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繪本擴展世界,溫暖連結無界線:日本資深繪本編輯廣松由希子的國際評審視野

著有《日本の絵本100年100人100冊》(日本繪本百年百人百冊)的資深童書編輯廣松由希子,長期為日本繪本雜誌撰寫評論與專欄,她重視繪本作品的生命力、留白、藝術美感和冒險創新的實驗精神。她不僅是童書展覽的策展人,更擔任過多個繪本插畫大賽的國際評審。

9月底舉行的第一屆臺灣國際兒少書展中,廣松由希子應邀擔任壓軸演講嘉賓,分享她擔任國際評審的經驗與獨到觀點,解析各國繪本作品如何在國際舞台上脫穎而出。

➤波隆納插畫展:風格獨特性與故事說服力

廣松由希子在2010年首度擔任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Bologna Illustrators Exhibition)的評審。她回憶,當時場地狹小,評選採取實體審查。眾多作品陳列得像萬國旗,5位評審各持不同顏色的專屬便利貼,只要認可就貼上。

廣松指出,作品集滿5張不同顏色便利貼實屬不易。那一年,岡田千晶以作品《小春家的小客人》獲得5張便利貼而入選。她認為岡田千晶的筆觸扎實、故事敘事能力強,且光線掌握精準。


岡田千晶歷年在台出版的繪本作品。

讓廣松印象深刻的藝術家還包括,現已成為繪本界名人的韓國插畫家蘇西.李 (Suzy Lee)以及德國的達諾夫斯基 (Sonja Danowski)。達諾夫斯基的插畫風格以豐富的細節和寫實手法見長,並巧妙融入虛構的想像元素,呈現出細膩懷舊的氛圍。


達諾夫斯基在台灣出版的作品是與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合作的《外婆住在香水村》(遠流)

同年,來自義大利的亮眼新星喬丹諾(Philip Giordano)脫穎而出,他榮獲2010年波隆納兒童書展SM基金會國際插畫獎(Fundación SM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Illustration)的首屆首獎(此獎項限 35 歲以下創作者參加)。


延伸閱讀: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勇敢的山羊羅賓


廣松總結,獲得波隆納插畫展獎項的作品,必須具備創作者個人的風格與獨特性,同時也要有故事說服力,參賽的5幅作品之間需要有緊密的連結性,才能說服評審。

➤BIB:追尋繪本的純粹藝術表現

「布拉提斯拉瓦國際插畫雙年展」(Biennial of Illustrations Bratislava,簡稱BIB)創立於1965年,於1967年開辦。廣松指出,BIB成立於冷戰時期,當時斯洛伐克為共產國家,資訊相對封閉,希望藉由BIB讓世界各地的插畫藝術來到這裡。第一屆大獎便由日本的瀨川康男以作品《不可思議的竹筍》拔得頭籌。



BIB的評選標準不以商業為考量,而純粹追求繪本的藝術表現。廣松於2011年首次擔任BIB評審。她回憶,評選過程是高度的體力勞動,評審團必須移動到每一件作品前,並以舉手表決表達意見。這類投票過程會重複幾百次、好幾輪,從數百件作品中篩選出30至50件,再進行集中比較。

2011 年的評審團普遍認為日本作品水準高,但韓國的參賽氣勢令人驚豔。那一年,韓國的Eunyoung Cho以作品《Run Toto! 》獲得大獎。

廣松提到,Eunyoung Cho以破釜沉舟的心情創作該繪本,傾盡全力,每一頁都使用不同的技法,甚至帶有實驗性。光是賽馬場觀眾席上每個大叔的描繪,就展現了各異的精采技法。


Eunyoung Cho的獲獎作品《Run Toto! 

