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的博物館.遊戲篇》集臺灣刑偵空間與技術的大成:安康接待室 ft.國家人權博物館

在國外影視、小說、遊戲、漫畫作品中,常常會看見「FBI」的身影,它指美國聯邦調查局,而臺灣也有調查局,其創立與國共內戰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蔣介石是國民黨調查組織最早期的領導人,調查局的前身是大名昭彰卻神秘至極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通常簡稱中統局),它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軍統局)並稱,民國30、40年代兩大調查機構,現在民國時期的諜報片大多都以他們背景。現在的內政部調查局是1948年成立於廣州。

安康接待室(1974-1987)是調查局為了偵訊叛亂案件,而設置的大型偵訊空間。它的建築設計、空間規劃,甚至建材的應用,都是為了偵訊刑求而設計,是臺灣白色恐怖政治迫害的建築見證。在上世紀70年代興建、至解嚴前停用,安康接待室代表國民黨從國共內戰到統治臺灣,一路以來偵訊技術之大成,是因緣際會下,得以保留全貌的偵訊空間。

不義遺址的研究是晚近才開始的,因為時間距離久遠,所以研究上有許多困難,比如二二八事件許多受迫害的歷史場景,發生在開放空間、軍營內部,難以認定或調查,白色恐怖遺址則有些隱身在民宅之中,早已拆遷或改建。根據國家人權博物館(以下簡稱:人權館)的研究指出,有六成以上都已經沒有原件建物與構造了。

在此情況之下「安康接待室」的建築物,是調查局從無到有地建構出來的,而且保留完整,相當具備歷史價值。Openbook閱讀誌特別訪問研究「安康接待室」多年的學者張維修,揭開其神祕面紗。

➤偵訊空間,竟都標配「圖書室」,用在思想改造?


學者張維修(攝影:林鈺馨)

調查局在臺北市曾經設置三處專門的偵訊刑求空間,第一處為大龍峒留質室(1950-1958),後來搬遷到三張犁設置第一留質室(1958-1972),其後於1967年改稱為三張犁招待所,而後再遷至安康接待室(1974-1987)。從三座不同時間的留質室,可以看見臺灣白恐刑偵空間發展。

1950年,國民黨政府遷臺後,調查局在臺北恢復工作,需要一個囚禁人犯的留質室,初期設於徵用的民宅,將位於臺北市酒泉街保安宮附近的老房改建為偵查監獄,關押犯人中有自新者與政治叛亂犯。目前建物已經不存在,推測位置在酒泉街、保安宮旁的大龍峒。此建物應為三合院,被關押的政治犯被刑求或哀號的紀錄,在非常多文獻都可以看見,推測當時幾乎毫無人權保障可言。。

張維修指出,雖然受刑人沒有人權,但值得玩味的是,大龍峒和三張犂留質室都有「圖書室」的空間規劃,推測主要用於思想矯正,比如放《三民主義》、《國父遺教》等相關書籍。安康接待室目前沒有看到文獻或訪談指出有圖書室,但推測應該也有。

➤三張犁第一留質室,以刑求聞名,擺盪在生死之間的鬼門關

三張犁第一留質室是接續大龍峒留質室的審訊場所,雖是特意興建,不過,其空間配置很大程度上受到大龍峒留質室的影響。根據陳新吉《馬鞍藤的春天》對三張犁第一留質室的手繪稿,不難發現,此處仍以三合院的平面作為空間設計的參考原型。


截自《馬鞍藤的春天-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陳新吉回憶錄》(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根據人權館對此處的簡介,三張犁第一留質室主要用於偵訊叛亂犯和刑事犯,其管理嚴酷、刑求逼供惡名昭彰。據受難者證言,留質室環境惡劣,小押房只有一坪半大小,只有單人床和便壺,不通風且臭氣難聞,光線也很陰暗。監房管理也相當嚴苛,譬如每天只供應500cc的一杯開水,要在固定時間上廁所,不然只能用便壺大小便,每天十幾分鐘的放封時間不能開口說話等。

根據不義遺址資料庫的說明,陳新吉曾描述被留押此處時所受的各式刑求手段,如:強光照射、疲勞訊問、毆打電擊、高分貝噪音、精神恐嚇等,故稱此處為「有名的鬼門關」。

作家柏楊遭拘留於三張犁留質室時,也曾被尺抽打臉頰,並被踢打身體遭致骨折。有傳言曾提到《台灣新生報》女記者沈嫄璋在此處被全身剝光,在房子對角拉上一根很粗的麻繩,架著她騎在上面,作為刑求的手法。

