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我仍然是個雙面人和雙心人:以《告白者》之姿回歸的同情者
2016年,阮越清出版小說《同情者》,橫掃歐美文壇,接連拿下各項大獎。睽違數年後,續作《告白者》也在日前推出中文版。這次我們雙面雙心、獨具魅力的主角,以「告白者」之姿回歸,場景也從越戰方酣的越南,來到五光十色的花都巴黎,從他歷經再教育營思想改造的心靈,娓娓道來這個瘋狂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撲朔迷離的新篇章……
➤難民的立足之地
《告白者》情節延續前作,無名的主角於再教育營受到當年的「血盟兄弟」阿敏無情折磨,幾近精神崩潰後,和另一名兄弟阿邦輾轉從難民營來到父親的故鄉,同時也是越南殖民「母國」的法國。兩人在此展開新生活,努力在異國站穩腳步。經過人脈牽線,表面上是在「全巴黎最爛的亞洲餐廳」打雜,實則是協助黑幫老大進行暴力活動,一方面也要適應文化衝擊與無所不在的種族歧視,並面臨越戰結束後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及社會氛圍。
同時,主角借住的堂姑家,也為他開啟了另一條截然不同的人脈,透過黑市的毒品及應召服務,打入巴黎的上流階層。至此,他可說已淪為當年身為忠心共產黨間諜的自己最為鄙視的資本主義走狗。
然而,一切看似步上軌道之際,卻傳出風聲,巴黎的越南使館出現一名「無臉人」,主角的毒品交易也出了亂子,演變成黑幫的地盤爭奪及血腥殘殺。在最親愛的兄弟、矛盾破碎的身分認同、日漸侵蝕心智的毒癮之間,他究竟該如何力挽狂瀾?這場愈演愈烈,彷彿難民船遭遇海上風暴的驚滔駭浪,又將如何收場?
本作風格一脈相承,採類似意識流的敘事手法,故事由主角的第一人稱視角展開,從他千瘡百孔的心靈,觀看這個龍蛇混雜的世界。巴黎的上流知識分子,乍看滿嘴仁義道德,開口閉口都是各式理論主義,實則同樣酷嗜高純度毒品。而底層的黑幫分子,可能和主角同樣是混血「雜種」,或來自殖民國家的移民,努力在社會上求生存,卻只能一再陷入同樣的輪迴,宛如整個殖民主義的現實縮影。
書中特別強調「殖民者/被殖民者」的對比,例如主角身為法越混血,在讚嘆法國文化之餘,也看出其中的偽善及虛假,並意識到許多殘酷剝削的行為都是打著「教化」的大旗。又或者,法國名義上兼容並蓄,卻只是一種選擇性的包容,牽涉太多種族、社經、文化、價值觀因素,骨子裡還是沒有「他者」的立足之地。

➤殖民理論與情節技法交融
探討的議題看似沉重窒息,阮越清卻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包裝。雖然了解是在描寫種族歧視的情景,閱讀過程仍讓人忍不住噴笑,處處妙趣橫生。譬如主角用「亞洲蹲」來映射自己混血失根的身分,以及街頭幫派互罵,竟因語言問題陷入各種溝通困難、言不及義的窘境。荒誕情節在剖析嚴肅議題的同時,也絕對充滿娛樂性。
此外,主角的言談及互動間充斥著各種學術理論,但佐以他憤世嫉俗的個人觀點及經驗,呈現出某種理論與現實的割裂,也讓這類看似高不可攀的理論,多了點世俗的人情味。阮越清在此展現出嫻熟的寫作技巧,完美將其融入情節之中,讀來絕不枯燥乏味。書中許多類似段落都非常精彩,在此僅引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內容有關當代法國哲學家阿圖舍(Althusser)所謂的「鎮壓型國家機器」:
切.格瓦拉和毛主義博士只是遠遠地看著越南革命,看到它光彩奪目的妝容,而我是近距離看到它素顏的樣子。為了一場革命犧牲三百萬條人命可以說是值得的,不過這話由活著的人來說總是比較輕鬆!可是為了「這場」革命死三百萬人?我們只是拿另一部鎮壓型國家機器交換原來的那部,唯一的差別在於現在這部是我們自己的機器。
由此段便可看出,阮越清藉主角之口對殖民及其惡作出的強烈批判。而主角因為自身的際遇,起初擔任越共在南越的間諜,後來在北越又遭到再教育營思想改造,導致他無法確認自身的立場,不斷游移,且永遠都可以從兩個角度看待事物,予以同情他人,這或許也可視為一種不同的逃逸路線。誰說資本主義的反面就一定是共產主義?有所作為的對立就一定是無所事事?如同殖民行為本身的曖昧性及雙重性,一切也並不一定如此非黑即白、一體兩面。也許有時候,選擇「不作為」,也算是一種「作為」。
