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從時間調度科幻世界觀:讀常勝《閻鐵花2》
2000年上映的《驚心動魄》(Unbreakable)是導演奈特.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拍攝的超級英雄電影,前一年才推出影史經典《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一炮而紅的這位印度裔美籍導演,以本片乘勝追擊,果然也好評如潮。後來,當沙馬蘭陷入創作低潮,在評論和市場都備受打擊時,他以《驚心動魄》打造出的世界觀,於2016、19兩年接連推出《分裂》(Split)、《異裂》(Glass)兩片,「東鐵177班次三部曲」重新受到世人的矚目。
雖說是「超級英雄」(Superhero)電影,但《驚心動魄》一片的成功,在於扭轉了一般超級英雄的敘事格套——談的雖是超級英雄的崛起,但藉由層層的析理,以及沙馬蘭早期註冊商標的劇情反轉,直指真正促成超級英雄誕生的,竟是身處英雄對立面的「超級惡棍」(Supervillain)。
➤超級反派的誕生
或許更確切的說,《驚心動魄》以隱喻的方式,道出傳統超級英雄片中不曾直言的邏輯:英雄和惡棍就像太極的陰陽,兩者因為彼此而存在,沒有邪惡就無法彰顯甚或界定良善,反之亦然。同樣戴著奇怪面具、有著一樣「中二」代稱的英雄與惡棍,本是一體的兩面,是天秤兩端缺一不可的平衡。
所有的超級英雄故事都圍繞在英雄和惡棍的誕生經過,試圖解釋擁有強大力量的英雄為何選擇隱姓埋名,行使私刑般的正義?擁有對等能力的惡棍又為何大費周章謀畫著末日規模的殺戮?這些深藏大量動作場面的複雜情結,是超級英雄故事的吸引力所在。也只有在感官刺激之外,能提供更深層的思考,才能在同類型作品中出類拔萃。

如果說《閻鐵花》第一集是在引介女主角閰鐵花及其夥伴的出場,那麼第二集就是將焦點放在超級反派的誕生。這樣一前一後的安排,如同沙馬蘭在《驚心動魄》的顛覆,顯示作者熟諳超級英雄故事的箇中三昧。
常勝一向專注於廣義的科幻題材,以臺灣漫畫少有的穩定性,在科幻漫畫已經開墾了十多年的時間,以每年至少一冊的速度持續產出。在臺漫主客觀環境的條件下,如是不間斷的延續,幾乎可以視為奇蹟,是對創作者個人意志和決心的莫大考驗。
因為有長期的鑽研與積累,常勝不只在畫技上不斷成熟,更對科幻作品的內在理路具有深刻的探索和理解,不僅掌握了類型創作的特色,又能在既有的框架上另闢蹊徑,開出新意,實可稱為臺灣漫畫(甚或不只是漫畫)SF的巨匠之一。

➤對公司的控訴
2019年開始連載的《閻鐵花》,可以看出常勝在科幻文類的老練。他深知如何運用不同元素吸引市場的目光,並賦與更深一層的思考。
第一集在描述閻鐵花的誕生時,以京劇臉譜作為象徵,呼應超級英雄無法以真面目示人的悔恨情結。開場的滅門殺戮,承繼著超人、蝙蝠俠、蜘蛛人……等超級英雄失去至親的傳統,痛失親人的傷痛成為他們走不出的心結,將強大的力量埋藏於劇服般的造型中,隱去真實面目和姓名,用贖罪的心情實踐對親人的承諾,甚或某種極為扭曲的,以處決惡人為獻祭的贖罪。
第一集的敘述中也留下未解的伏筆,既承繼又另開新局。諸如不曾交代滅門血案的原因,閻鐵花為何被體制荒謬地視為兇手,為何歷時30年之後仍以不老少女之姿出現在世人面前,並擁有超乎常人的特異能力?
