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繪本大師》一邊走、一邊長大:溫柔凝視孩子的繪本作家林明子

圖畫書創作者林明子(日本福音館書店提供)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讓一代代孩童著迷?他們在童書的發展上有什麼貢獻,又為童書世界注入了什麼樣的新活水?

Openbook為喜愛圖畫書的大小讀者,精心規畫「兒童繪本大師」系列報導,每個月將為大家介紹一位當月出生的世界級童書大師。邀請讀者一起來逛遊多采多姿的兒童圖畫書世界,也為大師熱鬧慶生。

日本電視台有個長青的紀實節目《初遣》(はじめてのおつかい),台灣譯為《我家寶貝大冒險》。這個節目從1991年開播至今,30年來收視率居高不墜,總共追蹤跟拍了超過3000個日本小孩,曾參與這個節目的孩子最小只有1歲11個月大,最大也不過5歲3個月,他們在節目裡獨自一人進行跑腿任務,展開人生的第一次大冒險。

這個節目完全採自然記錄,沒有腳本、沒有設計,除非出現安全危機,否則大人不能出手幫忙。有的孩子天性樂觀,迫不急待奮力向前;有的孩子則膽小怕生,在過程中猶豫不安,但無論個性為何,當他們接下了父母親交付的任務,小小人兒總是努力學會自己面對問題,找出解決困境的方法。《初遣》最動人的時刻,就是看到孩子面對難題時作出決斷,最後在歡笑和淚水的陪伴下,邁出成長的腳步。

節目的總導演大內淳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不是給孩子的紀錄片,這是大人的教育節目。」而見證這一切的源起,是因為一本書的出現。

1976年福音館出版了由筒井賴子撰文、林明子繪圖的《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為大內帶來靈感。他想用當時剛流行的小型攝影機進行實驗,看看是否能拍下書裡孩子「成長的瞬間」。

這本書也得到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欣賞,事實上,林明子是宮崎駿唯一喜歡的繪本作家。1988年,宮崎駿推出苦心經營10年的創作結晶《龍貓》動畫,在著手創作前,他買了所有林明子的繪本,在書中見到了插畫家對兒童深刻的觀察,和許多只求展現自我風格的創作者截然不同。他曾說:「林明子的畫給人的感覺是,一邊畫還一邊想著應該能畫得更好。」

日本繪本作家林明子1945年3月20日出生在東京豐島區,就在她出生的10天前,東京剛經歷過大空襲,不到半年後,天皇於8月15日發表了終戰宣言。這個仍在襁褓中的新生兒,就在這翻天覆地的動盪時局中,展開了她的人生。

小時候的林明子非常內向害羞,學校裡似乎沒有人聽過她說話。她經常安靜地蹲在角落裡,觀察細小的事物,就像她創作的《葉子小屋》中的小馨一樣,擁有自己的想像空間,在其中和小昆蟲遊戲,和雨滴、風聲對話。她最愛的是畫畫,從小學一年級起,就跟著鄰居家的大哥哥畫圖,這段經歷後來轉化成她自寫自畫的《神奇畫具箱》,書中那個老纏著哥哥借她顏料和畫具的佳美,幾乎就是小林明子的化身。

林明子在和樂溫暖的家庭中長大,與父母親的感情連結緊密深厚。她曾說:「我所畫的每一本圖畫書,都有我父母的愛在其中,每一本書都是我和他們一起創作的。」二戰之後,重建中的日本社會民生凋蔽,大家的經濟情況都不好,但是林明子的父母看見她的天賦所在,願意支持她的興趣,約莫10歲的時候,爸爸安排她到朋友的畫室正式習畫。


《神奇畫具箱》內頁(翻攝自《神奇畫具箱》,阿爾發出版)

飯島一次老師是由法國歸國的畫家,直到初中,林明子每個星期天都自己搭50分鐘的電車去學畫。有一次,路途中一支釘子刺進她的腳底,即使已經流血了,她仍默默忍受,並未因此停下畫筆,直到要回家時才告訴老師。

畫室裡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她終生難忘,老師純熟的筆法令她感動,她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快樂的運筆節奏。梵谷、雷諾瓦和飯島老師一直是林明子最崇敬的畫家,她期許自己有一天也能像老師畫得一樣好。

高中時林明子加入美術社團,大學進入橫濱國立大學美術系就讀,繼續在繪畫之道求精進。但是畢業後,有一段時間她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於是進入真鍋博事務所擔任助手。真鍋博是知名的插畫家和動畫師,畫作充滿了對未來社會夢幻般的描繪,讓畫風走古典派的林明子視野大開。


(日本福音館書店提供)

最初還不清楚有繪本這門領域時,林明子讀到《小兔彼得的故事》以及一些從沒聽過的人的作品,即感受到一股文化衝擊。後來,她認識了影響她未來走向的同事五味太郎,兩人經常暢聊該如何創作繪本。

