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Openbook好書獎》這是連俞涵今年最喜歡的10本好書,那你的呢?

熱愛閱讀的連俞涵對書不太挑食,什麼書都看。寫詩之前她閱讀大量詩集,寫散文之前則讀很多散文,接下來計畫出版圖文書的她,也開始蒐集許多圖文書找尋靈感。

2018Openbook好書獎將於12月1日揭曉。擔任今年Openbook好書獎閱讀推廣大使的連俞涵,也介紹自己今年最喜歡的幾本好書,和讀者分享與書相遇時的心情。

今年夏天上映的迷你劇集《奇蹟的女兒》,改編自楊青矗1978年出版的《工廠女兒圈》,講述台灣70年代女工處境,連俞涵在劇中飾演紡織廠領班。

作家顧德莎的第一部小說《驟雨之島》,即在描寫50至80年代台灣紡織業的興盛與衰落。連俞涵雖然在戲殺青後才讀到這本書,仍然從中得到許多啟發。她說:「楊青矗老師的作品偏重描寫女工,《驟雨之島》寫的則是中小企業的老闆,呈現出同一時期的不同面向,讀完之後發現,每個人都各有苦衷。這本書非常好看,聽說作者已經在寫第二本了,很期待。」


13513.png

《奇蹟的女兒》劇照

dsc00463-bian_ji_-011suo_-002suo_.jpg

連俞涵愛書,不只愛內容,也看重呈現的形式。她推薦《朝一座生命的山》,這書就有著與內容相輔相成的設計。「這其實不太像是我會看的書,是別人送我的。本來對宗教有些既定的主觀印象,但認真讀過之後發現,這本書不純然是寫宗教,而是透過描寫一趟去寺廟的旅程,反映出建築與人與心靈之間的關係。整本書運用了一些特殊設計,加強呈現文字要傳達的內容。」

sheng_ming_de_shan_.jpg

例如談到窗,就搭配切割的設計,讓一張紙看起來就像一扇窗戶。她翻到最後一頁的鏡面紙,紙上映出她的臉,「書翻到最後,看到的是自己——有沒有很厲害!就是用一本書帶你看見自己的概念。」

無論是特殊材質的紙張,或是精巧的設計方式,對連俞涵而言都是相當珍貴的靈感。不斷創作的她,也在閱讀途中尋找呈現作品的最佳型態。

zhu_tu__4.jpg

連俞涵拿出的第三本書,是2007年在台灣出版,目前已經絕版的《午夜的玫瑰》。

wu_ye_de_mei_gui_.jpg連俞涵向來不諱言喜愛向田邦子,但為什麼特地推薦這本書呢?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封面,類似牛皮紙的質感,就算泛黃也很ok。裡面都是短短的散文,因為這本書已經絕版了,所以希望有更多人去找來看看。」

她話鋒一轉,「你知道向田邦子失事的地方在台灣火炎山嗎?前陣子我剛好去爬,回來之後才知道這件事。火炎山的土壤很特別,不是咖啡色的,是這種紅色。」她指指書封面上赭紅色的花,「尤其向田邦子其他的書封面大多是淡粉色啦、草綠色啦,這本書的封面不太一樣。」