同樣既承繼又創新的手法,也出現在反派角色的現身。在第一集留下的劇情線索中,故事的反派似乎是某種類似「公司」的存在,這種安排本身也是科幻內行人常見的門道。綜觀1980年代科幻電影的開拓時期,「公司」總是最終極的邪惡,一方面反映80年代人們對經濟巨頭的恐懼,另一方面則顯示科技發展和財團之間千絲萬縷的糾纏。
經典的《異形》可說是對公司控訴的代表,比起那完美殺戮的外星生物,公司或許才是女主角雷普利擺脫不了的死敵。但在《閻鐵花》第二集中,對主角的死敵有了更進一步的刻畫,在常見的托拉斯惡形惡狀之外,加入了個人層次的情感,也加深了集中於閻鐵花身上的謎團。
然而,第二集對於反派最大的反轉是,人工智慧在進化之後逆襲,產生了和主角一行人平起平坐,甚至更為強大的超級惡棍。如前述,唯有惡棍存在,英雄才算真正誕生。常勝在超級惡棍生成的過程中又再度埋下意外的轉折,也是伴隨《閻鐵花》劇情不斷開展的劇情主軸:複雜的時間軸。
➤從「時間」調度科幻推理
從閻鐵花的夥伴能看見未來5分鐘、穿戴著能進行時空跳躍裝備的「兔子」何洛克,皆隱隱暗示環繞著女主角的種種未解之謎,必然與這紊亂的時空序列有所關聯。這項既龐大又精巧的謎團設置,以及解謎過程中劇情的推進,彰顯了《閰鐵花》在各式各樣宏偉的動作分鏡下,作為一部科幻推理劇的本質。

以時間軸的交叉錯雜進行敘事,讓人忍不住聯想起常勝的前作《時之輪迴》,這部以阿推經典《九命人》為發想的故事裡,打造了一個類似「銜尾蛇」(Ouroboros)的時間線,一個接著一個故事,不只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輪迴」,更暗藏著對宿命論的抵抗。雖然精彩,但以一冊單行本即告完結,難免有些意猶未盡。
《閰鐵花》目前的規模,可說進一步試圖駕馭更為繁複的時間軸,這也說明了積累對於創作者的重要。不只是時空跳躍的設定,無論具象者如女性主角的運用、巨大機器人的對決、中年男子的懊悔,或者抽象如謎題劇情的舖陳……零零總總不同的元素,都曾出現在常勝過去的作品中。也唯有一次又一次的深化和演練,才能積存對類型的嫻熟,乃至對類型的突破。
在《閻鐵花》第一集的〈後記〉裡,常勝寫道:「我一直很相信,一部作品,通常源自於一個簡單到不行卻強而有力的核心概念(點子)。」這當然是他的肺腑之言,和國劇女伶結合的超級英雄,也確實在一開始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在在都證實了「點子」的重要。
然而,好的點子不等於好的作品,要如何將「點子」置放適當的創作文類,給予應有的結構和意外的轉折,讓點子最精彩的一面得以綻放,是創作者最大的考驗。要能達到這點,除了本身的才氣,更需要的長期磨練產生的經驗。
我們相信常勝十數年練功的苦心和毅力,有機會讓《閻鐵花》的點子發光發熱,也只有在厚實的基礎下,才能吸引來自影集等不同媒介的跨界合作。期待《閻鐵花》未來劇情的發展,也期待漫畫家精心設計的世界能不斷向外擴張,不只打造一部臺漫的經典,更開拓出一個全新的宇宙。●
|
作者簡介:常勝(Chang Sheng) 1968年生於台灣台北,復興商工西畫組畢業,曾任職於廣告公司15年,2002年離開廣告公司,開始漫畫創作至今。漫畫作品《夢境大飯店》、《BABY.》、《OLDMAN奧德曼》、《隱藏關卡》、《九命人》等;參與羅浮宮漫畫計畫,創作合輯《羅浮7夢:台灣漫畫家的奇幻之旅》。作品海外授權有日文版、法文版、韓文版、英文版等。 |
童書書房》韓國繪本《I Am the Subway》,地下鐵訴說對萬千旅客的觀察
【得獎消息】
■到了年底,各家評選的好書名單紛紛出爐,《紐約時報》選出2021最佳童書,共計25本。此外紐時也和紐約市立圖書館共同評選出2021最佳繪本,獲選作品共計10件,以下節選部分作品為讀者介紹:
韓國繪本作家Hyoeun Kim的《I Am the Subway》(我是地下鐵),大膽採用地下鐵當作敘事主角,讓穿梭在漢江底下的交通工具說出它對萬千旅客的觀察。每天擦身而過的路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旦知道了之後,面目模糊的人立刻變得立體。繪本的色調也跟著每一位乘客故事的開展,從開頭的灰暗轉為明亮活潑。用顏色配合故事調性轉變,展現Hyoeun Kim的敘事技巧,也牽動了讀者的情緒。本書亦獲得《柯克斯書評》和《出版者週刊》的星級評價。
