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就像是歌德預言中的盒子,不僅是世界的碎片之一,自身更是自成一個小小世界。它也是讀者所居處的時代的縮影。
——蘇珊.桑塔 《在土星座下》
每當夜不成眠,我時常站在自己書牆前,像閱兵一樣巡視,分門別類的清點。
夜裡昏黃的燈光下,本本都像失寵的嬪妃,冷眼凝視我,早已沒有被臨幸的渴望,更多是被冷待的怨懟。站在略作分類的書櫃前,重新複習一次它們進入人生的次第。
1983遠景版《孽子》,是高二開始識得同性愛戀與激情,從此像揣著個祕密在口袋,手伸出來打開掌心,一叢浮動的暗夜就長了出來。封面濃重油彩上赤裸的背身和扉頁上的題詞:「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讓我至今都謹記著書寫的初心叫慈悲。
數十本小開數黃綠相間的劇本排成一列,少見的袖珍口袋型,那是1969年顏元叔教授召集淡江西研所師生翻譯,由驚聲文物出版發行的「西洋現代戲劇譯叢」。《卡謬戲劇選集》、貝克特的《等待果陀.終局》、愛德華阿爾比的《動物園的故事》、羅卡的《血婚》、易卜生的《群鬼》《玩偶之家》、歐奈爾的《榆下之戀》《日暮途遠》、《葉慈戲劇選集》、蕭伯納、布雷希特、品特…..都是20世紀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劇本至今都不曾是台灣出版界的熱門選項,這系列在出版公司倒閉後也成絕響,解嚴前的戲劇系學生能如何張望這個世界?翻開契訶夫《凡尼亞舅舅》,上面還有密密麻麻走位潛台詞,都是在導演課上做練習的註記。第一次潛入劇本文字的肌理,試著挖掘人物的動機,在舞台上再現角色的生命,戲感是這樣鍛鍊出來的。
不知有多少學門思想的啟蒙,都來自新潮文庫的書系。19歲那年夏天,父親第一次中風住進林口長庚醫院,經常獨自騎著50CC的小蜜蜂機車上林口與母親輪班照護。病榻旁讀著赫塞的《徬徨少年時》,對應著眼前的生老病死,當時並不知道,赫塞提示的大哉問:「我所渴望的無非是能活得如來自本性中的啟示一致,為什麼竟是如此艱難?」竟要用一生來回答。
*
自力更生二十多年來,沒有攢下片屋片瓦,算得上恆產的兩三千本書就跟著自己浪跡各地。讀書人很難沒有「喜新厭舊」的毛病,每本書都是在讚嘆驚喜中大駕光臨,也如被愛時鮮活亮麗。在它被閱讀的那段時間,每個字都是嬌喘,很難不一心一德相待。和愛戀相仿,即便是久別重逢也有保存期限,書被闔上的瞬間,再活色生香的情思也遭封印。自識字起,數十年間就這樣聽鬼唱詩,在黃金屋與顏如玉間黯然銷魂,整面牆的書櫃像是靈骨塔,安納不同時間的人生碎片,有時抽出一本書,真怕在手上就成灰燼。
*
我占有最久的書是厚達一千多頁的《辭彙》,1974年文化圖書出版。在記憶的浮光掠影中,某個讀幼稚園的大班午後,母親把它交給我,說了些什麼都忘了,手上沈甸甸的感覺卻很清晰,的確確是捧著,直到今日。
對大多數人來說字典是工具書,對4歲開始學認字寫字的我,它像個看不盡的新世界。不管母親買多少故事書,我總能在最快時間讀完,直到沒書可讀百無聊賴,它就成了心頭好。一開始就是隨意亂翻,我讀字、讀辭條、讀詞性註解,範例裡還收錄了成語、俗諺、人名,直到現在偶而翻開,還習慣性地讀上幾頁才放手。
《辭彙》更精彩的是附錄,「我國與世界大事年表」「日常通用體積折合表」「國民生活禮儀規範」「親屬稱謂表」「化學元素表」……在訊息稀缺的70年代,這些聊備一格的社會習俗規範絕對能為辭典加值。彼時我卻完全不是從實用的角度入手,如同認識「洛」字一併認識「洛水」「洛神賦」般平常,若談得上什麼好處,不管幾等親以外的親屬稱謂我從不會搞錯,因此多得了些許寵愛。
