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國際書展除了主題國以色列的相關書籍外,也有德國、日本、韓國等多國版權交換,讓讀者從書認識世界。韓國的山鷹出版社不僅來台參展,還策劃了一場四天三夜的book tour,依循台灣游擊文化2015年所出版的《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文後簡稱《叛民城市》),帶領韓國讀者親身踏查台北各個被忽略的景點,深入了解被掩蓋的城市歷史。
這趟台北暗黑之旅,其遊覽路線,大抵如下:
- 萬華、大同區:大理街糖廍文化園區、華西街、龍山寺、艋舺公園、剝皮寮、文萌樓
- 大安區:義光教會(林宅血案原址)、大安森林公園、永康公園、師範大學
- 中正、中山區:台北車站、蔡瑞月舞蹈社、齊東街、華山文化創意園區、博愛特區一帶
這次旅行的源起,先是因為譯者郭奎煥的介紹,山鷹於2017年10月出版《叛民城市》韓文版,這也是該社第一本與台灣有關的書籍。出版社於12月開始透過社群網絡SNS召集讀者來台參訪,此行團員包含了大學生、圖書館員及教授,廣布不同年齡層。
這項出版計畫,也引起台灣游擊文化的好奇心,並於今年2月出版了《鄉野間的幸福出版:山鷹出版社的釜山生存記》,搭起兩國出版社的友好橋梁。
趁著這次訪台的難得機會,Openbook閱讀誌訪問了山鷹出版社社長姜洙杰與一同來參加活動的幾位韓國讀者。姜洙杰表示,過去韓國人對於香港旅遊的興致很高,但近期已有漸緩的趨勢。因為電視節目「花漾爺爺」的傳播,使韓國當地吹起一陣台灣風。但是相關的旅遊書籍,仍著重在吃喝玩樂,很少有更深層的地方旅遊與文化的出版品。譯者兼導遊郭奎煥表示,近年很多韓國人湧入台灣觀光,量的部分有了,卻缺乏「質」的部分,而暗黑旅遊在全世界已形成風潮。
為何想來看台北的黑暗面?
正在首爾念大學的22歲團員說,身邊有很多朋友都來過台灣旅遊,包括她也在十年前造訪台灣。更有許多同儕會來台灣背包旅遊,各式各樣新奇古怪的地點,都有人到訪過了。但是,《叛民城市》中的許多景點,卻依然沒聽人提過。
她更訝異的是,那些隱含深刻故事的景點,就靜靜存在於繁華都市中,如果自己來玩,缺乏導覽,根本無從得知。「讓我聯想到熱鬧的弘大裡,有一座慰安婦紀念館。」因此,她認為首爾及釜山也應該要有類似深入地方歷史的導覽。
十年前來台,她去了阿里山、101等觀光聖地,十年後進行一趟台北暗黑旅程。時空遷移,旅人之眼看出台灣的變與不變:「這次來,街道變乾淨了,不過發展好像停滯了,變化不大。」她說,十年前所到之處是台灣「想」展現的一面。然而,這種觀光方式似乎已經走到盡頭;而這次所到之處,則是台灣「不想」被看見的地方,這對她來說,是很特殊的旅遊方式。
看見台北記錄歷史的方式
剝皮寮、艋岬公園……這些連本地居民都不太了解的景點,對於韓國讀者究竟有什麼吸引力?為何要特意跨海直視那些台北不願被看見的地方?姜洙杰認為,無論是規模、經濟、政治等方面,台灣與韓國的發展軌跡有諸多相似之處,被稱為「大廈共和國」的韓國在短時間內迅速經濟開發,尤其釜山更是一座被反覆輾平又重建的城市,許多面貌已被淹沒在開發的煙塵中,「應該要透過出版反省自己的城市跟社會,知道自己如何記憶過去的樣子,才能知道怎麼往前。」
經常往返韓國、台灣的郭奎煥坦言,《叛民城市》對韓國讀者來說頗有難度,「不好賣的書也需要介紹,只找讀者需要的書是不夠的,必須做出能夠『產生需求』的出版物。」他認為台北對於走過的經歷有了記憶的方式,韓國是否也能對此產生不同的想法,或者是重新思考自己所在之地的情況。「希望韓國讀者看了《叛民城市》之後,也能對自己國家提出一些問題。」
