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小說家洪茲盈的孤獨、末日世界以及《墟行者》
小說家洪茲盈過去在廣告界打滾多年,曾是業界龍頭奧美的一員,經歷過華麗而瘋狂的日子。至今已出版《無愛練習》、《太陽照不到的地方》的她,今年出版通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12期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的《墟行者》――從2014年開始寫作,且不惜離職,就為了成就這本長篇小說。洪茲盈編劇的〈茉莉的最後一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也在公共電視播映期間造成熱議。擁有多重身分的洪茲盈,如何看待自身創作的價值?作品中又為何總有末日之感?
▉我人生的挫敗感
《無愛練習》開篇同名之作,處理到家庭對主人翁的壓制與捆縛;《墟行者》也有母女三代愛之無能(傳達)的困境,小說主角蘇菲亞只能不停重讀母親蘇婷的日記,並建構成實境體驗程式「蘇婷的房間」──家族的暗面似乎對洪茲盈影響頗大?
洪茲盈自述她生長在傳統保守的家庭。她說:「從小我的肩上就扛著一個招牌,上面寫著我的爸爸是老師。」幼年時因此承受的壓力與對待,也就無須多說。再加上姐姐功課好,會畫畫、彈琴,大學時期便已自費出版詩集。洪茲盈神情平靜:「她什麼都做得很好,我知道我不可能變成姐姐,所以6、7歲的時候,很早就自我放棄,但其實內在又嚮往成為姐姐,所以一直覺得很挫敗,漸漸就長成不敢自己做決定的人。」
即使畢業出社會,父母也無法放心讓洪茲盈自立,什麼事情都想要幫她決定。「我其實一直覺得很痛苦,但我卻不明白自己痛苦的來源是什麼。」一開始就在知名廣告人范可欽旗下工作的洪茲盈,之後進入奧美集團,從事廣告設計,慢慢累積資歷與金錢。為了向家人證明自己的生存能力,不惜背負房貸、買下一間小套房,終於搬離。
▉需要一個安靜說故事的媒介
帶著回憶的口吻,洪茲盈說起那段日子:「獨居,就意味著自由。我可以晚上不回家,朋友也能夠來我家聚會。而且,做廣告的人都是瘋子,我自然也玩得很瘋。」究竟有多瘋?洪茲盈說:「比如說有一次,我在家裡醒過來,照鏡子一看,欸,我怎麼長鬍子?後來聽朋友說,是我喝到不醒人事,被扛上樓時,下巴就在扶手上滑行,整個烏青的緣故。」洪茲盈大笑。
一邊上班一邊寫小說,兩件事情加起來,讓洪茲盈擁有掙脫家庭、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的力量。那麼,為何又選擇離職,從事專職創作?洪茲盈表示,其實有先例。第一次是因為想要專心寫自己小說改編的電影劇本《末班夜車》,但當時公司希望她留職停薪,寫完劇本後,她也就重回奧美。到了2014年,一得悉《墟行者》(其時名為《脈梢》)通過國藝會補助,她就毅然決然辭職,全神貫注寫作。
離開奧美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競爭壓力大,以及內部社會化的問題還是困擾著她。而更重要的是,網路的興起終究改變了許多事情。「以前一家公司的電視廣告費用假設是1000萬,現在也許變成只有50萬。因為是網路,所以不需要大預算。這些年廣告公司也在迅速萎縮中。」
但對洪茲盈來說,最決定性的關鍵是:「廣告最美好的部分,對我來說是可以安靜說故事。但廣告為了適應網路生態也在轉型,可能變得零碎,變得需要更多機動性,變成不是我想要的。」
▉我想活在密閉空間裡
人生種種彷彿都在損傷洪茲盈,就連當編劇也是,「太艱苦了啦。」訪談時,一談到編劇,洪茲盈就只能苦笑,反覆說不是人幹的啊。但《茉莉的最後一天》確實讓她獲得矚目。有些人建議她應該更懂得推銷自己,洪茲盈聽了會很不耐煩,「為什麼我要這樣做?那不是我啊。我是一個在群體裡會恐慌的人,我很不想被陌生人認得,更不想被打擾。」
那麼愛情呢?洪茲盈淡然以對,但語氣裡有輕微刺點。「不是不想,我也想要正常的愛情。尤其身邊的人好像都在談戀愛,然後分手啦、歷經失戀痛苦之類的。但我沒有。我反倒覺得奇怪,為什麼大家這麼容易就可以跟誰開始關係?」
