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554重新詮釋過去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大掠奪?
考古、探險與交換
Plunder?: How Museums Got Their Treasures
鄭智明(Justin M. Jacobs)著,李翊寧譯,二十張出版,46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我們在理解博物館的收藏時,時常將文物的來由與帝國主義的入侵劫掠劃上等號。本書對此提出質疑。作者追溯文物旅行的軌跡,揭示其中多樣的移動徑路與交換情境,比方合法交易、禮尚未來、考古協議等。當這些隱藏於展示櫃後的故事逐漸浮現,也能有助我們重新思索民族主義迷霧之中,關於文物歸屬的嘈嘈之聲。【內容簡介➤】
●別江
考古、探險與交換
Other Rivers: A Chinese Education
何偉( Peter Hessler)著,馮奕達譯,八旗文化,62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何偉依舊以敏銳的觀察與溫厚的筆觸,書寫他在中國遇見的人們。他已不是當年的無名西方人,名氣與影響力為他帶來不同維度的際遇與切入點。《別江》聚焦於當代青年——他們的生活、追求與焦慮,從《江城》的「改革一代」,來到「習一代」的群像。透過這些年輕的臉孔與矛盾心態,何偉的見聞與故事描摹出今日中國最真切、也最牽動世界的變化。【內容簡介➤】
●萬有自然力
結合全球最新科學實證,牛津教授的自然處方箋,照顧我們的身心健康
Good Nature: The New Science of How Nature Improves Our Health
凱西.威利斯(Kathy Willis)著,賴彥如譯,行路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本書以科學為框架,親和地說明潛藏於自然的幽微力量,如何影響情緒、免疫與專注力。除了賦予另一種了解自然的視野,當我們理解其中的運作機制,也就能將「自然力」轉化為日常的療癒實踐——散步、園藝、觀雲、觸葉皆成為修復自我的方式,使休閒不再被聲光綁架,而重回自然的節奏。【內容簡介➤】
●再製女神
當代台灣女作家的女性重塑與歷史重詮
李欣倫著,遠流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似乎經過1990年代的文化、認同運動後,「性別」一詞匯聚了所有與之相關、卻不一定充分歷史化的群體與議題,如新世紀的女性文學已被吸納於性別研究中。此書再闢蹊徑,聚焦女性建構、也解構女神,透過消費文化、正典母職、精神病理與認同政治轉型後的詮釋框架,以及不讓理論與知識系譜凌駕其上的文本詮釋力,細讀五組女作家及其作品,延續也開啟台灣文學研究的重要篇章。【內容簡介➤】
●老屋熟成
雄本老屋著,原點出版,6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老屋再活化已然是當前的建築顯學,本書點出從整建構想到永續使用的眉眉角角,全面而實用。書中的經典案例雖說是好野人的事,但細節與美學的考量仍頗具啟發性,也說不定哪天就是你家的事了。【內容簡介➤】
●我愛月球
蕭熠著,印刻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9個短篇構造了一個門格海綿的宇宙:一個小小的觸動,讓原本的心思起了波瀾,蕩了開去,羅生門乘以羅生門,簡直蝴蝶效應。這樣的敘事機巧,精彩又好懂,像個雅緻的人情多寶閣,滿目的喜悅,盡是物哀。【內容簡介➤】
●日圓王子
從日本失落到國際金融危機
Princes of the Yen: Japan’s Central Banker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y
理察.韋納( Richard A. Werner) 著,余韋達譯,大塊文化,8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本書在進入新的千禧年之時揭示了一段令人震驚的日本經濟史。從戰時的總體經濟局勢談起,作者將戰後的繁榮視為戰爭的遺緒,展現出深具洞見的歷史視野。隨著日本央行銀行家扛著復甦的大旗登場,他們成為操盤國家命運的主角。流暢的敘事精確剖析利率操控與貨幣供給如何在幕後推動經濟的起伏,構成半個世紀以來日本興衰的隱祕劇本。【內容簡介➤】
●不受統治的藝術
東南亞高地無政府主義的歷史
