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245 梳理文明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脊椎之軸

夏宇著,夏宇出版,777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獨  
詩人刻骨銘心地創作,以時間與肉身實踐,將肉身化為文字、意識又回到肉身,詩才有了位置。延續夏宇一貫予人的讚嘆,詩集形式與文字充分結合,令人驚豔。【內容簡介

親密:高俊耀劇作選

Outsider : Selected Plays of KOH Choon Eiow
高俊耀著,鄭志偉繪,斑馬線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台灣導演蔡明亮打開了冷戰尾聲的台灣視野,高俊耀繼承了這樣的歷史位階,譜劃出後冷戰時期,歷史記憶的糾纏與跨國系譜。劇作中的人既有影子可循,又無法輕易丈量家世,高俊耀勾勒出當代人的詭異身影。【內容簡介

若你傾聽

《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首部得獎長篇小說
고마네치를 위하여
趙南柱著,馮燕珠譯,布克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毫不迴避地直視當代社會,就會發現寫實主義仍然是梳理現代文明最銳利的一把刀。趙南柱首部獲獎長篇小說,在合理的劇情中,開啟意外的敘事,令人迫不及待一口氣讀完。【內容簡介

都是溫柔的孩子

奈良少年監獄「詩與繪本」教室
あふれでたのはやさしさだった
寮美千子(りょうみちこ)著,黃瀞瑤譯,野人出版,33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當青少年連結犯罪,懲罰無法回應青春。透過進入青少年監獄的不安,孩子得以看見的不被好好對待的長相,而我們才發現,自己可能也住在裡面。從思考青少年犯罪,擴展至所有青少年、整個社會,跟著作者細緻溫柔的目光閱讀,將收穫許多深刻啟發。【內容簡介

小的與大人

戴寶村, 李進億, 沈佳姍, 陳慧先, 游智勝, 蔡昇璋, 蔡蕙頻著,玉山社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益  
集眾研究者成果於一冊的警察搜身大圖解,將警察放到顯微鏡下,讓當代讀者逐一分析這個現代權力治理的「微生物」,如何滲透在生活的一舉一動中。【內容簡介

血統的原罪

被遺忘的白色恐怖東南亞受難者
杜晉軒著,臺灣商務出版,430元
推薦原因: 益  
台灣在白色恐怖主題書寫成果日趨豐厚,作者更進一步將視野擴及居住在東南亞的華僑。冷戰時期,因東南亞局勢複雜,在台東南亞華僑的白色恐怖經驗更為多重且難解。本書辨證與分析雖然尚有待推敲商榷之處,但作為跨國史的視角重新觀照台灣白色恐怖的種種現場,仍有重要之處,期待後續有待更多關注。【內容簡介

謀算

亞洲大局與全球主宰之爭
Asia’s Reckoning: The Struggle for Global Dominance          
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著,李隆生譯,聯經出版,550元
推薦原因: 思  
不同於一般美國智庫對美中爭霸的論述,本書將日本的角色拉入,將雙強對峙轉化為複雜的三角關係,可看出作者對東亞政局的細膩觀察。台灣身處美、日、中三強之間,卻很少同時思考三邊關係,本書提供有趣的線索與切入點。【內容簡介

為單字安排座位的人

美國最暢銷字典的幕後,為世界寫下定義的編輯人生
Word by Word : The Secret Life of Dictionaries
柯芮.斯塔柏(Kory Stamper)著,吳煒聲譯,麥田出版,499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如何與文字談戀愛,甚至是與語音調情?如何與語言典故交朋友?本書重建了中文世界讀者與中文之外的語言情趣,是時候讓教育部與英語教科書讓位了。【內容簡介

基因社會

從單一個體到群體研究,破解基因的互動關係與人體奧妙之謎
The Society of Genes
以太.亞奈(Itai Yanai), 馬丁.勒爾克(Martin Lercher)著,潘震澤譯,衛城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在《自私的基因》一書長期形塑了大眾對基因的想像後,本書提供了更新、更精確的圖像:基因其實更像一個複雜互動的社會,而非僅具備單一作用。好的醫療科普書不僅僅豐富知識,更是身體所需,本書繼承某種集體性、現代性的社會認識,開創重新認識身體的取徑。【內容簡介

