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短評》#87 從湖濱小屋走到遼闊海濱,陪孩子感受悠悠天地

鴨子小姐找房客

文、圖:于云,信誼基金出版社,28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鴨子小姐貼出誠徵房客啟事,想幫自己找個伴兒,沒想到過程卻一波三折,上門的動物通通不對盤,看得令人莞爾又心焦。幾度尋尋又覓覓,命中註定的伴侶究竟是誰?會不會出現呢?作者用手工刺繡取代畫筆,一針一線在棉布上密密交織出立體層次,配色活潑,布局靈巧,栩栩呈現出角色樣貌與情節跌宕,不僅動感逗趣,更流露出一股典雅清新的氣質,是一本帶有童話寓言色彩又散發手作溫度的幽默小品。【內容簡介

餃子十兄弟

Ten Little Dumplings
文:范梅雅(Larissa Fan),圖:吳欣芷,賴嘉綾譯,聯經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書名雖然是「餃子十兄弟」,但真正的主角卻是排行第11的小餃子妹妹,以及家族背後名不見經傳的女性角色們,藉此強調在傳統男丁興旺家族裡,女性的角色與力量不該被遺忘。吳欣芷的畫筆為故事加溫,前半段刻意讓小餃子藏身在眾兄弟背後,讀者得奮力找一找,後半段則讓小餃子躍升為畫面主角,顯示長大後獨當一面,性別不再是問題,自己的生命風景自己決定。【內容簡介


《餃子十兄弟》內頁(聯經出版提供)

蠟燭書

촛불책
文、圖:慶惠媛,賴毓棻譯,剛好出版,29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創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好看又好玩的生日禮物書,每一頁都有互動驚奇。小壽星可以伸出手指頭在紙上按啊按翻啊翻,想像自己如魔術師般,一一點燃書上的燭火,再把它們變成飛舞的蝴蝶與盛開的花朵,最後迎來重量級的壓軸surprise,滿載歡欣而歸。慶惠媛的創作中常見恐龍身影,這本當然也不例外,書裡集滿了各種孩子喜愛的元素,別出心裁又裝幀輕巧,送禮自用兩相宜。【內容簡介


《蠟燭書》內頁(剛好出版提供)

爸爸的開學日

Dad’s First Day
文、圖:邁克.沃努特卡(Mike Wohnoutka),李紫蓉譯,維京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處理孩子「開學症候群」的繪本不少,但這本書裡鬱鬱寡歡,鬧肚子疼,大叫著:「我還沒準備好開學!」的人,居然是爸爸!如此打破刻板、翻轉情緒的巧妙安排,不但直白道破許多父母波濤洶湧的內心小劇場,也讓孩子尋得一個被同理與被釋放的出口,有機會扮演起撫慰及陪伴的一方,直視內心的攪動不安,度過這段必然的分離焦慮。書頁之間洋溢生活明亮氣息,圖像活潑卻蘊藏細膩情感,是一本說服人心的生活小品。【內容簡介

紅豆粥婆婆

팥죽 할멈과 호랑이
文:朴潤圭(박윤규),圖:白希那(백희나),蘇懿禎譯,維京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白希那的圖像風格一貫鮮明強烈,爐火純青的多媒材拼貼手法與明快精準的版面節奏,為韓國民間老故事注入新鮮血肉,每一頁都令人驚嘆與震撼。衣帶迎雪飄揚的瘦弱老婆婆、瞪眼猙獰的惡霸老虎、接力救援的烏龜栗子草蓆……一個又一個栩栩立體的角色接續登場,彼此對戲張力十足,出場入場熟稔有序,好似一齣活靈活現的紙上劇場。即使早猜得到結局,還是會放慢腳步細細觀賞,不願錯過任何一頁細節。【內容簡介


《紅豆粥婆婆》內頁(維京出版提供)

