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Readmoo「2023台灣大眾小說人氣票選」結果出爐!
由電子書閱讀平台Readmoo攜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23上台!──2023台灣大眾小說人氣票選」,自4月展開活動,邀請社會大眾與專業讀者一起票選心目中2023台灣最精采的大眾小說,最終結果今(5/16)日公布,獲選書單跨度廣泛,展現大眾閱讀品味的繽紛樣貌。
➤專業讀者陣容
延續去年,活動進入第二屆的「2023台灣大眾小說人氣票選」,同樣由中興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陳國偉擔任專案企劃。本次活動更擴大召集專業讀者,納入學者、出版業人士、相關媒體工作者共計20位,舉凡愛情、GL、BL、推理、科幻、懸疑、奇幻、恐怖類型的大眾文學,都在專業讀者的守備範圍,代表不同分眾讀者發聲。
專業讀者包括出版從業者、國際版權經紀人,以及分支廣泛的各類型文學專家及評論人。除企劃者陳國偉之外,另包括大眾小說評論家曲辰、木馬文化社長陳蕙慧、木馬文化副社長陳瀅如、光磊國際版權公司創辦人譚光磊、皇冠出版總編輯許婷婷、蓋亞文化總編輯沈育如、遠流出版出版二部主編蔡昀臻、奇異果文創總監劉定綱、海穹文化總編輯伍薰/南瓜社長、尖端出版總編輯呂尚燁、聯合文學雜誌副總編許俐葳,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冬陽、ptt羅曼史版版主mugicha、電影/書評人出前一廷、資深腐女/BL作者、譯者Miyako、清大中文系副教授楊佳嫻、中華科幻學會常務理事楊勝博、都市傳說研究者謝宜安。
本次活動候選書單包括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出版的繁體中文版電子書或紙本書小說,擴及港澳星馬作者,不包括中國。多作者合集只列一本書名、同一作者的系列則列一本代表。再版的經典作品若內容沒有更動,則不列入。一般讀者票選時間為 2024年4月23日至5月7日,根據主辦單位所述,本次參與投票的一般讀者約 3,300 人,總票數(不計專業讀者)約 12,000 票。而專業讀者則每人擁有 10 票,決選結果為將一般讀者與專業讀者的給分加總後,以總分決定最終排名。本次至少得到一票的書,總計有 252 本。
➤綜合票選結果
陳國偉表示,榜上有名的部分作品,雖然難以在文學獎獲得青睞,卻能透過「2023上台!──2023台灣大眾小說人氣票選」受到矚目。他指出,今年專業讀者選書有「故事才是王道」的趨勢:「無論是純文學作家或類型作家出身,無論是否選擇明確的類型形式,大家對於好故事的標準,都有相當明確的共識。」
「2023 台灣大眾小說人氣票選」綜合票選結果的第一名,是去年以《請解開故事謎底》獲得冠軍的作家花於景(雷雷夥伴)的新作品《夥伴演員們──請解開故事謎底外傳》(一般讀者得分:505,專業讀者得分:0)。緊追在後的是吳曉樂《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般讀者得分:314,專業讀者得分:43),第三名則是綜合總分榜單中,獲得專業讀者得分最高的譚劍《姓司武的都得死》(一般讀者得分:243,專業讀者得分:89)。
吳曉樂《那些少女沒有抵達》讓蔡昀臻與冬陽同聲讚嘆。蔡昀臻肯認吳曉樂的敏銳觀察:「作者有一雙銳眼,能準準地剖視世間許多的脆弱與殘酷,而教育現場是展現這過程的重點場景。」冬陽則深受女性獨立堅強的特質所感動:「深究女性內心,世代與身分不因時間的流逝而獨立堅強,層層疊疊的積累有源於自身也有出於她者,引人共鳴。」
譚劍《姓司武的都得死》是沈育如推薦的首選,她讚譽「這樣的作品是之前在華文作品中不曾見過的」,肯定本書出色程度足以「打破類型障壁」,讓出版業者及讀者都喜愛。謝宜安認為本書懸疑高明,讓她「為了想知道書名的謎底一鼓作氣看到結局」。許婷婷、蔡昀臻共同提到,除了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姓司武的都得死》亦反映了香港丁權制度的歷史樣態。呂尚燁則斷然表明,若2023年只能讀一本小說,就推薦這本。
此外,綜合票選前10名書單還包括:琉璃《玫瑰與黑皮諾》、護玄《特殊傳說Ⅲ vol.06》、薛西斯《魚眼》、瀟湘神《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陳思宏《第六十七隻穿山甲》、陳慧《弟弟》、護玄《交換:案簿錄.浮生卷五》,橫跨百合、純文學、校園奇幻、懸疑推理、靈異等等不同類型,顯現閱讀大眾小說的多種選擇。