五味太郎比林明子晚一年進事務所,當時他已經開始為福音館繪製插畫。在五味的引薦下,林明子也開始為福音館的雜誌繪製插圖,終於在1973年和小林實合作,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紙飛機》,這是一本科普類的圖畫書。

林明子和五味這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各自在同年出版生平第一本書,雖然他們的風格大異其趣,卻成為互相砥礪的摯友。五味天馬行空的奇想和旺盛的創作力,至今已創作了超過400本作品,而林明子只得其十分之一。五味太郎曾吐槽好友的動作緩慢,他都畫5本了,林明子還在不停重畫。然而正是因為不斷的精工打磨,在細節上確實做到極致,五味盛讚林明子的書特別有閱讀價值,堪稱為「繪本文學」。

林明子和筒井合作《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時,兩人都剛滿31歲。筒井滿懷人母的心情,以簡潔明朗的文字,為孩子寫了這個富含生活氣息的故事,而林明子對人物形象的精妙描繪,不僅抓住了孩子的神態和動作,畫中埋藏的豐富細節,甚至擴充了文本,讓筒井心甘情願刪減了自己的文稿。林明子曾說過,在繪本創作中,圖和文的關係就像雞蛋湯,一開始蛋白是蛋白,蛋黃是蛋黃,但是成書後,蛋黃和蛋白就融為一體了。

這本銷售超過200萬冊的書,2013年被日本讀者票選為最愛繪本的榜首,它的影響力不僅擴及日本三代人,還翻譯成十多種語言,風行國際,尤其在台灣,這本書也是廣大書迷喜愛林明子的起點。《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已然成為日本小孩成年儀式的一部分,但無論老少、不分國籍,因為書中捕捉到人生第一次獨立行動的關鍵時刻,是那份生之勇氣,永遠觸動人心。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內頁(翻攝自《第一次上街買東西》,英文漢聲出版)

林明子和筒井這對黃金拍檔,後來又陸續合作了《佳佳的妹妹不見了》、《圓圓的野餐》、《帶我去嘛!》、《妹妹住院了》和《誰在敲門啊!》,前後6本書都是以小女孩為主角,不同的情節展現出日常生活中點滴累積的戲劇時刻。

林明子經常請她的兩個外甥女當模特兒,依照她的草圖擺好動作、拍下照片,再選擇各種姿態中最生動活潑的瞬間,就像作詩的鍛句鍊字一樣。這樣的作法不僅僅是複製和描摩,而是結合了她長期觀察和體會之後的再創作。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得到熱烈迴響之後,林明子和擅長結合魔法與冒險題材、書寫幻想風格童話的末吉曉子,合作了《媽媽,猜猜看》。後來再度合作《森林裡的迷藏王》時,為了完美呈現故事,兩人還特別前往森林實地觀察。林明子的彩筆猶如魔杖,成功營造出森林夢幻的氣氛,更巧妙地將動物的身形隱藏在畫面中,和小讀者玩一場「紙上捉迷藏」的遊戲。


《森林裡的迷藏王》內頁(翻攝自《森林裡的迷藏王》,阿爾發出版)

林明子和知名的兒童文學家神澤利子也合作了兩本書:《麵包遊戲》和《娜娜的一天》。神澤的文字讓我們見識到孩子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精彩的事件,而林明子總是以孩子視線的高度,來描繪環境的變化與動態,我們跟隨著孩子的目光,回到孩童的視野,也跟著林明子的圖畫重新看世界。

1979年,林明子和瀨田貞二合作的《今天是什麼日子?》,讓許多小讀者紛紛效法書中的巧巧,玩起了連環闖關猜謎的遊戲。細心聰穎的巧巧,把10封信分別藏在家中各處,引導著媽媽一一發現,原來這是為了慶祝父母結婚10週年的巧思安排。林明子的構圖如同電影的運鏡,在這棟充滿日式風情的小屋中移動,和文字交織成溫馨動人的故事。

1980年代是林明子創作的高峰期,她和更多優秀的藝術家合作,10年之內出版了超過20本書,其中的《最喜歡洗澡》、《陀螺轉轉轉》和《我直直走、直直走》三冊,是林明子繪本中少數以男孩為主角的故事。儘管內容和品味不同,林明子仍然可以使用足以與故事匹配的技巧,來生動表達每一本書獨特的意境。


《我直直走、直直走》內頁(青林出版提供)

2018年獲頒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的角野榮子,她的名作《魔女宅急便》因宮崎駿改編的動畫大為風行,魔女琪琪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實這個故事首度於1985年發表的時候,負責第一集的插畫家就是林明子。她接下了這個挑戰,在充分的吐納文字後,為角色塑型並擬構出場景,為這個故事的圖像化定下了未來續作的基調。

