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書房》活著是被允許的!河崎秋子獲直木獎後推出首部長篇監獄小說《愚者之石》,及其他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著有《颶風之王》、《對土贖罪》,並在今年初以《同類相殘》贏得直木獎的河崎秋子,上個月底推出獲獎後首部作品《愚者之石》(小學館)。故事始於明治18年初夏,政治犯瀨戶內巽被判處13年有期徒刑,並被收押至北海道樺戶集中監獄。他的室友山本大二郎,是個不斷吹噓著女人與食物、話題總是圍繞著慾望的男人。隔年春天,巽和夥伴大二郎被轉移到釧路集中監獄,從事硫磺開採的工作,期間遭遇嚴苛的天候環境、硫磺山上的苦役,以及無數同胞的死亡。明治22年1月底,大二郎在一場火災後神祕消失,8年後假釋出獄的巽,踏上了尋找大二郎的旅途。河崎在這部長篇監獄小說中,寫實地刻畫只要活著就無法逃避的環境、不合理的處境、苦難中的曙光,以及最低限度的生命意義。
■著有《第八支長矛》、《塞王之盾》、《討伐幸村》的人氣時代小說家今村翔吾,上個月推出新作《破海者》(文藝春秋),以鎌倉幕府時期河野家與蒙古帝國的鬥爭為核心,書寫波濤洶湧的歷史大河小說。曾被源賴朝稱為「僅次於源氏與北條氏」的伊予名門河野家,卻因家族內鬥而沒落,失去往日榮景,就連現任家主河野通有,也為了爭奪族長地位,不得不與叔父爭鬥。然而此時,大海彼岸傳來元軍侵略的消息,在這外敵環伺、刻不容緩的時刻,通有決定整合分裂的河野家,並前往九州迎擊元軍。今村藉由「史上最大的帝國侵略」,描繪河野通有在內憂外患夾擊中,為復興家族而奮起的精彩歷程。
■文學獎得獎作《明日的記憶》、《兩千七百的夏與冬》、《看得見海的理髮廳》作者荻原浩,於上個月底推出新作《微笑森林》(新潮社),講述生命的懺悔與感動,以及希望與再生。5歲的自閉症兒童真人,在人稱「自殺名勝」的原生林失蹤。他在一周後安全獲救,並跟大人說「熊熊救了我」。歸來的真人,不僅願意吃原本討厭的香蕉,口中更出現過去不曾學過的詞彙和歌曲。他在那片森林裡,到底經歷了什麼?
為了幫助遭輿論攻擊的真人母親釐清真相,真人的叔叔展開調查,並發現真人迷失在森林後,曾與4名男女同行。背負著揮之不去的過去與罪孽的4人,因為森林中的奇異邂逅,而重新開啟了人生。書評家吉田伸子,對4人在樹海中與男孩相遇的描寫相當讚賞,認為荻原透過他們的改變,呈現希望的光芒,「這光芒雖然微小,但也令人眩目。」

■《向著風的那邊奔跑吧》、《深夜咖啡店》系列作者古內一繪,於上個月底帶來最新短篇小說集《東京世外桃源》(集英社)。在職場上與同事意見分歧的上班族,某天看到公司裡沉默寡言的女同事步履輕快地離開,忍不住跟了上去,來到一張描繪著美麗星空的海報前。同樣在公司裡受人事問題所苦的經理,某天在轉車前往公司的途中,臨時起意直接搭往終點站,開啟一段意想不到的旅途。
古內透過「星空拋接球」、「森林方舟」等6個療癒心靈的故事,描繪現代都市人承受的壓力與心傷,以及角色們因為發覺隱藏在東京不同角落的「世外桃源」,而得到慰藉與重生的歷程。
■2020年以出道作《妖怪心中》成為文學獎三冠王,又在2022年推出《她的妻子》的文壇新星蟬谷惠實,於上個月發行最新時代小說《萬兩役者之扇》(新潮社)。人稱「役者」的江戶森田座歌舞伎演員今村扇五郎,深深吸引著阿春的目光,讓她費盡心力想成為他的妻子。然而,這一切是否都在扇五郎的劇本中?饅頭商販、服飾設計師、木戶藝妓、自詡天才的假髮師,形形色色的人們,人生齒輪因扇五郎而慢慢錯亂。某日,一位年輕役者的屍體被人發現,扇五郎疑似是殺人兇手。為了藝術,是否任何行為都可以被原諒?
繼創下佳績的《妖怪心中》後,蟬谷再次透過歌舞伎的框架,編織出虛實交錯的劇場世界。
■以《巷說百物語》系列成為文學獎三冠王的人氣妖怪小說家京極夏彥,本月中推出系列作完結篇《了巷説百物語》(角川出版)。居住於下總國的獵狐專家稻荷藤兵衛,其實還有一個祕密身分:他能識破一切謊言、揭露過去醜惡,因此也被稱為「洞察屋」。某日,藤兵衛接到老中首座水野忠邦的委託,請他找出阻礙改革的敵對勢力,他們善於馭使妖魔、迷惑眾生、操縱人心。接下委託的藤兵衛來到江戶,遇到了妖魔使一行人,隨後也結識了武藏晴明神社的陰陽師中禪寺洲齋,並參與一家商戶的驅魔儀式。洞察屋、妖魔使、陰陽師的對峙與糾纏,將導向什麼樣的結局呢?