《叛民城市》主編台大城鄉所副教授王志弘為書中「叛民」下了如此定義:「不單指被壓迫、反抗,也包括過著與主流價值觀不同生活的人。」韓國出版產業多聚集於首爾及坡州,位於釜山的山鷹出版社,不服膺於主流出版趨勢,堅持出版地方相關書籍的理念,無疑也是叛民的一種。經過這趟暗黑旅行,山鷹看見台北之叛,姜洙杰也分享了地方出版的經營歷程。
韓國獨立出版社,既幸福又辛苦
過去韓國獨裁政府時期透過出版業控制思想,直到社會步向民主,首爾出版業愈發興盛,但其他城市的地方出版業仍相當辛苦。姜洙杰提到,山鷹發行第一本書《盤松的人們》時,媒體報導的不是書本內容,而是「居然有出版社開在釜山!」,可見那是多麼罕見的事。
由山鷹出版社全體社員共同撰寫的《鄉野間的幸福出版》,詳實記載他們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為了堅持出版理念,山鷹出版社積極與地方媒體、文史工作者及在地居民串連,並且持續向地方政府提出政策提案,爭取在地方圖書館放置更多地方出版書籍。但是地方出版社所出版的書,不一定就能代表地方文化,也不一定是適合地方的讀者。如何挑選好書呢?姜洙杰表示,地方出版社與地方圖書館的溝通渠道一定要暢通,「要讓圖書館知道地方出版的情況。」
釜山占全韓國人口5%,書店占全韓8%,出版則占全部4%,所以地方出版的影響力比書店更小,而地方書店中大部分都是擺放暢銷書。所以地方出版社更要成為該地知識產業的核心主體,並且與地方圖書館和地方書店建立緊密的聯繫,才能有長遠的經營與更多影響力。為了克服現實層面的困境,山鷹密切與多家書店合作,積極舉辦作者見面會、座談會等活動,增加讀者與作者間的互動,穩定出版社的運作。
在台灣,多數地方性出版品需仰賴政府補助才得以出版,韓國則對地方出版完全沒有補助政策。姜洙杰提到直到2012年,釜山才出現選書制度,由政府補助大量購買選出的好書,分送給全國圖書館。「有些出版社專門出版能獲得補助的書,雖然我們需要政府補助,也不能太依賴,否則會獨立性及自主性會受到限制。」
地方性出版品,是地方文化的根基。若缺少了《叛民城市》的出版,如此的文化交流,便難以成形。如果沒有山鷹在釜山的努力,當地的文化地景,也會少了獨特的樣貌。
書,是通往異境的機票
姜洙杰不斷強調希望出版更多元的書,讓各國間產生更多交流,《鄉野間的幸福出版》也由游擊文化在台出版。一本台北的暗黑旅誌,一本地方出版生存記,交換了兩地叛民紀錄。
訪問最後,我們問了姜洙杰一個應該很容易回答的問題:「通過《鄉野間的幸福出版》在台灣的翻譯與出版,他希望傳遞給讀者的訊息是什麼?」他卻說:「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姜洙杰表示,這本書中,是山鷹成立10年的紀錄,裡面有許多草創時期所遭遇的困難。然而,出版社的編制與變動實在很大,下個10年會如何,他也不清楚。但是,這次的台北暗黑之旅,也會成為山鷹出版社歷史故事的一頁。●
鄉野間的幸福出版:山鷹出版社的釜山生存記
作者:姜洙杰、權敬玉、權紋慶、梁艾琳、尹銀美、文昊暎、朴智敏、鄭善在
譯者:謝皓琪
出版:游擊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姜洙杰(강수걸)
山鷹出版社社長。1967年生。釜山大學法學系畢業。1980年代大學畢業後進入大企業工作,在採購與法務部門工作了十年。2004年辭職後,花了一年的時間準備創業,2005年在釜山創立山鷹出版社,之後的十年來,每天24小時都不夠用,不停思考著出版工作。
權敬玉(권경옥)
山鷹出版社總編輯。不知道怎麼地就進入出版界開始了編輯的生活,不知不覺家裡的老么也已經十歲了。現在依舊每天在跟原稿相撲摔角、與孩子較量的生活中成長著,對於一本又一本的書籍能夠經由我手中被製作出來,真的非常感謝。
權紋慶(권문경)
