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臺漫5》我們錯過了結局,但可以留下記憶往前進:談《一刀傳》作者陳弘耀

「陳弘耀先生,因居家意外跌倒送醫不治,於2015年8月27日14時53分離世。」

隨著Facebook上一則簡短的公告,因代表作《一刀傳》主角之名,被漫畫迷暱稱「陳一刀」的漫畫創作者,就這樣與世人道別,享年51歲。當時不少報章媒體都轉載了這則動態,留給死忠讀者的既是錯愕,更是惋惜。如同《一刀傳》精心架構卻又戛然而止的劇情,這理應大放異彩的漫畫人生,似乎注定了無疾而終的命運。

將近兩年之後,另一名臺漫巨匠鄭問因心肌梗塞驟逝,享年58歲。鄭問去世後,藉由備極哀榮的各種緬懷和致敬活動,曾經熱愛或全然不識其作品的人們掀起重新閱讀或認識鄭問的風潮。對比之下,陳弘耀離世所激起的漣漪,不禁讓人感到寂然。

鄭問的死後追封,有個人的機緣和命運,也和他畫風獨特的屬性有關——或許放眼臺灣創作者,鄭問的水墨筆法是現階段唯一適合置放在故宮的。然而另一方面,這也顯示了舞臺的有無對創作者所能帶來的刺激。從臺灣到日本、香港,大小規模不同的刊物,給予鄭問在畫技和編劇上盡情開展的可能,也使他成為上世紀臺灣漫畫家少見的異數。而失去了舞臺後,像陳弘耀這麼擅於捕捉圖像敘事律動的創作者,終究只能被埋沒,成為少數人口耳相傳的傳奇。

04w600_0.jpg
《一刀傳》內頁

兩人的先後離世,顯示著上世紀末曾發光發熱的臺漫創作者,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凋零,需要更多的關注。從研究的角度來看,他們挑戰了漫畫市場被盜版日本作品壟斷的局勢,他們的成功或失敗,都留下許多值得參考的借鏡。

二、三十年來,在臺漫萎縮的前提下,許多作品和資料正在快速散佚,已經到了不保留即徹底消失的關鍵時刻。更重要的是,這批創作者多數都還健在,而且畫技經歷數十年歲月的積累,正到達最醇厚的一刻。他們不應繼續被埋沒,不該像鄭問和陳弘耀這樣,在死後才被珍惜或緬懷。

陳弘耀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例子,要不是有目色出版這一兩年來的堅持,出版了過去未曾集結成冊的《大西遊》(2017)或重出了名震江湖的《一刀傳》(2019),許多人可能將永遠錯過這個臺漫重要的名字。這兩本劇情漫畫的重出,處處可見出版公司的用心,不只在畫面印刷的品質上,還找了張清龍、黃崇凱、臥斧三位創作者兼評家,以專文解析陳弘耀的作品,使讀者能更深度理解漫畫家的創作世界。

1964年出生的陳弘耀,和當時許多臺灣漫畫家一樣,由伊士曼小咪出版社所舉辦的「小咪漫畫新人獎」出道。1983年他受託改編由王銘燦執導、張毅編劇的電影《魔輪》的漫畫版,以兒童取向的畫風和人物設定,重新詮釋了這部以少年越野車競賽加上科幻元素的電影。

退伍後,陳弘耀在《歡樂漫畫》上連載《大西遊》,這部以科幻角度重新詮釋《西遊記》的作品,人物設定上還保留某種童趣的手法,然而不管在場面或劇情的經營上,都更偏向寫實、細膩的走向,特別體現在不時穿插的跨頁大景之中,和人物所構成的劇情軸線,形成並存的矛盾張力。在逐漸完熟的《大西遊》中,也能看到當時日本科幻漫畫的身影,如主角悟空於飛行器上的背影,線條所營造出來的流動感,使人聯想起80年代大友克洋顛峰期的《童夢》或《阿基拉》。

