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Openbook好書獎》哲學為根、政經為骨,奇幻是她的日常籤詩:唐鳳心中的十大好書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熱烈進行中,本年度代言人唐鳳與我們大方分享影響她生命各階段的好書。
訪談中,唐鳳多次提及愛爾蘭作家喬伊斯(James Joyce)的長篇小說《芬尼根守靈:墜生夢始記》(A Selected Translation of Finnegans Wake),文中綿延不絕、夢境似的故事軌跡,讓她深深著迷。
事實上,唐鳳熱衷的作品多半近似於此,迂迴的說法是「耐人尋味」,直白一點則是「燒腦」。但無論如何,在所謂「天才兒童」、「最年輕的政務委員」種種標籤下,唐鳳並不自衿,而持續嚮往那些比此刻的她更聰明、更難解的事物。
追問唐鳳心中的十大好書,她列出的書單可粗分為哲學、政經、奇幻三大類。雖然有些作品尚未有中譯本,但整體而言,每一部都深具份量。
▉對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來說,《道德經》反而好讀
「老子的《道德經》是我有記憶以來,家裡就有的。」唐鳳笑說:「當時我爸媽都在修道、練氣功,所以家裡還有太極蒲團。」
真要追本溯源,那大概是她六、七來歲的事情。
試著想像一個稚齡孩子翻讀《道德經》的畫面——那震懾人的程度,大概就像看到一個孩子在開飛機?然而,唐鳳是這樣想的:「以我選的作品來說,《道德經》可能還算是比較好讀的。」她解釋:「因為你不需要額外的生命經驗來當作先備知識,你不用去過都柏林、不需要看過異國的風景才能感同深受。老子的比喻大多直白、簡單,像是他描述輪子中間挖一個空⋯⋯這是一名六、七歲的孩子很直接就能夠想像的事情。」
另一方面,對唐鳳來說,《道德經》宛如一首精緻的詩,「特別是老子描述關於複雜與未知的時候,寫下『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或者是『如嬰兒之未孩』這些句子,是在明明知道很多概念不可能講清楚的狀況之下,仍以直白的比喻,設法讓讀者看懂。」
《道德經》陪著唐鳳一路成長,因此不只中文本,他也接觸大量的譯本,「後來我最常使用的就是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譯本,我認為她的翻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詩的感覺。」
▉尋根溯源,藏在程式技術背後的思維方式
接著,唐鳳聊到《邏輯哲學論》這本書,她說:「基本上,寫程式的人應該很少人能夠說,裡面的東西沒有影響到他。」
唐鳳12歲閱讀此書,不久後,她以《邏輯哲學論》為核心製作科展題目,名之為「電腦哲學家」。她說:「我想辦法讓電腦能夠演算《邏輯哲學論》自動推導的內容。」此舉有個重要的意義,是想確認她讀到的方向是否正確,「我如果能夠將書中複雜的想法,用更易懂的方式寫進電腦程式,才代表我真的看懂了。」
這本書幾乎可說是唐鳳未來網路創業的試金石,一方面重新梳理她程式技術上的能力,二方面則尋根溯源找到了技術背後的思想概念,「這種概念現在叫做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
唐鳳補充,《邏輯哲學論》讓她明白,以電腦邏輯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也能夠作為一種理解世界、架構世界、建構自己以及語言關係的方法。
隨著後來輟學、創業,於大學旁聽課程,唐鳳陸陸續續接觸到《哲學研究》、《真理與方法》,都進一步影響她的世界觀,確立她以網路為根的姿態,也找到了她與這個世界的相處之道。
▉曾以翻譯參與當年的立法院占領行動
閱讀給予唐鳳的不僅是思想上的奠定,更是參與社會運動的管道。
自2014年起,她陸續透過翻譯去實踐、理解《憤怒與希望:網際網絡時代的社會運動》(Networks of Outrage and Hope: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Internet Age)以及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的《世界史的結構》這幾本書,後幾年唐鳳認識了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格倫.韋爾(E. Glen Weyl),又從而接觸到《激進市場》(Radical Markets: Uprooting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for a Just Society)。