二字頭的十年就在編輯設計師工作中度過了。2005年開始在山鷹出版社負責書籍設計與製作,設計的書籍超過三百多本。因為一直在思考要怎麼做才能製作出更精采的書籍,頭上的白髮增加中。
梁艾琳(양아름,Yang A Reum)
喜歡在書店購買的書籍襯頁上寫下當天心情,把這當作興趣的四年資歷編輯。想要成為可以幫助作者,將尚未成熟的思維美好地生產成書的產婆角色。
尹銀美(윤은미)
曾在雜誌社與報社工作過,最終在出版社安定下來。目前正在蒐集人們心中四散的故事。比起亮眼的火光,更喜歡跟著朦朧的燈光走。
文昊暎(문호영)
大學人類學系畢業後,開始在釜山生活。認為釜山或是編輯工作都像是「偶然得到」的福氣。雖然有人已經說過,但還是「想要成為可以讓出版勞動者有意義地工作的讀者」。
朴智敏(박지민)
幾天前工作剛滿一年的山鷹出版社菜鳥設計師。在夢想成為書籍設計師的時候,很幸運地成為山鷹出版社家族的一員。在一切都很溫暖的山鷹裡,每天反覆地確認、校正,不知不覺迎來了第二個冬天。
鄭善在(정선재)
山鷹出版社老么編輯。對書籍(尤其是文學)、電影、戲劇等有著故事的內容文化產品相當關心。最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工作著,每天學習、每天感到激動、每天自責中。
譯者簡介:謝皓琪
臺中豐原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碩士畢業。不是在大都會也不是在鄉間長大成人,沒什麼特殊專長,會一些韓文,整個人的最大特點大概就是名字比較特別一些。
校訂者簡介:韓哲旻
出生於韓國大邱的韓國人,韓國國立慶北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來臺求學。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研究韓國華僑認同問題、臺韓關係,並擔任臺韓文化交流企劃組「窓」團隊臺灣代表。也在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擔任韓國部門研究員。中翻韓文字工作者。
|
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
作者:林佳瑋、洪冬力、徐瑩峰、陳俐君、陳政邦、陳琳、楊宜靜、蔡正芸、鍾翰
編者:王志弘/主編
出版社:公共冊所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作者群皆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業生。
林佳瑋: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秘書長,參與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
洪冬力:高雄人,紹興學程成員,參與紹興社區抗爭及社區工作。
徐瑩峰:臺北人,目前在影視界工作。
陳俐君:宜蘭人,直到跨入人生的後青春期,才發現叛逆是種美德。
陳政邦:宜蘭人。
陳琳:金門人,跳島行動與紹興學程成員,參與紹興社區抗爭行動與社區工作。
楊宜靜:華光社區訪調小組及民間規劃方案小組成員,持續尋找適切介入位置。
蔡正芸:希望臺灣每個城市能越寫越鬆。
鍾翰:生於臺北,劇場人。
編者簡介:王志弘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研究興趣為:都市文化治理、自然治理、移動與社會。
|
Tags:
2018國際書展除了主題國以色列的相關書籍外,也有德國、日本、韓國等多國版權交換,讓讀者從書認識世界。韓國的山鷹出版社不僅來台參展,還策劃了一場四天三夜的book tour,依循台灣游擊文化2015年所出版的《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文後簡稱《叛民城市》),帶領韓國讀者親身踏查台北各個被忽略的景點,深入了解被掩蓋的城市歷史。
這趟台北暗黑之旅,其遊覽路線,大抵如下:
這次旅行的源起,先是因為譯者郭奎煥的介紹,山鷹於2017年10月出版《叛民城市》韓文版,這也是該社第一本與台灣有關的書籍。出版社於12月開始透過社群網絡SNS召集讀者來台參訪,此行團員包含了大學生、圖書館員及教授,廣布不同年齡層。
這項出版計畫,也引起台灣游擊文化的好奇心,並於今年2月出版了《鄉野間的幸福出版:山鷹出版社的釜山生存記》,搭起兩國出版社的友好橋梁。
趁著這次訪台的難得機會,Openbook閱讀誌訪問了山鷹出版社社長姜洙杰與一同來參加活動的幾位韓國讀者。姜洙杰表示,過去韓國人對於香港旅遊的興致很高,但近期已有漸緩的趨勢。因為電視節目「花漾爺爺」的傳播,使韓國當地吹起一陣台灣風。但是相關的旅遊書籍,仍著重在吃喝玩樂,很少有更深層的地方旅遊與文化的出版品。譯者兼導遊郭奎煥表示,近年很多韓國人湧入台灣觀光,量的部分有了,卻缺乏「質」的部分,而暗黑旅遊在全世界已形成風潮。
為何想來看台北的黑暗面?
正在首爾念大學的22歲團員說,身邊有很多朋友都來過台灣旅遊,包括她也在十年前造訪台灣。更有許多同儕會來台灣背包旅遊,各式各樣新奇古怪的地點,都有人到訪過了。但是,《叛民城市》中的許多景點,卻依然沒聽人提過。
她更訝異的是,那些隱含深刻故事的景點,就靜靜存在於繁華都市中,如果自己來玩,缺乏導覽,根本無從得知。「讓我聯想到熱鬧的弘大裡,有一座慰安婦紀念館。」因此,她認為首爾及釜山也應該要有類似深入地方歷史的導覽。
十年前來台,她去了阿里山、101等觀光聖地,十年後進行一趟台北暗黑旅程。時空遷移,旅人之眼看出台灣的變與不變:「這次來,街道變乾淨了,不過發展好像停滯了,變化不大。」她說,十年前所到之處是台灣「想」展現的一面。然而,這種觀光方式似乎已經走到盡頭;而這次所到之處,則是台灣「不想」被看見的地方,這對她來說,是很特殊的旅遊方式。
看見台北記錄歷史的方式
剝皮寮、艋岬公園……這些連本地居民都不太了解的景點,對於韓國讀者究竟有什麼吸引力?為何要特意跨海直視那些台北不願被看見的地方?姜洙杰認為,無論是規模、經濟、政治等方面,台灣與韓國的發展軌跡有諸多相似之處,被稱為「大廈共和國」的韓國在短時間內迅速經濟開發,尤其釜山更是一座被反覆輾平又重建的城市,許多面貌已被淹沒在開發的煙塵中,「應該要透過出版反省自己的城市跟社會,知道自己如何記憶過去的樣子,才能知道怎麼往前。」
經常往返韓國、台灣的郭奎煥坦言,《叛民城市》對韓國讀者來說頗有難度,「不好賣的書也需要介紹,只找讀者需要的書是不夠的,必須做出能夠『產生需求』的出版物。」他認為台北對於走過的經歷有了記憶的方式,韓國是否也能對此產生不同的想法,或者是重新思考自己所在之地的情況。「希望韓國讀者看了《叛民城市》之後,也能對自己國家提出一些問題。」
《叛民城市》主編台大城鄉所副教授王志弘為書中「叛民」下了如此定義:「不單指被壓迫、反抗,也包括過著與主流價值觀不同生活的人。」韓國出版產業多聚集於首爾及坡州,位於釜山的山鷹出版社,不服膺於主流出版趨勢,堅持出版地方相關書籍的理念,無疑也是叛民的一種。經過這趟暗黑旅行,山鷹看見台北之叛,姜洙杰也分享了地方出版的經營歷程。
韓國獨立出版社,既幸福又辛苦