在《星期漫畫》連載的《一刀傳》,是陳弘耀破繭而出之作,早期的童趣徹底被寫實筆法取代,科幻元素則轉而以古今陳一刀雙穿越的劇情安排呈現。這部作品以武俠為主題,畫面明顯受到當時香港電影的影響。同時期亦以武俠為創作重點的香港漫畫,在構圖上偏重華麗招術、打鬥的英雄敘事,而陳弘耀的武俠世界則採更擬真的基調,宛如素描的筆觸,使得這部架空的作品處處充滿著真實的重量。

yi_dao_chuan_-164w800.jpg
《一刀傳》連載於《星期漫畫》時的漫畫封面

若與鄭問的古典世界比較,鄭問更追求畫面意境的烘托和渲染,如何將漫畫的線條賦予藝術的昇華。陳弘耀則將重點放在圖像敘事的流暢,如許多論者已經指出的,《一刀傳》的分鏡,幾乎是教科書等級,文字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只單純作為對話,很少用來交代情節,有時甚至連對話都捨去,任憑格與格之間,自然流轉、連結,串起了一則故事。

從《大西遊》到《一刀傳》,陳弘耀的畫風雖有所變化,但敘事的流暢感則是他始終不變的堅持,也成為他創作上最鮮明的特色。如果鄭問的漫畫是「點」的耀眼奪目,那麼陳弘耀的武俠世界則是「面」的行雲流水,兩者皆是技藝的探索和發揮。

yi_dao_chuan_-49w800.jpg
《一刀傳》內頁

《一刀傳》有極為強力的開場和設定:兩位相貌相同,連姓名都一樣的主角,一位生活在90年代,一位則是明朝的大俠。前者詼諧,後者嚴肅,兩人一夕交換了身分,互換了身處的世界,陷入兩個年代不同的陰謀和紛爭之中。

三百多頁厚實的《一刀傳》,本質上只交代了劇情設定,只能算是序章、楔子。這一方面反映了《一刀傳》的架構宏大,另一方面也顯示陳弘耀慢工出細活的講究。以現有的進度,我們根本無需討論完結與否,《一刀傳》連劇情的走向都尚未盡情舒展,便失去了連載的舞臺。這樣突然的中斷,反覆出現在陳弘耀的創作生涯裡。他曾在訪談裡提及,包括《一刀傳》在內,前後面對過8次腰斬的情況,每次的理由或有些許差異,但終歸就是臺漫市場體質的不良。《一刀傳》在1992年單行本出版後,即成絕響。

這樣的不穩定,對追求完美,重視構思、醞釀和流動的創作者而言,不啻為一種折磨。《一刀傳》是陳弘耀轉捩點的代表作,卻竟成為他長篇連載的告別作。

在《一刀傳》之後,陳弘耀改往插畫或封面設計發展,其中村上春樹《海邊卡夫卡》的封面可能最為人所熟知,不僅點出了內容,也捕捉住村上作品的神韻和氛圍。陳弘耀也替義大利漫畫家米羅.馬那哈(Milo Manara)的《激情香水》中文版上色,色調和色澤的運用不喧賓奪主,卻又隱隱散發出獨特的光彩,處處可見功力。

在自身的創作上,陳弘耀早先僅有單格漫畫集結的《獸蒲團之偷禽寶鑑》(1997),直到2011年才又出版短篇漫畫《時間遊戲》,畫風和技巧上再度躍進,筆觸明顯轉向歐美漫畫。《時間遊戲》中的5個短篇和3則特別收錄,每一則似乎都刻意運用不同的風格作畫,與其說是炫技,不如說這是創作者不願被束縛,反覆自我挑戰和突破的結晶。

05w600.jpg
《獸蒲團之偷禽寶鑑》與《時間遊戲》書籍封面

其中〈機械.人〉是將1983年的舊作改編重繪,兩者同時並列,不只可看出陳弘耀跨世紀的演化,也讓人驚覺:《魔輪》或《大西遊》兩者的童趣,其實是因應題材而刻意為之的結果,陳弘耀早就能駕馭《一刀傳》那樣的筆調,不只顯示著他作畫的不拘一格,也更突顯了他早熟的天資。