林明子於1986年應圖畫書大師安野光雅之邀,參與了《世界的一天》跨國共同創作計畫,她是9位創作者中最年輕的一個,但她的表現毫不遜色,獲得安野的高度評價。林明子負責描繪日本小孩的一日生活,如同一部微型的無字書,她在有限的篇幅中,精確掌握了圖畫敘事的力量,情節推展流利又幽默,同時向其他國家的小朋友介紹了日本文化。

福音館負責林明子作品的編輯征矢清,本身也是兒童文學創作者,他不斷鼓勵林明子嘗試自寫自畫,但林明子對自己的文筆一直沒有信心。征矢為了幫助林明子開拓題材和加深體驗,曾為她安排野營活動,於是在1984年誕生了第一本林明子獨力創作的作品《第一次去露營》。這本書不是全彩,只巧妙應用藍、黃二色,卻有很高的完成度,並得到法國繪本獎Le Grand Prix des Treize的肯定。

征矢清是林明子的伯樂,協助她完全展現自我的才華。後來兩人結為夫妻,征矢負責撰文、林明子繪圖,一起創作了《葉子小屋》、《玻璃馬》,以及耗費10年構思的《小雞》。為了畫這本書,林明子在屋子裡擺滿了她收集的小雞模型,遺憾的是這本書直到2013年才出版,而征矢已於2008年過世。

林明子也為嬰幼兒創作了系列圖畫書:《鞋子去散步》、《伸出來了!》、《擦!擦!擦!》和《月亮出來了》。她的幼幼書不是為了幫助小小孩指名識物,而是配合嬰幼兒發展的特質,感受帶有韻律感的語言,訴諸直覺式的欣賞方式,整體充滿細膩的感官經驗及遊戲般的趣味,與幼兒分享閱讀簡單故事的經驗。


《月亮出來了》內頁(臺灣麥克提供)

1987年,林明子出版聖誕節禮物小書,包括《兩顆草莓》、《聖誕老公公》和《褲子的聖誕節》。因應聖誕的歡樂與奇幻氣氛,這三個小故事都帶著童話的色彩,其中的《兩顆草莓》明顯可看出林明子的畫風受到波特《小兔彼得的故事》影響,而故事中小霞為了尋找草莓,在森林中和兔子一家的奇遇,則頗有《愛麗絲漫遊奇境》的意趣。

1989年發表的《小根和小秋》,是林明子巔峰時期的代表作,這本書不只得到日本講談社的出版文化獎,也獲得美國「家長選書獎」。陪伴著小秋長大的狐狸布偶小根脫線了,於是小根和小秋一起出發去找奶奶縫補修復。看似平凡的故事線,卻能讓小孩和大人都產生共鳴,這是什麼神奇的魔力呢?

經過多年的磨礪,林明子擁有洗練的水彩畫技,純淨的色彩和完美的線條使得她的畫明朗清晰且表現力十足。但她是自制而不炫技的古典藝術家,她的畫作和技巧都緊密結合敘事,指引讀者跟著故事走,我們才得以深入角色的內心,並追隨他們去冒險。林明子展示了真正的圖畫書應有的模樣,不過《小根和小秋》出版時,正值漫長的昭和年代結束,進入平成新世代,林明子的出版速度也漸漸趨緩。


《小根和小秋》內頁(臺灣麥克提供)

林明子出生的1945年,恰好岩波書店出版戰後首發的「岩波兒童之書」;接著福音館在1956年推出《兒童之友》,努力為孩子出版新的圖書,成為日本復興的原動力。1960年代之後,日本掀起大量引進、翻譯歐美經典繪本的風潮,進而促使1970年代之後,優秀的日本繪本創作者紛紛崛起。林明子的圖畫書創作之路,從萌發、培育、養成到卓然成家,完全扣合著近代日本繪本的發展脈絡,可以說,她是一個「昭和的女兒」。

日本自1987年經濟泡沫化之後,整體社會對昭和時期開始產生一種懷舊感,就像電影《幸福的三丁目》展現的,昔日充滿了溫暖的人情,和讓人無限夢想的動力,孩子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由成長,這與中產階級的成長體驗非常契合。林明子溫潤動人的圖像,召回了大眾對幸福時光的記憶。

林明子將心靈的敏感度轉化為巨大的能量,以寫實的風格表現真實的自我,但她曾說:「製作的圖畫書越多,我越感覺到我們真的不需要過於展現自己的個性。畢竟,我們的個性只是我們的個性,這是有限的,而如果我們能夠爭取普遍性,這不是更崇高的精神嗎?」她的作品不僅表現童年的純真和美好,在她溫柔專注的凝視下,她筆下的每個小孩,都煥發出獨一無二的美麗和自信,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一邊走、一邊長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