她費解,也對自己的狀態感困惑:「好像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就有跟別人建立關係的困難。」比如說到便利商店買東西,因為常去,所以店員就認得了,會試著跟她攀談。一發生這樣的事,她就再也不會去那家店。洪茲盈同時也對不斷要求大家必須同化的社會價值,感到厭惡:「一定要一樣?就不能只是安靜地維持自己的孤獨?」
《墟行者》寫方舟也似的明日號上,有著僅能坐臥、一點站立空間的膠囊艙房。洪茲盈說:「我真心想要活在那樣的密閉空間裡,沒有別人,沒有愛,就只有自己,然後死了,然後就被分解。這樣多麼好。」
也許對洪茲盈來說,末日從來不是未來的事,而是現在──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困難,確實出現在她的創作,一切顯得如此無能為力,甚至連母女之間表達我愛妳,也得輾轉地寫在遺書、可能不會被看見的日記。她講到:「可能就像〈無愛練習〉最後寫的那樣,不管你有多努力練習,家是無從掙脫的,它就是會一直跟著妳。」
洪茲盈自白:「一開始寫小說,是為了處理自己人生的問題,想要知道答案,然後弄明白究竟建立關係的困難,會阻礙人生多少?」但寫到現在,解答始終沒有出現。她還是困惑,甚至可能更困惑,似乎連挫敗感也是無能掙脫的。
▉提前將明日世界,用小說寫出來
談到《墟行者》與先前兩本小說的差異,洪茲盈誠實回應,《無愛練習》是文學得獎作品的集結,「因為有必須得獎的使命,難免重鹹,畢竟這樣才能獲得青睞。可是我覺得那樣不對,真正要寫人在生活之中匍匐前進的姿態,應該得輕描淡寫。所以,到第二本《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我就改用類似是枝裕和的方式去寫。筆觸是淡的,但更能寫出深沉的痛苦。」
至於《墟行者》,洪茲盈的企圖更大,她自陳:「我想要以小說探究生命是為了什麼存在,究竟生命有什麼意義,存在有什麼意義。」於是,她寫一個近未來的世界。「但那個世界真的遙遠,或者說科幻嗎?我不以為欸。」洪茲盈說。
這幾年間,各種手機通訊軟體崛起,感覺進入了無所不被監控的時代,比如你可能只提到某個字眼,例如奶瓶,手機軟體就會開始秀出相關資訊。這也是《墟行者》展演的未來。但這已經不是《1984》老大哥或《1Q84》Little People呈現的恐怖氣氛,相反的,它幾乎是必然,幾乎是人不得不適應科技發展的結果。
洪茲盈試著把眼前正在高速推進的現實所將導引的明日世界,提前寫出來。
▉用寫作確認自身的存在
洪茲盈說:「我並沒有試著寫科幻或奇幻小說,實際上我沒有太多這方面的閱讀。我參考的比較是Discovery跟國家地理頻道。前者是針對未來的想像,比如說蜂巢智慧,一種巨型超級電腦的運算,對資料的完全記錄與收集,後者則是極端氣候與特殊動物的行為等等。可能是因為《墟行者》看起來沒辦法定義,所以讀到的人就會認為是科幻小說。但我寫的時候,並沒有把它當作科幻奇幻那樣去寫。相反的,對我來說,它就是現實。」
在許多徵兆(如熱室、氣候異常)愈來愈鮮明的末世將臨之際,洪茲盈預期《墟行者》達到何種效果?她十分坦然:「小說其實不能做什麼,最多就是拯救小說家自己。寫小說是擴充自己新的世界觀,跟別人沒有關係,純粹是我很想知道而已。」洪茲盈舉小說中蘇菲亞反覆讀母親日記的行為來說明,「那不過是回望,什麼都改變不了,只是確認自身存在的動作。所以,目的不是我的目的,過程才是我的目的。我相信的是過程,過程才有意義。」
訪談中,洪茲盈對無愛的現實,雖然有些感慨,但也到了雲淡風輕的階段。不激烈,只是安靜平順地表達自己,在悲觀絕望中,持續以創作理解自身與世界,也或者還會有人記得她存在。不由令人揣想,洪茲盈沒有辦法跟人開啟關係,但會不會她生命史所有可能的關係,都已經開啟在小說?小說就是她跟世界最美麗的關係呢?●
墟行者 |
作者簡介:洪茲盈 |
童書短評》#30 陪孩子認識自己,分享喜悅
●屁屁工廠
ガスこうじょう ききいっぱつ
文、圖:茂利勝彦(シゲリカツヒコ),邱瓊慧譯,東方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歡迎來到屁屁工廠,無論白天或夜晚,全年365天每日24小時,這兒的工作盛況從未停歇。頭戴工作帽的大叔們,汗流浹背奮力吆喝著,趕忙運送攪拌原料,氣味部門及聲音部門也嚴陣以待,不停反覆實驗修正,隨著倒數秒數響起,眾人齊心一志,為的就是那一發衝天的「屁」啦!
