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夢田影像執行長蘇麗媚接受Openbook閱讀誌專訪時,曾表示:「我們從小看《哆啦A夢》,對他有感情。現在的小孩看《小兒子》,長大以後對《小兒子》也會有感情。大概10年後,問他認識哆啦A夢嗎?他說不認識耶,他只認識《小兒子》,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此話乍聽像豪語,不過近幾年在夢田的努力耕耘下,從動畫橫跨到繪本、漫畫、橋樑書、舞台劇、音樂劇、紀實影片及兒童節目。聚焦親子之情的「小兒子宇宙」已然成形且日益壯觀,儼然成為台灣IP發展的重要案例。
➤文字出現在不同載體,都找來不同專家改寫
「小兒子宇宙」以動畫打前鋒,由現任北藝大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院長、動畫導演史明輝執導。每集3分鐘的影片已製作了45集,品質獲金鐘獎肯定,在東森幼幼台也屢獲佳績,在4到9歲群族的收視表現亮眼。《小兒子》動畫目前已在86個國際影展入圍獲獎(包含澳洲墨爾本動畫影展),在海外版權部分,日本C-PopTV、韓國CJENM集團旗下的頻道也都有播映。
動畫也帶起書籍的出版與銷售,而且還不只一本兩本,而是繪本、橋樑書與漫畫3類齊聚,各自成套。繪本15冊沿用動畫的圖像素材;橋樑書4冊,邀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王文華執筆,將原著作家駱以軍最初的臉書貼文,改寫成易於兒童欣賞的文字,加上插畫家李小逸的圖像,迄今已超過10刷。漫畫目前出版了3冊,邀請到曾獲金漫獎肯定的漫畫家LonLon繪製,漢寶包編劇,以漫畫的形式再次演繹。
從動畫到書籍,可以發現小兒子宇宙的變與不變。「變」的是,駱以軍原作的預設讀者是成人,而動畫和圖書則聚焦兒童。受眾不同了,文字的質地也需要有所不同。橋梁書交由兒童文學專家進行重寫,漫畫則讓兩位專業漫畫家分工,一位負責編劇,處理文字與情節,另一位則專責作畫。從文字在不同載體的細心處理,可以發現IP開發過程中,對於不同形式各自的堅持與要求。
不變的則是,文字雖然改變了,但在不同載體中,人物形像卻維持一致性的設計:小兒子都是膚白黃衣圓眼鏡,而父親則皆是膚黑綠衣小鬍子。一致的形象營造了延續性,也有助於提升辨識度與知名度。
➤舞台劇:成人與兒童版,議題與表現形式大不相同
2018年由故事工廠與夢田合作的同名舞台劇,小兒子由知名演員吳定謙和藍鈞天主演。這或許是離駱以軍原著最遙遠的改編,故事中主人翁同樣有身為小說家的父親,但小兒子已成年,而父親患上失智症。敘事場景從孩子的成長轉移成父親的老去,受眾是成人而非兒童。
不過,《小兒子》舞台劇的核心仍然聚焦於家庭情感,將文學抵抗記憶遺忘的概念,從比喻性質轉為真實的失智病症。自2018年演出後,至2021年幾乎每年都有巡演場次,甚至在新加坡也有演出活動,可見深受成年讀者的喜愛。
2022年,夢田影像以「小兒子」的小名阿甯咕為名,成立「阿甯咕劇團」,將打造小兒子宇宙的決心往前推進一步。劇團第一號作品《阿甯咕又闖禍了YA~》與台灣音樂劇團刺點創作工坊合作,推出華語親子音樂劇。小兒子飾演者為舞台劇演員、知名配音員李培松,重新將戰線拉回兒童領域。
《阿甯咕又闖禍了YA~》以「闖禍」為題,培養並引導孩子的創造力,引發不少兒童讀者的共鳴,高呼「我也常常闖禍」、「他跟我一樣」。演出現場可看到許多兒童粉絲排隊與動畫人偶合影,音樂舞台劇進行時更可聽見台下小觀眾與台上演員合聲,不停呼喊:「阿甯咕」、「阿甯咕」……