2013年,瑞士的勞貝與維爾勒( Evelyne Laube & Nina Wehrle,「It's Raining Elephants」工作室創辦人)以作品《La Nuit, quand je dors...(暫譯:夜裡,當我睡著時)獲得BIB大獎。廣松指出,這部作品來自聖經《創世紀》的故事,整幅皆以鉛筆繪製,原畫篇幅巨大,充滿了細節、細膩的筆觸與幽默感。

日本作家蓜島伸彥獲得金蘋果獎,這位現代藝術家兼書畫家的作品風格極簡,他的作品《聽見了嗎?》以模糊清淡的剪影和安靜的文字,幾乎沒有故事情節,卻能帶來異常的平靜感。廣松特別提到,當時很多外國評審不理解這些極簡圖像,她便以日本文化的角度向大家說明,凸顯了理解文化差異在國際評選中的重要性。

2015年BIB大獎得主是英國插畫家卡爾琳(Laura Carlin)獲得,廣松說,她是個擅長融合不同媒材的描寫高手。


卡爾琳在台出版的繪本作品。

廣松對於2017年那一屆印象尤其深刻,那是她首次擔任BIB評委會主席,責任重大。該屆大獎得主是荷蘭藝術家沃爾貝達(Ludwig Volbeda),得獎作品是《De vogels》(暫譯:《鳥》)。廣松指出,有些作品最初以壓倒性的表現手法吸引目光,但久看會產生視覺疲乏。而首獎作品則屬於耐看型,畫面看似平淡,初審時並不起眼,但在評審們反覆閱讀、交換意見後,卻愈發覺得有味道。她認為,這種不斷篩選與討論的過程,正是擔任BIB評審的有趣之處。


荷蘭藝術家沃爾貝達( Ludwig Volbeda)2017年BIB獲獎作品《De vogels》

日本植物畫畫家荒井真紀以作品《蒲公英》獲得金蘋果獎。這本書不僅寫實描繪了植物的生命歷程,更讓讀者從畫面中產生安定感。廣松點出,她的構圖讓人聯想到日本的造形藝術流派「琳派」,畫面帶有侘寂美學中孤寂簡約的留白之美。


荒井真紀在台出版的繪本作品。

在金蘋果獎之下是獎牌(Plaque),同年,丹麥作家巴托蘭(Hanne Bartholin)的《A Story about You》(暫譯:《你的故事》)獲獎。本書乍看像抽象畫,仔細看亦有很多細節。另一位得獎者是日本作家ミロコマチコ(Mirocomachiko),以作品《けもののにおいがしてきたぞ》(暫譯:《聞到野獸的氣味了喔》)獲獎。


日本作家ミロコマチコ獲獎作品《けもののにおいがしてきたぞ》。

➤Nami Concours:充滿樂趣與互動的交流賽

由南韓主辦的「南怡島國際插畫大賽」 (Nami Concours)於2013年開始舉辦,是相對年輕但影響力迅速擴大的國際競賽。該比賽要求每位參賽者就一個主題提交5張電子檔案作品。初審在線上進行,決選則在首爾審閱實體繪本。

Nami的特色在於其「歡樂互動的交流賽」性質。得獎者不僅可獲得獎金、舉辦展覽,還會被收錄至大會出版品,並受邀參加在南怡島舉行的國際兒童圖書節。在圖書節期間,作家、創作者、評審與主辦單位之間會有密切的互動與交流,廣松形容這像是一個密集的夏令營活動,充滿樂趣。


2025年3月的「南怡島國際兒童圖書節」。(圖源:Nami Island Arts & Education粉專

由於Nami的評審陣容多為資深人士(包含安徒生獎、BIB獎的評委主席),其得獎者與波隆納、BIB的獲獎者多有重疊。廣松特別介紹了兩位得獎藝術家。

2017年大獎得主波蘭藝術家古羅芙斯卡(Malgorzata Gurowska),是一位關心社會議題的視覺藝術家。得獎作品《The Locomotive(暫譯:《火車頭》)是根據波蘭經典詩歌改編,融入對現代社會的批判。這部作品製作成 188頁的風琴頁裝幀,攤開可環繞會場一周,視覺效果震撼。