楊佳嫻讚嘆作家陳思宏創作穩定,《第六十七隻穿山甲》持續深掘個體與「家」、「愛」、「脫隊求生」的主題:「那些在希望和絕望中徘徊的人,逃得遠遠的,以為自由了,卻發現『家』仍像一條無形而執著的線,拉扯著心。」
而許多專業讀者則不約而同將瀟湘神《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與同樣幻想力十足、雖無前十名,卻出現在「讀者最愛」行列的邱常婷《獸靈之詩》並比。
楊勝博大讚《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是幻想大作,其設定「融合JOJO系頭腦派超能力熱血戰鬥、歷史與奇幻扎實」,《獸靈之詩》則「融合台灣史地」、「以獸靈世界觀所創造的新品種奇幻史詩」。曲辰認為,瀟湘神《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以台灣作為舞台展現出如日本漫畫或好萊塢電影的磅礴氣勢」,邱常婷《獸靈之詩》則是「虛構出了一個穿越於神話與現實、模糊化在地界線的世界觀」,然而,兩本作品都將台灣「轉譯為一個無法輕易忽略的存在。」
冬陽表示:「《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與《獸靈之詩》可以窺見作者企圖之宏大,可是主題與出發點卻相對純粹,建構起既具娛樂性又深諳類型趣味的龐雜世界。」伍薰/南瓜社長則說:「在奇幻領域,《獸靈之詩》與《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兩部著作各以其獨特設定營造出特殊的故事氛圍,同時也呼應著屬於台灣的在地元素,相當具備代表性。」
劉定綱與謝宜安兩位皆將《獸靈之詩》認定為本年度大眾小說冠軍。謝宜安說:「《獸靈之詩》不以懸念取勝,但格局宏大,世界觀與獸靈設定引人入勝,是我心中的第一名,我很享受泰邦和璐安陪伴的這段路途。」劉定綱則表示《獸靈之詩》田野扎實又深具巧思,是他將其作為2023年大眾小說首選的原因:「《獸靈之詩》之所以成為我心中的第一名,一方面是必須接受外來文化,而逐漸丟失自身文化與認同的狀態,非常貼近台灣當前的現實;另一方面,冒險的展開除了是主角自身的掙扎外,也帶入許多人類學與奇幻的視角。」
➤讀者最愛:總分100分以上的12本大眾小說
主辦單位表示,大眾讀者的閱讀選擇分散,各有擁護的愛書。即使沒能擠進前十名的門檻,「綜合總分100分以上的書籍,也肯定是讀者們的最愛!」
Readmoo閱讀最前線總編輯臥斧亦表示:「這就是『大眾』的有趣與紛亂——在自以為讀了不少的閱讀經驗之外,還有許多自己沒注意過的閱讀選擇,而有許多人在那些閱讀選擇裡獲得了樂趣。」他建議,每位讀者都可以試著閱讀平時「根本不看」的書,因為「許多意外的美好,是這樣出現的。」●

OB短評》#471剖析人生難題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兆億大戰
指數型基金與ETF如何崛起成為大眾致富金鑰,並改變全球投資樣貌
Trillions: How a Band of Wall Street Renegades Invented the Index Fund and Changed Finance Forever
羅賓・魏吾絲(Robin Wigglesworth)著,朱怡康譯,行路出版,6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2024年初沸沸揚揚的ETF之亂,人人都把神奇的五位數字背得滾瓜爛熟,好像能一夕發財致富的密碼,讓原本已是顯學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更上層樓,成為臺灣的全民運動。這樣盲目的熱潮已有諸多評論和報導指出觀念上的錯誤,市面上也不乏對投資ETF的正確解說,但很少有像本書這樣,還原ETF生成的歷史脈絡,訴說ETF從無到有,由抽象概念逐漸變成為實際理財工具的經過。透過作者的生花妙筆,將專業財經知識變成一則動人的故事。與其說本書在談論某些人發財致富的豐功偉業,更重要的是介紹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如何勇於挑戰既定框架,持續地發明和創新。【內容簡介➤】
●帶牠回家的路上
行為獸醫師想告訴你的十一則故事
On the Way Home with Them: Tales of Animal Behaviors
徐莉寧(獸醫師阿默)著,大塊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實 樂 益
