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163 尋覓微光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閃亮亮共和國

キラキラ共和国
小川糸著,王蘊潔譯,圓神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益  
相較於上部作品《山茶花文具店》女性代筆人祖孫傳承的跌宕起伏,續作主角建立新家庭的過程較為平淡,但文筆同樣甜美而富有韻律,暈染出日本美學獨有的清透感。本書透過簡單情節的跟隨與理解,折射出人生不同的況味和面貌,看似輕巧,甚至套路有些重複,但在這冷冽的人間,這樣的溫度仍是無可替代。【內容簡介

比霧更深的地方

張惠菁著,木馬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樂  
作者的文字總是結合著史學的冷靜敏銳和文學的溫柔細膩,將生活雜感揉進讀書札記,卸除年少時的恣意,更見沈穩,更哀樂中年。當眼前道路失去經緯,迷霧繚繞,唯有倚賴重讀典籍,尋覓微光映亮前程。本書有生活的紀錄,有嚴肅的評論,也有數據歸納不出的人生,無論何者,都蘊含作者的敏銳與聰穎。學院女子即使出走學院,仍然貼身攜帶學術訓練,如天頂月亮隨行。【內容簡介

這一切都是幻覺

沈嘉悅著,逗點文創結社,150元
推薦原因: 思   文   樂   獨  
作者文字簡練,不堆棧華麗詞藻,看似平淺,卻句無虛發,冷不防就敲中了集體的神經,既解氣又令人心虛,餘震蕩漾,有被逮個正著的快感。每首詩的概念偏移套例些許,由意想不到的角落出擊,有弧度有風響,爽俐而令人驚喜。【內容簡介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

顧燕翎、劉毓秀、王瑞香、林津如、范情著,貓頭鷹出版,60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20年前,台灣女性主義學者與社運人士合著了《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介紹歐美女性主義的演變與分歧,成為多年來女性主義的入門教科書。20年後,經典翻新重出江湖,除了更新各流派的最新進展,並增添「國家女性主義」一章,講述女性進入公領域後的政策變化,更顯完備。在現今厭女情緒浮泛中,眾女聲合力出擊,分頭並進激發性別議題思考,對抗當今高漲的仇女氛圍。【內容簡介

醫療與帝國

從全球史看現代醫學的誕生
Medicine and Empire:1600—1960
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Pratik Chakrabarti)著,李尚仁譯,左岸文化,5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實   獨  
現代醫學並不是在西方實驗室燒杯培養皿間,砰一聲白煙陣陣中誕生的。由西方帝國主義來解釋現代醫學發展,是應然,也是必然。從殖民者將其他地域的草本藥物挪為己用,納入藥典,到殖民者在殖民地建立醫療體系後,將被殖民者醫學知識重新定義為傳統或另類醫療,逐漸形成今日全球化的醫療系統。本書行文較偏學術口吻,但關照的高度與相關知識整理卻是要一奉十的。透過理解醫療發展的歷史,讀者可逐漸將長期被專業覆蓋的醫療去魅化。【內容簡介

十載遊記

現代西方對古東亞的第一眼: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臺灣與中國
The Straits of Malacca, Indo-China, and China, or, Ten Years’ Travels, Adventures, and Residence Abroad
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著,顏湘如、黃詩涵、黃逸涵譯,網路與書出版,5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實   文   樂   獨  
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生在1875年的台灣之行,捕捉了島嶼的珍貴影像,並佐以詩情畫意的文字,記錄當時台灣的壯麗自然景色與常民生活,補足台灣這塊土地多元性存在的重要史料依據,簡直是文獻裡的夢幻逸品。本書展現了西方人眼裡的浪漫遠東,以及文化碰撞的初體驗和驚奇感,譯筆清晰,搭配初期攝影與奇妙圖說,彌足珍貴。【內容簡介

台灣史不胡說

30個關鍵詞看懂日治
蔡蕙頻著,玉山社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議   文   樂   獨  
本書以30個關鍵詞,不依時序、不講學術,描繪出日治時期台灣的氛圍。作者自詡是台灣史說書人,字裡行間也充滿口語的趣味與中二味,讀完一則差不多是捷運停靠兩站的時間,是初探台灣史的便捷途徑。【內容簡介

籤詩密碼

神明誠徵專屬解籤人
徐維芷著,聯合文學,3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這本富有現代感的籤詩學,解開了傳統預言的封印,卻引出更多未解的神祕。解籤學問源遠流長,作者教你看脈絡,識派別。作者搜羅籤詩相關的小知識,原來籤詩就是往昔庶民與神明間的Line私訊,人求指引,神保平安。書中甚至提及較為少見的「藥籤」,令人體會到傳統信仰與現代醫學知識的互動牽引。【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035》愛書愛得好辛苦,庫存還在好無助