改變你的心智

用啟靈藥物新科學探索意識運作、治療上癮及憂鬱、面對死亡與看見超脫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What the New Science of Psychedelics Teaches Us About Consciousness, Dying, Addiction, Depression, and Transcendence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著,謝忍翾譯,大家出版,5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脫下偽道德的善惡判斷,讓迷幻藥回到歷史與經驗,才能理解迷幻與現實所辯論交詰的:何謂完整心智與成熟的人?值得我們回顧或是重新擁抱的靈魂又應是如何?【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童書短評》#56 陪孩子閱讀圖像,感受無字的力量

海浪

Wave
文、圖:蘇西.李(Suzy Lee),吳文君譯,大塊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創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Suzy Lee的《海浪》,絕對是無字繪本中的一部經典,飛揚的線條與明亮的色塊,書的中線與邊界也成為創作的應用元素之一,饒富巧思、創意不凡。看似安靜無聲的頁面上,女孩與海浪彷彿跳著愉悅的雙人舞,各據一方追逐嬉戲,進退之間充滿節奏活力,緊緊牽引著讀者視線。面對美妙的大自然,孩子心中那份真摯且恣意的情感,無保留地淋漓展露。  【內容簡介

hai_lang_02w800_1.png


0.jpg

《海浪》內頁(大塊文化提供)

坐在世界的一角

A Stone Sat Still
文、圖:布蘭登.溫佐(Brendan Wenzel),宋珮譯,拾光工作室,45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中、低年級
用一顆簡單的石頭,照映人生心境,把看似抽象哲學的概念,以優美的圖像具體傳達,這本如詩般的繪本,無論是小孩或成人來讀,相信都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跨越了四季、經歷了日月,以及與萬物或長或短的緣分相逢,這顆永遠靜靜坐在世界一角的石頭,發出一瞬且永恆的光芒,相信也安慰了許多正蹲坐在世界角落思索的人吧。布蘭登.溫佐用優美不凡的畫筆以及饒富趣味的對比,訴說這個靜謐卻充滿力量的故事。 【內容簡介

馬丁、瑪莎,還有夏婆婆

王淑芬著,許珮淨繪,幼獅文化,26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中、低年級
筆觸乾淨抒情,充滿生活溫度的一本橋樑書。侃侃述寫一對小兄妹與隔壁家老婆婆從初識、誤解、相處,到深知、關懷的一段忘年友情。獨居的夏婆婆,看似謎一樣的人物,其實非常和藹溫暖,用人生智慧暗助馬丁與瑪莎兩人度過許多學業及生活的難關,結尾時她意外揭露的人生經歷,為故事畫下溫馨圓滿的句點。 【內容簡介

大家都是好朋友

ともだちいっぱい
文:新澤俊彥,圖:大島妙子,陳瀅如譯,台灣東方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朋友的朋友,也是我們的朋友喔!」這是一本容易觸動孩子情懷的繪本,不論是故事、情緒、畫面,都帶著一股不斷膨脹外擴、溫暖四溢的氣息,讓人覺得交朋友真的是天下一大樂事!充滿想像力與美感的畫風,巧妙平衡論述文字,將抽象友誼概念轉化成孩子可理解的具象情感。翻頁如同換幕,段落節奏處理高明,以趣味動感的圖像,禮讚「友誼」的美好,鼓勵孩子接納拓展人際關係,是一本非常善用繪本特質的佳作。 【內容簡介

da_jia_du_shi_hao_peng_you_1w800.png


da_jia_du_shi_hao_peng_you_2w800.png

《大家都是好朋友》內頁(台灣東方出版提供)

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

文:乜寇.索克魯曼,圖:儲嘉慧,四也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低年級
小達駭回部落過暑假,他與爺爺結伴打獵,在下著雨的獵寮裡,爺爺臉上那道疤痕的祕密,終於解開。浩瀚漆黑的山林中,祖靈話語與八部合音迴盪耳際,循著夢兆前行的兩人,真的見到了夢裡傾倒的大樹,以及更驚人的場景……
作者乜寇.索克魯曼本身即是布農族人,用娓娓誠懇的口吻,訴說這段過去、現實、傳說交織而成的動人故事。從「忌殺黑熊」的文化傳統,談世代的情感傳承、文化的智慧底蘊,以及土地的守護實踐,用情至深,下筆至真。儲嘉慧的圖像表現也非常亮眼,完美融合寫實與意象,掌握布農族特有的圖騰元素,帶出低吟纏繞的故事氛圍。這本台灣自寫自畫的優秀作品,無論在文字或圖像表現上,絕對都有國際級的水準表現。 【內容簡介

