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14屆金漫獎》從第14屆金漫獎年度漫畫獎感受臺漫堅強實力,國家漫畫博物館將於年底開展

文化部主辦「第14屆金漫獎頒獎典禮」昨(26)日在臺北文創大樓登場,本屆金漫獎總獎金為275萬元,共計有199件作品報名參賽,歷經初審及複審後,共有24件作品入圍,並由漫畫家暨漫畫研究者洪德麟獲得特別貢獻獎。典禮現場依序頒發漫畫新人獎、漫畫編輯獎、跨域應用獎各1名,以及6名年度漫畫獎得主,最後自年度漫畫獎得主中,再選出1位金漫大獎得主。

文化部長史哲指出:「漫畫是視覺藝術、故事開發,更是影視產業分鏡、分格前身的三位一體創作。」文化部未來會全方位協助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支持臺灣漫畫發展。史哲現場頒發特別貢獻獎予漫畫家暨漫畫研究者洪德麟。此外,與會嘉賓也現場見證漫畫大師葉宏甲之子葉佳龍簽署其父經典作品的捐贈意向書,為即將於年底開展的國漫館增添重要館藏。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在行政院的支持下,大家期盼已久的國家漫畫博物館,定址於臺中刑務所歷史建築群,預計12月正式開展,本(14)屆金漫獎特展及相關活動也將配合移師臺中辦理。

文化部近年透過漫畫獎勵金、金漫獎、漫畫家海外駐村及翻譯出版等政策工具,持續協助漫畫創作者及業者推動臺灣漫畫內容的產製。在行政院支持下,國家漫畫博物館將於今(2023)年年底在臺中正式開展,明年金漫獎頒獎典禮亦將移師臺中舉辦。

本年度金漫獎評審團召集人是玄奘大學藝創系副教授、漫畫插圖繪師傑利小子,其他評審包括: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李家瑩、漫畫家李隆杰、編輯呂靜芬、演員、YouTuber孫沁岳、SAFE HOUSE T Studio 共同創辦人、動畫師孫家隆、公館漫畫私倉Mangasick店主黃廷玉,共由七位評審組成。評審團表示,本屆參賽作品整體創作技巧及創意佳,讓漫畫有了更多可能性。

評審團大讚Peter Mann《芭樂歌》,認為其作品成熟且具表現力及生命力,在本屆金漫獎一舉奪下漫畫新人獎及跨域應用獎。漫畫編輯獎頒發給現任蓋亞文化與原動力文化漫畫部資深編輯的朱晏紅,評審團一致認為,朱晏紅透過代表作品《島嶼狂想曲:聽台灣在唱歌》,展現編輯的統籌與企劃力,並呈現漫畫作為複合性多元媒體的時代樣貌。


漫畫家Peter Mann以《芭樂歌》一舉奪下漫畫新人獎及跨域應用獎(右),漫畫編輯獎頒發給現任蓋亞文化與原動力文化漫畫部資深編輯的朱晏紅(左)。

年度漫畫獎六冊得獎漫畫有:常勝《閻鐵花3》、左萱 《芭蕉的芽1》、張季雅《異人茶跡 5:茶路綿延(完)》、日安焦慮(丁柏晏)《2073年的電子玩具》、林奕辰《二零七之骨》及同時獲頒金漫大獎的布里斯《海倫娜與大野狼先生(上、下)》。評審團稱許本屆年度漫畫獎作品類型豐富、風格多元,具有跨年齡層的傳達力,關注歷史、人性的同時,也緊抓現在與未來的議題,讓讀者可一窺當代創作者的視野和思考,感受臺灣漫畫的堅強實力。

漫畫家布里斯獲頒金漫大獎時,哽咽表示,從前一直都很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每次想到還有人在等待她的作品,就覺得非要完成不可。她接著說,要將獎項獻給從以前到現在都相信她實力,一路支持她的讀者,沒有他們的話,就沒有機會完成這本作品並拿到金漫大獎。