1971年調查局出售三張犁留質室用地,推測最晚使用至1974隔年初,然後全數拆除,現在為一般民宅。相關審訊的工作移至1974年1月竣工啟用的安康接待室。

➤安康接待室,偵訊空間的巨大強化:加強心理控制、精神壓力效能

相較於保留三合院建築特色的三張犁留質室,安康接待室的空間規劃設計,無論在整體規劃或建材細節等方面,都提升了一大級。工作區(審訊犯人之處)與休養區(關押犯人之處),是犯人會使用到的地方。根據張維修的研究,從建築細節來說,有幾點特徵:

  1. 開高窗與拉上窗簾:便於控制光源,使犯人搞不清楚樓層方位、時序。
  2. 每個房間外側有突出的雨遮並下向延伸:推測可強化阻擋左右房間相互交流的機會。
  3. 吸音板、厚地毯:這些規劃主要是因應美麗島事件後,對偵訊室進行的整體改裝,以強化隔音效果,防止串供。使用的建材當時在臺灣室內裝修市場並不常見,推測是專門從日本進口。
  4. 休養區(即牢房區)門上設置有內凹壓克力罩,讓看守人員可以由外側,探頭無死角監看室內動態。在現代監控設備普及前,這是相當少見設計。

無論是偵訊室(左)或關押犯人的牢房(右)都採取開高窗的設計。


牢房門上設計有內凹壓克力罩,讓看守人員可以由外側,探頭無死角監看室內動態,是現代監控設備普及前,這是相當少見設計

由於調查局的職務範圍,安康接待室面對的犯人主要是政治犯,而不是窮凶惡極的歹徒。因此,刑偵的手段並非身體上的嚴刑拷打,著重在精神面施加壓力與控制,主要手段則是疲勞偵訊。

其中,控制光源、強化隔音都是增加心理壓力的手段。當人從一般空間進入無聲空間,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心理壓力也會倍增。利用封閉環境讓時序模糊,也使得犯人在審訊過程中,無法確認時間的流逝。

《美麗島》雜誌創辦人張俊宏曾回憶,當他看到牢房門上的凹洞,突然多出一顆頭顱時,常常會嚇到。因為圓形壓克力凹洞會有變形的效果,讓看守員的頭顱呈現放大和扭曲的變形。

這些空間細節的設計,都是在建設之初就精準理解刑偵工作需求,尤其是為了在精神面給予壓力與打擊所做的規劃。

➤在裡面是沒有時間的,只剩下你跟偵訊人員

我們所處的生活空間,沒有幾天是在寢室的。像我最長是70幾個小時的疲勞審訊,也沒有睡覺⋯⋯我們對這個環境,基本上是不是很清楚的,在裡面是沒有時間的,可能你們必須要有這個想法,在裡面沒有時間,當你試圖了解太陽下山了沒有?窗簾卻全部是關上的。基本上那是只有你跟偵訊人員之間的互動⋯⋯

美麗島事件當事人陳忠信如此回憶。根據《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說明,安康接待室設立期間,最為人所知的政治事件就是美麗島事件,除了陳忠信之外,包括王拓、周平德、林弘宣、姚嘉文、施明德、張俊宏、陳菊、黃信介、蔡有全、蘇慶黎等人,都曾在此處接受時間長短不一的偵訊。


上排左起王拓、周平德、林弘宣、姚嘉文,中排左起施明德、張俊宏、張富忠、陳菊,下排左起黃信介、蔡有全、蘇慶黎

➤將犯人移動路線設計成一條巨大的管子

在建築整體設計的部分,張維修也發現幾個重要特徵:

  1. 犯人移動路線全室內,完全不接觸營舍外圍:犯人從入監、提訊、偵訊、回牢房,都在單一線路中進行,完全沒有機會看到除了工作區與休養區以外的任何空間。
  2. 以狹窄方形無窗長廊,連結工作區與休養區:便於人犯管理與移動。