在小說技法部分,本作可說更上一層樓。綜觀全書,除了血盟兄弟三人外,大多數角色都沒有名字,僅以綽號或身分稱呼,比如「堂姑」、「老大」、「BFD」、「毛主義博士」、「秀色可餐的秘書」、「英氣逼人且正經八百的律師」等。不僅強化了主角如同旁觀者、局外人的他者感,也增添了幾分驚悚小說的氛圍。
除了一氣呵成的意識流行文外,作者也巧妙運用後設手法。前作《同情者》以主角再教育營自白書的形式呈現,而到了《告白者》,直到故事接近尾聲,我們才會了解書名的由來。另外最後的大場面大高潮,也是以後設的劇本形式寫成,令人不禁聯想到同樣探討種族議題的《內景唐人街》。
即便《告白者》探討了嚴肅議題,本質上它依舊是一部高度娛樂性的小說。撇開所有的理論、辨證、反思不看,情節本身就像一部好萊塢式的爽片或是拳拳到肉的暴力黑色電影。除了主角的內心掙扎之外,血脈賁張的黑幫火拼及香豔刺激的性愛派對也沒有缺席,閱讀體驗就如同乘坐雲霄飛車般高潮迭起。
最後,感謝譯者聞若婷的生花妙筆。通篇意識流敘事不僅不會難以入口,讀來甚至酣暢淋漓、大呼過癮,彷彿伴隨這名「雙心人」的視角經歷了一連串事件。書中翻玩的大量文字遊戲及雙關語,處理方式也都讓讀者能會心一笑,了解箇中趣味,無縫進入阮越清筆下這個大麻煙霧瀰漫、令人回味再三的世界。●
|
作者簡介:阮越清 美國小説家,目前在南加州大學教授英美研究與民族性。1971年出生於越南邦美蜀市,西貢淪陷那年與家人逃至美國,先是在賓州定居,後搬遷至加州,現居洛杉磯。著有小說《同情者》、《流亡者》、《告白者》。 相關著作:《流亡者》、《同情者》、《一切未曾逝去》 |
話題》線條簡單俐落但有點沒自信的生活觀察家:米奇鰻讀吉竹伸介《纖細體操》
我最早知道吉竹伸介是在台灣時,他的創作在兒童繪本界相當有名,有名到突破同溫層,除了身邊升級成媽媽的朋友,連我沒小孩都知道!不過,那時的我年輕氣盛、文人相輕,暗自覺得:「這種隨筆創作,我也可以嘛!」(哪來的莫名自信)
後來太太工作調到東京,我也雞犬升天、旅居日本。再次在日本書店與吉竹伸介相遇,這才發現:他除了最知名的兒童繪本作品外,創作形式從封面設計、難以歸類的漫畫/插畫到隨筆素描;主題從可愛小故事、生活雜想到身為大叔的牢騷,內容應有盡有,可說相當跨領域又多產。
看多了作品,我也能明確感受到吉竹伸介的厲害之處。雖然他簡筆畫成的單幅作品就像輕拳,看似沒什麼勁道,但假如像雨點般快速砸下,無所不在的輕拳,簡直就會化成從天而降的滿天流星,總能精準砸中內心的某個點!後來,我意外發現吉竹伸介和我類似,是位半路出家、路數難以定義的創作者,頓時由黑轉粉,開始研究他。
吉竹伸介早期沒啥自信。雖然早在學生時代,內向的他就展現了創作才華、還得了獎,但他試著自費出版的作品卻賣不出去,無奈只好選擇成為上班族。不過,吉竹終究喜歡畫圖創作,時常為了抒發壓力,工作時間會偷偷地畫很小、很小的圖(這也是他習慣的創作尺寸)。無論是搭電車通勤途中想到的事,或日常突然浮現的靈感,不管用不用得上,吉竹都會先記下來再說。最近台灣出版的《纖細體操:吉竹伸介素描集》則是收錄他出道前,概念接近草圖的原始素描。
我很愛看創作者的出道畫集,內容通常不太成熟,又能看出未來可發揮的潛力,往往也能在其中找到創作者的原創點子。通常讀者看完這類青澀的作品會產生親近感,好像跟作者是高中同班同學,當年整個班上只有我懂得下課時跑去欣賞他的鬼畫符草稿,一路看他長大發達…… 這本真的很粉絲向,像一本小誌!從前我沒看過這樣的書,而感到相當新奇。
閱讀這本沒有特別關鍵的重點,也沒有閱讀既定順序的素描集,就像偷看吉竹大腦裡的Print Screen、各種靈感小碎片。不過,也由於累積了無數個隨筆小創作,才逐漸造就吉竹現今發展成熟的筆觸與風格。
要是我的話一定會覺得:「這些都是害羞的未熟黑歷史,才不想讓人看見。」不過,吉竹的狀態應該早就不把這些顧慮放在眼裡,成為「(從前腦內小劇場)被看光也無所謂」的大叔了吧?我們也因此才有機會看見從過去到現在,組成他的一切元素。
《纖細體操》中,我最喜歡的是吉竹奇怪的思考角度。如果能以這種思考事情的奇怪角度為起點,進一步延伸、擴散,把認真小題大作的精神,應用在生活中,我想就能成為很棒的戀人、有趣的朋友、不無聊的大人!
