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疫情中的童書,及其他親子藝文短訊
▉產業動態
- 歐美地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許多原訂於3、4月舉行的書展及頒發的獎項接連取消,例如第12屆兒童及青少年票選圖書獎(Children’s & Teen Choice Book Awards)票選活動,將延遲到今年秋天舉辦。
- 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原預定4月舉行,亦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取消,改推出線上書展。號稱童書界奧斯卡獎的「拉加茲獎」(Bologna Ragazzi Award),往年都會在波隆那兒童書展期間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實體書展雖已取消,但各獎項的首獎及特別推薦獎先前已公布,各類別(故事、知識、新秀、新興地區、漫畫、電影)的首獎得主皆可上網查詢。
新秀獎中獲得評審特別推薦的波蘭繪本《Widziałem pięknego dzięcioła》(I saw a beautiful woodpecker),創作緣由頗有玄機。書中的文字並非來自作者,而是出自一位80年前的8歲小男孩。1939年,這名男孩正在度假,卻因為字寫得不好,每天都得特別在日記上寫一句話來練字。一開始他寫的只是遊戲和家人的小事,後來二戰開打,他的一句話日記變成戰爭紀錄片,最後甚至被迫中斷。80年後,小男孩的日記被人發現,搭配插圖做成了繪本。小男孩的日記上究竟寫了些什麼?孩子如何描述戰爭?著實引人好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拉加茲獎新增兩個獎項。一是漫畫獎(Ragazzi Comics Award),依適讀年齡分為學齡前、中高年級、青少年三組。第二個則是電影獎(Cinema 2020 Special Category),是專屬於2020年的特別主題。來自台灣的作品《小輓》(阿尼默著,大塊出版)和幾米的《時光電影院》(大塊出版)分別獲得漫畫類青少年首獎及電影類的評審優選獎。
波隆那兒童書展執行長Elena Pasoli表示,會新增漫畫獎項,是因為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s)在世界各地的接受度持續增加。她說:「從2015年起,義大利的圖像小說銷售量成長了300%,去年銷量增加了43%,很多地方也不例外。」
- 英國凱特格林威獎(CILIP Carnegie and Kate Greenaway Medals)日前公布決選名單,共有8部作品入圍,將角逐最後大獎,其中包括澳洲插畫家陳志勇的《大城小傳》(Tales from the Inner City)。
本屆凱特格林威獎初選階段共有20本童書入圍,涵括的主題多元,包括同性情誼、種族議題、身分認同等,反映出該獎設立的宗旨「透過書籍和閱讀,賦予未來世代意志和力量,讓世界更好」。然而入圍書籍中也有作者大膽點出,孩子的困境其實來自身旁的成人。例如Susin Nielsen的《No Fixed Address》(暫譯:無固定地址),書中主角Felix和失業的母親再也住不起公寓,母子只好一起住在車上,為了繼續註冊上學,甚至捏造假地址。
另一本同樣以小大人為主題的作品,是Lisa Williamson的《Paper Avalanche》(暫譯:紙崩)。主角Ro Snow的母親有嚴重的囤積癖,家中堆滿雜物難以行走。Ro害怕社會局發現她母親失職,會拆散母女倆強迫安置,於是她下定決心不讓這件事情曝光,不讓任何人進到家裡,自我封閉不跟任何人來往。即使後來她交到知心好友,體會到友誼的滋味,終於勇於和外界接觸,但仍擔心自己放膽飛之後,誰來照顧囤積成癖的母親?