「其實,一切應該要從Manuel Castells的《Communication Power》(溝通的力量)聊起的,不過因為這本書沒有翻譯到台灣,所以沒被我選進來。」唐鳳說。
回憶起多年前,唐鳳從事的工作得設計出一套系統,讓大團隊能夠運用社群媒體、維基百科等平台,確保大家能一面工作、一面累積知識給後輩。「就是在那個時候,我讀到《Communication Power》,文中描述一個人的心裡是如何對事物感興趣,並由此結構思考,我們如何組織、將思想變成網絡渠道,又能夠如何透過交換,讓彼此更加有力量。」
同樣是Manuel Castells的作品:《憤怒與希望》則更具體地,以諸多占領行動來與《Communication Power》相呼應。「《憤怒與希望》的重點,並非討論占領的訴求是否有達到,而是深刻地講述了人們在占領過程中,經驗了一場新的互相理解,並且做出決策的形式。」
唐鳳說,在讀到《憤怒與希望》不久後,台灣爆發了占領立法院的事件,她便開始著手翻譯內文,分享出去。「我當時是相當有意識的,以翻譯參與這場占領行動。」
至於柄谷行人的《世界史的結構》,則進一步呼應了《憤怒與希望》的議題,「不只是在占領運動當下,在文中,柄谷是希望整個世界都有一種普世性的、宗教般新的想法產生,感覺上就是讓大家能夠用一種不是對價的方式,達成交換模式的狀態。這概念與《憤怒與希望》的概念一脈相承。」
▉難拗的句子,我當作樂譜在讀
若說哲學是唐鳳的思想基礎,政經著作是她參與社會行動的指南,那麼奇幻文學大概就是介乎兩者之間,是存在於抽象的思想與現實社會之間的讀物、是處於生活與夢境夾縫中的閱讀體驗。
雖然如此,唐鳳推薦的三本書:《說不完的故事》(The Never Ending Story)、《精靈寶鑽》(The Silmarillion)及《芬尼根守靈:墜生夢始記》,複雜的程度絕對不亞於前述的哲學、政經作品。這樣一來,還能從閱讀中獲得放鬆嗎?
「當然啊。」唐鳳說:「讀慢一點就是了。」
《說不完的故事》可說是唐鳳的德文入門書,兒時的她拿著中文譯本與原文對照,思考其意,試著理解。「對我來說,那大概就是一本德國哲學各流派的思想圖鑑吧——把我當5歲小孩那樣解釋。」唐鳳的英文名字「Audrey」即是取自書中角色,本書作為開拓文化視野的起點,影響之深可略知一二。
綜觀推薦的奇幻類選書,唐鳳說:「這三本的共通點是,它們都不說教,沒有特定的旨趣,也沒有說你看完以後要帶著什麼人生的『禮物』走,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但每一本都帶給我很大的文化刺激,而且飽含文學的詩意性。」
最後再回頭談到《芬尼根守靈》。許多人不約而同說過,讀這本書讓他們陷入了「理想的失眠」,一部分是雙關著原文的「Finnegans Wake」——意圖使人「清醒」著守靈的經驗,其次則是小說中大量、複雜難解的文句,使眾多讀者追求字義背後的答案,心神馳迷,終至失眠。
唐鳳說她倒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失眠。「我是把它當作樂譜在看的,原文有很多地方非常有節奏感,本身就像是一段rap,引領你進入一個說唱的環境。如果你想要索引、讀懂,那絕對會失眠的,但如果你只是想感受它的音樂性,反而是很舒服的經驗,唸一唸就睡著了。」
她回憶,自己有陣子曾經寫了一個對話機器人,只要打一組關鍵字,程式就會從《芬尼根守靈》亂數挑出一組字句。「那段時間,我醒來的儀式就是去看那組字句,好像解籤一樣,一天就從讀懂這串字句出發。對我來說,這本書的使用方式就是這樣。」
時而不求甚解、盡情享受其中,時而尋本溯源,將文中內容實踐在生活裡頭。問唐鳳接下來還期待讀到什麼樣的作品?她毫不猶豫:「當然,仍是那些描寫我未知領域的主題。不過,若是已知的主題,但層次複雜沒辦法當下理解,那種『小題大作』的書,我也會想花時間去讀!」
語畢,她莞爾一笑,笑中有些瀟灑,像是對全世界的作者宣示:放馬來吧,再艱澀的文字也不害怕,總會有人願意與之在浩瀚知識裡馳騁的。
▇唐鳳十大好書清單
- 《芬尼根守靈:墜生夢始記》,詹姆斯.喬伊斯著,2017,書林出版【內容簡介➤】
- 《道德經》,老子著
- 《邏輯哲學論》,路德維希.維根斯坦著,1989,唐山出版
- 《哲學研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著,1995,桂冠圖書出版
- 《真理與方法》,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著,1993,時報文化
- 《憤怒與希望:網際網絡時代的社會運動》,曼威.柯司特著,2020,南方家園出版【內容簡介➤】
- 《世界史的結構》,柄谷行人著,2013,心靈工坊【內容簡介➤】
- 《激進市場》, 格倫.韋爾、艾瑞克.波斯納著,2020,八旗文化【內容簡介➤】
