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與繪本大師一起記錄童年」巡迴講座,Openbook人氣專欄即將在各地開講!

Openbook人氣專欄「繪本大師」實體活動又來了!6年多來每個月為讀者介紹世界級圖畫書創作者的繪本大師專欄,為答謝讀者的熱烈支持,作家莊世瑩再度現身與讀者面對面,邀請大家透過大師的作品一起看世界。

你的童年裡,有沒有什麼東西,是你到現在都想緊緊抱住、不願忘記的?

​Openbook 長期推出的「繪本大師」專欄,每個月帶大家認識一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繪本創作者,深受大小讀者喜愛。除了豐富的線上內容,專欄作家莊世瑩也將在今年 7 月至8月展開 4 場巡迴講座,讓大家更加了解世界繪本大師的樣貌!

​本次活動集結多位風格獨具的繪本大師,以「寶物」為主題,邀請孩子們透過繪本,從家人、朋友、寵物到心愛的物品等多元視角出發,一起思考:什麼是自己珍視的「寶物」?那些無可取代的事物,又是什麼模樣呢?

➤7/5(六)在新竹
時間:7/5(六)14:00-16:00
地點:華婉兒童圖書館(新竹市東區興學街97號)
報名網址: 請洽館方

➤7/13(日)在彰化
時間:7/13(日)14:00-16:00
地點:彰化縣二水鄉立圖書館(彰化縣二水鄉溪邊巷72號)
報名網址:點我報名

➤7/26(六)在雲林
時間:7/26(六)14:00-16:00
地點:斗六圖書館中山分館 2樓閱覽區(雲林縣斗六市中山路84號)
報名網址:敬請期待

➤8/10(日)在金門
時間:8/10(日)14:00-16:00
地點:金門縣社會福利館 多功能教室(金門縣金湖鎮瓊林里瓊徑路35號)
報名網址:敬請期待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人物》氣質空靈,故事詭趣:專訪《良田》漫畫家柚子

採訪漫畫家柚子之前,依例上網收集各種資料,意外發現,曾以《虎爺起駕:紅衣小女孩前傳》入圍金漫獎漫畫新人獎、《閻王帖》入圍金漫獎年度漫畫獎的柚子,相關的訪談並不多,也沒有太多網路曝光。這麼備受期待的創作者,在網路發達的年代理應更受矚目才是。見到柚子本人,反而獲得了解答:她言談之間內斂低調,充滿著謙遜與直率,然而又不時透露出某種洞悉人性的世故和敏銳。

如同她的作品,無論是前述兩部舊作,抑或新作《良田:柚子異色精選集》,都遊走於不同的風格和類型,題材穿梭於日常與異常之間,看似輕描淡寫、舉重若輕,實則深沉銳利。

詢問柚子為何在社群媒體上鮮少曝光,她笑稱自己並非刻意,只是「沒那麼熱心在經營自己」。她坦言在她的認知中,自己只是個很普通的人,通常只會在作品完成時,才在社群上分享一下,也不太關注後續的回應。對於個人隱私,她確實有所堅持,希望讀者關注作品即可,但又忍不住矛盾地開玩笑:「但能賣書的話我什麼都可以配合啦!」

➤畫漫畫是不欺騙自己的選擇

小時候柚子家裡沒有漫畫,她記憶裡第一次和接觸漫畫,是陪上班族的爸爸去修車廠修車。她想起來也覺得好笑,不知道為什麼,感覺爸爸的汽車好像很常需要送修。每次修車都要好幾個小時,她就隨意翻看車廠裡的漫畫打發時間,像是《靈異教師神眉》或《家有賤狗》之類的。到了小學三、四年級,有了零用錢,可以自己買漫畫,一開始買的還是《神眉》,想要接續著修車廠未盡的閱讀,之後又陸續接觸各種熱門大作。她在漫畫的閱讀上算是雜食,什麼都看,零用錢有限時,買不起的就去租書店租回家。

漫畫看多了,小學的柚子也會開始臨摹漫畫,一開始偏愛以少女漫畫為對象,「因為畫面比較漂亮、美麗」。但有一天柚子突然對少女漫畫那些羅曼史失去了興趣,「比較起來,《神眉》那種有一點恐怖的東西,對我好像更有美感。」不管是哪種風格,柚子都只是單純地想畫畫看而已,並沒有想要自己用漫畫說故事的欲望。

和多數人一樣,上了中學,面對考試的壓力,讓她對填鴨式教育產生了反感,進而開始思考如何發揮繪畫上的長項,報考設計相關科系。她開始去畫室補習素描等術科,雖然和一路讀美術班上來的同學多少有些差距,但只要認真練習好像也不會差太多,最後成功考入設計系。