古羅芙斯卡(Malgorzata Gurowska)的得獎作品《The Locomotive》(暫譯:《火車頭》)。(圖源:Miniboo大人繪本研究室

榮獲 2017 年Nami綠島獎(Green Island)的阿貝婷 (Albertine),並接著在2020年獲得全球兒童文學最高榮譽的國際安徒生大獎。廣松提到,國際安徒生大獎是肯定藝術家的終身成就。她真心佩服這些得獎者在獲獎之後,仍然沒有停止創作,持續突破自我天花板的精神。

➤大賽起於冷戰,繪本溫暖人心

最後,廣松感傷地提到,許多重量級的繪本藝術家近來相繼離世,包括去年(2024)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和撕貼畫名家瀨名惠子。就在前不久,歐洲也傳來2010年國際安徒生獎得主鮑爾(Jutta Bauer)意外辭世的消息。

廣松總結,國際安徒生大獎、波隆納書展競賽、BIB等頂尖賽事,都崛起於東西冷戰的1960年代,在那個危機與衝突不斷的年代,童書繪本成為連結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樑。她鼓勵大家,持續擴展繪本的世界,讓這些作品的力量幫助每個人的心靈。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童書評》是什麼這麼香?用台語文串起感官體驗:讀《足芳的》

➤語言是耳朵的禮物

這是一本台語繪本,也是一本很有「味道」的繪本。味道是一種體驗,是一種記憶,常常和許多畫面及經驗連結。而食物的味道與香氣在生命經驗中所串連的事物,就有更多想像的可能。資深閱讀推廣人李苑芳累積了多年「阿媽講古予你聽」的台語朗讀經驗,這幾年也開始嘗試為幼兒創作讀物,這本書是阿媽送給孩子們的禮物。

無論母語是不是台語,對年幼的孩子來說,語言傳入耳中都是一種聲音的體驗。「足芳的」和「好香喔」是兩種不同語言對香味的反應,各自帶著對味道感受的韻律聲調。當我們用聲音演繹出來的時候,帶出的感受也非常不同。簡單的三個音,卻能帶給孩子不同的體驗。這是幼幼書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語文的韻和律,由耳朵接收之後,在腦中、心中連結美好的感官享受。

➤重複與預測,邀請大小讀者共讀

《足芳的》不只是讓讀者感受聲音本身的迷人魅力,作者也善用了幼幼書常見的重複性。重複的目的是為了友善小讀者,是邀請加入,這本書也安排了這樣的邀請。

翻開書頁,從乳牛、獨角仙、松鼠、蚯蚓……各樣出現的動物昆蟲「低下頭來,說:『好香喔!』」這些刻意的重複是有意義的,為了讓小小的孩子透過幾番的暖身引導之後,就知道並且預備好加入這場朗讀遊戲中,等待著一起喊出:「足芳的!」

《足芳的》有跨頁的大圖像和右側的邊欄,邊欄是用來達成幼幼書裡常有的預測——先釋放訊息,連結到下一個跨頁。這是友善讀者的設計,也是召喚小讀者參與的設計,大人朗讀這本書時,可以善加利用。對不太知道如何和小小孩互動的爸媽,這樣的預測設計,已經為親子共讀時的提問、互動準備好素材了!

➤氣味連結溫馨的母愛記憶

《足芳的》書中的「一」都很重要喔!「一片」草地、「一顆」堅果、「一朵」花、「一堆」泥土、「一條」小溪……這些「一」後面接的量詞或是單位詞,在朗讀的過程中,自然地進入孩子的耳中,成為語言的養分,之後能順暢自然的運用。還有那些對大人來說,轉換為台語發音可能也需要思考一陣子的名詞:乳牛、獨角仙、堅果,朗讀起來有挑戰也有學習。

食物的香氣帶來的美好體驗與期待,母親的香味帶來滿足與愛的連結,《足芳的》的結尾收在媽媽與孩子的親密關係中,讓這部作品畫下一個甜蜜的句點。當這些文字搭配上誇張比例的插畫,和獨特視覺角度帶來的巧趣,讓整本書不只是「足芳的」,也足好聽、足好看!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足芳的

作者:李苑芳
繪者:廖書荻
出版:小麥田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苑芳

從小,天天聽媽媽說故事長大,成人後,愛念故事給自己的孩子、別人的孩子、弱勢的孩子、少年矯正機構的孩子聽;更愛為所有的孩子寫故事!