生理大事何等重要,「屁」從何而來、如何而去,其實是每個人都該關心的健康知識。而這本書,有著高超的想像力,以瓦斯工廠譬喻人體消化系統,畫風生動新穎,內容知識到位,以一股帶著敬意的創作態度,把「屁」這檔事表達得慎重又有趣,非常值得一讀。【內容簡介➤】
(東方出版提供)
●值得認識的38個細菌好朋友
文:陳俊堯,圖:FOREST,國語日報,28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美容教主肉毒桿菌、餐桌常客納豆菌、起司小精靈乳酸菌、高手劍客鞘脂菌……無所不在的細菌一字排開,每一種都有著逗趣的頭銜與用途,原來這些視而不見的小生物,不是人類的敵人而是戰友呢!
本書以「細菌」當主題,把各種常見菌種的真面目及真性情,寫成一篇篇淺顯易懂的故事,引領讀者了解、親近,並學習與之和平相處。這樣的發想及成書,不僅有趣,更觸發讀者細細捧讀的好奇心及求知慾。作者的文筆清楚且充滿親和力,跳脫枯燥說教,把艱澀的科學知識說得好玩好聽極了。【內容簡介➤】
●麥提國王執政記
Król Maciuś Pierwszy
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著,林蔚昀譯,心靈工坊,400元
推薦原因: 文
這本由「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醫生所創作的小說,是一本思辨性極強,充滿無限想像,鞭礪我們深入探討兒童本質與權利的精彩創作。當一名年僅10歲的小孩當上了國王,他能懂得如何治國、如何打仗、如何改革嗎?想必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存疑的。但當我們跟著麥提,經歷了執政後的種種事件,看著他在錯誤跌撞中,逐漸理解了自由與放縱的界線和代價;看著他在身心俱茁的同時,對於紛亂世界,終於萌生出自我闡述與責任……縱使故事最後,麥提所堅持的理想不免走向殘酷的幻滅,但更重要的,是曾經衝撞、深省與辨證的深刻過程,那才是最真實的成長滋味。【內容簡介➤】
●科倫坡的狼王
西頓動物故事
The Wolves of Currumpaw
文、圖:威廉.葛里爾(William Grill),劉清彥譯,小天下,55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曾獲英國格林威繪本大獎的威廉.葛里爾,以圖文並敘的方式,娓娓道來西頓在與狼王羅伯多次交手後,如何從一個勢在必得的狩獵者,轉變成關懷動物的文學作家,最後成為我們所熟知的「動物文學之父」的生平故事。在書中,葛里爾再次展現了高超的色鉛筆創作功力,光是書本封面及開頭的幾個場景,便把一百多年前美國西部的原始遼闊,以及狼王居高臨下的孤傲氣勢,描繪得盡致淋漓。
力道強勁的藝術畫風,以及層次豐富的分鏡構圖,讓讀者們身歷其境。動物彷彿正從身邊呼嘯而過,沙塵在無際廣原上飄揚,人類無此渺小,感受自然的環抱與萬物圍繞。【內容簡介➤】
(小天下提供)
●你在媽媽肚子裡的樣子
1:1真實比例小寶寶立體書
Baby Pop
文:瑪莉歇爾.馬提(Meritxell Marti),圖:澤維耶.薩羅莫(Xavier Salomo),艾可譯,水滴文化,58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創
這本書真的會讓人驚呼「Amazing!」不但每一頁都是超大立體翻頁,而且還以1:1的真實比例,呈現出嬰兒在母體子宮內,從胚胎到足月的每月身形變化。看完之後,不僅視覺震撼超級有感,也深深沉浸在新生命的成長喜悅之中。很適合準媽咪閱讀,也推薦親子共讀,讓孩子知道:「喔,原來我是這樣長大的啊!」【內容簡介➤】
●爸爸成為爸爸的一天
おとうさんがおとうさんになった日
文、圖:長野英子,陳瀅如譯,玉山社,35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爸爸又沒有生小寶寶,為什麼會知道自己成為爸爸了呢?」如果把書中的這句對白,拿去問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爸爸,他們應該也會像被雷打到一樣,一時答不上口吧。對於生命身分的轉變,對於妻子與孩子的寵愛,爸爸們其實有很多不好意思或是不知如何表達的真心話。這本書細膩呈現了男人的心路歷程,有期待、有不安、有疑惑、有狂喜,千言萬語,盡在其中。