■著有《皇家賓館》、《蛇行之月》、《家族的完成》等傑作的文學獎作家櫻木紫乃,於本月中推出最新短篇小說集《山谷來的女人》(文藝春秋),以北海道為舞台,講述6個圍繞愛努女性「赤城美和」的故事。
愛努紋樣設計師美和,致力將傳統愛努圖騰現代化,融入日常生活空間。自少女時代起,她便因堅定、直率而獨特的特質,吸引著周遭的人。和她共處的人們,會注意到過去忽視的潛意識,也因感受到自身的情感而受傷。接著,美和便會離開,留下令人難以忘懷的話語。櫻木透過美和在不同年代與周圍交織的故事,書寫愛努族被壓迫的過往,以及肩負文化重量之人所展現的堅韌與驕傲。
【得獎消息】
■第12屆河合隼雄物語獎在本月3日公布得獎結果,八木詠美以去年春天推出的小說《休館日的她們》(筑摩書房),成為本屆贏家。八木在2020年以處女作《空芯手帳》奪得第36屆太宰治獎,該作英譯版《Diary of a Void》,並在2022年受《紐約時報》、《紐約客》等多家媒體推薦為必讀書籍,目前已被翻譯為24國語言發行全球。
《休館日的她們》是八木的第2部作品,故事女主角霍拉透過大學恩師介紹,接下一份當古羅馬女神像聊天對象的工作。她與維納斯雕像超越了有機物和無機物的界線,打開新關係的大門,建立起神奇又堅定的姐妹情誼。河合隼雄物語獎評審認為,這是一部透過讓存在於平行世界的靈魂互換,來探討溝通可能性之作。
■第70屆江戶川亂步獎於上個月公布,此次睽違3年出現並列得主,獲獎的2部作品,分別是以幕末遊廓為舞台的本格時代推理小說《遊廓島心中譚》,以及描寫人氣男偶像禁藥疑雲的幽默推理小說《假肌肉》(Fake Muscle),得獎作預計將在今年8月以後,由講談社正式發行。
霜月流的《遊廓島心中譚》,講述町人少女們潛入外國人居留地,追查親人死亡真相的故事。霜月自陳,這部作品受幕末時期到訪橫濱的地理學者里希霍芬(von Richthofen)所啟發,他筆下的「遊廓島」為她帶來的印象與感動,成為本作構思的核心。
另一位得主日野瑛太郎,則是第4次入圍亂步獎最終評選。得獎作《假肌肉》以週刊記者和麻藥取締官為主角,講述兩人如何循線追查未在禁藥檢測中檢出的非法藥物。日野提到,自己在新冠疫情期間迷上健身,因而萌生以「健美運動黑暗面」為主題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亂步獎公布第2輪評選結果時,以《假如她沒有奪走那座鐘》入圍的作者「外八」,除了作品評論外,還得到一句「宛如暴雷的標題,以及擺明沒有認真想的筆名,也是扣分對象」的評語。這個評論在社群網站上引起撻伐,作者本人在X(推特)發文回應:「用『外八』當作筆名不行嗎?我從小就被叫這個綽號。」許多讀者也表示難以接受「筆名被當成扣分依據」的說法。

【業界新聞】
■日本全國書店數量,在過去10年內減少約4700家,其中光是2023年就少了614家。除了閱讀人口減少外,網絡購物與電子書的普及,也降低讀者光顧書店的機會,加快小規模書店倒閉潮。2022年接手倒閉書店的直木獎作家今村翔吾,今年4月底在東京神保町開設日本第一間格子書店「本丸」,以共享型書店的形式另闢蹊徑。
這間書店將364個櫃位,以月租4000到9000日圓的價格,分租給不同櫃主,讓他們自由陳列和銷售選品。有些書架上專門陳列人類或動物骨骼的書籍,也有書架上僅放置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今村提到:「如果是許多人一起參與的共享型書店,就能分散開店風險。這種型態也具備向地方擴展的潛力。」今村亦希望目前的租用者中,能夠出現願意開設書店的人,他計劃支援櫃主獨立開店,進一步擴展書店覆蓋率。
■上個月恰逢母親節,日本《產經新聞》文化部與紀伊國屋書店、流泉書房及淳久堂書店代表,共同舉辦座談會,以「母親」為主題,收集並推薦關於母親的故事,表達感動與感謝。本次的選書包含宮西達也的繪本《最喜歡媽媽了!》和《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吉竹伸介的繪本《明明啊明明》、漫畫家螻榮子的《我們這一家SUPER》、鹿島和夫的《老師,那個啊:一年一班鹿島教室》,以及早見和真在今春推出的棒球小說《觀眾席的母親》。
這些推薦書籍或以忙於育兒、家務和工作的母親們為主題,或讓母親大量登場。與會者希望透過這些作品,讓心情緊繃、或感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的母親,能享受放鬆的閱讀時光,並在書本中的得到共鳴。●
OB短評》#481橫跨國度與時代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毛澤東時代的真實社會
共產黨如何改變中國階級與人民面貌?