2000年創辦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鼓吹所有的大人念故事給身邊的孩子聽,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故事中,平安長大。

繪者簡介:廖書荻

是一位愛笑的插畫家,也是一名設計師。畢業於英國劍橋藝術學院童書插畫碩士。喜歡用畫筆記下生活裡的小小觀察,把日常變成故事,再變成一頁頁的圖畫書。現在住在台灣,平常畫圖、寫書,也經營「阿玻小姐」的粉絲專頁和IG「@shutiliao」。

出版過《探黑》、《交換一天》、《阿啾在哪裡》等繪本,希望這些故事能帶給大家一點點溫暖、一點點微笑。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張淑瓊(繪本評論家、兒童文學工作者)
2025-10-18 16:50
東亞書房》來一杯咖啡喵?Nekomak推出全新小品《深夜3點的黑貓咖啡館》,及其他藝文短訊

【業界新聞】

➤經營網站 「OZmall」 及雜誌 《OZmagazine》的日本出版社Starts(スターツ),於今年10月正式推出全新書籍與漫畫系列「OZbooks」與「OZcomics」。全新OZ品牌以親近、溫暖的概念出發,展現閱讀帶來的療癒、放鬆及期待感。人氣創作者Nekomaki的全新小品《深夜3點的黑貓咖啡館》,便是近期「OZcomics」的創刊主打之一。

Nekomaki作品多是以貓狗為主角的療癒系漫畫隨筆,代表作包含曾被動畫化的《豆豆貓》,以及被改編為電影的《爺爺與喵》等。他的新作《深夜3點的黑貓咖啡館》,透過熊五郎、小黑與小空3隻貓咪,溫馨地刻畫深夜裡誤入貓咪咖啡館的人們,如何在貓與美食陪伴下獲得心靈慰藉。


《深夜3點的黑貓咖啡館》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已故直木獎作家葉室麟遺作《闇中問答》,今年10月由日本出版社PHP研究所以文庫本形式正式發售。葉室麟於2017年辭世,2020年秋季,其家人在福岡老家整理遺物時,偶然發現約40頁的印刷稿件,推測應是1995年前後,葉室尚未踏入文壇的作品。

這部中篇小說以「織田信長有藍眼睛」的設定出發,藉由效忠織田家的武士視角,逐步揭開信長的身世之謎。雖然是葉室早期之作,但文藝評論家末國善己評價,其完成度並非「習作」等級,而是「了解作者創作歷程不可或缺之作」。葉室的長女涼子對媒體提到,父親幽默的一面在這本書中展露無遺,期待它能讓更多人對葉室的作品產生興趣。

【得獎消息】


犬丸幸平(圖片來源:這本推理小說好厲害!官網

➤第24屆「這本推理小說好厲害!」大獎於本月1日公布結果,犬丸幸平以民初中國為背景撰寫的《龍犬城絕對者》,擊敗其他460部投稿作品,成為本屆獎項贏家。曾作為背包客走訪全球40多國的犬丸,在去年第23屆獎項中,亦投稿以朝鮮議題為主軸的《1962:流浪的殺人》,但卻止步於第2次評選,今年終於如願抱回大獎及1,200萬日圓獎金。《龍犬城絕對者》設定在1920 年的中華民國北京,日本籍水墨畫師一條剛,受雇到紫禁城爲末代皇帝授課。然而,廢帝聘任他的目的並非單純學習繪畫,而是要將宮中珍藏的水墨畫以贗品偷天換日,暗中籌措復興清朝的資金。

一條對任性妄為、性情古怪的廢帝感到厭倦不已,但不久後,廢帝的親信寶齋被發現慘死於密室。在探尋真相的過程中,中國末代皇帝與日本畫師間,逐漸萌生超越身分的友誼。評審委員瀧井朝世提到,身為日本人的主角對外在環境的陌生感受,與不了解紫禁城的讀者一致,因而創造出充滿帶入感的物語世界。另一位評審大森望則認為,犬丸精彩地刻畫出少年廢帝與年輕畫師的交流,對時空的掌握亦相當精湛,最終成就極具獨創性的歷史推理佳作。得獎作預計於明年1月正式推出單行本。