或許是巧合,連俞涵提及的這3本推薦書,由島至山,最後眼光落向腳下的土,很像是一段逼近生命核心的過程。

▇連俞涵的10本2018年度好書

wu_ye_de_mei_gui_-tile.jpg

  • 《驟雨之島》,顧德莎著,有鹿文化出版,【內容簡介➤
  • 《朝一座生命的山》,李惠貞著,維摩舍文教事業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
  • 《午夜的玫瑰》,向田邦子著,蘇炳煌譯,麥田,【內容簡介➤
  • 《脆弱亦美好,致青春,給自己:從沉潛到成長、蛻變到堅強,探索生命的36封情書》,亞歷山德羅.達維尼亞著,鄭百芬譯,大好書屋,【內容簡介➤
  • 《森林裡的陌生人:獨居山林二十七年的最後隱士》,麥可‧芬克爾著,謝佩妏譯,大塊文化,【內容簡介➤
  • 《渺小一生》,柳原漢雅著,尤傳莉譯,大塊文化,【內容簡介➤
  • 《記一忘三二》,李娟著,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內容簡介➤
  • 《我在書店等你:三蒲紫苑的私房書評集》,三浦紫苑著,陳佩君譯,天下雜誌,【內容簡介➤
  • 《記憶的味道》,森下典子著,羊恩媺譯,馬可孛羅,【內容簡介➤
  • 《睡著也好醒來也罷》,柴崎友香著,常純敏譯,凱特文化,【內容簡介➤


▇2018Openbook好書獎

▇來看看超過300位讀者的年度好書吧!

46525834_494388017636101_5109323950366654464_n_0.jpg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he_jia_ren_.jpg

hui_xiong_ai_du_shu_.jpg

readmoo.jpg

du_ce_2.png

san_min_shu_ju_.jpg

you_shan_shu_ye_he_zuo_she_.jpg

jin_shi_tang_.jpg

shu_lin_shu_dian_.jpg

bo_ke_lai_.jpg

cheng_pin_.jpg

131105momo_logobiao_zhun_zu_he_-heng_shi__0.png

 

指導單位:wen_hua_bu__0.jpg  

主辦單位:openbook.jpg

贊助:

yu_cai_yu_hui_.jpg

xie_xu_ying_2.jpg

hong_jian_quan_2.jpg

合作夥伴:

go92_0.png wen_xun__0.jpg gao_chuan_zhen_.jpg guo_tu_logo.png
xin_bei_shi_tu_logo.jpg zhi_sheng_logo_0.jpg

zhou_kan_bian_ji__0.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11-23 09:16
人物》從無極SM到非典親情:關於田龜源五郎和《弟之夫》

田龜源五郎是誰?

說他是「SM熊漫的一代宗師」,大概沒人會反對。只是宗師自然也有他的宗師們。

▉熊漫宗師的宗師們

田龜筆下的男體一律頭好壯壯,像泰坦族,教人想起芬蘭湯姆(Tom of Finland)那些肌肉滾滾的皮革男,但又不至於一味誇大性徵到比例失衡的地步。儘管只是線條畫,不過在田龜布局詭譎的場景調度下,看來總是格外意淫,彷彿背後還有更多不可告人的什麼,並不單單只是為色而色。


35238175_1732524176796730_5948232978554421248_n.jpg

田龜源五郎,取自其臉書。

當然他也畫了不少全彩封頁,詭異的角度,挑釁的眼神,逼真的肌感,你幾乎可以聞得到蠢蠢欲動的體味。穿著六尺褌的東亞熊男,被繩縛扭曲成各種艱難的姿勢,壯碩的軀體任人玩弄,巨大含恨的無力感噴薄而出,這樣的畫面早已成了他的正字標記。

如此聳動的畫風,其來有自。田龜說他1984年第一次踏出國門,看到美國硬蕊同志雜誌《Drummer》,大受文化震撼,歸國之後立刻大批郵購過期雜誌,也發現了一票像Bill Ward、Rex這些皮革系的基漫畫師。把他們的作品拿來和田龜做比對,的確有熊哥熊弟的既視感,不過田龜那些殘虐到近乎瑰麗的色情想像,顯然又無法單純以「熊漫」來概括。

但凡SM或愉虐系的作品,推到後來,大多會推回到祖師爺薩德侯爵的身上,尤其是那本被帕索里尼改編成電影的《索多瑪120天》。三島由紀夫的影響也常被想當然耳地提出來,田龜本人則點名了《憂國》和《午後曳航》。

不過根據田龜的自述,真正啟發他的其實是那些散落在各種作品中的異色元素,像是他小時候看到的手塚治虫的拷問場景、希臘神話中被老鷹啄食的普羅米修斯、電影《十誡》裡的奴隸姿態、《人猿星球》的人獸妄想等等等等。性慾覺醒,一如創作靈感,總是來自四面八方,一點一滴,忽然就迸出來了。

