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人物》讓孩子拿起來就放不下:鬼混大王Dr. Seuss一生的大冒險

初次聽到Dr. Seuss名號的讀者,可能會對其中的Dr.感到一絲疑惑:「他是博士,還是醫生?」答案竟然是:「兩者皆非!」

Dr. Seuss原名Theodor Seuss Geisel,Seuss是他母親的姓。從小母親就希望他能成為一名醫生,但成年後的Dr. Seuss既沒當上醫生,也沒有完成博士學位,倒是取了這樣一個筆名,也算是博取母親的歡心。好在他成為名作家後,獲得了7所大學頒予榮譽博士學位,也算不浪得Dr.的虛名,出版社在引介他的作品時,也可以名正言順地稱他「蘇斯博士」。

即使從小就接受到母親明確的期望,蘇斯博士卻不曾改過他調皮搗蛋、逃脫體制的天性。童年時期的蘇斯博士可是位名符其實的「鬼混大王」,除了住家後面的森林,他最常遊玩的場所就是離家三條街距離的圖書館,以及父親任職的動物園。在大自然及有助於觀察學習的得天獨厚環境下,釣魚、堆沙堡、看書、觀察動物、畫畫等活動成了童年時期蘇斯博士探索世界、開啟想像的基石。

遊蕩散漫的輕鬆日子並沒有埋沒蘇斯博士的繪畫天賦,12歲時蘇斯博士開始嶄露頭角。那年他以「一個男人釣到大魚」的作品參加全市的繪畫比賽,勇奪第一名,此後便萌生了「也許我可以一輩子畫畫」的想法。他抱持著這個想法,高中時積極選修美術課,沒想到天馬行空的作品並不受到當時美術老師的青睞,老師甚至斷言:「你根本就是在鬼混!」

蘇斯博士不願意在老師局限的繪畫框架中規規矩矩創作,一氣之下再也不願意上美術課了。無師自通卻個性十足的他,更進一步把對權威的反抗和嘲諷,轉化成創作的靈感泉源。大學時代的蘇斯博士積極在校刊上發表作品,以諷刺的文筆畫出無數則漫畫,在校園中引起不少共鳴。

dr_seuss_and_the_wolf_chewed_up_the_children.jpg
蘇斯博士於二戰期間繪製的諷刺漫畫(取自wiki

一腳踏進創作的蘇斯博士,在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博士期間,體悟到總是苦悶的自己其實並不適合繼續在體制中求學位。他大膽離開校園,放下完成一半的學位,將一幅幅漫畫作品投稿給報社和期刊。雖然勇氣十足,可惜事與願違,初期並未立即獲得青睞。

蘇斯博士也許灰心失望,但卻不曾氣餒,他以多年的行動證明自己的決心,終於獲得賞識,並開始在《浮華世界》、《生活》等雜誌以及其他報刊穩定供稿。

蘇斯博士為人所知的身分,包括有政治漫畫家、詩人、動畫師、劇作家、電影製作人和藝術家,二戰期間他火力全開,利用漫畫譴責引發戰爭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批評英美國內的孤立主義者,反對國內的種族主義。

蘇斯博士於二戰期間參與製作的動畫(取自wiki

在所有身分中,最家喻戶曉的還是他在兒童文學方面的成就。不過,在成為童書作家的這條路上,蘇斯博士走得並不是一帆風順。諷刺漫畫的題材當時頗具爭議,離經叛道的主題受到許多抨擊,在尋求出版時,蘇斯博士的作品被出版社一而再,再而三地退件。就在陷入沮喪的低潮時,他意外接獲了一封小男孩的來信。男孩在信中說:「我好喜歡你的作品,可不可以請你簽名給我?」