➤第38屆柴田鍊三郎獎評選結果在本月初出爐,通曉日本史脈絡、深諳時代風雲變幻的歷史小說家松井今朝子,以《猶若夢過無痕》(文藝春秋)奪得本屆獎項。

松井曾憑藉《仲藏狂亂》、《吉原手引草》、《芙蓉的干城》等作囊獲眾多文學大獎,本次得獎的《猶若夢過無痕》,以出生武士世家的杉森信盛為主角,講述他偶然踏上淨瑠璃與歌舞伎創作之路,在經歷書寫的喜悅與痛苦、體會人世的宿命與羈絆,並見證藝術及生命的興衰後,留下文豪「近松門左衛門」之名的精彩歷程。小說家朝井まかて評述,這部作品認真嚴謹之餘,亦展現哀婉又富含情慾的魅力,細膩地再現近松筆下介於虛實之間的「真實」。

➤在上個月底公布的2025年島秀雄記念圖書獎評選中,台灣《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古庭維,以去年在日本發行的《台灣鐵道》日譯本(原作於2022在台灣推出),成為本屆4部優秀著作之一。有「東海道新幹線之父」之稱的島秀雄,是推動日本鐵道系統現代化、國際化的關鍵人物,2008年以他為名設立的島秀雄紀念圖書獎,旨在選出能為鐵道和鐵路文化發展做出貢獻的年度作品。

今年度的單行本優秀作品,除了《台灣鐵道》外,還有若林宣的《女子鐵道員與日本近代》、奥山道紀的《夕張鐵道》,以及江上英樹和栗原景合著的《Z字型鐵路彎道Switchback大全》。《台灣鐵道》在展現台、日歷史淵源之餘,也如博物館導覽般,透過精緻的插圖與文字,詳實勾勒臺灣鐵道全貌。今年正值臺灣國立鐵道博物館開館,《台灣鐵道》日文譯本讓日本各年齡層鐵道迷,得以加深對臺灣鐵道的認識,意義極為深遠。

【作家動態】

➤著有《室町無賴》、《信長的原理》等代表作,並在2023年以《極樂征夷大將軍》奪得第169屆直木獎的垣根涼介,於上個月中推出新作《蜻蜓之夏》(小學館),刻畫日本戰國時期「止觀道士」們的生命軌跡。元龜元年,在織田信長朝著一統天下之路邁進時,從未有過交集的止觀道士們,也迎來了命運的轉折。

「水觀」的圓四郎、「炎觀」的平助,以及「月觀」的桂月,在現實與幻想的狹縫中搖擺著。雖被道士修行壓得喘不過氣,但他們所獲得的「止觀之力」,也終將在與織田家的戰役中掀起巨大漣漪。垣根在這部作品中,聚焦曾被歷史遺忘的人們,講述他們如何以生命的光輝與熱情,鮮烈地劃破遮蔽亂世的夜幕。

➤50多年來縱橫文壇、獲獎無數的歷史小說家北方謙三,上個月以新作《森羅記一:狼煙之塵》(集英社),開啟全新小說系列。除了日本史外,北方亦曾以中國史為題材,推出含《三國志》、《楊家將》、《水滸傳》在內的多部作品。

新作《森羅記》聚焦13世紀的東亞,在蒙古帝國內部鬥爭日益激化的時期,曾追隨祖父成吉思汗征戰各處的忽必烈,將目光投向遙遠的海洋彼方。因海相連的蒙古、高麗、南宋、日本等國,彼此之間既有貿易往來,也存在權力爭奪與利益糾葛。而當時的日本掌權者北條時賴,也正默默組建屬於自己的水軍。感受到巨大威脅的他,將如何迎向悄然逼近的危機呢?在這個新系列中,北方以北條時賴之子北條時宗的誕生為起點,訴說鎌倉時期武將北條家對抗蒙古帝國的磅礴史詩。