- 《說不完的故事》,麥克安迪著,2013,遊目族【內容簡介➤】
- 《精靈寶鑽》,托爾金著,2004,聯經出版公司【內容簡介➤】●
▇2020Openbook好書獎代言人唐鳳
英美書房》托爾金遺作明年夏天出版,重回奇幻中土大陸,及其他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The Nature of Middle-earth》是J. R. R. 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尚未曝光的中土大陸設定集,主題從精靈族的不朽生命與輪迴,跨到維拉族的種族設定、努曼諾爾帝國出沒的野獸種類、剛鐸王國的地理態勢,甚至是哪些種族的女性會長鬍子都記得鉅細彌遺。
這批手稿由身為精靈語協會(Elvish Linguistic Fellowship)會長的托爾金專家Carl F. Hostetter進行編輯。Hostetter是NASA現役的資深電腦工程師,先前也曾與整理並出版父親遺稿的克里斯多福.托爾金(Christopher Tolkien)共事。
2011年美國筆會小說獎(PEN/Robert Bingham Prize)得主丹妮爾.伊凡斯(Danielle Evans)再出新作,《The Office of Historical Corrections》集結以女性視角詮釋的6篇短篇小說,加上收束全書的單篇中篇小說,說出種族歧視在平日如何狡猾現身,並在主角的人生十字路口上左右走向。在與本書同名的壓軸中篇小說中,主角Cassie是聯邦政府管轄下的「歷史修正室」的職員,負責修正生活中許多大大小小的錯誤歷史資訊,諸如旅遊資訊上的介紹、六月節蛋糕的廣告內容,都是她的業務範圍。在Cassie即將可以轉調其他部門時,卻碰上一樁多年前的慘案,而這件種族謀殺案正與她的過去緊密相連,也讓她捲入危機⋯⋯。
莫里斯結過婚且育有四子,即使性別改變後仍與「前妻」同居扶持到人生終末,生前著作等身卻只寫過一本人物傳記,專屬於英國海軍將領John Fisher(1841-1920)。即使兩人生活的年代從未交疊,但莫里斯曾言,她在1940年代初次見到Fisher的照片便一見鍾情,更在今年3月《衛報》刊登的訪談中表示,她認為死亡對她來說,只是一塊擋在她與Fisher之間的空白。如今,莫里斯終於跨越了這道阻礙,朝仰慕之人而去。
【得獎消息】
今年歷經疫情與美國總統大選等風波,「多元性」成為出版界最受矚目的關鍵字,也展現在本次書卷獎的得獎名單。除了台裔作家游朝凱以美國華人的故事獲得小說獎,韓裔詩人Don Mee Choi結合圖像的散文詩《DMZ Colony》也受到詩獎肯定,本作探索美韓兩國交錯的歷史中,由戰爭與殖民關係組成的遷徙結構。非虛構文學獎頒給以Malcolm X為傳主的傳記《The Dead Are Arising》。Malcolm X不只是一位非裔美籍伊斯蘭傳教士,也是跟金恩博士同時代的激進派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青少年文學獎頒給了非裔跨性別酷兒作家Kacen Callender的《King and the Dragonflies》。
金匠獎創設於2013年,每年頒發給突破文學固有形式的創新作品,得獎者可獲得獎金一萬英鎊。過去得主包括Eimear McBride《A Girl Is a Half-Formed Thing》,以及Lucy Ellmann《Ducks, Newburyport》。
史都華透過書寫呈現自己在1980年代格拉斯哥長大的童年,面對母親酗酒早逝的心傷,以及母子間對愛的感受和無價無私的付出。評審讚揚本書具有「出奇豐沛的情感,描寫細膩⋯⋯角色令人難忘」,並且「註定成為經典」。
【產業消息】
繼2012年藍燈書屋合併企鵝圖書、2016年樺榭集團併購柏修斯圖書集團(Perseus Book Group),今年3月S&S的母公司ViacomCBS也釋放出售消息,除了企鵝藍燈書屋,另一巨頭哈潑柯林斯也加入競逐。
近來歐美出版頂層圈「贏者全拿」的合併趨勢明顯,各出版集團都為了增加與亞馬遜的議價籌碼,而努力壯大自身。目前S&S旗下共有約1350名員工,每年大約出版2000種圖書,若遭併購,預計財政與人資部門將進行人事精簡,而在明年正式合併前,S&S的決策者團隊仍保持原貌。
即使企鵝藍燈書屋表示,合併後將依循企鵝圖書的前例保障編輯獨立性,但這樁併購案影響的並不僅是現有的圖書出版方向,及與電商龍頭的談判資本。全美作家協會(Authors Guild)於11月25日發表反對聲明,表示若此案通過,勢必降低市場的競爭性,不只眾多作家與經紀人將更難取得較好的談判價碼,因合併而裁減的編輯人數也會降低出版的稿件數量,連帶降低市場上作者與意見的多元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