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現場》生活即前線,不同價值的拉扯戰:《熱帶季風Vol.3》新書座談側記
紀實漫畫雜誌《熱帶季風》自推出以來,獲得不少讀者支持,今年6月,慢工出版社推出第三集,以「安靜的戰地」為專題,講述在世界各個角落裡,與生活勇敢搏鬥、在信念中堅持的一幕幕故事。
除了每季重量級單元「國際經典」專欄,《熱帶季風Vol.3》另一亮點是邀來兩位專業記者與作者合作,以真實的田調經驗參與創作。6/4晚上,慢工出版社舉辦新書發表會,除了總編輯黃珮珊,也邀請裝幀設計師何佳興與本期多位作者(曾耀慶、葉馨文、歐泠、阿多、陳澈,以及記者鐘聖雄)分享創作甘苦,讓現場近百名書迷更深入了解每一部作品的來龍去脈及誕生過程,窺見作者如何調整及擺放看待故事的視角。
▉邊緣即前線
先從封面看起吧。如雲如煙的銀色標準字「熱帶季風」燙在亮黃側書封,搭配以稠密彎曲線條構成的〈異鄉人〉主角圖。一亮一沉,一明一暗,隱約透出本季基調。
《熱帶季風Vol.3》主編序寫道:「(第三期)離開了上一期那個明確的東南亞地理空間,走向一個較為抽象的『生存領地』。」
本期發想之初主軸是「社會邊緣的故事」,作品完成之後卻苦思不得最適切的標題,直到設計師何佳興點出本期「動靜並存」的氛圍,才確定了整本刊物的節奏,並採用收錄作品〈安靜的戰地〉之名作為專題名稱。
有別於第一季的緊湊,為了凸顯第三季的安靜氛圍,黃珮珊在編排上,運用了扉頁或短篇延緩節奏,或直接於作品中安插「延伸閱讀」,或讓作者帶入更多意象,強化覆於故事外層的沉靜。
本期作品的故事背景包括勒斯坦、寮國、越南、中國、台灣。殊異的地理空間,卻指向社會邊緣的普遍景況:有時人們安靜地搏鬥,有時人們安靜地死去。
這裡的安靜,恐怕跟「平靜」不太一樣,而是更接近於滄海一粟,無人聞問的徒勞。透過藝術,我們或可對於人的生存處境有了更多想像或理解。
▇生活即是戰地
那一層薄如蟬翼卻滯密無疏的安靜底下,暗潮洶湧的是關於生存,關於欲望,關於被看見的種種掙扎。譬如由戰地記者Versus與漫畫家高妍合作的〈安靜的戰地〉,故事描寫在烽火連天的巴勒斯坦,戰地記者結束一天工作,卸下鋼盔與防彈背心後,又投身進入另一場與國際記者、NGO工作者、當地人的人際戰爭。作品中不見血肉模糊或砲聲隆隆的戰地,反而以柔和色調繪出人與人之間的性、嫉妒、偽裝,互相輕視,也彼此支持。
![monsoon3_rgb_m-32-horz.jpg](/sites/default/files/u530/monsoon3_rgb_m-32-horz.jpg)
〈安靜的戰地〉內頁圖(慢工文化提供)
〈異鄉人〉為資深記者鐘聖雄和漫畫家曾耀慶首度合作的作品,故事原型來自鐘聖雄的報導〈窮得只剩一條命〉,講述逃逸的越南移工的處境。鐘聖雄談起該移工自越南來台的故事,認為〈異鄉人〉「最後融合了人的漂流,呈現出在一片汪洋中被迫漂泊的狀態。」
與此呼應的是,黃珮珊對於〈異鄉人〉大海意象的重視。實體空間的遷徙,心理空間的迷茫,生命不斷被命運沖刷至無力掌握之境。「耀慶透過畫技與材質,完整呈現出那種漂泊狀態,我覺得他以漫畫解放了想像力,藝術的確能夠將我們從日常生活的掙扎解放出來。」鐘聖雄說道。
生活即是戰地,我們每個人在命運裡的掙扎,既轟隆又安靜。
![re_dai_ji_feng_vol.3xin_shu_fa_biao_hui_yi_xiang_ren_man_hua_jia_ceng_yao_qing_02.jpg](/sites/default/files/u530/re_dai_ji_feng_vol.3xin_shu_fa_biao_hui_yi_xiang_ren_man_hua_jia_ceng_yao_qing_02.jpg)
〈異鄉人〉漫畫家曾耀慶(左)、腳本鐘聖雄(慢工文化提供)
譬如描寫酒店小姐工作日常的〈事前菸〉,踏入五光十色酒池肉林的包廂之前,一根菸是緩衝或麻痺。一夜狂歡,其實是身不由己的情緒勞動,剩下的,僅是沉沉壓來的疲憊。
深度訪問酒店工作者的漫畫家葉馨文,曾聽見一位小姐哭著對媽媽桑說,對自己很沒自信,很想增進工作專業,讓客人更喜歡她。「我覺得這跟多數人的情緒是一樣的,譬如我身為插畫家,也會希望更進步,希望吸引更多人。」
最後一幕,場景回到一間狹小浴室,殘妝亂髮的酒店小姐坐在馬桶上,旁邊是擺滿瓶瓶罐罐的三層架,她前額抵牆,悠悠吐出一句:「好累。」
