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277 轉角遇見極品好書懶人包

寶島暖實力

在臺灣真切活著的36顆心
陳德愉著,蔚藍文化,420元
推薦原因: 益  
一本份量十足的人物採訪報導文字集結,試圖定義「人」為台灣的暖實力、最美景色,證成只有容納各式各樣的人與生命、擁有極廣光譜的社會,才得以產生各種能量。書中確實涵蓋了各階層、性別、族群、年齡等人物故事,讀者也跟著這些故事與人物走到台灣社會各個角落。光譜要夠廣,就得捨棄部份深度,書中有些故事就是那麼平凡,也有些人生刻痕,看得又太淺。【內容簡介

我們的最後進化

Our Last Evolution
傘下的人著,一人出版,365元
推薦原因: 議  
在網路社交媒體、雲端檔案定義個人存在與記憶的時代,一個社群集體記憶的呈現與記錄,註定是要非常破碎、零散而暫時。但總令人不安地揣想,如果有一天,這些平台(被迫或自動)關站、檔案一秒間消失了,這本書或許就會是這些記憶與證言僅存的物質基礎。本書以「一群人」「集體」「抗爭」為名,也沒有忘了追問「我們」是誰,努力呈現集體中的差異與個人,更呈現了抗爭的各種精神與形式。
作為讀者,我們多希望這本書裡的一切很快就能成為「歷史」,因為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得不斷回到那個歷史,得在更痛苦的過程中,把自己找回來,才能說是朝向最後的進化。【內容簡介

巷弄經濟學

골목길 자본론
牟鍾璘(Jongryn Mo)著,曾晏詩譯,馬可孛羅文化,620元
推薦原因: 議  
談經濟學太沉重,但是將 「巷弄」做為空間討論單位有其新鮮感。作者以其熟悉的韓國為主要論說對象,並旁及上海、新加坡、愛丁堡等地。作者本意在對巷弄經營提出建言和方向,但接近觀察筆記的筆調,閱讀起來讓人感覺不到生吞學理的負擔或檢索指南的生硬。 【內容簡介

街角遇見哲學

從ABC到DNA,生活中35個改變現實的偉大思想
Eine kleine Geschichte der grosen Gedanken: Wie die Philosophie unsere Welt erfand
馬丁.勃克哈特(Martin Burckhardt)著,麥德文譯,遠流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樂  
一本有助掌握人類文明組成要素的手冊。書中選擇了35個項目,可理解為是作者所認為的文明框架。全書始於ABC(文字),結束於DNA(基因解碼),其中涉及諸多具體物事,更貼近當代一般人對世界要件的認知。作者以輕巧的言說,穿透條目,為讀者解明每一件物事背後所指涉的思想、概念之演變,既討論了人類,也討論了文明,讓讀者在閱讀中亦掌握了思想概念,意識到人類文明的各種一路走來。只是,作者的框架與材質主要出自西方文明,這點讀者們不可不放在心上。【內容簡介

公司與幕府

荷蘭東印度公司如何融入東亞秩序,台灣如何織入全球的網
The Company and the Shogun: The Dutch Encounter with Tokugawa Japan
亞當.克拉洛(Adam Clulow)著,陳信宏譯,左岸文化,520元
推薦原因: 知  
同樣是把船開到亞洲人家門口,為何荷蘭人沒有像美國人馬修.培理的黑船一樣,強勢定義了亞洲的現代化與文明,反倒是不斷被迫適應幕府文化,搞得像是幕府的外籍員工?從這個吸引人的問題意識出發,作者以大量史料重新解讀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前」全球化時期的一段文化衝突史。作者不以後設的「國家」「種族」概念為度量,而是深入兩種文化的內在哲學,說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
過去書市少見以日本史為主旋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相關著作。本書以「公司」直指荷蘭東印度公司兼具國家主權代行機關與商業團體的兩面性,做為梳理歷史的基點,而「幕府」則為執行外交與採取暴力的對象。作者可能意指在日本當時的政治體制之下,荷蘭東印度公司應該明白,他們真正的對手(也是必要時宣稱臣服的對象),乃是當時在位的幕府將軍。本書寫作運用了大量日本檔案,敍事縝密,為荷蘭的海洋力量如何與幕府周旋,最終取得在日本的活動空間,提供了一套新的西方視點。【內容簡介

