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Openbook好書獎》 無論是哪種孤獨,也許都能找到一本書來陪伴:專訪閱讀大使阮鳳儀

「今年開始,我的閱讀習慣有個很大的變化。」阮鳳儀說,她開始拿筆在書上畫線、寫字。回憶過去,她對書的使用有種執著,「那時候總會希望它維持在一個乾淨漂亮的狀態。記得以前還因為我爸摺我的書跟他大吵一架,還有一次,是姑姑送我一本書,結果上面題字題反了,我整個人暴走。」阮鳳儀笑談那些記憶,對比此刻,簡直無法想像。

現在的她,看書時筆不離身,「不只畫線,我還會在上面寫問題,跟作者對話……總覺得這樣才是充分的利用它。」阮鳳儀說,書寫像是一種閱讀的軌跡,可以強迫自己放慢閱讀的速度,也像是此刻的映照,未來若再一次讀到同一個段落,便能窺見心境上不同的變化。

「所以,我好感謝那些編輯跟設計,讓書本文字周邊留白,給我們這種讀者留下記錄的空間!」她笑著說。

➤滾動的困惑與不變的嚮往

畢業自中文系,而後投入電影創作,阮鳳儀對於文字的敏感度很高,近年則越來越容易接受各種不同類型的讀物。例如,節奏相對緩慢的散文、或者是所謂安頓心靈的「工具書」,都是過去絕少探觸,如今躍躍欲讀的作品。

「總覺得,我這幾年對於書的選擇,好像放得更開。」阮鳳儀說,比如她開始喜歡觀察書局的暢銷排行榜,「那是大眾所展現出來的反應趨勢,我想知道現在大家在關注的焦點是什麼?」

會有這樣的轉變,不知是否與身分的轉變有所呼應呢?

2024年對阮鳳儀來說也是一個沉澱的階段,《美國女孩》帶來的影響持續在國際上發酵,另一方面,她自己也在這幾年步入婚姻。阮鳳儀試著梳理這幾年的狀態:「過去求學、唸書,好像都是為了這些目標:有成的事業、或者是組成一個家庭,都是被列為『成為大人』的必要條件。可是,當這些慢慢做到以後,我好像沒有什麼成為大人的感覺?」

類似這樣的困惑持續滾動,另一方面,也有不變的核心持續滲透。比方說,她仍然那麼、那麼地關注各種「女生的故事」。

「也是跟成長有關吧,總覺得女性在每個階段都有各自要處理的孤獨,但有些部分我還來不及去探索。」阮鳳儀說,例如處於30代的自己,如何思考40、50歲的處境?這時候往往寄託於影視與書籍的閱讀與消化:「因此,透過文字觀看那些故事的時候,有時候對我來說是一種『確認』,確認無論年紀為何,我們都有相同關注的事情;有時,也會是一種『發現』,發現不同生活的可能性。」

無論是確認或者是發現,這些足跡都是她創建的一張「世界地圖」,透過閱讀探向其他的心靈。如此一來,即便身分轉變、內在搖晃,迷惘與困惑一個接著一個滾滾而出,也不至於讓心思晃蕩得太過劇烈。阮鳳儀說:「畢竟,閱讀不就是一種理解的過程嗎?」而理解的對象越多,似乎也就能因而更踏實一些。

➤那些長大後必然迎來的改變

接著,話題迴繞至好書獎本身。這個出版界的年度盛事,對作者與編輯來說都別具意義,然而「獎項」的本質究竟會給予創作者哪些影響呢?放觀《美國女孩》,在海內外亦獲得不少肯定,此刻恰好是個時機,讓阮鳳儀去回應這些獎的意義。

「理想上,獎座應該是一種釋放。」她說,特別以電影產業來談,票房與獎項的關係密不可分,能夠為行銷大舉助力。創作者大概能在這時候稍微鬆下一口氣,知道作品能增加更多被人看到的機會。可是,阮鳳儀接著說:「接下來,這個獎或許就會成為日後你檢視自己的標準了。」

