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書房》不怕破梗,一讀再讀:當國王遇見青蛙
故事有一條界線。在為孩子們陳述時,我總會小心翼翼地提醒自己:別越了界。生怕一旦破梗、劇透了,孩子對結局的期待也跟著被消減,甚而可能剝奪他們自行閱讀的興緻。
因此,我自以為是地認定︰「好故事都該安插一些高潮」或「大逆轉的結局」,這樣才能一點一點地勾著讀者一頁一頁翻下去。
然而跟孩子說故事或共讀的實際情形,卻驗證出另一種可能:即使他們早已知道劇情轉折,仍能照樣享受著閱讀趣味。
瞧見孩子們等在情節轉角處的神情,哪兒該叫、哪兒該笑,嘴裏還不時覆述角色對白,一次又一次「重播」著。原來「好」故事一旦遇見「好」讀者,縱使破梗後,讀者猶能反覆細嚼箇中滋味。
於是在「好故事指南」中,我又新增一條法則:「除了高潮安排之外,耐嚼的情節鋪排亦不可或缺。」
這回繪本書房介紹的《國王與青蛙》(Le roi et la Grenouille),既有一道出色的大逆轉故事梗,也沿路鋪設了百讀不厭的劇情。
瞧瞧封面,在畫面右下角的那隻綠色動物應該是青蛙,而黃色的那隻……推測似乎是獅子。
Q1.書名為什麼不叫《獅子與青蛙》呢?
Q1-1我們以哪些圖像元素表達國王的形象?
Q1-2怎樣的條件可以成爲國王?
Q1-3通常故事中的國王影射著誰?
Q1-4你認識哪些以國王為主角的故事?
A1-1那頂皇冠和「森林之王」的意象,加上書名「國王」,我們很清楚作者要說的是關於國王,而不是一頭獅子的故事。
A1-2我想:國王是一個特殊的身分,他生而富裕,無論權勢或資源,世界是以他為中心的。啊,這不就是幼童最常表現出的「自我中心」嗎?
Q1-3&4請自由回答。
![Alain Chiche02.jpg](/sites/default/files/u553/Alain%20Chiche02.jpg)
(圖片取自官網)
接下來我們翻開第一頁,開始聽故事。
天生享有一切的國王感到無聊透了,那天他想:「乾脆去捕捉蝴蝶吧。」半路卻被一隻青蛙攔轎擋道。
青蛙表明自己不是青蛙,而是被女巫魔法所害,解除魔咒的唯一方法就是找到一位國王,然後……沒錯,親一下。
這劇情挺熟的,是翻轉《青蛙王子》,將原版的公主改為國王,所以青蛙被親之後應該變成公主囉?如果你是貴為國王的獅子,你願意被一隻水陸兩棲的動物來個濕答答、黏糊糊的親吻嗎?
這位至尊王者當然說什麼也不依。
現在你明白為何角色非得設定為國王的原因了吧。
國王可是讀過書的,如此老套的故事,呿!
但是青蛙不放棄,展開它三吋(不止吧)不爛之舌遊說:「其實我是有法力的仙女,可以為您實現一個願望喔,無論怎樣的願望都行,只要你輕輕親我一下就好。」
Q2.既然青蛙有法力,為何不自己恢復原貌呢?
A2.不行,因為這樣故事就掰不下去了。
![Alain Chiche01.jpg](/sites/default/files/u553/Alain%20Chiche01.jpg)
亞蘭.奇哲的作品(圖片取自youtube)
負責「掰」文字故事的是亞蘭.奇哲(Alain Chiche),他是一位既會寫也能畫的藝術家。他自寫自畫的作品主題,多半環繞幼兒的日常瑣事,以厚重的油彩構圖,結合幽默戲謔的口吻與細膩溫柔的布局,轉化成一則一則奇趣十足的故事,目前已出版五十餘本著作。
奇哲同時也跨足音樂創作與劇場表演,除了曾登台演出外,還創作過一齣兒童音樂劇呢。國立資訊圖書館的法國資料中心有收藏他的作品,讀者可在底下的「同場加映」中瀏覽另一位國王的故事。
![image004.jpg](/sites/default/files/u553/image004.jpg)
國資圖的法國資料中心內可看到這本圖畫書(朱靜容攝)
Q3.那麼,怎樣的願望才能讓什麼都有的國王心動,而甘願親青蛙呢?
耐嚼的情節便出自於此。青蛙的挑戰是:說服國王親吻自己,而國王的任務便是:要對方言之有道。以孩子角度,這兩位會掀起什麼樣的一攻一守的舌戰?
青蛙一連鋪排出長串願望清單:_____、_____、____、_____(來來來!來填空。)而國王見招拆招(真不愧貴為國王啊!)