當年蘇斯博士初次參賽獲獎正是在12歲的年紀,這位12歲讀者稚嫩而誠摯的言語,彷彿為低迷中的蘇斯博士及時打了一劑強心針,更開啟了他「為兒童創作」的決心。

蘇斯博士堅持不懈,終於在第28次投稿後,獲得出版第一本書《我在桑樹街看到的一切》的機會。這本書鮮明地描繪蘇斯博士童年的日子,雖未一鳴驚人、大賣獲利,卻獲得彼得兔作者波特女士的青睞,稱其為「她看過最聰明的一本書。」

1954年,《生活》雜誌刊出一篇關於學齡兒童不識字的報導,全篇的結論是:因為學校使用的教科書都太無聊了,以致孩子們沒辦法學會閱讀。

當時Houghton Mifflin出版公司教育部門的主管編製了一份348個單字的清單,要求蘇斯博士運用這些單字寫成「讓孩子們拿起來就放不下」的書。9個月後,蘇斯博士以其中的236個單字完成了《帽子裡的貓》(The Hat in the Hat)。

《帽子裡的貓》英文朗讀影片

《帽子裡的貓》主角是一隻擬人化的貓,戴著紅白條紋的帽子和紅色領結,他向孩子們展示一些花招,為他們帶來許多歡樂。書中的文字保留了詩歌節奏,加上蘇斯博士充滿想像的繪畫風格,因為詞彙簡單易讀,所有初學者都可以琅琅上口。

蘇斯博士日後為幼齡的英語初學者編寫了一系列字典,用他古靈精怪的圖像,創造出極富想像力的故事。繞口令、數字、字母遊戲,還有動物聲音的模擬、腦筋急轉彎等,文字長長短短,變化無窮。當閱讀和學習變成了遊戲,學習語文就不再是枯燥的功課。

蘇斯博士畢生總計出版六十幾本繪本作品,作品被譯成30種語言,暢銷全球逾6億本,許多作品也被改編成電影,獲得奧斯卡獎、艾美獎、皮博迪獎的殊榮。蘇斯博士過世後,美國更將他的生日3月2日訂為全美閱讀日,後人在他的出生地麻州春田市成立蘇斯博士博物館,公開展出他生前的手稿、書信,與世人分享這位大師的內心世界。

su_si_bo_shi_bo_wu_guan_wei_yu_mei_guo_ma_zhou_chun_tian_shi_.jpg
蘇斯博士博物館(小天下提供)

su_si_bo_shi_bo_wu_guan_nei_zhuang_.jpg
蘇斯博士博物館內部(小天下提供)

從鬼混大王到成為首位以童書作品獲得「普立茲特別貢獻獎」的作家,蘇斯博士一生的經歷既充滿曲折神奇,又十足鼓勵人心。就如同他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作品《你要前往的地方!》(Oh, The Places You'll Go!)一樣,淺顯易懂卻寓意深遠的文字及想像力無限的情節叫人著迷,陪伴和鼓勵著每一顆渴望向前的心。

《你要前往的地方!》一書首度於1990年出版,問世後即旋風式地攻佔了《紐約時報》暢銷榜榜首長達兩年的時間。近三十年來,這本書居高不墜的銷售數字及評論的聲勢,就如同蘇斯博士對世界的影響一樣,並不隨著他在1991年的離世而有所減損。相反的,有更多小小讀者在父母的傳承下,跨越世代、追隨這位傳奇人物筆下的驚奇世界,並在其精煉而童趣十足的文字中,獲得對生命價值的啟發。

《你要前往的地方!》英文版BV

細讀《你要前往的地方!》,彷彿可以看見蘇斯博士一生冒險之旅的縮影。

「恭喜!恭喜!今天可是你的大日子,你就要出發,啟程遠航,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的頭裡有腦,你的鞋裡有腳,你的方向可以自己尋找。你獨立自主,又了解自己,你要決定,自己要去哪裡。」

