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涉及情節內容,請斟酌閱讀 ──
外婆家頂樓佈滿灰塵蜘蛛網的書櫃上,我第一次與《波族傳奇》邂逅。這應歸功於母親拒絕清除外婆收掉出租店後的那些殘餘物,包含各式各樣輕薄多冊的日本少女漫畫。由於其中幾本已然佚失,年幼的我閱讀《波族傳奇》,僅留下唯美朦朧的印象,我甚至不懂為何開篇死去的少女,在往後的故事中又不斷出現。不過這份不了解,卻讓當時的我深覺神祕,故事如此複雜難測,充滿鬼魅、趨近恐怖的謎題。
直到有機會重讀《波族傳奇》,才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設計精巧、劇情也十分簡潔清晰的故事,只是情節順序和過去我所閱讀的作品頗多差異,讀者早在開頭便預知了悲劇,同時亦是一首不斷向過去和未來發散、補足的長篇敘事詩。
按照每一篇章的順序,早在首篇與本書同名的〈波族傳奇〉中,便可看見作者萩尾望都精心埋下的伏筆。古怪神祕的波特涅爾伯爵一家來到小鎮,我們可以發現主角艾多加和瑪麗貝爾的緊密羈絆,以及艾多加和波特涅爾伯爵意有所指的對話、席拉震懾人心的美貌。
儘管此時我們對角色關係或劇情均是一知半解,卻能從這些場景中,意識到波特涅爾伯爵一家和周遭人群的格格不入。隨後亞倫與艾多加的相遇,更使得故事張力逐步加深。我們不知道艾多加為何受到亞倫吸引,兩名少年的友誼卻隱隱構築了讀者對未來的猜想:亞倫將會成為波族一員嗎?他會跟艾多加離開責任繁重的小鎮嗎?身為當地貿易公司的繼承人,亞倫甚至必須與不甚喜愛的女子結婚,於是不願長大的少年,最終決定跟隨窗外的彼得潘離開,走入夢幻島。
孩子成長為大人的可能性消失,社會責任和命運都可以脫離,卻也因天真特性的保留,使這樣的孩子生命無法繼續前進,無法取得經驗的果實。他們是病態的,一如瑪麗貝爾的貧血症或亞倫的虛弱無力,卻也是美麗的,永不凋零的玫瑰怎麼會不美麗呢?因此《波族傳奇》除了具有歌德小說式的叛逆、感性、非主流,同時也探討少年選擇永遠停留在既非孩童,也非大人的狀態中,他們必將經歷的結果。
有趣的是,儘管故事中許多配角稱艾多加等人為吸血鬼,他們卻自稱是波之一族。吸血鬼成為低俗且負面的稱呼,波之一族的陌生化名稱,則讓讀者能從全新的角度看待如同吸血鬼一般,卻又不是吸血鬼的獨特種族。這個種族來自玫瑰盛開的永生之村、波族之村,外來者極難進入,即便想要尋覓,也會如墮五里霧中分不清方向。如此封閉的特性,更讓波之一族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
對我來說,最初的〈波族傳奇〉篇章是我最為偏愛的,因它呈現了完整的故事以及角色衝突。瑪麗貝爾、波特涅爾伯爵和其妻子席拉均個性鮮明,亞倫與艾多加就更不用說了。波特涅爾伯爵和席拉試圖引誘一名醫生做為食糧,而醫生也並非善類,對女子態度輕佻。亞倫則從富家公子哥的傲慢孤獨,到與艾多加結為好友、並愛上瑪麗貝爾,經歷種種成長。每一個人物都有其複雜面向,並無絕對善惡。到了結尾,亞倫拋棄了他身為人類的重擔和家世,艾多加則失去了最重要的妹妹,兩人的空洞缺陷因彼此存在得到彌補,亞倫與艾多加躍出窗外的畫面,也才如此震撼人心。
以〈波族傳奇〉做為原點,往後的故事各自發散、連結,跨越時間,少年們永遠維持同樣的容貌。時而追溯到艾多加還並非波族的故事,時而回顧艾多加與妹妹的過往,時而從〈波族傳奇〉的時間線往後延伸,進入加百列蘇伊斯高中的神祕事件、進入藍普頓的畫作、進入格倫史密斯的日記,他們更不時與已然老朽的好友或子孫重逢。當故事愈發從他人的角度出發,艾多加與亞倫也更像一個傳說、一段神話,在這首漫長且華美的長詩裡逐漸淡去,留下不可思議、彷彿妖精般的回聲。●