漫畫家布里斯以《海倫娜與大野狼先生(上、下)》獲頒金漫大獎,哽咽致謝一路以來的支持者。

今年度特別貢獻獎得主洪德麟,致力臺灣漫畫史料研究40餘年,大量收藏及研究日治時代至當代臺灣漫畫發展,發表無數著作、研究及專欄文章,積極參與國際研討會,並在大學及研究所開課。洪德麟致詞時謙遜表示,自己沒有資格拿貢獻獎、對臺漫的貢獻還不夠多,但也自勉:「我所做的就是努力的寫下去,讓世界各地的人看見——臺灣漫畫是有資格站上世界地圖的。」一席話感動現場所有人。

漫畫家葉宏甲之子葉佳龍在典禮上簽署文物捐贈意向書,以行動支持即將開館的國家漫畫博物館。葉佳龍感性地說,父親葉宏甲創作的時代面臨著戰爭、貧窮、白色恐怖、審查制度,但仍努力堅持。葉佳龍表示,其父親所創作的《諸葛四郎》影響了一整個世代的童年:「《諸葛四郎》代表的是一個社會的公共財。」


漫畫家葉宏甲先生文物捐贈意向書簽屬儀式,左為葉佳龍先生,右為文化部長史哲。

葉佳龍說:「我們何其有幸,生長在自由創作的年代,不僅有政府支持,還即將有國家漫畫博物館。希望國家漫畫博物館成為臺灣漫畫家的搖籃、舞臺及面對世界的窗口,內容產業能如同半導體產業一般,成為臺灣的驕傲。」他期待國家漫畫博物館的團隊能像父親葉宏甲一樣努力堅持,讓國家漫畫博物館在成立的時候,老中青三代一起去度過美好的時光,也能透過新媒體、新科技,不僅讓大家緬懷歷史,更能接觸新漫畫、新動畫,以及各式各樣新的內容產品。

文化部表示,配合國家漫畫博物館年底開展,金漫特展及相關活動明年開始亦將移師國家漫畫博物館辦理,同步邀請國際漫畫博物館或漫畫節策展人,與國內漫畫家及產業代表交流。金漫獎典禮精華將於11月18日下午4時於台視錄影重播,邀請各地漫畫同好共享典禮的精彩。

➤第14屆金漫獎完整得獎名單

金漫大獎

  • 布里斯,《海倫娜與大野狼先生(上、下)》 ,台灣角川。 【內容簡介➤

年度漫畫獎(不分名次)

  • 常勝,《閻鐵花3》 ,大辣出版。 【內容簡介➤
  • 左萱, 《芭蕉的芽1》,蓋亞文化。 【內容簡介➤
  • 布里斯,《海倫娜與大野狼先生(上、下)》,台灣角川出版。 【內容簡介➤
  • 張季雅,《異人茶跡5:茶路綿延(完)》,蓋亞文化。 【內容簡介➤
  • 日安焦慮(丁柏晏),《2073年的電子玩具》,慢工出版。 【內容簡介➤
  • 林奕辰,《二零七之骨》,自費出版。 

漫畫新人獎

  • Peter Mann,《芭樂歌BLA BLA SONG》,尖端出版。 【內容簡介➤

漫畫編輯獎

  • 朱晏紅,代表作品:《島嶼狂想曲:聽台灣在唱歌》,現任蓋亞文化與原動力文化漫畫部資深編輯。 【內容簡介➤

跨域應用獎

  • Peter Mann,《芭樂歌BLA BLA SONG》,尖端出版。(雙獎王!恭喜!) 【內容簡介➤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257》在社群媒體自介寫「抱歉我是個插畫家」的及川賢治

初看到及川賢治的名字,有沒有覺得很熟悉?通通編第一個想到的是:「難道他跟宮澤賢治有什麼關係?」再來看到他的作品後,又產生另一個想法:「我有看過他的作品耶!」

及川賢治本人如同他的名字和作品給人的感覺,像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熟悉、親切的叔叔。如同他前陣子在高市圖活動現場分享的,他不是從「小孩子都喜歡的角度」畫繪本,而是以「我很喜歡這個喔,你看看怎麼樣?」的心情,將他看到的東西、以自己的風格呈現給大家。但他在社群媒體上的自我介紹欄卻給大家「抱歉我是個插畫家啊」的謙虛形象,有種反差萌的感覺(?)

