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2018遇見閱讀:熊熊遇見你-打卡送好禮

到水里鄉立圖書館附近景點與最喜愛的一本書合照後,打卡上傳【悠遊樂活水里趣】臉書,即贈送幸福好禮,限量300份,送完為止

世界閱讀日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世界閱讀日 玩家指南:六大類活動主題攻略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 橫跨北-中-南-東-離島
  • 解謎×律動×劇場×自由寫作×親子×桌遊×創意市集

zhu_tu_3_0.jpg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wen_sheng_hao_fb2_821x312.jpg

原始資料取自: iculture

南投縣近期活動

現場》描繪人權的模樣:沃時文化X人權教育繪本徵選計畫展覽

現代社會人權意識抬頭,被視作普世價值,然而面對沒有經歷過威權時代的孩子,該如何訴說這個沉重議題?這是轉型正義的核心命題,也貫徹了沃時文化策劃的人權繪本故事展覽。

盛夏午後,潮州街的童里繪本洋行舉辦展覽的專人導覽活動。導覽人是沃時文化執行總監蔡雨辰,她回憶2018年國家人權博物館成立,館方就在思索將人權教育推廣至學齡兒童,於是推出「人權教育繪本徵選計畫」,由沃時文化協助承辦、規劃工作坊,訓練繪本創作者處理歷史材料、學習兒童觀與繪本賞析,目標是創作繪本腳本,同時由沃時文化陪伴創作過程,與作者一同打磨故事。今(2025)年計畫邁入第六屆,共有64組創作者參與,腳本內容收錄於《畫話》手冊,其中有六個腳本出版成冊,今年預計再出版四本。

對工作坊參與者而言,創作更是一條艱辛漫長的道路,從故事醞釀、撰寫腳本草稿、以及最後的出版環節,都得不斷琢磨淬鍊,使作品臻於完善。

本次展覽,展出六組已經出版繪本的創作者,在工作坊中的工作紀錄、出書前的修改過程,以及沃時文化辦理工作坊的點點滴滴,見證人權繪本如何誕生,也為人權繪本徵選計畫拾遺闕漏。

➤每個被遺棄的故事,都是各種可能

展覽分兩個展區,展區一呈現創作者面向,書櫃上羅列六本色彩風格各異的繪本,書本下方放置各式資料。蔡雨辰解釋道,這次展覽刻意不仿照一般繪本展設計,沒有陳列書中原畫作,以呈現繪本的構思過程。

展覽依照六本書的創作歷程分為三組,第一組《走出霧之森》故事版本多達13種,《長頸鹿總統》直到工作坊畢業後四年才終於付梓,兩本書的編排在工作坊期間大改,反覆修改細節、創作者與編輯的討論內容,密密麻麻塞滿厚重的資料夾,足見創作耗費的心思。

第二組展示了創作時的工作筆記,《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的故事板(story board)是作者與工作坊的溝通媒介,為了掌握敘事節奏,作者詳細記下每一頁的配色、標題文字、繪圖技法提示。《翻頁之後》展出作者的工作筆記本,課堂間靈機一動寫下的字句和插圖,是創作路上留下的雪泥鴻爪,也是蔡雨辰特別想呈現的創作幕後。

相較於前兩組,《發現》跟《牆外的牆》故事大綱沒有大幅修改,但仍經過細部微調,展示資料包括兩書作者的筆記與主要跨頁更動,不僅提供讀者比對出版前後差異,更顯示出在故事框架不變的前提下,創作者如何調整敘事手法,使作品更具說服力。

觸摸手稿,似乎能夠感受作者靈感的餘溫,這些成就作品的心血結晶恰恰體現了展覽的核心主軸。誠如蔡雨辰所述:「那些被放棄的故事,不是浪費、也不是沒有用的東西,而是各種可能性」,每一次修改都彌足珍貴,帶讀者領略繪本創作的多元景觀。


展場以書籤小卡的形式說明作者創作過程的思考。《牆外的牆》

➤陪伴心法創造繪本多元性

短短六年間,累積這麼豐碩的成果並不容易。蔡雨辰表示,舉辦第一屆工作坊時,臺灣繪本較少關注本土、人權歷史題材,設計工作坊時缺乏授課參考依據,因此整個徵選計畫可謂從零開始。評估創作者所需課程、挑選適合的繪本教材,都是在設計工作坊時遭遇的挑戰。經過每一屆調整,沃時文化逐漸摸索出一條陪伴創作的模式。