過去韓國獨裁政府時期透過出版業控制思想,直到社會步向民主,首爾出版業愈發興盛,但其他城市的地方出版業仍相當辛苦。姜洙杰提到,山鷹發行第一本書《盤松的人們》時,媒體報導的不是書本內容,而是「居然有出版社開在釜山!」,可見那是多麼罕見的事。
由山鷹出版社全體社員共同撰寫的《鄉野間的幸福出版》,詳實記載他們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為了堅持出版理念,山鷹出版社積極與地方媒體、文史工作者及在地居民串連,並且持續向地方政府提出政策提案,爭取在地方圖書館放置更多地方出版書籍。但是地方出版社所出版的書,不一定就能代表地方文化,也不一定是適合地方的讀者。如何挑選好書呢?姜洙杰表示,地方出版社與地方圖書館的溝通渠道一定要暢通,「要讓圖書館知道地方出版的情況。」
釜山占全韓國人口5%,書店占全韓8%,出版則占全部4%,所以地方出版的影響力比書店更小,而地方書店中大部分都是擺放暢銷書。所以地方出版社更要成為該地知識產業的核心主體,並且與地方圖書館和地方書店建立緊密的聯繫,才能有長遠的經營與更多影響力。為了克服現實層面的困境,山鷹密切與多家書店合作,積極舉辦作者見面會、座談會等活動,增加讀者與作者間的互動,穩定出版社的運作。
在台灣,多數地方性出版品需仰賴政府補助才得以出版,韓國則對地方出版完全沒有補助政策。姜洙杰提到直到2012年,釜山才出現選書制度,由政府補助大量購買選出的好書,分送給全國圖書館。「有些出版社專門出版能獲得補助的書,雖然我們需要政府補助,也不能太依賴,否則會獨立性及自主性會受到限制。」
地方性出版品,是地方文化的根基。若缺少了《叛民城市》的出版,如此的文化交流,便難以成形。如果沒有山鷹在釜山的努力,當地的文化地景,也會少了獨特的樣貌。
書,是通往異境的機票
姜洙杰不斷強調希望出版更多元的書,讓各國間產生更多交流,《鄉野間的幸福出版》也由游擊文化在台出版。一本台北的暗黑旅誌,一本地方出版生存記,交換了兩地叛民紀錄。
訪問最後,我們問了姜洙杰一個應該很容易回答的問題:「通過《鄉野間的幸福出版》在台灣的翻譯與出版,他希望傳遞給讀者的訊息是什麼?」他卻說:「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姜洙杰表示,這本書中,是山鷹成立10年的紀錄,裡面有許多草創時期所遭遇的困難。然而,出版社的編制與變動實在很大,下個10年會如何,他也不清楚。但是,這次的台北暗黑之旅,也會成為山鷹出版社歷史故事的一頁。●
作者:姜洙杰、權敬玉、權紋慶、梁艾琳、尹銀美、文昊暎、朴智敏、鄭善在
譯者:謝皓琪
出版:游擊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姜洙杰(강수걸)
山鷹出版社社長。1967年生。釜山大學法學系畢業。1980年代大學畢業後進入大企業工作,在採購與法務部門工作了十年。2004年辭職後,花了一年的時間準備創業,2005年在釜山創立山鷹出版社,之後的十年來,每天24小時都不夠用,不停思考著出版工作。
權敬玉(권경옥)
山鷹出版社總編輯。不知道怎麼地就進入出版界開始了編輯的生活,不知不覺家裡的老么也已經十歲了。現在依舊每天在跟原稿相撲摔角、與孩子較量的生活中成長著,對於一本又一本的書籍能夠經由我手中被製作出來,真的非常感謝。
權紋慶(권문경)
二字頭的十年就在編輯設計師工作中度過了。2005年開始在山鷹出版社負責書籍設計與製作,設計的書籍超過三百多本。因為一直在思考要怎麼做才能製作出更精采的書籍,頭上的白髮增加中。
梁艾琳(양아름,Yang A Reum)
喜歡在書店購買的書籍襯頁上寫下當天心情,把這當作興趣的四年資歷編輯。想要成為可以幫助作者,將尚未成熟的思維美好地生產成書的產婆角色。
尹銀美(윤은미)
