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她用日記突破封鎖,在瘟疫中建立新的連結:郭晶《武漢封城日記》
全球第一本武漢疫情紀錄,即將率先在台出版。
2020年1月23日凌晨兩點,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擴散,宣布所有公共運輸停止運行,隔日上午10點,巴士、火車、地鐵、船舶與飛機全部停運。這座號稱「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塞城市,瞬間成為廣袤大陸上的一座孤島。隨後湖北省黃岡、鄂州、仙桃、赤壁等城市也跟進,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封城」防疫戰。
這座擁有超過1000萬人口的城市,至今已被封鎖五十多天。期間透過網路,陸續有許多訊息、影片流出。有稱路上屍橫遍野、有說屍袋不夠用、火葬場24小時不停班焚燒,各種真假難辨的消息,勾勒出一幅末日景象,讓恐慌不斷蔓延。
![tong_xing_zheng_w550.pn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7256/tong_xing_zheng_w550.png)
武漢市自2月11日起宣布實施社區封閉管理,郭晶居住的社區自2月15日開始,須有居民臨時通行證才能出門
城還要封閉多久?疫情到底擴散得多嚴重?確診人數有多少?政府公報、媒體的即時新聞及個人的親歷見聞等資訊,如洪水般分分秒秒不斷沖刷著人們的認知。在滔天的訊息海中,居住在武漢的郭晶,以社會工作者獨特的眼光,自封城之日起,每天持續在微博發文,記錄當天的所見所聞。這系列獨居女子的武漢封城日記,即將在台結集成書,成為這場擾動全球的疫病史中,第一部系統性的圖書紀錄。
郭晶是位社工人員。2014年,她求職時因職位「僅限男性」而遭拒絕,後一狀告上法庭,打贏了中國第一個就業性別歧視的官司。由於當時受到許多女性權益工作者、律師及女權行動者多方的幫助,2017年,郭晶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成立了「074職場女性法律熱線」,致力於為遭遇就業性別歧視的女性提供法律支援,希望傳承自己受過的幫助,「在助人工作中,我也不斷獲取力量。」
「我還活著,這讓我有強烈的內疚感。而且,我還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在這座被封鎖的城市裡,能夠寫作也是一種特權。堅持寫作是此刻我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一種方式。我盡力記錄自己的真實感受,也努力記錄我的所見所聞。」
——郭晶《武漢封城日記》
即便孤身在封鎖之中,郭晶仍想盡一己之力做點什麼,她說:「我是一個社會工作者,而我剛好處於一個事件現場,記錄是我最基本的責任。現在回頭看,寫日記是我在封鎖中重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記成為我和別人建立連結的一種方式。」
郭晶在網路上持續書寫日記,也公開自己的微信QRcode,許多人因此傳訊向她求助,更有不少人主動表示想要捐獻物資。她則逐一將物資或救援的需求,轉給當地醫院或志工團體。
然而被封鎖的不只是城市,還有資訊。2020年初,中國醫生李文亮在發病前,透過微博告誡周圍朋友提防疫情,隨後被當地警方以「發佈不實言論」訓誡,網路上涉及疫情的發文,不論資訊正確與否,也陸續遭到刪帖甚至炸號。
![wu_han_shi_w800.pn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7256/wu_han_shi_w800.png)
2月26日,郭晶見到有居民正從外面回來,忍不住寫下:「不知道何時我才能再走出那扇門。」
隨著郭晶的日記受到國際媒體關注報導,也引來大陸官方的審查。她在微博上的發文被限制流量,流量遽降後自然也限制了文章的傳散率,無法自動顯示在社群平台其他人的瀏覽頁面上。有意尋找郭晶文字的人,必須找到她的微博頁面專門點進,才能看到內容。
而在微信上,郭晶也遇到訊息無法發出的情況,即便把文字轉成圖片都無法規避審查。《武漢封城日記》在海外受到的關注比在中國境內更為熱烈,結集出版的消息,目前在中國仍杳無音訊。
即便城被封了,聲音被阻斷了,郭晶仍堅持書寫。透過社工的視野,淺白真切的文字,她不僅帶領讀者進入武漢封城後的真實生活,集結的日記更清楚形構出一座城市在封鎖之後內在變化的樣貌:搶購物資的人潮、超市被一掃而空的貨架、總是買不到的口罩、穿著防護衣進行採買的人、沒有防護衣罩著塑膠袋上街採買的人、社區的物資團購、寂寥的公園、持續工作的清掃人員,外出買菜必須領取通行證,有些人悶壞了打開窗子大喊:「對面有沒有人?出來吵個架呀!」。面對令人窒息的封城生活,郭晶記錄著自己的晚餐、盤點物資、努力運動,「生活發生巨變的時候,重新建立日常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她說:「但是建立新的日常生活是在找回掌控感。」
![bei_feng_bi_de_xiao_qu_w800.pn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7256/bei_feng_bi_de_xiao_qu_w800.png)
武漢市一處被封閉的社區,路口有一個工作站,為居民測量體溫、核對出入證。
《武漢封城日記》收錄封城以來至3月1日為止的日記,圖文並茂,有郭晶每日拍攝的照片,及友人所繪的圖像,深刻且真實地呈現了城內居民的故事與生活。即使新書即將付梓,郭晶仍持續記錄;即使身處暴風核心,仍努力發出自己的聲音。她期望藉著發布日記成為一個連結點,與城外的世界串聯成合作的互助網,把城內的消息傳到遠方,將城外的支援引入,逐漸突破封鎖,建立起新的連結。
![ling_10yuan_cai_de_ren_w800.pn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7256/ling_10yuan_cai_de_ren_w800.png)
未收錄至書中的新訊息。3月17日下午,社區居民正在領購政府補貼的10元菜,有紅蘿蔔、白蘿蔔、土豆、洋蔥等等(郭晶提供)
一座大城市突然靜了下來,是什麼樣的光景?囚困其間的人們,要如何安頓肉身與心靈?
