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楊斯棓》務實的理想主義者,寫書的阿雪醫生

2021-03-11 12:00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臉書是一扇登記後就能擁有的專屬對外窗,窗戶下方的姓名欄位,我建議用真名示人,其中一個原因是:縮短雙方認知成本,因緣俱足的話,可以很快談妥一樁合作。

今年元月,訊息匣裡有則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邀約:一位前輩請我撰寫「書」在人生中的一段故事。這個命題著實有趣。

前輩補充「書」的說明:可能是一本書、多本書,甚至是有關書的場所。

厲害的考官,捎幾句話,就讓人胸中沸騰,不吐不快。

腦海中頓時浮現走馬燈,從小到大踏足過的書局,一一閃現:豐原廟東的弘明書局、台中親親戲院附近的中聯書報社、台中一中附近太平路上的敦煌與新學友、三民路上的台灣本土文化書局、老利(利錦祥)的三民書局、吳成三、黃妙齡夫婦經營的台灣的店……

上述每間書局,我都可以講一則兩千字故事,但本文暫不往「遙想舊時書店」的方向前進,他日再議。

城邦集團何飛鵬社長曾說:「有問題就去找一本書,80%都找得到答案。」順著這句何社座右銘,我想聊聊自己出了第一本書:《人生路引》,著手打書之際,一時千頭萬緒,最後如何能撥雲見日。

4個月,賣了15刷。朋友戲稱我「阿雪」,因為「雪」跟「刷」的台語同音。

更了解我的朋友會叫我「阿娟」,「娟」跟「捐」的台語同音。新書上市第一週,未知能賣幾刷之際,我已經捐出64萬1989元給7個基金會,涵蓋節能、人權、聯合國、偏鄉老人、數學教育、能源政策、言論自由等領域。

我這個唐吉軻德當下得面對的嚴峻問題是:究竟要如何宣傳這本書?從哪施力?施多少力?找誰一起出力?

倪采青小姐的《過稿力》一書,在「出版之後,如何推書?」這個篇章,還真的給了我80%的答案。
20%的答案,不是她沒給我,而是我有責任在讀書及行動之後,邊打仗邊修正戰略。

出書之後,如何推?

不少朋友出過書,老早叮嚀我市面上九成書連一刷都賣不掉。我聽了不但不緊張,反而自勉:若能賣掉首刷,就座落在前百分之十了。

出版社有行銷人員,但鮮少作者擁有一位專屬行銷,就算有,出版社資源有其上限,辦活動心態、手段相對保守。我雖有不少講台經驗,如何與出版社聯手創下銷售成績,「如何推書」的段落給了我不少啟發,校正我的思考偏誤。

此篇章一分為二,其一是:「假如你是編輯」,讓我換位思考,更了解編輯、行銷的強項跟侷限何在,讓我不致於強人所難,胡亂要求。

另一篇則是:「假如你是作者」,這讓我強化信心,知道自己某些想法尚屬可行,並非天馬行空。有些想法我比作者還大膽前衛,這不但不會讓我打退堂鼓,反倒讓我更躍躍欲試。

排行榜上,露端倪?

書中引述前馥林文化行銷Clara的說法:「我每天到公司會先打開網路書店的暢銷榜,檢查自己家的新書有沒有上榜,觀察目前的暢銷書潮流。」

《人生路引》從去年10月1日上市至今,我跟行銷惟儂幾乎每天不定時觀察博客來即時榜的變動,特別在上廣播或辦活動後會連續看幾日,以回推活動帶來的效應強弱,據此再調整待改進之處。

有時也藉著即時榜發現一些有機會合作的作者,有時是我受照顧(黃國珍大哥提攜我不遺餘力),有時是我主動提合作(如心理師陳品皓、台灣大車隊副董李瓊淑),我們一起直播,聯手打書,合作雙贏,傳為美談。

名人推薦,是雞肋?

《過稿力》一書用了相當篇幅談名人推薦,輕描淡寫地說:「雖說書腰上的名人推薦經常被視為雞肋,不過出版社仍樂此不疲。」

過往看書,我會先讀推薦序,才讀正文。有時找不到推薦序,我才學到原來也有作者刻意不找人寫推薦序,譬如李惠貞小姐。有時作者會找兩位寫,改版時可能抽換其中一位,或者另找兩位寫,若然,頗有三劍客的架式。

有時作者可能是慌了或是相識滿天下,竟然找了十來人寫推薦序,若然,我覺得累贅感太重。書是珠,推薦序是櫝。主角是珠,不能櫝喧賓奪主。有些作者找了很有名望的人寫推薦序,該文卻淪為「國之三公」自我吹捧或者是寫了篇蒼白無力的推薦文。