除了向歐美風格的轉向,《時間遊戲》更顯著的變化,或許在於文字的運用。陳弘耀在原有圖像敘事的基底上,有機地結合文字和圖畫,更豐富故事的厚度和延伸性,精煉出新的韻味。這些轉變跡象,包括2013年《千年世界盃》的漫畫劇本,都讓人對陳弘耀的新作充滿期待,可惜天不從人願,隨著漫畫家的意外離世,這些期待最終只能抱憾。

上世紀末充滿如曙光乍現般的臺灣漫畫,為何最後竟以潰敗收場,並非單一因素就能解答。這是否是某種系統性的崩潰,是各種不同作用力交相影響、牽制造成的結果?還有待研究者一一解析,或許暫且只能以抽象的市場「體質」來形容。

然而對於需要長時間養成的漫畫創作者來說,這樣顛簸不安的環境,不僅無法提供所需的養分,更是一種掏空的消耗。錯失了《一刀傳》的結局,或許遺憾,但真正令人感慨的,是我們錯過了見證像陳弘耀這樣才華洋溢的創作者不斷進化、茁壯的機會。我們只能目睹一個又一個早慧的天才問世,卻始終無緣見到大師得道學成的身影,這或許才是臺漫最痛心的悲哀。

無論如何,前人曾經的嘗試,不應任憑時光抹去。既然是系統性的成因,我們能做的就是先將史料保存,進而書寫歷史,檢討各種可能,這樣才能成為日後的借鏡,不再陷入反覆重演的輪迴之中。

臺灣漫畫需要的是永續的傳承,而不是一次次的砍掉重練。當新時代的勇者已經揚帆出發,過往的傳奇理應被召喚和重視,分享經驗,並在新的舞臺畫出全新的姿態。我們已經錯失了陳弘耀和鄭問,不應再有下個遺憾。

chen_hong_yao_w800.jpg
1989年,陳弘耀於連載《一刀傳》時留影

yi_dao_chuan_w250.jpg 一刀傳(三十週年紀念新裝版)
作者:陳弘耀
出版:目色文化
定價:680元
內容簡介

da_xi_you_w250.jpg 大西遊
作者:陳弘耀
出版:目色文化
定價:50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翁稷安(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20-02-17 12:00
OB短評》#232 書中自有芬多精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看小說

西西著,洪範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從70年代引介拉丁美洲文學,西西一向不吝與讀者分享她的愛書,尤其是形式獨特的小說。這回她提筆再寫舊愛18世紀百科全書式小說《項狄傳》,也談多年前動手術時帶到醫院的《包法利夫人》,更讀了新歡如智利小說家羅貝托・博拉紐(Roberto Bolaño Ávalos)的神作《2666》。小說家到老都是一個興致勃勃的閱讀玩家,為讀者指點書卷裡的山水丘壑。【內容簡介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

三津田信三、薛西斯、夜透紫、瀟湘神、陳浩基著,Rappa譯,安品anpin繪,獨步文化,430元
推薦原因: 樂 
以筷子為主題,串連起日本、香港與台灣的恐怖推理接龍創作,突顯出附隨於筷子的飲食文化異同,並可看出作者取用哪些相關禁忌作為恐怖元素,是出版社別具巧思的跨國企劃。【內容簡介

陽台上

任曉雯著,東美出版,33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寫中國現代化下的催枯拉朽,文字如刀直貫城市內外,拆遷般剜肉剖腸,暴力之外還有天意,有些賈樟柯電影意味。【內容簡介

與神的契約:百年冥誕紀念版

A Contract with God: And Other Tenement Stories
威爾.埃斯納(Will Eisner)著,李建興譯,大辣出版,60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以哀傷中帶諷刺的筆觸,描繪1930年代紐約布朗克斯區街景,記錄蕭條年代的黯淡底色,與乍然閃現的光采。在粗糙殘酷的世界揭開窟窿,汩汩流出人性。【內容簡介