另外,身為最仰賴創意和靈感的藝術工作者,我深深覺得此書還有一用——缺乏靈感、必須腦力激盪時,快拿來隨機翻個幾頁,一定如有神助,妙不可言!(另一半生日,實在玩不出新花樣需要即時支援時,也很適用!)
吉竹伸介透過畫圖將生活的瞬間放大成漫畫,並不以娛樂讀者為目的,最終其實只是想單純記下每天的日子。這樣一想,其實跟我自創的「拇指圖日記」進行方式,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拇指圖日記」是我訓練自己記錄生活的方式:用最少筆畫、拇指大小的圖,還有50字以內的描述,把每天生活細節濃縮成單格漫畫,我還特地開發了專用的拇指圖筆記本格式!
不知不覺,拇指圖日記累積至今也已經來到了數十本,就像練腹肌,每天鍛鍊一點點!(但我並沒有練腹肌就是)小圖無法刻劃細節,只能記下點子。不過好在有透過「拇指圖日記」把這些點子記下來,總覺得這樣做之後,從心裡飄過的點子才真正化為實體、凝固下來了,我的生活感想也是。
如果我要成立宗教,這應該就會是我的主打!還曾經畫成一本《筆記人生整理術》出版推廣,我自己非常喜歡,但沒有熱賣!
米奇鰻:每天記錄生活,何時會畫成漫畫也說不一定。總之靈感跟回憶先記起來。
像我們這種繞了彎路的創作者,常會對自己較沒自信。畢竟,一出道就大放異彩的人氣作者,可以一刷再刷、重版出來,我們卻可能要先想辦法自費出版,沒賣掉的庫存與著作等身。
像是吉竹伸介畫圖有上色障礙,讓編輯忍不住對他說:「沒關係,我們讓設計師上色好了……」擔心失敗的他也曾想過:第一本商業作品會不會也就是最後一本?
我畫的人物骨架歪七扭八,對白又瑣碎,類型不算創作主流。不過我一路上且敗且戰,從創意市集擺攤、推出小誌創作,到後來獨立參展、有機會去國外駐村,我想憑藉的是不屈不撓的意志力,還有強大的適應力。
即便心底清楚明白,自己的另類創作也是一種特點,但總還是會羨慕創作路上沒有什麼特別阻礙,從頭到尾都直線前進的正統派。有時候總是覺得自己追不上他們,也無法表現出那種無懈可擊的姿態。但像我們這種另類的創作型態,也正好突顯、象徵了繪畫界的多元生態。
也許就像自然界動物,有著不少傻氣的演化:只能飛一點點的獨角仙、發情期超短的熊貓、會僵直昏倒的羊,和大部分人生總在地下度過的胖胖蟬若蟲。誰說人生一定按部就班、畝產萬斤才是勝利?在我看來,廣受好評的暢銷繪本作家吉竹伸介,雖然內心沒自信、不擅上色,又只愛畫小小圖,但他同時也是讓人喜愛、線條簡單俐落的生活觀察家啊!無論畫風如何,主流或另類,就讓我們這些創作者,過著互相羨慕的生活吧!●
ヨシタケシンスケ スケッチ集 デリカシー体操
作者:吉竹伸介
譯者:曾鈺珮
出版:行人文化實驗室
定價:4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吉竹伸介(ヨシタケシンスケ)
1973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插畫家。擅長以手繪塗鴉擷掫日常生活中妙不可言的場景,備受矚目。作品涵蓋素描集、童書插畫、裝飾畫及廣告藝術等多方面。著有《今天就先醬》、《令人興奮的狹小空間》、《結果還是做不到》等書。
譯者簡介:曾鈺珮
臺大日文系畢。歷經不同工作領域,唯獨日本的存在不變。在日文與中文轉換間找到人生意義。譯有《打造所有人的理想歸宿:在地整體照顧的社區設計》、《今天就先醬》、《地方創生來解答:11場讓日本社區變有趣的設計對談》、《散步學入門:城市魅力大搜查》。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