長年創作並沒有減少及川賢治對世界的觀察和好奇心,他還是想持續做出新的東西突破自己。通通編想,這應該就是他受大小朋友歡迎、以及許多品牌爭相與他合作的原因吧。

【封面故事】觀察不是為了臨摹,是發現新事物:100%ORANGE 及川賢治X譯者米雅

本周其他精彩好文,請看以下嚴選文章:

祖靈的女兒|食物設計Design Beyond Food|台灣豬,黑白切|從前從前,有家金淼寫真舘|噢,柯南|OKEN|台北之春|銀波之舟|貓走過的近現代|永遠的青梅樹


【10/27~11/5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末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本週活動都在懶人包裡啦!

10/27(五)

19:00-21:00
▶ 《學神:中國菁英教育現場一手觀察》新書對談會
地點:飛地書店(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0-2號)【活動頁面

19:30-21:00
▶  為千千萬萬個女兒而寫──談西蒙.波娃《形影不離》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樓(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0/28(六)

14:00-15:30
《大稻埕落日》:最另類的台灣冷硬派偵探小說
地點:疑案辦(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00號8F)【活動頁面

14:30-16:00
《百年月光》新書分享會
地點:紅氣球書屋 島之食華山店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一號中一C棟2樓 華山劇場前)【活動頁面

14:30-16:00
王文萱「大正浪漫與昭和摩登-竹久夢二 ‧ 高畠華宵筆下的女性形象」
地點:中央書局三樓 (臺中市中區臺灣大道一段235號)【活動頁面

14:30-15:30
《地方編輯》 分享會
地點:高雄承億酒店 7F 承風書店 City Wind Books(高雄市前鎮區林森四路189號)【活動頁面

15:00-16:30
語言治療師的繪本選讀指南──《上屋頂,曬月光》
地點:image3非常圖像空間(臺中國家歌劇院5樓)(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5樓)【活動頁面

19:00-20:30
新書分享會 《漢唐的巫蠱與集體心態》蒲慕州教授新書講座
地點:聯經書房(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4號1樓)【活動頁面

19:30-21:00
▶ 木的淚,山的情|《木淚—阿努 阿娜 阿米哈》新書分享會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台北市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9:30-20:00
沈恩民【慢慢生活】新書分享會+簽繪會
地點:見書店(基隆市仁二路236號)【活動頁面

10/29(日)

13:00-14:00
▶ 《古人解憂療鬱帖》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雲林虎尾店 2F活動區(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一段491號)【活動頁面

14:00-15:30
▶ ✸ 2023臺中文學季.文學不斷電 ✸感官觸電.打開一本書
地點:佔空間 Artqpie(臺中市西區中美街 135 號)【活動頁面

14:00-15:00
▶ 《 乖,你聽畫:希臘羅馬人間篇 》新書分享會
地點:高雄承億酒店 7F 承風書店 City Wind Books(高雄市前鎮區林森四路189號)【活動頁面

14:00-16:00
「愛情框架」作為一種困境:《少女之愛》新書分享會 【桃園場】
地點:嫏嬛書屋(桃園市中壢區榮民路165巷6號)【活動頁面

14:10-15:30
▶ 生根與流動──嘉義月.北迴23.5度的浪漫講座活動】回嘉,用我們自己的方式發聲
地點:紀州庵新館2樓(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4:30-16:00
▶ 荒是飽滿的,也是歡愉的——趙又萱 Abby Chao《綠洲沙龍 Oasis Saloon》 2023 新書分享會
地點:書屋花甲x而立書店(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283 巷 20 號 B1)【活動頁面

15:00-16:00
▶ 《影子與幽靈》
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R79 出版糧行/藝文沙龍(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16號B1)【活動頁面

15:00-16:30
▶ 不是那麼美好的時代——《枝葉繁茂》新書台北分享會(陳寧X王聰威)
地點:現流冊店(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5巷26號)【活動頁面