《無固定地址》和《紙崩》都處理「失能家庭/家長」的議題,透過閱讀,想必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青春期讀者看了能感受到些許慰藉,與書中角色產生共鳴後再度振作。
▉經典再現
- 童書界的長青樹《小火車做到了》(The Little Engine That Could)問世90年,企鵝藍燈書屋即將在4月上旬推出90週年紀念版。從20世紀初開始,本書就有多種版本,1930年出版的Watty Piper版本集各家之大成:一輛火車滿載著玩具與食物要送去給小朋友,但在翻過山頭前燃煤用完了。車上的玩具向其他路過的大火車頭求救,卻被一一拒絕。最後一輛從沒去過山頭另一邊的藍色小火車自告奮勇,載著玩具抵達目的地。小火車在爬坡時重複說:「I think I can, I thought I could.」這句話從音韻上聽來,就像火車摩擦鐵軌發出的轟隆聲,朗讀起來趣味十足。

▉改編電影
- 小說《阿特米斯奇幻歷險》(Artemis Fowl)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預定在3月29日上映。原著小說是愛爾蘭作家Eoin Colfe在2001年推出的系列作,共有8冊。書中主角Artemis Fowl雖然年僅12歲,卻具有絕佳的犯罪天分。這次推出的電影據說只包含全系列第一冊的情節,Artemis Fowl必須救回遭到綁架的父親,卻發現原來他守護著另一個世界,那裡充滿了奇幻生物如精靈和食人妖。本書乍看設定類似哈利波特系列,書中的鬥智情節則宛如青少年版的《終極警探》。
小說《阿特米斯奇幻歷險》改編同名電影(取自Disney)
- 由兒童文學經典《祕密花園》改編的同名電影將於4月初在英國上映,「永遠的達西先生」Colin Firth將在片中扮演要角。故事描述被寵壞的小女孩瑪麗在雙親過世後搬去鄉下與鰥夫姑丈同住,瑪麗在鄉間結交到朋友,個性逐漸變得開朗活潑。就在這時她發現原來姑丈還有一個關係疏遠、臥病在床的兒子,兩人經過一番爭執鬥嘴後成為好友,也發現了荒廢玫瑰花園背後的祕密。《祕密花園》堪稱20世紀最重要的兒童自然文學,曾多次改編為影視作品,作者Frances Hodgson Burnett同時也是另一部童書經典《小公主》的創作者。
《祕密花園》改編電影海報及劇照(取自IMDb)
▉名人跨界
今年7月就要迎接85歲生日的圖博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首度推出繪本《The Seed of Compassion》(暫譯:慈悲的種子)。達賴喇嘛用第一人稱視角,回溯自己的童年,那時他尚未被認可為轉世靈童,依然還是個稱為Lhamo Thondup的普通男孩,和父母住在鄉間。年幼的達賴喇嘛會要求媽媽背著他行動,要左轉就拉媽媽的左耳,往右轉拉右耳,如果媽媽不理不睬,他甚至會用力踢媽媽的背以示抗議,但媽媽也不生氣。
如今回想起來,達賴喇嘛認為媽媽的耐性簡直好過頭,把童年的自己給寵壞了。然而也是因為這樣的溫柔善良個性,讓媽媽在某年饑荒時,將家中所有存糧送給有需要的鄰居。這件事在達賴喇嘛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播下了第一顆「慈悲的種子」。本書繪者為越南裔美籍插畫家Bao Luu,有聲版由Francois Chau朗讀,將在3月24日由企鵝藍燈書屋出版。
- 今年78歲的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與繪者Hatakoshiro(はたこうしろう)合作推出繪本《喜歡惡作劇的建築家》(いたずらのすきなけんちくか)。書中的主角兄妹走進童書圖書館後,被館中藏書之豐富震懾,這時出現了一位長得很像安藤忠雄的神祕建築師,帶領兄妹參觀館內,並且回答兄妹提出的各種建築疑問,例如「為什麼要建造這裡?」「怎樣才算是舒適的家?」「建築師的工作是什麼?」