在出版泛濫成災前,我幾乎就是個噬字魔,不管是雜誌、傳單、說明書都能讀得津津有味,這症頭直到第一份工作做文學書編輯才見改善。
*
10歲的夏天,每週我都要帶著妹妹搭七、八站的公車一起去學鋼琴。裝琴譜的背袋幾乎占據我們身軀的三分之一,但我們穿著洋裝和白皮鞋,像兩個小公主。和家裡的透天厝不同,眷村裡都是低矮平房,穿過狹小的巷弄找到鋼琴老師家,時而還會聽到要某某人到活動中心的廣播。
老師家是木造建築,漆著好看的天藍色與白色,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因為那是個海軍眷村。也許為了生計,老師將不寬敞的廳房硬是擠出兩個空間,她可以在兩架琴之間來回,同時段教兩個學生,屋裏總是擠著等待的學生,所幸老師放置幾本當時很少見的兒童繪本,那成了學鋼琴之外的小幸福。
某日,我正沈迷在一本繪本裡不想抬頭,但又內急,於是我把繪本藏進洋裝裡,摀著去上廁所,至今猶記得硬皮書封頂著肚子的不適,當然也把握時間在裡面快樂地讀完。
為了不讓人發現我把珍貴的書帶進廁所,我把繪本藏好,仿若無事地想把書放回原位。正把書掏出來之際,就被老師叫到一旁。她要我把書拿出來,嚴詞問我為什麼要把繪本偷回家,在這裡大家一起看不是很好?我急著想辯解,又羞愧地說不出其實是帶進廁所看,在我支支吾吾時她語氣一轉,用充滿柔和與同情的語調說:「我知道你家裡最近不太好,你爸媽情況不太好我都知道,但你也不能偷東西……」
她還說了什麼都不重要,我瞬間想起父母如何爭吵,母親哭嚎被拽著頭髮,我們貪玩屢勸不聽被毆打處罰,種種遭遇都被喚醒。老師悲憫的嘴角嚅動著,因為溽暑,身上的汗味格外明顯,她說得都對,我是個有問題的家庭教養出來的問題兒童,偷書也是理所當然。我默默地接受如此這般的聯想,同時感受到不管我再說什麼都沒用的悲哀無力,眼淚嘩啦嘩啦落著,彷彿我的確是個被逮獲的偷書賊。
羞恥的淚水停不下來,鼻涕滴落在白洋裝上,這世界應該都如書裡一樣安靜美好,卻被她一戳就破,逃進書裡的防護一擊即碎。老師以「把書送你,且不告訴你媽媽」做為收場,畢竟加上母親妹妹,我們有一家四口都在她那兒學琴。如果當時讀過《人間失格》就好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應該用這句話了結彼時的困窘。
*
後來的閱讀都像在補綴過往的千瘡百孔,用讀書積累寫劇本需要的底蘊,用讀書辨認這個世界,用讀書逃逸現實的現實,都是這麼的輕而易舉,而我往汪洋盡處航去,天邊以外還有天邊。●
吳洛纓
18歲起接受戲劇教育,主修劇場導演,製作編導12齣舞台劇作。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主修導演畢業,並進入台大戲劇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已完成電視劇時數逾300小時,以電視劇《痞子英雄》《白色巨塔》入圍且以《白色巨塔》獲得金鐘獎最佳編劇。其他作品包含《給愛麗絲的奇蹟》《我在1949等你》《滾石愛情故事—愛情、最後一次溫柔》《深藍與月光》《哇陳怡君》。同時從事編劇、表演、生命書寫等教學,於各大學相關科系兼任講課。關心人文社會教育等議題,每週於蘋果日報名采專欄撰文, 2018 年擔任中興大學駐校作家,著有散文集《人間散策》。
Tags: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
「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每當夜不成眠,我時常站在自己書牆前,像閱兵一樣巡視,分門別類的清點。