這也意味著沃時文化更能理解創作者的困境,得以建立和他們交流的心法。蔡雨辰觀察到,歷屆工作坊學員往往會在接收到各種回饋後陷入茫然,甚至徹底推翻先前的作品架構。面對創作者卡關,最關鍵的指導方針是協助他們釐清:究竟想要藉由故事傳達什麼訊息。

蔡雨辰繼續解釋,創作的過程其實就是自我對話:「比如說我如果想要講自由,必須先回答自己:對我來說,自由是什麼?你才有辦法把它變成一個故事說出去」。這個過程會愈趨深入,直到創作者清楚掌握想要傳達的主旨、並產出獨一無二的詮釋,就會成為專屬於創作者的作品。

工作坊課程也會協助學員建立兒童觀,讓繪本較能取得兒童讀者的共鳴,然而蔡雨辰更希望創作時不必囿於對兒童的想像,畢竟兒童對文本的敏感度不同,每個作品都能接觸到相應的讀者,比起苦苦尋覓受眾,如何把故事說好才是工作坊強調的重點。

➤故事結尾迎向希望

緊鄰展區一另一側,則是呈現工作坊視角的展區二,桌上放置課程的參考繪本,題材、敘事方式多樣化,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權書目。

展區二牆面上貼滿了照片,紀錄工作坊的活動畫面,蔡雨辰特別提及其中一張的工作坊精神支柱──蔡焜霖前輩的小故事。他參與第一屆工作坊畢業前的討論會,以身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經驗,閱讀學員的繪本草稿,給予回饋。

會中蔡焜霖前輩閱讀一篇作品,感到特別悲傷,語帶沉重表示不想要作品結尾只停留在死亡、失去未來,而是要給予「希望」,更激動地說這對他而言非常重要。

只主持了第一屆、還在調整工作坊規劃的蔡雨辰,難以忘懷前輩的回饋是多麼震撼,畢竟結尾是故事創作中最困難的部分,如何向年幼的讀者傳遞沉重的訊息,並在合適的時刻收束,考驗作者智慧。自此之後,帶有「希望」成為沃時文化念茲在茲的結尾方向,也是和創作者溝通的考量依準。

創作者經過工作坊歷練,漸漸描繪出人權的模樣,呈現在兒童讀者面前。追求人權的過程,竟也投射了繪本創作歷程:同樣是磕磕絆絆、充滿迷惘,但最終仍迎向希望的曙光。


展覽6/20-7/13進行中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5-07-05 11:30
OB短評》#535踏出古靈精怪步伐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白腳底黑貓

劉子新著,聯合文學,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喃喃自語的文風,古靈精怪的視角,略顯設計的情節與哲思,這批彷彿在試探什麼的短篇,慧黠地偏離各種審美,在邊界處排練自己的街舞。字裡行間也透露出某種00後世代的唯我論 :質疑既有的一切,卻也不急著去顛覆,因為我們有的是時間。【內容簡介➤

恐龍學Dinopedia

從化石發掘、系譜演化解密遠古生物
ディノペディア 恐竜好きのためのイラスト大百科
G. Masukawa著,Tukunosuke (ツク之助)繪,陳朕疆譯,東販出版,60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這部教科書質感的小百科,有可愛的原書名。每一個清爽、整齊開頁都帶領你向侏儸紀世界多邁進一步,列隊的恐龍們看來都像鄰家玩伴一般明白又可親。一本書還可以修完學碩博三階學位,從恐龍本身的具體樣貌,到牠們的存在成為一門通天貫地的地球之學,默默地將學術的原理與架構安排進這趟史前生物之旅中。【內容簡介➤

海獸學者解剖鯨魚的日常生活

收到擱淺通報馬上出動!海洋哺乳類的死亡教給我們的事
田島木綿子著,張東君譯,人人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益 
這本海獸學者的日常,瀰漫著難以想像的氣味,技術滿點,文短有趣,隨時都可以感受到鯨爆的驚喜與驚嚇。這些不幸葬身陸地的海獸,真實身分是我們在海中的哺乳類同胞。但願隻隻都能得到專家的超度,在堂皇的博物館裡繼續牠們的永生。【內容簡介➤

