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繪本大師》為愛而生的圖畫書作家岩崎知弘(Iwasaki Chihiro)
深秋行旅京都,為尋楓而去,不意與岩崎知弘相遇。
這位日本圖畫書作家出生於1918年12月15日,今年是她百歲冥誕。為紀念她誕生100年的「畫家岩崎知弘」巡迴展,陸續在東京、京都、福岡各地展出。
在「京都車站美術館」的展場中,靜靜凝視畫家一生的蛻變,識得她似乎已是很久遠的事了!是從歷次台灣舉辦過的畫展?是造訪知弘美術館的感動?還是因為《窗邊的小荳荳》鐫刻人心?也許,童年初見不具名的圖卡時,她的圖像已悄悄長駐心中了。
窗邊的小荳荳(擷自官網)
岩崎知弘(Iwasaki Chihiro)曾以岩崎ちひろ、岩崎千尋、イワサキチヒロ等名義發表作品,日本評論界及讀者皆暱稱她為「知弘」,中譯本則曾譯作岩崎智廣、岩崎千尋或岩崎千弘。它們是知弘,也都不是知弘。如同乍見她的畫作,「兒童」是她永遠關注的主題,有些人因此輕率地認為她不過展現出甜美的「少女趣味」。但那只是世人所見的浮光掠影,她的作品遠比表面所見更深沉,這來自她曾經歷的人生起伏。
知弘出生於福井縣的武生町,父母雙方原都是長野縣的農家子弟,藉著教育和從軍出人頭地,為自己掙得向上層社會流動的機會。父親入贅岩崎家,夫妻二人超過適婚年齡才相親成家,因此知弘的出生備受期待。
父親在中野區設計建造了西式家屋,教授「家政博物科」的母親則親自為三個女兒裁製洋裝。暑假一家人會到溫泉、海邊旅行,非教徒的岩崎家冬天也會歡樂地過聖誕節,並經常應邀赴帝國飯店參加晚宴。一家五口和樂富足的生活,超乎當時一般人的生活水平,象徵著日本近代化進程中,典型中產階級興起的模範。
知弘從小就喜歡畫畫,只要循著粉筆線的蹤跡,就能找到她在某處安靜地畫著。她特別喜愛閱讀童畫家岡本歸一、初山滋、武井武雄的作品。文靜溫柔的她沉醉在繪畫築起的世界中,筆記本上繪有許多孩子和少女的容貌。雖然課業不算出色,但當學校舉辦慶典活動時,她即興的畫作往往讓同學們為之驚嘆。
知弘對藝術的熱衷,主要承襲自喜愛文藝的父親,母親則是個嚴格的實用主義者,視所有的學習為新娘的養成教育,好為來日覓得良緣。知弘14歲就師從東京美術學校教授岡田三郎助,開始學習油畫和素描,年方17歲,畫作已入選朱葉會女子西洋畫展。在修習西畫的同時,她也師從小田周洋,學習藤原行成流派書法。她進步神速,嫻熟掌握書法的墨色和線條,為她後來隨心所欲揮灑水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擷自官網)
知弘就讀的學校是母親任職的「東京府立第六高等女校」,那是一所學風自由的學園,倡議「減負教育」,學校期末沒有考試,也不發表平時表現的成績單。她個性雖然靦腆內斂,但卻是體育運動的高手,擅長籃球、游泳和弓道,也常到山上滑雪和徒步旅行。這些日子是她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
然而如夢幻般的幸福,在時代的巨輪傾軋下消逝。身為長女的知弘背負著招贅婿的傳承責任。遠方的戰爭已然蠢蠢欲動,岩崎家也迅速軍國主義化。母親對國策尤為忠誠,認為婚姻是女子最好的歸宿,好國民要努力生育來報效國家。她一手操辦了女兒的婚姻大事,知弘恪遵母命出嫁,卻因此墜入人生最大的悲劇中。
受到曾三度周遊世界的父親影響,知弘對國外懷有深深的憧憬,然而人生正要起步的20歲青春年華,她卻只能屈從於父母的安排,隨夫婿到滿洲國的大連就職。心氣極高的知弘一直對丈夫保持拒絕的態度,她天真到不明白自己的冷漠已經傷害了一個年輕人的心,不到一年的光景,這段婚姻就因丈夫自殺告終。這件事成為岩崎家不可說的禁忌,更是知弘一生的至痛。
