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短評》#26 陪孩子擁抱早晨,儲蓄溫暖
●小心!誰在那裡?
Who’s There? Beware!
文:派翠西亞.赫加蒂(Patricia Hegarty),圖:湯姆.張(Tom Truong),李紫蓉譯,維京國際,480元
推薦原因: 趣 創
走在夜晚森林裡,小老鼠正開心地向動物好朋友打招呼,眼前突然出現一個張牙舞爪的龐然黑影,就要撲了過來。別怕別怕,趕快拉開書中的百葉窗拉頁,究竟誰在那裡,答案立刻揭曉,並且完全顛覆你的想像。
所以,切記別看到黑影就開槍喔!書中的4個巧妙拉頁設計,各別蘊藏了意想不到的驚奇。拉開來後,影子把戲立馬破解,場景瞬間變換,相當有意思。且隨著小老鼠的足迹,展開一場充滿好奇與想像的旅程吧。【內容簡介➤】
●祕密的心情銀行1:大佑的心情存摺
ひみつのきもちぎんこう
藤本美鄉著,田中六大繪,陳珊珊譯,小天下,280元
推薦原因: 趣
噹啷!有錢幣掉入心情存摺了,快樂好心情是銀色的錢幣,而負面壞情緒是黑色錢幣,當大佑還在疑惑而不敢置信的時候,錢幣掉落的聲音已經起起落落,等到存摺存滿的那一天,將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喔。
作者巧妙地把孩子心中看似無形的正面反面情緒,轉化成有形的銀行儲蓄概念,發展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成長小說。內容不教條不無聊,用容易理解且親切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正確品格及適時表達情緒,能夠誠實面對自我內心,也懂得體貼他人感受。【內容簡介➤】
●某天早晨
어느 날 아침
文、圖:李眞希(이진희),蘇懿禎譯,好大一間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這是一本溫柔療癒的小書,畫面淡雅淨白,捧在手裡彷彿微微發著光。這也是一則關於失落、尋覓、接受與重拾的故事。一隻鹿失去了美麗的犄角,牠踏上搖搖晃晃的路程,學著擦乾迷惘眼淚,對朋友付出同理關懷,接受自己的真實樣貌。
雖是簡單的寓言,卻展現不落俗套的表現層次。寧靜的敘事,卻充滿深刻的力道,無論大人小孩,都能在這本書中,肯定自我價值,找到人生的安頓點。【內容簡介➤】

《某天早晨》內頁(好大一間出版社提供)
●威利的畫
Willy’s Picture
文、圖: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陳蕙慧譯,維京國際,36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創
小猩猩威利是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筆下的經典角色。這回,他們聯手一起幽了經典名畫一默,把達文西、拉斐爾、梵谷等大師作品,添入天馬行空的顛覆想像,每一幅畫中都暗藏許多改編與線索,看了令人嘖嘖稱奇。安東尼.布朗看似不按牌理出牌,實際上卻是精心布局、不落痕跡地展現功力,令人折服。
如果你是安東尼.布朗超現實畫風的書迷,這本書不會讓你失望,大肆過癮享受遨遊想像的樂趣吧!倘若你熟絡西洋名畫,或者不熟悉,也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嶄新的詮釋觀點或入門角度,開啟對美術歷史長河的興味探索。【內容簡介➤】

《威利的畫》內頁(維京國際提供)
●媽媽成為媽媽的一天
おかあさんがおかあさんになった日
文、圖:長野英子,陳瀅如譯,星月書房,350元
推薦原因: 圖
對於身為人母者,陣痛襲來、入院待產的那幾個關鍵小時,一輩子都忘不了。身體上強忍著一波更勝一波的宮縮痛楚,心情上則期盼與不安的心情複雜交織。醫院的熙攘風景,產床邊的衛教陪伴,烙在腦海裡,成了有溫度的記憶畫面。