15:00-16:30
▶ 郝明義《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新書分享會.苗栗苑裡場
地點:苑裡掀冊店(苗栗縣苑裡鎮新興路35巷22弄32號)【活動頁面

11/1(三)

19:30
▶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 新書分享會
地點: 左轉有書 (臺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活動頁面

11/2(四)

19:00-21:00
▶ 《百攤臺灣》新書分享會
地點:籃城書房(南投縣埔里鎮籃城五巷4號)【活動頁面

19:00-21:00
▶ 清白者如何「陷落」、作出虛偽自白?
地點:永樂座(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24巷13號B1)【活動頁面

11/3(五)

14:00-15:00
▶ 《影音版 古今和歌集》新書分享會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新館3樓人文講堂(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1/4(六)

14:00-16:00
▶ ✸ 2023臺中文學季.文學不斷電 ✸ 藝起速寫臺中城 ✸
地點:臺中文學館.大榕樹木棧平臺(臺中市西區樂群街38號)【活動頁面

14:00-16:00
▶ 第二次開出版社應該會成功了吧?
地點: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7樓(享讀拾光區)(桃園市桃園區南平路303號)【活動頁面

14:00-17:00
▶ 《終於要與自己和好如初》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台中中友店 11F環形書區(台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161號10F、11F)【活動頁面

14:30-15:30
▶ 抓住機會:回顧我的父親黃仁宇的一生
地點:聯經書房(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4號)【活動頁面

14:30-15:30
▶ 《來~一起跟毛小孩聊天》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台中園道店 3F閱讀書區(台中市西區公益路68號)【活動頁面

14:30-16:00
▶ 郝明義《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新書分享會 高雄場
地點:承風書店(高雄市前鎮區林森四路189號7樓)【活動頁面

15:00-16:30
▶ 走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納的文學世界——從古納的《來世》說起
地點:郭怡美書店(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29號)【活動頁面

15:00-16:30
▶ 趁我們還是彼此的老師——《心術》新書分享會:林宇軒 X 李蘋芬對談
地點:永樂座 Eirakuza Books(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24巷13號B1)【活動頁面

15:00-17:30
▶ 《獸靈之詩》創世術:穿越文學與類型之間的跨界寫作法!
地點:有河書店(台北市北投區東華街二段380號1樓)【活動頁面

19:00-21:00
▶ 「法律人筆下的性別與童話」新書分享會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二樓 多功能空間(台北市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9:30-21:00
▶ 《肉與灰》新書分享會
地點:現流冊店(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5巷26號)【活動頁面

11/5(日)

13:30-16:30
▶ 我們的海洋鯨靈朋友
地點:基隆市婦幼福利服務中心7樓(基隆市安樂區麥金路482號7樓)【活動頁面

14:30-16:00
▶ 謝謝今天的我們在這裡——2023許瞳《明天還能見到你嗎》分享會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樓(台北市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5:00-17:00
▶ 《農夫月曆》新書分享會──閱讀一年的農耕時光,進入大人繪本的療癒世界
地點:誠品松菸店 3F Forum(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活動頁面

15:00-17:00
▶ 《台灣老花磚全圖錄》新書分享會
地點:中央書局(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235號)【活動頁面

15:00-17:00
▶ 蚱蜢有感情嗎?——吳睿哲《有蚱蜢跳》新書分享會 feat. 余佩真
地點:現流冊店(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5巷26號)【活動頁面

19:00-20:30
▶ 台日同志/LGBTQ文藝與政治的交織夢:旅日學者劉靈均、旅台作家栖來光對談
地點:現流冊店(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5巷26號)【活動頁面

9/30-11/5

▶ 「從WORD檔到一本書」2023出版歷程特展
地點: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7樓 享讀拾光區 (桃園市桃園區南平路303號)【活動頁面

11/3-11/19

(週一休館)週二~四 10:00-18:00、週五~日 10:00-20:30
▶ 2023|人生百味|無家者經驗書寫展覽:《大人的寫寫字》
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 剝皮寮歷史街區 173-13、173-15)【活動頁面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3-10-27 12:18
現場》創作的誠實反映在不受拘束之上:吳睿哲《有蚱蜢跳》分享會側記