所謂標準者,阮鳳儀解釋,並不是說作品的好壞取決於得獎與否,而是更趨近一種記號、分水嶺,在未來創作時能夠一再確認,尋思自己是否有成長的對照。

「但這部分真的很不容易。就像以前我看一些很喜歡的導演拍了新作品,也可能會看到完全看不懂的。那時我不懂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覺得導演變了,我不喜歡了。可是現在漸漸可以理解,每個創作者都需要成長啊,而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一定會有所變化,只是觀眾在這個時候未必能夠跟上這些改變。因此每一場改變,都有可能會為作品帶來新的觀眾,同時失去一些舊有的。」

即便如此,還是要接受改變的必然。

阮鳳儀說,這些是她近來面對的課題:嘗試從自己的生命經驗中走出去。無論是關注的主題,或者是多元議題的思考,她都更積極的感受。

「像是我這幾年也開始看很多散文。」她說,不知是不是國、高中課本充斥著各種純文學作品,心靈被擠壓得太深,過去碰到散文,常常覺得又得捧著課本等待一張閱讀測驗,因此老是抗拒。年過30,她卻逐漸懂得投注在散文從容的節奏之中。她說:「這應該也是一種漸進式的過程,讓我慢慢從過去習慣的領域走出去,也明白到,無論是哪一種文體,我們都能夠從中找到跟世界的連結。」

➤閱讀,讓我暫時從焦慮走出來

面向世界的發端,往往源自一個疑問,最後期待的方向,則願能與世界取得連結。

這是阮鳳儀的日常,可能也是多數人生活的常態。只不過,若是這樣善於自省、敏感於世間變化之人,也經常浸泡在孤獨之中,不分年紀,時時感受。

或許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更需要文字。

「近年我接觸了靜坐跟瑜珈,覺得這兩者的狀態也跟閱讀時的自己很像。」阮鳳儀說,那都是讓自己安靜下來,暫時從微焦慮與孤獨的情緒中走出來的一種方式:透過文字,看見內在的生命。

身為導演,阮鳳儀描述自己並不是以影像思考的創作者,「我知道有些人在寫劇本的時候,最先感應的會是視覺上的東西——可能還不太知道會有什麼故事發生,就已經有強烈的畫面出來。但我比較不屬於這樣,寫劇本的時候我往往先想的是人物關係:這個人會做出什麼選擇?她渴望得到什麼?」

面對一個人,就像是面對一本龐大的書,仔細閱讀後,眾生說話的樣子與姿態就自然浮現。因此,聽阮鳳儀談書,像聽她聊一位朋友。那是彷彿走過世間萬千,褪去天真與稚氣,又偏偏還卡在混亂、迷惘的漩渦裡,仍然能夠理解彼此的朋友。

在實體書越來越少的此刻,阮鳳儀仍喜歡走進書店,就像是喜歡親自去觸碰、去看見、去與真實的人物對話的心意一樣。「這讓我有種彼此滋養,互相理解的感覺。」阮鳳儀抿嘴一笑,堅定的說道。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童書評》時間與成長的隱喻:評《蘋果幾歲呢?》

繪本《蘋果幾歲呢?》從一個看似無厘頭的問題「蘋果幾歲呢?」開始,將讀者引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這個簡單的提問,表面上不符合成人的思維邏輯,卻充滿童趣,隱含小小孩深刻的思維路徑。

內文以小孩第一人稱的提問組成,探索了小小孩對日常生活中小細節的好奇。從蘋果到蘋果籽、從小狗到它的影子,這些問題隨著思緒不斷發散,展現出孩童純真的觀察與探索世界的視角。

繪本中孩子的提問不僅關乎具象的事物,也觸及了影子、光芒、時間等抽象概念。夏夏的文字捕捉了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也是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通過這些天真無邪的提問,夏夏探討了孩子如何以「幾歲」的概念來理解成長與時間的流逝。