荷蘭阿克馬起司市場

文、圖:茹絲寶(Roozeboos)著,賴嘉綾譯,聯經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作者茹絲寶是土生土長的荷蘭繪者,應台灣出版社跨海之邀,用熟稔的線條色彩畫出阿克馬起司市場行之百年的傳統活動,新鮮的合作模式交出亮眼成績單。故事主角是一名當地小男孩,用「市場之子」輕盈腳步帶領讀者穿梭市井街道,近距離欣賞爸爸擔起木架運送起司的英姿,體驗荷蘭獨有的百年文化傳統。整本書像是一趟焦點清楚、從容流暢的旅程,沒有走馬看花式的趕場觀光,俐落愉悅的圖像塑造出立體生活況味,熱鬧親切令人神往。【內容簡介


《荷蘭阿克馬起司市場》內頁(聯經出版提供)

穿雲少女

Die Wolke
文、圖:顧德倫.包瑟望(Gudrun Pausewang),黃慧珍譯,菓子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國中、高中職
巨大核雲飄過天空,驚恐死亡氣息瀰漫,14歲少女揚娜貝塔帶著弟弟跟隨人群一路逃,但等在前方的,卻是更多的未知與離散。死裡逃生是幸運的,但倖存下來的人不一定能得到擁抱,青春生命被迫一夕長大,背負起人類自私的代價,在矛盾世界中尋找生存的勇氣與理由。這本小說寫於1986年車諾比事件之際,書中的西德核爆事件雖是虛構,讀來卻怵目驚心,當中所觸及的核能危機與人性議題,套至今日世界仍顯犀利。作者文筆兼具理性與感性,把複雜故事線處理得流暢自然,透過不同的人物角度表述觀點,並深刻書寫劇變後的身心歷程,闔頁後仍感震撼。【內容簡介

隱形的世界

The Invisible
文、圖:湯姆.波西渥(Tom Percival),柯倩華譯,字畝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4-10歲)
因為貧窮,小女孩伊莎蓓跟著家人搬到城市邊緣生活,處於社會弱勢底層的她,感覺被忽略、被視而不見,好似隱形了一樣,幾乎要失去立足的勇氣。她必須做一些改變,相信善意和關懷能夠帶來力量,讓她找回自己的模樣,也看清楚別人的模樣。從開頭的皚皚白雪,到最後一頁的溫馨作收,作者從自己的童年經驗出發,把「貧窮」這個實際存在於世界卻少見於繪本的議題,誠實卻又溫暖地畫給孩子看。「隱形」是內心感受的外顯,暗示著不被看見的失落,透過圖像,孩子可以去思考角色、甚至是自己的處境,多瞭解世界一點,也多愛自己一點。【內容簡介

暴風雨男孩

Storm Boy
文:柯林.提利(Colin Thiele),圖:羅柏.英潘(Robert Ingpen),趙永芬譯,小麥田出版, 38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11-12歲)、國中
原始遼闊的澳洲海濱,一名離群索居的男孩與一隻落難的鵜鶘鳥相遇,拯救了彼此的脆弱孤寂,也面臨了最心碎的分離。作者以優美講究的自然書寫手法,細緻刻畫澳洲獨特景觀,字裡行間感受得到沙丘、疾風、波浪、漣漪的近身吹掠,悠悠天地之下,生命及人性顯得渺小卑微,人與動物的純真情誼成了蒼涼中的一點星火,殘酷中仍見美麗。大師羅柏.英潘的插圖,看似淡雅詩意卻力道飽滿,讓畫面感原本就極強的文字更加歷歷在目,濃厚氛圍令人低迴不已。【內容簡介


《暴風雨男孩》內頁(小麥田出版提供)

湖濱小屋

The House by the Lake
文:湯姆士.哈定(Thomas Harding),圖:布莉塔.泰肯托普(Britta Teckentrup),柯清心譯,字畝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這座真實存在的湖濱小屋,靜靜見證了德國近代最動盪的一段時光,它曾被猶太孩童的笑語圍繞,也曾迴盪過納粹藝術家的樂曲,戰爭來了又走,高牆築起又落,不同的陣營與世代來去駐足,留下斑駁歲月痕跡。閱讀此書,彷彿按下時間的暫停鍵,一幀幀堆疊歷史感的細緻圖像,流淌著永不停歇的歲月光影,優美平靜的文字把人帶往時光的另一頭,把深刻藏在故事中,腳步越緩情緒越濃。【內容簡介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歐美書房》虛構的事件,真實的荒誕,不想只畫政治正確:以色列漫畫家露圖摩丹《隧道》