將連接工作區與休養區動線設計成地下長廊,降低管理風險與人力

張維修提到,如果從管理的角度來看,試想今天審訊可能1小時也可能5小時,犯人會需要來來回回移動,「最安全的方式是什麼呢?——把所有動線都設計在一條管子中。」

這可以說是安康接待室建築的重要設計,因為移動動線絕大部分都設計成一條封閉的管道,大幅降低了犯人逃跑的可能。移動時,甚至不需要兩個人押解,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了。

大龍峒、三張犁等經驗中總結,做出改進方案,最終的安康接待室,進化為集大成的高效應用空間。

➤高低差,混淆犯人的空間感,加深精神壓力

工作區和休養區是安康接待室兩塊最重要的區域,曾經進入過安康接待室的人不難發現,這兩塊區域的「高低差」,是整體空間最重要且最精巧的設計:

  • 區分不同工作空間:對工作人員和偵訊人員而言,因為可以在整體園區移動,所以能藉由高低差,明確區分出兩大重要的工作區域。
  • 混淆犯人的空間感:犯人從進入安康接待室開始,完全不會離開營舍內部,所以根本不會發現區域之間存在著高低差,以為在同一個平面中。
  • 將狹窄方形無窗長廊埋入地下,移動路線縮限於營舍內部。
  • 以為自己被關在地下室:因為工作區與休養區相差一層,通過樓梯、經過長廊抵達休養區,仍屬一樓,但犯人的心理上卻認為已到地下室,心理上增加逃脫難度。
  • 高低差的心理暗示:屬於調查員審訊的空間位在高處,關押自己的牢房處於低處,也營造了強烈的心理暗示,彷彿調查員高高在上,低處牢房則更顯得暗無天日。

    左為原始地形圖,右為目前的地形圖,紅色建物即示意安康接待室(圖片:張維修提供)


通過地形圖,才令人恍然大悟,原來剛好一層的地形差異,是在因為建物動工之前,就進行了大幅度的地形整理。也說明了安康接待室的設計是精心雕琢而成的。(圖片:張維修提供)

安康接待室傍山而立,前有河流,天然屏障易守難攻。張維修經過反覆研究後,將原來的地形依照等高線建出地貌模型,他指出,過去進入此空間,便以為它是順應原地形而建,其實是錯誤的。

「高低差」的空間設計,實則是經過大型工程,將原本差距更大的上、下平面,高低縮減為只差一層樓。建築空間的設計費盡心機,達到外部明確區隔,內部緊密相連,將人員移動、偵訊需求、心理暗示等等控制手段,都設計進來了。


因為犯人僅能在建築內部移動,所以無法察覺,工作區與休養區是有高低落差的。因此犯人回憶時多以為自己是被關在地下室的

➤製造政治犯的SOP

從不義遺址的角度切入白色恐怖,與白恐受難者為主的研究視角有何不同?張維修認為,前者的觀察,更能看到當時國家整體的布局,他稱之為「製造政治犯」的過程。


本圖翻攝自《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頁 23

上圖交代了一名政治犯會經歷的不同流程,而受難者的悲劇,也不是被抓之後轉眼就被定罪的,它有一套符應當時法律的「合法程序」,製造政治犯的SOP。

本文所述的內容,僅僅只是SOP中,拘禁留質室期間的過程。這段過程主要目的在於要求犯人交代出同黨、釐清犯亂思想或進步思想的來源,通常預設罪犯背後有一個完整組織,擔心另有更龐大、系統性的叛亂等等。基於這樣的假設和需求,調查局以其偵訊專業,建造出這座專門偵訊的園區。

安康接待室僅只是「政治犯製造SOP」的一環,卻清楚揭示了當時國家的政策與手段。身體的傷,總有結痂的一日,精神的傷,該如何癒合呢?建物的拆遷或許讓歷史漸趨荒蕪、被多數人遺忘,但正如白恐受害者、臺灣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長蔡寬裕所說:「不義遺址是民主的不在場證明」。

➤安康接待室,偵訊技術高度專業化、現代化

對於安康接待室研究,張維修提出的觀點打破許多人的想法:「把安康接待室想像成一個提供『偵訊服務』的空間,有一組接待人員在維持環境,包含場館主任、工友、廚師、警衛等等。裡面有廚房、工作人員住宿區等等。」

舉例來說,今天可能有一位調查員從外地押解犯人過來,安康接待室提供調查員專屬的住宿空間、犯人牢房、偵訊室等等,可能待三天或一個月,期間此處都提供餐食與生活所需。調查員與犯人離開後,也有專責人員整理使用過的空間。