書中的文字清晰勾勒出蘇斯博士當年違背母親的期望,一頭栽進創作的選擇。蘇斯博士彷彿以此生最後的一本作品鼓勵著讀者,緊握決心、大膽前進,在邁向未知的旅程中,憑藉智慧迎擊挑戰,盡情享受與旅伴一同的時光,轉身獨行時沉潛於寂靜中的力量。

nei_rong_shi_yue_2.jpg
《你要前往的地方!》內頁(小天下提供)

你會成功嗎?
會!一定會!
(百分之九十八又四分之三的保證你會)
孩子,你連高山都能移動。

蘇斯博士以如同詩歌的獨特韻文體,輔以天馬行空、不受常理規範的奇幻繪圖,穿越時空與讀者對話,以睿智話語,帶給追尋夢想的路上時而猶豫、偶有懷疑的讀者一股安定的力量。彷彿與讀者站在同一起跑點上,專注地遙望著遠方無限可能的未來:「今天是你的大日子!你的高山在前方等著你。出發吧⋯⋯就是現在。」

su_si_bo_shi_ni_yao_qian_wang_de_di_fang_li_ti__0.jpg你要前往的地方!
Oh, the Places You’ll Go!
圖、文:蘇斯(Dr. Seuss)
譯者:劉清彥
出版:小天下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繪者簡介:蘇斯博士(Dr. Seuss)
本名希奧多.蘇斯.蓋索(Theodor Seuss Geisel)
1904年出生於美國麻州春田市。21歲用筆名「蘇斯博士」發表漫畫。27歲寫了第一本童書,但是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一直到33歲才出版了第一本童書《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我在桑樹街上看到的一切,1937)。彼得兔的作者波特女士稱讚這本書是:「她看過最聰明的一本書。」

蘇斯博士能寫能畫,創造的人物、故事和藝術風格影響好幾世代的大小讀者。根據他的作品改編成的動畫和電影,也獲得三座奧斯卡獎、三座葛萊美獎和美國廣播電視的皮博迪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9-08 17:51
閱讀通信 Vol.010》關於書評這回事,我們收到超棒的回應!

上禮拜Openbook的總編大大跑到台中市立圖書館去演講。會後,有位館員告訴我們,她定期把我們網站上的文章,像是「OB短評」中介紹的好書整理成表格,分送給不同館員,希望可以當作圖書館的購書參考。真不枉我們每週邀請學者&作家勤奮選書啊(拭淚)。

就算工作再辛苦,聽到這個消息,通通編覺得努力好像都沒有白費(握拳)。書評或報導刊登後,我們總希望能得到回音,這真是無敵棒的回應(感動)!

小說家張貴興出了最新長篇小說《野豬渡河》,編輯部拿到照片時,一陣驚呼:什麼,張貴興已經六十幾歲了,但他看起來只有四十幾耶!書評媒體的編輯裡,也是有像通通編這種比較膚淺的啊XDDD

dsc08387-bian_ji_-007suo__2.jpg

這禮拜我們推出的張貴興專訪,提及他對故鄉砂勞越華人的針砭,也談到他的文學關懷;書評則是由看起來很兇(喂)的小說家學者黃錦樹執筆,他不僅指出小說的優點,也觸及了這部小說最特殊的環節,怕爆雷的朋友,記得看完小說再回來看書評啊,相關文章如下:

本週其他的文章 ,有點厲害喔(自己說):

2018_0813_dscf1593_suo__0.jpg

  • 【話題】夏天.野球.甲子園:日本野球少年的青春熱血物語
    這不是一則熱血故事,是甲子園傳奇!!日本金足農高中棒球隊的同學說自己是雜草軍團,但他們一路過關斬將,挺進了甲子園的總冠軍賽。資源匱乏的他們,獲得來自全日本2億元的捐款,王牌投手吉田輝星更被稱為「平成怪物」......
jin_zu_nong_tou_shou_1.jpg

金足農王牌投手吉田輝星(擷自Youtube)

