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20 每週精選的好書懶人包

BB_0.jpg被國境撕裂的人們:與那國台灣往來記
与那国台湾往来記─「国境」に暮らす人々
松田良孝著,蘆荻譯,聯經出版,39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繼《八重山的台灣人》之後,松田良孝再度走訪耆老,爬梳文獻,將台灣和與那國島之間的歷史虛線連結起來。關於台日間的歷史交流,市面上已經充斥著太多情懷陷溺的作品,作者這種入戲而不動情的角度尤顯珍貴。
位於宜蘭外海的「與那國島」,原來曾與台灣密切往來,有著既近而遠的社會關係,歷史留下來的地理與國籍、自然與人為的矛盾,依然很吸引人。大歷史未納入的地方史,在民間記憶中發展出的文學,別具況味。本書也提供基隆身世的若干面向,對喜愛文學與地方誌的讀者而言,會是「不撕裂,自難忘」的寶貴文本。【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改變歷史的地圖與製圖師:藏在地圖裡的智識美學與權力遊戲
Map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約翰.克拉克(John O.E. Clark)著,曾雅瑜譯,大寫出版,56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我們需要地圖來形成世界,就像需要事件來形成歷史。作者深知其中奧妙,將各種精美的地圖視為事件,提供了一套把握人類文明的四次元座標。作者關注地圖中的權力,因此蒐羅散落不同時空的多樣地圖,也真的找到繪製地圖者都在畫分界限、都在關注權力。
除了製圖史上的重要發明外,本書也論及了「地圖的醜聞」:地圖也會騙人,也曾做為幫兇。在「地圖面面觀」的類型中,此書盡可能包羅萬象,眾聲喧嘩。【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害蟲偵探事件簿:50年防蟲專家如何偵破食品中的蟲蟲危機
招かれざる虫 食べものにつく害虫の科学推理ノート
兵藤有生著,莊雅琇譯,臉譜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兵藤有生這位煞有介事的蟲蟲偵探,在披露如何破解蟲害的同時,也置入了大量引人入勝的昆蟲知識。向推理類型致敬,雖然案情很快就偵破,但隨之而來的蟲蟲解讀仍頗具專業趣味。他的結論是一記當頭棒喝:蟲害來自於人害。人類該好好重修和蟲類的關係了。
還記得《識骨尋蹤》中被戲稱為「蟲男」的哈金斯嗎?也許你我並不想成為昆蟲或防蟲專家,但「知識真美妙」一事,何嘗不曾使我們會心一笑,並鼓舞我們在本門專業上精益求精?一本輕鬆又具激勵向學與「解決困難」精神的書。【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風滾草
包子逸著,九歌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
包子逸的文字有種天不怕地不怕的見多識廣,彷彿已經不再需要去探索世界了,因為世界就在腳下啊。這樣的文青實在太正能量了。
內容、風格與思辨三者相映成趣的豐美散文,潤而不膩,筆到之處,新境自成。對浮誇社會的謔意批判,觀察微細,比喻傳神,生有憤青的批判之眼,用的是符號豐富的趣意妙筆。【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復仇女神的布局
アルテーミスの采配
真梨幸子著,劉姿君譯,獨步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6.jpg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
這本低氣壓的推理小說掀開AV產業的粉彩塑膠殼,讓人看到比性慾更令人執迷的復仇慾。真梨幸子為書中人塑造了一個步步陷阱的世界,提供讀者一次徹底沉淪的快感。
作者使用在不同對話體(外在與內在)流利轉換的方式,將過往認為杜斯妥也夫斯基最具表現力的「複調對話」現代化,不僅是更加風格化的推理,也使日本社會現象與A片女優世界更鮮明可感。詭計構想與人物心理也可媲美《基度山恩復仇記》般,在高潮起伏之中,還有意在言外。【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當最愛的人失智:除了醫療,寫一份「愛護履歷表」,才是最完整與尊嚴的照護
蔡佳芬著,寶瓶文化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6.jpgicon_type03.jpgicon_type09.jpg
對許許多多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失智親人的家庭來說,這本全方位的照護手冊,不只救急、救命,也救心。應時的社會議題,兼顧親情人性、醫療專業的照護指南,雖有工具書性格,但訴求柔軟而實用。
失智者的家屬經常精疲力竭,到不太相信有外援,可以幫助面對失智者帶來的某些「不名譽」問題;作者對失智者與照顧者的衝突有深刻了解,以最簡單的文字點出處理技巧,更對「難堪問題」開門見山,是助益良多的支持之書。【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
The Bees
拉琳.波爾(Laline Paull)著,聞若婷譯,馬可孛羅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7.jpg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如果一隻蜂陰錯陽差地,沒按蜜蜂社會的規則生活,會怎樣?本書在反烏托邦小說與動物小說的傳統上,加入性別政治的反省,對「社會控制」的反諷十足。
以蜂群的生態隱喻人類的處境,從物種本能、女性主義、種姓制度,一路談到階級議題,企圖不凡,親民可觀。擬人的工業社會,女性的角色設定,都頗有巧思,工蜂勞動階級既然不是本能而是結構壓迫,就會有宿命以外的出路。波爾寫出了小蜜蜂版的《美麗新世界》。【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帕德嫩之謎:古希臘雅典人的世界
The Parthenon Enigma: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West’s Most Iconic Building and the People who Made It
康奈莉(Joan Breton Connelly)著,梁永安譯,貓頭鷹出版,72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8.jpg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在這本考古學與古典語文學的專論中,作者旁徵博引,分析了帕德嫩神廟的來龍去脈,更從神廟上的浮雕場景出發,大膽論證雅典的民主源起於處女獻祭,打破啟蒙時期以來對希臘的想像。對重度希臘控來說,《帕德嫩之謎》絕對是一場知識與邏輯的豪華角力。
從豐厚學養出發的寫作,批判性與諷刺都輕細卻犀利如金針,固然是難以錯過的藝術史與史學鉅作,閱讀樂趣更幾近難以匹敵。深深鑽進帕德嫩神廟的歷史地層,窮盡所有的知識講天文、談人事,全方位呈現希望的哲學與世界觀,即使百餘頁的註釋令人驚訝,依然不妨礙閱讀樂趣。【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icon_type02.jpg知識性| icon_type11.jpg設計感| icon_type07.jpg批判性| icon_type08.jpg思想性| icon_type06.jpg議題性| icon_type03.jpg實用性| icon_type12.jpg文學性| icon_type01.jpg閱讀樂趣 |icon_type05.jpg獨特性| icon_type09.jpg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5-16 11:36
話題》從偽新聞播報創造出的真假世界:歡迎來到夜谷
圖片取自Welcome To Night Vale官方臉書
圖片取自Welcome To Night Vale官方臉書