由於各國政府對疫情控制的方法不一,疫情漸次在全球擴散、升溫,武漢封城月餘之後,全球許多國家也陸續進入封城甚至鎖國狀態。中國的現在式,可能成為某個國家的未來進行式,《武漢封城日記》成為介於過去與未來的一個魔幻又寫實的存在。
隨著台灣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案例破百,面對這場世紀災害,除了勤洗手、戴口罩抵禦看不見的病毒之外,也要提防恐慌與焦慮對日常生活的侵蝕。病毒帶來的恐懼在蔓延,恐懼帶來的歧視、排擠也在發生,郭晶透過行動減輕面對疾病的無力感,提醒大家:「克服恐懼不容易,但我們該盡力去了解更多消息,關於病毒的資訊、關於如何防控的資訊,保護好自己,不傷害別人。」
看不見的敵人有兩種,一種是物理上的病毒,一種是心靈上的恐懼,而互信和互助,則是能不能度過這場危難的關鍵。●
|
作者簡介:郭晶 |
童書書房》疫情中的童書,及其他親子藝文短訊
▉產業動態
新秀獎中獲得評審特別推薦的波蘭繪本《Widziałem pięknego dzięcioła》(I saw a beautiful woodpecker),創作緣由頗有玄機。書中的文字並非來自作者,而是出自一位80年前的8歲小男孩。1939年,這名男孩正在度假,卻因為字寫得不好,每天都得特別在日記上寫一句話來練字。一開始他寫的只是遊戲和家人的小事,後來二戰開打,他的一句話日記變成戰爭紀錄片,最後甚至被迫中斷。80年後,小男孩的日記被人發現,搭配插圖做成了繪本。小男孩的日記上究竟寫了些什麼?孩子如何描述戰爭?著實引人好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拉加茲獎新增兩個獎項。一是漫畫獎(Ragazzi Comics Award),依適讀年齡分為學齡前、中高年級、青少年三組。第二個則是電影獎(Cinema 2020 Special Category),是專屬於2020年的特別主題。來自台灣的作品《小輓》(阿尼默著,大塊出版)和幾米的《時光電影院》(大塊出版)分別獲得漫畫類青少年首獎及電影類的評審優選獎。
波隆那兒童書展執行長Elena Pasoli表示,會新增漫畫獎項,是因為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s)在世界各地的接受度持續增加。她說:「從2015年起,義大利的圖像小說銷售量成長了300%,去年銷量增加了43%,很多地方也不例外。」
本屆凱特格林威獎初選階段共有20本童書入圍,涵括的主題多元,包括同性情誼、種族議題、身分認同等,反映出該獎設立的宗旨「透過書籍和閱讀,賦予未來世代意志和力量,讓世界更好」。然而入圍書籍中也有作者大膽點出,孩子的困境其實來自身旁的成人。例如Susin Nielsen的《No Fixed Address》(暫譯:無固定地址),書中主角Felix和失業的母親再也住不起公寓,母子只好一起住在車上,為了繼續註冊上學,甚至捏造假地址。
另一本同樣以小大人為主題的作品,是Lisa Williamson的《Paper Avalanche》(暫譯:紙崩)。主角Ro Snow的母親有嚴重的囤積癖,家中堆滿雜物難以行走。Ro害怕社會局發現她母親失職,會拆散母女倆強迫安置,於是她下定決心不讓這件事情曝光,不讓任何人進到家裡,自我封閉不跟任何人來往。即使後來她交到知心好友,體會到友誼的滋味,終於勇於和外界接觸,但仍擔心自己放膽飛之後,誰來照顧囤積成癖的母親?
《無固定地址》和《紙崩》都處理「失能家庭/家長」的議題,透過閱讀,想必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青春期讀者看了能感受到些許慰藉,與書中角色產生共鳴後再度振作。
▉經典再現
▉改編電影
▉名人跨界
如今回想起來,達賴喇嘛認為媽媽的耐性簡直好過頭,把童年的自己給寵壞了。然而也是因為這樣的溫柔善良個性,讓媽媽在某年饑荒時,將家中所有存糧送給有需要的鄰居。這件事在達賴喇嘛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播下了第一顆「慈悲的種子」。本書繪者為越南裔美籍插畫家Bao Luu,有聲版由Francois Chau朗讀,將在3月24日由企鵝藍燈書屋出版。
書中的圖書館,正是安藤忠雄設計、座落於大阪的「童書森林—中之島」。該館開設的宗旨是讓孩子自由自在讀書,所以館內藏書不僅限於兒童讀物,除了故事書以外,也收藏藝術、攝影、烹飪等主題的作品。館內廊道空間開闊,可以讓孩童一拿到喜歡的書就坐下來看。圖書館原訂3月1日開幕,目前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延後。
▉防疫繪本
作者兼繪者工藤紀子自2012年起推出《野貓軍團烤麵包》,全系列至今共有5冊。主角是8隻香腸嘴野貓,總是覬覦別人的食物,展開自以為瞞天過海的偷吃計畫,最後的大爆炸場面再加上貓咪們下跪賠罪的結局,讓讀者印象深刻。除了故事有趣,翻過每一頁都能看見一隻隻野貓搞小動作演小劇場,豐富精緻構圖所形成的視覺語言,在親子間築起交流的橋樑。●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