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一切都在此時此刻

▉評審推薦語

邱顯忠(決選評審、紀錄片編導)

顧玉玲曾經長期在工傷協會任職,在這本散文集中,她以真實、質樸卻又帶著高度文學質地的筆觸,記下了在那段時日裡,她與工傷致殘者、職業病受害者,以及亡者家屬共同經歷的磨難、挫敗,與反抗的姿態。

書裡有許多的「我」,是顧玉玲自己;有許多的「我們」,是她與工傷者或家屬們的集合體。作者寫下的一字一句,沒有「輾轉得知」,都是來自於她在工傷前線冷靜的傾聽、評估,以及溫柔的感同身受。

全書的主題與文中人物所承受的艱難,雖然絕不輕盈,但讀來調子並不全然沉鬱,不時還帶著一點明亮感與不願妥協的生命力。作者並不訴諸悲情,而是透過鮮活的角色刻劃,以及具小說感的敘事手法,帶領讀者進入工傷者的生命日常。或許正如顧玉玲所說:「我從沒有見過哭哭啼啼的受害者、可憐蟲,一個也沒有。我所親歷的,一直是缺手斷腳也要討回公道的勇氣、膽識與尊嚴。」

顧玉玲在《一切都在此時此刻》一開場就提到,女兒小樹年幼時常隨她出入工傷協會,「在一個視傷殘為平常的環境裡,好好長大。」而這位幸運的女孩在書的結尾也說,記得小時候和父母上街頭參與運動,長大後仍相信:「只要有人關注、討論,改變就會如齒輪般持續轉動。」

閱讀這本書,當然不致於讓讀者立即起而行,為工傷者吶喊發聲,但卻足以讓你開始理解這處黑暗,並且因為凝視得夠深、待得更久,進而發現我們為他人承擔痛苦的能力,「也許比原本以為的,還要多很多。」


【延伸閱讀】現場》我知道,我在場,我記得,我見證了一切:顧玉玲《一切都在此時此刻》新書分享會側記


▉獲獎作家感言

▉獲獎作家:顧玉玲


攝影:陳宥中

一切都在此時此刻
作者:顧玉玲
出版:印刻文學
定價:350元 

作者簡介:顧玉玲

北藝大人文學院副教授,「台北捷運潛水夫症工人戰友團」召集人。專書獲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台北文學年金首獎等。著有非虛構作品《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與《回家》、長篇小說《餘地》,並主編《木棉的顏色:工殤顯影》、《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等。


【得獎感言釋出預告】中文作家得獎感言,將於贈獎典禮後公告,別忘了12月中回來觀看喔!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 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年度青少年圖書.評審報告

隨著疫情和戰爭陰霾的退去,2024年度出版界重新煥發活力,各類作品持續湧現,顯示出創作者們豐沛的熱情與創意。

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及「年度青少年圖書」兩個獎項,共計52本進入決選,包括童書41本、青少年圖書20本,最終選出10本。今年,Openbook好書獎的入圍作品展現了從探索內心情感到冒險奇遇等不同主題,無論是本土創作還是國際題材,都彰顯出版界的創新與多樣性,讓人期待這些作品將如何啟發讀者的心靈與視野。

➤多元文化的融合與亞裔作家崛起

過去5年,童書及青少年出版界逐漸展現出更為多元的文化色彩。先前多元文化的描寫多以黑人為主,但近年來焦點逐漸轉向亞洲。早期的「亞洲」題材往往形象模糊,以中國或日本為代表,或是融合多種亞洲印象。然而,近期的得獎作品呈現了更具體的亞洲文化背景。這些作品由亞裔後裔、移民或混血作家創作,能夠直接深入展現其文化,因此其題材多以故鄉的傳說、文化或生活為基礎。台裔作家的能見度也隨之提升,為讀者帶來真實且多元的視角。