返回東京後,知弘隨畫家中谷泰學習油畫。在母親的安排下,她和妹妹以及中谷隨著「勃利女子開拓義勇隊」再度前往滿州國,預備擔任習字老師。那時已是日本戰敗的前一年,母親身為「大日本聯合女子青年團」的主管,將眾多女孩送往滿州國做「軍國新娘」。戰事日益惡化,不到半年,知弘一行人幾乎是匆匆離開勃利,而其他女孩則沒那麼幸運,她們被留在當地,生死未卜。當時的她一定不知道自己身處於如此不光彩的歷史中。

(取自官網)
更大的磨難接踵而至,考驗這個渾然不知時局的閨秀。東京大空襲的烈火吞噬了岩崎家,她的素描簿、油畫、鋼琴等等也隨之化為灰燼,全家人匆忙遷往母親的老家長野縣松本避難。在那兒,他們迎來戰爭的結束,失去退職金的父母親在安曇郡松川村墾地開荒(現今的安曇野知弘美術館所在地)。戰爭無情地摧毀了一切,由農民出身的父母,再度回歸原點。
曾接受過大正時代自由風氣洗禮的知弘,難以忍受鄉村的思想閉塞,對戰爭帶來的人性戕害也開始有深刻的反省。她在當時的日記「草穗」中,畫下許多自畫像和勞動者的素描,並抄錄了日本國民作家宮澤賢治的文字。宮澤終身不斷奮鬥的歷程,努力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在在啟發了正苦思人生方向的知弘。
知弘決絕地做出改變人生的兩個決定:一是加入日本共產黨,二是不告而別,毅然離開家人奔向東京,追尋成為藝術家的夢想。這是她人生的分水嶺,後來世人識得的藝術家岩崎知弘,於焉誕生。
戰後的東京民生凋敝,宛如新生的知弘失去了父母親的庇護,必須依靠自己的能力求生存。她幸運地成為《人民新聞》的記者,並接下許多繪製雜誌、教科書及廣告插圖的工作。1949年她以安徒生童話改編的紙芝居《媽媽的話》,展現她正式成為獨立畫家的決心。
這段期間,知弘也在油畫家丸木俊的畫室習畫,並積極參與美術界的活動。此時期她的畫作雖以油畫為主,但已嘗試加入粉彩和水彩的運用,融入「大和繪」風格的暈染,顯現出東西文化融合的傾向。
在日本共產黨的活動中,知弘結識了未來的夫婿松本善明。兩個懷抱著革命浪漫主義的年輕人一見鍾情,知弘比松本大了將近8歲,松本的父母並不認同這段姊弟戀,但兩人還是選擇在列寧逝世紀念日結婚。1950年,兩人在知弘簡陋的閣樓舉辦婚禮,並一起簽下五條誓約:
- 為了人類的進步緊密結合在一起,奮鬥到最後。
- 健康的生活。
- 尊重彼此的立場,尤其是尊重身為藝術家妻子的立場。
- 實施建設性的財務計畫。
- 每週六檢視以上諸條。
從誓約中可以看出,知弘非常看重自己的藝術工作。為了支持丈夫的政治理想,她負起了大部分的家計。1951年兒子松本猛出生,之後的22年,知弘和家人安居在東京練馬區,是她人生創作力最豐沛的時期,當時的住所也成為現今東京知弘美術館的所在地。

東京知弘美術館(取自wiki)
原本就喜愛孩子的知弘,兒子成了她最好的模特兒。她用畫筆記錄了兒子生動活潑的成長歷程,精確地捕捉他每個成長階段的細膩變化。她用充滿母愛的眼光,關注所有孩子的生活動態,以及他們獨特的情緒和思想。她畫中的孩子並不只是可愛,她更用別具一格的技法畫出孩子們的人格和尊嚴。她是上天選中,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知弘一家(擷自youtube)
隨著知弘的創作愈發成熟,她的思考也變得更為深刻,關心的層面更為廣闊。1960年代的日本畫壇並不將繪本視為藝術,沒有美術館願意展出繪本的畫作。知弘因此組成了「日本兒童出版美術家聯盟」,致力於提升繪本的獨立藝術地位,並以理事長的身分,對出版社不重視繪本版權的現象提出抗議,積極維護畫家的著作權。