圖像小說《隧道》是以色列漫畫家露圖.摩丹(Rutu Modan)在歐美出版的最新作品。摩丹為《紐約時報》等大報畫插畫,也出版過童書跟短篇作品,並曾拿下埃斯納最佳圖像小說大獎及安古蘭評委會獎。這本最新的圖像小說,讓讀者整整等了7年。七年磨一劍的功夫,體現在書中精密嚴謹的故事架構、角色各自的陰謀反轉再反轉的設計,以及大大小小緊緊相扣的細節上。

享有盛譽的考古學家以色列.博史罹患失智症,他的隧道挖掘祕密計畫本可能搖撼整個中東地區,現在一切將被他的繼任者摩特科.薩里德教授奪去。為了阻止父親的研究心血被人整碗捧去,考古學家的女兒妮莉決定不管用什麼手段,都要繼續父親中斷的挖掘工作。


以色列漫畫家露圖.摩丹希出版圖像小說《隧道》,右圖為希伯來文原版封面。(左圖取自wiki

這項隧道挖掘工作不只關乎考古學界的鬥爭,更牽涉到以巴衝突地區及傳說中的以色列民族聖物「法櫃」存在的可能性。這條1980年代起開挖的隧道,位於主權爭議地區約旦河西岸下方,挖掘工作因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1987-1993)而中斷。等到妮莉想繼續挖掘時,那條舊隧道已被劃在以色列國界之外,屬於城牆另一端的巴勒斯坦。妮莉決定在以色列軍隊部署的城牆之下偷挖一條新的隧道,認為這條新隧道可以從地底繞過城牆,與舊隧道相通。

妮莉並非單打獨鬥,她身邊總帶著手機成癮的小學生兒子「博士」,她還說服了古物搜集狂富商阿布洛夫贊助,找來考古挖掘的工頭「思想」與他帶領的一群猶太教正統派小伙子一起行動。

從小就嫉妒妮莉並渴望獲得大學職位的妮莉弟弟博爾史,則成為薩里德教授陣營的人。雙方人馬展開諜對諜的聖物爭奪戰之際,隧道的另一端有意想不到的新陣營加入這場大亂鬥,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於是在新舊隧道中相遇。

➤從未宣稱要描述真相的虛構


工頭「思想」聽到要跟巴勒斯坦人合作挖掘時的表情:「他們加入我們的行列!」「什麼??!!!」(攝自德語版p131)。

摩丹使用了《丁丁歷險記》作者艾爾吉代表的繪畫風格「簡潔線條」(Ligne claire),但比起艾爾吉筆下的人物,摩丹的角色表情更誇張搞笑。

這些人物的臉型不僅容易辨識,摩丹還刻意讓他們在故事中從頭到尾都穿同一件衣服,衣服的顏色造型配合各自的個性,容易在讀者腦中留下印象。書中人物的肢體動作同樣非常豐富,這得歸功於摩丹的創作方式:她會請朋友或家人擺姿勢拍照,然後以此為基礎畫畫。

《隧道》是虛構的故事,雖然摩丹在接受訪談時透露,書中有小部分內容靈感出自一位大學同學的家族糾紛,但她一向偏愛創作虛構故事,而非處理根據事實改編的內容。她曾表示:「人們失去對真實性存在的共識……似乎只有一種東西可以宣稱自己的真實性,那就是虛構本身。虛構的故事(只要不是政治宣傳包裝過的)是先驗的,從未宣稱要敘述真相,它只謙虛地坦白自己是被想像出來的,且是由侷限的觀點描繪而成。」(引自Hillary Brown評論

➤「法櫃」,文物歸屬與後殖民議題

尋找法櫃這個主題很容易令人聯想到哈里遜.福特於1981年主演的電影《印第安納瓊斯:法櫃奇兵》,為什麼摩丹選擇以此為題材?她透露,是因為尋找法櫃有很複雜的淵源,且考古同時牽涉犯罪、政治、歷史等領域,這不僅是很好的冒險故事,同時可以展現尋寶人的貪婪與執念。

