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文字媽媽,攝影爸爸,有時還有Uni的笑聲——《老雜時代》就是這樣煉成的
《老雜時代》作者一家。(攝影:王志元)
《老雜時代》作者一家。(攝影:王志元)
A2-10-雜貨考-台酒遮陽帆布_縮.jpg
攝影:曾國祥(遠流提供)

▉採訪過程也是家庭分工的延伸

開始上路時,《老雜時代》還只是個略具概念的雛型。「本來是想純粹用影像記錄,因為怕以後老雜貨店慢慢收掉,他們(Uni)這一代就看不到了。」在身為專業攝影師的曾國祥最初的想法中,這本書的設定是「100間老雜貨店的影像記錄」,再由記者出身的林欣誼配上部分文字圖說。

雖然是想以影像記錄為主,但也不可能貿然就踏入店家開始拍攝,還是得先和店主聊聊。沒想到這一聊,就聊出了許多故事。「覺得這裡面是有故事的,不管是當地的歷史、或房子本身……都蠻有趣的,重要性不輸影像。於是那就進一步來做吧。」

旅程很隨性,大部分是先決定好打算尋訪的縣市,然後打開地圖開始規劃路程,找出一條能經過最多鄉鎮的縣道,看到有興趣的地名,就拐進去探一探。「一開始我們會傻傻的直接問對方說,『阮咧找老的柑仔店,毋知會當訪問恁無』但通常這樣一問,大概七八成機率就沒下文了。」

碰了幾次釘子之後,曾國祥和林欣誼慢慢摸索出一套方法:找到合適的店家後,一人先留在車上顧著Uni,另一人則下車進店買點東西,找機會和老闆聊天,若對方有興致聊天、也很願意講過去的故事,才開口詢問採訪的事。很多時候,Uni也是很好的破冰利器,老闆逗逗小孩,雙方的距離也就拉近了些。甚至有一次,原本堅持不願受訪的店主,在看到林欣誼抱著Uni進門後,開口說「你們帶著小孩,應該不是詐騙」,就接受了訪問。

DSCF9224_縮.jpg
攝影:曾國祥(遠流提供)
 

A6-11-雜貨考-掌櫃桌.jpg
攝影:曾國祥(遠流提供)

當然,也有不是那麼順利的時候。例如一整個早上繞了大半天,卻怎樣也找不到雜貨店;就算找到了雜貨店,也可能外觀不夠古老漂亮,或者店主無論如何不願意受訪。不順利的時候,夫妻兩人也就拋下挫折的心情,方向盤一轉,帶著自己和Uni去玩耍:到廟裡看七爺八爺,或到濕地去挖螃蟹、坐採蚵仔車。

這種半工作半玩耍的狀態,有好也有壞。「最累的真的還是帶小孩。那時候他才2歲,而我們車一開就是一兩個鐘頭,他會在車上哇哇叫,要一邊安撫他一邊找路。在雜貨店訪問時,他又會一直吵。之後回去聽錄音檔發現:怎麼一直有小孩聲音!」林欣誼笑著說這句話的時候,4歲的Uni正爬在她背上,拿著我們給他的彈簧玩具,要媽媽看他表演手風琴演奏。

_DSC6661-編輯_縮.JPG
林欣誼(攝影:王志元)

▉練就雜貨店雷達,卻險遇阿飄

曾在報社工作9年的林欣誼,平時的工作就是採訪和寫稿。但在《老雜時代》的寫作過程,她很快發現面對這些大多是第一次受訪的素人時,過去養成的採訪模式,大部分都派不上用場。最初幾次訪問,林欣誼還有些抓不到節奏,主要交給曾國祥和老闆聊天。「可能因為他平常都在拍照,觀察的角度更細緻,也可以用一般人的角度去抬槓、聊天,就能問出較符合這本書主題的東西。他採訪到的素材跟我很不一樣,或者,我們兩人加起來可以訪到更多東西。」

在林欣誼重新調整採訪節奏的過程,曾國祥則在路上練出了「雜貨店雷達」。「有時候很餓了,叫他不要再找啦去吃飯,但他會說『再等一下、我覺得快出現一間雜貨店了!』」真的會出現嗎?「他這個人就是直覺比較強,最後已經有雷達了,開到一個地方就「滴滴滴滴」一直響(笑)。」