![image006.jpg](/sites/default/files/u553/image006.jpg)
(書中的精采圖畫,朱靜容翻拍)
請讀者動動腦後,來瞧瞧作者如何天馬行空、自由發揮。
A3.青蛙首先誘之以美色,繼而試著勾動食慾,接著以獨門奇術為交換、擁有可操控的球隊賽事、成為潮流時尚先驅、飼養空前絕後的寵物⋯…這場華麗的攻防戰,場面之盛大,奇想噴發。但,這頭獅王全然不看在眼裡。
身為大人的我,不禁跳出來說話:「這國王就好像我們寵溺的孩子嘛,要什麼有什麼的,但還是整天『無聊』、『無聊』的掛嘴上。」到底什麼才能令這些「小皇帝」伏首稱「降」呢?
![image008_0.jpg](/sites/default/files/u553/image008_0.jpg)
(書中精采畫面,朱靜容翻拍)
Q4.國王不是要去捕蝴蝶嗎?會不會有關聯?
不是說這是一本即使破梗仍可以享有重複閱讀樂趣的圖畫書嗎?偷偷告訴你:
A4.跟蝴蝶沒關係,但很高興你有這方面的聯想。
法國插畫家迪耶茲(取自官網)
這本以電腦繪圖形式表現的圖畫書,文字與圖像都極具現代感。負責插畫的席勒萬.迪耶茲(Sylvain Diez)擅長造型藝術,舉凡繪畫、雕塑、攝影與數位版畫等領域,都有精彩展現,也常在各美術館「遛」他的「動物們」。
他筆下的角色塑形呈簡約幾何風,縱使不走精緻寫實路線,依然可以讓讀者捕捉到角色特徵、個性與細微情緒,超吸睛的。
可惜目前台灣沒有這位作者的中譯本,但讀者可透過他的網站,觀賞他的創作。
Q5.國王最後親青蛙了嗎?
A5.親了,親了!
青蛙那漫天飛舞的胡說八道,究竟是哪個願望成功說服無聊到發慌的國王呢?
好啦,我再爆個料:沒有任何一個願望打動獅王,但故事最後國王發出皇家級的瘋狂大笑,溫柔地捧起青蛙,在「小綠綠」額頭上深深吻了一下。
為什麼?青蛙跟你一樣不理解地看著國王。
![image011.jpg](/sites/default/files/u553/image011.jpg)
書中精采畫面(朱靜容翻拍)
Q6.青蛙變了嗎?
A6.變了,變了,青蛙變(_____)了。
我覺得還是要有說故事人的「操守」,為各位讀者保留一點自行閱讀發現的樂趣。但我可以擔保:結局真的很讚。
青蛙沒有變成皇家盛宴的一道料理,而是真的「從此以後,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你會想找這本書來看吧?
恭喜你,你還保有反覆閱讀:「猜測、期待、揭曉、再來一次」的童心呦!#
![image013.jpg](/sites/default/files/u553/image013.jpg)
書中精采畫面(朱靜容翻拍)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法國資料中心
位於國資圖3樓的法國資料中心,目前收藏數百本法文原文繪本,與百來本中譯版圖畫書,包括這本《國王與青蛙》,可外借喔。
![image015.jpg](/sites/default/files/u553/image015.jpg)
國資圖法國資料中心(朱靜容攝)
【同場加映】
《我要有人愛》
Je veux qu'on m'aime
國王吼叫下令:「我要有人愛!」臣子們接下緊急任務,立即張貼公告,但完全沒有人進宮來「愛」一下國王。於是臣子們策劃舞會、祭出重賞……還是沒-人-來。
憤怒的國王衝出城外,想「抓」個人來,命令對方愛自己,有效嗎?當然沒「效」,很好「笑」而已。可是,國王後來發現被愛的祕訣了呦。國資圖三樓法國資料中心有收藏這本圖畫書,去翻翻找答案吧。
奇哲和迪耶茲這兩位一寫一畫的搭檔,共合作過4部圖畫書,除了《國王與青蛙》本書外,還有《Pablo, drôle de chevalier》與《Pablo, drôle de pirate》,以及最新出版的《Koloko》。
Koloko是隻牙痛的小鱷魚,牠聽從母親「家訓」:「想治蛀牙,吞隻河馬」,於是來到沼澤邊「抓藥」。但河馬規勸Koloko:其實吞條長頸鹿藥效更佳。
當然,每一帖「處方」都有更強效的建議,最後Koloko找到一隻水鳥,牠的牙疼果然治癒了。
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這頭禽鳥是……牙醫啦!