在《隧道》中,不管是渴望名利的考古學家、以色列右翼、猶太教正統派、古物收藏狂、巴勒斯坦古物的走私者,或者是伊斯蘭國成員都想搶先得到法櫃,因為擁有此聖物,不僅能帶來財富、地位、名聲,擁有法櫃更幾乎等於擁有國家的歷史、文化與宗教的詮釋權。

由此來看,法櫃在法理上屬於誰、文物歸屬的合法性等問題變得很重要。在《隧道》故事中,法櫃應藏在舊隧道,就算妮莉的團隊挖掘到,地理上它仍屬於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的古物走私者挖掘文物多是為了轉賣給有錢的收藏者,只要有錢,不管對方是什麼身分國籍都不是問題。伊斯蘭國成員也會透過仲介轉賣文物換取金錢(故事裡的仲介是一名土耳其人),而在《隧道》中,金主皆是以色列富商阿布洛夫,這可能諷刺地讓以色列的錢變成伊斯蘭國的「建國基金」。

以上的故事設定,多少反映了當今古文物歸屬的複雜狀況。許多地區的古文物過去遭受殖民者、外來者掠奪,如今散落世界各地,出現在各種拍賣會供人議價。許多文物雖因此倖免於戰爭帶來的破壞,得以好好保存(畢竟它們不只是一個國家、一種民族的重要文化資產,更是全人類文明史重要的一環),但在後殖民的反思中,文物取得管道的釐清,以及讓文物「物歸原主」的討論也極為重要。

摩丹利用巧妙的方法,間接凸顯出文物歸屬的複雜問題。她筆下的角色像是以色列、巴勒斯坦或伊斯蘭國各色人物的縮影,他們都有各自的算計,也都有尋找聖物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們之中有些人不惜靠欺騙來達到目的,所有人的真面目隨著情節一一被揭開,無論誰看似有理由得到聖物,到頭來讀者都會懷疑他們真正的用意。

➤不想傷害人,也不想只寫政治正確的作品

《隧道》是充滿諷刺的政治寓言,閱讀過程中,讀者很難不注意到摩丹以嘲弄的眼光來處理所有角色,而其中揶揄較深的對象甚至是「自家人」。可以想像,這對某些人來說可能不夠政治正確。對此摩丹的回應是,她雖然不想傷害人,但也不想寫政治正確的作品。

《隧道》即是如此,巧妙諷刺卻不尖刺挑釁。例如書中猶太正統派的年輕小伙子們對古老儀式十分堅持,在考古區養了頭牛隨時準備獻祭。這些年輕人都是極為虔誠的猶太教正統派,但一旦意見不同,也會馬上起爭執:


左圖:「我的拉比說,(再蓋一個聖殿)會褻瀆這個地方,而且會激怒阿拉伯人。」「拜託,不要又來這套,什麼可憐敏感的阿拉伯人會被激怒!你的拉比就是個左派!」右圖:「收回你的話!」(攝自德語版p117)

另外,猶太商人阿布洛夫在跟土耳其走私仲介視訊時,主動以「一切讚美歸於真主阿拉」(Alhamdulillah)作為打招呼的方式。他還曾經對著妮莉灰心地說:「你們全都在騙我,現在只有IS能信了」。可見他眼裡只有文物,對於自己變相金援伊斯蘭國並不覺得不妥。


左上:阿布洛夫來電;左下:「一切讚美歸於真主阿拉!」「阿布洛夫,你好嗎(阿拉伯語)兄弟?」右:巨嬰住所,伊斯坦堡。 (攝自德語版p106)

➤隧道,聚焦寶藏,也忽略了周遭重要的人事物

主題「隧道」貫穿全書。挖掘隧道是深入「未知」,並試圖把「已知」帶入,如同隧道裡黑暗,需藉助人工發出的光。摩丹非常注意黑暗與光影的顏色層次在敘事上造成的效果,像是隧道中的手電筒黃光,使用科技產品的妮莉母子臉上反射的藍光,以及真正的黑暗(只剩對話框)。


兩邊人馬於隧道中相遇(攝自德語版p124)

