,日文譯本上市4天內便確定3刷,並登上日本國內亞洲文學書籍銷售首位,以及「最想要的物品」排行榜第3位。文學獎作家星野智幸在書評中提到:「這本小說將無可名狀的情感化為言語,也因此得以在韓國女性中激起狂熱。她們心中壓抑的、說不出口的感情,都寫在這本書中了。」小說家兼翻譯家松田青子則評論:「這本凝結了女性種種絕望的書,同時也是為了未來而寫的希望之書。」
     
  • 人氣漫畫家兼插畫家小畑健,將於明年7月13日至8月12日,於東京秋葉原3331 Arts Chiyoda舉行「畫業30周年紀念 小畑健展」。小畑的成名作包括與原作者堀田由美合作的圍棋漫畫《棋靈王》、與原作者大場鶇合作的《死亡筆記本》以及《爆漫王》等。小畑因精緻獨特的筆法和表現技術獲得高度評價,他不只人物設計亮眼,並能配合主題適當地調整畫風。此次展覽為小畑首度舉辦的畫展,預計將從超過15,000張的原稿中,精選出參展作品。

    zhan_lan_.jpg

    (擷自小畑健展官網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文學撞IP》內容、影視與媒體的接力賽:專訪鏡文學總編輯董成瑜

今(2018)年夏季推出的電視系列節目《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播映時引起眾多討論。隨著公共電視的頻繁宣傳並進一步開發為電玩遊戲,年輕作家吳曉樂4年前的同名作品高度曝光,頓時成為話題。出版社趁勢推出電視劇書衣版,讓這本書再上新書平台,書店則在平台上同時陳列吳曉樂新書《上流兒童》,一時間吳曉樂成為反映現時社會兒童和青少年教育問題的代言作家。

▉結合文字高手與廣大人脈資源

《上流兒童》由鏡文學公司出版,出版四個多月即銷售超過萬本。這家去年4月成立的公司雖以文學為名,但成立目的是以發展影視授權為目標。鏡文學總編輯兼總經理董成瑜大方透露:「已有5家公司洽談購買《上流兒童》的影視版權,都來自中國,開價在100萬到200萬人民幣之間。」書中故事寫實揭露渴望加入「上流社會」的家長,在虛榮和面子的驅使下,錯誤倒置教育孩子的優先價值,在富裕階層的對比問題更為嚴峻的中國,立刻獲得回響。


zhu_tu_144.jpg

《上流兒童》作者吳曉樂與《花甲男孩》作者楊富閔出席Openbook的演講活動(攝影:王志元)

《上流兒童》從故事開發到影視授權,充分展現出鏡文學的長項特點──將真實事件轉化成故事。董成瑜說,「我們有能力、有資源,背後是很有經驗的媒體,現在的《鏡週刊》以及前身《壹週刊》完全走商業路線,訴求大眾,所以我們知道商業價值。」

鏡文學團隊決定故事題材後,找來合適的作者,提供田野調查的對象。譬如吳曉樂本身有豐厚的家教經驗,瞭解家長的心態,而鏡文學的記者群眾多,人脈廣大,「我們就介紹她認識上流社會的太太、貴婦們,讓她去採訪,看這些家長幫小孩辦party,跟這些上層社會人聊內心世界。」

寫過多年精彩人物採訪稿的董成瑜也曾經手電影編劇,她直斷地說:

「過去不論編劇或小說家,他們的人生經驗很少,生活圈就是咖啡館、自家。他們自己沒辦法打破界線,更是永遠接觸不到某些階層,而我們記者做久了,認識很多不同樣態的人。」

董成瑜舉另一個自己參與開發的故事為例:她和週刊娛樂組的老同事閒聊,聊出很多娛樂圈八卦,素材之多足夠發展成職人劇。鏡文學找來年輕的小說家,25歲左右的柯映安來執筆。儘管已有各種圈內八卦小道祕辛打底,但交來的初稿一點也不入味。董成瑜忖度執筆的人一定要夠瞭解媒體生態,處理這類題材時才能寫出那個味道。她開始灰心,擔心柯映安寫不出預想中娛樂圈光鮮亮麗光影下肉身搏鬥競爭、紙醉金迷不為人知的一面。

結果柯映安積極表現她對撰寫劇本的濃厚興趣,寫作過程中不斷找資深娛樂記者請益,和鏡文學內部編輯一路討論修改,前後一年多下來,磨出令資深記者點頭過關的成品。台灣社會此時正好爆發知名導演性侵案,董成瑜拍版決定明(2019)年2月讓話題性十足的柯映安新書《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上市,乘勝追擊的姿態完全應和媒體特性,再次凸顯鏡文學強項。