夜裡昏黃的燈光下,本本都像失寵的嬪妃,冷眼凝視我,早已沒有被臨幸的渴望,更多是被冷待的怨懟。站在略作分類的書櫃前,重新複習一次它們進入人生的次第。
1983遠景版《孽子》,是高二開始識得同性愛戀與激情,從此像揣著個祕密在口袋,手伸出來打開掌心,一叢浮動的暗夜就長了出來。封面濃重油彩上赤裸的背身和扉頁上的題詞:「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讓我至今都謹記著書寫的初心叫慈悲。
數十本小開數黃綠相間的劇本排成一列,少見的袖珍口袋型,那是1969年顏元叔教授召集淡江西研所師生翻譯,由驚聲文物出版發行的「西洋現代戲劇譯叢」。《卡謬戲劇選集》、貝克特的《等待果陀.終局》、愛德華阿爾比的《動物園的故事》、羅卡的《血婚》、易卜生的《群鬼》《玩偶之家》、歐奈爾的《榆下之戀》《日暮途遠》、《葉慈戲劇選集》、蕭伯納、布雷希特、品特…..都是20世紀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劇本至今都不曾是台灣出版界的熱門選項,這系列在出版公司倒閉後也成絕響,解嚴前的戲劇系學生能如何張望這個世界?翻開契訶夫《凡尼亞舅舅》,上面還有密密麻麻走位潛台詞,都是在導演課上做練習的註記。第一次潛入劇本文字的肌理,試著挖掘人物的動機,在舞台上再現角色的生命,戲感是這樣鍛鍊出來的。
不知有多少學門思想的啟蒙,都來自新潮文庫的書系。19歲那年夏天,父親第一次中風住進林口長庚醫院,經常獨自騎著50CC的小蜜蜂機車上林口與母親輪班照護。病榻旁讀著赫塞的《徬徨少年時》,對應著眼前的生老病死,當時並不知道,赫塞提示的大哉問:「我所渴望的無非是能活得如來自本性中的啟示一致,為什麼竟是如此艱難?」竟要用一生來回答。
*
自力更生二十多年來,沒有攢下片屋片瓦,算得上恆產的兩三千本書就跟著自己浪跡各地。讀書人很難沒有「喜新厭舊」的毛病,每本書都是在讚嘆驚喜中大駕光臨,也如被愛時鮮活亮麗。在它被閱讀的那段時間,每個字都是嬌喘,很難不一心一德相待。和愛戀相仿,即便是久別重逢也有保存期限,書被闔上的瞬間,再活色生香的情思也遭封印。自識字起,數十年間就這樣聽鬼唱詩,在黃金屋與顏如玉間黯然銷魂,整面牆的書櫃像是靈骨塔,安納不同時間的人生碎片,有時抽出一本書,真怕在手上就成灰燼。
*
我占有最久的書是厚達一千多頁的《辭彙》,1974年文化圖書出版。在記憶的浮光掠影中,某個讀幼稚園的大班午後,母親把它交給我,說了些什麼都忘了,手上沈甸甸的感覺卻很清晰,的確確是捧著,直到今日。
對大多數人來說字典是工具書,對4歲開始學認字寫字的我,它像個看不盡的新世界。不管母親買多少故事書,我總能在最快時間讀完,直到沒書可讀百無聊賴,它就成了心頭好。一開始就是隨意亂翻,我讀字、讀辭條、讀詞性註解,範例裡還收錄了成語、俗諺、人名,直到現在偶而翻開,還習慣性地讀上幾頁才放手。
《辭彙》更精彩的是附錄,「我國與世界大事年表」「日常通用體積折合表」「國民生活禮儀規範」「親屬稱謂表」「化學元素表」……在訊息稀缺的70年代,這些聊備一格的社會習俗規範絕對能為辭典加值。彼時我卻完全不是從實用的角度入手,如同認識「洛」字一併認識「洛水」「洛神賦」般平常,若談得上什麼好處,不管幾等親以外的親屬稱謂我從不會搞錯,因此多得了些許寵愛。
在出版泛濫成災前,我幾乎就是個噬字魔,不管是雜誌、傳單、說明書都能讀得津津有味,這症頭直到第一份工作做文學書編輯才見改善。
*
10歲的夏天,每週我都要帶著妹妹搭七、八站的公車一起去學鋼琴。裝琴譜的背袋幾乎占據我們身軀的三分之一,但我們穿著洋裝和白皮鞋,像兩個小公主。和家裡的透天厝不同,眷村裡都是低矮平房,穿過狹小的巷弄找到鋼琴老師家,時而還會聽到要某某人到活動中心的廣播。
