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約一年半,今年年初在台南家鄉的鄰鎮開了間小書店。退休後開間書店,除了書早已成為我人生必需品的原因外,還有二顆深埋在心田,超過二、三十年的種子。
第一顆是自大學時期參與父親對抗污染工廠所埋下。民國約60至82年間,台灣大量進口其他國家不要的廢五金,不幸地,在我家鄉也有間露天焚燒廢五金工廠,及其他高汙染的工廠。這些工廠均緊鄰農田,離村落亦不遠,毒氣毒水長期汙染田地及威脅居民的健康。
當時我正在台北唸書,回家會幫父親寫陳情書投訴環保局,但是經歷過漫長的陳情及激烈的抗爭,工廠汙染仍不間斷,村裡的居民已精疲力竭,覺得抗爭没用。那時有位年紀與我相仿的女記者,一直在追蹤及報導工業區汙染的新聞,有天她告訴我,報社不希望她再追這條新聞。當時年輕的我,深感無力,一直在思索,明明是影響所有人的生命健康的問題,為何得不到重視?
第二顆種子是我在三十多歲時,成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那幾年常走入山林,有時晚上就住在山上的部落,看到部落的小孩没有看課外書的地方,不知為何,萌生了在山裡開間書店的想法。不過最後書店的地點因現實因素更改,但不改的是開間書店的初心。
退休前有人知道我想開書店,紛紛建議我去學泡咖啡、行銷等有關開店的經營之道,但是我一件也没做,反而是看到有關書店的書,就會買來看,先當紙上書店實習生。我印象最深刻有三本小說,分別是《A. J.的書店人生》、《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小鎮書情》。
其中,《A. J.的書店人生》每一章節都有書店主人A. J. Fikry對經典作品的精闢評論,《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書店店員竭盡全力的行銷一本書、《小鎮書情》女主角莎拉將書以有趣的標題分類,這些情節均吸引我目光。當然小說虛構成份多,不過我也因此對書店的經營更有想像力,及深深覺得一間書店的經營者是該書店的靈魂,書店會因為她/他而顯得獨特。
因為自己的生活經驗及長期關注台灣的環境,書店就取名「種子書屋」,期待書店的存在是思想的種子,也是大地的種子。店裡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書是有關環保、土地、自然、農業的書,期待進來書店的讀者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書,進而產生共鳴,讓無毒、環保的意識深入心中,也落實在生活中。
「種子書屋」單純是間書店,没有其他複合式經營,所以有人認為,撐不了多久就會關門,只因為實體書店的經營越來越困難,或許有天會像唱片行消失不見。很多關心書店「錢」及「前」途的朋友會建議,加賣飲料、咖啡、文具、文創商品等,但我都敬謝不敏,因為上了年紀開書店,就是想單純賣書,聽從自己內心深處發出的指令。
「選好書」原本就是開書店的初衷,可能不好賣,也要堅持進好書。書店也設有粉絲專頁,一開始只想作書店的基本資訊,方便讀者查詢用,但在營業没幾天後,我突然想到之前逛書店或書展,在上千、萬冊的書海中找本想閱讀的書,得花好一段時間尋覓,所以冒出在粉專為讀者「推好書」的念頭。
就這樣,「選好書、推好書」成為經營書店二大原則。在「選好書」,我會花很多時間去閱讀書介及試讀,其中Openbook是我最常逛的選好書平台。「推好書」,是在書店營業(週四至週日)的每一天,盡可能推薦一本好書,以鞭策自己閱讀不同種類的書,及服務不同需求的讀者。