尋找「老雜」的旅途上,無法預期當日的工作會在何時、何地展開或結束。「有時候就連晚上睡哪裡也不知道。」聽林欣誼這麼說,曾國祥馬上開口:「不過我覺得並不是累,而是很有趣,我很喜歡那種晚上不知道睡哪裡的感覺。」此時旁邊的Uni大叫:「晚、上、睡、飯、店!」

_DSC6674-編輯_縮.JPG
曾國祥(攝影:王志元)

_DSC6665-編輯-編輯_縮.JPG
Uni(攝影:王志元)

問Uni,喜歡跟爸爸媽媽去採訪老雜貨店嗎?他扭著身體哈哈笑。Uni還記得住飯店的事,喜歡在床上跳來跳去、在大浴缸裡玩水。有次他們在屏東潮州找落腳的地方,因為時間已經很晚了,於是隨便開進一間汽車旅館。林欣誼到櫃檯時,曾國祥和Uni在車道上等。Uni突然開口:「有個洗澡小姐走過去耶。」

「我想說,我沒有看到人走過去啊!」

「而且那邊真的有點荒涼。」

「進去感覺是有點怪怪,所以後來我們就趕快跑走了。」

「他就趕快到櫃檯叫我,說我們再考慮考慮。」

「那時候我們真的有起雞皮疙瘩……」

林欣誼和曾國祥你一句我一句地說。

▉美好回憶的總和

用半年多的時間採訪,再用一年多的時間整理、寫稿,歷時兩年,《老雜時代》終於問世,Uni也長成4歲的活潑幼童。問林欣誼,文字部分曾國祥是否也有參與?「序他也有寫,我幫他修潤。」正在和Uni玩耍的曾國祥轉過頭來抱怨:「我寫的東西被嫌棄惹!」林欣誼立刻回擊:「本來想說這本書他來寫,我當個幫忙帶小孩出門玩的角色就好了啊。」結果是編輯魂上身、忍不住出手了嗎?「結果我就淪落為打逐字稿的,然後又被嫌逐字稿打太慢……」曾國祥皺著臉訴苦,夫妻兩人又鬥起嘴來。

此時場面已經非常熱鬧,有其他人討論工作的聲音,以及Uni拿著玩具不斷玩出新把戲的呼叫。彷彿可以看到旅途中,一家三口在老雜貨店的板凳上,和老闆們聊天的熱鬧身影。

_DSC6623-編輯-編輯_縮.JPG
(攝影:王志元)
 

A5-05-雜貨考-糖果罐_縮.jpg
攝影:曾國祥(遠流提供)

 

《老雜時代》影像展

  • 時間:2017.8.1-8.31
  • 地點:誠品書店敦南店(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2樓)
  • 精選《老雜時代》書中影像,於中央走道小藝廊展覽。一張張具有故事生命力的照片,彷彿帶我們走入日影悠悠的時空中。

《老雜時代》新書講座

  • 高雄場:2017.9.3(日)1400-1530,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3樓階梯閣樓(高雄市前鎮區新光路61號)
  • 台北場:2017.9.6(三)1930-2100,華山文創沙龍「周三朗讀夜」(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華山文創園區中三館2樓拱廳),協辦單位: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
  • 台中場:2017.9.16(六)1930-2030,誠品園道店3樓藝術書區(台中市公益路68號3樓)
     

636356179804985000.jpg老雜時代:看見台灣老雜貨店的人情、風土與物產
作者:林欣誼
攝影:曾國祥  
出版:遠流  
定價:399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林欣誼
1980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業,熱愛鄉土文史,曾任報社文化記者。
 
攝影師簡介:曾國祥
1975年生,政大廣告系畢業。商業攝影工作者,喜歡用老鏡頭記錄人事物。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8-08 17:33
書評》讓奇幻和歷史站在同一邊:閱讀鄭丰《巫王志》