這項趨勢也體現在近年的凱迪克獎、紐約時報圖畫書Best 10,以及紐伯瑞獎中。例如,2021年的紐伯瑞金獎《遇見虎靈的女孩》聚焦於韓國的虎靈傳說;2022年的凱迪克金牌和紐伯瑞榮譽雙料得主《西洋菜》,則透過摘取西洋菜的情節,觸及中國歷史上的大饑荒。儘管這兩部作品的體裁與切入角度不同,它們都探討了移民適應新家園過程中面臨的身份認同挑戰。

此次入圍的青少年作品也反映出這樣的多樣性。例如,《星星滿口袋》中的主角母親來自科威特,作品充滿中東文化的濃厚氛圍。《最後的製圖師》則是一部將泰國神話中的「納迦龍」融入架空世界的奇幻小說。另一部作品《點心宮殿》致敬了莫里斯.桑達克的《廚房之夜狂想曲》,其原文書名為粵語發音的「Dim Sum Palace」,儘管乍看之下似乎來自香港作家,實際上是由一位台裔作家創作。

➤女性角色的崛起

教育學者茱蒂.索貝蘿芙(Judy Sobeloff)於2018年提出了「兒童文學中性別角色黃金比例」的概念。她指出,在兒童文學中,每當有一個聰明、勇敢且充滿冒險精神的女主角出現,故事中往往需要加入約1.618個男性角色來平衡。由於角色數量需要取整,這結果反映在常見的冒險三人組中,以2:1的男性與女性比例呈現,《哈利波特》即為符合此比例的最佳範例。

2016年問世的《Good Night Stories for Rebel Girls》則引領了女性主角興起的潮流,對童書界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因此在近年來的兒童文學中,女性主角的比例顯著提升。

本次入圍的書籍亦顯示出這一趨勢。《未曾上映的電影》講述凱特這位女主角的成長與尋找之旅。凱特從一出生就失去母親,她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也因疏離而複雜。某天,命運讓她遇見了神祕的凱諾女士,這位女士帶她來到一個奇特的電影院。這座電影院播放的並非虛構的影片,而是人們過去的「回憶」,而凱特能隨著影片的播放,回到那些遺失的過往。本書運用電影作為敘事的媒介,將每段記憶串聯成富有戲劇性的篇章,讓故事如同一場充滿懸念的電影,畫面感強烈且扣人心弦。

《溫德比之謎》巧妙地將歷史與科學技術結合,從一具古代屍體揭開兩千年前少女試圖反抗傳統的悲劇故事,並透過科學發現帶來意想不到的性別轉折。

在探討冒險和勇氣的作品中,《偷雲賊》塑造了勇敢且機智的女主角瑪拉,她在乾旱的世界中為拯救父親而展開了一場危險的冒險。這部作品透過角色的成長與探索,呈現了女性在面對困難時的堅韌與智慧。

《眨眨眼》則以台灣眷村為背景,將兒時回憶與中國古典文學巧妙融合,讓似是散文結構的故事別具文化深度。《女孩與頭骨先生》充滿懸疑和神祕感,改編自歐洲中部的民間故事,描繪女孩在半夜逃亡時遇見一個頭骨的奇遇。隨著故事的發展,小女孩在未知的城堡中面對恐懼與挑戰,情節轉折出人意料,後勁無窮。

此外,《我的老奶奶朋友們》和《芭芭的花園》雖然是以小男孩為主角,卻透過他們與年長女性的互動,展示了孩童與老年人之間溫暖且充滿愛意的聯繫。這些作品以細膩的視角,捕捉了世代之間的情感交流。

➤情緒管理與心靈療癒

在兒童文學中,「情緒」這個主題始終佔據著重要地位。早期的童書中,情緒的呈現主要集中在幫助兒童辨識並理解各種情緒,從而疏導和管理自身情緒。然而,隨著讀者群體的需求演變,現代童書已將這個議題擴展到更深的心理層面,成為跨越年齡限制、具有療癒效果的作品。