老師家是木造建築,漆著好看的天藍色與白色,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因為那是個海軍眷村。也許為了生計,老師將不寬敞的廳房硬是擠出兩個空間,她可以在兩架琴之間來回,同時段教兩個學生,屋裏總是擠著等待的學生,所幸老師放置幾本當時很少見的兒童繪本,那成了學鋼琴之外的小幸福。
某日,我正沈迷在一本繪本裡不想抬頭,但又內急,於是我把繪本藏進洋裝裡,摀著去上廁所,至今猶記得硬皮書封頂著肚子的不適,當然也把握時間在裡面快樂地讀完。
為了不讓人發現我把珍貴的書帶進廁所,我把繪本藏好,仿若無事地想把書放回原位。正把書掏出來之際,就被老師叫到一旁。她要我把書拿出來,嚴詞問我為什麼要把繪本偷回家,在這裡大家一起看不是很好?我急著想辯解,又羞愧地說不出其實是帶進廁所看,在我支支吾吾時她語氣一轉,用充滿柔和與同情的語調說:「我知道你家裡最近不太好,你爸媽情況不太好我都知道,但你也不能偷東西……」
她還說了什麼都不重要,我瞬間想起父母如何爭吵,母親哭嚎被拽著頭髮,我們貪玩屢勸不聽被毆打處罰,種種遭遇都被喚醒。老師悲憫的嘴角嚅動著,因為溽暑,身上的汗味格外明顯,她說得都對,我是個有問題的家庭教養出來的問題兒童,偷書也是理所當然。我默默地接受如此這般的聯想,同時感受到不管我再說什麼都沒用的悲哀無力,眼淚嘩啦嘩啦落著,彷彿我的確是個被逮獲的偷書賊。
羞恥的淚水停不下來,鼻涕滴落在白洋裝上,這世界應該都如書裡一樣安靜美好,卻被她一戳就破,逃進書裡的防護一擊即碎。老師以「把書送你,且不告訴你媽媽」做為收場,畢竟加上母親妹妹,我們有一家四口都在她那兒學琴。如果當時讀過《人間失格》就好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應該用這句話了結彼時的困窘。
*
後來的閱讀都像在補綴過往的千瘡百孔,用讀書積累寫劇本需要的底蘊,用讀書辨認這個世界,用讀書逃逸現實的現實,都是這麼的輕而易舉,而我往汪洋盡處航去,天邊以外還有天邊。●
吳洛纓
18歲起接受戲劇教育,主修劇場導演,製作編導12齣舞台劇作。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主修導演畢業,並進入台大戲劇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已完成電視劇時數逾300小時,以電視劇《痞子英雄》《白色巨塔》入圍且以《白色巨塔》獲得金鐘獎最佳編劇。其他作品包含《給愛麗絲的奇蹟》《我在1949等你》《滾石愛情故事—愛情、最後一次溫柔》《深藍與月光》《哇陳怡君》。同時從事編劇、表演、生命書寫等教學,於各大學相關科系兼任講課。關心人文社會教育等議題,每週於蘋果日報名采專欄撰文, 2018 年擔任中興大學駐校作家,著有散文集《人間散策》。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書.人生.神小風》無人知曉的戀愛小說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 「書.人生」... 閱讀更多
書.人生.曾淑美》村上春樹迷之峰迴路轉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 「書.人生」... 閱讀更多
書.人生.鍾文音》書把我帶到命運的門口:那年的蟬聲與後來的蟬聲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 「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