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現場之1》在「祭典」的氛圍下買書:同人誌販售會

 

細數愛書人心目中的「祭典」,無非是位於世貿的台北國際書展、華山的華文朗讀節,或者漫畫博覽會等大型主題書展。在這些活動裡,各家出版社或出版團體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放盡各種大絕來營造熱鬧歡騰的氣氛,不僅吸引買氣,也讓人印象深刻。說到這邊,你一定覺得自己都去過這些祭典,是個書展達人了吧。咳,請容我向您挑戰本日的主題——您非常愛書,那您一定去過「同人誌販售會」了吧?

同人誌?好像有聽過?

「同人」原意為有著同好的一群人,「同人誌」則是同人之間自主創作的作品。相較於商業刊物,同人誌可以不管市場、不管編輯想法(因為自己就是編輯)、創作題材不限,想出什麼就出什麼。就資源上來說,有點類似獨立出版的概念。

雖說原意如此,但提到同人誌,現代人幾乎聯想到的都是二創的漫畫作品。但實際上,同人誌又可分為原創與二創,其中最基本的出版品是小說與漫畫兩種,其他各式各樣的週邊商品更是不勝枚舉。

這些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出版的、不受拘束、不受市場左右、自由奔放的自費作品,全都可以在同人誌販售會上找到。

同人誌販售會

各國的同人誌販售會,主辦單位、地點和時間都不一樣。台灣較為知名的有以女性向為主的台灣同人誌販售會(Comic World Taiwan;CWT)、以男性向為主的開拓動漫祭(Fancy Frontier;FF)或以原創為主的動漫之力(In Comic Energy;ICE)等等,展期為期一到兩天,每日活動時間大多為6到7小時。

舉CWT的台北場次來說,每年各會舉辦3次,分別於2月、8月、12月,其中又以2月俗稱的「紅包場」與8月的「暑假場」為人潮最多的場次。只要開展時間一到,就可以看到台大體育館滿山滿谷的人,不管是排隊搶限量刊物的讀者,或是打扮成自己喜歡的作品角色的coser(cosplayer),在在都彰顯著屬於同好們「祭典」正在發生。


CWT販售會_0.jpg

北中南都有CWT的活動。(圖片取自CWT官網)


ff30.jpg

2017年開拓動漫祭暑假場 FF30 將於 7月 29、30日舉辦(取自FF官網)

商業作品看不過癮,自己二創補完缺憾

只要作品當紅,被二創的機率就很高。但不只當紅的作品會被二創,只要作者對這部作品有愛(沒錯又是愛!),每部作品都有可能出現在同人誌販售會上。見微知著,有時只要在同人誌販售會上看見哪部二創作品最多,就算不出天下門,也能得知現今當紅的作品是什麼。例如前一陣子很夯的電影《怪獸與他們的產地》,或是動畫《ユーリ!!! on ICE》,就算作品完結了,但同人作者腦中奔放的創意短期之內是不會結束的。

同一部作品,可能發展出溫馨的、搞笑的、嚴肅的、悲傷的種種不同取向的二創內容,更有不少是包含18禁情色畫面的作品,作為補完角色在原作中未竟情事的幻想。因為有18禁內容,因此在會場上,時可見到讀者取出身分證件給攤主確認年齡的畫面,也是一種特殊的會場景象。

同人誌流行的二創主題,有時也改變得相當迅速。有時候相隔半年,展場裡的作品主題已經全部翻新。而在這當中,二創出不同的主題與內容,也可能影響銷量。


廣陵散02.jpg

同人誌創作題材不限,圖為同人社團寒鴉館的原創明信片套組:沙漠帝國雙王子之一。(廣陵散提供)

不靠出版社,自己做的書自己賣

同人誌與商業出版市場的不同,除了內容取向以外,最大的差別就在銷售通路。同人誌的銷售一般以「自產自銷,產地直送」的模式送到讀者手上,除了專門販售同人誌的幾間書店之外,通常不會經由大通路販售。

也因此,同人誌非常仰賴作者的人氣,作者的自媒體也因此變得非常重要。在社群媒體時代,絕大多數的販售消息和廣告,都是由作者自己發送,再藉由粉絲們轉發消息,來達到宣傳的目的。

在這樣的銷售模式、外加同人誌並非以賣量為主(有愛才重要!)的性質之下,在展場上銷售的同人誌,製本的方式有以印刷為主,也有直接印列輸出。假若購買的人數不多,作者會決定用列印輸出的方式來製作書籍,不必負擔製版費用,比較經濟。通常漫畫作品因為定價較低,翻閱快速,銷售量往往也較純文字書籍來得好;小說因製作成本較高的關係,定價也高,在場次上也試閱不易,較難讓人下手,購買的人數相對少一些。

無論原創或是二創,一開始的銷售量都很吃重於網路上作者或作品的知名度。就台灣的場次來說,有的作者一開始一刷就能達到上千本,這對同人場次來說是非常熱門的銷量,有一刷300本以上的實力在,別懷疑,你基本上已經是非常厲害的「大手」了!