波族傳奇
ポーの一族
作者:萩尾望都(Moto Hagio)
譯者:丁安品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130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萩尾望都(Moto Hagio)
1969年出道,至今創作生涯已超過50年。
作品領域廣泛,SF、奇幻、推理、愛情喜劇、心理懸疑等等。
2012年春天以第一位少女漫畫家的身分獲得紫綬褒章。
2019年秋天以第一位女性漫畫家的身分獲選為文化功勞者。
《波族傳奇》為萩尾在1972-1976年間連載的奇幻作品,一發表就廣受讀者歡迎,打開了少女漫畫的讀者群,奠定了萩尾的地位。在連載結束40年後,2016年萩尾再度發表《波族傳奇》的續章《春之夢》,之後不定期連載中。
|
Tags:
編按:日本漫畫家萩尾望都自1969年出道至今,創作生涯已超過50年,其創作廣及科幻、奇幻、推理、愛情喜劇、神祕懸疑等類型,是第一位以少女漫畫家身分獲得日本政府頒發紫綬褒章並受封為文化功勞者,被譽為「少女漫畫之神」。
萩尾望都的經典代表作《波族傳奇》以性徵尚未明顯區分的少年為主角,講述少年間精神上相互依存的同性情愫。此作影響了其後日本漫畫的「新浪漫派」與「少年愛」潮流,以及90年代中後期的BL漫畫。
《波族傳奇》講述以鮮血與玫瑰為食,永遠不死的族裔——波特涅爾一家的故事,在不停流逝的時光中,他們一直靜悄悄地活在時間的夾縫之中。劇情從波特涅爾一家遷移到小鎮尋找「新血」開始,家族長子艾多加與掌握小鎮經濟命脈特華萊德家的繼承人亞倫相識、相知乃至相互糾纏⋯⋯
為紀念萩尾望都漫畫生涯50週年,獨步文化推出《波族傳奇》完全復刻版。本文邀請作家邱常婷追憶童年閱讀這部作品的印象,以及成人後重讀這些永恆純真的少年們如妖精回聲傳奇故事的心情。
── 本文涉及情節內容,請斟酌閱讀 ──
外婆家頂樓佈滿灰塵蜘蛛網的書櫃上,我第一次與《波族傳奇》邂逅。這應歸功於母親拒絕清除外婆收掉出租店後的那些殘餘物,包含各式各樣輕薄多冊的日本少女漫畫。由於其中幾本已然佚失,年幼的我閱讀《波族傳奇》,僅留下唯美朦朧的印象,我甚至不懂為何開篇死去的少女,在往後的故事中又不斷出現。不過這份不了解,卻讓當時的我深覺神祕,故事如此複雜難測,充滿鬼魅、趨近恐怖的謎題。
直到有機會重讀《波族傳奇》,才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設計精巧、劇情也十分簡潔清晰的故事,只是情節順序和過去我所閱讀的作品頗多差異,讀者早在開頭便預知了悲劇,同時亦是一首不斷向過去和未來發散、補足的長篇敘事詩。
按照每一篇章的順序,早在首篇與本書同名的〈波族傳奇〉中,便可看見作者萩尾望都精心埋下的伏筆。古怪神祕的波特涅爾伯爵一家來到小鎮,我們可以發現主角艾多加和瑪麗貝爾的緊密羈絆,以及艾多加和波特涅爾伯爵意有所指的對話、席拉震懾人心的美貌。
儘管此時我們對角色關係或劇情均是一知半解,卻能從這些場景中,意識到波特涅爾伯爵一家和周遭人群的格格不入。隨後亞倫與艾多加的相遇,更使得故事張力逐步加深。我們不知道艾多加為何受到亞倫吸引,兩名少年的友誼卻隱隱構築了讀者對未來的猜想:亞倫將會成為波族一員嗎?他會跟艾多加離開責任繁重的小鎮嗎?身為當地貿易公司的繼承人,亞倫甚至必須與不甚喜愛的女子結婚,於是不願長大的少年,最終決定跟隨窗外的彼得潘離開,走入夢幻島。
