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世紀中葉解殖民的歷史風潮,世界文壇出現幾位著名的非洲作家,例如奈及利亞的小說家阿契貝(Chinua Achebe),以及劇作家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因加(Wole Soyinka)。新世紀之初更有多位非洲作家嶄露頭角,其中歐比奧馬(Chigozie Obioma)於2015年初試啼聲,以《浮生釣手》(The Fishermen)一鳴驚人,不但獲得多項新人作家獎,30歲不到就角逐重要的布克獎(the Man Booker Prize),並且因為同樣出身於奈及利亞而被《紐約時報》的書評家譽為「阿契貝的繼承人」。
歐比奧馬目前於美國大學教授創作,並於2019年出版第二部小說《邊緣人的合奏曲》(An Orchestra of Minorities),從《浮生釣手》的兄弟情誼轉而探討男女情愛關係與跨國移徙經驗,同樣表現不俗,也讓他再度獲得布克獎提名,在世界英文文學界的發展潛力無窮。
歐比奧馬來自前英國殖民地,《邊緣人的合奏曲》在語言與故事背景上都呈現後殖民文學中常見的混雜性。雖然小說的主題並不強調後殖民情境,然而書中英語與伊博族語交織,大量的伊博諺語不斷出現於第一人稱的敘事聲音與角色的對話之中,更夾雜著基督教聖經的語言,經由眾聲喧嘩的方式,展現奈及利亞脫離英國統治一甲子以來的語言與文化境況。
除了奈及利亞的風土描寫,歐比奧馬也在小說中加入男主角奇諾索遠赴塞普勒斯求學的情節,一方面反映作者自己就讀塞普勒斯國際大學的經歷,刻畫非洲人在這個地中海小島上的遭遇;另一方面也藉由塞普勒斯由土耳其與希臘分治的現狀,為奇諾索在島上所遭受的暴力侵害提供了歷史背景。小說中的國際學生一日遊,是離鄉背井的奇諾索唯一享受過的觀光行程。透過這個旅行,歐比奧馬回顧了島國過去經歷的血腥戰亂,特別是遊歷殘破不堪的「瓦羅莎鬼城」這座曾經深受好萊塢明星與各國政要喜愛的景點,不但讓奇諾索噩夢連連,也預示了他其後不幸的遭遇。
對於台灣的讀者而言,《邊緣人的合奏曲》有趣之處在於,可以從通俗文化以及古典文學的不同角度閱讀。這本充滿魔幻與現實世界交織的小說,甚至可以說是奈及利亞版的《與神同行》。
歐比奧馬一開始就為這本小說設定了一個類似天界法庭的框架,由奇諾索的「氣」(chi)或是守護靈為之辯護,雖然未曾經過七殿閻王的重重闖關,但守護靈同樣必須面對所有神祇解釋「宿主」的行為,特別是祈求守護凡間女性的艾拉女神原諒。小說的三個主要部分都以對眾神的頌文起始,透過守護靈第一人稱的視角,訴說來自底層的奇諾索如何飽受階級制度、種族主義以及貪婪人性的迫害,最後甚至從受害者轉變成為加害者。
歐比奧馬深受西方教育薰陶,他寫作的初心當然不是回應韓國電影的情節,而是想要呈現西非前殖民的宗教與民俗文化,特別是他所謂的伊博族宇宙觀。阿契貝曾撰文〈伊博族宇宙觀中的「氣」〉(Chi in Igbo Cosmology)解釋守護靈這個西方文化難以理解的觀念,歐比奧馬在小說扉頁也引述了阿契貝對於守護靈的描述,傳承之心不言而喻。
除了守護靈之外,阿契貝指出,「氣」也是日出或日落晝夜交接的時刻,也就是說,「氣」象徵過渡時刻,也是人類命運的十字路口。這一點恰好符合奇諾索人生的起落,都是在關鍵時刻出了差錯而愈發沉淪。更重要的是,阿契貝認為「氣」代表凡人在神界的對應靈體,因為伊博族人相信萬物都是成雙成對,肉身的凡人一向比較脆弱,必須有靈體伴隨。
歐比奧馬筆下的守護靈並不像是阿契貝文中所描述的那般遠在天邊,而是與累世的宿主一起經歷人世冷暖,透過無數轉世而成為伊博歷史的見證者。這個守護靈也並無實質力量,雖然想要保護宿主卻經常無能為力,完全沒有《與神同行》中幽冥使者那般強大的法力,只能盡其所能在宿主腦中植入一些想法,幫助這個凡胎肉身。