孩子,也永遠對自己的出生故事感興趣。媽媽是如何把我生出來的?在醫院經歷了些什麼?痛很久嗎?剛出生的我是什麼模樣呢?……在好奇追問這些細節的同時,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想像著自己的小小身軀奮力從媽媽體內獨立、感官肢體伸展接觸的初生感受。這些關於他自己的出生故事,百聽不厭,每次問,每次聽,都深深感受到愛,確定被愛。
這本書難能可貴地,聚焦在生產現場的倒數魔幻時刻,畫出媽媽即將成為媽媽的那一天,眼前所見、耳邊所聞、身心所經歷的鉅細靡遺場景。溫暖踏實的筆觸,淋漓盡現母親的慈愛與韌性,新生兒呱呱墜地的場景,更是盈滿情感張力,引領親子再三回味彼此生命中最親密動人的時刻。【內容簡介➤】

《媽媽成為媽媽的一天》內頁(星月書房提供)
●我需要抱抱
I Need a Hug
文、圖:艾倫.布雷比(Aaron Blabey),黃筱茵譯,時報出版,26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你可以抱我一下嗎?」渴望擁抱的小刺蝟逢人就問,卻只得到對方千篇一律的回應:逃之夭夭。身上布滿硬刺,內心卻柔軟的小刺蝟,真的很受傷。想要一個擁抱這麼難嗎?誰能夠真正了解他的內在,張開雙臂給予溫暖呢?
這本書很適合低幼年齡閱讀,孩子每次翻頁,都期待這回出現的動物,是否會對小刺蝟的要求作出不一樣的回應。乾淨清爽的畫風構圖,動物角色的率真演出,以及幽默轉折的書末結尾,讀起來爆笑輕鬆,卻也對人際交往互動有更深的思考學習。【內容簡介➤】
●最好的朋友:麥克斯
Max
文、圖:馬可.馬汀(Marc Martin),黃筱茵譯,時報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麥克斯是一隻海鷗,牠最喜歡魚,以及巴柏店裡的炸薯條。每日傍晚,麥克斯都與巴柏一起去釣魚,享受打烊後的悠閒時刻。有一天,當牠飛往熟悉的定點,卻發現巴柏的店人去樓空,於是奮力向上一飛,展開了千里尋友的旅程。
一個在天上展翅飛翔,一個在陸上行走奔忙。鳥與人,截然不同的生命個體,卻發展出一段超越語言與時空距離的真摯友誼。作者畫風繽紛多彩,對鳥與人兩者間的眼神、動作、姿態,也特別細心描繪,傳遞出情感的滋長與思念,為故事營造溫馨宜人的氛圍。【內容簡介➤】
●好棒好棒的123數數書
Richard Scarry's Best Counting Book Ever
文、圖:理察.斯凱瑞(Richard Scarry),江坤山譯,小天下,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小兔子威利有點無聊,爸爸於是提議來數數兒吧,等到晚餐時分享今天數到幾、數到了些什麼。於是,威利從自己開始數:1隻小兔子,接著,爸爸餐盤裡的2顆兩顆荷包蛋……一直數,越數越多,走出家門繼續數,繼續往十位數邁進……直到100!
看似平常的數數書,裡頭包含的樂趣卻比預期多出很多很多,很適合暑假閱讀,殺時間又長知識。作者筆下擬人活潑的動物角色,洋溢著童趣驚奇,每隻都好逗趣好可愛。書內出現的日常用品及場景,更引領孩子自然而然、循序漸進認識數字。從1到100的每幅畫面,一氣呵成、條理清楚,看完了回頭再重數一次,也還是好看又好玩。【內容簡介➤】

《好棒好棒的123數數書》內頁(小天下提供)
●小豆子
Petit Pois
文:大衛.卡利(Davide Cali),圖:賽巴斯提安.穆藍(Sébastien Mourrain),林幸萩譯,三民書局,299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小豆子人如其名,個子很小很小。洗臉盆是他的浴缸,火柴盒是他的床,積木是他的攀岩場,對他來說,小就小,沒什麼大不了。等到他上學了,才頓然明白外面的世界不一樣,他發現自己小到坐不上椅子,老師也擔心著他的未來。但最後的結局發展,證明老師多慮了,世界上就是有這麼一份量身打造的工作,讓小豆子找到方向發揮所長呢,你猜到了嗎?