雖然只是推介短文,但對我而言,讀加寫,時間壓迫性頗大。幸好我之前就有閱讀習慣,如果時間不允許先看完一本新書,就會找一本之前讀過的書來推介,或是全書以瀏覽方式看過,再參考原本的書介。但後來發現没把書看完,常有寫不出來的窘困,真的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在書店粉專裡,我是以店長自居,用聊天方式,像跟鄰家小朋友及大朋友聊:最近店長看了什麼書,及為何要推薦給他/她的原因。這樣我覺得較輕鬆自在,畢竟在書市我仍是新手,無法像專業書評者給出深入的評論。
我深信書店不只有賣書,而是會發生一連串美好故事的地方,每一位進到書店的人都是故事的主角。「種子書屋」營業迄今已4個月,來客數雖不多,但有許多故事正在發展。
《A. J.的書店人生》小說中有段情節改變了書店主人A. J. Fikry後半生,就是一位媽媽把她女兒放在書店,並留紙條說,「給書店的主人,這是瑪雅。她15個月大……,我希望她長大後愛讀書,成長於一個有書的環境……我很愛她,但是我已無法再照顧她了……。」
在「種子書屋」也發生過類似的情節,但千萬別誤會,不是棄嬰,而是一位用心良苦的父親希望他兒子能待在書店,潛移默化地讓閱讀進入他的生活,以滋養其心智,所以他先徵求我同意,每週有一個下午,讓他兒子獨自留在書店看書。
我飼養了一隻小時候曾受虐的狗,很没有安全感,在小男孩來書店看書時,我會把狗綁在我身邊。小男孩很想接近狗,我就跟他講這隻狗悲慘的過去,要他一定要有耐心,先跟狗培養信任。
這隻狗一開始對小男孩防備心很強,一直遠遠盯著小男孩,有次還誤會小男孩而作出想攻擊的動作,幸好被我及時制止。雖然如此,小男孩仍不放棄主動示好。過了幾個星期,他終於獲得狗的信任,狗看到男孩不僅會搖尾巴,還會趴在旁邊陪他看書,甚至笑嘻嘻地跟著男孩一起出去散步。這位小男孩逐步地讓狗打開心房、接納他的整個過程相當可愛溫馨。如果書店是個故事集,小男孩在書店與狗的邂逅,絕對是篇溫暖的故事。
相信每家書店都有其私藏的故事,我期許有一天,「種子書屋」也能像《A. J.的書店人生》裡的「島嶼書屋」一樣,有著關於書、書店、愛書人,感動人心的故事集。
最後,可能會有人問,退休後才開書店,會不會太老了?當然不會,因為我母親中年後才在鄉下廟口前開間柑仔店,直到八十多歲才退休,所以我還算年輕喔!●
作者簡介:戴金蜜
曾在拉丁美洲擔任過國際新聞人員,因工作關係,會大量閱讀當地新聞媒體及接觸記者,觀察拉丁美洲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等現象,進而反思台灣現狀,這個時期可能是自己最具省思的人生階段。
出生成長在台南鄉下,是名農夫的女兒。退休後除了喜歡待在自己開的書店外,還有去父親留下來的土地種田,回到天地間只有自己、土地及小狗的單純。
Tags: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我退休約一年半,今年年初在台南家鄉的鄰鎮開了間小書店。退休後開間書店,除了書早已成為我人生必需品的原因外,還有二顆深埋在心田,超過二、三十年的種子。
第一顆是自大學時期參與父親對抗污染工廠所埋下。民國約60至82年間,台灣大量進口其他國家不要的廢五金,不幸地,在我家鄉也有間露天焚燒廢五金工廠,及其他高汙染的工廠。這些工廠均緊鄰農田,離村落亦不遠,毒氣毒水長期汙染田地及威脅居民的健康。
當時我正在台北唸書,回家會幫父親寫陳情書投訴環保局,但是經歷過漫長的陳情及激烈的抗爭,工廠汙染仍不間斷,村裡的居民已精疲力竭,覺得抗爭没用。那時有位年紀與我相仿的女記者,一直在追蹤及報導工業區汙染的新聞,有天她告訴我,報社不希望她再追這條新聞。當時年輕的我,深感無力,一直在思索,明明是影響所有人的生命健康的問題,為何得不到重視?