會選擇廣義的藝術相關科系,柚子回想起來動機並不單純:只是覺得畫畫養不活自己的折衷選項,但「人還是不能欺騙自己太久」,柚子決定跟隨本心轉換跑道,也是在此時,她正式開始接觸漫畫創作。

➤從漫畫助手到漫畫研究生

柚子的第一份漫畫相關工作,是大學時在104人力銀行上找到的漫畫助手職缺,「搖滾貓老師在徵助手,我覺得好像可以試試看。」就這樣,她開始接觸分鏡、角色與排線等實務技術。一開始只是為了賺零用錢,久了也起心動念想畫看看自己的作品。「因為我一直都告誡自己,畫畫養不活自己,但看到搖滾貓老師能以漫畫為職業謀生,就覺得好像可以試試?」

於是她以漫畫作為大學的畢業作品,畫了一個短篇,又趁參加校外創作營的機會,把作品交給營隊的講師BARZ老師點評。沒想到BARZ看完二話不說,直接將柚子推薦給出版社蓋亞,開啟了日後《閻王帖》、《虎爺起駕》的連載之路。

但即使和出版社的編輯見面,並得到創作上的鼓勵,柚子對於要不要畫漫畫還是很猶豫。她甚至直接回說還不確定要不要畫漫畫,讓蓋亞的編輯忍不住反問:「那你今天來這裡幹嘛?」畢業後柚子也試著找過一陣子工作,但總找不到合適的,「我就想說算了,我不要去上班,就開始畫。」一念之差,台漫差點就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創作者。

但這樣的迷惘,始終困擾著柚子,即使已經出道了也一樣。2018年前後,柚子前往日本攻讀漫畫研究所。因為她的父母對於在台灣從事創作依舊憂心,鼓勵她出國嘗試。柚子自己則抱持著「買保險」的心態:未來若還在漫畫之路前進,那麼就可以應用日本所學;如果走不下去,至少可以用日文能力轉職。

在研究所的考試包含繪圖、申論題、作品集和面試。她記得其中一題是問:「一本漫畫需要成功的話,你認為有什麼要素?」研究所的同學大多是留學生,日本人通常會直接出道,很少一路往上唸。系所分為創作組和研究組,柚子自然選擇了前者,也在研究所階段,催生了收錄在《良田》中的〈戴上口罩〉、〈偶話〉。


〈戴上口罩〉©原動力文化《良田:柚子異色精選集》

研究所的老師們更重視作品是否有傳遞出創作者想表達的內容,以及角色、劇情流程、畫面安排是否都扣合作品的初衷。「他們很重視的是你想要表達的主題,而不是畫得漂不漂亮。」這讓柚子學會了「怎麼檢查自己的作品」。

研究所每週一次師生的討論,也讓柚子更願意在未完成階段與他人討論草稿。作品〈偶話〉中的假人模特兒設定,甚至是在教授的建議下反轉而來:「一開始設定是大家都想穿漂亮衣服,只有一個人不想。但老師說,既然是用假人,那就反過來吧——全部都想裸體,只有一個人想穿衣服。」

柚子笑說這建議「畫出來效果滿好的」,也讓她開始習慣在作品還在進行時,和周圍親近的人一同推敲。最後,經由所上老師的介紹,讓柚子能以短篇在日本出道。這樣的人脈擴張,也是她在台灣創作時未曾想像的。


〈偶話〉©原動力文化《良田:柚子異色精選集》

➤天馬行空 + 心領神會 = 柚子異色精選集

《良田:柚子異色精選集》集結了6篇作品,每一篇都各自成形於不同時間點,橫跨近5年。這本書既是創作能量的累積,也是柚子對於形式與風格的實驗。〈戴上口罩〉是參加創作營時某堂「面具」主題課發想的概念;〈拉低褲頭〉來自對〈戴上口罩〉「怎麼都沒有男生」的反思與惡趣味;〈偶話〉與〈謀殺〉則分別來自學生時代的從眾壓力與某次逼真的夢境。

「我夢到我殺了一個小孩,然後房間被貼滿那孩子的照片,我醒來後還真的在回想我有沒有殺過誰。」進而延伸成對於年輕學子成長壓力的描繪。同名作品〈良田〉,則來自網路上一則「植物人代孕」的討論。「我看到學者建議植物人代孕,再看到有其他學者說那不如用腦死者好了,我覺得這個設定太不可思議了,就想把它畫下來。」