➤著有《罪的留白》、《神樂坂怪談》、《別將手上的髒污擦在那裡》,作品經常帶有恐怖懸疑風格的蘆澤央,上個月發行全新青春小說《別把我和你相提並論》(河出書房新社),展現夢想與現實的極限拉扯。26歲的阿芝與大島,幼時一起在將棋獎勵會長大,也曾懷抱同樣的夢,但卻踏上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阿芝在20歲時如願成為職業棋士,卻因戰績不振而陷入孤獨與絕望的循環,大島則在17歲時放棄夢想,考入東京大學並通過司法考試,成為社會認定的人生勝利組。

雖然身處將棋界與法律圈兩個遙遠的舞台,他們卻以幾近扭曲的情感在意著彼此。實現夢想者的焦慮,與夢想破滅者的執念,以濃烈卻又安靜的形式纏繞,深深撕扯讀者的內心。蘆澤在2023年中斷所有工作,全心投入此書創作,經歷整整2年潤筆與修改後,終於完成這本被譽為出道以來最成熟、最震撼人心的巔峰之作。

➤暢銷小說《守候彩虹的海岬咖啡屋》、《夏美的螢火蟲》、《星期三郵局》作者森澤明夫,於本月初發行新作《Halation光暈》(角川書店)。故事發生在美麗的南方離島「子泣島」,小學生拓海某日在颱風過境後出門釣魚,碰巧目睹同班同學涼子家的貓咪墜海。手足無措的他,向正在防波堤上的好友風太之父亮平求助,然而亮平縱身躍入大海後,卻再也沒能歸來。這場意外的悲劇,成為少年少女心中無法抹滅的傷痛。多年後,離開島嶼在外工作的拓海,與令他耿耿於懷的風太「偶然」重逢。他們是否能與過去和解,邁向新的未來?即將在島上舉行的年度盛事「海上運動會」,又將為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契機呢?

➤著有《神的病歷簿》、《守護書的貓》、《始源之樹》的醫師小說家夏川草介,上個月底推出人氣作品《史賓諾莎診療室》續作:《伊比鳩魯處方箋》(水鈴社)。故事主角雄町哲郎是一名醫術精湛的內科醫師,因完成無數高難度手術而被大學醫院寄予厚望。然而,他卻選擇離開學術中心,為照顧喪母的外甥自願調往地區醫院。

某日,賞識哲郎醫術的大學副教授花垣,將一宗棘手病例轉介給他,而那位82歲患者,竟是哲郎曾在大學醫院得罪的教授之父。夏川透過臨床病例及醫學中心棘手的人際問題,思考幸福的樣貌與生命的意義。他提到:「我希望這個故事,能在以『多元』之名斬斷人與人的連結、讓彼此更難相互靠近的時代,成為照亮人們腳下的一盞溫暖燈火。」

➤2023年以極具衝擊性的出道作《傴僂》,一舉奪得第128屆文學界新人獎及第169屆芥川獎的市川沙央,於上個月底出版新作《女孩的脊椎》(文藝春秋)。市川在童年時期診斷出先天性肌肉疾病,長年需依靠輪椅生活。她的《傴僂》不只血淋淋地寫出脊椎嚴重彎曲的主角,在日常生活中的身心煎熬與扭曲,更以充滿詛咒、控訴與慾望的文字,挑戰大眾對身心障礙者的想像。

在私小說風格濃厚的新作中,市川以患有罕見肌肉疾病的主角,以及罹患同樣疾病但病情更為嚴重的姐姐為敘事軸心,細膩地描繪出看似和睦的家庭關係之下,少女內心深處悄然浮動的情感波紋。而同樣收錄於本書的短篇〈奧菲莉亞23號〉,則講述一名信奉性別歧視哲學家的女研究生,企圖出演改編自三島由紀夫〈憂國〉的色情電影的故事。在備受期待的第2本小說中,市川再次以精湛動人的筆力,展現她獨特而深邃的世界。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