A Social History of Maoist China: Conflict and Change, 1949-1976
文浩(Felix Wemheuer)著,項佳谷(Jiagu Richter)譯,臺灣商務,63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一般來說,對於「新中國」的了解多著重在國家策略的執行、政治事件的發展與涉及的重要人物,本書則放低姿態,將視線深入出身、身分、階級各異的無名個人。各式各樣崎嶇、莫名、意外連連,甚至蒙上奇幻色彩的現實人生交織,使這段時期中國基層的血肉和紋理逐漸浮現。它們成為一個時代的遺產,在社會中遁跡潛形,成為今日中國體質的主幹。【內容簡介➤】
●說故事的古典音樂導聆【浪漫樂派】
鋼琴家帶你入門120首名曲,聽懂舒伯特到布拉姆斯的自由夢想
클래식이 알고 싶다: 낭만살롱 편
安仁模(안인모)著,林芳如譯,原點出版,47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將音樂家們濃密厚重的人生化得輕巧有韻律感,卻又能進入他們的感知世界。不妨在睡前或空閒之時,隨著自己的節奏,挑選一段閱讀。不管是一路隨著如樂章展開的真實人生往前走,或是稍微停頓下來,將提供的曲子凝神聽上一會兒,讓方才的故事隨音樂在腦海中上演,都好。【內容簡介➤】
●比較的幽靈
民族主義、東南亞與全球
The Spectre of Compari-sons: Nationalism, Southeast Asia, and the World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著,陳信宏譯,衛城出版,75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文 樂
「東南亞」這個集合體,在過去十數年因應台灣自身的經濟政策而發展出不同面貌。在這本已故知名學者安德森的重要著作中,「東南亞」必須透過殖民歷史與去殖民的不同進程,拆解為各個獨立的歷史時刻,挑戰既有的時空同質論。書中各章以拆解殖民帶來民族主義為譜,擘畫出一幅全球交織的地緣政治景觀,也讓「比較」與「幽靈」帶來的暈眩情境,成為重新校正、對焦近代史觀的稜鏡。【內容簡介➤】
●最後的使團
1795年荷蘭使團和一段被遺忘的中西相遇史
The Last Embassy: The Dutch Mission of 1795 and the Forgotten History of Western Encounters with China
歐陽泰(Tonio Andrade)著,黃中憲譯,時報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以繼馬戞爾尼之後訪華的荷蘭使節團為主角,讓這趟賓主盡歡的出使行程重現世人眼前。歐陽泰不只顛覆了英國觀點的顢頇清國論述,同時也以靈活的史料編引,妙筆復興了史學的說故事傳統。見解獨到,賞心悅目的傑作。【內容簡介➤】
●俄烏戰爭
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The Russo-Ukrainian War: The Return of History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著,劉卉立譯,貓頭鷹出版,680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樂
想了解俄烏戰爭的來龍去脈,不妨就選此書。烏克蘭史專業的作者扣緊對戰爭的關懷,梳理出簡明扼要的歷史脈絡,讓讀者不至迷失於歐亞間長遠龐雜的糾葛中。書中也分析了近期的地緣政治與進行中的戰爭情勢,使歷史有效連結至當下。而出身烏克蘭的作者對於故鄉親友處境的描寫,更使這部戰爭史沾染了活生生橫飛的血肉與盈眶的眼淚,在在提醒我們,科技戰傷害與傷心的永遠是人。【內容簡介➤】
●美利堅國度
十一個相互對立的地區文化史
American Nations: A History of the Eleven Rival Regional Cultures of North America
科林.伍達德(Colin Woodard)著,王琳茱譯,八旗文化,5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以多元文化鎔爐為傲的美利堅合眾國,在民族國家、國際社會秩序確立之前,即有著十分殊異的區域組成。此書重構16世紀末以降業已形成的11個區域文化,追溯其獨特的文化組成,強調差異與獨立的歷史認識,以此挑戰當代各種二元對立(民主/共和、紅/藍、黑/白)的意識形態僵局,也戳破多元文化主義的虛假泡泡。【內容簡介➤】
●德國幻想曲
Fantaisie allemande
菲立普.克婁代(Philippe Claudel)著,繆詠華譯,木馬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以印象派的筆法,描繪令人費解的暴力,這五篇二戰德國的故事,各自獨立,卻因為Viktor這個意為「勝利」的人名而串連在一起。詩意的書名,本身也是一連串的反諷:這是虛構的,殘忍的,針對那個音樂與哲學的國度,也針對人性。【內容簡介➤】
●成為原住民
文學、知識與世界想像
陳芷凡著,政大出版社,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以認同的進行式「成為」(becoming)貫穿全書,作者不僅鬆動狹義的殖民的「原住民」概念,也試圖賦予「書寫與文學」更動態有機的歷史介入性。書中各章不僅透過書寫叩問原住民為何(what),也透過原住民反思書寫為何(why),兩者交織辯證後,呈現一幅立體的知識圖景,更指向多元想像世界的方式。【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