當代藝術大白話

獻給你我的藝術指南
Playing to the Gallery_Helping contemporary art in its struggle to be understood
格里森.佩里(Grayson Perry)著,金振寧譯,阿橋社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批   樂   益  
真心跟你「聊/撩」藝術的小書。書名的「大白話」凸顯了本書的兩個書寫策略:一是真的不咬文嚼字,直白地敘述作者獨到、引人的藝術觀點。二是坦白說出藝術界又要自詡菁英又要討好市場而產生生的各種矛盾與虛妄。作者以自身為「實踐者」而非「藝評人」的經驗與視角,真切地思考藝術做為一種「專業」而非「品味」,在情感與技術上的獨到之處。【內容簡介

艾菲爾鐵塔到底能縮多小

一部知識豐富、熱情洋溢的人類微縮文化史╳模型博物誌
In Miniature:How Small Things Illuminate the World
賽門.加菲爾(Simon Garfield)著,吳芠譯,木馬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一部Miniature的跨國文化史,與人類「觀看」的歷史演變。從尺寸、比例之於人如何思考與建構世界出發,作者並未將Miniature限制在模型微物,而是收進了肖像、迷你書、跳蚤、小人國、藝術作品等各條線索,不獵奇或自視太「高」,探索人類對於世界的想像與構築。【內容簡介

我要去平壤!

2019北朝鮮真實遊記
평양,제가한번가보겠습니다
鄭在娟(정재연)著,林建豪譯,健行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世界上每個角落只要有人跡,就可以找到相應的遊記。有些讀者因某篇遊記訂了出發的機票,有些讀者透過他人的旅行眼光重遊舊地,但北韓可能兩者皆非。幾乎所有去到北韓的「遊客」都是出於好奇,但身為南韓人的作者,好奇的背後還包含千絲萬縷的歷史、緊密相連的語言文化、甚至是脈中流著的血液濃度,因而讓好奇心發酵成其他情感。不同於目前多數研究評論觀察北韓的書籍大多出自西方報導,本書透過南韓人之眼,一窺分隔超過半世紀的「他者」,與南北韓細微的文化異同之處。
一個普通南韓人的平壤遊記,整理旅程的細緻程度或許無法成為北韓旅行的攻略,但作者從起念、規畫到實踐的思慮起伏,柔腸百轉,值得讀者反思台灣與外界的他我關係。【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人生.飲馬人》我們與唐詩的距離

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這樣,但至少我是。可以這麼說,我是和《唐詩三百首》一起長大的。

小時候放假睡飽午覺,姊姊會拿一本《唐詩三百首》進來考考我。她會說:「我問你,王維的竹里館還記不記得?」這時,賴在床上的我,趕緊搖頭晃腦念道:「記得!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如果念得一字不漏,姊姊便似有深意地點個頭,這夠我得意個老半天。如果念錯了,姊姊便瞪我一眼,我嚇了一跳,後面記得的也全忘光了。

這樣小老師與小小學生的遊戲,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其中背過的詩,有些記得牢牢地,陪我到如今;有些卻遺留在春風裡,抖落一地兒時回憶。

即使到了現在,我仍然記得那本被我讀到破破爛爛的《唐詩三百首》。那是在我家附近、一間再傳統不過的書局買的。在我們那個年代,大型連鎖書店還不興盛的時代,每間國小附近都找得到這樣的小書店,裡面一半的空間擺滿了你想像得到上學要用的文具;另一半則放滿了你想像不到這竟然也有人看的書!而且經過我的調查,我發現這種小書店有一共同特色,那就是在結帳櫃檯後,都坐了一個胸無大志的店老闆。