來來來,通通編為大家帶來辛苦的愛(咦

這是通通編主持閱讀通信以來,編輯部產出最多文章的一週......你以為通通編的熱情會因此就削減嗎?坐穩囉!迎向文章海吧。:.゚ヽ(*´∀`)ノ゚.:。

首先在我們正前方的是亡書海域,由87%沒被賣出去的庫存書、10%封面不被喜愛的書和2%被遺忘的書所組成......啊你說為什麼加起來不是100%嗎?那1%是眼前看不到,在未出版之前就消逝的書魂啊・゜・(PஇДஇ`q。)・゜

願所有亡書安息(合十

還先別喪氣,即便亡書如此多,還是有人願意在這片海中打撈的,讓我們歡迎作家張亦絢:

緊接著在我們左手邊的,是圖畫群島!最靠近我們的,是一年四季始終開滿花卉的《百花百色》;在那之後的是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體會其存在的《阿蘭的戰爭》;更遠一些的,上頭滿布河川的島嶼,曾住著慈祥的爺爺加古里子;已經遠到快要看不清的,是屹立30年,至今仍有絡繹不絕的人潮前往朝聖的科幻巨峰阿基拉......

再看向右手邊,由「網」所織成的、生意盎然的島嶼:

zhu_tu_s.jpg

最終站,我們終於來到了台灣啦!這週編輯部安排了台東、南投及台中三條走讀路線,都有專屬的導覽員,從中選擇你最愛的路線吧:

最後,通通編感謝您的搭乘!也附上最新的新書資訊:

▇3/29(五)~4/7(日)​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3/30(六)

10:00 ~ 12:00
【中西文化對談系列】日本文化中的罪與惡:從電影〈寒單〉談起
地點:蓮德品素天地B1  臺北市中正區寧波西街82號B1(原信誼基金會斜對面)【活動頁面➤】​
14:00 ~ 15:00
孩子,你為什麼不快樂?── 從荷蘭幸福兒童看臺灣
地點:三民書局重南店4F藝文空間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61號【活動頁面➤】​
bu_kuai_le_.jpg
14:00 ~ 16:00
陳繁齊《風箏落不下來》新書分享簽名會│台中場
地點:金石堂台中店  臺中市台中市南京路66號 (秀泰廣場2館二樓)【活動頁面➤】​
feng_zheng__0.jpg
16:00 ~ 17:00
望向島嶼之外,我的生活不只有讀書考試
地點:三民書局重南店4F藝文空間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61號【活動頁面➤】​

wo_de_sheng_huo_bu_zhi_you_du_shu_.jpg

3/31(日)

14:00 ~ 16:00
探索心靈的視界之外 《心靈黑洞——意識的奧祕》新書分享會​
地點:三民書局重南門市4樓(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61號)【活動頁面➤】​
53820965_2680187745342698_5777349789058334720_n.jpg

4/6(六)

19:00 ~ 22:00
移動泡泡‧內在旅程--Mijum創作分享會
地點:純粹心靈空間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59號10樓之2 【活動頁面➤】​
8c6a3793-ff38-4c73-8e0b-e9b08643988a.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3-29 16:00
書.人生.張亦絢》我的破爛寶貝

我喜歡逛書店這事,差不多算病態吧。書店一進眼簾,很難不進去晃兩下。不是都說有芳香療法嗎?可能就是這點道理,書店有書店的味道,或許還有療效。記得有回我在床上讀零雨的《田園 / 下午五點四十九分》,心裡太快樂了,就把書覆臉上,簡直是把書當面膜了。

結果這種把書呼吸進去的做法,造成太大刺激,靈感整夜不正常爆發,後來不敢再試。晚上讀書是要進入休息狀態,被書氣一衝,火車般有幹勁,說是好事嘛,到底太靈異了,還是書店的濃度勻稱些。這種洗書香澡的習慣,前陣子給了我個意外收穫——在東門的金石堂看到宋碧雲譯的《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以下稱宋版),二話不說買下來,這背後有點故事。

單德興在《希臘之道》的推薦序裡說,《希臘羅馬神話》是三代外文系讀物,且中譯本「不勝枚舉」——我當時「咦?」了一下,不是質疑,而是果真如此,我可不該再「抱殘守缺」下去了。

類似的書不少,不過我異常執著的是伊迪絲‧漢彌敦寫的那本——可我獲得它的過程很偶然,並且總有點喜慚交加。慚因是:我感覺我的那本就算不是劣書,也「相當不正統」。雖然Edith Hamilton的名字就印在書封上,但預行編目上都沒作者與譯者名。我只差沒用火燒它,看是不是用隱形墨水寫上的。