書中的圖書館,正是安藤忠雄設計、座落於大阪的「童書森林—中之島」。該館開設的宗旨是讓孩子自由自在讀書,所以館內藏書不僅限於兒童讀物,除了故事書以外,也收藏藝術、攝影、烹飪等主題的作品。館內廊道空間開闊,可以讓孩童一拿到喜歡的書就坐下來看。圖書館原訂3月1日開幕,目前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延後。
《喜歡惡作劇的建築家》書封(左)及童書森林—中之島圖書館內部(取自こども本の森 中之島)
- 好萊塢女星Amy Adams發起名人朗讀童書活動Operation Storytime,將自己唸童書的影片放上社群網站,讓居家隔離的孩童與家長一解煩悶。響應活動的還有女星Jennifer Garner,以及《冰雪奇緣》的雪寶配音員Josh Gad。參與Operation Storytime的名人除了朗讀童書以外,也提醒大眾還有貧童因為疫情而陷入更膠著的狀況,呼籲聽眾在收看影片的同時也別忘了捐款響應。
好萊塢女星Amy Adams在社群網站發起名人朗讀童書活動(翻攝自Amyadams)
▉防疫繪本
- 或許市面上還買不到以新冠病毒為主題的實體繪本,但是電子書繪本《The Little Corona King》(暫譯:病毒小國王)能補足這個缺憾。英國的Ellie Jackson正職是地理老師,她與插畫家Laura Callwood合作,在10天之內完成《The Little Corona King》這部作品,希望透過繪本為孩子進行相關衛教,最重要的是緩解孩子對於疾病和不能外出的焦慮及恐懼。本書可在Apple iBook、Google 商店和Amazon上購得,藉由電子書易流傳、好入手的特性,讓家長不用出門也能在家裡跟孩子一起閱讀。
- 防疫期間減少外出,大人小孩都在家裡悶得慌,為了打發大把時間,又避免玩太多手機遊戲傷眼睛,往日的居家遊戲如桌遊和著色本等重新躍上桌面。知名日本繪本《野貓軍團》系列透過親子雜誌kodomoe(コドモエ)的網站,提供著色畫的空白線稿檔案讓親子下載。畫紙上滿滿的調皮野貓,一下子啃糖果屋,一會兒又賣起冰淇淋,親子一邊著色一邊討論野貓繪本的劇情,溫馨的時間一下就過去了。
作者兼繪者工藤紀子自2012年起推出《野貓軍團烤麵包》,全系列至今共有5冊。主角是8隻香腸嘴野貓,總是覬覦別人的食物,展開自以為瞞天過海的偷吃計畫,最後的大爆炸場面再加上貓咪們下跪賠罪的結局,讓讀者印象深刻。除了故事有趣,翻過每一頁都能看見一隻隻野貓搞小動作演小劇場,豐富精緻構圖所形成的視覺語言,在親子間築起交流的橋樑。●
親子雜誌kodomoe網站提供免費下載的野貓軍團著色畫(取自kodomoe)
童書短評》#55 陪孩子捕捉靈感,一起寫詩
●童詩,想明白
一起讀、一起想、一起寫的詩集
王淑芬著,灰塵魚繪,幼獅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
本書不僅有動人好看的詩,更不藏私地分享,這些詩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靈感如何來,技巧如何使,怎麼拆解、轉化,如何領悟,通通傾囊相授,溫柔誠摯地把讀者領進門,一起讀詩、想詩,進而寫詩。
書中的30首童詩,充滿淺語的美感與想像力,富含對人生滋味的內省感悟。圖文編排清晰有秩,襯托出一股詩意小宇宙的氛圍。每首詩作的後面,很貼心地附撰兩個小專欄:「這首詩在寫什麼?」說明詩的主題與創作過程,「一起來寫詩」則帶領讀者依相同題目動手試寫,嚐嚐當詩人的滋味。孩子一讀就通,肯定會喜歡,也非常適合作為老師課堂的案頭教材。【內容簡介➤】
●細菌好朋友2
超越人類的35種細菌生存絕技
陳俊堯著,Forest繪,國語日報,280元