雖然是這樣不起眼的小書店,卻也成了我們社區重要的據點之一,約人可以約在店門口;回到家說要去書店看書,成了出門蹓躂最好的藉口。而且你會發現,小書店像神奇的巧克力工廠,想看什麼書都有,而且看書的人絡繹不絕,尤其是放假和下課下班時段,站在書櫃前看免錢的白書,看到老闆對你白眼直翻,你仍沉浸在書中的世界,捨不得離去。

我已忘了當年買那本《唐詩三百首》的原因,是父母買給我們的課外讀物?還是出於姊姊功課的需要?就像家裡總會有幾本書,你不知當年它是如何出現在你家,但它又妥妥切切地和空間融為一體,像房子新蓋好,它就從水泥牆冒出芽一般。

我還記得那本《唐詩三百首》的封面,上面畫著一個小書僮剛從床上睡醒,伸了一個大懶腰,旁邊用毛筆零零落落寫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許我們讀的是不同出版社的唐詩;看的是考據有異的校注與譯文,但我們唸的是同一位詩人的心緒,感受一樣的喜怒哀樂,看見千百年前的興衰離合……

我想你們兒時大概也是這樣。那個時候的我們,就像桃花源中的子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但是,我們卻熟知一個朝代,甚至也許以為古代就只有這個朝代,那就是唐代。在我們還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的記憶中,我們首先輕叩的朝代,是唐朝;而我們最早邂逅的古人,是詩人。

然後等我們越來越大,認識的今人多了,相知的古人越來越少;純真無邪的情感淡了,走過的人情世事也就越來越深。《唐詩三百首》從琅琅上口,到為賦新辭,到興味轉薄,到天涼好個秋。

那本《唐詩三百首》後來不知被我丟到哪了,取而代之的是讀五六年級時,老師為了提升我們的文筆,鼓勵多讀琦君和三毛的書。再到國中後,又沉迷於金庸與倪匡的小說,還有一些至今想來,完全是亂七八糟荒誕不經的書,其中有鬼故事、有各地稀奇古怪的傳說,大概也是從這時候,奠定我對靈異世界創作的興趣。當然這幾部書也是在神奇小書店買的。那幾年台灣經濟大好,果然人一有錢就需要精神糧食滋潤,書店老闆的白眼病不藥而癒,每天眉開眼笑,聽說還要多弄幾個櫃面來賣書……

之後上了大學,念了跟文學相關的科系,書是看了一些,但全都記不住。這輩子有些書跟你的關係,終究只有一面之緣,不是他們走不進你的心底,而是你們在不對的時間相遇……

然後唸了研究所,書越念越專,也越讀越鑽,即使同樣是文學著作,但跟研究領域沒相干的,也只能說聲謝謝再聯絡,更別說是像《唐詩三百首》這類,早被我們歸納為「兒童讀物」。

只是依稀記得有一晚,寫論文的某一天,我和朋友在一間有著園林小池的餐館用餐。我們徘徊廊榭,輕倚池畔,微風隨著池中鯉魚舞動,明月浮著岸上楊柳朦朧。有那麼一瞬間,我彷彿回到了古代,只是太恍惚了,不確定回到了哪個朝代。就在我詩興大發的瞬間,突然一旁鄰桌不認識的小學女童,她如銀鈴的笑聲,清楚地告訴我,這裡是現代。

現代的小孩總是這樣吧!不怕生,活潑伶俐,古靈精怪地,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管三七二十一,講沒幾句就可以一見如故相逢恨晚,分享個小東西後,更是可以肝膽相照兩肋插刀。

一向喜歡和小孩胡鬧的我,當然不會錯過這難得的好機會,東拉西扯,看著她認真思考我的作弄,那才是我最得意的時候。好發「古人癖」的我,看著幽幽月色,不禁沉吟道:「小時不識月」,沒想到被我作弄得暈頭轉向的她,應聲說出:「呼作白玉盤」。就這樣一來一往,我猶如他鄉遇故知,怎能不欣喜若狂。那一晚,我們聊了唐詩,談了李白,剎那間,我知道我回到了唐代,回到了那最美好的純真年代。

然後又過了幾十年,我已成家生子,寫了幾本子所不語的鬼故事書,開了間一人出版社,整日庸庸碌碌在人世奔波。我已很久沒聽人讀唐詩了,甚至和讀國小的女兒,也沒有任何唐詩上的對話。只有一次,我開車載著全家人和岳父,有些獻寶似地說女兒開始背唐詩了,並點了幾首要她表演。沒想到女兒唸得「二二六六」,倒是一向沉默寡言的岳父,忽然用他濃厚的安徽鄉音,念了幾首我完全聽不懂的詩。雖然聽不懂,但那音韻好美啊!