人小志氣高,山不轉路轉,理直氣壯地活出自己的價值,是這本繪本教我們的事。行雲流水的敘事,幽默雅致的繪圖,把這篇故事講得動聽又吸睛,讓人想把自己縮得跟小豆子一樣迷你,用不一樣的角度看世界;也跟著小豆子突破框限,找出夢想與方向,跌破他人的眼鏡。老話一句,小就小,沒什麼大不了,世界就是如此,一切都剛剛好。【內容簡介➤】
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圖像表現.創意
OB短評》#121 醇釀豐厚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
나는 나를 파괴할 권리가 있다
金英夏(김영하)著,薛舟、徐麗紅譯,漫遊者文化,34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我們終於等來了金英夏,原著已隔20年,雖是遲到,卻沒有任何一絲時空上的隔閡。那真空般的都會感,那看似平靜文字下潛伏的暴戾和幽暗,或許是貫穿於世紀末東北亞的寫作者共同的基調,同時也是現代社會不曾消失或改善的現實。每個人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熟悉的風景和情緒。
自殺率世界排名名列前茅的韓國,寫出了這本以自殺嚮導為主角的小說,在自主決定生命長短之外,更多的是嚮導作為引言人,展演自殺者的故事。從這些故事之中,看生命困境,看社會涼薄,看個人之於多數群體的掙扎。若好好地接下每一滴淚,是不是就還有別的可能?
金英夏的暱稱都還滿威的:韓國卡夫卡,韓國村上,他的筆下世界也扛得起這些標籤,甚至根本不需要這些標籤。這位南韓的五年級一哥擅寫世紀末的都會感,文學機關用得漂亮,很能抓得到資本泡沫下的茫然困惑,遲早也會是個宗師。文青們速速拜讀,出版社的手腳也得快些。【內容簡介➤】
●愛這個世界
漢娜鄂蘭傳
Hannah Arendt: For Love of the World
伊莉莎白.揚.布魯爾(Elisabeth Young- Bruehl)著,江先聲譯,商周出版,120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樂 獨
作為鄂蘭的學生,作者承繼了她治學的嚴謹和對傳記的見解,成就了本書的完整,如果鄂蘭要寫自傳,大概也差不多就是如此了。本書不只體現鄂蘭作為學者的思考,也還原她人性的一面,並刻畫了整體時代的氛圍。這不只是單一個人的傳記,而是時代知識分子的群象。
醇酒需要時間釀製,鄂蘭的傳記也是。作者心思細膩,格局恢宏,耗費數年,以柔軟流暢的筆觸闡述鄂蘭的理念,繪製鄂蘭的形體。透過母親的家庭日記描述幼年鄂蘭的性格軼事,是最點睛的調味料。別太沮喪,和別人不一樣的,和主流社會有牴觸的,看看鄂蘭,可以勇敢不同的。
這本傳記於1982年橫空出世,立馬成為經典,為鄂蘭不斷滑動的思想脈絡提供了一份清晰的系譜。作者曾受教於鄂蘭,本身又是心理治療師,方法論也頗受「師公」雅斯培(鄂蘭的老師兼摯友)在精神治療上所倡導的「傳記方法」影響。冥冥之中,這厚厚一冊又像是師徒三代的聯手創作。【內容簡介➤】
●昭和百工圖鑑
從消失的一一五種職業,窺見日本近百年的社會變遷
イラストで見る昭和の消えた仕事図鑑
澤宮優著,平野惠理子繪,蘇文淑、陳柏瑤譯,麥田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樂 獨