同人誌的少量多樣化

與商業書籍比起來,同人誌雖然印製數量相對少量,但創作者為數眾多,彷如遍地開花。也因為創作相對自由,連帶的書籍裝幀與週邊製作也琳琅滿目,極為多樣。在同人誌販售會上,可以看見各種不計成本的書籍裝幀,更有不少實驗性質的手做或包裝,例如手工車縫線等等,應用在週邊製作的材質則更是成熟。早期因為資訊與技術還不發達,大多數週邊商品的製作方式不外乎胸章、面紙包、紙袋或手工將彩圖護貝做成書籤等等。如今,販售會上的週邊設計與材質,已越來越不輸商業出版的表現,例如金屬徽章、布標、壓克力吊飾、布袋等等,都可以在販售會上買到。過去這些不同材質的週邊,需要有大量的需求時才可能製作,在少量多樣化的時代,已逐漸演化出數量不多也生產的方式。


綠楊社特殊紙張.jpg

同人誌常以特殊紙張展現創作的特色(取自日本綠陽社官網)

專門印製同人誌的印刷廠

同人誌的生態,也為印刷產業帶來不小的影響。在同人誌活動開始興盛、加上網路資訊發達之後,台灣陸續出現了以專攻同人誌印製為主業的印刷廠。譬如同好們都知道的千業快速影印社,據說是因緣際會下開始成為製作同人誌的專門店,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在當年網路資訊還不發達的時候,是同好之間口耳相傳的初心者製本的天堂。

在千業的牆上,可以看到滿滿的同人誌封面,相當壯觀。另外比較後來出現的卡樂印刷、樺舍印前等等印刷廠,都設有專印同人誌的服務。因為各家的服務、價錢、品質、設備都不盡相同,在網路上都有非常多人PO出自己的心得文。

如果以上你都嘗試過了,覺得不被滿足,也可以試試找不是專印同人誌的印務合作,就有機會看見當印務因為送書來到會場、初次踏進同人誌販售會的表情,有多像發現新世界一樣精彩。


CWT04.jpg

販售會場上的同人誌(留守番出版提供)

同人誌是可以賺錢的嗎?

在這個充滿愛的世界講錢太俗氣!(但也很現實。)

這個問題,首先要看你對賺錢的定義是什麼。賺一塊錢也是賺,賺5萬也是賺,你將自己的作品親手交到喜愛你的讀者手上,賺到他們的愛也是賺。雖然有可以靠自產自銷維生的同人誌作家,但多數的作者都不是全職的創作者,通常都是白天工作、晚上創作,非常血汗,但血汗得很快樂。

至於相關印刷業賺不賺錢呢?拿同人誌最大宗的日本來說,每年光是同人誌販售會,累積的參展人數就超過200萬,作者更是多產,印量和賣量平均都是台灣的好幾倍,當然也就產生了專門印製同人誌的企業,例如位於東京的綠陽社。

打開綠陽社的網頁,首先就分同人誌印刷及周邊商品製作兩大區塊,幾乎就是同人誌販售會上的主要販售項目。另外,位於廣島的榮光印刷廠,不僅接日本國內的單,更看準了台灣與中國同人誌的活躍市場,近幾年也開始提供中文服務,來經營國外的客戶。

這些企業與同人誌唇亡齒寒的關係,可以由眾多日本同人誌印刷業因販售會場地將被奧運徵用而發表的聲明窺見一斑。

東京即將於2020年主辦奧運,原本舉行同人誌販售會Comic Market的「東京ビッグサイト」,因被規劃為比賽場地,能容納50萬人的東展示館與西展示館,自2019年4月開始將相繼關閉,不再舉辦其他活動,直到奧運結束。

也就是說,自2019年的夏季販售會開始,將有連續3屆的販售會,若不是縮小範圍,也有可能因為在首都圈找不到替代展館而停辦。沒有了「祭典」,對作者們來說就少了推出新書的動力,連帶也造成印刷產業的損失,更甚者可能造成幾間小印刷店的倒閉。為此,日本展示會協會日前發出聯署,希望政府能正視這個問題。

題外話,日本為了舉辦奧運需要「良好」的形象,還開始對漫畫業、同人誌、柏青哥等進行「掃黃」活動……誠所謂天高皇帝遠,官方永遠不了解民心,我們去日本不就是為了這些嗎?(並不是)


綠楊社週邊02.jpg

同人誌衍生出的週邊產品越來越多樣(圖片取自日本綠陽社官網)

對了,二創作品難道不違法嗎?