《The Little Wooden Robot and the Log Princess》(機械木偶與原木公主)是漫畫家Tom Gauld的第一本繪本作品,結合了他跟孩子的床邊故事以及妙趣橫生的奇幻想像。書中的國王與王后沒有孩子,兩人設法求子,發明家回應國王的請求做出一個機械木偶,女巫應王后要求將一塊原木賦予生命變成了小公主。但是礙於魔法限制,公主在入睡後會變回木頭,需要念咒才能讓她恢復人形醒來。但是,不了解這個規定的王室女傭將還沒醒來的小公主當作普通木頭扔掉了!如果不趕快把她救回來,她可能會被當作柴薪燒掉⋯⋯小木偶為了搶救姊姊踏上旅程,書中的手足之情令人感動,簡單帶過的冒險故事雖然沒有完全畫出來,但大大刺激了讀者的想像。Gauld的簡單線條不但創造出樸拙的人物造型,也能勾勒出精細複雜的圖案,書中的地圖、發明家的工作室再現中古世紀的手抄書風格,這是一本內容和畫風都深深吸引人的傑作。
■各位讀者有試過全家人在深夜一起摸黑散步嗎?在一片黑暗中是否會感覺更親密?Marie Dorléans的繪本《The Night Walk》(夜間散步)中,原本正在熟睡的孩子被媽媽喊醒,接著全家人在一片漆黑中走上山路,媽媽拿著手電筒為大家照亮眼前的小徑。一夥兒最後來到山頂,他們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色呢? Dorléans用細膩的筆觸和濃郁的深藍,再現層次分明的黑夜。讀者可以試著透過畫面上出現的微弱光源,尋找躲在黑暗中的小動物,帶來閱讀上的樂趣,並且感受山徑的環境肌理。
【名家新作】
■繪本作家石黑亞矢子在本月15日推出新作《ねこまたごよみ》(貓又行事曆), 結合她的拿手主題動物和妖怪,以日本傳說中的貓又(尾巴分岔成兩條的貓妖)為中心,描繪貓又家庭多采多姿的一年。讀者可以在她充滿日本風的作品中發現屬於現代的元素:例如在「2月」主題中,貓又們看似在參加日本傳統活動,仔細一看慶典卻揉合了巴西嘉年華風格,還有穿著比基尼的貓勁歌熱舞;到了「3月」,眾妖怪為了慶祝女兒節打扮成雛人偶,卻在台座上扭打成一團,或是在一旁拿相機自拍。石黑亞矢子筆下的貓又七口之家在每個月份認真玩鬧,讀者捧著這本彷彿貓妖版本的清明上河圖繪本研究其中細節,一定能得到許多趣味。
■曾著有童書《小狼不哭》以及散文《鳥、藝術、人生:觀察自然與反思人生的一年》的加拿大作家Kyo Maclear,將童年回日本探親的泡澡經驗化為文字,在繪本《The Big Bath House》(大澡堂)中以詩意筆法回味與外婆和阿姨一起上澡堂的愉快時光。插畫家Gracey Zhang用她的招牌水墨作品將澡堂時光渲染為熱氣蒸騰的畫面,在脫衣處把衣服放進籃子裡、入浴前先沖澡並且幫其他人搓背等等這些進入澡堂後的一連串動作,為Maclear一家女眷帶來幸福的儀式感。Zhang罕見地在繪本中大方畫出各式各樣的女性身體,不帶偏愛、厭惡、惋惜,女性的身體在澡堂裡不分年齡或狀態,一起泡在浴池裡溫暖解放。
【跨界合作】
■著有《下雨天去遠足》、《歡迎光臨小兔子咖啡館》的繪本作家松尾里佳子(まつお りかこ)和寶可夢攜手合作,推出寶可夢的第一本繪本《ピカチュウとはじめてのともだち》(皮卡丘和初次見面的朋友)。書中的皮卡丘坐船來到寶可夢之島,在島上遇見許多新朋友。故事情節不複雜,除了熟悉的角色如伊布和咚咚鼠之外,還有其他角色躲在畫面上等待讀者發現。松尾在受訪時表示,她小時候熱衷於寶可夢的遊戲,在遊玩過程中移動到新地點、遇到新角色時,她深深體會到,原來世界上的人們是如此不同,正義與邪惡無法截然二分(就像火箭隊偶爾會做出一些好事)。松尾希望這本跨界合作的繪本可以將她小時候對於寶可夢的熱愛傳達給下一代的孩子,讓一樣的寶可夢角色帶領不同世代的孩子出發冒險。
■已故作家羅伯特.喬丹的奇幻鉅作《時光之輪》系列改編為影集,登上影音串流平台,由知名演員羅莎蒙.派克主演,她在劇中飾演兩儀師沐瑞(Moiraine),前往伊蒙村尋找「轉生真龍」。在預言中這位轉世者身上具有極端的能力,可以拯救或者毀滅世界。經過調查,村中有5名年輕男女符合預言,為了躲避暗帝的追殺,青年們和兩儀師沐瑞踏上旅程前往白塔,尋求其他兩儀師協助。影集前兩集由《怪奇物語》的導演執導,迅速引導觀眾進入《時光之輪》的奇幻世界。書中只有女性才能安全使用魔法,男性要是使用,最終會導致自己瘋狂。從現代的角度回頭來看這項設定,特別能引發性別議題的討論。不過全系列共有14冊,還有許多更為細膩的設定等待讀者探索。《時光之輪》是羅伯特.喬丹的代表作,在他逝世之後由《迷霧之子》的作者布蘭登.山德森續寫,為全系列畫下完美句點。●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