如果再往前推一點,「田龜流」獨特的東方情調,其實還承接了另一個更切身的系譜——浮世繪中的春畫和無殘繪。

作為無殘繪的代表作,月岡芳年和落合芳幾的版畫連作《英名二十八眾句》(1866/1867),每一幅都血淋淋的,極盡殘虐能事,繩縛畫面也不欠奉,頗能呼應當時由幕府轉入明治的動盪騷亂。田龜的祖上其實也是武士家族,這點倒是有趣的連結。1988年,《少女椿》的作者丸尾末廣又揪了另一位怪叔叔花輪和一,連手繪製了《新英名二十八眾句》,讓無殘繪小小復興了一下,重口味的動漫迷又多了一部此生必敗的夢幻逸品。這兩位的作品也曾讓田龜大為震驚,開了另一種眼界。

51km-zcpmtl-horz.jpg

說到日本戰後的同志插繪和漫畫,大致是以60年代的《風俗奇譚》雜誌,以及稍後的《薔薇》同人誌、《薔薇族》雜誌為基地而發展起來的。田龜本人就編寫過兩冊的《日本同志色情藝術》(日本のゲイ・エロティック・アート),介紹60-80年代一系列基漫畫師和他們的作品。儘管畫風的演進總是由簡而繁,但繩縛男體倒是從一開始就是基本款,田龜流也呼之欲出了。

什麼題材都能置入SM

80年代後期出道的田龜,風格其實已經相當成熟,奇色異作開始在《Sabu》上刊登,而後逐漸朝《G-men》、《Badi》、《SM-Z》、《肉体派》這些刊物攻城掠地,風格也越來越細膩。到了世紀之交,田龜的闇黑粉絲團已經遍布全球各地了。

收錄在《柔術教師》、《獲物》中的田龜早期作品,或是像《玩物》(嬲り者)這樣的長編,已經可以看出他不擇地皆可出的調教功力,什麼題材都能置入SM。豪華大作《銀之華》(男女郎苦界草紙 銀の華),連載時間從1994持續到1999年,可能是他第一部真正的傑作,不少人也是經由該書的彩頁,才知道有田龜這麼一號人物。故事描述明治時期的富紳月島銀太郎淪為性奴的過程,曲折的情節,澎湃的情緒,微妙的人情,伸縮自如的取鏡,一整套看下來,幾乎像追了一部大河劇。

8a9f2e91.jpg

這些作品中天馬行空的性虐場景,動不動就逼近肢解刑求,屎尿齊流,血汗淋漓,特別有種氾濫之感。受虐者的表情時而驚恐,時而含恨,涕泗縱橫,麻木愚騃,既像絶頂高潮,又讓人想起晚清那些眼神空洞的凌遲照片,簡直是在測試肉體的快感和痛楚承受度,看看人類到底能對自己做些什麼。

不過田龜的胸懷不止於此,更讓人驚訝的是他鋪陳故事的能力。他也寫過小說,絕對是文青一枚,雖說他的色漫是在馳騁愉虐幻想,卻總是在經意或不經意之中,直戳一些令人不安的議題。比方說《Pride》中的師生關係,〈43樓的情事〉裡的職場生態,〈非國民〉的軍國主義暴力,《銀之華》、《外道之家》的女性處境,或是〈父子地獄〉中的封建亂倫。他似乎很早就知道,唯有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撞擊,才能讓愉虐的戲碼劇力倍翻。

prideshang_-horz.jpg

軍隊是田龜有志深耕的另一塊沃土,說是他的次文類也不為過。像〈黑暗中的鬥雞〉(闇の中の軍鶏)和《你知道南方地獄嗎》(君よ知るや南の獄),直接拿美軍與日軍的攻受角色做文章;〈勇猛血潮〉(猛き血潮)又把鏡頭轉到1930年代的東北,讓一位日本中尉被中國龍頭老大凌辱去勢。此外像〈Zenith〉中的人體改造實驗,〈人畜無骸〉裡的人獸戀,或是近作〈Planet Brobdingnag〉中的異星跨種戀,這些蛛絲馬跡也看得出動漫潮流對田龜的影響。