你有多久沒聽人唸唐詩呢?因為這個原因,我突然興起,回老家尋找那本不知被我丟到哪兒的《唐詩三百首》。總以為它應該理所當然出現在哪個地方,可是經過幾番東翻西找,它像被這房子吞噬了,陷落在記憶中的某一個缺口。

我有些意興闌珊地想再去小書店看看,也許會買一本送我女兒,畢竟抱著ipad背唐詩,這畫面實在是數典忘祖!經過這些年,我很意外小書店竟然還在,只是架上蒙塵的書剩沒幾本了,胸無大志的老闆更顯老態,坐在彩券機前,閉眼沉吟不語……


飲馬人
生於1978年,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所著《鬼島故事集》是部描繪台灣在地宮廟、王爺信仰、乩童背景、神將文化的台式奇幻文學作品,並榮獲入選「文化部年度推薦改編劇本書」。近期成立「找到田出版有限公司」,為一人獨立出版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09-04 12:00
OB短評》#276 像極了愛情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裡面的裡面 

朱嘉漢著,時報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文  
繼《禮物》之後,創作能量旺盛的作者不斷進化,本書以現代語彙雜揉台語文,敏銳且節制地揭開不為人知的台共家族故事及白色恐怖時期祕聞,對於轉型正義,嘗試開啟新路。書中收錄了作者與作家賴香吟的信件往返,二人就本書所展開的討論及分析亦十分精彩。【內容簡介

國寶(上、下)

吉田修一著,劉姿君譯,新經典文化 ,700元
推薦原因: 文  
從喜愛到癡狂,本書描述一個出身地方幫派的少年,成為國家認定的傳統藝術表演「國寶」。故事隨著作者說書的口吻推進,在主角對歌舞伎表演的熱愛和追求中,讀者也逐步了解歌舞伎的劇目和表現手法。梨園共同體內的微妙情感與連結,及與各式外部勢力的依存競爭關係,亦皆展現在讀者眼前。
以長崎原爆為起點,視聽娛樂方式、地方勢力型態走過日本戰後,已被新的潮流改變,劇場外的街景也不同了,但某些純粹的愛與支持,確實與藝術一同忘我地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內容簡介

證詞

​《使女的故事》續集
The Testaments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著,謝靜雯譯,天培文化 ,46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過了15年,足夠一個嬰兒長成少年的時間後,作者以本書回答眾讀者追問的「後來呢?」。故事由3位出生及成長於「基列」的二代女性所留下的檔案交織而成。彷若閱讀歷史檔案,政權後來的模樣隨著讀者逐步展開檔案而成形。尾聲所召開的基列史學研討會,讀來讓人不覺芫爾(特別是開過很多研討會的人),同時也維持住人類看待世間黎明總會來的恆常曙光。【內容簡介

如同此石

一切戰爭之書
COME QUESTA PIETRA: il libro di tutte le guerre
圖、文:亞歷山卓.桑納(Alessandro Sanna),藍劍虹譯,大塊文化,1000元
推薦原因: 設   批   思   文  
透過一顆石頭,描繪出人類的戰爭與歷史,每一頁都以繪筆重新帶領讀者見證何謂人類文明的前世今生。氣勢磅礴的畫面,以文明史為對象進行改寫的創作,力道與能量飽滿,意象延展層次豐富,兼具視覺、想像、意識與批判的深沉之作。【內容簡介