《情緒大飯店》便是一個例子,它以引人注目的標題直接切入主題,吸引讀者關注並促進銷售。本書將情緒和感受具象化,描繪成不同的飯店旅客,而飯店經理則根據每位旅客的特定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這種將抽象的情緒具體化為角色的手法,類似於廣受歡迎的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使情緒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我和我的小傷疤》是一部細膩描繪情感的作品,講述小女孩跌倒後,因膝蓋結痂而引發的複雜情緒——不安、厭惡到悲傷。隨著時間的流逝,她逐漸與自己的傷疤建立了微妙的關係,最終在痂脫落、傷口癒合的那一刻,象徵著她身心的平復。這部作品不僅傳達了身體上的復原,也隱喻了心理上的創傷需要時間來療癒。

在《我的眼淚果醬》中,作者巧妙地用充滿想像力的情節,展現主角法蘭克面對孤立和悲傷的獨特應對方式。法蘭克將自己的眼淚熬成果醬,邀請朋友來喝茶並分享果醬三明治。這個過程不僅象徵著將悲傷轉化為分享和友誼的力量,也表達了創造性地應對情感困境的智慧。

在《門外有一頭獅子》中,作者巧妙地運用對比的視覺元素展現小男孩面對恐懼的不同反應。左頁的小男孩因懼怕而躊躇不前,象徵內心的畏懼;而右頁的小男孩則逐步想出應對策略,展示了內心勇氣的崛起。這樣的設計正如我們在人生挑戰中,心裡恐懼與勇氣兩股力量相互拉鋸的過程,使讀者產生深刻的共鳴。

《上學快來不及了!》運用誇張的圖像和大膽的構圖來表達小男孩因即將遲到而感到的焦急與不安。這種視覺語言帶來了張力和速度感,使讀者幾乎可以體會到小男孩奔跑的心情。

相對地,《你記不記得……採用完全相反的敘事模式,作者透過平穩的節奏,與媽媽一同緩緩回顧過去。這種安靜的敘述方式,讓讀者隨著文字一起感受回憶的甜美與憂傷。故事中那些與親人共享的時光、經歷的離別與新開始,成為了珍貴的情感篇章。

➤知識類書籍持續增長熱銷

延續近年趨勢,知識類書籍的出版依然蓬勃,尤其是動植物題材的作品。今年入圍作品中,備受讚譽的《大象哈努:奔向自由的旅程》由越南野生動物保育員阮莊根據親身經歷改編,揭露觀光大象的悲慘真相。《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讓讀者跳脫人類的角度,以另一種思維理解那些「不有趣」的動物。

《遇見山林裡的小動物》以76篇漫畫短文,搭配生動插圖,讓讀者輕鬆吸收生態知識。《從陸地到海洋 鯨的演化》則以壯麗的圖鑑復原畫,帶領讀者回溯5000萬年前的鯨類演化歷程,呈現自然界奇蹟。

除了翻譯作品外,自製書籍也不遜色。《小怪獸備忘錄:你不知道的動物生存技》以寫實插畫和簡要文字介紹動物的隱祕行為。生態繪本作家邱承宗的新作《遇見五色鳥:探查育雛保衛戰的林間散步》,精煉了3年實地觀察的精華,描繪台灣特有種五色鳥的育雛情景,並融入綠繡眼、臺灣藍鵲等熟悉物種的生活畫面。

《愛旅行的候鳥》則詳細描繪落腳台灣的候鳥遷徙過程,作者林大利具有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專業背景,先前兩部作品均獲得大獎肯定,繪者陳裕旻則以細膩自然插畫著稱,期待未來更多作品問世。

儘管台灣知識類童書表現亮眼,但寫實風格的生態繪本仍相對稀少,自陳麗雅、劉伯樂等前輩離世後,亟需新生代加入創作行列。

➤非虛構文學的多樣化發展

非虛構類童書中,除了知識類書籍之外,傳記作品依然是重要的題材。《祕密的地下鐵》一書別具一格地運用了陶偶來重現1870年代的歷史背景,生動再現阿爾弗雷德.伊利.比奇(Alfred Ely Beach)及其氣動地下鐵的創建過程,展現從觀察、思考到實現的過程。《熱愛恐龍的女孩,最終成為激勵人心的古生物學家!》講述一個女孩自幼熱愛恐龍,立志成為古生物學家,最後憑著熱情與堅持實現夢想的真實故事。