二創作品一向存在於備受討論與爭議的灰色地帶,因為雖然在著作權法有一條「衍生作品」的條例,代表創作衍生作品同樣擁有版權,但是需要原作者同意。這麼多商業作品被拿來二創,作者為何不採取行動呢?

通常,原創作者不會干預二創的原因,是因為二創對於原作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不管是動畫、漫畫、電影或影集,作品越紅,二創的數量就越多。這些攀藤成長枝葉繁茂的二創作品,有助於延續原創的熱度,就如同免費宣傳一樣,所以大多數創作者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因為,作品太紅了,二創作品那麼多,一個一個告可能會告到老。(告到老有點浪漫)

聽完好想去逛逛!入口在哪邊?

請像書展一樣,直接在有同人誌販售會場買票,排隊走進去,即可與喜歡的作者近距離面對面。

參加販售會的讀者通常對作者與書都很有愛,有讀者甚至會用夾鏈袋把書裝起來,捧在手上怕摔,抱在懷裡怕融化。

所以切記,參加販售會千萬別做出白目的行為。一個好公民不會在場內吸菸酗酒、亂丟垃圾。未經作者或coser同意亂拍照是不好的行為。不要亂殺價、不要帶寵物,就算作品不合你口味,也別在人家攤位前面矮額矮額~。

反正,你去一個書展不能做的事,在同人誌販售會上也全部不能做就對了。或者說,你對著鏡子裡的自己不會做的事,也全都別做。

聽完好想出同人誌,初學者該怎麼做呢?

請參考我們為大家整理出來的基礎入門流程。說不定,未來你也能成為的同人誌的大手。

【延伸閱讀】

BB_0.jpgCWT台灣同人誌販售會

BB_0.jpg開拓動漫祭

BB_0.jpg In Comic Energy ICE動漫之力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5-09 11:15
同人現場之2》沒聽過千業和謝哥,別說你混過同人圈

在同人圈,如果你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詢問到哪裡才可以「出本本」,最常聽到的答案應該是:到千業找謝哥。回答的人可能還會奉送圈內流傳的一句話:「謝哥眼中只有色偏,沒有色情。」

超威、超專業的有沒有!沒聽過千業和謝哥,別說你混過同人圈。

好的,所以記者來到位於台北車站附近的千業快速影印社,訪問了個性隨和又極有耐心的老闆謝志松,也就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謝哥」;參觀了這個同人誌生產的大本營,順便了解一下同人誌的印刷概況。以下是謝哥接受訪談的內容,原汁原味,帶領讀者一起深入同人誌的印刷現場:


千業03.jpg

千業承接同人誌的印刷工作已有廿幾年歷史。(圖片取自千業部落格)

▉簡單聊一下千業發展史

我應該是台灣最早接觸同人誌印刷的了,大概1996年就開始涉獵到同人誌這一塊。千業是1995年開始營業,原來只是一家小印刷行,承接的業務就是一般的影印、印刷,客戶大多來自附近的補習班和學校機關。一開始我對「同人」這個名詞並不熟悉,那時也還沒有同人誌的集體販售會,只是一群人在附近尋找可以交流的地方,我想說這應該是好事吧,就答應了。

早期資訊流通沒那麼方便,同人們都是集中到千業來交流。十幾歲的創作者和愛好者,下課就跑來這裡,在走廊席地而坐,互相留言、展示自己的插畫,彼此鼓勵。我們有個放本本的地方,每個月只開放100個人。每個月那個時間,這裡都會被擠爆,大家會排隊來搶著要換本本。現在因為電腦普及,在網路上就可以交流,所以我們就取消,沒再讓大家放本本了。

我和游素蘭是朋友,她因為幫同人畫封面,以前常來這邊玩。納蘭真早期也出過同人誌,還有彎彎以前也在這邊玩。這裡有很多很有名的人出去。


納蘭真-horz.jpg

納蘭真與彎彎的作品

因為同人間的口耳相傳,千業的業務量就這樣一路成長。從最初一樓的10坪小店面、工作人員只有我一人,後來姐姐弟弟都來幫忙了。現在7樓共有8間工作室、16個工作人員,專門負責輸出業務。另外在中和及士林還有廠房,負責處理印刷業務。

同人誌是個全面發展的文創產業,過去它比較不被認同,近幾年一直蓬勃發展,越走越寬廣。早期全部都是我們在承接,但那時的販售會頂多10個、100個攤位,現在動不動就是一兩千個以上,如果光由一家印刷,那是不可能的。多一些印刷廠加入,讓風險分散,我覺得是正面的。

▉每個月印多少本本?

