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以這樣的故事承載,才會顯出這個主題真正的重量:關於奈斯博的《馬克白》

2019-02-19 15:58

※本文涉及莎士比亞劇作及奈斯博小說《馬克白》情節,請自行斟酌閱讀

判斷改編自某個作品的「再創作」優劣與否,大抵該注意幾件事。

最要緊的還是「主題」──這是優秀作品的靈魂。改編作品的主題與原作相同很好,不同也無妨,重要的是改編作品必須具備堅實的主題,以此為核心發展情節及建立角色。既是改編,情節與角色自然可能與原作有所不同,倘若改編作品的主題掌控得宜,這些改動就會顯得必要而且合理。當然,如果改編作品的表現形式與原作不同(例如小說改編成電影),那麼改編作品能否妥善利用不同形式的優勢敘述故事,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

由此視之,尤‧奈斯博(Jo Nesbø)的《馬克白》成績相當不錯。

2016年,英國出版社Hogarth Press因應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發起一項名為「Hogarth Project」的寫作計劃,邀集7位世界知名作家──包括《控制》作者吉莉安.弗林(Gillian S. Flynn)及《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等人,由作家挑選一部莎士比亞作品,為現代讀者重新詮釋。

受邀作家當中,奈斯博挑選的作品,就是《馬克白》。

《馬克白》是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作品之一,描述蘇格蘭將軍馬克白在戰勝合力進犯王權的國內叛黨與敵國軍隊之後,遇見3名女巫。女巫預言馬克白將會成為蘇格蘭王,在預言、野心,以及妻子的慫恿之下,馬克白暗殺了國王鄧肯,自立為王。但掌握權力之後,原來英勇為國的馬克白開始多疑猜忌,陸續展開肅清異己的行動,終至覆滅。

莎士比亞的《馬克白》發生在西元11世紀,而奈斯博把故事拉到900年後。

背景一樣在蘇格蘭,不過奈斯博的《馬克白》時間設定在20世紀70年代,把空間限縮在蘇格蘭行政區法夫(Fife),描述近乎獨裁的警察首長過世之後,繼任局長的鄧肯原有遠大志向,但特警隊長馬克白在被人鼓動之後暗殺鄧肯奪權,在展開後續殺戮行動後自取滅亡。從故事主幹來看,奈斯博雖然加入現代元素,但大抵按照莎士比亞的劇本推進情節;不過仔細探究,會發現奈斯博做的,不只挪移時空及對應地改動角色設定。

奈斯博的設計,讓角色變得更立體、情節也更豐富。

鄧肯不再是昏庸無用的領導者,馬克白也並非渴望權力的野心家,是故驅使馬克白進行暗殺計劃、並且一路歪傾的動力,就有更多來自角色背景與彼此利益的糾葛。不再相信「君權神授」的20世紀70年代,加上馬克白不再如原作一般成為國王,其中就有了更多政治算計與權謀運作。角色之間的感情羈絆更深,愛與恨也更加幽微,難以黑白二分。

而且,奈斯博並沒有在自己的版本中提到超自然力量。

莎翁原著當中鄧肯遇刺之後的自然天候變異,在改編版本裡頭全數刪去;奈斯博巧妙地將原作裡的巫后赫卡忒(Hecate)改寫成掌控黑幫勢力的男性毒梟,女巫的預言於是成為現代社會暗裡握有實權的黑道布局手段。原作伊始馬克白擊退的敵國之一,就是奈斯博出生的挪威,奈斯博將之轉化為名為「北歐騎士」的外來幫派,在故事一開始就利用警方伏擊北歐騎士的經過埋下角色之間的鬥爭伏筆,還用這個幫派串連故事的重要轉折關鍵──結局的那一幕,幾乎可以視為奈斯博的某種惡趣味了。

奈斯博的所有改動,都能夠統整在「權力使人腐敗」的主題當中。

倘若熟悉莎士比亞的原作,閱讀奈斯博的《馬克白》會發現許多趣味,包括他如何安排角色定位與關係,有些在原作裡已經頗複雜的角色出現了更多層次,有些角色則被改動了性別。倘若對莎士比亞的原作一無所知,閱讀奈斯博的《馬克白》也不會出現任何障礙──事實上,奈斯博的改編甚至使原作當中一些不夠周延的部分變得合理。

如同奈斯博的其他作品,改寫後的《馬克白》角色鮮明、情節緊湊,槍戰、格鬥場面魄力十足,每個角色的每個抉擇都充滿人性的善惡衝突。「權力使人腐敗」是句簡單的話,但要以這樣的故事承載,才會顯出真正的重量。

改編包裹優秀主題的經典,不見得會是個好故事。但奈斯博的《馬克白》就是。

shu_feng__31.jpg 馬克白
Macbeth
作者:尤.奈斯博(Jo Nesbo)
譯者:顏湘如
出版:寂寞  
定價:4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尤.奈斯博
尤.奈斯博是挪威史上最暢銷的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挪威排行榜冠軍暢銷書,亦是英、美暢銷榜常客。挪威圖書館借閱率排行榜,前20名有5本是奈斯博的作品。他拿過所有北歐的犯罪小說大獎,包括玻璃鑰匙獎、挪威史上最佳犯罪小說、書店業者大獎等,還獲得英國的「國際匕首獎」和美國「愛倫坡獎」提名,作品翻譯為50種語言出版。全球銷量突破四千萬冊。

奈斯博曾是挪威知名的搖滾巨星,亦曾任職於金融業,當工作和樂團難以兼顧,他選擇飛往地球最遙遠的彼端:澳洲,在那裡寫下日後讓自己聲名大噪的「哈利.霍勒警探」系列第一集《蝙蝠》。

奈斯博的讀者族群廣泛,涵蓋純文學讀者、冷硬推理、黑色小說讀者,以及通俗驚悚小說讀者。此外還受到英美犯罪小說名家一致擁戴,麥可.康納利稱讚他是「我最喜歡的驚悚作家」。評論家普遍認為奈斯博可與丹尼斯.勒翰、詹姆士.艾洛伊、麥可.康納利、伊恩.藍欽、雷蒙.錢德勒等名家相提並論,稱他是「挪威犯罪書寫的畢卡索」;德國《明鏡日報》則稱他是「斯堪地那維亞的奇蹟」。

當奈斯博接到「挑戰莎士比亞」書系的邀約,他直接指定挑戰黑暗悲劇《馬克白》。奈斯博認為這是一部關於權力鬥爭的驚悚故事,不只發生在一個陰鬱、狂暴、黑色電影般的舞台上,也同時在黑暗、偏執的人心深處上演。《馬克白》出版後大獲好評,英國書評盛讚:「奈斯博將自己的招牌印記,深深烙印在莎翁最受歡迎的故事之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