▉武俠退,奇幻顯

進入21世紀,武俠小說在台灣一邊有著更深層次的演化(主要是溫世仁武俠小說大獎誕生,推動武俠奇經異緯的大改造大進擊),但一邊在市場銷售上又慘澹得窮乏無津──能暢銷的唯黃易、喬靖夫、鄭丰三人耳。

鄭丰的武俠,我鮮少討論。一路以來,我雖喜歡她對亡國者、罪犯(通緝者)、盜賊、刺客、妓院等行當和邊緣人的細膩摹寫,然而其趨近年輕閱讀口味的意圖、非平淡淺白不可的文字操作、對情節的強調等等,都與我大不相同,故少提及。

唯她能夠使武俠再有風靡之日,已是功德,對這位同行,我只有感謝。

直到2015年的《生死谷》,我才對鄭丰有更多的興趣。主要是《生死谷》清晰無比地展露出,以武俠載體重寫經典如《蒼蠅王》和《飢餓遊戲》之類奇幻小說的意志力。巧合的是,2014年我的武俠作品《在地獄》出版,該書亦致力鎔鑄多種類型小說主題,包含生存遊戲、漂流、奇幻、神怪、反烏托邦等。

「奇幻」,殆無可議地,是《在地獄》與《生死谷》的共同關鍵詞。

顯然鄭丰與我不只是同行,還是奇幻小說的同好。而2017年發行的《巫王志》,則是鄭丰全面性轉向奇幻的第一擊。於此,我也有種哀傷,連被冠上亞洲最暢銷武俠女作家之號的鄭丰也一腳踏進奇幻文學了,終究是武俠式微啊。

鄭丰-作者照.JPG
以武俠小說為志業的鄭丰。(奇幻基地提供)

▉古歷史與奇幻何其相似

認真講起來,鄭丰先前的作品沒少過奇幻元素,比如《靈劍》有靈能(類超能力),《生死谷》層層疊疊關於殺道、石樓谷、如是莊的設計,亦充滿反烏托邦小說的魅力,還有會依據人的心念而改變實相的生死谷。

唯新作《巫王志》更是進一步的奇幻化,鄭丰用了玄幻的體例,去寫歷史,寫武俠。

以殷商為題材本就罕見了,她還不是寫較為耳熟的《封神演義》商周之際,而是寫第22代王武丁與其諸子故事。讀她寫陌生而遙遠朝代的風土文物,本身就很像是奇幻經驗了,更何況鄭丰還大量填入宗教信仰、王宮日常的細節描述,更增神異之感。

單單舉卷一第四章為例:

「『鬯小臣』乃是商王宮中專職調煮鬱鬯之人,這時只見他在后室中央忙了起來。他先取過一束新採的紫色鬱草,放入玉臼,以玉杵搗碎,接著將鬱汁倒入金盉中,點燃柴火,以小火烹煮;煮滾之後,他將鬱液倒入金壺之中,再將以新黍釀製的美酒『鬯』倒入金盉中,以小火烹煮了一會兒,不等鬯煮滾,便將煮過的鬱液和鬯一起注入一只金卣中,兩者份量調得仔細而勻稱,製成聞名天下的『鬱鬯』。」

鬯小臣所為,大抵就是現今的釀酒、調酒。此段即可見得,鄭丰對商朝生活有相當程度的資料收集與研讀。

奇幻小說的其中一個鮮明特色,在於必須清晰至立體也似地,虛構出一套文明與歷史來。這也是讀奇幻的最大樂趣。真正讓我享受的,往往不是那些魔法神奇如何之如何,而是書寫者要怎麼逼真地構築錘鍊栩栩如真的現實。《巫王志》即一方面有所本(商朝文物),但一方面又竭盡所能地,想像重現著與怪力亂神同在共生的殷商文明實景。

巫王志內封.jpg
《巫王志》內封以故事中的山海經靈鳥神獸為設計素材。(奇幻基地提供)

中國本有志怪小說的傳統,神話感應、妖怪變異等等遍處皆是,而西方奇幻小說則常見變身、鬼影等各式巫術。鄭丰該是有意識地使兩者合而為一、不分彼此,所以《巫王志》一邊類似《山海經》,有奇人異獸的描寫又可以是遠古地理民族誌,一邊又與西方奇幻系列有相仿之處,如《地海傳說》的法術、真名、創世真語與龍,《刺客正傳》的精技與宮廷鬥爭,以及《迷霧之子》的鎔金術與永世英雄。