靦腆地向辦公室同事說要請產假了、在產房內用發抖的雙手接過小寶寶、第一次幫軟綿綿的嬰兒洗澡……如今回想起來,爸爸就是這樣成為爸爸的啊!作者以非常溫暖柔和的筆觸,重現了這些真實又撼動的細節記憶,肯定喚起許多爸爸心中最柔軟的那塊,也讓孩子更愛、更了解爸爸。每一頁裡,藏的都是愛。【內容簡介➤】
●不插電程式設計遊戲1
26個遊戲+16組遊戲圖卡
언플러그드 놀이 (Unplugged Play)
洪志連、申甲千著,鄧瑾又譯,華文經典,60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這本來自韓國的遊戲書,號稱「不插電」——不需要電腦3C,就可以教導孩子理解程式語言的概念及邏輯。的確,書中所設計的桌遊、手作、互動、圖卡等遊戲,操作性極高,且解說清楚,重點是真的很好玩,可以讓孩子及親子快樂上手,從簡單的遊戲裡,逐步發展分析、演算、識別、歸納的能力。
例如自己做一串項鍊餅乾,學習排列組合,或是從圍棋遊戲中,訓練邏輯思考,這些材料易得、成果易見的遊戲,可以讓孩子更有新鮮感與體驗感。每則遊戲之後也附有深出淺入的解說,讓讀者知道現在應用的原理是什麼、學習的思考及重點有哪些,整本練下來,對於程式語言的認識與功力肯定大增!【內容簡介➤】
●呱呱奧運會
ケロリンピック
文:大原悅子,圖:古川裕子,陳瀅如譯,東方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閱讀這本書,彷彿一直聽到「呱呱、呱呱……」奮力競賽和叫陣加油的此起彼落聲音,讓書前的我們也熱血沸騰了起來。書裡將近一百隻青蛙選手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神態、造型、動作,令人目不暇給,作者和插畫家愛青蛙、寫青蛙、畫青蛙的執著仔細程度,真的讓人感到五體投地。
不論是跳遠、舉重、單槓、水上芭樂,或是壓軸的自由式大賽,每一頁的構圖都充滿了逗趣的圖像情節與淋漓的熱烈活力,不論是大人小孩看了都會愛不釋手。【內容簡介➤】
(東方出版提供)
●我是章魚燒,我叫章魚三郎
たこやきのたこさぶろう
文、圖:長谷川義史,林真美譯,維京國際,28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小小的店舖裡,章魚三郎不顧眾人的挽留與反對,堅持要揮揮衣袖,獨自遠走浪跡天涯,連老闆也慰留不成,只能嘆氣目送他離開。究竟三郎有什麼難以啟齒的苦衷呢?最後的結局來了個超級大逆轉,小孩的一句神回覆,讓人看了拍案叫絕,原來凡事自有最好的安排。
長谷川義史再度使出無極限的搞笑功力,簡單一顆小小章魚燒,也能畫得超有梗超有戲。活潑鮮豔彷若稚童揮灑的筆觸,卻在畫面中暗藏許多精心埋伏的轉折與細節。能夠這樣又正經又搞笑、幽默中帶有寓意的說故事高手,唯長谷川是也。【內容簡介➤】
(維京國際提供)
●白貓與修道士
The White Cat and the Monk
文:喬艾倫波嘉(Jo Ellen Bogart),圖: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許書寧譯,玉山社,35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這本改編自9世紀愛爾蘭詩歌〈Pangur Bán〉的繪本,訴說一位老修道士與一名白貓相互為伴的隱居生活。在燭光搖曳的暗室裡,老修道士埋首書頁,鑽研追求真理,白貓則追捕著眼前獵物,眼光同樣聚焦專注。人與貓之間的默契、互重和相知,把生活寫成一首無聲勝有聲的詩篇,充盈純粹的喜悅與滿足。
簡單的線條與構圖,不花俏不造作,卻很有古典味道,把文學氛圍營造得恰到好處,呈現出原詩平靜樂道的意境。中文翻譯則可再多加琢磨,提升文字的美感,讓圖文閱讀的整體氣氛更加完美融合。【內容簡介➤】
(玉山社提供)
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圖像表現.創意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