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552讀懂複雜萬物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洞
蔡曉玲著,時報出版,43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馬來西亞的女性散文,分享生活、移徙、思索與困惑,也寫進行過的時代氣氛,從少時到疫病大年,我們都不陌生。靜謐的字裡行間,嵌入對性別身分與角色的的凝視。而若我們探進作者所掘、所築之洞,則彷彿打開一個個萬花筒,每一眼的探視都能望進一座心裡的花園。【內容簡介➤】
●複雜之美
連結、意識和存在的科學
Notes on Complexity A Scientific Theory of Conn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Being
尼爾.泰斯(Neil Theise)著,甘錫安譯,鷹出版,46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樂
以兼具科學與人文的筆觸解釋複雜性理論,簡明清新,功力不凡,即便看不大懂,也能感受到宇宙的詩意,彷彿接收到更高層次的心電感應,令人想起文藝復興式uomo universale「通人」 的理想。【內容簡介➤】
●生了就不能退貨
No se admiten devoluciones
雷內.梅里諾 (René Merino)著,葉淑吟譯,大田出版,390元
推薦原因: 設 議 樂 益
幽默而真摯的視角,穿梭於父母身分的童話與現實之間。作者的插畫高度準投,捕捉一個又一個育兒關卡的瞬間,讓人會心一笑。那些看似輕盈的場景,其實提醒我們父母角色與親子關係的社會性,它們是在無數「說法」與「認識」之間,被一點一滴形塑出來的。【內容簡介➤】
●食光者
讀懂植物,就能讀懂這個世界
The Light Eaters: How the Unseen World of Plant Intelligence Offer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Life on Earth
柔伊.施蘭格 (Zoë Schlanger)著,陳信宏譯,平安文化,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樂
科學家不是不知道植物有靈性,有智慧,然而想要證明這一點,卻得承擔自毀前程的風險。作者身為報導者,旁徵博引有關植物的一切,其中一大亮點,就是介紹那些有自毀疑慮的實驗和發現。看了這本有點腦嗨的草木之書,會讓人認真思考植物權的議題。【內容簡介➤】
●降魔詩社
波西米鴨著,鏡文學,4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以日治時期台中櫟社為底本,想像力天馬行空,耍得野,編得狂,作者讀者嗨森同爽。這是與歷史拉開距離後才玩得出來的熟成文種,一甩本土歷史小說普遍囿於史實的尷尬。期待更多諸如此類的超歷史創作。【內容簡介➤】
●外婆燒著的時候,我
崔舜華著,印刻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以外婆的火化開局,生死兩隔的親近,奇幻漂流的血緣,欲與不欲的肉搏⋯⋯儘管熾烈依舊,動輒傷,怨憎會,但又能找到一些喪喪的樂趣。看病時不忘看人,回憶一下高光的斷片,而後繼續跌跌撞撞。真正的療癒總是不知不覺的,像貓。【內容簡介➤】
●如果我們失去太陽
張家瑜著,木馬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居港台人寫花蓮,寫香港,人在事中又置身事外。這樣的視差多了些餘裕,作者也珍惜著這份餘裕,故人往事,文短情長,令人溫柔的閱讀時光。【內容簡介➤】
●你好,歡迎來到夜晚
もしもし、こちらは夜です
宮田菜乃著,胡靜佳譯,圓神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樂
這本越夜越美麗的漫畫,搜羅所有晚間的奇遇、隨便、小祕密,配上卡哇伊的人物,頗有心機的OS,亂聊一通的對話氣球,簡直是為夜貓子寫的答辯狀,強詞奪理太犯法。免責聲明:熬夜成性易導致肝腎不足,精血虧虛。【內容簡介➤】
●臺北是我的夢幻島
熊一蘋著,時報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因為寄居在一副非典型的身體中,作者透過台北這座城市與共居的伴侶,為迷失的男孩校正身體塑型心靈,尋求冒險與愛,最終登出夢幻島。這也是一部文學創作的都市生存記,在不致死的匱乏與不安中,如何滋養豐碩文字、給予靈魂灌溉澆水,不只是心靈的試煉,有時更是一種注定被辜負的承諾。此作寫出青年創作者深沉而不沉重的思索,讓掙扎如遊戲,只求自由闖關。【內容簡介➤】