在這類作品中,《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兒少照顧者的重生日記》格外引人注目。這本書觸及現代社會中逐漸受到關注的長期照顧議題,特別是聚焦在鮮少有人討論的「兒少照顧者」群體。

相比成年照顧者,兒少照顧者面臨的困難更加複雜和挑戰重重。他們往往被迫過早承擔家責任,犧牲童年和自我成長。本書不僅描述了兒少照顧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掙扎,還收錄了多位真實人物和醫療專家的經歷,並以漫畫形式呈現,讓內容更加親近讀者。這種創作手法旨在喚起社會對兒少照顧者的關注,促使人們正視這個在照護系統中常被忽略的族群。

➤台灣原創作品,老將新銳並駕齊驅

本次入圍作品中有12件為台灣原創作品,展現了本地創作的多樣性與創新力。知識類書籍除前述3本外,還包括《不得了!超有料的體育課》與《茶的時空之旅:五千年奇幻道路》。老牌作家如邱承宗、林世仁與趙國宗,聯手創作的《十二生肖動物童詩》延續了他們一貫的風格。此外,黃春明的經典童話《巨人的眼淚》也改編成繪本,讓人耳目一新。中生代作家湯姆牛則持續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展現出強烈的個人特色。

新銳作者的作品也不容忽視,其中包括《山左大力士》、《健忘的汪達奶奶》與《有一個石頭不想睡》等,這些作品獲得了好繪芽、信誼幼兒文學獎等肯定,展現了新世代作家在表達創意與故事情感上的卓越能力。

➤結語

如前所述,隨著全球疫情和戰爭等重大事件的影響逐漸消退,出版界的作品也逐步回歸主旋律。在台灣,童書市場依然以翻譯書為主,且引進速度迅速,這使我們能夠從今年的入圍作品中清晰看見當前的潮流趨勢。

DEI(多樣性、平等性、包容性)的推動讓更多作品展現出多元且包容性的議題。而在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助推下,知識類書籍的出版繼續蓬勃發展,不僅在內容上日益豐富,視覺表現也日益創新。

儘管當前的出版趨勢仍主要受到美國出版市場及大獎動向的影響,某些動植物類的知識書籍未必與台灣的生活環境緊密相連,隨著全球市場日益互通互聯,我們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融合本地文化特色的創新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能夠延續國際的潮流,還能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中茁壯發展,注入新的創意與活力。


➤2024Openbook好書獎.年度青少年圖書

➤2024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

➤年度童書/年度青少年圖書.決選評審

 


2024Openbook好書獎 年度童書及青少年圖書 決選評審團,左起:鍾欣穎、許亞歷、蘇懿禎、劉旭恭、羅位育

  • 許亞歷(兒童文學藝術教育工作者、創作者)
  • 劉旭恭(繪本作家)
  • 鍾欣穎(清大師資培育中心幼兒園教師學士後教育學分班計畫共同主持人)
  • 羅位育(自由寫作者)
  • 蘇懿禎(兒童文學工作者)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11-29 03:05
編輯部放送》2024Openbook好書獎是怎麼選出來的?

強調公正、客觀的年度好書評選,希望藉此推廣閱讀,鼓勵優秀作家及出版社。得獎者獲贈獎座,無獎金。

➤評選對象

前一年度11/1之後,至當年度10/31期間,於台灣出版或代理銷售的繁體中文著作。

➤評選標準

【一般書籍】

  • 為一般大眾挑選出一年內最不能錯過的好書。入選的書,須具相當可讀性,「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可讓讀者享受閱讀的樂趣,亦能提升視野。學術用書及太過冷僻、專業的作品,不列入評選。
  • 優先選出具有:啟發性、前瞻性,能帶動文化提昇的書。
  • 考量重點:整體編製水準、文字表現(包括翻譯)、知識的正確性、題材開創性、架構完整等角度。並考量當前資訊呈現形式、閱讀環境及閱讀習慣的多樣性,選出能召喚當代讀者共鳴、吸引更多讀者加入閱讀行列的年度好書。