同人誌的印刷業務,過去集中在活動前,尤其2月跟7月有大型同人誌活動,才會快速、集中在同一個時間爆出來。但近幾年,幾乎每個禮拜都會有Only場,千業幾乎每天都會接到同人誌的案子。

要印同人誌,量少就選輸出,大量才用印刷。輸出單沒有基本起印量,「一本也能印」。出書是很多人的夢想,哪怕是只印一本,拿在手上的那種感動,跟拿一般書的感覺不一樣。我們很樂意跟著他們一起成長,所以即使一本也能印。

一般的輸出單通常都是100本以下,20、50、80或100本,這種量都有。印刷量通常要300本以上,才有辦法相抗衡,讓成本降低。一般會以300本為分水嶺,看這個人是新手或老手,作品是要賣還是純粹要送人。


千業06.jpg

在千業輸出的同人「本本」(吳致良攝)

印量通常會根據作者的知名度、市場的接受度來判斷。以同人誌來說,500到1,000本都算是不錯的,印1,000到2,000的都算是大手了。畢竟我們的環境不如日本,人口結構,以及(販售會)展期只有一兩天,要出到幾千本,除非有商業加持。

千業每年最大的印刷量會落在7月。以輸出單來計,7、8兩個月加起來,大概會有700~800張的輸出單,印刷單大概會有200張左右。平常沒有這麼大的量,但每個月也差不多有一、兩百張的輸出單。(註:千業承接各種類型的印刷品,故以上數字除了同人誌之外,也可能包括學校的設計作業、講義、校刊、畢業紀念冊或活動手冊,但仍以同人誌占大多數。)

大部分的同人誌都是從輸出開始的,只有在到達一定的量之後才會選擇印刷,所以印刷單大部分都集中在2月跟7月。不管是平常或高峰期,輸出單跟印刷單的比例大概是4:1,畢竟踏入這個行業的人還是新手多得多。

同人圈就跟小型社會一樣,是很現實的。稍微有點名氣的作者,賣的數量就會多,他也比較敢印大量。但現在很熱門很搶手的,過了幾年之後,不見得就在線上了。他可能轉到商業創作,或者慢慢退下來,後面的人又跟著上來。一直保持在線上的頂尖作者只是少數,不像日本。日本的大手可以玩很多年,台灣比較沒有那個環境。廿幾年來,我看過很多大起大落的,很多超強的人最後都下來了。

千業接過的最大印量是5,000本,都是知名作者。今(2017)年過年前舉行的CWT45,印量最大的是2,500本,已經是博客來上很暢銷的作家了。


千業02.jpg

林子堯醫師(雷亞)以同人創作《醫院也瘋狂》獲得文化部藝術新秀。(雷亞提供)

▉某些同人誌內容可能涉及色情,接單時會有限制嗎?

很色情,超色情的。

但創作是無遠弗屆的,我個人並不會排斥,只要他們的思想心智是成熟的、是對的,我都會以正面的眼光來看待它。我們的工作人員以前會覺得有些稿子好可怕,我說我們只要管好印務就行,不要用有色眼光去看人家的內容。現在則幾乎完全接受啦。

太過裸露和腥膻暴力的作品,個人心理因素是挺重要的,不過我覺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要負一點責任。創作時,他想像的空間已經到這裡了,你打壓他也不對,你鼓勵他也不對。方向萬一偏頗,有可能這個孩子就已經跑到別的方向去了。我比較擔心的其實是這一點。

我年紀畢竟比他們大很多,我會以比較正常的角度來看待他們,有時候反而他們會不好意思。有些人會說,我只要謝哥幫我看,不要別人看。有些人會說:謝哥你可不可以不要看,我要女孩子來幫我看。一般如果沒有指定,我們都會以正常角度來看作品。

早期我確實會很認真的每一本都看內容,了解他們在畫什麼。尤其是最重要的每一本的前言跟後記,這是他最直接的情感流露跟意思表達的地方。我會去了解這孩子心裡在想什麼,大概看前後,就會了解這本書是什麼樣的內容。不過現在的作品數量太多了,我大多只會看作品的顏色、上下尺寸,比例對不對等等。


17903537_1379776468745678_7049529907774023986_n.jpg

照片:開拓動漫祭提供

有沒有因此受到外力干擾,譬如政府單位?