前文主要著墨在工作區與休養區,然工作區除了偵訊室之外,另設有閱卷室、錄音室、辦公室、會議室與主任辦公室等不同空間。休養區則有小型獨居房22間、大型混居房9間,警衛室和儲藏室。生活區和宿舍區則為辦公人員和警衛宿舍,除了多間男女臥室,也有餐廳、康樂室、健保房和廚房等空間。


安康接待室中的準備三餐的廚房

從不同角度來看,安康接待室的空間設計,不僅在偵訊方面有精準的功能規劃,關於工作人員的生活空間,也有完整的配置。

➤灰色地帶的工作人員,是怎麼想的:建築師、警衛、廚師、前臺接待、醫生

安康接待室有如一間精巧的偵訊園區,會有人員Check in、Check out,可謂遠離塵囂、獨立運營的空間。出入其中的人員,也不全然是非黑即白,如共匪/愛國者、白恐受難者/迫害者與共犯等人物。在這些對立之外,還有一些處於灰色地帶的人,譬如警衛、廚師、前臺接待、醫生、理髮師、護士等等。


安康接待也可以看到屬於工作人員的生活空間

「他們跟案件無關,可又是支撐著空間運轉的重要螺絲釘。雖然跟案件保持了一點點距離,但他們的想法到底是什麼呢?他們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還是說一無所知?」張維修對這些問題感到好奇,可惜相關線索實在太少,人員也難以聯繫。

張維修自言,他經常想像:建築設計師與調查局的交流到底有多密切?他是單純的以為提供專業服務,還是為了貢獻國家,抑或是也感到不安呢?可惜建築師已離世,無法求證了。

➤與諜報與調查相關影視與遊戲作品

然而,這些考證不及的歷史灰色地帶,正是電影、遊戲、小說或桌遊等故事可以著墨發揮的地方。比如電影《竊聽風暴》描繪1984年的東柏林一位監聽員,在監聽過程中,一步一步認同並對監聽對象伸出援手的故事。

比如第一篇文章〈藏品之美融和歷史事件〉提到的電子遊戲《請出示文件》(Papers, Please),玩家扮演虛擬共產主義國家的邊界關卡檢查官,引導玩家直面到道德難題: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家庭,應該維護並執行政府的指令,還是冒著風險幫助無辜的人呢?

而比如《TRAIN》這款桌遊,玩家的任務是把象徵乘客的棋子塞進火車,破壞其他玩家的軌道,努力讓自己的火車到達終點。然而玩家到達終點時,會發現車站名稱是「奧斯威辛」(Auschwitz)──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集中營,讓玩家透過火車調度,參與了猶太大屠殺,是一種另類的歷史教育。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3-10-23 11:50
童書書房》帶有亡靈節斑斕色彩,失去寵物而理解的生死頓悟,及其他童書藝文短訊

【萬聖節快樂】

■繼10月底的萬聖節之後,墨西哥亡靈節(Día de los Muertos)的各式慶祝活動將在11月2日展開。由於皮克斯動畫《可可夜總會》賣座的影響,使得全球各地觀眾更加熟悉這個紀念亡者的繽紛節日。Judith Valdés B.的繪本《An Ofrenda for Perro》以亡靈節為背景,描述失去寵物的男孩Benito在節日前後對於生死的頓悟。

從Benito出生就陪伴左右的狗狗Perro過世後,Benito無法振作。就在隨著父母準備祭壇,擺出過世祖父母以及Perro生前的照片之後,他想起人狗之間的鮮明記憶——從而體會到失去終究是一條無法跨越的線,但是留在這一端的是付出與愛,也是亡靈節的斑斕色彩。


《An Ofrenda for Perro》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好久不見的繪本作家雙人組合范氏兄弟自出道作《午夜園丁》以來,每部作品皆獲得不俗評價。不過在繪本《Night Lunch》裡,弟弟范揚夏(Eric Fan)將繪圖的部分交由繪本畫家Dena Seiferling負責,塑造出有別以往的風格。

但說回來書名「Night Lunch」,為什麼要在半夜吃午餐呢?其實Night lunch wagon是專門賣宵夜的餐車,盛行於19世紀,後來被現代化的行動餐車取代。本作取用宵夜餐車的歷史,翻開繪本只見宛如倫敦街頭般霧氣濃厚的石磚路上,一輛宵夜馬車喀噠喀噠走了過來,客人們頓時眼神發亮連忙擠上車。