書評家Hillary Brown認為,光影與黑暗在書中的視覺效果,很容易聯想到「隧道視覺」(tunnel vision)這個概念。「隧道視覺」字面上的意義可指在隧道中往出口看去的狹窄視野,或者開車速度過快或酒駕時視覺受到限制,只能感知靠近視野中心的物體。延伸意義則是目光狹隘,就像所有角色的目光只聚焦在寶藏,忽略了周圍重要的人事物。

貫穿整本書的無聲關鍵角色:失智的博史教授,就像一個幾乎在故事中被遺忘的人物。他是這個考古挖掘計畫的最初發起人;是破解過法櫃地圖密碼的人;他是反目的姐弟妮莉與博爾史的父親;是商人阿布洛夫贊助過的對象;是與巴勒斯坦人合作的人;也是薩里德的對手。

即使博史教授是串起書中所有角色的那條線,卻隱沒在背景。我們閱讀時只能偶爾窺見教授的狀況,眼看他一生所求所學逐漸淡去,到後來甚至無法控制便溺。博史教授的家人朋友,甚至讀者都能看見,但不一定意識到發生在他身上的殘酷轉變。讀者很可能會像他周圍的人,聚焦隧道、聖物,看著他的家人朋友爭得面紅耳赤,只想著從他身上榨出聖物所在地的重要資訊。「隧道視覺」的隱喻因此在故事內外都產生了效果。我們在一層又一層的爭論、衝突、合作及意外中,逐漸產生「隧道視覺」。

精心的設計在結局達到高峰,危機之中,工頭「思想」與薩里德教授的不同決定顯現了「隧道視覺」可以把人引向何處:一個最後擺脫執念,救回了更重要、珍貴的東西;一個被執念吞噬,踩進了令人意想不到、無法回頭的荒謬情況。

故事最後找到法櫃了嗎?若找到了,誰能擁有法櫃?也許就像工頭「思想」所言:「也許時機還沒成熟,以色列民族還不配擁有法櫃⋯⋯『它雖然耽延,你要等候』」。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05-13 16:01
報導》2022台北國際書展如期,文化部說明、出版人不同看法&本年精采活動

連續兩年取消實體展會,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怎麼辦?答案是如期舉行。

文化部長李永得今日(5/13)出席「518國際博物館日」啟動記者會時受訪表示,文化部與出版產業、台北書展基金會討論後,確定今年台北國際書展如期於6月2日至7日在世貿一館舉行:

「我想文化部跟我們書展基金會,還有一些出版界人士,經過非常詳細的溝通,取得共識,就是說我們這個書展一定會如期舉辦下去,在原地,如期舉辦下去,至於有些出版界朋友有疑慮,也都尊重,要參加或不參加都尊重,但鼓勵大家正常生活。」

每年出版業的最大盛事「台北國際書展」自2020年起因covid-19疫情影響,連續停辦2年,2022年將書展開展時間從農曆年節改為端午連假,不料隨著開展的時間接近,國內確診人數連日激增,5月11日新增5萬多例,昨(5/12)日確診數更破單日6萬。書展是否如期舉辦?已成為所有出版業者關心的焦點。

書展基金會調查所有參展業者意見。經密切研商後,文化部與台北書展基金會今(13)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因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未停止大型活動,國内防疫政策朝正常生活的「防疫新階段」進行。

5月11日文化部針對248家國內外參展單位作出意願調查,結果顯示,共57家,包括24家國內出版單位,31家國際出版單位(31.5%)表達將續參展意願。雖表示154家(55.3%)希望停辦,但不支持續辦,之中包含許多「有條件下支持續辦」的出版社,文化部表示,這些出版社可能在接受調查時由於尚未公告參展防疫措施因而有續參展疑慮,然而2022台北國際書展將持續辦理,文化部與台北書展基金將加強各項防疫措施,期盼引領出版產業逐步邁向正常營運。

文化部表示,面對今年疫情衝擊,書展不能再停辦,尤其在各大國際書展如安古蘭漫畫節、波隆那童書展、倫敦書展、首爾書展等陸續恢復實體辦理,恰如今年書展的英文主題「Reading&Publishing Beyond the Pandenic」,而立之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更要堅韌地在疫情中展現出蓄積3年的臺灣出版能量。