圖源:《蘋果幾歲呢?》/小麥田出版

隨著繪本翻頁的進展,這些提問逐漸回到提問的孩子自己:「猜猜看,把蠟燭吹熄的我幾歲了?」插圖呈現蛋糕上有5根蠟燭,暗示這個孩子即將迎來5歲生日。這一刻象徵了成長的里程碑,讓整本書中的提問與思考在吹熄蠟燭的儀式中具體化。

這部作品不僅探討了時間和成長,還觸及情感變化。當孩子問「把我生出來的媽媽幾歲?」「溫柔的媽媽幾歲?」「生氣的媽媽會變成幾歲……」這些問題時,時間和情感開始交織在一起。

孩子並非只是好奇媽媽的年齡,而是試圖理解媽媽在不同情緒下的變化。這些問題中,流露出孩子對媽媽情感世界的細膩感受。這種對家人情感的探索,展現了孩子逐漸敏感的心靈世界。

同樣的,當孩子問「忘記事情的阿嬤,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幾歲……」時,這樣的提問帶有些許憂傷,表現出孩子對家人健康與記憶流失的關注。這一層次的情感描繪,使得全書不僅限於對時間的探討,更深入到對人際關係和情感流動的理解。


圖源:《蘋果幾歲呢?》/小麥田出版

詩人夏夏的優雅詩句與湯舒皮的插畫完美結合,繽紛的色彩和活潑的構圖營造出溫暖的氛圍。插畫並不僅僅是對文字的直接再現,而是通過視覺設計,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幫助孩子理解如「小狗的影子幾歲?」等問題的深層意涵。

此外,本書別冊「我的祕密日記」的5首短詩,也充分站在孩子的視角觀看日常,朗讀起來不禁令人嘴角上揚。這個有趣的編輯巧思,進一步強化了時間與成長的主題,為繪本增添了更多感性與思考的層次。

《蘋果幾歲呢?》書中的文句,看似無厘頭的童言童語,卻一句句羅織了幼兒對於時間、成長與情感的認知視閾,帶領孩子與陪讀的大人一起去碰觸這些看似簡單卻充滿哲理的問題。相信闔上這本繪本的小讀者,一定會循著書中孩子的思緒,也提出一些詩意盎然的問題。


圖源:《蘋果幾歲呢?》/小麥田出版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蘋果幾歲呢?
作者:夏夏
繪者:Soupy Tang 湯舒皮
出版:小麥田出版
定價: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夏夏

熱愛寫作與生活,育有兩子。因為孩子太愛問問題,所以在持續創作熱愛的文字外,開始童詩寫作,一面記錄孩子的成長,一面用詩來回應孩子的提問。

著有詩集《德布希小姐》、《小女兒》、《鬧彆扭》。小說《末日前的啤酒》、《狗說》、《煮海》、《一千年動物園》。散文集《來日方糖》、《小物會》、《傍晚五點十五分》。編選童詩選集《小孩遇見詩──想和你一起曬太陽》、《小孩遇見詩──五個媽媽》,個人童詩集《有禮貌的鬼》、《一隻貓會有多少問題》。編選《沉舟記—消逝的字典》、《一五一時》詩選集、《氣味詩》詩選集。

繪者簡介:Soupy Tang 湯舒皮

插畫家。愛丁堡大學插畫研究所畢業,從小喜歡畫圖,現在過著每天都可以畫畫的愉快生活,喜歡觀察生活中所有不重要的小事並記得所有小細節,圖畫得很小,膽子卻很大,享受一個人帶著皮箱去各國旅遊,只要有杯熱茶心情就會放鬆!著有插畫作品:《跟著Soupy‧放鬆together》、《和舒皮一起愛手作,繪生活》、《跟著舒皮做一日英國人,在TWININGS遇見最迷人的下午茶時光》、《走進世界廚房》,並與李維菁合著《罐頭Pickle!》,與吉本芭娜娜合著《惆悵又幸福的粉圓夢》,及《SOUPY媽媽日記》、《家的樣子:Soupy與Struan的蘇格蘭冒險記》等書。  