19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初,日本大量出版繪本,但當時的繪本大多以文字為主體,插圖只是從屬的配角,而且製版技術粗糙,無法充分表現畫家原作的質感。專門經營兒童圖畫書的至光社,創社社長武市八十雄說服知弘一起加入創作「用圖畫來說故事」的繪本,積極推進繪本的革新。知弘當時已是知名畫家,卻願意進行大膽的實驗,拓展了繪畫創作的格局。無論是運筆、設色、留白,都更為簡約寫意,這種惜墨捨技、去蕪存菁的手法,更趨近兒童圖畫書的本質。
1968年《下雨天一個人在家》問世,昭告了「新繪本」形式的起點,此後知弘每年都有新作出版。《家裡有了新寶寶》、《隔壁新來的男孩》、《生日那天下雪啦》這個系列的故事,圍繞著孩子日常的生活經驗和知弘童年的記憶,其中《鳥兒來的那一天》,獲得1973年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插畫獎,《小狗波奇來海邊》於1974年獲得萊比錫國際書獎銅牌獎。
親身走過恐怖的戰爭,從廢墟裡重建人生的知弘,對和平的期待尤為深切。如同大多數日本人一樣,原以為二戰結束後戰火已經遠離,但她心痛地發現,遠方的韓戰和越戰仍在繼續,世上有許多孩子仍在承受戰爭的蹂躪。於是她以繪製海報聲援反戰的行動,並出版《媽媽不在家》、《戰火中的孩子》。此時她已因癌症住院,還是如春蟬吐絲,竭盡最後之力完成作品,為受難的兒童發聲。
知弘曾說:「當我感到疲憊無力時,人心的溫暖讓我熱淚盈眶。我終生的志向不是畫雄偉壯觀的巨幅油畫,而是小小的繪本。希望看了這些繪本的孩子長大後,繪本的溫情能留在他們心中的某個角落,當人生遭逢痛苦、絕望時,能回想起這些溫柔的感動。」1974年,知弘因原發性肝癌去世,享年55歲,留下了9400件畫作,和四十多本繪本,這是她為了孩子的幸福獻上的祝願。

知弘歷年畫作(取自官網)
溫柔的知弘永遠保有童稚般純真的笑容,「美」是她追求的至高信仰,即使在人生最困頓時,她依然優雅從容。正是擁有這樣純粹可愛心靈的人,才能畫出真正溫柔美好的畫作;而在柔美的深層處,則蘊含了極其堅強的意志。那些靈動的線條和透明纖細的光影,不知經過多少次的練習,才能在下筆的一瞬間,集中力量綻放。
丈夫松本曾說他從未見過知弘落淚,她以無比的毅力扮演人子、人妻、人母以及堅持信念的藝術家,拚盡全力在有限的藝術生涯中,帶給世人無限的感動。我不禁揣想,如果上天能賜予更多一點時間,以知弘的努力和才情,她的創作一定會再推向更高的境界,為世界留下更多美善的作品。
知弘的作品是她愛孩子、愛世界的見證,她是為愛而生的藝術家。而這份真摯的情感,正在許許多多後人的接棒下傳承著。
知弘過世後,兒子松本猛於1977年將母親工作和生活過的東京舊居改設為美術館,這是世界上第一座繪本美術館。他將自己對母親的孺慕追思之情化為大愛,積極推廣圖畫書的相關活動。1997年再設立的安曇野知弘美術館,除了保存展示知弘的畫作外,還收藏了34個國家和地區,約1萬7000件作品,包含世界各大圖畫書獎項的佳作。

安曇野知弘美術館(取自wiki)
現任知弘美術館館長的作家黑柳徹子,與知弘因《窗邊的小荳荳》而結緣。黑柳繼承了知弘為兒童祈願和平的遺志,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四處奔走援助受難的兒童。而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們,也透過各種藝術的形式和知弘對話,譬如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的《為我取個名字》,超越了時空與知弘跨界合作,使知弘的作品再獲新生。
身為讀者,我們也能做些什麼嗎?讓我們走進知弘的作品,感受她畫中傳遞的愛的力量,一起來守護孩子的童年。讓這條由知弘而生的愛的延長線,繼續向下一個100年延展。●

(擷自官網)
童書短評》#34 陪孩子銘記故事,思索寓意
●看見了!