我叫做小洋,我一點也不特別

Ik heet Jan en ik ben niets bijzonders
凱瑟琳.韋瑞肯(Kathleen Vereecken)著,伊娃.穆東(Eva Mouton)繪,林敏雅譯,星月書房,35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
不特別聰明、不特別可愛,沒什麼優點,也沒什麼缺點……9歲的小洋其實很煩惱,他好想變得與眾不同。為了讓自己變成一個特別的人,他和好友妮娜一起研究起金氏世界紀錄,看看曾經有哪些人創下哪些紀錄,想想看還有什麼項目可以挑戰。這段笑中帶淚、跌跌撞撞的「找自己」、「找優點」過程,帶給小洋一項珍貴的體悟:超越他人的眼光,擺脫世俗的標準,真的很不容易,但勇於接受自己後,「一點也不特別,就是最大的特別!」本書以孩子眼光出發,用流暢逗趣的情節文字,寫出成長中面對的煩惱與心事;漫畫塗鴉式的插圖,與內文靈活呼應,氣氛愉悅輕鬆。   【內容簡介

艾伊卡的塔

Dievčatko z veže
雅娜.博德娜洛娃(Jana Bodnarova)著,南君繪,梁晨(Chen Liang Podstavek)譯,幼獅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
台灣首部由斯洛伐克語直譯繁體中文的少年小說,保留原作口氣,文字畫面感染力強。主角是與母親相依為命的10歲少女艾伊卡,古塔是她的家,也是她的全世界,給她安穩,也給她限制。當生活的起伏變化來臨,艾伊卡腦中的種種胡思亂想紛織交纏,該怎麼去正視梳理情感,該如何踏出成長步伐?作者有細膩且動人的描寫。
古老歐洲的傳說氛圍、青春朦朧的成長心事、思考與幻想交融的情節,讓人一翻頁就被吸進去了。「意識流」的敘事方式,在過往的兒少小說中並不常見,作者卻在此作品中勇於挑戰下筆,將艾伊卡的忐忑跳躍思緒,展現得鮮活淋漓,足見其大膽且高明的文字功力。台灣繪者南君的插畫可圈可點,與小說文本完美契合,賦予文字之外神祕的想像空間。書頁版面的文字間距、留白、字體、紙質、裝幀,整體質感出色,展現出版社及編輯的十足用心。 【內容簡介

我學會感謝

ありがとう
文、圖:井本蓉子,柯慧甄譯,采實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小松鼠們跟著媽媽到森林裡,一邊採集美味橡實,一邊快樂自在嬉戲。這些橡實是從哪裡來的呢?原來是從未見過面的爺爺奶奶,在好久好久以前種下的,經過漫漫時間,長出堅挺的枝枒與豐碩的果實,又在此時此刻,化作祝福,來到身邊。
日本繪本大師井本蓉子,以溫暖細膩的筆觸見長,她貼近兒童觀點,從遊戲情節出發,高明輕巧不說教地,帶著孩子走向故事核心,學習感恩體貼他人,並察覺自己能如此平安成長絕非奇蹟或偶然,而是有許多超越時空的、看不見的力量,守護著自己長大。充滿季節溫度的畫面裡,藏了許多愛的密碼,讓心裡暖了起來。 【內容簡介

cai_shi_wo_xue_hui_gan_xie_2w800.png


cai_shi_wo_xue_hui_gan_xie_1w800.png

《我學會感謝》內頁(采實文化提供)