吳曉樂和柯映安的例子都是委託作者,鏡文學的操作手法是:介紹田野調查對象給年輕作者,要他們揣摩箇中人物精神。另一方面安排專業編輯和有經驗的編劇在書寫過程陪伴作者,就是要他們走進受訪者的人生,模擬受訪者的情境說故事。


si_liao_yi_ge_yu_le_nu_ji_zhe_zuo_zhe_zhi_hou_ke_jia_hui_suo_.jpg

柯映安(鏡文學提供)

▉在原汁原味生活中創造故事戲劇性

鏡文學不是單純出版社,也不是電視公司。成立的初始階段透過網路平台,迅速經營出各類型文學作者群和文本資源,乍看之下有如網路小說平台,但路數又截然不同。讓讀者付費閱讀網路小說,在中國、南韓和英語世界都有成功的案例,不過鏡文學從沒打算自前端收費,而是著眼於IP授權,設想的是拍成影視作品,收益更豐厚。

網站連載小說可增加人們對作品的熟悉度,董成瑜說,網路上點閱高,自然能形成聲量,吸引注意。像在中國,平台上非常受歡迎、點閱率極高的作品,叫大IP,可以賣到很高的價錢。這些作品讀者眾多,表示改拍成影視後,這些人也會買票去看。

聽文藝氣質濃烈的董成瑜談中國銷售影視版權動輒數百萬人民幣等等,反差感很大。然而細究她的經歷,她的文字流露細膩深刻的洞察力,有多年通俗商業雜誌的江湖經驗;曾試圖改行寫劇本,獲公共電視青睞,甚至和名導蔡明亮合作,涉足電影電視圈,簡直是把鏡文學要走的路先走過一遍。

董成瑜說:「我自己的閱讀習慣比較偏純文學,原本以為和類型文學會有距離。一進來才發現,類型文學的創作非常豐沛。相較純文學,類型文學那樣一大片的世界非常有活力。」她講得興奮,說到有些類型文學是純文學的作者寫不出來的。「那是兩個世界,我們是從裡面打通這兩個世界。」

48364617_1977164975920289_6303929422546206720_n-tile.jpg

不論文體類型,回歸到故事原型,董成瑜說,「哪一類作品可以改編成影視?要看這本書的運氣,看導演讀了有沒有感覺。」

講到編劇,董成瑜說:「台灣編劇常常無固定收入,出門花每分錢都要算計,這樣的情況下,他怎麼會去做田調?所以就每天坐在家裡上網、看電視看電影——要寫黑道,就去參考《教父》、寫警察就去參考《無間道》,寫來寫去都和台灣無關,跟真實的人沒有關連,都是別人的東西。」

真實故事來自生活體驗。鏡文學第一本出版品,也是第一部賣出影視版權的小說《刑警教父》,是作者林慶祥累積十多年社會記者的經驗,與警界朝夕相處後寫成的黑道和警察的故事。原汁原味的口味,馬上吸引了電影公司叩門,版權賣出一百多萬,作者並能分成。


xing_jing_jiao_fu_zuo_zhe_lin_qing_xiang_suo_.jpg

《刑警教父》作者林慶祥(鏡文學提供)

有待發掘的真實故事隨處可見。有閱讀習慣的董成瑜固定逛書店,發現《一九五九武漢大旅社》這本書。這是白色恐怖時期曲折離奇的冤獄案,故事戲劇性十足,旅社老闆遭陷害後,一群幼子的生活頓時自富有人家少爺小姐身分,落入一天只吃一餐、還得跟大人搶才能得到一點食物裹腹的灰暗日子。作者是受害老闆的女兒,書中有小孩的眼光,董成瑜的電影眼從中看到一點夢幻切點,她說:「現在拍白色恐怖的故事,沒什麼人要看,但是可以把故事拍成《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兒童奇幻版。」想像力成了魔法,她說,要說服買家,要運用想像力,給他們一個圖像。

以市場而言,眾人多將眼光投向中國。鏡文學的經驗是:中國政策多變,箝制箍得很緊,要查作者身分,要問作者是不是台獨,與台灣創作百無禁忌的環境相較,眉角太多。此時OTT(線上影音)的興起,提供自由創作一個活潑的出口。