「歡迎來到夜谷」最初是一部播客(Podcast)節目,你可以透過iTunes、Youtube等線上影音平台免費收聽。這套廣播劇的製作人是約瑟夫.芬克(Joseph Fink)和傑佛瑞.克雷諾(Jeffrey Cranor),開播於2012年,在每個月的1日及15日各播出一集,每集約20到30分鐘,目前已超過100集。

▇讓你上當的「偽新聞播報」

提到廣播劇,不得不談到《大國民》名導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1938年萬聖節的前一日,威爾斯和水銀劇團(Mercury Theater group)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演出根據英國科幻小說家威爾斯(H. G. Wells)的科幻作品《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改編的廣播劇。

由於採用「偽新聞播報」的形式,逼真的現場報導、緊張的語氣氛圍,導致許多聽眾誤以為真,引發了嚴重恐慌,甚至奪門而逃。據說當時有超過百萬人相信火星人真的入侵地球了。這個事件成為傳播學的經典案例,也是提到「偽新聞播報」的創作時不可不提的例子。

Orson_Welles_1937_Carl Van Vechten攝影_2.jpg
左為英國科幻小說家威爾斯(H. G. Wells)的科幻作品《世界大戰》;右為奧森.威爾斯,攝影:Carl Van Vechten

「夜谷」是位於美國沙漠地區的同名小鎮。同樣採用「偽新聞播報」形式的廣播節目「歡迎來到夜谷」,電台主持人西賽爾.帕馬(Cecil Palmer)本身就是夜谷的居民。在每集的短短半小時節目裡,他對著夜谷的聽眾,播報當地發生的各種大小事。內容從市政、公共活動、交通、兒童科學園地、廣告贊助、地方八卦,到西賽爾本人的種種私事。而這些「新聞」內容,每條都可以寫成一篇怪奇短篇,像是:

有人發現保齡球館底下有一座地下城,無論那裡有什麼樣的居民,他們也都察覺到地面上世界的存在了。

為了阻擋新媒體取代傳統報紙業的浪潮,夜谷日報編輯決定率領員工用斧頭砍死所有搶生意的部落客。

透過西賽爾深沉、神祕又帶著一絲戲謔感的聲音,這些「新聞」有時叫人毛骨悚然,有時令人會心一笑,有時充滿了對世人的諷刺,有時又是純粹的天馬行空。字句之間有時詩意,有時歪曲,有時意識流到令人似懂非懂,有時又似乎帶著一絲禪意。

此外,前一集提到的「新聞」,很可能在下一集又有後續;在幾十集前稍微提過一下的路人甲或器物,也可能突然再度登場,並帶來比上次更詭異精彩的故事。

「歡迎來到夜谷」第一集

▇真實的廣播交織虛構的小說

「歡迎來到夜谷」廣播劇的受歡迎,有賴於令人驚嘆的製作群創意。各種虛實交錯的事件,讓作品產生了層次多元的解讀趣味。當天馬行空的創意無可收束,眼看著夜谷即將發生危機時,西賽爾的廣播「被外力中斷」的情形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有時是平行世界的分身大軍入侵,有時是宇宙萬物都陷入午睡,有時則是最好不要看清其外貌的電台主管生氣了……

製作群這類有趣的花招,也發生在「劇外」。每集廣播劇開頭,製作人之一的芬克會先來一段廣告時間,告知聽眾特殊活動情報、宣傳新發售的周邊商品、徵求募資者或感謝贊助人士等等。可是,耳尖的聽眾會聽得出來,有幾集開頭的「約瑟夫.芬克」並不是芬克本人的聲音,有時甚至還有複數的芬克,而他們全都堅持自己才是本尊!