星尾獸探險隊

ドエクル探検隊
草山萬兔著,松本大洋繪,李彥樺譯,小麥田出版,65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高中職
這真的是一本「重量級」小說,日本權威動物學家草山萬兎結合知識與想像的磅礡書寫,搭配漫畫大師松本大洋獨樹一幟的手繪插圖,真的是無比豪華炫目的黃金組合!雖然書很厚、頁數多,但一路讀下去保證意猶未盡。
故事發生在1935年,剛從小學畢業的龍二與小百合,接到一封來自南美洲的神祕來信,遇見動物學者深荒野,與白犬、黑駒、大烏鴉、水獺等動物,組成一支遠征探險隊,搭乘抹香鯨潛水船,抵達亞馬遜雨林,進入消失已久的納斯卡王國,展開瘋狂跌宕冒險,揭開古代動物絕跡的祕密。返古倒流的背景設定以及虛實交錯的寫作手法,讀來有「物語」、「神話」的古老味道,生動起伏的情節與深入刻劃的角色心理,更牽動讀者的心隨之蕩漾,體會那隱含在字裡行間,祈求萬物和諧與世界和平的小說宏旨。 【內容簡介

原來生命習題還能這麼解?!

26種青春必備的哲學思考法
Big Ideas for Curious Minds
人生學校(The School of Life)著,安娜.多爾地(Anna Doherty)繪,陳信宏譯,字畝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知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高中職
一本為兒童及青少年量身而寫的哲學入門書,以淺白簡要的文字分享,當歷史上有名的哲學家遇到成長路上的煩惱與難題時,他們會怎麼想、怎麼做?讓正惶惶行路的你,參考他們的智慧與經驗,思索屬於自我的答案,穩定往前繼續下一步。
作者以趣味、啟發、實用的方式,掀開哲學艱澀抽象的面紗,拉近哲學思考與生活的距離,不僅透過活潑的圖像與文字,一一介紹哲學家及其思想出場,更讓孩子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對基礎知識產生興趣,找到共鳴或勇於對話。孩子可以自己讀,也可與老師家長一起讀,作伴行走字裡行間,激盪不同世代的觀點。 【內容簡介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人物》創造作者的小說?如何穿越,怎樣再現?專訪《臺灣漫遊錄》作者楊双子

一頭短髮,滿面笑容,楊双子從台北巷弄的日式古蹟走出來,是否也就像一名穿越的少女呢?

類型小說的「穿越」之於這位年輕作家,恰似寫作的靈魂神遊吧,或用現在的話說,腦補。提到那段她稱為「黑歷史」的言情小說創作年代,她笑說:「我都是從流行歌MV腦補言情情節!」只是現在她腦補的對象移轉到成堆的日治史料、歷史書籍。研究者與創作者身分疊合,穿越時空的少女腳上繫線,必須是扎實的考據。

2017、2018年接連推出長篇小說《花開時節》及小說集《花開少女華麗島》後,楊双子或可稱作台灣「歷史百合文學」代言人了。她擅長以日治時代為背景,融入當時生活細節,刻畫女女之間的情愫,樹立鮮明風格。

books3.png

「百合」,與泛指女性愛的「GL」(Girls’ Love)都源自日本次文化。她解釋,百合的定義最廣可包含「從異性戀女的友誼到女同戀情」,但身為創作者,她寫的是最狹義的「友達以上、戀人未滿」,「因為我少女心啦,我最喜歡曖昧的感覺!」她笑了開來。

yang_shuang_zi_04w800.png

新作《臺灣漫遊錄》延續此創作路線,由楊双子和日本已故女作家青山千鶴子共同掛名作者。書中相關資訊顯示,這原是青山出版於昭和29年(1954年)的自傳體小說,經楊双子重譯。青山記述她1930年代末自內地(日本)旅台一年的見聞,以「米篩目」、「咖哩」、「壽喜燒」、「鹹蛋糕」等12道台日菜餚分篇,沿著縱貫鐵道景點記述台灣風土與食物,以及最核心的,她與本島(台灣)女通譯王千鶴之間的情感流轉。

書中對白具體而生動,對諸多菜色的做法、滋味描繪更是引人入勝,轉譯的中文筆調典雅、輕盈,營造出濃濃的時代氛圍,同時又有現代漫畫式的明快節奏。

不為人知的小說出土、距今八十多年的台灣紀遊,在在令人驚嘆。然而就在讀者好奇搜尋青山千鶴子其人其事時,楊双子3月30日在臉書發文說明,青山,其實就是她本人,亦即整部小說「純屬虛構」。