董成瑜觀察到,影音平台Netflix很喜歡在地政治、有在地特色的人的故事。像「武漢大旅社」和林慶祥寫作中的台灣90年代黑金政治,都是Netflix會喜歡的題材。

▉周到禮遇的創作條件,是必要的投資

做IP的願景是這樣的:賣出電視版權後,希望電視可以拍得很轟動,再賣電影版權;視題材而定,有適合做成動漫或遊戲的作品,版權再另外計價。

鏡文學旗下的IP產值規模有多大?目前列出的8個已售出影視版權的作品都尚未完成拍攝,實際產值尚難估算。不過,董成瑜口氣輕鬆地說,公司四十多名員工每月人事開支二百多萬,「只要賣出一個IP那個月就很容易打平。」

鏡文學現階段專注累積價值,讓作家支薪、內部員工編劇作品賣出後可分成等等,所有這些開支都視為公司投資的資產。作家群、作品數量,拍出來的影視作品有多少票房,都會成為指標。


20181212lcjing_wen_xue_nian_du_fa_biao_hui_zhan_chang_bu_zhi_009_suo_.jpg

鏡文學年度發表會展場(鏡文學提供)


132135.png

(鏡文學提供)

吳曉樂已接到鏡文學的合約,邀請她加入作者群陣容,她還在考慮。鏡文學提供作家月薪,開出的條件十分「周到、禮遇」,但她明年即將面對30歲大關,正思考往後人生走向,所以躊躇。

吳曉樂說,和鏡文學合作《上流兒童》,是依對方的故事原型發想大綱後,花3個月時間做田野,再加3個月時間寫作完成。這個經歷對她個人是個大考驗,考驗如何有規律地寫作和思考。

「鏡文學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加上商業思考,是震撼教育。」

吳曉樂第一本書主題來自本身浸淫7年以上的場域,第二本書接受委託創作。鏡文學盡量降低作者寫作過程的經濟負擔,讓她幾乎零成本,有機會看到不同的世界。

考量到合約裡訂定的條件包括一年要產出一到二本書,吳曉樂還在權衡以書寫為職業這件事。不過她也承認,影視授權是重要契機,動能很大,鏡文學正在做的事可讓文化和影視之間有更好的對話。


20181212lcjing_wen_xue_nian_du_fa_biao_hui_zhan_chang_bu_zhi_001_suo_.jpg

鏡文學年度發表會展場(鏡文學提供)

鏡文學拿放大稜鏡擴增IP內容價值,不止停留在販賣版權,未來還將對授權作品保留投資的權利,並試圖談票房分潤。在這個影像時代,IP內容產業鏈如何跨業合作?鏡文學在成立一年後,嘗試將產業鏈扣進齒輪,帶動傳動系統。

2018年鏡文學與華文創聯手製作「驚悚劇場」,計畫中的7支30分鐘短片首支已開始拍攝;接下來與高雄市電影館合作的「懸疑劇場」亦已完成故事大綱徵件,刻正進行面談及編劇課程講授,2019年初將進入第二階段劇本評比。

產業鏈運作起來,讓台灣創作人有更多機會發表作品,以及被看見。這兩年來,陸續有《通靈少女》和HBO Asia,以及《雙城故事》和Netflix合作的案例,這些電視劇集,讓台灣作品有機會到亞洲及全世界190國播映。台灣創作人才著眼的市場,從來就不應侷限在台灣。

▉蘇麗媚與故事工廠打造IP新世界,下週即將刊登,敬請期待。 

_dsc4909_suo_.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146 上蹦下竄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知識學習的鍛鍊技術

日本30年經典完全自學版!建構獨立思考力與創造力,奠定你的人生志向
知的トレーニングの技術〔完全独習版〕
花村太郎著,鄭舜瓏譯,遠流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知   實   獨 
這本80年代的知識方法論,今天看來也許有些萘丸味,不過舉證的例子倒是琳琅滿目,彷彿入了飾品批發店,樣樣精巧,目不暇給。底蘊雖是文藝復興人的博雅教育,卻精簡得極好入口,翻著翻著就恢宏起來了。
第一版寫成於上世紀70年代的書籍,看似有點過時,但有些硬道理又似乎恆久不變。這或許是相關學術的共同特色,說到底招數就是那些,差別只是如何鼓勵讀者實踐。也因此本書的「雜學」反而成為特色,旁徵博引,提供了老生常談之外一幅博大龐雜的知識群象。
本書賣點不在提供多嶄新的學習技巧,而在於書寫各時代名人的讀書習慣。雖然不見得對每個人的學習生涯有立即可觀的幫助,但光閱讀這些軼聞妙事,就滿紓解學習的頹喪與壓力。【內容簡介