  • 【書.人生.宇文正】那些離我而去的書
    借書給別人這回事,最終下場雖然不至於撕破臉,但也常常讓人心有掛念。那些離開的書到底下落何方(嘆)作家宇文正細數自己出借書本的經驗,看得通通編好想跟她借一本夏宇的《腹語術》......
  • 【每週童書.繪本書房】是雲霄飛車!讀了心情高低起伏的繪本
    這篇文章一定要看到最後,最後一個故事,孩子爬入食人妖口中,表達出怪物與人的感情,超驚悚但超精彩!
image046.jpg

(朱靜容翻拍)

▇9/7(五)~9/16(日)​活動預告

9/7(五)

19:00 ~ 20:30
此生必遊!《浪遊西藏》新書分享會

地點:何嘉仁書店民權店8樓演講廳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07號8樓活動頁面
19:00 ~ 21:00
【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講座──孫大川​「用筆來唱歌──台灣原住民文學與我」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2F活動頁面
音像星期五:黑畫面算不算影片?:談鍾孟宏〈11'9'01〉​
地點:在地方人文空間 屏東縣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活動頁面
19:30 ~ 21:00
生活台灣有意思9月場:台東到底有什麼?你所不知道的台東之美
地點:永樂座 臺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3巷6號活動頁面

sheng_huo_tai_wan_you_yi_si_9yue_chang_.jpg

9/8(六)

14:00 ~ 16:00
詩的復興 陳育虹現代詩塾系列講座四場
地點:齊東詩舍 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7號活動頁面
【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9/8主題講座:「宮鬥、穿越、IP劇:漫談大陸網路文學改編戲劇」​
地點: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 新北市新店區安康路2段151號活動頁面
15:00 ~ 17:00
研之有物──穿越古今!中研院的25堂人文公開課》新書分享會​
地點:何嘉仁書店民權店8樓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07號8樓活動頁面
19:00 ~ 21:00
劉秀枝醫師《把時間留給自己》新書分享會
地點: 金石堂信義店5樓龍顏講堂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196號5樓活動頁面

9/9(日)

10:00 ~ 12:00
2018九昱人文講座:文學與劇場的相遇

地點:齊東詩舍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活動頁面
14:00 ~ 15:30
拆解《驟雨之島》,談危崖人生的勇氣【高雄場】​

地點:三餘書店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活動頁面
14:30 ~ 16:00
《上流兒童》新書分享會​​

地點:瑯嬛書店(校外店) 桃園市中壢區榮民路165巷6號活動頁面
15:00 ~ 16:00
《性、高跟鞋與吳爾芙:一部女性主義論戰史》新書分享會​​​

地點:高雄誠品大遠百店 高雄市苓雅區三多四路21號17樓活動頁面
15:00 ~ 16:30
C城的紅花|《沒有的生活》新書分享會

地點:梓書房 臺中市西區福人街89號 活動頁面

zou_yu_.png

mei_you_.jpg

9/11(二)

10:00
2018樂音幼享閱讀趣──親子活動​

地點: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影音館1F 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8-1號活動頁面

9/13(四)

19:00 ~ 21:00
閱讀分享會:災難需要英雄?!​

地點:在地方人文空間 屏東縣公園東路29號活動頁面

9/14(五)

19:00 ~ 20:30
《麥提國王執政記》新書分享會​
地點:金石堂信義店 臺北市信義路二段196號5樓活動頁面
19:00 ~ 21:00

音像星期五:二五評圖會
地點:三餘書店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活動頁面
19:30 ~ 20:30

文學出擊-九月】曹馭博.楊澤​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9:30 ~ 21:00
《Kenny甘思元運動健護全書》新書講座​
地點:力格運動健護中心 臺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218號B1-1號活動頁面
20:00 ~ 21:00
《性、高跟鞋與吳爾芙:一部女性主義論戰史》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台大店 臺北市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8號3樓藝文閣樓活動頁面

nu_xing_.jpg

9/15(六)