楊双子說,本來與出版社計畫出書兩個月後才要公開「謎底」,但因她假託已故妹妹之名寫的後記,讓許多親友感動,以為妹妹真留下這份翻譯遺稿,「連他們都被誤導,我很過意不去。」


ben_wen_kan_deng_yu_tai_wan_ri_ri_xin_bao_zhao_he_13nian_7yue_11ri_yang_shuang_zi_yi_.png

書中收錄之剪報,附有圖說:本文刊登於《台灣日日新報》昭和13年7月11日(楊双子譯)(春山出版提供)

自認「玩心很重」的楊双子,多年來悠遊於同人誌、言情、歷史等類型創作,享受如聲優切換聲道般的筆調變幻。這次模仿1930年代日本作家的口吻,初衷很單純,「希望讀者在信以為真後,再發現它是我捏造的小說,從中辨證『歷史與文學孰真孰假』。」

真實歷史與虛構文學的辨證思索,是個恆久主題,藉由捏造的史料探問何謂真相,也在文學史上屢見不鮮,知名案例如艾可《玫瑰的名字》,便讓讀者發現他宣稱自己拾得、轉譯的古手稿,原是虛構。

不過,《臺灣漫遊錄》在書封與作者簡介上都讓青山千鶴子直接登場,出版包裝也「偽裝」成真人真書,連編輯一起縱身躍入這層設計中,是否越過了真實世界的出版倫理那條線?

出版本書的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對此回應:「對一部虛構作品,冠上是否欺騙的道德問題,是對文學很大的諷刺。」她認為,艾可把對手稿的轉譯,寫成一部小說,「相較於艾可捏造了一份手稿,《臺灣漫遊錄》最徹底的捏造則是『身分』——楊双子等於千鶴子,比《玫瑰的名字》更進一步,跳過十幾世紀手稿的層層考證,直接一腳跨到1930年代,挑戰當代台灣作家能否模仿得像的功力。」從而,「在讀者感到內文考據詳細時,發現它是一部小說,在認為它虛構時,裡面卻實際充滿了史料。這種虛實辨證的鏡像關係,是這部作品的張力,也是文學應該思考的事。」


dsc05620aw80.png

左起:春山出版社總編莊瑞琳、編輯吳芳碩與作家楊双子

楊双子補充,她其實安排不少線索供「解謎」,包括由作家「新日嵯峨子」寫序,預期讀者會發現他是出現在其他小說中的虛構人物;版權頁標註內文收錄的青山手繪稿,繪者是楊双子;署名妹妹的後記落款於今年,其實經查可知她妹妹已過世。還有一個私藏趣味是,書中光子姊姊給青山的相親男子名單,「全是《名偵探柯南》裡的角色姓氏!」

然而,這些線索太過隱微,已有不少讀者質疑此出版行銷手法,表示原本樂見是新史料出土而購書,得知實情後有被欺騙之感,認為書封資訊有「託名偽作」、混淆讀者之嫌。莊瑞琳在面對這些聲浪後也做出調整,表示:「雖然文學的虛構與真實是可以討論的,但各種讀者的意見,出版社都虛心接受。」因此春山出版社於4月10日下午發布聲明:「公開定調本書即為楊双子獨力創作之『虛構譯作』」,且介紹文案也將於網路書店與紙本書再刷時修改,以避免讀者誤認。


tai_zhong_liu_chuan_xiao_wu_ce_mian_su_xie_qing_shan_qian_he_zi_shou_gao_w700.png

書中收錄插圖,附有圖說:臺中柳川小屋側面速寫,青山千鶴子手稿(春山出版提供)

回到寫作本身,《臺灣漫遊錄》以歷史為基,書中的鐵道、美食元素,都是楊双子自己所熱愛,「因為青春期發育時家裡窮,常常吃不飽,所以現在很愛吃。」她歉笑不是追求精緻美食,「而是像青山一樣,餓的話一定要吃!」篇名的食物都以「現在還吃得到的」為原則,就是「不要讓讀者餓到」。

為了還原1930年代的台日飲食氣味,楊双子廣泛閱讀諸如《和日本文豪一起吃飯》系列、以考據台灣菜聞名的黃婉玲作品,進行實地美食之旅,甚至到台南吃了黃婉玲重現的辦桌。此外,日治時期發行的《台灣鐵道旅行案內》是基本配備,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等人的紀實作品,陳柔縉、蔡蕙頻等寫作的大眾歷史書籍,都是她的重要案頭書。