別再把你的動物伴侶當寵物,也別把獸醫當「獸」醫——這樣講很奇怪,但也只能這樣講,請參見書中的「獸醫小劇場」。這些小故事其實有個暖心嚴肅的主旨:領養一個生命,是條有去無回的覺察路。【內容簡介➤】
●21世紀的人生難題
憂鬱・焦慮・藥・迷信・愛・痛
Depression.Anxiety.Drugs.Superstition.Love.Pain, Very Short Introductions
瑪麗・珍恩・塔契(Mary Jane Tacchi)、珍・史考特(Jan Scott)、丹尼爾・弗里曼(Daniel Freeman)、傑森・弗里曼(Jason Freeman)、萊・伊維森(Les Iversen)、史都華・維斯(Stuart Vyse)、羅納德・德・索薩(Ronald de Sousa)、羅伯・布迪斯(Rob Boddice)著,吳妍儀、賴盈滿、葉佳怡譯,左岸文化,21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以「憂鬱、焦慮、藥、迷信、愛、痛」凸顯21世紀特定的生命、社會議題,是非常應時的簡明手冊。此套書各冊有如精緻的知識懶人包,以極具系統性的主題內容與主筆者提供的特定視野,為主題定位之外,也讓每個獨立成冊的主題相互緊密連結。台灣出版社為中文本提供了細緻的導讀,也讓套書更具可讀性。【內容簡介➤】
●哀仔
林佑霖著,時報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哀仔之哀,在於無地自容,不論換成什麼樣的身分,總是動輒得咎,然而這也正是詩人絕佳的戰鬥位置。高敏的字句膠合著義憤、慾望、自怨自艾,精細拼湊出一個歪掉的世界,因為原本的世界就是歪掉的。【內容簡介➤】
●冷戰的感覺結構
台韓文學與文化中的性別與情感政治(1950-1980)
陳佩甄著,政大出版社,40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樂 益
台韓比較蔚為顯學,這部聚焦於情感的文化分析,巧妙回刺了冷戰之冷,讓女性主體和性別辯證重新浮上檯面,鄭重而刁鑽,為20世紀後半葉的心態史補上一塊關鍵拼圖。【內容簡介➤】
●語言的力量
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說話與生活,如何學會更多種語言,和多語言能力對腦部的好處
The Power of Language:How the Codes We Use to Think, Speak, and Live Transform Our Minds
薇奧理卡・瑪利安(Viorica Marian)著,胡欣蘭譯,晨星出版,39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本書談的其實是語言多樣性。提醒讀者「多語」乃是人類文明的基本樣貌,是人類文化中的一個面向。透過研究多語言(人群),能更打開人類智能運作的新境域,也能見到語言對於人們記憶、論述更為複雜的干預,甚至形塑一個社會或文化的樣貌。在此,「雙語」乃至於「多語」,不僅只是提升競爭力的工具,更被提煉成思維的框架,有其啟發性。【內容簡介➤】
●看不見的文字
王威智著,蔚藍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益
本書以布農族祭司Laung Mangdavan創造的祭事曆圖紋為主角,思索口傳與符號系統間的對立與張力,以及強勢文化的殖民暴力。書名上的「看不見」帶來多重的歷史反思,不僅強調被語言文字的標準化所遮蔽之物,亦凸顯圖像非視覺性的文化訊息,更呼籲不該只見有型符號,而荒廢無形資產的重建工作。【內容簡介➤】
●消失的餐盤
Eating to Extinction: The World’s Rarest Foods and Why We Need to Save Them
丹.薩拉迪諾(Dan Saladino)著,馮郁庭譯,高寶書版,64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以精彩的跨領域報導,書寫常見食材的文化政治,此書提醒我們每日餐盤上消失的多樣性。作者靈活穿插呈現穀物、肉類、蔬菜等食物種類中的遺跡軼事,如考古般帶回已消失的物種與美味,以此帶出最重要的提醒:食物的多樣性對人類文化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一座古蹟或一種瀕絕的生物。這也是全球同質化帶來最重大的危機。【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