特別是小說後半,守護靈為了激勵飽受冤獄之苦而一蹶不振的奇諾索,一直不斷利用電影版的《奧德賽》(Odysseus)傳輸給宿主愛人依然在等待他歸來的幻想。荷馬史詩中的奧德賽因為觸怒了海神,在特洛伊戰爭戰勝之後漂泊10年才回到伊薩卡的家鄉,與忠貞的妻子潘尼洛普(Penelope)團聚,贏回自己的王國。
歐比奧馬頗具巧思,引用奧德賽的故事包裝奇諾索對酋長之女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的苦戀,不僅為小說注入古典文學的元素,也為小說情節的發展增添了反諷的層次。因為奇諾索雖然像奧德賽一樣曾經飄洋過海,也因為跨國的旅行而音訊杳然,但並不是足智多謀的史詩英雄,而是命運多舛的受害者。在奇諾索旅行的終點沒有苦等他歸來的妻子,而是喪失家園與愛人的悲慘命運。
歸根究底,奇諾索的不幸源於社會階級的差異,小說的書名以及書中反覆出現的「邊緣人的合奏曲」,在在都顯示歐比奧馬社會批判的意圖。對於繼承父業的雞農奇諾索而言,雞鳴鳥叫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父親所謂的「交響樂」,在祖傳的大院中創造美好而協調的氛圍。但是當奇諾索因為與身分懸殊的妲莉相戀而受到女方家族無情打壓之際,妲莉形容禽鳥的鳴叫有如喪禮之歌,代表弱勢面對強權的無力感,至此來自邊緣的合奏曲在小說中的意義已然有所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說的「合奏曲」中,女性相對缺乏表達的聲音。特別是歐比奧馬並未給予妲莉機會說明為何對兩人關係如此決絕,為何對於奇諾索自道遭遇的信件毫無反應。或許歐比奧馬關切的重點是非洲男性在後殖民現代社會的處境。而他筆下的女性一直身處邊緣,正如同史詩中的海倫始終是傾國傾城的紅顏禍水,而潘尼洛普則是指引奧德賽回家的永恆燈塔,襯托著男性冒險犯難的世界,卻沉靜無聲。期待歐比奧馬之後的創作能夠補足此一匱缺,持續為包括女性在內的邊緣族群發聲。●
邊緣人的合奏曲
An Orchestra of Minorities
作者:奇戈契.歐比奧馬(Chigozie Obioma)
譯者:陳佳琳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奇戈契.歐比奧馬(Chigozie Obioma)
1986年生於奈及利亞南方的阿庫雷(Akure),一個有12名孩子的大家庭中。他會說伊博語、約魯巴語、英語,從小就被希臘神話與英國文學大師的作品深深吸引。他在美國密西根大學修習創意寫作碩士學位期間,獲得霍普伍德獎(Hopwood Awards)的小說與詩歌獎項;作品曾出現在《維吉尼亞評論季刊》與印第安納大學的《過渡雜誌》。
歐比奧馬的首部小說《浮生釣手》於2015年春天發行以來,多次得到重要文學獎的肯定,以及獲選重要媒體、通路的年度好書。不僅進入2015年曼布克獎決選,《紐約時報》讚譽他為非洲近代文學之父阿契貝(Chinua Achebe)的傳人,也被《外交政策》雜誌選為2015年全球思想家百大必讀小說。他的第二部小說《邊緣人的合奏曲》揉合複雜的伊博傳統與信仰的體系,一樣受到國際文壇的注目,再度入圍曼布克獎決選(2019)。
歐比奧馬目前定居美國,在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校區教授文學與創意寫作。他許多作品與文章都曾在《維吉尼亞季刊》與《衛報》發表。
|
Tags:
隨著20世紀中葉解殖民的歷史風潮,世界文壇出現幾位著名的非洲作家,例如奈及利亞的小說家阿契貝(Chinua Achebe),以及劇作家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因加(Wole Soyinka)。新世紀之初更有多位非洲作家嶄露頭角,其中歐比奧馬(Chigozie Obioma)於2015年初試啼聲,以《浮生釣手》(The Fishermen)一鳴驚人,不但獲得多項新人作家獎,30歲不到就角逐重要的布克獎(the Man Booker Prize),並且因為同樣出身於奈及利亞而被《紐約時報》的書評家譽為「阿契貝的繼承人」。
歐比奧馬目前於美國大學教授創作,並於2019年出版第二部小說《邊緣人的合奏曲》(An Orchestra of Minorities),從《浮生釣手》的兄弟情誼轉而探討男女情愛關係與跨國移徙經驗,同樣表現不俗,也讓他再度獲得布克獎提名,在世界英文文學界的發展潛力無窮。
歐比奧馬來自前英國殖民地,《邊緣人的合奏曲》在語言與故事背景上都呈現後殖民文學中常見的混雜性。雖然小說的主題並不強調後殖民情境,然而書中英語與伊博族語交織,大量的伊博諺語不斷出現於第一人稱的敘事聲音與角色的對話之中,更夾雜著基督教聖經的語言,經由眾聲喧嘩的方式,展現奈及利亞脫離英國統治一甲子以來的語言與文化境況。
除了奈及利亞的風土描寫,歐比奧馬也在小說中加入男主角奇諾索遠赴塞普勒斯求學的情節,一方面反映作者自己就讀塞普勒斯國際大學的經歷,刻畫非洲人在這個地中海小島上的遭遇;另一方面也藉由塞普勒斯由土耳其與希臘分治的現狀,為奇諾索在島上所遭受的暴力侵害提供了歷史背景。小說中的國際學生一日遊,是離鄉背井的奇諾索唯一享受過的觀光行程。透過這個旅行,歐比奧馬回顧了島國過去經歷的血腥戰亂,特別是遊歷殘破不堪的「瓦羅莎鬼城」這座曾經深受好萊塢明星與各國政要喜愛的景點,不但讓奇諾索噩夢連連,也預示了他其後不幸的遭遇。
對於台灣的讀者而言,《邊緣人的合奏曲》有趣之處在於,可以從通俗文化以及古典文學的不同角度閱讀。這本充滿魔幻與現實世界交織的小說,甚至可以說是奈及利亞版的《與神同行》。
歐比奧馬一開始就為這本小說設定了一個類似天界法庭的框架,由奇諾索的「氣」(chi)或是守護靈為之辯護,雖然未曾經過七殿閻王的重重闖關,但守護靈同樣必須面對所有神祇解釋「宿主」的行為,特別是祈求守護凡間女性的艾拉女神原諒。小說的三個主要部分都以對眾神的頌文起始,透過守護靈第一人稱的視角,訴說來自底層的奇諾索如何飽受階級制度、種族主義以及貪婪人性的迫害,最後甚至從受害者轉變成為加害者。
歐比奧馬深受西方教育薰陶,他寫作的初心當然不是回應韓國電影的情節,而是想要呈現西非前殖民的宗教與民俗文化,特別是他所謂的伊博族宇宙觀。阿契貝曾撰文〈伊博族宇宙觀中的「氣」〉(Chi in Igbo Cosmology)解釋守護靈這個西方文化難以理解的觀念,歐比奧馬在小說扉頁也引述了阿契貝對於守護靈的描述,傳承之心不言而喻。
除了守護靈之外,阿契貝指出,「氣」也是日出或日落晝夜交接的時刻,也就是說,「氣」象徵過渡時刻,也是人類命運的十字路口。這一點恰好符合奇諾索人生的起落,都是在關鍵時刻出了差錯而愈發沉淪。更重要的是,阿契貝認為「氣」代表凡人在神界的對應靈體,因為伊博族人相信萬物都是成雙成對,肉身的凡人一向比較脆弱,必須有靈體伴隨。
歐比奧馬筆下的守護靈並不像是阿契貝文中所描述的那般遠在天邊,而是與累世的宿主一起經歷人世冷暖,透過無數轉世而成為伊博歷史的見證者。這個守護靈也並無實質力量,雖然想要保護宿主卻經常無能為力,完全沒有《與神同行》中幽冥使者那般強大的法力,只能盡其所能在宿主腦中植入一些想法,幫助這個凡胎肉身。
特別是小說後半,守護靈為了激勵飽受冤獄之苦而一蹶不振的奇諾索,一直不斷利用電影版的《奧德賽》(Odysseus)傳輸給宿主愛人依然在等待他歸來的幻想。荷馬史詩中的奧德賽因為觸怒了海神,在特洛伊戰爭戰勝之後漂泊10年才回到伊薩卡的家鄉,與忠貞的妻子潘尼洛普(Penelope)團聚,贏回自己的王國。