鄭丰在史實裡帶進奇幻技藝,在虛構中填入商朝民俗風土,顯然別有企圖。

我以為,她正試圖穿過虛構與紀實的界線,一如喬治•馬汀根據英國玫瑰戰爭史實進行擴大化處理的《冰與火之歌》,一如《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意在言外地講述誰是怪獸誰又是人,一如勒瑰恩在《地海故事集》寫下的:

「……畢竟,過去事件只存在於記憶,而記憶是想像的一種。事件是真實的現時,但它一旦成為當時,之後的真實便完全操之在我們,依憑我們的精力與誠實。若我們允許事件自記憶消退,那麼便只有想像力能重燃它一絲隱微餘光。」

被冠上女版金庸稱號的鄭丰,也許嚮往著能成為東方的娥蘇拉•勒瑰恩哩。

▉令人深沉不安的道德選擇

人性選擇,是武俠最吸引我的部分。

武俠就是怎麼讓人變成人、擁有深沉不安道德的文學。

昔日大多數武俠最麻煩、也教我後來甚是不耐的地方是,書中人物往往是沒有選擇的。好人是天生,無論遭遇什麼事,就是會自動地符合正義,好像正義是天然的、一定如此的;反派也通常一腸子壞到底,貪婪就是貪婪,邪惡就是邪惡,沒有些微片刻反轉過來。人並不真的去相信什麼、去選擇什麼,是我對前輩武俠人的最大不滿。

人的選擇是很複雜的,從來都不是明明白白的,從來都是此一時彼一時、必須長期去對待去堅持,才或有可能理解或抵達的。勒瑰恩如此為奇幻的商品化擔憂:「令人深沉不安的道德選擇,經過篩選裝飾,也變得可愛、安全。」何止奇幻,武俠亦然。在過往能夠利益最大化的黃金時期,武俠並不真的討論了令人深沉不安的道德選擇。

來到此時此刻,當代武俠人反倒能夠針對此一部份,提出更多的思索與反省。

鄭丰也走在這個行列裡,所以《生死谷》寫:「裴若然無法明白野人的話,只能循著自己的思路,說道:『因此我相信什麼,這山谷便會變成我所相信的實相。』/野人再次搖頭,說道:『不,不是妳相信什麼。而是妳選擇什麼。』」

所以《巫王志》卷三天巫將天藥(長生不老)交給子嫚時說道:「只因為我身為商王大巫,偏見太深。如今我已是天巫,更不適合挑選聖王。人間的事情,還是應當由人來解決。」

鄭丰將「武」退回到最原初的定義(也就是暴力與戰爭),而「俠」則是不忍之心,一種仁愛的表現,譬如活在人牲獻祭天帝先祖先王風俗裡的王子曜,之覺得噁心和痛苦:

「……然而他眼見婦鼠和子辟以一己之私命令井戍凌虐羌女,逼迫她們變身為羊,好將她們吃了以滿足口腹之欲,半點沒有絲毫虔誠恭敬可言,完全出自暴虐嗜血,殘忍好殺的私心。……這是邪惡的,是錯誤的,是不可原諒的。」

再加上天巫應承天帝要絕地天通(也就是斷了人與天帝的神祕感應與聯繫,因為人的野心與慾望無盡擴張,獵獸殺巫後,就會欺鬼凌天),換言之就是讓人只活在人間裡,而不能跟天地一體。

《巫王志》尚未完結,已出版的三大卷僅為前篇,鄭丰自言,後篇預計2018年推出。我個人很好奇,《巫王志》寫到最後,當巫術大滅絕,留存在人間少許關於巫術的記憶,退化但沒有完全消逝,那會不會就是武學的基礎?若然,鄭丰的野心與推論不可謂不大。畢竟如此一來,就等於大大方方、順理成章地使奇幻與武俠正式接軌同源起來。

此外,鄭丰選「商」做為絕地天通之時,也很令我在意。不是夏朝,不是大周,偏偏就是商代──商是什麼呢?當代,商不就是資本主義?而資本主義過度開發、無止境貪婪地塗炭地球的淒絕慘況,不都是人盡皆知的嗎?