雖然《良田》充滿黑暗與憤怒,但也有不少令人會心一笑的情節,「我其實一直都很想畫一些好笑的東西啊。」但她的幽默並不刻意,而是源於一種對荒謬的體察與接受。她相信,一旦荒謬到了一定程度,觀眾自然就會笑,「就像〈刮鬍刀〉那篇,最後其實只是幾個小男孩在搶刀而已。」

相較於先前作品在畫面上經營的美感,《良田》改而追求畫面的「震撼」。「有些畫面畫完會覺得很噁,畫面太滿,但看著又會很有成就感。」她說,有些畫面她還會特別大量複製貼上,為的是達成一種視覺的震撼。「適合什麼就畫什麼,為了怕麻煩而閃躲敏感場面,反而讓故事不好看。」一切以畫面能否激發出故事的魅力為優先。


〈良田〉©原動力文化《良田:柚子異色精選集》

《良田》的故事呈現了柚子心底的憤怒,像書中有關「從眾」的主題,就反映了她學生時期的不滿,「常常就是被迫要做什麼,不管來自老師還是同儕壓力。結果大家做一樣的事,甚至一樣的打扮、畫一樣的妝容,讓我覺得很煩。」但她也有自己的堅持:「我覺得唯一的顧忌大概就是,基本上我還是想要當個善良的小市民,不想傳達太惡劣的價值觀吧。只要沒有超出這個底線,我都可以接受。」

➤漫畫就是讓人想看下去

問柚子是否會將《良田》變成一系列作品,她一貫語帶玩笑地回說:「我本來還想書名叫『幹』,下一本叫『靠』,再下一本叫『賤』,放在書櫃上剛好很有氣勢。」談到未來的規劃,柚子仍維持著她一貫的隨性。她不是那種會為創作設定目標或方向的人,因為「計畫趕不上變化。我要是定了一個目標,我達不到的時候我不是很難過嗎?」

在創作《良田》的5年期間,她其實也沒有特別想過這本書是否會完成,「就想說有空就畫一下,然後如果剛好湊到170頁就出一本啊。」對於下一部作品,她表示會先將《閻王帖》畫完,目前預計明年出版,但她也忍不住調侃了一下自己:「如果我說了明年,可能就會變成後年吧。」

這種看似隨緣的工作模式背後,或許只是柚子一貫自我保護的偽裝。至少,當最後問及從事漫畫創作是否開心時,她回答道:「我現在滿難想像自己去做其他工作的樣子,就覺得我好像已經固定成這個形狀了。」

或許這正是柚子的魅力所在:她不急著證明什麼,也不打算說教什麼,只是在每一個靈感湧現的時刻,把那些夢、那些怒氣、那些無聲的焦慮,用漫畫畫下來。這種作品,不管出自何種形式,總是讓人想看下去。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良田:柚子異色精選集
作者:柚子
出版:原動力文化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柚子 YUZU

台灣嘉義出身、只能手繪的穴居原始人。
以珍奶和雷神巧克力為主要燃料。
出版作品有:劇情漫畫《閻王帖》、《虎爺起駕:紅衣小女孩前傳》、
個人短篇集《良田》。

FACEBOOK:畫畫的柚子
缺人按讚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翁稷安(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25-06-12 17:00
OB短評》#532在科技世代下感受生活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沒有人」的運動

黑客、鄉民、與g0v零時政府的數位行動主義
The NOBODY Movement: Civic Hackers and Digital Activism in Taiwan
李梅君著,春山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作者以參與者的第一視角,記錄梳理了太陽花運動帶起的支線——指向民主、去中心化治理的數位社會行動。人類學家的訓練使其社會運動的記述與反思多了學術的紋理,不至被熱情淹沒。本書不僅為臺灣民主容貌的演化寫下新方法的一頁,也呈現出新世紀人類學嶄新的風景。【內容簡介➤

智慧型手機養大的孩子

200名托兒所至國高中教師現場直擊,手機陪伴長大的孩子,已經或即將成為怎樣的大人?
ルポ スマホ育児が子どもを壊す
石井光太著,李友君譯,任性出版,46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樂   益  
現實感遲鈍、強迫性討誇、體能下滑、社群上癮、躺平主義……作者細數手機世代的失能特質,令人失笑,也令人心驚。解決之道不外乎限制螢幕使用時間,並加強真實互動。然而,我們認定的積極進取,會不會也只是被恐懼與競爭所制約出來的馴化?【內容簡介➤