那樣僅容一人轉身的浴室,恐怕是許多租屋族的共同記憶。葉馨文自己就說:「我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帶進去,畫成這一幕。以前租的房子浴室就是那樣,覺得很煩的時候,我也會把頭這樣靠在牆上。」
「好累」,這句嘆息並不專屬於酒店小姐,可能是許多人經歷一天拼搏之後,僅存的一絲氣力。
![0604re_dai_ji_feng_vol.3xin_shu_fa_biao_hui_shi_qian_yan_man_hua_jia_xie_xin_wen_01-003suo_.jpg](/sites/default/files/u530/0604re_dai_ji_feng_vol.3xin_shu_fa_biao_hui_shi_qian_yan_man_hua_jia_xie_xin_wen_01-003suo_.jpg)
〈事前菸〉漫畫家葉馨文(慢工文化提供)
如此疲憊,如此泥淖,所求何事?闔上書,如果你翻開了亮黃色的側書封,將發現那個面目模糊的異鄉人的心聲:「爸爸,大家還好嗎?不過你不用擔心,我會在這裡賺到錢。等我回去,就可以買房子、娶老婆了……」
賺錢,買房,成家,成為一個人。來自越南的異鄉人,心願竟與島上的我們相去不遠。至此才醒悟,「邊緣」其實並不遠,戰地也可以沒有煙硝,那根本是我們每日第一線面對的生活現場,充滿了不可得,必須邁開腿追逐,而又欲振乏力。《熱帶季風Vol.3》投射出當代眾生相:我們棄脫不了的生存處境。
▉紀實漫畫的展演
《熱帶季風Vol.3》作者群有熟悉面孔,也有人第一次創作紀實漫畫,如何看待非虛構故事,同時找到最適合表現的敘事角度,每個人各有想法,也讓整本刊物的呈現方式更加多元。
號稱本季唯一沒做田野調查的〈最後的雨林〉,作者陳澈說,本來對熱帶雨林完全沒有想法,即將放棄之前卻夢到火災,便將夢境重新整理,將夢中的壓力與絕望感表現出來。
黃珮珊認為,夢境本就是紀實的一部分,「夢境抽離了真實感,具有轉換的作用。我跟陳澈合作很久了,其實她一直在描繪自己,這就是紀實。」
也曾參與《熱帶季風》前兩季的陳澈提到,前兩季的作品都較為抽象且無具體故事情節,但題材的確就來自自身生活經驗。「我不喜歡用直白方式去講,就要隱晦地用密碼式的方式拆解生活細節,組合成新的表現方式。在漫畫中,我像是上台演舞台劇,重演一次現實。」
同樣參與了三季創作的歐泠,〈The Weaving Sisters〉以輕巧線條及特殊配色,呈現出她與故事主角姐妹相遇的氛圍,畫風與前兩季截然不同。歐泠說:「這三次創作是我跟自己的遊戲,每次都用不同風格,想看自己能精神分裂到什麼程度。」
![re_dai_ji_feng_vol.3xin_shu_fa_biao_hui_the_weaving_sisters_man_hua_jia_ou_ling_02-031suo_.jpg](/sites/default/files/u530/re_dai_ji_feng_vol.3xin_shu_fa_biao_hui_the_weaving_sisters_man_hua_jia_ou_ling_02-031suo_.jpg)
〈The Weaving Sisters〉漫畫家歐泠(慢工文化提供)
第一次創作紀實漫畫,故事原型又來自鐘聖雄的報導,使得鍾耀慶對於「紀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過程中有一個障礙,來自於我無法接觸到取材對象,或者親身經歷故事,只能透過珮珊和阿雄去認識它。另外則是,所謂『真實』是什麼?又是誰的真實?事件的參與者會有各自的認知真實,可能是互相抵觸的,所以我該選擇哪個視角?」
起初,曾耀慶試圖從原作者(鐘聖雄)的角度出發,盡可能真實呈現當時狀況,但反覆思索之後,他決定拉開距離,讓自己成為「盡責的旁觀者」。「我不只要講這個悲劇,而是這個悲劇如何被看見。」
▇不同價值拉扯戰的前線
如何在還原真實的同時,還能拿捏好距離,對許多創作者而言,都是一大課題。鍾聖雄談到,製作報導時,會反覆提醒自己不要消費他人的苦難。「我一直在收斂激烈的情緒,可是報導登出來還是有人說很煽情,當然也有人看得出來我在收斂。結論是:對於不想看的人,你給得再少,他都嫌多。」
另一位作者阿多坦承,上一季創作〈倖存者〉時,也很擔心消費他人的創傷。這一季,阿多的心理壓力可能輕鬆多了,〈旁邊的豆豆們〉像遊記也像田野筆記,來到花蓮卓清村,跟著布農族朋友認識部落傳統料理,以及代代相傳的豆豆事蹟,「這次我立場有點像觀光客,所以也把自己畫進去,描述參加活動的過程。」
