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狗狗麥斯回來了,及其他童書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Jacqueline Woodson.jpg

賈桂琳.伍德森(照片取自官網)

▉深耕兒童及青少年文學廿餘載,並在2014年以回憶錄式的韻文作品《Brown Girl Dreaming》奪得多項大獎的作家賈桂琳.伍德森(Jacqueline Woodson)獲選為第6任美國國家青年文學大使(National Ambassador for Young People's Literature),並將於2018至2019年的任期中,展開全美巡迴演講。伍德森將延續她在創作時的精神,以「閱讀=希望×改變」為題推廣閱讀,鼓勵年輕人思考其身處的時代與擁有的力量。她強調:透過一本書得到的思想與感受,比起書中文字所反映的閱讀程度更加重要,而那所思所感,將為年輕人帶來希望、開拓新的視野,並改變他們。
 

【產業新聞】

▉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Books)旗下的兒童品牌近期重新推出狗狗麥斯(Max the dog)系列故事,這5本原由維京企鵝出版集團在80和90年代出版的經典繪本,包括《Hey Willy, See the Pyramids》、《Max Makes a Million》、《Ooh-la-la, Max in Love》、《Max in Hollywood, Baby》及《Swami on Rye》。
這系列作品中的主角麥斯(Max Stravinsky)是隻個性風趣的狗詩人,他怪異的喜好及生活經驗,皆源自創作者麥拉.卡爾曼(Maira Kalman)早期生命的投射。卡爾曼的身分多元,她除了是兒童繪本作家與插畫家,也為《紐約客》繪製過多期封面與專欄,在成人繪本、藝術設計,甚至時尚品牌等領域亦享負盛名。


狗狗麥斯.jpg

狗狗麥斯系列作

▉2018年美國圖書館學會的冬季大會(Midwinter Meeting and Exhibits)將於2月初登場,該活動每年都吸引近萬名圖書館從業人員、作者、教育者、出版商齊聚一堂,參加會議和展覽。最受矚目的開場演講,今年邀請33歲的庫勒斯(Patrisse Cullors)和13歲的迪亞士(Marley Dias)進行跨世代對談,分享他們在面對種族不平等議題時提出的草根式解方。
庫勒斯與迪亞士兩人分別是社會運動「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和 #1000BlackGirlBooks的發起人,且不約而同在1月出版了與社運經驗相關的新書《當他們叫你恐怖分子》(When They Call You A Terrorist)和《馬里.迪亞士做到了,你也可以》(Marley Dias Gets It Done: And So Can You!)。


Patrisse Cullors&Marley Dias.jpg

左:Patrisse Cullors;右:Marley Dias(照片取自ALA Midwinter官方twitter)

▉美國媒體巨頭赫斯特集團(Hearst Corp.)去年10月才剛買下羅達爾出版公司(Rodale Inc.),今年初就迅速將其圖書部門資產轉售給企鵝藍燈書屋。創立於1930年的羅達爾向來以出版健康、生活風格及食譜類書籍聞名,去年秋天甫推出第一部作品的兒童系列(Rodale Kids)則以情緒教養和食物、身體認知類型的圖書為基調,未來將由藍燈書屋童書部門負責接手。

▉已故知名繪本創作搭檔曼羅.里夫(Munro Leaf)與羅伯特.勞森(Robert Lawson)的經典作品《愛花的牛》(The Story of Ferdinand),改編的動畫電影《萌牛費迪南》,將於農曆春節假期登上大銀幕,故事延續書中的核心精神「做自己」。該書於1936年出版後,廣受大小朋友的歡迎,也因為主角費迪南愛好花朵與和平的非典型公牛形象,當年博得了兩位支持非暴力的民權運動領袖甘地與馬丁.路德.金的喜愛。

【作家動態】

▉暢銷圖文小說《荒野機器人》(The Wild Robot)的續集《The Wild Robot Escapes》原定去年10月出版,已確知將延至今年春天上市。身兼此系列文字與插畫的作者彼得.布朗(Brown Peter),依舊秉持著「簡單、去除多餘細節」的原則來創作。在續集故事中,機器人羅茲不再圍繞著小島和一小群動物生活,她將離開原始的自然環境,前往更大、更複雜的文明社會,與人類、工業及科技打交道。布朗在個人網站中表示,化繁為簡的過程比預期更花時間,為了有更好的呈現,不得不推遲出版日程。

▉2016年以《市場街最後一站》獲得紐伯瑞金牌獎的童書作家馬特.德拉佩尼亞(Matt de la Peña),近日推出最新作品《Love》,描繪人們從出生、童年到往後的人生裡,被愛與情感連結觸動的時刻,以詩意語言捕捉到的剎那,文字不落俗套。書中德拉佩尼亞最愛的一幅畫,是插畫家羅倫.隆(Loren Long)在一個跨頁裡呈現的棕色皮膚女孩的臉,她的嘴角上揚、眉眼溫柔、直視前方。德拉佩尼亞表示:「當孩子在內心覺察到愛的時候,就代表他們準備好要出發走入世界了。但是要等到他們能透過鏡子看見愛,才能真正地理解這個世界。」

speak.jpg

▉美國圖書館學會愛德華終身成就獎(Margaret A. Edwards Award)得主洛莉.荷茲.安德森(Laurie Halse Anderson),最為人知的青少年小說《我不再沈默》(Speak)以第一人稱描寫被性侵的女孩難以說出自己的受暴經驗,最後在藝術創作中找到出口。這部1999年出版的當代經典曾於2004年改編成電影,最近則由以恐怖漫畫聞名的艾蜜莉.卡羅爾(Emily Carroll)繪製成圖像小說面市。安德森在接受訪談時表示,她其實並不樂見這本近廿年前發行的作品至今仍有很大影響力,她希望當前的社會文化能鼓勵人們尊重所有人,在觸碰他人身體之前,得到清楚的同意。

▉結合詩人妮基.喬瓦尼(Nikki Giovanni)的詩句,及插畫家艾希里.布萊恩(Ashley Bryan)生命力十足鮮豔畫作的繪本《I am Loved》近期出版。喬瓦尼和布萊恩兩人同為非裔美國人,同樣自1960年代開始便積極投入與種族及社會議題相關的創作中,在文學和藝術領域皆聲譽卓著,也都是傑出的教育者。本書是兩人繼23年前首次合作繪本《The Sun Is So Quiet》之後,再度帶來的暖心之作。《科克斯書評》寫道:「這本小而偉大的詩選,必然再次提醒讀者:若被給予機會,愛能夠勝過一切。」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