歐比奧馬頗具巧思,引用奧德賽的故事包裝奇諾索對酋長之女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的苦戀,不僅為小說注入古典文學的元素,也為小說情節的發展增添了反諷的層次。因為奇諾索雖然像奧德賽一樣曾經飄洋過海,也因為跨國的旅行而音訊杳然,但並不是足智多謀的史詩英雄,而是命運多舛的受害者。在奇諾索旅行的終點沒有苦等他歸來的妻子,而是喪失家園與愛人的悲慘命運。
歸根究底,奇諾索的不幸源於社會階級的差異,小說的書名以及書中反覆出現的「邊緣人的合奏曲」,在在都顯示歐比奧馬社會批判的意圖。對於繼承父業的雞農奇諾索而言,雞鳴鳥叫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父親所謂的「交響樂」,在祖傳的大院中創造美好而協調的氛圍。但是當奇諾索因為與身分懸殊的妲莉相戀而受到女方家族無情打壓之際,妲莉形容禽鳥的鳴叫有如喪禮之歌,代表弱勢面對強權的無力感,至此來自邊緣的合奏曲在小說中的意義已然有所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說的「合奏曲」中,女性相對缺乏表達的聲音。特別是歐比奧馬並未給予妲莉機會說明為何對兩人關係如此決絕,為何對於奇諾索自道遭遇的信件毫無反應。或許歐比奧馬關切的重點是非洲男性在後殖民現代社會的處境。而他筆下的女性一直身處邊緣,正如同史詩中的海倫始終是傾國傾城的紅顏禍水,而潘尼洛普則是指引奧德賽回家的永恆燈塔,襯托著男性冒險犯難的世界,卻沉靜無聲。期待歐比奧馬之後的創作能夠補足此一匱缺,持續為包括女性在內的邊緣族群發聲。●
邊緣人的合奏曲
An Orchestra of Minorities
作者:奇戈契.歐比奧馬(Chigozie Obioma)
譯者:陳佳琳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奇戈契.歐比奧馬(Chigozie Obioma)
1986年生於奈及利亞南方的阿庫雷(Akure),一個有12名孩子的大家庭中。他會說伊博語、約魯巴語、英語,從小就被希臘神話與英國文學大師的作品深深吸引。他在美國密西根大學修習創意寫作碩士學位期間,獲得霍普伍德獎(Hopwood Awards)的小說與詩歌獎項;作品曾出現在《維吉尼亞評論季刊》與印第安納大學的《過渡雜誌》。
歐比奧馬的首部小說《浮生釣手》於2015年春天發行以來,多次得到重要文學獎的肯定,以及獲選重要媒體、通路的年度好書。不僅進入2015年曼布克獎決選,《紐約時報》讚譽他為非洲近代文學之父阿契貝(Chinua Achebe)的傳人,也被《外交政策》雜誌選為2015年全球思想家百大必讀小說。他的第二部小說《邊緣人的合奏曲》揉合複雜的伊博傳統與信仰的體系,一樣受到國際文壇的注目,再度入圍曼布克獎決選(2019)。
歐比奧馬目前定居美國,在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校區教授文學與創意寫作。他許多作品與文章都曾在《維吉尼亞季刊》與《衛報》發表。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書評》多刺且多情的動物書寫:評朱天心《那貓那人那城》
閱讀更多
書評》在希望與恐懼之間:評《讓過去成為此刻–台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閱讀更多
書評》奏響日本戰國序曲的「荒唐戰爭」:讀吳座勇一《應仁之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