●和鏡子說話像一隻鬥魚
紅紅著,松鼠文化,46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意若思鏡是個危險的標題,它會讓人看到自己最深的慾望。詩集用時間來標定一天裡的大小心思,日常的碎片在蟲洞裡鑽來鑽去,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刺了一下,癢癢地讓人意識到某部位的存在。詩集構成亮晶晶,可當精品。【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這甚至不只發生在網路上,張慧慈接著說,有一次妹妹透露,她會不時跟著媽媽一起去便利商店,因為媽媽的朋友們都會約在便利商店碰面、聊天。妹妹發現,媽媽的朋友們會灌輸她:「妳如果沒辦法控制小孩,小孩就會不孝,他們以後就會拋棄你。所以妳要回去跟他們要錢,要叫他們帶你出去玩。」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
2025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完整得獎名單與評語》林俊頴《七月爍爁》榮獲金典獎年度大獎
備受創作者、出版社及各界讀者關切的2025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於今(31)日揭曉。今年共有225部作品角逐金典獎桂冠,經複審委員會選出30部入圍作品後,再經由決審委員會審慎而嚴謹的討論,最終由林俊頴《七月爍爁》獲得「金典獎年度大獎」,獨得奬金100萬元;另有7部金典獎、2部蓓蕾獎作品,各可獲得15萬元獎金。
今年的得獎作品,含括4部題材殊異的小說,3部緊扣作者生命經驗、田野扎實的非虛構書寫,以及語言運用獨到、顛覆框架的散文與新詩各1部。評審委員會指出,今年的非虛構書寫表現亮眼,中生代小說作品表現成熟,但作者們仍持續不斷向自己挑戰,持續尋找更新穎的說故事方法、題材與語言,值得讀者們關注與細讀。
七部獲得金典獎之作,充分展現形式、語言與題材的多樣與豐實。同樣從非虛構自然書寫出發,劉克襄的《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融自然、知識、文學、歷史、藝術、人物於一爐,開啟了全新的寫作路線。藍永翔的《旅行在樹梢:七棵樹的故事,與一個生態學家的二十年樹冠層研究筆記》,則被評審讚譽「寫出了科學的美感」。連明偉的小說《槍強搶嗆》,以極具創造力的語言處理選舉現場的現實,展現臺灣鄉鎮的生猛語言感。馬翊航的散文《假城鎮》,以酷兒敘事混融漢語、族語、英語、日語及數位時代的諧音梗,讓語言肌理有著多重層次。阿芒的詩集《早點睡。不要怕妳四叔》,除了以口語展現詩的率性與野性,創造出獨特的聲腔、節奏與音樂性,議題更是打破框架,葷素不忌。黃崇凱的《反重力》一書展現歷史現實與虛構的引力拉扯,以小說回應臺灣的歷史與未來。而李佳穎《進烤箱的好日子》則為其小說設計了極佳的形式結構,進行深邃的創傷書寫。
另外,獎勵文學新人的「蓓蕾獎」,有二位新手作家登場。藍永翔以《旅行在樹梢:七棵樹的故事,與一個生態學家的二十年樹冠層研究筆記》雙喜臨門,而范容瑛的《回家是一趟沒有線性終點的旅程:白色恐怖與我的左派阿公》試圖透過書寫,理解、連結與彌補政治犯家族記憶的斷裂,文字犀利又深情,也獲得評審的青睞。
獲獎名單
金典獎年度大獎
金典獎
蓓蕾獎
金典獎贈獎典禮將於11月16日(日)14:00於臺北市立文獻館──樹心會館舉行,並同步於「臺灣文學獎Online2025粉絲專頁」線上直播。贈獎典禮正值首屆臺灣作家節辦理期間,除了獲獎者外,也將邀請此次來臺之國際作家與譯者參與,藉此打開得獎作品邁向國際的可能性。而為了讓臺灣文學走入生活,今年的「金典本事系列講座」特別以「在有故事的地方,聆聽臺灣文學故事」為概念規劃,得獎者除了將在全臺各地、多元的文化空間分享創作故事,也將進入高中校園,讓更多讀者有機會與得獎作家近距離接觸。講座自12月6日開跑,相關訊息將陸續公布於臺灣文學獎官方網站與粉絲專頁,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密切留意。●
閱讀通信 vol.357》決定速度的,是眼神
➤2025臺灣文學獎金典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