文化部指出,書展雖續辦仍完全尊重各參展業者的意願,針對將退展的業者,書展基金會將退回3成展位費;至於續參展的單位,文化部除維持最高7成的展位補助費外,參展業者因防疫所需的相關支出,如參展期間工作人員因防疫需求的住宿旅館費用等,文化部將提供部分補助。

由於連續停辦2年,今年傳出文化部決心讓「台北國際書展」如期舉辦,雖受疫情之影響,仍力邀國際作家舉辦線上活動,更推出多檔重量級的工作坊與論壇活動,從1月下旬公告書展大獎與金蝶獎入圍作品,率先為書展暖身,並串聯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大網路書店販售獲獎書籍。

5月11日文化部針對248家國內外參展單位作出意願調查,結果顯示,共57家,包括24家國內出版單位,31家國際出版單位(31.5%)表達將續參展意願。雖表示154家(55.3%)希望停辦,但不支持續辦,之中包含許多「有條件下支持續辦」的出版社,調查時,文化部尚未公告參展防疫措施因而有疑慮。2022台北國際書展將持續辦理,文化部與台北書展基金將加強各項防疫措施,期盼引領出版產業逐步邁向正常營運。

2022台北國際書展將持續辦理,文化部與台北書展基金將加強各項防疫措施,期盼引領出版產業逐步邁向正常營運。

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訓民強調,今年書展向世貿承租已到第3年,世貿展館費用應有幾千萬無法退款,文化部也有經濟壓力,今年度無法全額退費給取消參展的業者。但書展基金會基於同理心,願意提供3成展位費的退款給參展業者。

文化部表示,面對今年疫情衝擊,書展不能再停辦,尤其在各大國際書展如安古蘭漫畫節、波隆那童書展、倫敦書展、首爾書展等陸續恢復實體辦理,恰如今年書展的英文主題「Reading&Publishing Beyond the Pandenic」,而立之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更要堅韌地在疫情中展現出蓄積3年的臺灣出版能量。

文化部指出,書展雖續辦仍完全尊重各參展業者的意願,針對將退展的業者,書展基金會將退回3成展位費;至於續參展的單位,文化部除維持最高7成的展位補助費外,參展業者因防疫所需的相關支出,如參展期間工作人員因防疫需求的住宿旅館費用等,文化部將提供部分補助。

由於連續停辦2年,今年傳出文化部決心讓「台北國際書展」如期舉辦,雖受疫情之影響,仍力邀國際作家舉辦線上活動,更推出多檔重量級的工作坊與論壇活動,從1月下旬公告書展大獎與金蝶獎入圍作品,率先為書展暖身,並串聯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大網路書店販售獲獎書籍。


2022書展大獎暨金蝶獎公布記者會。左起: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訓民、小說獎評審總召楊佳嫻、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副司長朱砡瑩、小說獎得主陳雪、小說獎得主甘耀明。

◆各界看法◆

東美出版總編李靜宜先前在臉書上表示,她認為書展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與讀者的面對面接觸,正因如此「在封閉展館內近距離密切接觸,而且是需要不斷交談的密切接觸,能不增加染疫的風險嗎?而展示書籍的翻閱,能不成為病毒傳播的媒介嗎?但若為了擔心,而讓大家保持安全距離,控管人數,減少活動,那書展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奇異果文創創辦人劉定綱則認為無論舉辦與否都可以,他在臉書上表示:「如果我們要落實與病毒共存的策略,書展照常也合理。但書展畢竟是商業活動,沒有消費者進場,對於出版社來說,投入的預算與人力只是消耗。所以問題在於,到底一個月後的疫情有無趨緩?趨緩到什麼程度,消費者較願意進入大型場館?」

台大社會系專案助理教授李令儀則表示:「台北國際書展已經是舊時代的產物,那是在特定時空之下,書店通路和空間都有所局限的背景下(最早可回溯自1970年代末期),所催生出的圖書交易型態(如早期的國際學舍書展)。後來雖轉型為國際書展,但賣書意義大於版權交易的意義,尤其現在大多數的版權交易也不仰賴在書展中完成,反而僅具象徵意義。……與其每年在台北世貿中心辦一次大拜拜,不如分散經費和精力,在不同城市、不同空間型態下,舉辦中小型、兼具機動性和彈性的書展。讓讀者和出版社方便買書賣書,當然是目的之一,但是讓出版者、讀者和作者能藉由在實體空間的交會,互相交流,是更流動且更有意義的。」