文:蠟筆哥哥,圖:龐雅文,格林文化,26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小象、長頸鹿和小兔子,發現了三個高低大小各異的木箱,牠們一一站上去後,各自看到了不同的風景,究竟誰瞧見的是真實的景色呢?又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三隻好朋友同時站上木箱,一起往外望,去看見更多的東西呢?
看似簡單的故事,卻充滿懸疑的驚喜、清晰的邏輯,以及想像與現實交雜的樂趣。「看見」,暗喻著探索、挑戰,以及追求自由的渴望,當動物們終於成功排列、調整好木箱,卻意外翻傾了車廂,得以步出狹隘空間,欣賞前所未見的廣闊美景,這樣的巧心安排,讓這部作品不只是可愛逗趣,更有引人思索的寓意。【內容簡介➤】
●環遊世界運動之旅/環遊世界城市之旅
Il grande libro dello sport / Mappe della città
文:達柯編輯群(Dalcò Edizioni),圖:費德里柯.馬里亞尼(Federico Mariani),李亮緯譯,閣林,1200元/文:米拉達.哥倫布(Miralda Colombo),圖:意拉利雅.費切里(Ilaria Faccioli),倪安宇譯,閣林,120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運動及旅遊,無論是作為日常休閒或是晉身pro級競技,都需要身體與感官的長期練習、挑戰與累積,這兩本書,很能激起大人小孩「起而行」的動力,原來簡單一顆球的背後,藏著說不完的故事與奧祕,偉大的球員們不斷挑戰紀錄極限,激勵風靡了整個世界;原來眼前的這座城市,今昔風華幾經流轉,按圖走訪許多角落,將可發現屬於自己的故事記憶。
有趣的主題,配以逗趣插圖、活潑排版、拿捏得宜且深入淺出的文字,讓知識變得生動立體,讓孩子先從書中看世界,並進一步身體力行,體會箇中樂趣。【《環遊世界運動之旅》內容簡介➤】【《環遊世界城市之旅》內容簡介➤】
●安妮.法蘭克
密室裡的女孩
Anne Frank
文:約瑟芬.普利( Josephine Poole),圖:安琪拉.芭蕾特(Angela Barrett),劉清彥譯,維京,300元
推薦原因: 知 文
安妮.法蘭克的故事,相信我們都不陌生,如今這本繪本,再次以細膩深沉的圖像與文字,訴說她堅毅不朽的人生,讀了再讀,依然感到深深的震撼與讚服。適當合度的文字裁切,讓這冊傳記繪本讀起來不會過分沉重;圖像的色彩及藝術力量,沖淡了傷痛與驚懼,讓我們能夠以明亮有情的眼光,帶領孩子去認識及銘記這段永遠不容世人遺忘的真實故事。【內容簡介➤】
●第二片天空
The Second Sky
文:派崔克.葛斯特(Patrick Guest),圖:強納森.賓利(Jonathan Bentley),李亭儀譯,閣林,500元
推薦原因: 圖
破殼而出的小企鵝,第一眼就愛上了浩瀚的天空,牠努力學飛,奮力拍動翅膀,卻只是一再往下墜。向下再向下,直到墜入了海洋,小企鵝終於明白,牠或許永遠無法像海鷗一樣翱翔天際,但海鷗欣羨眼光所望向的大海,卻是牠能夠恣意優游的世界,那便是牠的第二片天空。
如何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是繪本中常見探討的古典議題,這本書以動物為角色,帶領孩子走出與他人比較的心理困境,從挫折中滋生自我嘗試與肯定的勇氣。作者用細膩渲染的淡色水彩,描繪出一個寒冷極地裡,充滿溫度的故事,在雪地中打滾的小企鵝,肢體生動可愛,彷彿真的摸得到毛茸茸的觸感呢!【內容簡介➤】
●我的媽媽
나의엄마
文、圖:姜景琇(강경수),黃佁禎譯,青林,28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媽媽〜」聽到孩子叫這一聲,有經驗的媽媽們,便知案情不單純!有時是撒嬌,有時是耍賴,有時興高采烈,有時氣急敗壞,有時欲言又止……,這或許是全天下最簡單又最有魔法的兩個字了,無論孩子多大,當這一聲親密的呼喚在嘴邊耳畔響起,媽媽的牽掛與應許,永遠都在。
這本書的文字,從頭到尾,還真的只有「媽媽」兩個字,卻巧妙透過字體與線條變化,以及溫暖入心的圖像敘事,傳達出不同階段母女關係的趣味切面與綿長情感,看了很能引起生命記憶的共鳴,回想屬於自己與孩子間的深刻片段。【內容簡介➤】
●紅屁股小偷事件!