王育德自傳暨補記

台灣獨立運動啟蒙者
「昭和」を生きた台湾青年:日本に亡命した台湾独立運動者の回想
王育德、王明理著,吳瑞雲、邱振瑞譯,前衛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獨   益  
王家兄弟的人生故事已是轉型正義的基本教材,這本弟弟的自傳,除了既有的政治議題外,更吸睛的反而是日治時期的生活細節與空氣感。小弟弟的兄控情懷也頗有被歪樓的潛力——以更放鬆的方式去看待這些史料,或許也是另一種閱讀轉型。
不論政治立場為何,這本《王育德自傳暨補記》還真好看,作者與譯者心魂相通,除了順暢之外,字句猶有生氣,活靈活現的彷彿就要上蹦下竄。這些故事說的是王育德的生平,其實也是許多台灣人的樣子。書裡有祭拜的香火煙氣,亦有初戀卻歸途不同的悵然,是以尋常日子的吃穿用度,細密縫綴成的生活史,反覆翻看也不倦膩。
王育德的故事值得一次又一次,在不同世代間被閱讀傳唱。歷史從來不會一模一樣地重複,然而在表象之外,面對的事件本質和情感卻是不受時空束縛的普遍共相。少年王育德的苦悶,依舊是今日人們的困境;而王育德一生的夢想,即使在多年之後仍是許多人在面對權與利時,自我審查的禁忌。【內容簡介

大裂

胡遷中短篇小說集
胡遷著,時報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這是一個很潔淨的靈魂,潔淨到不諳世事的地步。小說中的那些傷害,不論是人家還是自己造成的,無關是非,而是某種地球不適症的表現。作者以他流星般的人生,替我們活出了這種無法妥協的潔癖。
呈現其敏感而纖細的靈魂,是那種需要小心對待,深怕一絲一毫的大意或鬆懈就會破碎的脆弱。不幸現實總是粗魯殘暴,我們只能在作者身後才能解釋這樣的傑作。不克服雕琢,自然而然的流暢,透過會話經營具象畫面,道盡身為人活著的虛無和絕望。作者慣以對話和獨白串起故事,本書裂解整個世代仿若無根的孤寂無力,是下不了錨的哀傷漂流,是還有人在嗎的黑夜吶喊。
有些人為了名利付出別人的性命,有些人為了理想付出自己的性命,胡遷正好是後者。這本書封面書頁染著濃濃墨灰,細看落著星芒金點,宛若胡遷燒出閃亮流星痕落的一生。【內容簡介

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

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生動剖析經濟學家如何思考,讓經濟學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A Little History of Economics
奈爾.傑斯坦尼(Niall Kishtainy)著,吳書榆譯,漫遊者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猴塞雷的經普書,一課一題,正襟危坐,卻又有豆知識的樂趣,不時提調其他學科來合參,高空檢視各家理論的用途與侷限。這已經不只是經普,而是一種未來派的知識論。
這是本很「溫柔」的經濟學書,書寫平易近人,將經濟學解釋得十足生活化,即使不是相關科系的讀者也能理解經濟學在幹嘛。除了古典經濟學之外,書中也引進新的經濟指標,比如國民每日營養指數,在餐費數字之外,更能統計判斷生活品質。有經典也有新東西,除了平易近人的溫柔,還很有苦心與誠意。
小歷史系列的陸續中譯,絕對是台灣知識圈的大事件,內容的深入或形式的淺出都值得學界細細品味借鏡。以時間為軸線,作者串起經濟學從草創到專業的各家理論,每一篇都不媚俗的硬道理,卻沒有任何一絲生硬僵澀的學術腔調,無論想了解經濟學,或者學習在象牙塔裡「說人話」,本書都是不二選擇。【內容簡介