圖像創作者「吳睿哲」這個名號在藝文圈不時被提起。去(2022)年,他為作家陳柏煜《科學家》文集進行的書籍裝幀,發行後受到盛讚,被OKAPI評選為該季「書籍好設計」。林小杯在2022年Openbook好書獎典禮,致詞感謝他為《再見的練習》貢獻藝術設計巧思。今(2023)年法蘭克福書展台灣館主視覺亦出於他手。

吳睿哲跟隨直覺裁切、拼貼出生動的敘事圖景,完成新書《有蚱蜢跳》。全書紙色鮮豔,對比強烈,始於猶如自我化身的蚱蜢特寫,究極宇宙間隻身佇立、在草間感受私己渺小的遠景(long shot)。翻開書頁,耳際傳來風聲呼呼、水流淙淙、草葉窸窣、蟲鳴唧唧,讀者透過蚱蜢的眼睛與腿重新認識世界。

秋高氣爽的午後,身穿墨綠絨毛衫的吳睿哲現身朋丁書店,氣質低調謙和。說話簡潔俐落如平時置放在工作室那三把「阿嬤剪刀」,為大家帶來一場名為「誠實至上」的個人新書分享會。

➤「我剪紙,我拼貼。我讀書。我做圖。」

分享會開場自我介紹,吳睿哲沒有提到顯赫學經歷,代之以童書式簡單陳述:「我剪紙,我拼貼。我喜歡用形狀去模擬自然的東西。我對於昆蟲很著迷。我讀書。我做圖。我在做的事情跟圖像有關,但我不認為我是一個插畫家。」諸多列舉後,他平靜地說:「我不擅長被這個社會分類。我有點抗拒、排斥這件事情。」

社會賦予的身分標籤,讓吳睿哲感到壓迫、亟欲掙脫。2017年那年,他以〈牧羊人說再見〉入選波隆那插畫展,那是他為徐珮芬詩集《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繪製的插畫。獲知入選很開心,卻讓他備感壓力。直到吳睿哲發現,視覺傳達研究所的同學不太聽過波隆那插畫展,他才恍然:「這個世界很大,大家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自己的生活裡找到創作目的,比較重要。」

《有蚱蜢跳》這本作品,即是在吳睿哲每日往返於家與工作室兩點之間,在固定、規律的生活步調之中慢慢成形。他的創作素材是各式各樣的紙張,還有三把剪刀。


(photo by Oni Lai Photo Studio/大塊文化提供)

➤剪刀.自由與壓力

「我唯一能使用得最好的用具就是剪刀。」剪刀在生活裡能輕易取得——他喜歡使用銳利靈活的傳統紅柄剪刀,雜貨店販售一把50元。吳睿哲自述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曾嘗試用墨水、水彩、炭筆、色鉛筆等複合媒材進行圖像創作,最後選擇技術門檻低、趣味十足的拼貼,他形容自己「投機取巧」。

吳睿哲喜歡拼貼的過程:「剪刀很自由、沒有任何限制,可以沿著直線、曲線自由地剪。剪出來的線條跟畫出來的線條,是一樣很有生命力的。」拼貼之前,繪畫退居次位,這份對剪刀的喜愛逐漸演變為執著:「我現在只敢用剪刀做圖。這件事情我還在努力克服,因為我覺得不應該對任何創作媒材抗拒。」

吳睿哲的心跟剪刀一樣自由開放,容許被誤讀的各種可能。

高中投稿,寫了首關於暗戀情懷的詩,卻被評審理解成悼念亡友。吳睿哲對此毫不介意,反而有種沾沾自喜的快樂:「我就覺得,『哇!這個被誤讀的經驗跟感受太棒了』,好像我把祕密藏得很好,別人發現不了這個祕密。」

不過,面對把作品集結成書,他壓力超載:「這件事情,突然在那一刻對我來說變得太真實、太清楚了。」出書前,吳睿哲斟酌、修改多次:「這本書經過很多版本的調整,可能連編輯也不知道。」這份壓力或許是自我期許,可能是仍擔心別人的眼光及評價。當時責任編輯MaoPoPo(小毛)對他說:你就繼續做圖,不要想裡面有沒有文字、不要想主題,做到一段落再來看要怎麼編輯成形。他才稍稍釋懷。