曾在雜誌社與報社工作過,最終在出版社安定下來。目前正在蒐集人們心中四散的故事。比起亮眼的火光,更喜歡跟著朦朧的燈光走。
文昊暎(문호영)
大學人類學系畢業後,開始在釜山生活。認為釜山或是編輯工作都像是「偶然得到」的福氣。雖然有人已經說過,但還是「想要成為可以讓出版勞動者有意義地工作的讀者」。
朴智敏(박지민)
幾天前工作剛滿一年的山鷹出版社菜鳥設計師。在夢想成為書籍設計師的時候,很幸運地成為山鷹出版社家族的一員。在一切都很溫暖的山鷹裡,每天反覆地確認、校正,不知不覺迎來了第二個冬天。
鄭善在(정선재)
山鷹出版社老么編輯。對書籍(尤其是文學)、電影、戲劇等有著故事的內容文化產品相當關心。最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工作著,每天學習、每天感到激動、每天自責中。
譯者簡介:謝皓琪
臺中豐原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碩士畢業。不是在大都會也不是在鄉間長大成人,沒什麼特殊專長,會一些韓文,整個人的最大特點大概就是名字比較特別一些。
校訂者簡介:韓哲旻
出生於韓國大邱的韓國人,韓國國立慶北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來臺求學。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研究韓國華僑認同問題、臺韓關係,並擔任臺韓文化交流企劃組「窓」團隊臺灣代表。也在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擔任韓國部門研究員。中翻韓文字工作者。
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
作者:林佳瑋、洪冬力、徐瑩峰、陳俐君、陳政邦、陳琳、楊宜靜、蔡正芸、鍾翰
編者:王志弘/主編
出版社:公共冊所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作者群皆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業生。
林佳瑋: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秘書長,參與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
洪冬力:高雄人,紹興學程成員,參與紹興社區抗爭及社區工作。
徐瑩峰:臺北人,目前在影視界工作。
陳俐君:宜蘭人,直到跨入人生的後青春期,才發現叛逆是種美德。
陳政邦:宜蘭人。
陳琳:金門人,跳島行動與紹興學程成員,參與紹興社區抗爭行動與社區工作。
楊宜靜:華光社區訪調小組及民間規劃方案小組成員,持續尋找適切介入位置。
蔡正芸:希望臺灣每個城市能越寫越鬆。
鍾翰:生於臺北,劇場人。
編者簡介:王志弘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研究興趣為:都市文化治理、自然治理、移動與社會。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評論》最貼近在地生活的歷史敘事:地方學
閱讀更多
人物》讓孩子建築自己的夢與未來:專訪在法國做圖畫書的葉俊良
閱讀更多
文化觀察》旅行究竟是刻苦或享樂?觀光哪裡來的黑暗面?
「文化觀察」單元由文化研究學會與Openbook閱讀誌共同企畫,以台灣近期出版品為引,介紹學術的理論觀念,每月定期刊登。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