幾經忖度,我拍板找了5位朋友幫我寫推薦序。這5位朋友的「長相」,我心有譜:

  1. 我真心喜歡,若上門作客,坐到半夜我也捨不得他們走的朋友。
  2. 有其專業,甚至是壟斷若干關鍵字。譬如我的推薦序作者們幾乎壟斷了「內向者」、「自學王」、「人際剝削」等熱搜關鍵字。
  3. 出過書,個人總銷量超過萬本。

凡事當然有例外,推薦序作者中,雨狗是我私交最好的朋友,所以我就從寬認定第三條(他雖未出書,但翻譯過一本《流星射手 NBA小皇帝詹姆士的王者之路》)。

新書發表,怎麼辦?

《過稿力》一書談到新書發表會,也給了我很重要的情報。書上說:「新書發表會或簽書會在現在的行銷眼裡,效果遠不如早期那麼好。若說要現場賣書,除了實用書籍也許還有機會創造現場買氣之外,文學書較難見時效,有時人潮稀稀落落,甚是尷尬。」

我根據這些行內人訊息,反其道來設計我的新書讀友會。

  1. 門票收費制。
  2. 現場不賣書。
  3. 建報名系統。

門票收費並不是藉此還要賺人家一筆。反過來我認為只要讓與會者了解好的場地多需要場地費(北投加賀屋、或台中安藤講堂),門票的概念是要讓與會者均攤場地費,能接受這個觀念的買票入場者,往往是素質比較好的聆聽者。

現場如果有賣書壓力,作者跟工作人員都不得不壟罩在一種很想賣出書籍的氛圍下,那作者不就成了打拳頭賣膏藥的江湖郎中,期待表演之後,吃瓜群眾滿意打賞?這不是斯文掃地,什麼是斯文掃地?

要如何杜絕吃瓜群眾挑三揀四,而迎來真心欣賞作者的嘉賓呢?這是我思考的重點。所以我辦活動捨棄自由入座,反過來,我堅持及早設立報名系統。報名系統上還得言明,得先讀完書,才適合報名進場。讀友會的內容,應針對讀完書的人而設計,而不為尚未讀書的人量身訂做。

台下若充斥對書對作者陌生的與會者,台上講者用盡全力,也頂多是讓與會者對作者、作品從不認識到認識,而非從認識到細細品味。已經讀完書的報名者,講者可以根據他們讀完書的提問設計講座內容,若然,會後現場的QA品質也會提升。

最後,我順利辦了7場公開讀友會,每一場多在一到兩個月前就額滿,會後總共募集上百篇精彩的心得,我還可以跟這些心得對話,繼續激盪出新火花。

8年前,天安門學運領袖王丹餐敘後稱我為務實的理想主義者,當時我不明所以,如今回想,對方的謬讚,我似乎又更了解了幾分。


楊斯棓
醫師,家醫科證號0005758。
自2019年10月起卸下臨床業務,生活步調以照顧父母為主。
2013年3月29日起,為了鼓勵公民思辨:「核電是否為台灣必要選項?」於一年半內自費環球演講222場,足跡遍布台、港、美、加。

2014年初,首次獲邀書寫《核能不是答案》的推薦序,表示:「得以名列該書封面,和社會聲量百萬倍於我的陳藹玲、郝廣才、蔡康永並列,著實有異樣感覺。」
演講過程中,許多熱情聽眾變成朋友;心臟外科醫師李紹榕夫婦也是其二,後李醫師出書《最光明,也最黑暗的醫療現場》也邀請其寫推薦序。這兩本書打開他在編輯圈的知名度,至今累積推薦上百本書。

2015年1月24日,他曾獲邀主持台北市立圖書館每月一書活動,當月選書是《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他比照企業內訓規格的做法,創下同質活動有史以來參與人數的最高紀錄。
作者曾任職全職講師一年半;2016下半年因父親身體微恙,臨危受命,接下診所,淡出教學舞台。

自2015年始,他每月舉辦讀書有獎徵文活動,並親自包裝、寄贈禮物給讀後感最觸動他的讀者。他謙稱禮物是隨興而至的準備:顯微鏡、哩程、套書,近來則是茶葉與醇酒。他希望更多人願意在離開校園後讀書,甚至希望參加者也去舉辦相關活動。他自謙所作所為僅是無畏布施,主張:「這種活動,任何一個人有心要辦,都辦得成。」他深信,終身閱讀可以持續改變一個人,而很多人若都如此改變自己,就會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