大腦的悖論

一個神經心理學家眼中的老化大腦
The WISDOM PARADOX How Your Mind Can Grow Stronger As Your Brain Grows Older
埃爾克諾恩.高德伯(Elkhonon Goldberg)著,黃馨弘譯,八旗文化,4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這本書的奇點在於:神經學家怎麼看待自己老化的大腦。有知識又有感情,既超脫又切身,也正是在那些科學與情緒交界的曖昧地帶,忽然讓人瞥見老病所帶來的智慧之光。
站在疾病的面前,即便是該領域的專家也一樣無助。本書一開頭就是作者面對腦部老化的惶惶不安,接著深入淺出,解釋什麼是腦部退化的症狀與病程。有別於面對老化常見的束手無策,作者引用案例和研究告訴我們,持續不斷地學習明顯有助暮年生活的心智活動。大腦如肌肉,多動都是有益處的,看到這裡,趕緊多讀一本書。
衰老和死亡大概是人間唯一公平的事務。不同於肯定年老價值、強調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心靈雞湯,作者從科學的角度,提出大腦在衰老過程中「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收穫,端看年輕時如何耕耘。與其在意臉上線條多寡,還不如專注大腦的開發,沒有智慧的老年才是自找的悲哀。【內容簡介

台北步登公寓

台北最普遍的住宅類型從何而來
林君安著,田園城市,4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半個世紀前的公寓住宅,一貼上「步登公寓」這個文青帶潮的標籤,立刻就有了活化古蹟fu,不禁對這些不起眼的老房子多看兩眼。別出心裁的比對與分析也頗具深度,再下一城,不彈歐美日本的老調,為本土的建築論述開創了嶄新的可能性。
無電梯老公寓是最常見的市區建築,卻也是最陌生的建築史。作者將台灣引進「步登公寓」的脈絡歷史書寫得詳細清楚,從左派思想在美國的蛻變、當時的竊盜問題、政治氛圍與民情風俗等面向切入,解釋了這類公寓在台灣的「長相」為何如此。若室內裝潢源自主人的品味習慣,那麼城市裡的建築就反映了一代人的生活史,步登公寓不僅僅是公寓,更是活生生的歷史。
好的人文研究是能在日常事物中挖掘出被人們忽略的道理。「步登公寓」是台北再常見不過的街景,在被視為都更對象或房產炒作之外,作者經由細膩的歷史回顧,指出這些今日的「老舊」曾是過去最現代、最前端的思維。在一昧趨新之時,必須了解既存事物的脈絡,才能找出通貫時空的普遍需求和邏輯。【內容簡介

菇的呼風喚雨史

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那些人類迷戀、依賴或懼怕的真菌與它們的祕密生活
Beckoning the wind, summoning the rain: stories of mushroom
顧曉哲著,林哲緯繪,積木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這裡的菇,不只是蘑菇杏鮑菇們,而是所有的蕈類和真菌,連黴菌也包括在內,可知作者低調的野心。信手拈來的知識和趣聞,寓專業於無形,有種不求出頭卻無所不在的菇性,這是一道可以伴你度過寒冬的菇菇養生鍋。
日本有套著名漫畫《萌菌》,本書是更精緻更深入的成人版萌菌,不只插畫優雅細膩,內裡文字更是雙映成輝。原來食品界常見的檸檬酸是這麼來的,香蕉與蝙蝠又如此面臨生態危機。作者擅長講故事,轉化科學為談資的功夫深厚,是一本拿到國際也絕對硬氣的作品。
如同老先祖啟蒙時期百科全書的編纂,圖鑑看似平凡,實有深意,代表著對當前知識體系最淺白而直接的整理,不下幾十年難以成功。做為文化後進者,習慣了外國的翻譯,近來一波接著一波由國人自製的圖鑑,說明知識界和出版業某種述說知識的自覺,以及在自覺背後對某些領域深刻的愛戀。本書作者和菇類之間的互動,即是最好的範例。【內容簡介

先跳了再說:我的履歷書

見る前に跳んだ  私の履歴書
倉本聰著,張秋明譯,大塊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這本書是日本劇作家倉本聰娓娓慢述人生裡的幾個轉章,不以圖文資料豐厚為賣點,但老先生說故事很有自己的口氣,一翻頁就是一個壓場大明星,再一翻頁又是老先生肚子綁個南瓜種子以體溫孵芽。有土地的味道,又有大明星的香氣,是倉本聰才能成就的書。
謙遜低調的文字,仍難掩作者在劇作界的傳奇光芒。與其說是常見的沉迷於過去榮光的自吹自擂,更多的是八秩老人洗盡鉛華之後,對人世間運作的洞見和睿智。尤其那回歸土地的樸實思維,不只是劇戲創作,也是每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該思索的的課題。
讓女人的子宮哭泣,讓男人的睾丸大笑——倉本聰的氣度大概都濃縮在這句名言裡。這本履歷基本上只談到《來自北國》為止,後來的《溫柔時光》、《風之花園》乃至前一陣子的《安寧之鄉》都還沒上場。倉本聰未完,我們還是有福的。【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