為了脫胎成青山,楊双子主要的參考藍本是太宰治好友、日本作家檀一雄的中譯散文《男子漢的家常菜》,她刻意選擇男性角色,好表現青山的直率個性。至於王千鶴的語言,則是從鹿野忠雄等日人留下的台灣考察作品,搜尋與本島通譯的對話與互動。

books2_0.png

在生活史的親民、百合的「萌」之外,楊双子身為研究者的批判性,也展露在小說裡。她解釋,用青山的第一人稱來寫作,才能完整表達她「有侷限的視角」,不僅是青山對王千鶴撲朔迷離的情感,還有她對本島民情看似喜愛頌揚的眼光,其實也未能免於殖民與被殖民者的權力關係。「這種權力的幽微,是我想從本書的前身、短篇〈金木犀銀木犀〉延續擴寫的主題。」

活躍於同人圈、碩士論文研究言情小說,楊双子的閱讀系譜相當「大眾」,她坦率說:「我走直木賞路線的,以宮部美幸為典範!」相較於有些作家抗拒被貼標籤,楊双子則對定位很自覺,而「歷史」與「百合」類型寫作在台灣都剛萌芽,她一次扛下兩個擔子,除了使命,更富有深情。

她回溯,2004年中國大陸「百合會論壇」開站,可謂台灣接觸百合文學的起點。她與孿生妹妹在那不久後栽入百合世界,並從讀者變成創作者,學歷史的妹妹主力研究、讀中文的她執筆創作,合作完成多部百合小說。

双子姊妹同時思考,要在百合原生地日本與人多勢眾的大陸兩邊夾擊下,寫出台灣的百合文學,「出路就是,有台灣史地風味的作品。」於是姊妹倆另闢蹊徑,聚焦台灣獨有的日本殖民時代,場景則捨台北、取自己成長的故鄉台中。

兩姊妹是寫作共同體,既是雙胞胎,又因父母早年離異、扶養的阿嬤在她們15歲即病逝,兩人不論生活、經濟、情感都緊緊相依,甚至半工半讀所念的高職、大學到研究所都同校,這輩子沒分離逾7天過。

如此姊妹情深,無奈命運卻早早拆散她們。妹妹楊若暉於2015年癌逝,臨終前,她交代姊姊繼續「歷史百合」的創作路,這也是她對餘下之人溫柔的告別與呵護,盼姊莫傷悲,靠寫作把她的份一起活下去。

yang_shuang_zi_03w800.png

2016年起,姊姊楊若慈果真用說好的雙人筆名「楊双子」,出版《撈月之人》、《花開時節》等書,持續創作至今。她透露已著手的下部小說,將拋開以往的時空設定,以一棟留在當代台灣的日本建築為場景,描寫現代女性的生活樣貌。雖不再回返過去,但她仍心懷歷史,「建築是歷史的載體,我想藉由日本時代遺留在今的空間來談史,以及人與空間的互動。」

楊双子常說:「我的餘命都是妹妹給的。」那麼若妹妹還在,會有這些作品誕生嗎?她笑稱也許不會,因為要忙著經營妹妹計畫中的出版社。經歷死別後,她最大的改變是更把握時間、更積極,「不只對創作,連愛情都是。」妹逝後五年,她用這筆本來要開出版社的存款專職寫作,並在今年1月與女友完成婚禮。

有過那段令人欲淚的身世,眼前的楊双子卻如此爽朗,笑聲不斷,邁開大步地向前走去。妹妹雖與她天人永隔,卻也活在未來的每部作品中。不如說,這就是文學最大的「穿越」力量吧。

yang_shuang_zi_02w800_0.png

tai_wan_man_you_lu_cover_wan_gao_final-1.png 臺灣漫遊錄
作者:楊双子 
出版:春山出版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楊双子
雙胞胎姊妹楊若慈、楊若暉的共用筆名。姊姊楊若慈主力創作,妹妹楊若暉主力歷史考據與日文翻譯,共同創作台灣歷史百合小說。楊双子著有小說《花開少女華麗島》、《花開時節》,以及合著小說《華麗島軼聞:鍵》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04-10 17: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