細緻處理出櫃、成長

然而這麼一位濃厚系的虐漫大師,卻忽然端出了《弟之夫》(2014-2017)這本溫情漫畫,實在給人另一種鬆綁的驚喜。單親爸爸彌一與小女兒夏菜的兩人世界,突然闖入了一位加拿大人麥克,也就是彌一過世的雙胞胎弟弟涼二的丈夫,故事就在一連串的詰問和揭祕中不慍不火地展開。到了後來,彌一的前妻、夏菜的媽媽也加進來湊熱鬧,這個微妙的新家庭,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越來越多元的親族型態。


tkshi_yong_2.jpg

《弟之夫》中,小女孩問來自加拿大的主人翁,同性婚姻中誰是老公,誰是老婆。(臉譜提供)

這套漫畫一連拿下幾個獎,自然是成功的,不過如果不是出自田龜之手,衝擊力可能不會那麼大。他之前的SM作品,其實沒有多少出櫃的困擾,沒幾下就真槍實彈,顯然預設的讀者都來自同溫層,不需要多作解釋。然而現在卻掉過頭來,開始細緻處理出櫃、乃至於成長的議題:純純的愛、兄曼史(bromance)的困擾、旁人的眼光、親友的接納輪番上陣,頗有與一般大眾溝通的用心,刻正連載中的〈我們的色彩〉看來也在延續這條溫情路線。

如今田龜54歲了,說是老了也可以,欲染逐漸遁去,或許也開始意識到所謂的社會責任,想做點什麼了。別忘了在日本,LGBT始終是個沒什麼聲量的族群,前一陣子的《大叔之愛》總算扳回一城,惹得舉國狂歡,聖誕節快到了的感覺。

沒有暴力的性並不存在。作為肉體之間劇烈的摩擦與穿刺,性在本質上就具有一定的愉虐性,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微劑量的SM,常常被拿來當成前戲和春藥。從另一個角度看,所有的熱切和幹勁,多少也帶有愉虐的傾向。有位媽媽朋友甚至說:「生孩子的當下,我才知道什麼叫SM!」這好像有幫SM洗白了一點。

所謂的世界,其實是由一連串的二元對立組成的:生與死、光與暗、陰與陽、好與壞、偉大與渺小、聖潔與齷齪、上帝與魔鬼、仇恨與寬容。哪個在前,哪個在後,並沒有多大分別,它們是一體的兩面,所有的靈魂都在做、也必須做加以整合的功課。人類引以為豪的語言和文明,正是靠這些不同層面上的二元性辯證出來的。世間之所以是幻象,就幻在這裡。

由殘虐而溫情,由激情而平淡,田龜的地球經驗,擺盪幅度的確夠大,頗有點SM禪的意味。雖然在肉蒲團上俢成正果,一向被人當成笑話,不然就是淫蕩的藉口,但生而為人,又擁有肉身,不管願不願意,接不接受,每個人都得過這一關。

所以不論你是什麼、決定什麼、做什麼,永遠別忘了這一點:你本來就是愛。無條件的愛。

lian_pu_11yue_di_zhi_fu_li_ti_shu_feng_1024.jpg

弟之夫(全套共4冊)
弟の夫
作者:田龜源五郎
譯者:黃廷玉
出版:臉譜出版
定價:8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田龜源五郎
漫畫家、同志情色藝術家。1964年生。多摩美術大學畢業後,擔任藝術總監等工作,1986年起在同志雜誌上發表漫畫、插畫與小說等作品。1994年起成為全職創作者,出版過許多同志漫畫。多數作品在海外被譯為英語、法語、西語與義大利語等出版發行。代表作為《銀之華》、《南方監獄君知否》、《邪道之家》、《氣概》等等。以藝術家身分活躍於海外,常於巴黎、柏林、紐約等地舉辦個展,亦有作品獲邀參與聯展或收錄於藝術圖書之中。個人網頁:www.tagame.or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11-22 19:33
OB短評》#142 簡單愛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我有關聲譽、財富和權勢的簡單思索