14:00 ~ 16:00
詩的復興 陳育虹現代詩塾系列講座四場​​

地點:齊東詩舍 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7號活動頁面
活水來冊房《藏書之家》全台新書發表會
地點:政大書城 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2段120號活動頁面
19:30 ~ 21:00
拆解《驟雨之島》,談危崖人生的勇氣【台南場】

地點:政大書城 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2段120號活動頁面

cang_shu__0.jpg

9/16(日)

15:00 ~ 16:00
《走河》新書分享會——誠品花蓮遠百店​​

地點:誠品花蓮遠百店2F forum 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581號2樓活動頁面

zou_he_.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人生.宇文正》那些離我而去的書
(攝影:小路)
(攝影:小路)

蘭姆《伊利亞隨筆》中有篇〈兩種人〉說道:「人類,根據我自己歸納出來最可靠的理論,可以分為截然不同的兩種人,即:向別人借東西的人和借東西給別人的人。」說了半天,他真正要抱怨的是那些向他借書不還的人,他說他們是「成套書的殘害者、書架對稱的破壞者和散卷書的製造者。」

我沒有套書被殘害的問題,借出的書都是單行本,但都是我非常喜歡的書。有朋友借,同事借,有時一群親戚來,長輩對孩子們說:你們要像姑姑一樣愛讀書才好,姑姑有好多書,你們趕快去借喔……呃,我只得故作大方,搬出一疊適合青少年讀的書:鄭愁予、席慕蓉、瘂弦詩集,《煙愁》、《水問》、《聽風的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孩子們蝗蟲過境,書架蛀出一格格齒縫,而我心知肚明,那些書一本也不會回到我的手裡,並且懷疑那些被帶走的書,真的被閱讀了嗎?

經典的書被借走,位子空下來,目光掃射書架時,我知道那裡應有一本書等著我重購補回。我會在心裡翻閱它們,默念我記得的一些句子,回味書裡的一些畫面,情節,像我年輕時敲揚琴,有時琴弦斷了手邊沒有弦線,甚至一個音兩條弦都斷,每次琴竹經過那空了弦的位置,心裡會發出那個音去填補。當記憶慢慢變得模糊,我又會一一去把那些書買回來,像補牙一樣地重新填好。比如《聽風的歌》我就買過三次了。

直到有一天發覺,重買的書,版本不一樣了!新版也許封面、版型更漂亮,行距、字體變大,更好讀了,可是,不是我原來讀的那一本了。這些長銷書,經過若干年,總要改頭換面一下,我已買不回最初讀它的印象。這一次牙痛,不是補了牙就沒事,是重新植牙,它已不是你原來的牙齒了。

像是《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我仍記得是借給乾妹妹小萍。小萍跟我一塊兒長大,情似親姊妹。小萍爸爸是船員,長年在海上。小萍每天跟我一起在村口的大榕樹下等我爸爸的「上班車」回來,爸爸會先抱起她,再牽著我的手走回家。她常在我們家做功課,吃晚飯,她媽媽也常與我媽一起打毛線。小萍爸下船回來,會帶給我和小萍一樣的洋娃娃、一樣的琥珀色美麗梳子。我的第一只手錶,是她爸媽帶我去買的。兩家先後搬出了眷村,疏遠了,我和小萍並沒有疏遠,直到我們各自結婚,一直是最好的朋友。她的婚姻帶給她極大的痛苦,有幾年,她開了一家美容工作室,我常去光臨,給她打氣,聽她傾訴。她要我帶書給她,我帶了幾本,其他書名已不記得,只記得有一本是《張愛玲短篇小說集》。