【兒童暨青少年圖書】

  • 選出今年度內,最值得推薦給一般兒童(3到12歲)及青少年(13到17歲)閱讀的好書。入選書籍必須「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
  • 以兒童及青少年讀者為中心來評量,具啟發性、創意、圖文俱佳的書。
  • 具出版之指標性、前瞻性。

➤初選:從2521本書中,選出526本成人書、242本童書

整年度每週進行。Openbook編輯部廣邀出版社提供新書資訊,每週匯集最新出版的新書和即將出版的電子檔書稿,由選書小組集中閱讀。以一個下午的時間,讀畢後進行逐本討論,各自發表意見並投票,過半數者即成為年度好書的初選書單。

選書小組分一般書籍組與兒童&青少年圖書組,前者每週開會一次,後者每月選書一次。小組成員來自不同領域,一年一屆,每屆更新。選書期間,選書小組對外匿名,以期保有獨立性,不受人情干擾。選書小組並針對入選書籍,撰寫OB短評童書短評

#2023年11月到2024年10月評選期間,我們讀了2521本書,選出526本一般書籍以及242本童書
#感謝不能叫出名字的每週選書小組,一整年辛勞選書(編輯部全體拜上)

➤複選:從768本書中,選出202決選入圍名單

每年7月至10月進行。召集複選委員,4個月內分3到4次,針對所有初選作品檢視書單。

在526本成人書與242本童書,陸續汰選出當年度入圍決選,4大類共202本(含套書)的書單。

➤決選:從202本好書中精選出4大類Openbook年度選書

為期3個月。自8月開始,陸續將入圍作品寄給決選評審,要求必須詳讀每一部入圍書,並於11月中舉行會議。經過詳實縝密的討論評選後,得出最終推薦書單。

#一週一週緩慢前進,用一整年的時間,選出最值得推薦的作品

➤贈獎典禮

每年12月,邀請出版社、作家與媒體一同與會,頒發年度Openbook好書獎,向得獎作家及出版人致敬。

➤好書貼紙與國內外作家得獎影片

每本年度好書都會貼上Openbook好書獎的貼紙,並邀請國內外作家拍攝得獎影片。

➤全國圖書館好書獎聯展

Openbook閱讀誌透過不同方式,推廣所有得獎好書,讓作家與出版人的辛苦成果被更多人看見。希望藉由好書的閱讀討論,引起更深、更多元面向的對話。

邀請國家圖書館、全國各縣市超過500家公私立與校園圖書館,合作舉辦聯展,將用心選出的好書,推廣到台灣各鄉鎮市。

➤全國網路與實體書店好書獎聯展

Openbook好書獎,是全台與最多圖書館及書店合作的優良書籍獎項,感謝以下單位:全台「好書獎聯展」參展圖書館與獨立書店、Hyread電子書、MLD台鋁書屋、momo書店、Rakuten Kobo Inc.、Readmoo讀墨電子書、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ORE、文訊、UDN讀書吧、三民書局、中央書局、五南文化廣場、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台灣雲端書庫、灰熊iREAD、華藝數位、REEDS、金石堂、台南政大書城、紀伊國屋書店、現流冊店、博客來網路書店、誠品線上、琅琅悅讀、墊腳石、麗文連鎖校園書局等單位,一起推廣Openbook好書獎。

➤台鐵區間車、捷運月台宣傳影片

  • 在捷運月台電視、無線電視頻道、台鐵區間車都可以看見Openbook好書獎的宣傳影片。
  • 為得獎作家拍攝肖像照與得獎影片,留下歷史的記憶,在贈獎典禮首度曝光後,提供給各大參展單位。
  • 邀請國外獲獎作家,為台灣讀者拍攝得獎感言,在贈獎典禮首度曝光後,提供給各大參展單位。


好書獎宣傳影片於西部區間車、捷運月台;好書獎的宣傳海報也張貼於各大捷運站


Openbook好書獎得獎名單張貼於台北市多處公車候車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11-29 01: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