2.5次元完全解析

松田 誠、茅野イサム、和田俊輔、佐藤流司,由業界頂尖人士全面揭露2.5次元舞台的魅力
2.5次元のトップランナーたち 松田 誠、茅野イサム、和田俊輔、佐藤流司
門倉紫麻著,陳識中譯,台灣東販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如果2次元的動畫令人感動,2.5次元的音樂劇或舞台劇便是感動的延續。書中訪問許多改編舞台劇的導演與演員,暢談如何為線條顏色構成的角色填上血肉,以音樂燈光再造氛圍,展現原著魅力而不走鐘不失真。二創新趨勢的介紹,有趣而詳盡。【內容簡介

會上錯菜的餐廳:幕後企劃與行動紀實

注文をまちがえる料理店のつくりかた
小國士朗著,陳怡君譯,太雅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讓失智阿公阿嬤端菜上桌的餐廳企劃,有心有想法又有口碑,甚至還能帶動社區改造,回歸慢活,顛覆效率社會的價值觀,雖說只是意念播種,卻也教人樂觀其成。任何病症都可以成為愛的起點,病症也就不再那麼病症了。【內容簡介

不只是厭女

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
凱特.曼恩(Kate Manne)著,巫靜文譯,麥田出版,52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益  
今日社會益發講求性別平等,但父權體制的厭女情結也被更巧妙而隱蔽地運用,成為懲戒與宰制女性的工具。作者以實際的性別論戰,分析人們習慣用什麼語言為厭女心態開解,批判精要犀利。【內容簡介

總覺得自己沒那麼好?    

一位實習醫師的冒牌者症候群實錄
Le syndrome de l’imposteur: Parcours d’une interne en psychiatrie
克萊兒.勒芒著,Geraldine LEE譯,究竟出版,290元    
推薦原因: 思   樂   獨     
總覺得自己不夠完美,即使套上醫師白袍,也缺少權威感。作者以圖文訴說感覺自己是冒牌者的焦慮,直到遇見一群腦洞開很大的精神病患,才發現一般人與精神病患一樣,都在扮演自己想像的角色。畫風很鬧很ㄎㄧㄤ,圖文搭配卻展現出對於正常與非正常界限的哲學省思。【內容簡介

美國夢的悲劇

為何我們的進步運動總是遭到反撲?
We Were Eight Years in Power: An American Tragedy
塔納哈希.科茨(Ta-Nehisi Coates)著,閻紀宇譯,衛城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議   獨 
美國民權運動是漫長的折返跑,當種族平權前進一步,接著便有一股力量將成果拖後兩步。本書分析歐巴馬執政時期,白人群眾面對一位黑人菁英總統,衍生出被黑人取代統治階級地位的焦慮,導致川普白人至上主義的興起。作者以犀利的文筆,由政治寫進心裡蠢動的恐懼,對種族歧視的批判正中靶心。【內容簡介

漫步東京森林

カラー版 東京の森林を歩く
福嶋司著,張宇心譯,健行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樂  
儘管收錄的多是東京知名的林園景點,卻有祕境訪幽之感,景象清朗,文字簡明,看似中規中矩,雜學密度卻不可小覷。跟著作者亦步亦趨,可以觀,可以遊,可以居,句句負離子,頁頁芬多精。就算去不了東京,抽空到植物園或北投公園走一走,照樣可以感受日本造園的魅力。【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童書短評》#54 陪孩子面對卡關,長出強壯的翅膀

