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島航III》小島停琉店主陳芃諭:製造了,就是我們的事

  • 陳芃諭(小島停琉店主/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創辦人)
2019-10-29 14:00

取自《黑潮島航》內頁(攝影:陳冠榮)

繼「福爾摩沙遶島」行動之後,時隔15年,黑潮海洋基金會再次出動,2018年發起「黑潮島航」行動,對台灣海域進行總體檢,並將沿途的自然風景與人文思索匯集成《黑潮島航》一書,邀請作家吳明益、黑潮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執筆,記錄這趟16天航行台灣海域的各種所見以及對於海洋、生態和島嶼的省思。

新書出版之際,Openbook閱讀誌特與大塊文化合作,邀請海洋保育專家與倡議者,以自身的專業及第一現場的經驗,從海洋污染、沿近海生態與基礎生產力、離島觀光與環境行動,討論海洋政策與保育,書寫台灣海洋的現況與未來,為下一個世代留下藍色國土備忘錄。

雖然並沒有參與到「黑潮島航」的任何航程,但因為小琉球是島航的停靠站之一,當時有機會短暫地與島航成員吃頓晚餐、聊聊航行中的趣事。那頓晚餐給我的印象只有:大家行程非常匆忙、每日和鋒面搶時間,直至閱讀完《黑潮島航》,才像是跟著大家航行了一圈,了解當初到底發生什麼事。

看著書裡熟悉但其實陌生的朋友好奇怎麼有人想在這麼一座小島開書店,獨自思考著,或許想開書店的人都是熱情的導覽者,「一本一本的書就是島嶼,他們深怕你不踏上這些島嶼。」

的確,當初是想在一片觀光產業的大海裡,冒出一座屬於「生活」的島嶼,分享那些我和伙伴從海裡帶回來的故事、我們住在海邊所看到人與環境的事,以及「好好生活」。因為我的生活脫離不了大海、環境以及閱讀,所以「小島停琉」就是這些總合的存在。

我移居小島不過短短4年,便看著這座小島快速地變化著容貌,從安靜適人宜居,轉為島上所有的一切以旅客為軸心運作,旅遊人次每年以倍數成長。我發現旅客不僅僅決定了島民的作息時間,土地上開始長出許多水泥建築,島嶼一點一點失去她的綠地。我也觀察到藍色的大海想要我們代為訴說的故事,一個關於「海洋廢棄物」的故事。

「出海口常是最多垃圾聚集的地方,容易看出城巿文明對於大海的冒犯。」


wang_lu_yu_shu_hei_chao_dao_hang_shu_gao_-187.jpg

西南部海域(含小琉球)海水表層塑膠微粒初步調查(取自《黑潮島航》內頁,黑潮基金會提供)

小琉球就位在高屏溪出海口,每到夏天因颱風和氣流因素下雨頻繁時,就飽受垃圾所苦。垃圾就像候鳥一樣準時,每年固定隨著降雨,由出海口漂流至小島,一波又一波登陸,清理也清理不完。

每當我們拍攝海邊垃圾的畫面,得到的總是不外乎幾種反應,例如「居民真是沒公德心,亂丟垃圾!」、「遊客製造的垃圾太多了!」或是「大家不能好好把垃圾丟到垃圾桶並做好垃圾分類嗎?」但沒有人會聯想到住在城巿裡的自己,或許是這場垃圾登陸戰役中的幫兇。

然後,便會看到來遊玩的旅人開始淨灘。淨灘對旅人來說,像是購買贖罪券,一張「我對大海及地球做了一件好事」的贖罪券,但贖罪完後繼續如常在城巿裡生活。

我有時會好奇,淨完灘轉身後,這些人是否會了解,淨灘其實解決不了垃圾問題?是否發現那些躺在海邊的垃圾,有極高比例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製造出來的?


wang_lu_yu_shu_hei_chao_dao_hang_shu_gao_-89_2.jpg

(取自《黑潮島航》內頁,攝影:張卉君)

或許有些人會。如同書裡提到,淨灘活動的辦理並非希望真的將垃圾清除完畢,而是期望可以改變參與者的行為,或者慢慢培養出一群具有環境觀點且可溝通的群眾。但我有時會遇到「期待他者」的旅人,在構思這篇書評的日子裡,我便遇到一位。

他追問如果小島的垃圾那麼多,政府有沒有成立海上清潔隊?有沒有每年撥出相關的預算清理垃圾?我向他說明垃圾的問題太過龐大,成立海上清潔隊的想法就如同大海撈針,垃圾會出現在哪裡?該怎麼在茫茫大海中找尋?找到垃圾後人類潛水的極限頂多30至40米深,那些落在水層深於40米的垃圾該怎麼辦?況且垃圾經過日曬及漂流後,會裂解成極小的「塑膠微粒」,種種的問題即使成立了清潔隊也未必能處理。政府雖然有固定的預算在辦理淨灘活動,讓人們可以參與,有時也有臨時的預算在每年雨季後清理垃圾,但垃圾從海邊運走、讓大家眼不見為淨之後呢?

對方似乎並不了解,覺得政府應該做更多,垃圾是政府需要用盡全力努力的事情。最後我詢問他:「你有到海邊參與過淨灘嗎?」他回答沒有。

我建議他可以去海邊走走看看,會發現政府近年來的減塑政策雖然被罵到臭頭,但走一趟海邊,你或許會發現海邊的垃圾有極高比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即使回收了、好好丟進垃圾桶了,但總有漏網之魚。政府的政策對城巿裡生活的人或許有擾民之感,但無非是希望喚醒大家對於生活中過於便利之物是否必要的思考。

他問我是否參與過淨灘?我回答很少。對住海邊的人來說,每到海邊便帶走一些垃圾是我們的日常,其實不需要特地參與一場活動。

島民們雖然沒有時常參與淨灘,但我們在小島上有成立已久的「海洋志工隊」,每週出海清除垃圾;發起了「海灘貨幣」,淨灘可獲得貨幣在島上消費的活動;舉辦完全無一次性包裝的「裸晒巿集」;今年還有「琉行杯」計畫,讓民眾可以免費租借大容量的杯子,於全島8成以上的飲料店家消費時可以盛裝飲料。

他沒多說什麼,便默默離開了。事後想想,或許當時的自己過於氣急敗壞,但我多想讓他在進到「小島停琉」書店短短的幾分鐘內可以了解到:垃圾被我們製造之後,不分城巿人、海邊人,不分政府、人民,只要製造了,就是我們的事情。

製造了,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海好嗎?黑潮島航 完整報導

  1. 學者廖運志:北部魚類組成30年少3/4,資源枯竭的警訊,你聽到了嗎?
  2. 海保署長黃向文:海洋廢棄物治理,已成為國際行動
  3. 小島停琉店主陳芃諭:製造了,就是我們的事

ifd4kd8_460x580.jpg 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
策畫: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作者:吳明益、張卉君、陳冠榮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定價:560元
內容簡介

策畫: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黑潮」,一道由南往北流經臺灣東部的北赤道洋流,造就豐富的海洋生機,象徵臺灣永不止息的生命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Kuroshio Ocean Education Foundation,KOEF)於1998年成立,為臺灣第一個以「海洋」為內涵的非政府非營利環境組織,最初以鯨豚調查任務為開端,多年來以「關懷臺灣海洋環境、生態與文化」為核心理念,耕耘海洋議題、環境教育與科學調查,期待透過各類型海洋環境教育傳達並實踐保育理念,讓海島子民們親近、認識,進而守護環抱我們的美麗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