唐諾著,印刻出版,37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書名的「我」字放在最前面,本書也將作者本色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有時候各色山珍海味吃多了,會懷念熟悉的食物,這本書能帶給喜歡唐諾風格的讀者,親切舒適的安慰。
唐諾就是唐諾,不管原本「小冊子」是如何設定,字裡行間還是難掩他一貫的博學,以及周延細膩的思路。不同於過往談論閱讀,此次更往外延伸,觸及許多和讀者切身相關的議題。也許不見得都能跟上作者的思慮,但絕對是一次難得的思考刺激。【內容簡介

深淵與火

陳芳明著,印刻出版,33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跌跌撞撞的文化震撼,心繫家園的憤懣反思,作者在此揭露自己的海外經驗,我手寫我口,褪去理論和修辭,反而有種清明的穿透力。這不止是個人傳記,也是一整代學人的追尋縮影。
到了一定層次,就會緩下腳步,沈澱以往總總。作者回顧過去行至海外的日子,從海外回望台灣,也以遊子的立場觀察台灣以外。看點在於作者書寫人脈往來的點滴涓流,拼湊時代的人物痕跡。
從學者到創作者,陳芳明遊走於不同身分,寫下不同的文字,散文是其中最為搶眼的一支。尤其是回憶的篇章,從《昨夜雪深幾許》到《革命與詩》,同時展現其歷史與才情。這本新作維持一貫水平,記錄了當年的「流放」生涯。這一系列書寫,或將成為那世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回憶。【內容簡介

余英時回憶錄

余英時著,允晨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作者自陳並沒有寫自傳的慾望,但多虧訪談人的熱忱,幾度易稿,交互增改,於是有了我們眼前這部回憶錄。史家看自己,當然不會只有我,更多的是我與時代的關係。因為他是余英時,這書便有了奇異的重量。
若把人的精神視作筋脈骨幹,血肉或許老去凋零,意念猶有脈絡架構。這部回憶錄鏤刻作者部分人生身影,紮紮實實不以浮誇為賣點,文稿醇厚有味、餘韻無窮,也是世代興替的宴席。
余英時很可能是這世代最後的大師,這本「意外」的自傳,不同於自傳體常見的膨脹和裝飾,過於張牙舞爪地把一生大小事全部塞給讀者,甚或隱惡揚善。在這部回憶錄中,作者刻意把自己放在比較後面的位置,留了更多空間給予時代的描繪和紀錄,體現史家卓越的史識和史見,進而更展示了傳主的風範和神采。【內容簡介

臺灣老虎郵

百年前臺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
李明亮、王威智著,蔚藍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作者四處尋找的文史資料豐富可貴,值得有志者深讀練功。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郵票歷史,在似熟悉又很陌生的台灣歷史洪流裡,載浮載沉,幸而被作者打撈晾曬,終見天日。對歷史研究或敘述來說,能在一般人看似熟知的過去中,點出未曾被發現的角落,補上欠缺的拼圖,大概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唯書寫方式較偏論文形式,路線略顯學術風格。臺灣民主國是教科書裡必然曾讀過的名字,但大多數人對於它實際的內容和運作大概都是懵懂無知,這只使用了一個夏天的郵票,一定程度折射了這短命實驗的性質。
行文雖然有點交代資料的乾燥之氣,但那個歷史課本匆匆提過的台灣民主國,居然還留下這般卡哇伊的信物,真要感戴作者的大功大德!發現和追查的過程其實也緊湊刺激,頗有 Doctor Who的時空亂入感,越看越傳奇了。【內容簡介