目前還沒有,其實我挺擔心的。日本的分級法分得非常好,他們會在重要部位畫三條線。台灣目前是遊離在三不管的灰色地帶,萬一政府真的要干涉的話,確實會有一點麻煩。我覺得作者應該要有良心,在外面貼十八禁,提醒未成年讀者千萬不要來翻閱這樣的東西,我覺得這是應該要做的防範。

這幾年我們開始在學日本,會把重要部位用兩個點遮住,用色塊遮起來。以前是完全沒有,是裸露的。販售會場上曾經發生過,媽媽帶孩子去,發現裸露的內容,找警察來抓的事情。後來大家就有了沒說出來的默契:創作者在畫的時候就先做了處理,自動把該遮掉的遮掉,其他的我們就包塑膠袋。

日本的情況是,看見你有露點的情形,美編印刷等工作人員就會把你遮掉了。台灣目前還是以不干涉作者的稿子為主,但會盡量以輔導的方式,勸導孩子因為民風、習俗,還要考慮整個觀感,畫得太裸露,惹上了問題會很麻煩。

不過有些創作還是沒有處理(裸露畫面)。這個問題肯定以後會碰到的,當這個文化越來越大,不是只有這個圈子裡的人會看同人誌,家長或外界的人想了解文創為什麼這麼發達,會來翻同人誌。我覺得這是早晚的問題耶,萬一真的碰上了,雙方面可能都會受傷。所以事先做防範或規畫不是不好,讓大家熟悉這樣的規則之下,路才可能走得比較長久。

▉同人誌的創作者,也就是千業的客源主要是哪些人?

同人的創作者通常還是以學生為主,因為只有學生比較有時間,等踏入社會後,不太可能回頭迷上這一塊。這塊畢竟要花錢,還要有閒,才可能有多餘的時間來創作。

千業的客源以學生居多,都是從學生時期開始合作的。這些同人誌的創作者,我從他們國小、國中,帶到他們出社會,有些人結婚的喜帖都回來找我。他們原始的底子是同人誌,但即使跳脫出來不再玩了,到社會之後,有些人可能是某個機關的美編、主編、出納、採購之類的,只要跟印刷或美術部門有關,還是會回頭來找我們。


千業07.jpg

同人誌創作者以學生居多(吳致良攝)

同人圈是憑實力決勝負的地方,但這裡也會有很強的認同和歸屬感。廿幾年來,我們沒有打廣告,但這些孩子想要出什麼,都還是會回到這裡。比如有個學生畢業後當了律師,有一次他跟我說,謝哥我現在在打一場官司,打完之後再來找你。他在桃園地檢署打完官司後,脫下律師袍跑來說,謝哥我這次出的這本書是XXXX……

其他也有連長、還有醫生,譬如雷亞的《醫院也瘋狂》,在FF場(開拓動漫祭)印了3,000本。雷亞也幫我介紹了好多個醫生(不一定是畫同人本),馬階、台大、省立醫院的很多醫生,他們自費印書,然後自己賣。銷售管道通常是在同人誌的販售會,商業誌的話則會交給經銷商、店售、網路通販,或者博客來,他們會自己尋找。

▉對印刷廠或創作者來說,同人誌能賺錢嗎?

早期的同人誌沒有人看好,印刷業務要面對學生,處理很多事情,大家會覺得累覺得煩。後來景氣不好,印刷成了夕陽工業,同人誌整個上來後,也把蕭條、營收沒那麼好的印刷業稍微帶上來了。光一場販售會,就有那麼多的印刷物,對印刷業絕對是有正面幫助的。

其實每一家印刷廠都能承接同人誌,不是只有專門的印刷廠能做。不過同人誌很多需要客製化,特殊色印刷、特殊開本、要求跟某個日本作品用一樣的紙、特殊裝幀等等。這裡面有一些眉角,需要知道學生要的是什麼。只要熟悉學生要的是什麼,就比較能駕輕就熟。目前北中南都有專門承接同人誌的印刷廠,北部至少有三、四家,還有很多隱性的印刷廠,到網路一找,就有好幾十家,只是接單的數量不一。

如果好好的經營,這個圈子裡賺到錢的人其實挺多的。有個大手一年只要做兩場,都不用工作了。但也要看你的大手地位能夠維持多久,如果你能夠立於不敗,一直維持下去,那真的太好了。