推薦原因: 知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國中
地球上的細菌少說有百萬種,光一本書怎能說得過癮呢?在《細菌好朋友》獲得Openbook最佳童書獎之後,這本《細菌好朋友2》的乘勝問世,肯定讓求知若渴的書迷們歡欣鼓舞,等不及把細菌界的八卦祕辛撲朔迷離,再探個究竟。
延續前一冊的圖文並茂風格,這回作者把內容更聚焦在細菌的特質與習性上:替水泥牆補洞的細菌、保護陰道的細菌、在大海裡製造氧氣的細菌、不同菌種間的互動共生……原來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小東西如此無所不在,而且各個具有特異功能呢!循循親切的文字,兼具感性趣味與理性邏輯,點燃孩子對生物知識與科學推理的好奇心。【內容簡介➤】
●樹
Drzewa
文:沃依切.葛萊果斯基(Wojciech Grajkowski),圖:彼歐茲.索哈(Piotr Socha),林大利譯,小天下出版,880元
推薦原因: 知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國中
關於「樹」,你所能想到的一切,都在這本百科全書裡了!不管是相關的植物知識、生態角色、環境保育、建材應用,甚至是文化藝術,神話傳說,都以擬真豐富的圖像及趣味易讀的文字,呈現讀者面前,一起來顛覆眼界吧。特殊的大開本設計,讓樹兒們盡情展現巍巍風情,也容納放大更多驚喜細節。版面清晰,節奏有序,圖像色彩也具創意,為知識添加人文溫度。本書排版簡潔明確,文字一律走在最右欄,圖文劃分清楚,不相互干擾。
台灣也有許多獨特珍稀的樹種,落地生根的傳奇故事,值得發掘紀錄。本土出版社不妨參考一下這本書的做法,來做一本「台灣樹」的百科全書吧(敲碗許願中)!【內容簡介➤】
《樹》內頁(小天下提供)
●小熊在哪裡?
文:kiki,圖:許匡匡,四也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適讀年齡:0-3歲、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這是一本畫風清爽可愛、設計有趣的翻翻書,孩子可以動手翻找躲在摺頁下的小熊娃娃,訓練觀察力,滿足驚喜感。本書也是一本結合口語及手語的共融繪本,圖像焦點清楚,概念易懂實用,無論是牙牙學語或是聽力障礙的幼幼讀者,都能開心閱讀、投入其中,學習書中手語跟家人進行親近交流。謝謝聾人協會與出版社的合作,照顧到更多不同需求的孩子。【內容簡介➤】
●之後
Après
文、圖:樓弘.莫侯(Laurent Moreau),尉遲秀譯,步步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中、低年級
男孩以詩意的眼,詠懷四季時光的遞嬗來去,品韻日常小事的微瑣餘味,「生氣之後,是平靜。」「這一秒之後,永遠不會再有這一秒了。」簡單的字句,創造留白給讀者吐納徜徉,手繪線條與明亮色彩交織出的繽紛圖像,把想像的邊界拓展得更深且遠。
一本如歌似吟的寧靜繪本,讓人的感受細微如線又敏銳如針,抓住當下與未來交會的瞬間。【內容簡介➤】
●世界第一的草莓
せかいいちのいちご
文:林木林,圖:庄野菜穗子,米雅譯,拾光工作室,36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中、低年級
還記得生命中的第一顆草莓嗎?那比夕陽還鮮紅的果實光澤,如此閃耀動人,入口的酸甜,在舌尖上驚喜跳躍。故事開頭的北極熊,非常慎重欣喜迎接他與草莓的相見歡,他甚至還把小小的草莓切分裝盤,邀請動物朋友們盛裝出席,一起品嘗呢!只是,當每年收到的草莓越來越多,從1顆、100顆、1000顆……牠開始覺得,草莓吃起來不一樣了。是草莓味道變了,還是北極熊變了呢?