對阿多來說,真實與虛構之間並沒有明確界線,「之前我畫的都是跟身邊親友的互動,只是改變了面貌和結局。如果虛構需要真實,那真實也需要虛構。」
左至右依序為黃珮珊(總編輯)、歐泠(〈The Weaving Sisters〉漫畫家)、葉馨文(〈事前菸〉漫畫家)、陳澈(〈最後的雨林〉漫畫家)、阿多(〈旁邊的豆豆們〉漫畫家)、曾耀慶(〈異鄉人〉漫畫家)、鐘聖雄(記者,〈異鄉人〉腳本)、主持人馬翊航(慢工文化提供)
本次講座,除了作者聊創作祕辛,黃珮珊與何佳興也分享了設計刊物的種種血淚,包含選紙、印刷、工法都是一次次精銳盡出的展現,兩人甚至還為了側書封該不該上油,在印刷廠僵持不下。
如同主編序所寫:「戰地,是一個對抗的地域,它不只是武裝戰爭的場域,也可以是在不同價值中拉扯的、或在信念中堅持的戰地。」《熱帶季風Vol.3》,或許就是每位創作者的戰地吧。●
閱讀通信 Vol.044》吟誦詩歌,傳散力量
整理:阿多利
編輯部大大們這週忙進忙出,邀請了港、台共12位詩人親自朗讀作品,讓詩句透過聲音傳遞更多溫度、情感,將詩作的力量傳散出去。
一切都是為了聲援香港的朋友們。通通編只能用充滿敬意的眼神仰望(◕ヮ◕)*:・゚✧
為香港、也為所有人朗讀:
池荒懸〈注視政府總部的十三種方式〉|宋尚緯〈我們沒有武器〉|陸穎魚〈風的緣故〉|陳諾諺〈行走〉|淮遠〈記你老母頌〉|廖偉棠〈同仇〉|熒惑〈六月十二日〉|德尉〈六月〉|蔡琳森〈念金鐘〉|韓麗珠〈他們說這是一場暴動〉|鴻鴻〈逃犯 ──記612香港「反送中」大遊行〉|蘇苑姍〈大是大非面前……〉
本週的文章精實度太高(明明每週都是( ‘д’⊂彡☆))Д´)
你是不是也和通通編一樣,喜歡看書、買書,但也很擔心書架快被壓垮了;雖然知道電子書是什麼,卻一直搞不清楚有哪些資源可用?朋友啊,以下這篇趕緊收藏!OB編不藏私大公開,為大家整理介紹了各大公共圖書館推出的APP,裡面有豐富的電子書資源,這麼熱的天,不用出門就可以輕鬆借閱,還不快來。
閱讀讓我們繼續思考,理解焦慮,並且保持謙虛。藍佩嘉和吳曉樂兩位作者,一個以文學筆觸,一個用田野報告,最近同時推出台灣的親職教養議題書。兩位高手應OB的邀約對(ㄍㄨㄛˋ)談(ㄓㄠ),過程中簡直句句是機鋒,毫無冷場,不管你是親還是子,讀來一定滿滿的共鳴。
《玫瑰少年》紀錄片導演侯季然寫下自己閱讀的軌跡,也是慾望的路標,既美麗又感人……
通通編最喜歡北歐的精靈傳說,本月的繪本大師史班.歐森總是能在這些奇異的幻想中注入幽默與詩意,為這些不可思議的角色塑造誇張的動作,賦予自由奔放的生命力。只可惜他的書有中文版的不夠多,出版社的大大們再多引進一些歐森的作品嘛!
從《我是許涼涼》之後,通通編身邊出現了許多「我也是許涼涼」的男女,那些「(老)少女」持續在《老派約會之必要》、《生活是甜蜜》與《有型的豬小姐》中找到認同,個個都像找到組織一樣。李維菁的最新作品《人魚紀》又要如何引領這些「不肯變老的少女」讀者呢?請看兩篇重量級書評:
Openbook大編最近火力全開製作漫畫專題,意圖讓整個6月變成滿滿的漫畫月(握,許多超精彩的文章,每篇都豪好看啊ε≡≡ヘ( ´Д`)ノ
一週好書集錦二連發!請看:
|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定義集:諾貝爾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首部思想隨筆集|最後來的是烏鴉|窒愛|我是護理師|天工,諸神,機械人:希臘神話與遠古文明的工藝科技夢|台灣理論關鍵詞|喫茶萬歲:一場二十世紀東洋咖啡店文化的紀實壯遊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野蠻」的復權|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不穩定無產階級|經濟學人109個世界常識|有年輪的繪本|小津安二郎的軌跡|新西班牙征服史
Time's Up~通通編下台一鞠躬!
▇6/21(五)~6/30(日)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6/21(五)
●6/22(六)
●6/23(日)
●6/27(四)
●6/29(六)
●6/30(日)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