我破梗了,你還會想找這本書來看嗎?●
中國書房》當讀書會的書成為人生必需的「鹽」
在微信與微博上檢索「讀書會」,你會發現,裡面很多讀書會都已經不是老一輩讀書人眼中同好咸集、奇文共賞的形式,而更多的是藉由線上的知識產品(包括音訊、視頻、文章等)和實體的社群組織(包括各級讀書會、培訓機構、加盟書店等),共同構成的會員型知識付費平台。
「樊登讀書會」是目前中國的讀書會熱潮中最大的一朵浪花。上個月的「雙十一」,樊登讀書會在這場一年一度的電商大戰中,創下了1億人民幣的銷售額,3天內新增會員數高達30萬。截止日前,「樊登讀書會」app內會員315萬,其他各平台粉絲數七百多萬。2016年樊登讀書會的實際產值過億元,預計2017年將有倍數成長。
樊登讀書會是前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樊登於2013年發起,同年10月正式成立,針對沒時間讀書、不知道讀哪些書,以及讀書效率低的人群,號稱可幫助他們每年吸收50本書籍的精華內容。樊登和他的團隊經常提到,讀書會的書就像「鹽」,是一種必需品。這與傳統書業對書籍的理解相反,過去的圖書行銷,編輯思考的前提通常是:書做為一種非必需品,應當如何運作。下面我們試圖透過對樊登讀書會的系列分析,找到這個觀念轉變的根源。
▉一個人的IP
談到知識付費,總有人喜歡拿樊登讀書會與「得到」做對比,如今二者已經分道揚鑣,走上了不同的發展軌道。
2015年,知識網紅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還在做微信大號,做圖書電商;2017年,羅輯思維轉型為「得到」,有了自己的App,旗下有超過25個知識訂閱欄目,知識網紅包括劉潤、薛兆峰、李笑來、萬維等,從一個知識網紅公司,變成了知識篩選重新生產的平台。
2015年,知識網紅樊登的「樊登讀書會」已有自己的App;2017年,樊登讀書會還是樊登讀書會,還是那個App,網紅還是那個樊登。
以樊登一個IP支撐起一個平台,可謂樊登讀書會的特色。一來能夠保證產品品質和形式的相對統一,二來有利於集中力量打造超強IP,三來其他平台無法搶走獨家資源。
與羅振宇喜歡講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不同,樊登更偏向現實生活,他所講的東西就是要解決問題,解決有普遍需求的事業、家庭、心靈三方面的問題,他大量舉例的內容也都和自己相關,容易讓人產生真實可信的感覺。這樣的IP定位,一方面與樊登的個人能力和職業經歷相關,二來也符合平台的受眾定位和發展模式。
「幫助中國3億人養成閱讀習慣」是樊登讀書會的slogan,也是樊登讀書品牌的願景。反過來,也幫助塑造了樊登本人在知識付費領域的「精神教父」形象。
▉線上分享的內容
樊登讀書會成立於2013年,激發樊登創立讀書會的靈感源於一次偶然的經歷。他在為EMBA班學生上課期間,發現自己推薦給學生的書,學生只買不讀,於是他想著把自己讀過的書分享出來。
起初樊登只是把讀過的書做成PPT分享給學生,然而,學生們甚至連PPT也不願意看。最後樊登開始用微信群來講課,沒想到有了意外的收穫。
2013年年底,在某次活動現場,樊登遇到了另兩位創始人郭俊傑和田君琦。三人決定借助移動互聯網來推廣這種讀書方式,樊登讀書會微信公眾平台於焉誕生。創會初期,羅輯思維等大部分平台仍在做流量,樊登則認為,應該用互聯網思維做免費產品,然後靠廣告掙錢。
這個模式的前期投資相當大。樊登說,他和羅振宇的不同之處在於獲利模式。「他(羅振宇)之前沒做付費,因為覺得讓屌絲花錢太難了。但我覺得如果我能夠給大家一個完整的知識,四十多分鐘幫你把這本書講明白,你是應該付費的。」
於是,樊登讀書會成為第一個做知識付費的公司。2016年下半年,當大家開始做知識付費的時候,樊登讀書會已經有3年線上經營經驗,轉而把虛擬產品放到實體進行推廣和銷售。
隨著會員逐漸增加,公眾號和微信群都難以承載講書的功能,樊登讀書會於是推出專屬APP「樊登讀書會」,既有視頻、音訊,也有文字解讀、思維導圖,年費365元,每年讀50本書,每週一本。平台內已經解讀經典書籍百餘本,每週六晚上8點半更新一本。
打開「樊登讀書會」app,映目即見圖書分類,涵蓋婚姻親子、心靈成長、職場進階、創業管理、文化歷史五大類別,對樊登選書三大類型——家庭類、事業類和心靈類的書籍。