最初圖的是它是中英對照。宋版之外,我還補了漫遊者的余版(余淑慧譯)與漢風的林版(林素芳譯)。後者可說是以偷雞摸狗的方式買來的——它在唐山書店的架上,書裡有人用鉛筆劃了非常多的線,唐山又不是二手書店,這書出現真的好怪。我怕多嘴就買不到,付帳前都憋著不吭聲,怕最後一刻店員說:「這本怪怪的,不能賣。」余版較新,但書店未必見得著,道理不知。

研究翻譯版本不是我的興趣。手上有4個版本,暫時不會想再增加了。現在回頭說我最早的鬼魂本。書末頁有出版社書目,顯示該社也出版過鄔樹澤譯的無英文對照中文版,孤狗顯示還存在明道中學圖書館,定價15元,1969年出版,此外只有算命網站的資料浮現。

可以推論我的鬼魂本最可能是鄔譯,但也只能推論。所以暫且以「鄔?版」稱。此版問題多,中文有時兩行就有超過3個錯字,也有未譯處。英文也多錯,有部份是e的筆劃隱沒變成c,好在神話用字多是基本單詞,前面出現「生」後面想必是「死」——錯歸錯,結果也沒到不能讀的地步。

單德興說他最初有的版本極差,但「此書跟隨我多年,一直找不到替代的版本」這種心情我深有同感。「鄔?版」我始終不離不棄,搬家理行李,第一確保它有權占據空位的就是這書,放完它才找護照——因為我視這書如同精神護照,真實護照丟了補辦就是,精神護照就算有污有漬,對它也還是畢恭畢敬,最怕丟了沒處補辦。

重點是漢彌敦。希臘羅馬神話,做小孩子時,就讀過給兒童的版本了,但是漢彌敦版卻是個重大分水嶺,這可以從權威、體例與風格「三強」來說。就風格來說,神話在她筆下,有種近於報導文學的距離與立場——7部23章,每一章少則幾行多則一頁的引言非常關鍵,她用最精簡的語言說明該章神話的旨趣、參考的作者與原因。這是書的體例,可以視為文學評論先導,文本繼之,非常具有啟發性。

如此進行,雖然不帶命令式,但就有一定的權威性,這種權威性的美感讓我想到夏宇的詩句說:「冷淡和懂是雨」。權威與威權不同。在知識領域以權威示人的悲劇感就如同赴義,那是「讓我就此負起責任」的乾脆與孤絕。

讓我們看這兩句話:「阿波羅度斯的故事雖然平實,但也從不誇大其事。」(余版)「阿波羅多樂斯從未寫得如詩如畫,卻也從不荒唐。」(宋版)——這裡我喜歡宋版,它更有原文的鑑識口吻,「如詩如畫」是藝術史存在的傾向,必定也有擁護者。漢彌頓不特別擁護。宋版在抓文學批評神韻時著力較深,余版則文筆優,有時捨學究詞藻就普及用語,在易讀性與細致感的兩難上,余版較常取前者。兩者為成就原著的乾淨俐落,都算卯足了勁。

再看一例。「你的悲哀震天動地。」(林版)「(我只知道)你的悲哀由人間傳到了天庭。」(宋版)「你的憂傷瀰漫於天地之間。」(余版)「你的悲傷由地達于天。」(鄔?版)——這裡我擁護第四譯。

我想到一個笑話,某鋼琴家曾十分痛苦於學生對小指頭的不信任,因而怒道:「小指是可以打死人的。」在文字上,我們也有同樣困擾,有些短淺字詞恰如小指,但是小指確實可以打死人。四譯之外的前三譯,都可以更信任些小指。「由地達于天」,管它是衝天炮還是暮靄沉,傑克魔豆還是嫦娥奔月——體積、力道、超自然都有了,說明性太強反會限縮想像。鄔?版常直譯或硬譯。但有時效果奇佳,堪稱「打死人的小指」。

漢彌敦非常不客氣地道:「西北歐其他地方早期的記錄、傳說、歌曲和故事都被基督教教勢抹掉了——他們對自己毀掉的異教思想深惡痛絕。他們清掃得真乾淨,只有少數資料倖存……」(宋版)因此,漢彌敦留給我們的既是神話故事,也是向著遺忘的搏鬥。

宋版與余版都較完整,書也漂亮,若干疑義或瑕疵,也都可以豐富眾人討論。我的感激是無限的。相比之下,「鄔?版」刪去序論——這孩子不只蓬頭垢面,就連頭骨都可說被削去一塊,實在有夠「不堪持贈君」。然而,前述它以小指打人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不少,都曾使我過目不忘,歡趣無窮。

人生中真是有這種破爛卻寶貝的書呀。——讀者諸君,也有類似的破爛寶貝嗎?


張亦絢
台北木柵人。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早期作品,曾入選同志文學選與台灣文學選。另著有《我們沿河冒險》(國片優良劇本佳作)、《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小道消息》,長篇小說《愛的不久時:南特 / 巴黎回憶錄》(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3-28 12: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