馬格利特.虛假的鏡子

超現實主義大師的真實與想像
Rene Magritte: The Revealing Image
薩維耶.凱能(Xavier Canonne)著,陳玫妏、蘇威任譯,原點出版,8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這本北美館的展覽專書做得實在漂亮,內容既稀有又關鍵,彷彿找到了打開馬格利特心靈世界的鑰匙——他那些謎樣的場景,不是在故弄玄虛,而是識破了平凡中的怪異,側過頭來問你一句:你沒看到嗎?
超現實藝術創作常給人介於夢境和現實之間的感受,好像是熟悉的事物,但又違反某種日常的規則。本書收整馬格利特的攝影作品,並與他的藝術創作互相映照,是穿梭於清醒與夢囈的任意門。文字平鋪直述,較少介入的論述,一如畫作,資料豐富但還是模糊而神祕。
嚴肅的美學討論,探觸19世紀攝影發明以來和繪圖之間的張力,以及創作者個人私領域和對外展示的公領域之間,恆久的追逐和對話。重新提供我們親近大師的機會,感受那不曾因為形式或複製而消失的靈光。【內容簡介

印加帝國的末日

The Last Days of The Incas
金.麥考瑞(Kim MacQuarrie)著,馮璇譯,自由之丘,64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穩扎穩打的歷史書寫,鉅細靡遺描述一個傳奇帝國的落幕餘輝,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最後馬丘比丘重新出土,更增添了幾許神祕——印加文明也許不曾滅亡,而是集體轉進其他的次元。
撰述很有畫面,每個章節都彷彿在讀者眼前映照印加帝國的夕暮。從頭到尾並未闡述對錯是非的大道理,卻隱含著某種懺然悲憫。末日曾臨,要小心自以為是,神愛世人用壞了去處,那份你覺得的愛也能讓末日再臨。
我們對印加帝國所知真的太有限,遑論這場比爾卡班巴最後徒勞的抵抗。古今場景在書中穿插而過,交織出一則可歌可泣的抵抗,譜寫出不同於歐洲觀點的「弱者」聲音。歷史不應以成敗論英雄,那不畏強權的身影,是面對不同意義的殖民者時,普世的勇氣和姿態。【內容簡介

弟之夫(1~4套書)

弟の夫
田龜源五郎(Gengoroh TAGAME)著,黃廷玉譯,臉譜出版,8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田龜這位色情基漫大師,冷不防丟出了這本深情款款的親緣漫畫,這簡直是事件!而且內容純情得像性慾覺醒的少女,溫厚得像全是理解的老人,難怪立馬被拍成日劇。越來越多元的家庭組合,似乎也指出了人類接下來的功課:無條件的愛。
這是個簡單溫情的平權故事,甚至有點老派。但在高深理論之外,像這樣簡單的故事更能讓各界人士,輕易地理解「穿進別人鞋子走路」是怎麼困窘了,又是怎麼被看待了。簡單或許就是力量。
一向狂放不羈的創作者,突然內斂,一本正經以溫情談論婚姻平權,就知道這議題現在有多麼刻不容緩。本書回應著那些出於無知或偏見的反動言論,它並非只是一時話題性的著作,更是當夢想實踐之後,能不斷被流傳引用的最佳教材。【內容簡介

暗夜飛行者

Nightflyers
喬治.馬汀(George R. R. Martin)著,章晉唯譯,寂寞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奇幻科幻皆是幻,只是澆頭不一樣。這本喬治.馬汀的少作集結,很能讓人明瞭二者之異。但特別的是文類還沒畫開之前的同:不管他筆下流出什麼樣的故事,貫穿其中的總是那種宇宙性的闇黑與憂鬱。
與《冰與火之歌》不同,這部「少作」是星空裡孤寂的航行,結合星際與恐怖故事的元素,是作者後期作品較少展現的風格,帶有某種樸拙的新鮮感。
在《冰與火之歌》隱隱然「富樫化」的此刻,重讀作者上世紀作品的中譯,等待同名影集在串流平台上映,有著不知該喜該悲的複雜心情。不同於中世紀奇幻,本書收錄的是紮實硬朗的本格科幻,不用動不動就殺死主角、三不五時來個亂倫禁忌,作者的聰穎即展露無遺。【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