孩子成長為大人的可能性消失,社會責任和命運都可以脫離,卻也因天真特性的保留,使這樣的孩子生命無法繼續前進,無法取得經驗的果實。他們是病態的,一如瑪麗貝爾的貧血症或亞倫的虛弱無力,卻也是美麗的,永不凋零的玫瑰怎麼會不美麗呢?因此《波族傳奇》除了具有歌德小說式的叛逆、感性、非主流,同時也探討少年選擇永遠停留在既非孩童,也非大人的狀態中,他們必將經歷的結果。
有趣的是,儘管故事中許多配角稱艾多加等人為吸血鬼,他們卻自稱是波之一族。吸血鬼成為低俗且負面的稱呼,波之一族的陌生化名稱,則讓讀者能從全新的角度看待如同吸血鬼一般,卻又不是吸血鬼的獨特種族。這個種族來自玫瑰盛開的永生之村、波族之村,外來者極難進入,即便想要尋覓,也會如墮五里霧中分不清方向。如此封閉的特性,更讓波之一族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
對我來說,最初的〈波族傳奇〉篇章是我最為偏愛的,因它呈現了完整的故事以及角色衝突。瑪麗貝爾、波特涅爾伯爵和其妻子席拉均個性鮮明,亞倫與艾多加就更不用說了。波特涅爾伯爵和席拉試圖引誘一名醫生做為食糧,而醫生也並非善類,對女子態度輕佻。亞倫則從富家公子哥的傲慢孤獨,到與艾多加結為好友、並愛上瑪麗貝爾,經歷種種成長。每一個人物都有其複雜面向,並無絕對善惡。到了結尾,亞倫拋棄了他身為人類的重擔和家世,艾多加則失去了最重要的妹妹,兩人的空洞缺陷因彼此存在得到彌補,亞倫與艾多加躍出窗外的畫面,也才如此震撼人心。
以〈波族傳奇〉做為原點,往後的故事各自發散、連結,跨越時間,少年們永遠維持同樣的容貌。時而追溯到艾多加還並非波族的故事,時而回顧艾多加與妹妹的過往,時而從〈波族傳奇〉的時間線往後延伸,進入加百列蘇伊斯高中的神祕事件、進入藍普頓的畫作、進入格倫史密斯的日記,他們更不時與已然老朽的好友或子孫重逢。當故事愈發從他人的角度出發,艾多加與亞倫也更像一個傳說、一段神話,在這首漫長且華美的長詩裡逐漸淡去,留下不可思議、彷彿妖精般的回聲。●
波族傳奇
ポーの一族
作者:萩尾望都(Moto Hagio)
譯者:丁安品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1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萩尾望都(Moto Hagio)
1969年出道,至今創作生涯已超過50年。
作品領域廣泛,SF、奇幻、推理、愛情喜劇、心理懸疑等等。
2012年春天以第一位少女漫畫家的身分獲得紫綬褒章。
2019年秋天以第一位女性漫畫家的身分獲選為文化功勞者。
《波族傳奇》為萩尾在1972-1976年間連載的奇幻作品,一發表就廣受讀者歡迎,打開了少女漫畫的讀者群,奠定了萩尾的地位。在連載結束40年後,2016年萩尾再度發表《波族傳奇》的續章《春之夢》,之後不定期連載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東亞書房》昭和少女漫畫之神萩尾望都迎接畫業50週年,及其他藝文短訊
閱讀更多
漫畫評論》孤獨如何被解救:馬尼尼為讀《孤獨》
閱讀更多
末日物語・邱常婷》致岩井俊二:四月小豬
隨著Covid-19席捲全球,瘟疫漫延帶來末日般的實感。回首當年,日本311事件引爆系列核災,與病毒同樣不可見卻致命的輻射亦曾擾動人群的焦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