    
Official | www.soupytang.com   
Facebook | Soupy Tang 湯舒皮   
Instagram | soupytang   
Soupy’s shop IG | livingwithsoupy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游珮芸(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2024-11-03 11:30
童書評》大玩上下顛倒、翻轉書本的創意繪本:《小漁顛倒游》

科瑞.R.塔博曾以《翠翠掉下去了!》一書獲得凱迪克銀牌獎,此後他創作了一系列大玩上下顛倒、翻轉書本的創意繪本。這系列第二本書是《更棒的骨頭》,而今年剛出版的《小漁顛倒游》則是這系列的第三本。

這三本書有幾個相似之處,一是故事的主角都是動物,按出版順序分別是翠鳥、狗兒和鯰魚。二是故事的場景都發生在水邊,可能是湖邊或河邊。第三是故事的情節發展都跟動物的特性有關:翠鳥是會衝進水裡捕魚的鳥類;愛啃骨頭的狗兒看見水裡的倒影咬著一根更大的骨頭;非洲剛果河裡的鯰魚則會上下顛倒游泳。

透過這些動物的特性,塔博帶領讀者探索「水面上與水面下」世界的各種關係,這也成為三本書共同的主題。

這系列繪本最令人驚艷的部分,是塔博運用特殊的書籍設計來傳達故事。不同於一般的繪本是左右翻閱,《翠翠掉下去了!》和《更棒的骨頭》是上下翻閱的書,並運用書本中間的折線當作水面上與下的分界線。

在《小漁顛倒游》中,塔博的創意更上一層樓,一開始讀者以為這是一本正常左右翻閱的繪本,但讀者很快就會發現,圖像上的世界似乎上下顛倒了——原來我們正用鯰魚小漁的視角在看世界。讀到書本的正中間,讀者必須將書180度大翻轉,倒過來閱讀。這時畫面上的世界變成讀者習慣的模樣,但對於小漁來說卻是上下相反了。


圖源:《小漁顛倒游》/小山丘

經過這些翻來轉去的閱讀歷程,讀者看世界的角度也跟著翻轉,並意識到原來每個人看世界的方式都不同。那麼,誰有權力定義什麼才是「正常」呢?

除了有趣的書籍設計之外,這三本書也各有很棒的寓意。《翠翠掉下去了!》是關於踏出第一步的自信,《更棒的骨頭》是關於貪心和同理心,《小漁顛倒游》是關於接納自己的獨特性。每一本都啟動孩子的思考,並提供親子對話與討論的機會。


圖源:《小漁顛倒游》/小山丘

我在今年美國圖書館協會的年會上見到塔博,他的「狐狸系列」橋梁書,今年第三次榮獲蘇斯博士橋梁書金獎。他不僅是很棒的插畫家,也非常會為孩子創作故事。

在給他簽書的時候,我問他在《小漁顛倒游》之後,還會有更多探索水面上下的繪本嗎?他笑著說他已經想不出其他把書本上下顛倒的理由了。不過,誰知道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塔博又會想出新的點子,讓讀者見識到更多圖畫書創意的可能性。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小漁顛倒游
Ursula Upside Down
作者:科瑞.R.塔博
譯者:柯倩華
出版:小山丘
定價:37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科瑞.R.塔博

為凱迪克大獎銀獎與蘇斯博士大獎獲獎的作家及插畫家,目前和妻兒住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塔科馬市,持續創作圖畫與故事。作品《翠翠掉下去了!》榮獲2021 Openbook 「年度童書」、美國凱迪克大獎銀獎、天下雜誌2021希望閱讀百本好書、「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等獎項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周婉湘(「一起讀、一起玩」主筆)
2024-11-02 10:3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