從掌中一顆小草莓,品嘗人生滋味,題目雖小,卻做得細緻深刻,是一則可深可淺的寓言故事,孩子或大人都可透過各自的眼光及生命經驗,得到不同的體悟。雪白的熊、紅艷的草莓,在粉紅書頁上共舞,布面燙銀的封面,質感高貴出眾,整本書翻開來就是一個「美」字!【內容簡介➤】
《世界第一的草莓》內頁(拾光工作室提供)
●明日之書套書
《什麼是民主》+《關於社會階級》+《這就是獨裁》
Cómo puede ser la democracia + Hay clases sociales + Así es la dictadura
文:育苗團隊(Equipo Plantel),圖:瑪爾妲.碧娜(Marta Pina)、尤安.內格雷斯葛羅(Joan Negrescolor)、米格爾.卡薩爾(Mikel Casal),張淑英譯,字畝文化,90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高中職
很難想像這套書在1977、1978年便出版問世,當時西班牙獨裁政權剛結束,國家正在向民主之路邁進,創作者們覺得有必要跟當時的兒童好好聊聊什麼是民主、社會階級、獨裁。四十多年後的現在,身處台灣,這樣一套以圖文方式,簡潔明瞭處理社會科學主題的繪本,以及其中所觸發的回望與思考,依然合時且必要,需要被認知且普及,孩子書單裡不該缺少這類作品。
文字簡明易懂,分寸拿捏慎宜,循循引導,沒有過強的主觀意識,所以經得起時代的考驗。2015年邀請當代藝術家重新配繪的插圖,令人驚艷叫絕,揉合攝影、設計、漫畫、海報、拼貼等多元風格,藝術氣味獨特濃厚,每幅圖像裡都藏有意涵訊息,開啟孩子不同以往的視覺經驗。【內容簡介➤】
●去投票吧!
做出選擇,創造改變
I Voted:Making a Choice Makes a Difference
文:馬克.舒爾曼(Mark Shulma),圖:沙基.布勒奇(Serge Bloch),劉清彥譯,親子天下,32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低年級-高年級
雖然對孩子來說,距離法定投票年齡20歲還有好久好久,但公民教育永遠不嫌早,這本書便是易讀可親的好教材,用清新的畫風、開放的口吻,以及生活化的實例,讓即使是低年級的孩子,也能理解「投票」、「選舉」究竟是怎麼回事,珍惜身處民主社會所擁有的具體義務及權利。以輕鬆幽默的方式,拆解看似嚴肅的公民議題,這本書做了極佳的示範。【內容簡介➤】
●襪子賽門找朋友
Simon Sock
文:蘇.韓德拉(Sue Hendra)、保羅.李內(Paul Linnet),圖:尼克.伊斯特(Nick East),黃筱茵譯,青林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賽門是一隻落單的藍色條紋襪,他尋尋覓覓千百回,終於在衣櫃底下,找到一隻顏色花樣尺寸能跟他完美配對的襪子,沒想到這隻襪子只想宅在家裡看電視,完全不想跟他作伴出門玩。眼看「脫單」失敗,賽門這才明白,心靈相通比外表相似更重要,而一位意想不到的契合夥伴,正在前方等著他……
故事簡單卻極具層次感,起承轉合之間,流暢且驚喜連連,尤其是最後的Happy Ending,真的是讓讀者眼鏡碎了一地。這也是一本與孩子作伴的書,引領孩子打破異同框架,從「心」出發,勇敢選擇人生路上氣味相投或互補的真心朋友。【內容簡介➤】
●當爸媽的寶貝,你最剛好
Een knuffel op maat
文:邦尼.格魯布曼(Bonnie Grubman),圖:蘇珊.狄德倫(Suzanne Diederen),仙娣(Sandy)譯,采實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無論你長得多大多小,你永遠就是剛剛好」——陪孩子一起朗讀這本書,欣賞瓢蟲、青蛙、兔子的嬌小輕盈,讚嘆長頸鹿、河馬、母象的高穩健壯,一直讀到這句鏗鏘有力的結語,讓孩子感受無庸置疑的愛。
本書透過可愛動物圖像來介紹大小對比概念,同時也用堅定語氣告訴孩子:任何階段的你都很完美,有些事情或許現在太小做不到,但未來長大必有實現的一天。圖像與聲音帶來力量,讓孩子安心接納自己現在的模樣。【內容簡介➤】
《當爸媽的寶貝,你最剛好》內頁(采實文化提供)
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圖像表現.創意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