綜合圖鑑是日本出版的長項,本書作者及繪者皆是箇中老手。內容令人忍不住想起《20世紀少年》,對消逝的懷念,又在逝去中看到與今日緊密的牽連,甚或將延伸到明日的樣貌。人們總是習於以線性的進步觀點看歷史,這些消失於昭和的職業提醒我們,很多轉變只是表面,根本的需求不曾變化,即使真的改變,也不必然等同於「變好」。
這本百工圖鑑記載行業興替,插圖與文字相得益彰,彷如恰好溫度的紅茶,配著口味正美的甜點般輕鬆快意。不太近不太遠的昭和年代,在行業沒落之間,鋪陳了許多現代生活的脈絡,既視感在篇章中飄來暗去。在事物輪替裡,除了滄桑,還可以幽然微笑。
這套百工圖雖是字典編法,文字解說也點到為止,但擷取出來的昭和行業卻令人會心一笑,彷彿又穿越回到了《三丁目的夕陽》。不少職人也有相對應的台灣版,頗有走江湖的賣藥fu,不管你是目睭痛、嘴齒痛、呷壞腹肚發育不良,貼落去攏有效!【內容簡介➤】
●新俠女圖
李永平著,麥田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若僅從武俠小說的書寫傳統去理解,將錯過本書更宏大的企圖。不管情節安排乃至文字節奏,皆體現中國傳統文學的神韻和美感,是更抽象更本質,甚或貫穿中華文化的藝術追尋。本書沒有結局,或許有點遺憾,但「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沒有結局的結局,或許才是本書最美的樣態。不完整的欠缺,構成這場追尋之旅的完美終局。
私心以為,俠女比俠士更引人入勝,為情為義為仇為快意,執起殺人之術的女性姿態,既入魔又炫惑。女俠白玉釵就是這麼英氣端麗、狠心決絕,與此同時卻也是位人母。作者筆下操控嫻熟,文字節奏如策馬,時而奔馳,時而緩踏。文字畫面如幻術,色鮮聲徹,活現生息。作者在自身生死搏鬥時日,用盡最後一分血力,使起白玉釵的手,翩翻雌雄劍,執意殺出了一片英雌天地。
作者一直在追求一種文化母語的純正腔調,人生將盡,他也終於可以離開婆羅洲和台灣,回鍋浸潤在那些青少年讀過的古典小說武俠小說中,藉由一位女俠的復仇,精雕細琢他心目中的明朝桃花源。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皆典雅而無憾。【內容簡介➤】
●生來奔跑
Born to Run
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著,洪世民譯,新經典文化,58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歌如其人,文亦如此。本書的每字每句,都有工人皇帝一貫的誠實、活力與敏銳。沒有搖滾歌手傳記的浮誇和故弄虛玄,純粹訴說著他身為凡人的一面,喜樂與哀傷,堅持和迷惘,就像和老朋友聊天。在這樣過來人的經驗分享裡,覓得面對生命下一波波浪的勇氣,如同我們從他歌聲所獲得的。
作為光芒四射的搖滾巨星,要不顧慮「帥」這件事,對人生坦誠以對,是很不容易的。這本自傳寫來幾近裸奔,沒什麼遮掩修飾,像是放下了貝斯和鼓架,關掉了揚聲器和電吉他,在台上清唱一首關於人生的歌。這首歌流暢自然,有時不知所措,有時莫名其妙,有時志得意滿,有時憤怒無助。
藍領搖滾教父寫自己,果然有藍領的直接,搖滾的吶喊。不過他的直接吶喊卻不是單純的發洩(所以不會掉入菸酒毒品的陷阱),而是精準的攻擊,彷彿隨時都可以射門,為每個階段的改革踢出臨門一腳。音樂的本質是迷幻,不容易清醒,但他卻做到了,以天秤日月之名。【內容簡介➤】
●誰怕當代藝術!