什麼?!居然有這種動物

牠們的名字怪怪的
Encyclopedia of Strangely Named Animals
文:腓德烈.柯丁(Fredrik Coling)、瑪莉莎.梅迪納(Melissa Medina),圖:瓦拉德.史丹寇維克(Vlad Stankovic),張東君譯,字畝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適讀年齡:小學低年級-高年級
閃亮馬芬、暗夜的惡魔、尖酸刻薄的大嘴巴、白肚子走開鳥……居然有動物叫這種名字,讓人不由得好奇起牠的長相、特徵、叫聲,看看是否「人如其名」,好還牠們一個公道!?
角度非常有趣的動物科普書,從名字下手,讓這些少為人知的冷門動物,有登場走秀的機會,被小小生物迷欣賞且認識,拓展新的知識視野。 【內容簡介

荷蘭:每個角落都有故事

Nederland
夏洛特.迪瑪頓斯(Charlotte Dematons)著,上誼文化,65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創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國中
鮮麗成畦的鬱金香花海、阿姆斯特丹熱鬧夜景、運河邊轉動的風車、冬季的湖上溜冰場……作者用優美筆調與大幅跨頁,畫出荷蘭的四季流轉與過往今昔,仔細一看,還能發現林布蘭、米飛兔、安妮法蘭克故居、梵谷名畫藏身在圖畫細節裡!這是一本技術驚人、畫工精細的風景繪本,同時也具有找找書的互動樂趣,配合導覽隨冊閱讀,彷彿在紙上走一趟荷蘭之旅。 【內容簡介

he_lan_nei_ye_13-w800.png


he_lan_nei_ye_24w800.png

《荷蘭:每個角落都有故事》內頁(上誼文化提供)

我可以不去上學嗎?

ずるやすみにかんぱい!
文:宮川比呂(宮川 ひろ),圖:小泉留美子(小泉 るみ子),蘇懿禎譯,台灣東方出版,23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
雄介不想去學校,同學們看似無傷大雅的嘲笑,其實讓他內心很受傷,沒想到爸爸聽了居然說,不想上學,那就翹課吧!父子倆便踏上訪友旅程,途中雄介巧遇另一個翹課中的小男孩,互訴心事才知道,原來不只他們倆,很多已經長大的大人,包括隔壁當過老師的老奶奶,都曾經不想上學而「翹課」過呢。
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時刻,看似一個小小的點,但就是卡住了,找不到能量或方法跨越。作者懂得孩子的心,精確又溫柔地描寫這小小的卻又惱人的情緒,善用故事裡的角色與對話,展現百分百的同理與尊重,幫助孩子跳脫泥沼,從自己內心長出力量,幽默強韌面對成長的各種挑戰,是一本溫暖動人的好看小說。 【內容簡介

塵之書三部曲І:野美人號

The Book of Dust: La Belle Sauvage
菲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著,蔡宜容譯,麥田出版,55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高中職
對於「黑暗元素三部曲」的粉絲來說,這本普曼睽違17年的新作,時空拉回主角萊拉嬰兒時期,驚心動魄更勝以往,絕對值得期待。對於第一次接觸普曼作品的讀者來說,本書獨立閱讀也完全沒有隔閡,是踏入大師文學世界的入門磚。普曼無疑是個穩健迷人的說故事高手,融合傳說、童話、神話的奇幻情節中,角色個個有血有肉,面對自由、成長、啟蒙等人生課題,展開激盪的冒險與追求。其中蘊含深刻人性叩問,讀者心房為之顫動,也難怪他的書迷年齡跨越界線,成人與兒童都能在字裡行間,找到自己現在或曾經的身影,獲得續航的線索與勇氣。 【內容簡介

最棒的禮物

文、圖:賴馬,親子天下,36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天使鎮的動物們,全部興高采烈上街去,因為一件甜蜜的大事發生了。跟著慶賀隊伍一起走,每次翻頁,不僅離驚奇結局更近一些,還能在畫裡圖間,玩起找顏色、認數字、看動物的趣味遊戲。本書是《禮物》的重新創作,添增了更多的細節與色彩,新一代的小讀者必定也喜歡。 【內容簡介