鏡好聽總監徐淑卿也在臉書回應此看法:「一個城市的年度盛事,需要龐大的資源與累積,未來能有更多最好,但如果已經有了,也不要輕言放棄。所以,台北國際書展既然已經是台灣最大甚至是華人世界重要的書展,也已經累積和國際圖書產業深厚的連結,重點應該不是還要不要有,而是如何與時俱進做得更好。不僅是版權交易、圖書銷售,應該也是與閱讀相關的年度盛會。其他,不論是獨立書店或各城市,當然也可以有其代表性的活動。就像有倫敦書展,也有愛丁堡圖書節等各種城市圖書活動,這些都是豐富一個國家的閱讀樣貌。」

◆2022台北國際書展原訂活動◆

今年書展主題國為法國,也是法國名作家普魯斯特逝世100週年,書展中預計將有普魯斯特特展。安古蘭漫畫節大獎得主的法國漫畫家艾曼紐.勒帕吉原預計2月訪台,因疫情而取消,書展中也將展出艾曼紐手稿,他本人更錄製了隔海影片向台灣讀者問好。法國重量級漫畫家大衛.普魯東也將趁著《穿越羅浮宮》在台出版,與讀者進行線上座談。

旅日作家李琴峰也將在本次書展隆重推出由她個人創作並翻譯的芥川獎得獎作《彼岸花盛開之島》,也將於書展中舉辦與讀者的分享活動。

由獨立出版聯盟、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與NGO組織所組成的「讀字便利店」,今年農曆年節已在松菸舉辦書展,也將於6月台北國際書展中擴大舉辦,以「便利商店」為設計主概念。如同台北街口超商內的陳設與商品,走到花蓮玉里仍可以有相同體驗,將書從制式書架搬到不同環境,讓冰櫃裡打開有書,關東煮鍋裡也有書,使書無處不在。希望在疫情時代,扮演巷口招牌永不熄滅的 「讀字便利店」。


獨立出版聯盟、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與NGO組織所組成的「讀字便利店」書展活動將於台北國際書展擴大舉辦。


【延伸閱讀】​現場》叮咚,我要一本書!讀字公民書展「讀字便利店」2月9日至14日,台北松菸開張


台北書展基金會將在書展舉辦專業論壇包含:「法蘭克福出版人才培訓課程:6大市場商機無限」、「 童書論壇:台灣原創與國際共鳴」、 「出版力論壇:出版的未來 未來的出版」、「國際出版論壇:聲音經濟向前走—法國與台灣有聲書現場」。

◆配套措施與防疫辦法◆

書展基金會表示,依照30年來台北國際書展的參展辦法,除了過去2年書展停辦的例外,所有在書展舉辦的情况下,參展者在參加過展位圈選會後再退展的情况,並無法退還展位費。考量今年疫情變化的特殊背景,文化部及基金會做了許多討論,雖然貿協的場租早已支付,無從退款,但基金會出於特別情况服務出版同業立場,在能力所能及的範圍,將自行負擔退還30%展位費给退展者。提醒有意退展者必須在5月17日下午6點前書面正式告知退展,逾時則不再處理。

文化部指出,書展期間將強化各項防疫措施,包含於書展7個出入口裝設防疫門,提供入場者全身消毒;提供所有參觀民眾單片裝口罩、手套,民眾入場時除須全程配戴口罩,並配戴手套:展場各出入口、公共區域提供酒精,以隨時清潔手部等。

此外,文化部也將提供各參展單位快篩劑,大會及參展工作人員於展期間均進行健康監測。若有身體不適,快篩陽性者禁止入場服務,大會於每日閉展後進行公共區域清消,參展單位於每日閉展後進行展位內消毒,加強收銀台等民眾較常接觸環境的消毒次數。

文化部強調,指揮中心目前並未停止大型活動,在國內逐步朝向正常生活的最後階段,期盼國人共同攜手努力,做好防疫、正常活動,期盼2022台北國際書展在出版單位及國人的共同努力下,成為最安心的閱讀場域。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05-13 12:3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