烏龜的修復時光

一片一片龜殼, 見證受傷的烏龜如何修補自己
Of Time And Turtles: Mending the World, Shell by Shattered Shell
賽.蒙哥馬利(Sy Montgomery)著,麥特.派特森(Matt Patterson)繪,江欣怡譯,晨星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對歇斯底里的人間而言,烏龜根本就是禪師般的存在。本書從人類對烏龜的傷害出發,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這個緩慢而莊嚴的太古物種,以及救援志工的暖心日常。事情還是有轉圜空間的,只要我們隨時多感知一下周遭的生物(包括行人龜),尤其是貪快的時候。【內容簡介➤

死亡與奇術師

Death and the Conjuror
湯姆・米德(Tom Mead)著,林零譯,臉譜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樂 
古典推理的氣氛滿載,手中的讀本彷彿沾著一層1930年代的塵埃。我們不僅走入推理的黃金時期,也身處當時的倫敦。故事借用當時才問世的小說、方興未艾的精神醫學,構築出帶著智識思維的推理世界。閱讀本書不只可過推理的癮,其中對犯罪與階級的反思,其實正是新世紀文本的馬腳。【內容簡介➤

幽靈世界

Ghost World
丹尼爾・克勞斯(Daniel Clowes)著,宋瑛堂譯,鯨嶼文化,60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1980年代問世的圖像小說先驅,在近半世紀後的當下閱讀,依舊「現代」。書中的少女們充滿對於身體、情慾、親密、社會、關係、流行的各種彆扭與毛球,而荷爾蒙等內分泌的劇烈變化、亦是作品推進的激素。在生理性的躁動外,作者也將細緻的情感皺摺推開,讓書中角色立體又真實,讀來平凡又深刻。【內容簡介➤

手術室裡的小綠人

手術室小綠人Apple著,大是文化,399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在各類醫療書寫中的、經常是以醫/病為主體,特別是從醫師視角描寫病人與病情,或由病人描繪罹病的生命經驗。本書以手術室中的情景為主體,透過穿著綠色制服的護理師視角,補充了醫療現場的分工與場域特殊性,也藉此道出手術室中的封閉與孤獨感,職業屬性與挑戰,是一部非常值得細讀的醫療職人誌。【內容簡介➤

男性廢退

失落、孤僻、漫無目的,生而為「男」我很抱歉?苦苦掙扎的男性困境,我們能怎麼做。
Of Boys and Men: Why the Modern Male Is Struggling, Why It Matter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理查.V.李維(Richard V. Reeves)著,廖桓偉譯,方舟文化,46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樂   益  
此作將男性正視為父權的受益者同時也是受害者,以自殺率、不適應性、成長曲線等結合生理心理與社會議題的數據與分析,直指家庭、教育、職場等各領域一直以來忽視男性經驗的特殊性,也製造了男性特殊的弱勢處境與樣態。除了指出現狀,作者也勇敢地提出調整方案,例如提倡讓男孩多受一年教育以適性調整身心發展上的差異,這個做法同時也重新校準了性別「平等」的認知。【內容簡介➤

歉木林

曾稔育著,木馬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以「抱歉」作為主題的書寫,最終是否朝向「和解」?這部作品提出「以過程取代終局」的文學實踐,將種植文字的行動代替道歉的千百種可能姿態,同時在各篇文章中捕捉歉意的各種模樣。或許有其對象,但細讀散文集中的鋪陳,這個「歉意」其實正是生活中各種矛盾與不解之難題的集結,是一種內省的修煉。一字一字造木成林,是為了讓生活繼續。【內容簡介➤

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

小說(四冊)、文論(三冊)、詩歌(二冊)、散文(三冊)
孫大川編,聯經出版
推薦原因: 文   樂  
這套時代之作,不僅是台灣文學史的重要組成,也是一部以文學承載的族群史,其中的史觀充滿開闊感。套書編者匯集了各界、各族裔的創作者與研究者,收錄的作品亦橫跨各時期與各文類,更涵納多元族語、日文、華文等語系寫成的作品,在各個場景悉心建立被遺漏的、誤解的歷史與真實的生命經驗,成就一部屬於當代的文化資產與文學經典巨作。【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