他不喜歡被社會貼標籤、強制歸類,同樣反對對書本的分類:「這個市場很喜歡幫書分類。大家對於童書、給兒童看的書都有一種想像或期待,我很不喜歡那個分類。小孩有他自己閱讀的方式,大人也可以去看童書。」

吳睿哲沉默了一陣子,說道:「童書的文字很簡單。簡單的句子其實藏了很多東西,那可能是經過時間、經過生活經驗才能夠讀到的東西。如果簡單的文字可以把事情說清楚,讓不同年紀的人,讀了之後能對自己產生不同意義,我覺得用簡單的方式把一句話說好,是最困難的。」

兩年前,他開始規定自己每日得用剩下的紙拼貼做圖:「肆無忌憚、自由自在地做不同的東西。做得很醜也沒關係。」練習沒有目的、不帶預設地在白紙上隨興嘗試組合不同形狀跟顏色,部分成果最後收錄在《有蚱蜢跳》。

吳睿哲表示:「創作很誠實,創作的誠實反映在那些不受拘束的東西上。」


《有蚱蜢跳》原畫展一隅,展示著吳睿哲的每日拼貼練習作圖。歡迎於本週日(10/29)閉展前前往觀賞。(圖片來源:facebook/朋丁 pon ding


吳睿哲運用剩紙為每日的創作練習素材,部分成果出現於《有蚱蜢跳》書中。(photo by Oni Lai Photo Studio/大塊文化提供)

➤破碎性敘事與空間

「身為創作者,我的工作是把這個作品做完,或提供一個媒材、媒介或材料給讀者。他們要怎麼解讀、怎麼把作品延伸到自身經驗,產生不同意義,我覺得都是沒有關係的。一件作品的完成是來自作者跟觀眾的合作,我很享受這種關係跟這個距離感。」吳睿哲說。

這樣的距離感,能從他傾向的敘事方式略知一二:破碎性敘事(fragmented narrative)。

「我不喜歡直接去談論一個主題或空間,我喜歡圍繞在四周。可能會用裡頭的物件去鋪陳、去形塑出那個空間。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這樣的創作性格亦顯現在《有蚱蜢跳》之中——蚱蜢在由明至暗的光線下跳躍,穿梭心像與實境間。整本書抽象之中富含詩意,猶如自成一格的長篇圖像詩,讀者必須沉澱心神,感受與揣想圖像背後的暗語。

從前把書、紙頁做為微型空間進行佈署的吳睿哲,這次別出心裁,以顏色作為空間單位:「我把顏色定位成一個空間。每一種顏色都有一個意義,用顏色來討論空間這個事。」他運用書冊的中線,作為切分空間的自然邊界或是臨界點,並刻意安排圖樣大小的形態不一致:「很喜歡玩弄這種尺寸的差異。簡化一個東西,同時又能夠被閱讀出來。」一語道出詩的本質。


《有蚱蜢跳》運用書冊的中線,作為切分空間的自然邊界或是臨界點。(© 2023 Jui-Che Wu/大塊文化提供)

書籍最早想取名《風景畫》,表達觀景窗、限制跟邊界概念。考慮到音樂性,第二次把書名替換為蟬叫聲《唧唧》:「我很喜歡聲音。不管閱讀圖像或是書,如果能在靜止的畫面中產生背景音效,那是另一種經驗。」

為《有蚱蜢跳》寫詩的自然過程,浮現「有蚱蜢跳」四字,他心想這就是書名了。

日子是這樣的
有蚱蜢跳,節拍器被打開
有些事,不能說得太明白
譬如田野調查
是最正當的非法闖入
譬如肥沃的土壤
意指泥土裡藏了很多屍體

書中場景不全在草叢邊。上段文字像對讀者打著暗示,蚱蜢突然消失了,畫面空曠起來,姿態奇異花草在白紙上兀自生長,接著,蚱蜢又出其不意在左頁上出現了,像高高跳起衝進書裡。「我刻意用相對突兀或完全不一樣的圖像,表達到另一個空間。」吳睿哲說。