第二顆種子是我在三十多歲時,成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那幾年常走入山林,有時晚上就住在山上的部落,看到部落的小孩没有看課外書的地方,不知為何,萌生了在山裡開間書店的想法。不過最後書店的地點因現實因素更改,但不改的是開間書店的初心。
退休前有人知道我想開書店,紛紛建議我去學泡咖啡、行銷等有關開店的經營之道,但是我一件也没做,反而是看到有關書店的書,就會買來看,先當紙上書店實習生。我印象最深刻有三本小說,分別是《A. J.的書店人生》、《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小鎮書情》。
其中,《A. J.的書店人生》每一章節都有書店主人A. J. Fikry對經典作品的精闢評論,《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書店店員竭盡全力的行銷一本書、《小鎮書情》女主角莎拉將書以有趣的標題分類,這些情節均吸引我目光。當然小說虛構成份多,不過我也因此對書店的經營更有想像力,及深深覺得一間書店的經營者是該書店的靈魂,書店會因為她/他而顯得獨特。
因為自己的生活經驗及長期關注台灣的環境,書店就取名「種子書屋」,期待書店的存在是思想的種子,也是大地的種子。店裡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書是有關環保、土地、自然、農業的書,期待進來書店的讀者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書,進而產生共鳴,讓無毒、環保的意識深入心中,也落實在生活中。
「種子書屋」單純是間書店,没有其他複合式經營,所以有人認為,撐不了多久就會關門,只因為實體書店的經營越來越困難,或許有天會像唱片行消失不見。很多關心書店「錢」及「前」途的朋友會建議,加賣飲料、咖啡、文具、文創商品等,但我都敬謝不敏,因為上了年紀開書店,就是想單純賣書,聽從自己內心深處發出的指令。
「選好書」原本就是開書店的初衷,可能不好賣,也要堅持進好書。書店也設有粉絲專頁,一開始只想作書店的基本資訊,方便讀者查詢用,但在營業没幾天後,我突然想到之前逛書店或書展,在上千、萬冊的書海中找本想閱讀的書,得花好一段時間尋覓,所以冒出在粉專為讀者「推好書」的念頭。
就這樣,「選好書、推好書」成為經營書店二大原則。在「選好書」,我會花很多時間去閱讀書介及試讀,其中Openbook是我最常逛的選好書平台。「推好書」,是在書店營業(週四至週日)的每一天,盡可能推薦一本好書,以鞭策自己閱讀不同種類的書,及服務不同需求的讀者。
雖然只是推介短文,但對我而言,讀加寫,時間壓迫性頗大。幸好我之前就有閱讀習慣,如果時間不允許先看完一本新書,就會找一本之前讀過的書來推介,或是全書以瀏覽方式看過,再參考原本的書介。但後來發現没把書看完,常有寫不出來的窘困,真的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在書店粉專裡,我是以店長自居,用聊天方式,像跟鄰家小朋友及大朋友聊:最近店長看了什麼書,及為何要推薦給他/她的原因。這樣我覺得較輕鬆自在,畢竟在書市我仍是新手,無法像專業書評者給出深入的評論。
我深信書店不只有賣書,而是會發生一連串美好故事的地方,每一位進到書店的人都是故事的主角。「種子書屋」營業迄今已4個月,來客數雖不多,但有許多故事正在發展。
《A. J.的書店人生》小說中有段情節改變了書店主人A. J. Fikry後半生,就是一位媽媽把她女兒放在書店,並留紙條說,「給書店的主人,這是瑪雅。她15個月大……,我希望她長大後愛讀書,成長於一個有書的環境……我很愛她,但是我已無法再照顧她了……。」
在「種子書屋」也發生過類似的情節,但千萬別誤會,不是棄嬰,而是一位用心良苦的父親希望他兒子能待在書店,潛移默化地讓閱讀進入他的生活,以滋養其心智,所以他先徵求我同意,每週有一個下午,讓他兒子獨自留在書店看書。
我飼養了一隻小時候曾受虐的狗,很没有安全感,在小男孩來書店看書時,我會把狗綁在我身邊。小男孩很想接近狗,我就跟他講這隻狗悲慘的過去,要他一定要有耐心,先跟狗培養信任。
這隻狗一開始對小男孩防備心很強,一直遠遠盯著小男孩,有次還誤會小男孩而作出想攻擊的動作,幸好被我及時制止。雖然如此,小男孩仍不放棄主動示好。過了幾個星期,他終於獲得狗的信任,狗看到男孩不僅會搖尾巴,還會趴在旁邊陪他看書,甚至笑嘻嘻地跟著男孩一起出去散步。這位小男孩逐步地讓狗打開心房、接納他的整個過程相當可愛溫馨。如果書店是個故事集,小男孩在書店與狗的邂逅,絕對是篇溫暖的故事。
相信每家書店都有其私藏的故事,我期許有一天,「種子書屋」也能像《A. J.的書店人生》裡的「島嶼書屋」一樣,有著關於書、書店、愛書人,感動人心的故事集。
最後,可能會有人問,退休後才開書店,會不會太老了?當然不會,因為我母親中年後才在鄉下廟口前開間柑仔店,直到八十多歲才退休,所以我還算年輕喔!●
作者簡介:戴金蜜
曾在拉丁美洲擔任過國際新聞人員,因工作關係,會大量閱讀當地新聞媒體及接觸記者,觀察拉丁美洲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等現象,進而反思台灣現狀,這個時期可能是自己最具省思的人生階段。
出生成長在台南鄉下,是名農夫的女兒。退休後除了喜歡待在自己開的書店外,還有去父親留下來的土地種田,回到天地間只有自己、土地及小狗的單純。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書.人生.謝金魚》書店寄生獸的Circle of Life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 閱讀更多
書.人生.張曼娟》我的憂樂場──書店的剎那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 閱讀更多
年度好書之外》2021各大書店通路與暢銷榜觀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