外表嚇人、事實上卻很貼心的貓頭鷹老闆,記得每位常客的必吃宵夜,例如狐狸要吃派、小獾總吃三明治、負鼠一家子最喜歡吃肉布丁等等。在餐車附近掃地的清潔工老鼠也想跟其他夜貓子一起用餐,但是口袋空空的他只能聞著食物的香氣嘆息。夜深了,餐車即將離開,老鼠眼看今天又要餓肚子,卻發現貓頭鷹老闆不但幫他準備好了一桌飯菜,甚至還將賣剩的菜肴打包讓他帶回家。由於筆觸濃厚、畫風獨特,全書的氛圍令人感到十分緊張,但在最後看到小老鼠感激提著一袋宵夜的背影,卻意外暖心。


《Night Lunch》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不管百萬裝潢豪宅或是尋常人家,都會有一處孩子們最怕、最不想靠近的地方。那裡可能是長滿蜘蛛網的閣樓或是陰暗地下室。Ben Hatke的漫畫《Things in the Basement》畫出了孩子們又害怕又嚮往的小地方大冒險。主角Milo被媽媽拜託去地下室的洗衣房找回妹妹的襪子,他鼓起勇氣衝下階梯,迅速找到襪子,結果眼角餘光好像瞥見了有什麼東西在角落騷動,地下室竟然有一扇異樣的門⋯⋯一切就和他想像的一樣,門後有怪物想把他吃掉,但事情也和他想像得不一樣,門後還有善良的生物要在他探險的路上幫他一把,Milo在這趟旅程中學會分辨敵友。

去地下室撿襪子如此尋常小事,竟能延伸出240頁的冒險作品,令人讚嘆作者的想像力。他強烈的視覺語言、易懂的分鏡畫面,鮮少對話的內容,生動呈現出Milo一開始搬進新家的恐懼與期待,即便直接閱讀原文也能沈浸在刺激情境中。漫畫結尾Milo成功完成任務,但媽媽又請他去閣樓找另一樣物品,替未來續集埋下伏筆。

【名家新作】

■ 繪本《壞種子》插畫家皮特.奧瓦德(Pete Oswald)的新作《Flat Cat》(扁貓),是兼具創意與寓意的輕鬆作品。「扁貓」顧名思義,是一隻像圖畫紙般扁平的貓。這個不尋常的身形帶給他許多方便,他可以從門縫鑽進任何想去的地方,累了就假裝成一張地毯躺在門口曬太陽。他可以像風箏一樣在天上飛,把自己當成旗子隨風飄揚,或是躲在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真是太自在了!

扁貓走到哪躺到哪,結果一不小心就在洗衣籃裡睡著,被送進全自動洗衣機裡。他被水流徹底翻轉,又被烘得蓬蓬鬆鬆,竟然變成了立體的貓,這該怎麼辦!驚恐的牠想盡辦法要讓自己扁掉,但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當一隻普通的貓讓大家拍拍摸摸,日子也是滿舒適的。沒料到就在牠轉換心境之後,又發生意外讓牠扁掉了⋯⋯不過扁貓已經摸透了立體和平面的自己,能夠自由轉換心境了。


《Flat Cat》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奈及利亞裔女作家奇瑪曼達.阿迪契(Chimamanda Adichie)以《美國佬》、《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等作成為當代文壇矚目焦點,今年她首度推出繪本作品《Mama’s Sleeping Scarf》。在這本書裡,小女孩Chino捨不得和要上班的母親分開,母親見狀在出門前將自己最心愛的綠絲巾借給Chino當玩具。

女孩發揮想像力,一下子把絲巾當作毯子蓋在玩偶身上,接下來又開始玩起辦家家酒。這是數年前阿迪契寫給當時3歲的女兒的故事,現在發展成完整作品。讀者可藉由本作,一窺阿迪契幼時在奈及利亞首大城Lagos的回憶。有趣的是,阿迪契以筆名「Nwa Grace-James」發表本作,此名意為「Grace-James的孩子」,以紀念作家之母。繪者裘莉.艾弗利諾(Joelle Avelino)繪有《學校沒有教的公民課》 

【跨界合作】

■ 風格華麗略帶慵懶的繪本畫家 ヒグチユウコ(樋口裕子)的名作將化為郵票,限量發行250萬份。日本郵局的特殊郵票系列「絵本の世界」以樋口的作品為發想,設計出一組10枚的套票。該系列收錄《世界上最棒的貓》、《沒人要的貓》、《開書店的貓》等三作的10幅經典畫面作為票面圖案,一組僅要價840日幣,於12月6日開賣。年底剛好在日本的讀者請手刀搶購!