同人誌流行的趨勢和潮流,我大概都知道。譬如早期只要是跟霹靂布袋戲有關的題材,一定會紅。有些人會走自創的路線,那會比較孤單難走,不過一旦他打開知名度,大家喜歡他的畫技,那路就很好走了。有些人會轉型,或者發展久了,大家會喜新厭舊。擅長的題材已經不再吸引人了,讀者改追新的作者,也是滿現實的。當你在最高點的時候,就要把握。

 

本本的誕生.jpg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
主編:王佩廸
繪者:青Ching
出版:奇異果文創公司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主編簡介:王佩廸
研究興趣:全球化、性別、媒體與文化研究,以及御宅學和腐文化。

台南基隆台北紐約人。2000年至2010年在美國留學期間,以研究紐約市在地的日本動漫御宅族為題,展開博士論文的田野調查,並回台灣繼續專注於相關社群。以「御宅族的情感勞動(affective otaku labor)」為名完成博士論文,將動漫粉絲的同人活動視為無償的情感勞動付出,強調其勞動所產出的文化與社會價值。

目前於交大通識中心動漫與數位文創學程開課,並擔任UDN鳴人堂網路平台專欄作家。

臉書/Gmail帳號:pwang104

 

635201011555798750.jpg

醫院也瘋狂:一位醫師的奇幻爆笑旅程
作者:林子堯、梁德垣  
出版社:林子堯  
定價:15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作者簡介:林子堯 
出生於台灣桃園縣,自幼喜歡繪圖與寫作,自武陵高中畢業後,進入中國醫藥大學就讀,陸續於各大醫院間學習,最後於臺大醫院完成實習以及PGY訓練。目前於桃園療養院擔任精神科醫師。而除了醫學外,林子堯醫師也亟力推廣台灣文創產業,於西元2001年創立「舞劍壇創作人」,迄今13年舉辦多次文創活動,以鼓勵台灣文化產業。林醫師過去曾獲「柳川文學獎」與「世界網界博覽會銀獎」等殊榮。
著作:
《PSY-B 你不可不知的安眠鎮定藥物》
《PSY-L 精神科臨床入門實用導引》
《不焦不慮好自在:和醫師一起改善焦慮症》
《舞劍壇創作人期刊》第一期至第八期

《醫院也瘋狂》官方網站:www.laya.url.tw/hospital/
林子堯醫師簡介:www.laya.url.tw/ss/ss-cv-laya-1.htm
舞劍壇創作人:www.laya.url.tw/

梁德垣(兩元)
各位讀者好,初次見面,我是兩元,我最喜歡畫漫畫了。這本四格短篇漫畫是我人生第一部漫畫作品,感謝林子堯醫師給我這個機會協助這本漫畫的製作,也希望自己未來能夠畫出更好的作品。
製作這漫畫之後,才發現醫院醫護人員真的很不好當呢!有很多趣味的故事情節後面,其實是醫護人員工作中的真實血淚故事,希望藉由這本漫畫,能讓我們這些非醫界人士更能了解及體恤醫護人員的辛勞與困境。如果由我來推薦這本漫畫的話,我會說:「保證看完以後,一點都不想當醫生!」
最後,希望這本漫畫能帶給大家歡笑及樂趣!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5-09 11:13
同人現場之3》同人不同命?日本與台灣的同人二創動漫產業

記錄整理:周愛華

與談人:
蘇微希(開拓動漫祭執行長)
王佩廸(交大動漫與數位文創學程助理教授)
張資敏(《宅經濟誕生祕話:日本漫畫產業告訴我的事》作者)

日本同人創作興起的背景

我們現在熟悉的二創漫畫同人誌,並非一開始就出現在日本的漫畫產業中。日本最早期的「同人誌」,指的是文學創作合集,而日本最大的同人誌即售會Comike,在1970年代創辦時,發起人米澤嘉博也是以出版漫畫評論同人誌為主的。直到80年代,《足球小將翼》等人氣漫畫出現後,以「迷」為組成結構的二次漫畫創作,才開始蓬勃發展。同時,出版社也注意到了越來越興盛的同人活動,到了80年代末,同人場上一些知名的同人作者,譬如吉永史、CLAMP之類的漫畫家,也開始進入商業出版體系。

由於網路的出現及印刷技術的進步,90年代的同人活動跟商業出版體系,發生了較大的轉變。網路讓同人作者有新的發表空間,透過網路平台也讓作者更容易接觸到讀者。而少量印刷技術的普及,甚至出現專門印製同人本的印刷廠,以及代理或販售同人誌的公司,都使得同人創作越發興盛。