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 An Anarchist History of Upland Southeast Asia
詹姆斯.斯科特 (James C. Scott) 著,許雅淑譯,衛城出版,70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將被邊緣化的山地區域置於歷史中心,見到游牧、採集、輪耕與流動的高地民族,如何以自身的生活方式遠離國家統治與文明敘述。看似弱勢、消極的山區人群,其實蘊藏著不願被任意處置的意志和主動性。反轉的視角,綿密的論述,不僅重構了邊陲地理與社會的意義,也刺激你我反省對國家權力與統治邏輯理所當然的認可。【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話題》時代邊緣與現實邊緣造就的大正奇譚:日本新潮文庫NEX主編暨責任編輯談《奇譚蒐集錄》
我與真汐與廣章的故事相遇,是在新潮社2017年日本奇幻小說大賞的社內選考階段,那份題為《御骨奇譚(みくちきたん)》的應募作品,初讀之後便立刻讓人感受到「這是必須問世的作品」的強大力量。無論最終評選結果如何,那時我就已經在心中暗暗立下決心──一定要將它出版。
驚心動魄的葬送儀式描寫,彷彿能夠聽見刀刃斬斷骨頭的聲響,儀式燈火的熱度傳到臉頰,甚至可以感受到登場人物屏息的氣息。故事的世界在人物的前方與身後無限延展,擁有深邃的厚度。而且,彷彿能夠聽見角色們從稿紙之中高喊「我就活在這裡啊!」的聲音──我從中感受到那股鮮活而強烈的生命力。
由於這部作品帶有強烈的民俗學推理要素,雖然可惜未能獲獎,在決選止步,但幸運的是,得到了評審委員恩田陸老師熱情而有力的推薦,於是於2018年,以「奇譚蒐集錄」為名的系列,由新潮文庫nex正式出版。
時光飛逝,轉眼間已經過了8年。本系列在日本至今已出版到第三部
,並且售出了外國版權,轉譯成不同語言,包括台灣在內的各國都有讀者。擁有那麼多讀者喜愛並享受真汐與廣章的冒險故事,對身為最初第一位讀者的我而言,沒有比這更令人欣喜的事了。
我認為作者清水朔老師,是一個非常享受創作的人。即使在煩惱的時候、抑或是為了修改稿件而痛苦的時候,在我眼中,她依然看起來樂在其中(雖然彷彿可以聽見她抗議說:「哪有這回事!真的很痛苦啊!」)。有時她似乎也會對自己的創作潛力感到不安,在那樣的時候,我總是對他說:「沒問題的。妳一定寫得出來。妳可以寫得更好。」以此鼓勵她。
她常常向我抱怨:「你的鞭子太狠了!」但在我看來,作為編輯的我給清水老師的所有意見,全都是閃閃發亮、甜美的糖果。藉著這些糖果,清水先生能夠更盡情地享受她最熱愛的創作活動,我也可以作為一名讀者,大大方方地享受這個系列,而在作品出版之後,世界各地的讀者都可以共同享受閱讀樂趣──可謂是三方皆得其樂。
《奇譚蒐集錄》描寫的是那些名字未曾留在歷史或紀錄中的人們的故事──這些人潛居在邊境之地、與環境抗爭、拼命求生。在大正這個生活、價值觀與常識全都劇烈變動的時代裡,他們既不拒絕變化而停滯不前,也不僅僅隨波逐流,而是腳踏實地思考,堅定地走在自己應走的道路上。
人有時會判斷錯誤,而「何謂正確」也會跟隨時代而產生巨大的變化。真汐也好,廣章也罷,甚至是那些悲哀的人鬼們,也都在錯誤、迷惘與煩惱中學會承擔過失,接受悲傷。即使背負著各種業障,他們仍舊面向前方,繼續前行。我想,這部描寫百年前人們的故事,之所以能夠深深打動身處動盪現代的我們,正是因為他們那份面對「生」的姿態吧。
等到台灣的讀者們讀到這篇文章時,期待已久的系列第四部應該也已經完成了,對吧?清水老師。(台灣出版社加註:還沒。)在一再延長截稿日之後,看來我也差不多該從懷裡取出那條狠狠的鞭子了。加油啊,清水老師,也希望台灣的讀者們可以為清水朔老師送上溫暖的應援。請盡情享受真汐與廣章的冒險故事!●
作者:清水朔
譯者:徐欣怡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4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清水朔
出身唐津市的女性作家,擅長融合日本民俗傳說與歷史,編織出獨特的幻想懸疑故事。著作包括《いくさじまた 臼杵戦役後始末》、《薬喰》、《神遊び》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2017年起出版的「奇譚蒐集錄」系列,首部作品《奇譚蒐集錄:送葬少女的鎮魂曲》入圍日本奇幻小說大獎決選,後續作品包括《北方大地的聆神者》與《鉄環の娘と来訪神》。本系列以帝大講師廣章與少年真汐作為主角,探索日本各地的異聞奇譚,在虛實交錯的故事間,描繪出奇幻與民俗交融的世界。
閱讀通信 vol.357》決定速度的,是眼神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