熟悉日本ACG產業的人,或許對2.5次元舞台劇並不陌生,透過誇張的妝容真實再現動漫中的人物,以音樂歌舞再現二次元人物的生命力。《阿甯咕又闖禍了 YA~》也可以視為2.5次元舞台劇,多數小讀者先是透過動畫認識作品,看到親子音樂劇時往往驚嘆:「怎麼會有真人版?!」
➤童年的重溫與父子之情,IP精神一以貫之
今(2023)年4月《阿甯咕又闖禍了YA~》加演記者會上,兩代小兒子飾演者齊聚一堂。藍鈞天表示他最喜歡舞台劇中父子吐槽大賽用饒舌battle的橋段:「我很喜歡這樣的爸爸,我不知道我對我兒子能不能做得到。」吳定謙同樣有感:「我覺得這件事未來遲早會在我們家發生。不過我也滿感動,如果父子可以互相diss、互相battle,其實心裡還是很愛對方的,至少溝通可以這麼不用保留、可以互相講出來。」李培松則分享,他的父親對他十分嚴格,不似劇中開明,但因為這部劇作,也開啟了新的父子對話。
故事工廠的編導黃致凱在看過親子音樂劇後表示:「我真心地希望阿甯咕永遠不要長大。因為阿甯咕代表的是一種精神,是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提問與嘗試。阿甯咕不要長大,也讓身為人父人母的我們,能夠走進劇場再過一次童年。」這段話精確點出了小兒子宇宙的精神內核:「對童年的重溫」。從嚴肅討論失智症的舞台劇,到歡樂親子的兒童音樂劇,這個IP精神一以貫之。
在開始製作小兒子IP時,蘇麗媚已經意識到,要讓角色活得長久,必須不斷推出新內容,不斷與受眾溝通,陪著看動畫的人一起長大。因此,除了在東森幼幼台與串流平台的帶狀兒童節目《小兒子阿甯咕》之外,由沈可尚擔任導演的紀實影片《小兒子膠囊時光》,拍攝了12對父子,邀請導演吳念真與演員吳定謙、主持人曾國城與曾元德、前棒球員陳金鋒與阿陽等多組父子檔,在生活互動中回憶童年。
《小兒子》兒童節目
➤讓弱勢孩子進劇場,找到更多組織與企業,擴大原創IP能見度
打造小兒子IP的過程中,夢田影像找來不同專業的各路好手,對同一IP開發不同的可能。拓展IP需要龐大的資源,夢田也努力爭取外部支持者。隨著《阿甯咕又闖禍了YA~》加演場次,阿甯咕劇團開啟了「送孩子回劇場」的計畫,讓弱勢家庭的孩子有機會進入劇場觀賞音樂劇。受邀的團體包含新北市喜樂關懷協會、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慈濟基金會、癌症希望基金會、中宣社會福利發展協會、台北市社會局兒少科、財團法人錦慈慈善基金會、北市原民關懷協會等等。
很多受邀的孩子都是第一次進劇場,有些社工原本擔心躁動的孩子是否有辦法完整參與全程,不料孩子不僅全程享受在生動的歌舞中,結束之後熱烈期待跟阿甯咕人偶合照,還興奮問社工:「下次有表演可以找我嗎?」喜愛之心溢於言表。
企業的邀約支持,包含研華文教基金會藝文沙龍贊助專案支持,還有邀約認購弱勢孩子進劇場的贊助支持,4月演出的支持者包含太平洋建設、永達保險經紀人社福基金會、弗利思特文化、江許笋文教基金會、樺霖文化藝術基金會、准提淨心基金會、智邦公益館與葛瑞思涵等9間不同性質的企業。不僅讓劇團、慈善協會與企業多方達成共利,也讓台灣原創IP找到合作推廣的夥伴。
正如刺點創作工坊導演高天恒所說:「對我而言,台灣有自己的原創IP是非常重要的。從小看國外的動漫長大,現在,我們有了屬於台灣自己的《小兒子》IP。不管是透過漫畫、音樂劇或動畫形式展現出來,對我都是很大的榮幸。希望大家可以帶著孩子進劇場,體驗劇場的魔力。」高天恒以音樂劇回應蘇麗媚的理想,而許多人也和他一樣,期待有朝一日有更多在地的原創IP,陪著台灣孩子成長。●
Tags:
以原著和動畫為核心,《小兒子》開展出豐富的內容形式與可能