還有,《巫王志》裡動物與人的關係從親密無分(炎黃子孫的遠祖黃帝是島一般的巨龍,另外堯、舜也都是龍族),走向彼此為仇敵、無可化解。商人敵視可以變身為獸的方國之人,甚至也仇巫,族類意識形態明顯。很難說這些不是隱喻,沒有指涉著我們所處的現實。

是啊,人間事,還是得讓人去抉擇去決定。只不知,鄭丰會讓子嫚選擇誰為聖王?而大商芸芸眾生又要何去何從?暴虐狂熱的商朝活人為牲的儀禮,又該如何被瓦解?誰會成為領頭羊,去對抗商數百年的政教傳統?……

一切只待《巫王志》後篇分解。

 

巫王志2.jpg

巫王志(卷一~卷三)
作者:鄭丰
出版:奇幻基地
定價:各3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鄭丰

「我知道武俠小說創作也許是個不大合潮流的夢想了,但我仍願作此一夢,為武俠創作付出時間心血,盼能為世間多寫出一部可讀性高的武俠小說。」
鄭丰,本名陳宇慧,生長於台北,大學就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曾在香港任職投資銀行13年。現已離開投資銀行業,定居香港,是5個子女的母親。
自1998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2007年首部作品《天觀雙俠》獲全球華文新武俠大賽首獎,網路高達400萬人次的超人氣點閱率,出版後隨即轟動港台大陸三地書市,讀者好評如潮,
寫作風格被認為集金庸的大氣、古龍的佈局、梁羽生的典雅,具新世紀武俠大師接班人之姿,甚至被譽為「女版金庸」。作品以經典古武俠風格磅礡呈現,情節驚心動魄,環環相扣,令人欲罷不能,無法釋手。
武俠作品全系列累計至今突破50萬冊銷售。著作:
天觀雙俠》(全4冊)、《靈劍》(全3冊)、《神偷天下》(全3冊)、《奇峰異石傳》(全3冊)、《生死谷》(全3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8-05 01:23
現場》成為想像國度裡的怪獸獵人:靜宜暑期創意閱讀營側記

趕在50年來首見的雙颱陸上警報發布前,靜宜大學暑期創意閱讀營圓滿落幕了。

這個以「閱讀與書寫」為宗旨的營隊,是由南投縣政府文化局、靜宜大學蓋夏圖書館,以及18度C文化基金會三方合作。每年暑假舉辦三天兩夜的活動,招收國小三到六年級的學員,期望透過團隊合作、思考想像、資源分享等,讓閱讀與書寫風氣向下扎根。

這項閱讀活動的參與對象,設定為曾參加南投縣「我愛閱讀」活動,獲得「閱讀高手」或「心得達人」的學童,以及由南投縣久美部落、望鄉部落及新鄉部落的圖書室推舉、在閱讀方面表現優異的孩子。

已邁入第3屆的暑期創意閱讀營,今年以「怪獸」為主題,邀請資深童書創作者張友漁擔任營隊專任講師。從南投境內不同地方匯集的孩子們,經過三天兩夜的活動洗禮後,不僅對閱讀與書寫有更多的體會,也學會了團隊合作和獨立分工的精神。讓我們隨著文字,來重溫閱讀給他們帶來的驚喜與感動吧。

IMG_4245.JPG
童書作家張友漁是本次閱讀營的專任講師。

▉第一天:面對恐懼

早上九點半,來自南投的3台遊覽車陸續抵達靜宜大學,車上的57名學童來自不同鄉鎮和部落,彼此互不相識。由靜宜大學「閱讀與書寫」文創團隊擔任的營隊輔導員分為8組,迎接了忐忑又緊張的孩子們,帶領他們放妥行李後,課程開始了。

IMG_0672.JPG

在一開始的破冰活動中,孩子們必須先學習踏出第一步,藉由遊戲,記憶未來3天裡夥伴們的名字。在遊戲過程裡,慢慢放鬆了原本緊張的情緒。

第一堂課是由「YY老師」朱靜容教授的「創意繪本閱讀」。YY老師藉由她所蒐集的各式繪本,帶領這群學童認識什麼是蝴蝶頁、書溝、跨頁等書籍設計和裝幀的基本知識。接下來並以「重述、改寫和原創」3個角度,重新解讀繪本的新意。