家庭類包括婚姻兩性和親子教育,如《幸福的婚姻》、《忙碌爸爸也是好爸爸》、《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事業類包括創業及職場進階,如《創客》、《創業維艱》、《讓大象飛》、《指數性組織》等。心靈類則不選抒情說理,而是偏重實用性,能提供生活建議,提出具體可行辦法的。
樊登認為,把人們吸引到書桌前最好的方法,是讓他知道讀書是有用的,是生活的必需品。其中事業、家庭和心靈這三個層面的工具性、實用性最強,能很快被讀者接受,並投入到下一次行為中。「我希望,我講的每一本書都能讓用戶生活變得更幸福、更快樂。」
▉實體分銷的邏輯
從一開始就做知識付費和注重實體管道,是樊登讀書會快速大量盈利的基石。樊登讀書會採用實體分銷的邏輯,來銷售邊際成本為零的數位產品。而管理邏輯則很依循傳統企業,從中央一直管到地方。
為什麼一定要走實體分銷?樊登的邏輯是:「寶潔(P&G,寶橋)一直做到縣級的代理商,管得好好的;歐萊雅(L'oreal)也管得好好的。傳統企業能管的,樊登讀書會也能管。」
樊登讀書會副總裁孫向利表示,線上「獲客」是漏斗式的,用戶一層一層篩選,一來不夠直接,二來效率低下,很難抓住目標使用者。而實體管道很容易建立有效的人際關係,讓用戶進行分享和信任傳遞,是更為巧妙的獲客資源。
樊登讀書會起初發展實體加盟分會時即已收費,會員費訂為365元人民幣,有足夠的利潤空間與代理商分享。各省的分會以一個大城市為基礎,想簽約做省分會,必須先做一個市,這個市運營好了才能做省分會,所以它們最大的利潤空間來自這個市。
目前,市級以上的讀書分會大體都能獲利,省級分會的利潤則平均超過百萬元。樊登讀書會四川分會會長吳甯介紹道:「現在的同類產品,包括吳曉波、羅振宇他們也在做這些實體的活動,但樊登讀書會已經走到前邊了,我們的實體網點基本上快部署完了。」
截至2017年4月,樊登讀書會已在中國國內外成立超過600家分會,會員人數超過176萬。其中省級分會覆蓋了全中國34個省份,而海外分會也拓展到了亞特蘭大、多倫多、新加坡等二十多個城市。
分布於中國各地的分會,時常舉辦豐富的實體沙龍活動。有些以親子為主,有些則可能以溝通為目標,還有包括心靈修養、插花課、品酒會等。各種衍生類的小活動,用以強化會員的歸屬感,同時充分發揮讀書會的社交功能,讓樊登讀書會迅速擴展。
除了學習寶鹼集團發展代理商,樊登讀書會還學習了優步(Uber)的分銷方法,推廣二維碼。每個會員都有自己的二維碼,分享出去的人可獲得優惠,可延長會員期,而會員的朋友也同時獲得優惠,以此促發會員間的口碑推薦。
樊登讀書會還推出一項活動:會員將免費的體驗二維碼發到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圈裡只要有2個人加入體驗,會員本人即可延長7天會期。如此一來,假設有50人加入體驗,他就一整年都不用交錢,這對於所有用戶都十分具有吸引力。在app推廣初期,樊登運用這類方法,在1個月的時間內,增加了60萬註冊用戶,而且並沒有增加直接成本,只是給老會員延長了會期。
2016年底,樊登讀書會開始在全國各地開設書店。「樊登書店」在地方也採用加盟的輕資產模式,各地有開店意願的人提出加盟申請,審核通過後即可開店。目前各地樊登書店已開設了二百多家。「我們的實體書店偏重於走到各個縣區、鄉鎮,走到全國能走到的最基層的地方。」事實上,在整個樊登讀書會的戰略中,並不指望透過書店來賺錢,而是將書店視為在地方發展新讀書會會員的管道。
2017年4月,樊登讀書會的《我是講書人》國際講書大賽(第一季)正式啟動,與廣東衛視合作,依託於樊登讀書會的分會,從全國找到1萬個會講書的人,再層層晉級決出名次。這項活動充分挑起了會員的積極性,同時藉此選拔讀書會的講師資源,可謂一舉兩得。
▉知識付費的下半場
目前,樊登讀書會有兩個子公司,北京公司主要負責出版方向的內容,比如青少年讀書類,面對會員中的家長,從線上知識付費走向教育培訓。上海子公司則負責針對企業的2B(To Business)端業務,為會員中的創業者或高階管理員提供一系列培訓課程。
「線上付費只是知識付費的上半場,下半場必然是實體與線上結合。每個用戶付費一次就可以得到整體的學習方案,這是未來知識付費的方向。」樊登讀書會副總裁孫向利如是說。
下半場的樊登讀書會和整個知識付費領域,前景光明但同時也危機四伏。如樊登所說:「我們的競爭對手根本不是得到、喜馬拉雅這些知識付費平台,我們的競爭對手是(手機遊戲)《王者榮耀》。」●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