失控的演化群像

合作、攻防、惡意與自私基因,從物種怪奇案例看見天擇的限制與多樣性
Flaws of Nature: The Limits and Liabilities of Natural Selection
安迪.道布森(Andy Dobson)著,呂奕欣譯,行路出版,49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樂 
這本洋洋灑灑的演化凸槌錄,俏皮證明了大自然的不完美主義。哪有什麼上帝的藍圖,現存的芸芸眾生根本就是雜湊出來的隨機體,為了活下去,什麼亂七八糟的方案都端得出來。這個挑釁的論點唯恐天下不亂,不過證諸時下的種種脫序,反倒讓人有種你幹嘛還不趕快覺醒的輕安。【內容簡介➤

鎳克爾男孩

The Nickel Boy
科爾森.懷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著,黃心彤譯,二十張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文   樂   益  
陰風慘慘的少年矯正學校、制度化的歧視剝削、少年們的情義與碰撞、身分的頂替與翻轉。這部議題小說設計縝密,冷靜犀利,以一股無所逃於天地間的窒息感,直戳至今依然令美國動輒得咎的死穴——奴隸制度。【內容簡介➤

如有神在

楊麗花與她的時代
施如芳著,遠流出版,7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楊麗花代表了戰後台灣歌仔戲的社會轉型史,從內臺、廣播、臺語片、電視連續劇、到國家級舞台。循著楊麗花的演藝生涯追索,不僅能擘畫出一幅大師的技藝與生命景觀,更映照出台灣文化媒介轉型、各時期文化政策,甚至是女性經驗的歷史轉變。作者透過楊麗花的採訪口述、大量史料與歷史研究,寫出一部不同於傳記風格的楊麗花/歌仔戲進化史。【內容簡介➤

舒伯特療癒計畫

從病房傳出的拂煦琴音,一位大提琴家伴人走出陰暗、撫慰身心的音樂之旅
克萊兒・歐培(Claire Oppert)著,周桂音譯,商周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音樂治療廣為人知,具體運作卻又鮮為人知。作者抱著她的大提琴,引領讀者進入第一現場,見證音樂巨匠們與失智者、癌友、自閉兒的超時空邂逅。在悠揚琴聲的撫慰下,療癒的瞬間宛如一幕幕紗簾輕飄的歐洲電影。不論醫療如何日新月異,靈魂渴求的,終歸是傾聽與共鳴。【內容簡介➤

當代歌曲哲學

The Philosophy of Modern Song
巴布.狄倫(Bob Dylan)著,馬世芳譯,黑體文化,120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思   樂 
這本書的作者與譯者真的稱得上夢幻組合,寫的人有其不可取代的代表性,譯的人更以畢生知識做足補充,這也是同時代人才能有的閱讀特權。非常少見音樂大師持續性地記錄、剖析自己的創作與當代社會的連動關係,但這也是巴布.狄倫作品得以從戰後至今、依舊維持在高峰的一種充滿社會性與思想性的驚人能量。【內容簡介➤

張愛玲的電影史

河本美紀著,印刻出版,70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以張愛玲獨特的寫作風格促成的「張學」,在台灣文學場域已有一定的討論。此作擴充也補充了文字場域以外的文化生產,透過收集梳理上海、香港、台灣、美國和新加坡等地的報章雜誌,以及各地館藏張愛玲文獻拾遺,為華語電影與舞台形塑一個影像的「張迷」,也為當代文學改編與IP等現象,提供了歷史化的解讀角度。【內容簡介➤

日本如何崩壞?

新井一二三的東京觀察
新井一二三著,大田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要理解近年日本社會的重要議題,這本書提供了極佳的窗口。新井一二三擅於從生活元素中提出犀利的社會觀察,從首相到傑尼斯、漫畫到奧運,具體呈現政治、經濟、性別、醫療、階級等社會問題的「實感」,也記錄下當代日本社會對於諸多議題的「無感」。對台灣讀者來說,此書也提供了一層剛好的距離,得以他山之石,來思考在地難題。【內容簡介➤

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Unmasking Autism: Discovering the New Faces of Neurodiversity
戴文‧普萊斯 (Devon Price)著,許雅淑、李宗義譯,大家出版,52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此書透過自閉者被迫帶著面具的譬喻,致力於拆解面具的成因與內涵,最終希望導向讓社會大眾接受自閉者的多元樣貌,而非一副「正常的面具」。據此,作者強調「去病化」自閉者的重要性,不將這個群體限於醫療系統,而是正視自閉者社群的多元樣態,由此反思現有社會期待與社交模式的壓迫性。【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