爭論中的德國

如何在歧異中共存,理性明辨走向成熟民主
Deutschland streitet
蔡慶樺著,天下雜誌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本書以近年來德國的重要社會議題:老貧人口照護、安樂死是否合法化、轉型正義等為切入,觀察德國社會如何在歧異中透過思辨與理性尋求合作與和諧。作者於德國從事外交工作多年,對哲學、教育、政治領域多有涉略,得以從多元角度觀察當地文化。
或許當讀者拿下對「德國」的好奇與特殊想像,才會開始進入作者提供豐富與高度思辨的空間。別把這本書當成一本「窺見德國」的書,才能領略問問題、想事情的樂趣。【內容簡介

手機、咖啡、情緒的化學效應

一日24小時的化學常識
Komisch, alles chemisch!: Handys, Kaffee, Emotionen – wie man mit Chemie wirlich alles erklären kann
阮津玫博士(Dr. Mai Thi Nguyen-Kim)著,呂以榮譯,商周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實   樂  
知識型網紅主題書,以一天24小時的現代生活中會遇到的吃的、摸的、搽的、聞的、看得見看不見的各種化學元素與現象為線索,解說淺白又頗具深度的化學原理,充滿知識性與娛樂性。作者在youtube、TED等頻道的演講影像頗受好評,看不懂德文頻道的讀者,中文譯本可補足一道知識上的小裂縫。
本書首先可以滿足(不懂德語的?)大家螢幕前的好奇心,也是台灣讀者難得輕鬆親近德國科學的機會。作者從自身(不是泛泛的)「生活」帶領讀者進入化學的世界,既讓我們貼近化學與化學家的親密關係,也在作者精彩的敍事中將化學攝入我們自己的生命經驗。 【內容簡介

紅心戀歌

20世紀兩場革命中的跨國愛情體驗
Red at Heart: How Chinese Communist Fell in Love with the Russian Revolution
伊麗莎白.麥瑰爾(Elizabeth McGuire)著,李自軒譯,遠流出版,599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20世紀初的革命,像極了愛情。從無政府主義者到國家主義者,無一不推崇戀愛至上,或以戀愛改革舊制度、朝向個人乃至國家族群的革新進步,或以戀愛遠離家園、背叛祖國。但國家或族群不會談戀愛,個人才會。作者以獨特的微觀史觀,從瞿秋白、蔣經國、王蒙等個人情愛經驗,映照國家意識形態與地緣政治,對於1920-1960的中蘇爛漫史有精彩的史料分析。
對20世紀初中蘇關係的認識僅知「聯俄容共」四個字的讀者,本書可帶你進行一場左派旅行。看幾位史上留名的人物,如何到蘇聯學習理念與革命,並經營你情我願兩情相悅的新式愛情。認為戀愛是亙古真理的讀者,也關注年輕的革命志士們如何為了習得這項新時代的人際關係技能,於情海風濤中翻騰。情愛裡的革命,革命中的愛情,除了為波瀾壯濶的時代填飽了情節,也提示新關係、新觀念在新時代逐步長成社會結構的過程。【內容簡介

湯姆生鏡頭下的晚清中國

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Illustrations of China & Its People
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著,葉伶芳譯,網路與書出版,1200元
推薦原因: 樂   益  
是攝影集,也是份量十足的珍貴史料。世界各地已有許多影像資料庫開放讀者查閱19世紀、20世紀初的影像,使用過的讀者應該會發現這些資料庫建構不易,因為資料完整度不足,有時僅能從影像推斷大約地理位置,沒有攝影者、地名、時間等相應的資料。此本書最難得之處是,湯姆生對每一幅照片皆有詳細的紀錄,甚至留下拍攝隨想,為保留並重構19世紀末的東亞歷史提供了極重要的資產。
湯姆生的中國攝影作品是了解19世紀晚清中國的重要影像史料,由於太過經典,網路上已可檢索到大量照片檔案。然而本書的出版,不僅讓一般讀者能接觸到作品的原初樣貌,完整的說明文字更提供了攝影師原來的表述與思維。即便不是研究者,隨手翻閱,都能有收穫。以一般書籍而非精裝攝影集的樣式裝幀出版,也使普羅大眾較易親近。【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