為配合日人寄送明信片拜年的習慣,「絵本の世界」系列郵票每年都在年底發售。從2017年五味太郎的《小金魚逃走了》開始,艾瑞.卡爾的《好餓的毛毛蟲》以及李歐.李奧尼的《小黑魚》等歐美日經典繪本都化為方寸,將美麗的童書扉頁和寄件人的心意,隨著明信片一起寄送到重要的人手中。 


(圖片來源:Japan Post

■穩坐人氣寶座的角落小夥伴以繪本出道,之後以貼圖、遊戲以及各種周邊商品占據大小朋友心中最堅定的一處角落。現在他們即將推出第三部劇場版動畫《ツギハギ工場のふしぎなコ》(暫譯:玩具工廠的不可思議之子),劇情簡介如下:在距離森林稍遠的空地上有一座古老的玩具工廠,裡面的角落小夥伴在熊熊廠長的鼓勵下認真工作,每個人發揮所長,努力製作玩偶。但是玩偶出貨到鎮上時,竟然動了起來,是什麼力量賦予它們生命呢⋯⋯?

在進戲院揭開謎底之前,不妨思考這些角色IP作品之所以賣座,賦與角色靈魂的是哪些隱藏人物?角落小夥伴的三部動畫劇本都由「ヨーロッパ企画」的角田貴志擔綱。無論是大銀幕動畫或是串流平台節目如Netflix拉拉熊影集第二季《主題樂園大冒險》,角田和企劃團隊都能配合既定的角色性格設定,發想出奔放的情節。如何兼具商業考量且發想驚人的故事創意,令人玩味。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吳品儒(譯者/節目企劃/創作者)
2023-10-22 10:00
現場》觀察不是為了臨摹,是發現新事物:100%ORANGE 及川賢治X譯者米雅

對談人:
及川賢治(100%ORANGE創辦人)
米雅(繪本作家、日文童書譯者)
日文口譯:賴庭筠

「我開始注意到100%ORANGE這個創作組合,是因為日本詩人窗道雄。」在對談現場,譯者米雅首先談及她初次接觸到及川賢治插畫的契機。2009年,因為學業研究所需,她蒐集了大量有關窗道雄的資料,其中之一是日本知名兒童文學雜誌《飛行教室》歡慶窗道雄100歲的生日特輯。特輯裡有6頁的重頭戲,是由100%ORANGE搭配窗道雄詩集《不可思議的口袋》(暫譯,ふしぎなポケット)繪製的短篇圖文作品。

米雅表示,這個短篇作品不僅畫作有難以忽視的清新感,更令人驚豔的是圖像的詮釋功力。童謠裡開頭寫著「我的口袋裡有/一片餅乾」,但100%ORANGE的插圖並沒有直接畫出口袋裝著餅乾,畫面上是一張小孩的雀躍神情。「敲打口袋/餅乾多了一片⋯⋯」隨著童謠行進,孩子的表情與餅乾的數量變化給予童謠無邊際的想像空間。

「這首童謠如果用台語來念,你們感興趣嗎?」米雅問向台下觀眾,接著在現場表達期待的鼓掌聲中,以生動流利的台語朗讀完整首童謠。結束後她說:「其實我一直鋪陳,是為了讓及川先生不要緊張。」(眾人大笑)於是,米雅再加碼用日文唱了一次童謠。


繪本作家、日文童書譯者米雅。(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在歡樂的開場下,及川賢治帶著還有些羞澀的神情,介紹自己踏入插畫創作的契機:當時是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一台孔版印刷機的時代。大學時期,他初次接觸到孔版印刷技術,心想:「既然我有這麼多空閒時間,不如來試試看製作自己的明信片如何?」