IMG_1533.JPG

上午是室內的靜態課程,下午則是戶外活動。配合今年的「怪獸」主題而設計的「怪獸森林」活動,先由館員帶領小學員認識圖書館周邊的4種代表植物:苦楝、樟樹、榕樹、欒樹。「生態之音」活動則配合手機操作全息投影,讓孩子們學習聽聲辨明動物,並見證立體影像。

晚餐後的「星空電影院」時間,小朋友們在圖書館的閱讀沙龍,享受250吋大螢幕播放的電影《恐龍當家》。扣合影片內容,同時針對活動第一天可能帶來的陌生感和害怕,營隊老師在電影播映後,以「恐懼」為主題,與孩子們進行討論。

什麼時候會覺得恐懼?

小學員七嘴八舌回答:「爸爸媽媽生氣時」、「和家人進香時,看到乩童流血」……

那麼,要怎麼克服這些恐懼呢?

「唱歌。」

「把眼睛閉起來。」

「假裝不知道爸媽在生氣,然後更乖更用功。」

順著這些回答,營隊老師更進一步提出討論:恐懼可不可以不去克服,先讓它存在呢?其實,我們也可以先承認自己感到害怕,因為現在我們未必有能力克服它啊……

IMG_1982.JPG

在幾番問答之後,小朋友要面對這一天最後、也是最大的挑戰:在偌大空曠的圖書館打地鋪過夜。

對所有愛書人來說,有幾個人一生能有這樣的機緣,能在群書的環繞下,在知識的懷抱中,無拘無束席地入眠呢?熾亮的燈光逐一暗下,只餘幾盞夜燈亮著。這群離家的孩子,在隊輔哥哥姐姐的協助下,在書香中安靜入夢。

這一天發生了幾件小插曲:有個三年級的小男孩,因為想家哭了,並且堅持要求下班後的父親接他回家。另一個同為三年級的小男生,因為頭暈想吐,在老師與館員的陪同下,去了趟診所。這一晚,許多隊輔幾乎未曾闔眼,因為他們擔心小朋友晚上踢被或需要人陪伴。對這群才剛脫離青少年階段不久的大孩子來說,這也是另一種成長與學習。

▉第二天:怪獸獵人養成計畫

第二天不到七點,昨天讓爸爸接回家的小男孩,已經等在蓋夏門邊。家長給兒子留下一句:「今天,你一定要住在這裡!」隨即趕去上班了。

男孩看來還是很惶恐,老師於是與他約定:「今天,我們來挑戰看看,能不能認識新朋友,喜不喜歡課程。晚餐前,如果你還是覺得很害怕,老師保證一定請爸爸再帶你回家。」

IMG_2321.JPG

 

IMG_2556.JPG

這一天的課程裡,學員們先要在滿是繪本與兒童文學的一樓書架上,選出5本作品,各組再利用這5部書名,串聯成完整的故事。任職作文教師多年的蘇依婷老師不間斷地訴說故事,帶領孩子們找尋創作靈感,大夥都聽得入迷了。

作家張友漁則展示她走訪世界所採集到的各種「怪獸」:斑駁的斑馬線上可能藏了一頭豬臉怪,住家附近的散步區域也發現了怪獸的藏身處。這個活動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從日常生活週遭,隨處都可發現怪獸的蹤跡。

從平面的圖像上練習尋找怪獸後,接下來便是走到戶外學以致用的時間了。「這裡有一頭龍!」「這裡,這裡有一隻……」的聲音此起彼落。在靜宜大學的羅馬小劇場,有人在色差不一的階梯上找到怪獸,有人在掉漆的牆面上看見怪獸。隊輔哥哥姐姐們,忙著以手機幫忙將這些「怪獸現行犯」捕捉下來。

IMG_3068.JPG

回到教室,依據這些影像,孩子們開始創作自己的怪獸圖鑑。有人就現有的圖案描摹出怪獸;有人將採集到的部分圖形摘出,添枝加葉,進一步畫出具體的怪獸形貌。於是,臭臉獸、胖子獸、雙頭怪紛紛出籠了。