《有蚱蜢跳》將顏色作為空間單位,作為切換空間的巧妙呈現。(© 2023 Jui-Che Wu/大塊文化提供)

他非常喜愛法籍波蘭猶太裔作家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經典著作《空間物種:一部空間使用者的日誌》(Espèces d’espaces:「這本書談論不同空間,從一張紙,最後談到整個宇宙。」他鍾愛到將《空間物種》書摘「活著,是從一個空間移往另一個空間。」視為全書宗旨,並轉化為詩,加入《有蚱蜢跳》:

石頭是圓的,跳舞是圓的
被包圍起來的,也是圓的
有人說,生活
是從一個(  )移往另一個(  )。
我是這樣相信。一邊練習音階
練習音階之前要先擦亮樂器

➤6歲的外甥揚揚.閱讀的可能性

有人問及主角為什麼是蚱蜢?吳睿哲誠實回答:「我只是藉由蚱蜢這個角色、物種,幫我把故事說出來。」還透露:其實原本主角是竹節蟲,蚱蜢只出現一次。

說起蚱蜢,吳睿哲提起外甥揚揚看書的反饋:「他是我最誠實的讀者,他不會給我好臉色看。我很喜歡請他幫我打分數。」語畢,神情跟聲音都柔軟起來。

《有蚱蜢跳》送印前,他給6歲的揚揚看了書稿電子檔,當時揚揚為舅舅的新書打了89分,還語帶嘉勉:「50分以上就是很好。」出版後,吳睿哲請他為實體書再打一次分數。

揚揚問:「滿分是100分嗎?」嗯嗯。「我覺得有101分。」為什麼比之前高呢?「因為書比螢幕漂亮!而且螢幕看不出銀色。」

紙本書有銀色,是特殊印刷的銀色。


《有蚱蜢跳》全書自印刷至裝幀設計皆有細微巧思可尋。(photo by Oni Lai Photo Studio/大塊文化提供)

揚揚興奮對舅舅說:「還可以找那個!」所謂的「那個」是指書中蚱蜢的圖樣,之前兩人一起玩過翻書找蚱蜢遊戲。但舅舅還是明知故問:「那個是哪個?」「蜻蜓啊。」揚揚說。

沒想到迎來意料之外的答案。原來是蜻蜓啊⋯⋯

在現場一片笑聲中,吳睿哲說:「我不想去限制任何閱讀的可能性,或這本書應該如何被閱讀。即使那個閱讀方式不是作者預設的,那也是一種閱讀方式。」

吳睿哲研究所指導教授曾言:「你可以安靜地改變世界」(You can change the world by being quiet.),這句話影響他至深。「我一直記得這句話,這句話帶來很大的力量。社群媒體興盛,但我很不擅長。一個人很安靜也可以有影響力。一個人持續做事情,這件事有一天也可以被看到。」

期待誠實的創作者吳睿哲,未來持續帶來安靜卻不受拘束、有機的作品。


《有蚱蜢跳》原畫展(圖片來源:facebook/朋丁 pon ding

有蚱蜢跳
作者:吳睿哲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99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吳睿哲

1992年生,圖像創作者,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視覺傳達研究所,主修插畫。用剪刀畫圖,偶爾寫字,也做視覺設計。認為所有昆蟲與人類都是平等的。近年來創作主軸圍繞在詩、敘事與材質轉譯,並試圖以書的形式討論更多說故事的可能。

出版作品包含《A Horse, A Boat and An Apple Tree》、《Le Défilé》等,其中《Le Défilé》獲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圖書館永久收藏,並曾登上日本雜誌《Brutus》。曾入選波隆那插畫展與葡萄牙Ilustrarte插畫雙年展等並二度獲得臺北國際書展金蝶獎,近期設計作品有《無蜜的蜂群》、《再見的練習》、《科學家》等。

IG:wujuiche.tw
WB:wujuiche.com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3-10-27 11:2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