當時他將製作的明信片拿到附近的雜貨店或服飾店,用150日元的價錢販售。沒想到店家反應,這些明信片賣得很不錯,「後來訂單漸漸增多,我也覺得非常開心,就越做越多。」

陸續的,很多人因為看見這系列明信片,開始向及川邀請插畫合作。「直到現在,我維持著一半創作插畫、一半畫繪本的生活,也有25年的時間了。」

100%ORANGE 名稱的由來

熟悉100%ORANGE的讀者可能知道,這個設計團隊其實是由夫妻兩人,及川賢治和竹內繭子組合而成。書籍封面上,讀者們會看見不同的姓名組合出現,譬如有時只有100%ORANGE,有時是100%ORANGE(及川賢治+竹內繭子),有時可能是:及川賢治(100%ORANGE),還有其它組合⋯⋯米雅好奇發問:「團體創作過程中,什麼時候是及川先生,什麼時候是竹內女士呢?」

及川回覆,插畫工作主要由他自己擔任,插畫合作衍生的經紀及行政事務,則是由太太繭子負責。創作前的概念發想和作品完成後,兩人會共同討論。他表示,「這樣的創作方式其實很好,隨時有客觀的觀點可以加入討論。因為我們是夫妻嘛,有時候她也會很直接的吐槽。」

及川坦言,一開始以插畫全職維生有些困難,因此「100%ORANGE」其實是他一邊上班一邊畫插畫時期,不以本名發表創作的權宜之計。當他漸漸開始出版面向孩童的繪本創作後,恰好遇上準備辭掉正職工作的時期,因此希望開始換回本名發表。


(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原先設定是,以「100%ORANGE」的名字發表成人繪本創作,以本名發表兒童繪本創作。但隨著插畫作品類型愈來愈多,及川說:「現在就變得有點混亂,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應該要用100%ORANGE還是本名來出版(笑)。」

「我還有一個一直很好奇的問題,」米雅追問:「這個Orange指的是水果還是顏色呢?」及川回答:「其實這個Orange沒有深刻的意義,只是當初取名時希望有100%,後面需要加個名詞而已。」坦率的答案,引來台下一片笑聲。

多樣跨界作品

繪本創作之外,從書籍封面、音樂專輯插畫、蘋果汁包裝、玩具盒、餅乾盒插畫,到結合傳統再新創的芥子娃娃、七福神,都在100%ORANGE的插畫合作範圍。

及川賢治分享多項插畫應用於合作案的思考,比如基於餅乾盒包裝的成本考量,將插畫設定為雙色,印刷成本相對降低、也容易留下記憶點。 

米雅首先特別介紹由100%ORANGE設計的七福神木偶。早在日本明治時期,箱根地區便出現手工木製的七福神玩偶,可由大到小收納起來,成為小孩的玩具或家中擺飾。相傳是宣揚俄羅斯東正教的一位神職人員,將七福神帶回俄羅斯,才逐漸演變為大家熟知的俄羅斯娃娃。

傳統的七福神經過100%ORANGE的畫筆再造,一掃傳統木偶神祕(甚至帶著陰森)的氣息。七位神偶排排站,恰到好處的和藹眉宇、明快的圖像設計,散發滿滿的可愛與幽默感,瞬間征服在場聽眾,米雅大歎「有機會我也很想買一組!」

結合傳統文化令人耳目一新,時尚品牌也闖進100%ORANGE的守備範圍。國際品牌愛馬仕於去(2022)年邀請100%ORANGE創作繪本《おさんぽステッチ》(暫譯,散步路上的一針一線),透過繪本傳遞愛馬仕的品牌價值。

米雅率先帶大家閱讀了這部作品,繪本是由名叫縫縫的馬具工匠與小狗相遇而展開。當他們踏上散步路程,遇見各自懷有困難的動物們,工匠完美的運用自身技能化解難題。米雅稱讚:「作為兒童繪本,它單純的傳遞了互相傾聽、協助彼此解決問題的價值,而不只是在為品牌行銷。」

及川現場展示出多幅他前往法國愛馬仕工坊的參訪照片。當時他花了大約3天時間,參觀職員如何製作商品,同時一邊思考如何創作這個故事。參訪過程中,及川看見愛馬仕知名的印花絲巾,以絹印方式一層一層的疊色、印刷,繁複的工序令人感動,也引起他創作的靈感,思考同樣以顏色套疊的方式來製作這部繪本。

這本精裝版實體書的裝幀也值得細究。全書大幅橘紅色系呼應愛馬仕的招牌標準色,從書背至封底處,覆上深墨綠布料,印有燙金的書名與工具圖樣。及川特別指出書中的小彩蛋:「書封封底內裡貼有一個小信封,請大家翻實體書時一定要把它打開看看。」