Who's Afraid of Contemporary Art?: An A to Z Guide to the Art World
安景輝(Kyung An)、潔西卡・瑟拉思(Jessica Cerasi)著,金振寧譯,典藏藝術家庭,40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議 樂
若問誰怕當代藝術?老實說,多數人都會舉手,沒舉手的絕大部分大概也暗自心虛。這樣一本速成的入門磚,不見得能完全減低恐懼,但至少開啟接觸的勇氣。「當代藝術」既名為「當代」,反應著我們的生存。換句話說,這本書所引介的不只是某種藝術門類,也是了解當代心靈樣貌的入口。
誰怕當代藝術?著實有點怕。當代藝術家彷彿很近卻也讓人感到距離,尤其是隱含在創作裡有時艱晦難懂的寓意。作者讀到了普羅大眾的迷茫懼意,親切地解說什麼是當代藝術,可作為入門的導讀書。即使對於藝術沒什麼熱情的讀者,也能在解析作品和背景介紹中,得到大觀園一日遊的滿足感。
以字典式的詞條來破解當代藝術的結界,輕薄短小,提問漂亮,頗有「一本搞懂XXX」的雄心壯志。藝術家可以拿來捫心自問,策展人可以抄一下點子,評論家冷笑過後可以趕緊google一下,投資客也可以了解一下藝術品的基本面,下次畫廊老闆請吃飯就不怕沒談資。【內容簡介➤】
●美國的反智傳統
宗教、民主、商業與教育如何形塑美國人對知識的態度?
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
理察.霍夫士達特(Richard Hofstadter)著,陳思賢譯,八旗文化,6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獨
許多人對本書的印象,應該來自余英時當年所收的啟發,重新審視了中國思想。這本年代久遠的著作,今日讀來無一不切合當前的美國。人們總是將川普的勝出歸因給中西部的窮困白人,隱藏著某種鄙視,忽略了美國從建國以來,對知識菁英悠久的抗拒心理。若不對本書的指陳進一步思索,將永遠看不透美國的本質。
有些經典事物,即便歲月淘洗仍舊是經典。本書成書於60年代,今時翻看,作者宛如預言書的文字,仍舊精準分析社會現況與大選結果。正逢美國政經隔空打牛,亞洲情勢詭譎起波,當好好重讀經典,睜眼看清未來的舵該怎麼掌。
60年代正是美國飛黃騰達、不可一世的當頭,作者卻從宗教、民主、商業、教育幾個方面下手,狠狠數落了開國以來的反智傾向,擲地有聲。如今川普上場,這本書更成了先知之言。儘管矛頭對著美國,不少批評其實也直指人性,放諸四海皆準,讀者見獵心喜之餘,也別忘了反求諸己。【內容簡介➤】
●如果這是一個人
Se questo è un uomo
普利摩・李維(Primo Levi)著,吳若楠譯,啟明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獨
本書的經典地位無庸置疑,不在於它記錄了人性不可思議的醜惡,而在於他以某種科學家獨有的冷冽硬實筆調(抑或是面對巨大折磨時不得不然的自我抽離),寫下巨大的歧視和扭曲:竟能在日常中每日每日地反覆上演,彷彿再自然不過的事。雖是紀實,仍保有文學的高度,使其能超越控訴,直指人性。
傷心的故事最痛最辣的,並不是敘事者撕心裂肺,而是敘事者彷若保持某段距離,冷靜自制數著傷痕,不嚎啕控訴也不哭出聲。作者就是這樣,身處集中營地獄裡,卻雲淡風輕安慰讀者這不是最糟糕的營區,另個營區更殘忍呢。善於安慰人的作者,現實生活中最後自殺了。在這個傷心的故事裡,我們看見對非我族群的壓迫狠絕,返顧這個世界,從出身到性向、從性別到職業的歧視到處皆有,確然「集中營從未結束」。
集中營文學多如牛毛,驚恐是基調,控訴是應該,不過李維的這本卻別有一股科學家的冷靜,面對惡行如隔岸觀火,逆來順受卻不動情。雖然他的餘生一再宣講集中營經驗,最後的墜樓謝世也被推測與創傷有關,但這些文字依然有股佛系的清明,金剛不壞。【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