相較之下,紙本的商業出版市場則是在高峰後邁向萎縮,這使得日本出版社必須嘗試更多不同的對策,來抓住數位時代的創作者和消費者,借助興盛的同人文化就是策略之一。對應的措施包括:在以原創為主的同人誌即售會裡設置「出差編輯部」,或是將網路上人氣較高的作品集結出版。


日本CM.jpg

世界最大的同人誌即賣會:日本Comic Market(取自wiki)

台灣漫畫產業錯失良機

日本漫畫產業與同人創作(不論是原創或二創)有相當良好的銜接,那麼,是不是把日本模式搬來台灣,我們也能成功呢?

其實,日本的漫畫產業在網路還沒出現、文化仍在封閉的場域中發展時,就已經花了四、五十年去養成自己的市場。而台灣的漫畫產業在60年代曾經被截斷了20年,這20年的空窗期,讓我們錯失了養成完整漫畫產業的機會。

台灣漫畫產業在60年代出現了嚴重斷層,主要原因是1962年通過、1966年正式實施的漫畫審查制度「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審查的方式非常主觀,完全取決於審查員,而漫畫內容只要涉及「怪力亂神」、政治跟敏感議題的,都不會通過。

在審查制度出現前,大約1945到1960年左右的時間,可說是台灣漫畫早年的黃金時期。當時有許多活躍的漫畫家,漫畫月刊、週刊也很蓬勃,例如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還曾經翻拍成連續劇。審查制出現後,很多漫畫很難通過審核,漫畫家難以維生,僅剩少數的漫畫家能生存下來。此外,有些家長團體認為漫畫是不良刊物,也影響到漫畫的發展,造成了漫畫市場的萎縮。


二創02.jpg

葉宏甲的《諸葛四郎》是台灣漫畫早年黃金時期的代表作。

近代台灣本土漫畫真正的黃金時期,是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1993年「301條款」促成版權合法化,台灣的漫畫產業直到當時才開始真正累積發展,可惜卻在發展僅僅10年後,就碰到了全球市場國際化與網路時代的衝擊。

90年代的台灣,當時《灌籃高手》一集首刷可以達到30萬本,林政德的《young guns》的首刷數字是13萬本。這顯現了,台灣並不是沒有消費力,只是我們錯過了60年代到80年代間,那段封閉卻可養成自給消費習慣跟消費市場的時間。

把同人能量導回商業體系

因為日本與台灣漫畫產業發展的歷程有上面提到的差異,所以台灣很難直接複製日本的模式。台灣漫畫產業沒能發展起來,同人作者就算想經營,可能也沒地方發揮。不過,發展成熟的網路環境,或許可以成為出版業或同人創作者的轉機。

90年代中後期,網路衝擊了傳統媒體,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狀況下,日本的漫畫產業發展出新的獲利模式——異業結合。其實在90年代以前,日本漫畫和動畫、電玩業已經有不少合作,但90年代後日本出版社更積極設立版權部門,授權給其他產業。像在電影或日劇中,也可以看到許多由漫畫改編的作品。

過去只有在大眾雜誌上發表的漫畫,才較有機會被讀者看到,到了90年代後,原本在小眾雜誌連載的漫畫,也可能因為在網路上評價很好,結集成冊時人氣大漲,像是《進擊的巨人》、《青之驅魔師》都是很好的例子。

進擊的巨人.jpg

此外,日本也推出有聲漫畫書,或是藉由Niconico平台,推行互動式的漫畫等等新的嘗試,來適應數位時代。台灣如果能透過網路來帶動出版社的成長、嘗試新的方法,並把讀者的興趣拉回到本土漫畫上,其實也同樣有機會成長。

日本出版產業與同人活動的默契

有位台灣同人作家曾說:「同人誌是讀者寫給作者的情書。」在日本,自70、80年代後,讀者會藉由創作或購買二創同人誌的形式,來表達對一部作品的熱愛。雖然對版權擁有者而言,二創同人活動中的再製和販賣,在法律上是侵犯著作權的,但在日本卻有個默契在——只要在「迷的圈子」裡進行交流,版權擁有者通常會默許,也就是「當作沒看到」。

日本同人活動已經運作得相當成熟,大家會自律地在潛規則之下進行二創。而對出版社來說,同人活動也具有協助宣傳的作用,因此對於同人場上的二次創作是否侵犯自身權益,較能採取較寬容的態度。日本的集英社、講談社、小學館這3家大出版社,都抱持相同的態度。