2019年夢田影像執行長蘇麗媚接受Openbook閱讀誌專訪時,曾表示:「我們從小看《哆啦A夢》,對他有感情。現在的小孩看《小兒子》,長大以後對《小兒子》也會有感情。大概10年後,問他認識哆啦A夢嗎?他說不認識耶,他只認識《小兒子》,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此話乍聽像豪語,不過近幾年在夢田的努力耕耘下,從動畫橫跨到繪本、漫畫、橋樑書、舞台劇、音樂劇、紀實影片及兒童節目。聚焦親子之情的「小兒子宇宙」已然成形且日益壯觀,儼然成為台灣IP發展的重要案例。
➤文字出現在不同載體,都找來不同專家改寫
「小兒子宇宙」以動畫打前鋒,由現任北藝大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院長、動畫導演史明輝執導。每集3分鐘的影片已製作了45集,品質獲金鐘獎肯定,在東森幼幼台也屢獲佳績,在4到9歲群族的收視表現亮眼。《小兒子》動畫目前已在86個國際影展入圍獲獎(包含澳洲墨爾本動畫影展),在海外版權部分,日本C-PopTV、韓國CJENM集團旗下的頻道也都有播映。
動畫也帶起書籍的出版與銷售,而且還不只一本兩本,而是繪本、橋樑書與漫畫3類齊聚,各自成套。繪本15冊沿用動畫的圖像素材;橋樑書4冊,邀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王文華執筆,將原著作家駱以軍最初的臉書貼文,改寫成易於兒童欣賞的文字,加上插畫家李小逸的圖像,迄今已超過10刷。漫畫目前出版了3冊,邀請到曾獲金漫獎肯定的漫畫家LonLon繪製,漢寶包編劇,以漫畫的形式再次演繹。
從動畫到書籍,可以發現小兒子宇宙的變與不變。「變」的是,駱以軍原作的預設讀者是成人,而動畫和圖書則聚焦兒童。受眾不同了,文字的質地也需要有所不同。橋梁書交由兒童文學專家進行重寫,漫畫則讓兩位專業漫畫家分工,一位負責編劇,處理文字與情節,另一位則專責作畫。從文字在不同載體的細心處理,可以發現IP開發過程中,對於不同形式各自的堅持與要求。
不變的則是,文字雖然改變了,但在不同載體中,人物形像卻維持一致性的設計:小兒子都是膚白黃衣圓眼鏡,而父親則皆是膚黑綠衣小鬍子。一致的形象營造了延續性,也有助於提升辨識度與知名度。
➤舞台劇:成人與兒童版,議題與表現形式大不相同
2018年由故事工廠與夢田合作的同名舞台劇,小兒子由知名演員吳定謙和藍鈞天主演。這或許是離駱以軍原著最遙遠的改編,故事中主人翁同樣有身為小說家的父親,但小兒子已成年,而父親患上失智症。敘事場景從孩子的成長轉移成父親的老去,受眾是成人而非兒童。
不過,《小兒子》舞台劇的核心仍然聚焦於家庭情感,將文學抵抗記憶遺忘的概念,從比喻性質轉為真實的失智病症。自2018年演出後,至2021年幾乎每年都有巡演場次,甚至在新加坡也有演出活動,可見深受成年讀者的喜愛。
2022年,夢田影像以「小兒子」的小名阿甯咕為名,成立「阿甯咕劇團」,將打造小兒子宇宙的決心往前推進一步。劇團第一號作品《阿甯咕又闖禍了YA~》與台灣音樂劇團刺點創作工坊合作,推出華語親子音樂劇。小兒子飾演者為舞台劇演員、知名配音員李培松,重新將戰線拉回兒童領域。
《阿甯咕又闖禍了YA~》以「闖禍」為題,培養並引導孩子的創造力,引發不少兒童讀者的共鳴,高呼「我也常常闖禍」、「他跟我一樣」。演出現場可看到許多兒童粉絲排隊與動畫人偶合影,音樂舞台劇進行時更可聽見台下小觀眾與台上演員合聲,不停呼喊:「阿甯咕」、「阿甯咕」……
熟悉日本ACG產業的人,或許對2.5次元舞台劇並不陌生,透過誇張的妝容真實再現動漫中的人物,以音樂歌舞再現二次元人物的生命力。《阿甯咕又闖禍了 YA~》也可以視為2.5次元舞台劇,多數小讀者先是透過動畫認識作品,看到親子音樂劇時往往驚嘆:「怎麼會有真人版?!」
➤童年的重溫與父子之情,IP精神一以貫之