2018611493744b_0.jpg

小說《歡迎來到夜谷》,是以廣播為基礎衍生而出的文字作品。劇情主線基本上是全新的故事,時間點大致落在廣播劇第75和76集中間。許多廣播劇中的常駐角色都有露面,主要的角色則包括:當鋪老闆賈姬.費爾羅(Jackie Fierro)、單親媽媽黛安.克雷頓(Diane Crayton)、變型者喬許克雷頓(Josh Crayton)、崔伊(Troy)以及「穿皮夾克的男人」(The Man in the Tan Jacket)。

賈姬、黛安和喬許都是之前已在廣播劇中已登場,或曾提及但戲份較輕的角色,崔伊則是小說裡初次出現的新角。「穿皮夾克的男人」比較特別,他在廣播劇第14集(該集的標題便是「穿皮夾克的男人」)登場之後,每隔幾集就會再被提及,甚至不時有重要戲份。然而,圍繞在他身上的謎團,一直要到這本小說中才被解開。

小說中也穿插了「夜谷之聲」的廣播,主持人一樣是西賽爾。一些夜谷的著名景點,也紛紛出現在小說中:不能進入甚至連看都不能看的狗狗公園、從天而降的巨大星球、八百號公路以埋伏著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的圖書館。

▇由廣播劇延伸出的Cosplay

「歡迎來到夜谷」在國外播出不久,即累積了大量的人氣,多次現場演出的門票皆迅速售罄,網路上更不乏大量的二創作品。尤其是有關西賽爾和他的同志情人卡洛斯,他們倆人從第1集的相遇,到第100集時終於結婚了。引發起了粉絲cosplay熱潮,無論是照片或者影片都不在少數。

Cecil Baldwin(@cecilbaldwiniii)• Instagram.jpg
扮演主持人的聲音演員Cecil Baldwin。照片取自其Instagram,@cecilbaldwiniii

 

圖片取自pinterest.jpg
由廣播劇延伸出的cosplay,圖片截取自pinterest

 

「歡迎來到夜谷」粉絲NyxRising Industries的cosplay演出。

由於播客節目的形式及語言上的隔閡,比起其他歐美流行的影視及小說,對華人讀者而言,要進入「歡迎來到夜谷」的世界,門檻相對較高。也因此,中文版的同名小說,可說是帶領台灣讀者踏入「夜谷」這個魔力小鎮的最佳導覽。

 

 

2018611493744b.jpg

歡迎來到夜谷
Welcome to Night Vale
作者:約瑟夫‧芬克(Joseph Fink)、傑佛瑞‧克雷諾(Jeffrey Cranor)
譯者:林曉欽
出版社:獨步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作者簡介:
約瑟夫‧芬克(Joseph Fink)
《歡迎來到夜谷》創作者與共同編劇,也是作家和編輯。他來自加州,現在已經搬到布魯克林。

傑佛瑞‧克雷諾(Jeffrey Cranor)
《歡迎來到夜谷》共同編劇。他的妻子是舞蹈家吉莉安‧史溫妮。兩人共同創辦了一座劇場,也創作舞蹈作品,現居紐約。

譯者簡介:林曉欽
台北人,台灣大學政治所碩士,專職譯者,興趣是人文、政治、歷史與經典文學,也喜歡科幻、懸疑與科普題材,譯作包括《人類的故事》、《飄》、《列寧的墳墓》、《聖母峰之死》、《債的歷史》、《沒有名字的女孩》、《芬蘭教育這樣改》與《橋:歐巴馬的生命與崛起》。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5-15 21:50
每週報報》#13 「同人現場」系列報導在噗浪沸騰啦!

5月10號的下午,有讀者來Openbook的臉書專頁留言,告訴我們「同人現場」系列報導,雖在臉書上反應不甚熱烈,但在噗浪上已經整個沸騰了!我們這才發現,好多位同人大手紛紛轉傳!

謝謝每位讀者,藉著這系列的報導,跟與更多朋友分享他們的青春回憶。這些印刷職人長年默默堅守著自己的崗位,既便過了這麼多年,那一面千業的牆,卻仍陪著大家,我們幸運地捕捉了這些畫面。

每每為Openbook閱讀誌撰寫相當紮實的中國文藝出版產業報導的李佳懌,已經累積了不少死忠讀者,這週也刊出了最新的文章〈從知識付費到內容付費:豆瓣時間〉,分析了中國內容產業如何發展獲利之道,提供同業非常好的參考門徑。

今天是母親節,大家都與家人團圓了嗎?還是正在離鄉的車上,準備明天上班呢?我們邀請到詩人林婉瑜,分享她的育兒喜憂。OB短評#19也有兩本母親節特選,請別錯過了。

5月伴讀,出版人與設計師大戰,辯證設計與武術其實是同一個道理,下週的訪道之旅,將領讀者看到更深的層次。

本週為您準備的文章,請別錯過了: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