➤想一直進步、創造新的東西

100%ORANGE的合作案跨度極廣,米雅好奇發問:「和這麼多領域的品牌合作,曾有做法不被接受,或任何相互牴觸的合作經驗嗎?」

及川的回覆,道出創作者可能面對的共同難題。他表示,創作者總希望能創作新的東西,而不只是複製舊作。然而業者看見過去的成果,前來邀約時每每表示「想要像這種風格的東西」,過去成功的創作案例,可能會變成幽魂纏身。


特展期間,可以在高市圖繪本中心看見及川賢治的繪本作品專區。(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創作者希望帶來全新的風格,但作品中的創新,卻可能與業者的想像不符。「每次都會掙扎,每次都會歷經一遍這樣的煩惱和糾結。」

作畫媒材的選擇上,及川的準則是輕鬆至上。「用很好的畫材或在很好的紙上畫畫,通常會讓我有點緊張。」為了讓下筆前的阻力減低,及川通常選擇使用便宜的紙材、畫材,比如小朋友熟悉的彩色筆也是選項之一。

可以貼近、襯托出故事本身想傳遞的訊息,是及川賢治在創作時最重視的事情。比方繪本故事的背景若設定在遼闊場景,就特別挑選橫長形的繪本;如果故事中出現高大的樹木場景,橫長形的繪本就難以表現特色,稍嫌可惜。「我會依照故事去挑選繪本應該要用的媒材,包括它的尺寸、形狀。」

➤觀察是為了新的發現

繪本《もぐとぐるとうみかぜごう》(暫譯,MOGU和GURU的海風號)是以兩隻鼴鼠雙胞胎為主角,創作時,及川曾實地前往動物園觀察。當時在陽光照射下,他發現鼴鼠的皮毛折射出不同顏色,有些是淺灰,有些是接近黑色的深灰。

實際觀察發現的細節,最後成為雙胞胎鼴鼠一黑一灰的角色差異。及川說:「我不是為了畫寫實的鼴鼠而去動物園,是因為我想要『觀察』,讓我有新的發現可以運用在這個作品裡面。」

米雅回應,及川在創作中持續發現新事物的心態讓她深受感動:「這是一直在求進步的人擁有的胸懷。」講座接近尾聲,米雅最後提問,身為創作者目前內心最重視的會是什麼?

在創作繪本的時候,及川一直在思考的是圖與文之間的距離拿捏。當圖像和文字離得遠一些,大家有了自己的想像空間,圖像便不會淪於只是為文字說明的性質。

對及川來說,插畫家的工作,必然是希望藉由圖像讓更多人看到作品,「但其實每一次創作的時候,我都覺得我是在對一個人作畫。」及川思考的,不是讓所有人都能喜歡自己的作品,而是讓委託者/看見作品的人可以感到滿足、開心。

雖然創作了許多兒童繪本,但及川並不是從「小孩子都喜歡的角度」發起創作,而是以「我很喜歡這個喔,你看看怎麼樣?」的心情,以不迎合的姿態,向讀者獻出他對創作的重視。綜觀100%ORANGE的各項作品,皆是透過自己喜愛的方式呈現,不張牙舞爪,以插畫拉出一條與作品之間的迎賓線,讓讀者從悠遊自在的距離進入作品中。


講座次日的工作坊活動,孩子聚精會神觀賞及川賢治創作紙偶。(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更多關於高市圖國際繪本沙龍:

高雄市立圖書館繪本中心為圖畫書藝術創作者和社會大眾提供互動平台,提供來自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多達43個國家、27種語言的豐富繪本,內部收藏總計16萬冊。是全台灣最具規模的國際繪本中心。
高市圖繪本中心營運至今,將邁入第9年。每雙年舉辦一次的主題式「繪本沙龍」繪本座談、主題特展,已成為具代表性的繪本盛事。藉由沙龍盛會,集結繪本創作者、研究者、出版端、推廣者、繪本同好等各相關領域的聽眾,共同關注台灣繪本產業的發展與未來。

【了解更多】「明日的繪本—跨領域浪潮下的繪本觀」官網
【延伸閱讀】高市圖2023國際繪本沙龍》睽違兩年!《明日的繪本—跨領域浪潮下的繪本觀》跨域書展講座精彩登場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