2016年年初,「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重新定義著作權部份,要把著作權的「告訴乃論」改成「公訴罪」,而「二次創作」能不能豁免,成了重要關鍵。

2016年3月,日本有關二次創作可免於TPP著作權公訴罪的相關法律,已進入三讀程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發表聲明,表明「二創不能死」。日本在TPP這件事情上,很明確地表達了:二創並不等於盜版,如果版權有爭議,也是版權擁有者跟再製者之間的事。


TPP.jpg

TPP強化保護著作權的相關規定,引起不少爭議。(取自官網)

▉台灣出版業對同人活動的看法

反觀台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漫畫出版社對同人活動一直不太了解,直到2010年,還有代表產業的人,指責同人活動是盜版。二次創作真的是「盜版」嗎?

因為台灣出版業對「二創同人誌」出現的歷史與文化原因不了解,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台灣出版社都認為二創是盜版,間接將同人活動中包括原創和二創的作品都同時抹黑。直到近年,許多同人作家陸續進入商業出版體系,成為新生代漫畫家,出版界才逐漸修正對於同人創作的錯誤成見。

開拓動漫祭執行長蘇微希是漫畫編輯出身,曾經很多人問過她:為什麼要辦同人活動,而不自己出版漫畫?她的回應是:現在的台灣漫畫產業,最需要的是量。做為編輯,她一次最多只能帶5個漫畫家,但辦一場同人活動,可以支持2000個創作者發表作品。創作者會為了參加活動而努力創作,並藉由參加同人活動,去直接面對讀者、了解讀者。


FF29_2開拓動漫祭提供.jpg

假台大體育館舉辦的開拓動漫祭(FF),每每形成大排長龍。(照片:開拓動漫祭提供)


FF29開拓動漫祭提供.jpg

今年(2017年)舉辦的FF29。(照片:開拓動漫祭提供)

開拓動漫祭自2002年開始舉辦,到了2012年,中研院出版了《CCC創作集》這本文史導向的漫畫刊物,裡面的漫畫家90%以上都曾在同人場出過刊物。這顯示了,同人會場其實是養成未來漫畫家的很好機會。

去年(2016)年初,蔡英文總統以總統當選人的身分來到開拓動漫祭會場時,蘇微希曾詢問隨行幕僚:同人會場是個很特別的場合,甚至有些爭議,為什麼蔡總統會選擇來到這裡?當時幕僚的回應是:「我們選擇來這裡,是因為你們場內兩千多個社團都是台灣漫畫家,也許裡面有二創、有原創,但他們的技術都不是假的,對漫畫創作的能力也不是假的。而台灣原創漫畫的未來在哪裡?就在這裡的兩千多個人裡面啊!至於要怎麼讓他們願意轉向原創,那是我們政策擬定者要做的事,也是產業界可以努力並思考的事。」


FF動漫01.jpg

2016年蔡英文以總統當選人身分前往開拓動漫祭會場,受到同人熱情歡迎。(畫面取自youtube)

近年許多繪製二創的同人創作者,他們的原創作品也得到讀者的好評與支持。或許過去大家對台灣漫畫比較沒信心,但以近年出版社仍願意投資本土漫畫來看,讀者對本土漫畫創作的迴響其實還不錯,而台灣漫畫無論市場端還是產業端,都在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我們並不奢望台灣的漫畫市場能像日本那樣全面性地稱霸世界,但在華人世界,台灣的內容創作目前仍是投資者最肯定的。在這個有各種媒體來瓜分消費者時間與金錢的時代裡,漫畫讀者的確不像以前那麼多,但是台灣的漫畫創作者、喜愛漫畫的人依然存在著,所以我們期待能有一個好的機制成立來支持創作。

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對台灣的漫畫創作感到失望,只要你持續不斷地愛漫畫,其實就是在支持這個產業。


FF商品與主人開拓動漫祭提供_0.jpg

照片:開拓動漫祭提供

 

636217938681945764 (1).jpg

宅經濟誕生秘話:日本漫畫產業告訴我的事
作者: 張資敏  
出版: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作者簡介:張資敏
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士,人生大半時間在各個次元間游走。
從最早只是單純接觸動漫作品,到為此學日文、關注相關產業和日本文化,再進一步開始想瞭解作品被創造出來的過程;又從早年只是純讀者、現今得以成為讀者兼創作者、評論者,不知不覺間年紀也從小學生成為研究生、社會人士了。雖然現在身分、喜好和觀點都早已不同於當年初次拿起漫畫書的小學生,但不變的是,ACG始終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