The Case of the Red-Bottomed Robber!
文、圖:理查伯恩(Richard Byrne),王欣榆譯,格林文化,28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是誰?把黑板上的圖畫一次又一次偷走!五顏六色的粉筆們決定請來警探,用科學辦案的方式,抓出這名搗蛋鬼,結果卻發現,這位紅屁股小偷不是故意的,猜猜他辯解的理由是什麼呢?
粉筆與板擦,兩大主角,你畫我擦,你追我跑,成就了這則看似簡單卻充滿驚喜的故事。恣意奔放的色彩線條,充滿童趣的塗鴉筆觸,讓整本書有著超乎想像的視覺變幻,孩子沉浸在輕快的故事節奏,享受純粹的閱讀樂趣。【內容簡介➤】
●討厭的颱風
文、圖:王春子,遠流,380元
推薦原因: 圖
這隻颱風長得很可愛,圓圓胖胖白白,還有一個狀聲名字叫「呼呼吼」,一出場就很吸睛。人們一聽到呼呼吼要來,紛紛衝去超市買食物,農民們也趕著搶收柚子。呼呼吼把街上的雨傘吹得開花,拔起屋頂跟招牌,有夠討厭的;但其實呼呼吼不只會搞破壞,他帶來了雨,在山的那一頭,為海洋與植披注入新的能量與元氣,然後逐漸變小,直到不見……。
生長在台灣的我們對颱風都不陌生,卻少見以颱風為題,這樣一本好看好讀、充滿童趣又帶知識的繪本。作者獨樹一幟的手繪畫風,把無形的颱風,創造成一個有表情有動作的角色,愛玩耍愛搗蛋,但也不是故意的,非常貼近孩子的本質。書中還有一個小小書,教人如何偷偷養隻小颱風,充滿想像實驗精神,非常有趣。【內容簡介➤】
●雪中遇見狼
Wolf in the Snow
文、圖:馬修科戴爾(Matthew Cordell),張政婷譯,格林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這本榮獲2017年凱迪克金獎的繪本作品,以精彩清楚的純圖像敘事,訴說一段雪地裡小女孩與狼相遇的故事。書中女孩雖然穿著紅衣裳,卻打破了傳統童話《小紅帽》中人與狼的敵對,用善良與真摯的態度,幫忙無助的狼找出回家的路,從開始的陌生恐懼,走向理解溫暖的結局。這或許提點了美國或台灣當今社會,在面對族群或社會議題時,如何拋下猜疑與歧見,力求心中的和平與正直,迎面解決問題的勇氣。
作者畫筆洗鍊,不慍不火,從容有情,透過巧妙的遠近景切換,將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張力,呈現得恰到好處,把這本沒有文字的故事書說得好聽極了。【內容簡介➤】
●逃難者
Refugee
文:艾倫.葛拉茲(Alan Gratz),圖:黃雅玲,郭恩惠譯,親子天下,360元
推薦原因: 文
納粹迫害、古巴難民潮、敘利亞內戰。3名生長於不同時空,卻同樣遭遇流離迫害的孩子,面對動盪不安的殘酷現實,努力找尋活下去的機會及勇氣,在跨越近一世紀的旅程盡頭,三人命運產生了不可思議的交集。
作者巧妙串連3段人物故事,從真實歷史出發,將議題帶到現代,用身歷其境的場景與心境描述,訴說這個令人心驚又心疼的故事。時至今日,國際戰火仍未歇,書中的場景此時此刻或許正在某處發生,需要關注與幫助,這也是我們必須讀這本小說的原因。【內容簡介➤】
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圖像表現.創意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