今(2023)年4月《阿甯咕又闖禍了YA~》加演記者會上,兩代小兒子飾演者齊聚一堂。藍鈞天表示他最喜歡舞台劇中父子吐槽大賽用饒舌battle的橋段:「我很喜歡這樣的爸爸,我不知道我對我兒子能不能做得到。」吳定謙同樣有感:「我覺得這件事未來遲早會在我們家發生。不過我也滿感動,如果父子可以互相diss、互相battle,其實心裡還是很愛對方的,至少溝通可以這麼不用保留、可以互相講出來。」李培松則分享,他的父親對他十分嚴格,不似劇中開明,但因為這部劇作,也開啟了新的父子對話。
故事工廠的編導黃致凱在看過親子音樂劇後表示:「我真心地希望阿甯咕永遠不要長大。因為阿甯咕代表的是一種精神,是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提問與嘗試。阿甯咕不要長大,也讓身為人父人母的我們,能夠走進劇場再過一次童年。」這段話精確點出了小兒子宇宙的精神內核:「對童年的重溫」。從嚴肅討論失智症的舞台劇,到歡樂親子的兒童音樂劇,這個IP精神一以貫之。
在開始製作小兒子IP時,蘇麗媚已經意識到,要讓角色活得長久,必須不斷推出新內容,不斷與受眾溝通,陪著看動畫的人一起長大。因此,除了在東森幼幼台與串流平台的帶狀兒童節目《小兒子阿甯咕》之外,由沈可尚擔任導演的紀實影片《小兒子膠囊時光》,拍攝了12對父子,邀請導演吳念真與演員吳定謙、主持人曾國城與曾元德、前棒球員陳金鋒與阿陽等多組父子檔,在生活互動中回憶童年。
➤讓弱勢孩子進劇場,找到更多組織與企業,擴大原創IP能見度
打造小兒子IP的過程中,夢田影像找來不同專業的各路好手,對同一IP開發不同的可能。拓展IP需要龐大的資源,夢田也努力爭取外部支持者。隨著《阿甯咕又闖禍了YA~》加演場次,阿甯咕劇團開啟了「送孩子回劇場」的計畫,讓弱勢家庭的孩子有機會進入劇場觀賞音樂劇。受邀的團體包含新北市喜樂關懷協會、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慈濟基金會、癌症希望基金會、中宣社會福利發展協會、台北市社會局兒少科、財團法人錦慈慈善基金會、北市原民關懷協會等等。
很多受邀的孩子都是第一次進劇場,有些社工原本擔心躁動的孩子是否有辦法完整參與全程,不料孩子不僅全程享受在生動的歌舞中,結束之後熱烈期待跟阿甯咕人偶合照,還興奮問社工:「下次有表演可以找我嗎?」喜愛之心溢於言表。
企業的邀約支持,包含研華文教基金會藝文沙龍贊助專案支持,還有邀約認購弱勢孩子進劇場的贊助支持,4月演出的支持者包含太平洋建設、永達保險經紀人社福基金會、弗利思特文化、江許笋文教基金會、樺霖文化藝術基金會、准提淨心基金會、智邦公益館與葛瑞思涵等9間不同性質的企業。不僅讓劇團、慈善協會與企業多方達成共利,也讓台灣原創IP找到合作推廣的夥伴。
正如刺點創作工坊導演高天恒所說:「對我而言,台灣有自己的原創IP是非常重要的。從小看國外的動漫長大,現在,我們有了屬於台灣自己的《小兒子》IP。不管是透過漫畫、音樂劇或動畫形式展現出來,對我都是很大的榮幸。希望大家可以帶著孩子進劇場,體驗劇場的魔力。」高天恒以音樂劇回應蘇麗媚的理想,而許多人也和他一樣,期待有朝一日有更多在地的原創IP,陪著台灣孩子成長。●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話題》從臉書到改編動畫,為《小兒子》留住最好的時光
閱讀更多
話題》《小兒子》動畫第二季「航向無限」,4月13日全球首播
閱讀更多
現場》動畫當先鋒,改編書籍、舞台劇陸續問世,夢田如何打造原創親子IP《小兒子》宇宙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