超狗一號的中秋任務

文:王文華,圖:陳姝里,巴巴文化,28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機器狗「超狗一號」無所不能,能切換各種模式,幫助人類解決各種難題。本書的插圖創作,把拼貼、版畫、設計通通大膽玩在一起,畫面兼具科技感與手工感,為略嫌老套的故事加分,營造出獨特亮眼的氣質與風格。 【內容簡介

bh11_chao_gou_yi_hao_de_zhong_qiu_ren_wu_5w800.png


bh11_chao_gou_yi_hao_de_zhong_qiu_ren_wu_18w800.png

超狗一號的中秋任務(巴巴文化提供)

我直直走直直走

ぼくは歩いたまっすぐまっすぐ
馬格麗特.懷茲.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原著、坪井郁美改寫,林明子繪,鄭明進譯,青林文化,28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奶奶在電話裡說,只要一直直直走,就可以到奶奶家囉。於是,男孩出發了,儘管一路上有大石頭、有小山丘,他還是緊握著手裡的紅玫瑰,克服重重障礙,終於見到了心愛的奶奶。林明子的巧筆,讓男孩的小小身影同時散發童稚冒險與堅定溫柔,也讓這篇如詩的小故事讀來,更加興味盎然。 【內容簡介

小小科學人:100食物大發現

100 Things to Know About Food
文:山姆.巴爾( Sam Baer)、瑞秋.佛斯(Rachel Firth)、羅斯.豪爾(Rose Hall)、艾莉斯.詹姆斯(Alice James)、傑洛米.馬丁(Jerome Martin),圖:費德里柯.馬里亞尼(Federico Mariani)、帕爾可.波羅(Parko Polo),鄭方逸譯,小天下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
一片餅乾所含的能量比炸藥還多?不吃青菜不是故意的,而是DNA決定的?把花生醬含在嘴裡,會越來越黏?乳牛愛睏時擠出來的奶,你喝了也會昏昏欲睡?光是看這100篇知識標題,就覺得很吸睛、很促咪!知識角度獨特,文圖排版活潑,一頁一篇的內容編排,恰到好處的資訊量,方便隨手翻讀,很能滿足小小科學迷的閱讀胃口及口味。 【內容簡介

巴布的藍色時期

Bob's Blue Period
文、圖:瑪莉安.杜莎(Marion Deuchars),柯倩華譯,三民書局出版,329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好友蝙蝠不告而別,讓鳥兒巴布陷入深深的憂鬱,畫出來的東西全都變成藍色了。巴布該如何面對失落的心情,拾回往日的多采多姿呢?
單一個藍色,瑪莉安.杜莎也能玩得如此盡興,濃淡對比在她手裡繪出萬千變化,巧妙傳達出角色的喜樂哀愁。簡潔的用色、流暢的線條,以及穿插其中的指印畫,整體構圖看來清爽靈活,動物神態也討喜生趣,給孩子不一樣的美感體驗。 【內容簡介

ba_bu_de_lan_se_shi_qi_1w800.jpg


ba_bu_de_lan_se_shi_qi_2w800.jpg

《巴布的藍色時期》內頁(三民書局提供)

每一件善良的事情

Each Kindness
文:賈桂琳.伍德生(Jacqueline Woodson),圖:E.B.路易斯(E. B. Lewis),柯倩華譯,維京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
每一件善良的事情,都使世界變得更好一點,就像水波漣漪一樣,層層擴散出去。然而,當蔻伊明白這個道理時,為時已晚,瑪雅已經轉學了。她來不及向瑪雅提出一起玩的邀約,來不及道歉,有些事當下不做,便永遠都沒有機會了。
不是每個故事都有快樂結局,不是每個遺憾都有挽救機會,繪本關注傳達的從來不只粉紅泡泡童話,還有真實不倒帶的人生。作者以溫柔寫實的文筆與繪圖,深刻描寫出孩子在成長路途中,不管是曾經霸凌或被霸凌者,那開不了口的傷痕與痛。嘎然而止的沉重結局,深深撞擊讀者的內心,拋出意味深遠的思索,是一本值得師生、親子共讀討論的好書。 【內容簡介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