隨後,張友漁要求孩子們在怪獸之外,再畫一棵樹。這些作品隨機貼在白板上,接著加上路徑圖,神奇地,一個個闖關怪獸叢林的故事,便自動衍生了。有個小小創作者指著叢林中的某棵樹,宣稱它是棵「酒樹」,只要進入這棵樹的陰影,任何液體都可以變成美酒。想像與創作的枝椏,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展演開來。

IMG_3416.JPG

晚上的「食農教育」,孩子們吃的是特別設計的素燥飯與豆漿時蔬漢堡。餐後,慈心基金會的老師們為學員們上課。除了認識稻米種植的過程與相關知識,還介紹原本瀕臨絕種的大田鱉,如何在無毒的耕地上被復育。

晚間的小組時間,孩子們在圖書館一樓,窩進了自己覺得最舒適的角落,或是讀本書,或是寫張感恩卡片。那麼,那個一大早被父親送來,猶自感到恐懼的小男孩呢?

營隊老師在晚餐前詢問:「今天還開心嗎?要不要試試晚上挑戰住下來?」小男孩想想之後點頭了。到了小組時間,他已和同齡的新朋友,在圖書館的地毯上翻起跟斗。幾個中年級的女孩,玩起猜拳劈腿的遊戲,有人則裹在睡袋裡,佯裝成會走動的「木乃伊」。熱鬧而自在的氣氛,已完全找不到一絲昨夜的陌生、羞澀和不安。

▉第三天:成為說書人

早上,張友漁老師列出9項提示,要求小朋友一一發想,循序漸進地,把前天的一隻怪獸,發展成關於3隻怪獸的完整繪本故事。

這9項提示,分別是:

  1. 主角是誰?
  2. 主角從哪裡找到三隻怪獸?
  3. 三隻怪獸住在哪裡?
  4. 三隻怪獸過著快樂的日子。
  5. 有天,來了個麻煩的敵人。
  6. 敵人如何找麻煩?
  7. 三隻怪獸如何解決問題?
  8. 恢復快樂的日子。
  9. 又來了一個麻煩。

IMG_4305.JPG

 

IMG_4325.JPG

下午,8組學員在隊輔的帶領下,分別展示各自的怪獸繪本,說明故事內容與創作理念。有的孩子緊張得結巴了,有的孩子一上台就忘了該說些什麼。然而,因為全組夥伴一塊兒在台上陪伴彼此,所以最後每個人都成功變身「說書人」。其中3個小女孩,還生動地將繪本內容演出來,得到了許多喝采。

張友漁在活動最後與小朋友分享:每個人都可以養許多小怪獸,你可以決定要餵牠們吃什麼,還可以和牠們說說話。她說,不管走到哪裡,永遠都不會無聊,因為「我都在找怪獸」。

IMG_4417.JPG

IMG_4679.JPG

三天的活動很快過去了,即將升上竹山國中一年級的王立沂說:「很喜歡這個營隊,學到了許多東西,尤其是第二天,張友漁老師帶我們外出找怪獸和親手做出完整繪本。」炎峰國小五年級的梁丞恩很開心認識許多新朋友,最難忘的是每次用餐時,隊輔哥哥姊姊們安排腦筋急轉彎。他說:「明年如果還有機會,我一定還要再來!」

當孩子們陸續搭接駁車啟程回家時,有隊輔姊姊哭了。隊輔們站在車道旁,努力揮手送別離去的學員。在這個三天兩夜的營隊裡,「學習」是多面向的,不論是專心上課的孩子,或是貼身陪伴的大學生,都在這場相遇裡,學到了許多許多。

因為閱讀,這群大小朋友,在許多人的善意成全下,群聚在一塊,度過了美好的夏日。期望這樣的閱讀效應也能散播出去,讓更多人在想像的國度裡,成為善於捕捉怪獸的獵人。

IMG_4792.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沈芳序(靜宜大學閱讀書寫創意研發中心助理教授/創意閱讀營駐營導師)
2017-08-04 02:19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