這是我第一部讀到的張愛玲小說,這本書也是我想寫小說的起點。大二那年,夜裡在床上讀其中的〈心經〉感到驚心動魄,寢室熄燈後我心潮起伏,拿著筆記本到閱覽室,一口氣寫出自己的第一篇小說。作品本身是最好的老師,它教導你,也鼓動你。之後我購齊所有張愛玲的書,讀到最後一本《餘韻》,我捨不得讀了,把速度放得很慢很慢,覺得讀完就「沒有了」!那時怎想得到,多年後會再有《小團圓》、《雷峰塔》、《易經》出土。

小萍結束了婚姻,在很短的時間內清掉美麗的衣物,到山裡隱居。甚至沒有與我見面惜別,只打了電話。我們通過幾次電話,她開始時會哭,後來電話中亦不哭了。還傳過line給我,我一說要去找她,便斷了聯繫。我的乾妹妹把自己隱藏起來,連家人亦不見面了。

我後來教寫作班的課想拿《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來講,到書店裡一看,才知道那版本早已斷版,拆成了《傾城之戀》、《第一爐香》兩本。我的《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和乾妹妹都從我的世界消失了。

失去的書,記憶深刻的還有夏宇的《腹語術》,這是夏宇詩集中我始終最愛的一本。過去曾有兩年我每週到監獄寫作班教受刑人閱讀寫作。其中桃園監獄收容的多為刑期較短的輕刑犯。有的年紀很輕,在我眼裡就只是犯了錯的孩子。我常帶書給他們,處久了,大膽一點的孩子會撒嬌似地告訴我,他想看《哈利波特》第三集,我手邊沒有,便去買給他們;他們想讀詩,我也分批帶去給他們傳閱,包括了夏宇的《腹語術》。我特別叮嚀,這個版本買不到了,你們要珍惜別把它弄丟了喔。後來,所有詩集都收回來,唯獨缺了《腹語術》。

跟同事們說起此事,他們跺腳惋惜:「初版的《腹語術》網路上飆到多少錢妳知道嗎!?」我苦笑,我不戀物,其實不在乎錢,也不是版本收集狂,每一次借書給人都是抱著可能收不回來,我得再去買一本,也算是「支持作家」的心情,我苦笑的是,連一般朋友借了書都不會還了,我竟然想在監獄裡考驗人性,不是很可笑嗎?

也有非常幸運的際遇。我有一本劇本已消失多年,想不起遺落何處,記得的只有當年閱讀時,那心像被獵獵的風吹拂,漲滿的感受。好想再讀一次,這念頭愈來愈強烈,竟成為一種執念,非要找到它不可。我只記得那個獨幕劇叫作「心在高原上」(其實我記錯了,正確的譯名是〈心在高原的人〉),以為那就是書名,到處想找「心在高原上」,網路上找不到,不僅向許多作家、舊書店詢問,有一回陪攝影去拍作家焦桐,發覺他的工作室裡收藏大批劇本,攝影師拍他時,我獨自窩在人家的書堆裡一本一本翻閱尋找,仍然一無所獲。

那麼好的劇本怎麼大家都沒有?後來《文訊》邀請我演講時,我的講題便用了「心在高原上」,演講紀錄刊出時,我在臉書上寫了自己四處尋找「心在高原上」不可得的經過。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啊,那天航叔(陳雨航先生)剛好讀了我的臉書,私訊問我,他有一本《現代獨幕劇選》,其中有一篇薩洛陽〈心在高原的人〉,是這一本嗎?還拍了書封給我看。啊!一見到書封我就認得了,就像一首你忘了歌名、忘了歌詞的老歌,可是聽到旋律出來就知道:是它!就是它啊。

xian_dai_du_mu_ju_xuan_.jpg
(宇文正提供)

航叔把這本早已絕版的《現代獨幕劇選》送給了我,我迫不及待先把〈心在高原的人〉重讀一次。那高原上的風,再次吹拂我的心。我的心如撐起的帆,好像又可以出海了。


宇文正
本名鄭瑜雯,福建林森人,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南加大東亞所碩士,現任《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宇文正(作家、聯合報副刊組主編)
2018-09-06 11:02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