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朗讀節》五月天瑪莎:60年代是最特別的年代

以華文文學為核心、師法德國萊比錫書展的華文朗讀節,今年邁入第六屆。10月在台北的開幕場,將邀請天團「五月天」的貝斯手瑪莎擔任開場嘉賓。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也許很多人已漸漸失去閱讀、朗讀的習慣,但瑪莎認為,不要被這個時代打敗,如果自己有能力,不如也投身創作,只要是好作品,一定會被看見。

熱愛閱讀與寫作的瑪莎,2012年曾以〈諾亞方舟〉一曲獲最佳作曲人獎。他不只創作音樂,也長期擔綱網站《姊妹淘》的專欄作家。2013年11月,他與友人合資在華山藝文特區開設咖啡館「Offline離線咖啡」,店內擺放他多年收藏的上千張專輯與書籍,間或邀請樂團表演,不但提供適合沉澱心靈的場地,也陸續展現了瑪莎的策展才華——從離線咖啡一方角落的音樂展演,後續擴及到《The Beatles,Tomorrow 披頭四》中型音樂主題策展,到《超犀利趴》等大型音樂祭等幕後策劃與執行,成果都備受外界肯定。

ma_sha_ff_01_suo_.jpg

▇最愛搖滾社會學與《小王子》

談到自己的朗讀經驗,口才便給、有「尖沙嘴」外號的瑪莎笑說,小時候常被老師找去參加朗讀比賽。朗讀跟演講不一樣,不用背台詞,不過還是要注意聲調的抑揚頓挫。年幼的瑪莎雖然常得獎,但其實對朗讀沒什麼概念,當然也從來沒遇過因為他的朗讀而被感動的聽眾。直到長大後,瑪莎才明白,朗讀不是只有把文字唸得漂亮而已,還要懂得文章內容想傳達什麼,才能讀出作品的意境。

圈內人都知道,五月天團員再忙也手不釋卷。瑪莎也坦言,以前很常看「搖滾社會學」相關主題的書。因為大學念的是社會學,若只讀社會學理論相當枯燥,只好從中尋找樂趣。從社會學去看搖滾樂的發展,讓他不僅發現社會學的趣味,也更深刻認識搖滾樂。現在想到,他還是會拿出來翻一翻,希望從中尋找音樂創作的靈感。

不過,瑪莎真正最愛的書是《小王子》。他得意說,家裡有好幾個不同的版本,甚至包括法文版。他說,小王子的故事很簡單,描述外星來的小王子在沙漠中遇到狐狸,狐狸教小王子如何學會愛,於是小王子開始學習如何愛一朵玫瑰。「這是一個大家都看得懂的故事,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套入其中的一個角色,包括小王子、狐狸與玫瑰,也因此,讓人在每個時間點看都會有不同感想,得到的收穫都不一樣。」

1109-xiao_wang_zi_.jpg

「跟搖滾社會學一樣,現在也是有空就會把《小王子》拿出來翻一翻。」瑪莎說。那會想要把《小王子》朗讀給雙胞胎寶貝兒子女兒聽嗎?「還不會啦,他們才兩個多月大耶,聽不懂啦,再等他們長大點吧!哈哈。」

▇60年代走得太前面

今(2018)年的華文朗讀節,核心精神在呼應半世紀前的1968。那是一個激情與反叛的年代,青年以想像力奪權,各種新的思潮、運動、價值被提出,改變了世界。

1977年出生的瑪莎,雖然來不及參與50年前輝煌的60年代,但卻相當嚮往。成長過程中,他時常遠望那個眾聲喧嘩、卻也創意百花齊放的年代。瑪莎說,那是個最刺激、最自由的年代,包括阿姆斯壯登陸月球、胡士托音樂節、披頭四樂團崛起、反戰運動等,搖滾樂也漸漸成熟,開始區分前衛搖滾跟迷幻搖滾⋯⋯等。這些都是瑪莎人生中的最愛,因此60年代也成了他口中「最特別的年代」。

ma_sha_ff_03-x_suo_.jpg

瑪莎說,他曾特別收藏《時代》雜誌用封面故事紀念60年代的特別號,高中時也很愛看村上龍回顧自己在1969年高中生活的小說《69》(Sixty Nine)。另一個瑪莎很愛的小說家村上春樹,作品也隱含了60年代的影子;還有電影《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談當時美國社會的大變革。瑪莎說,他知道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但是遺留給後世的是那個時代的精神,鼓勵來不及參與的新生世代,繼續用60年代的精神勇敢創作,追求自己的夢想。

瑪莎指出,那也是電台開始盛行的年代,可以跟眾人分享音樂,激發了很多音樂人大膽嘗試。他說,60年代是一個回不去的年代,但也是一個準備迎接各種創新嘗試的年代。目前瑪莎已晉身音樂創作人,雖然自陳不論再怎麼嘗試也很難超越前輩樹立的典範,但為了承先啟後,他還是努力創作,讓自己的作品能融入60年代的精神。

▇去吧,不如自己創作吧!

即使現在已經是網路資訊爆炸的年代,瑪莎還是鼓勵所有創作人,如果沒有忘記初衷,沒有忘記想要創作的熱情,就不要放棄產出的動力。他說,唱片和書市都愈來愈艱困,因為多數閱聽眾只想從網路上閱讀、聆聽免費的音樂,但創作者與其抱怨,不如想辦法改變,只要是好的作品,就一定會被看見。

瑪莎用自己最熟悉的音樂當例子:唱片市場景氣不佳,有些音樂就只能在網路上流行。但音樂的目的,不就是想讓聽眾從中獲得樂趣的嗎?那又何必要去計較載體?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前反而是一個「沒錢也能做唱片」的年代,是對創作人最友善的年代。如果覺得別人的歌差勁、嘔啞嘲哳難為聽,不如就自己創作吧,想辦法去蓋掉那些糟糕的內容,不要輕易被打敗。這是60年代告訴瑪莎的事,也是瑪莎想與大家分享的事,「只要你相信自己,就一定做得到!」

▇2018 第六屆華文朗讀節「讓想像力自由」

39808039_2235967773293099_2120200714360717312_o.jpg

  • 台北
    10/1(一)-10/3(三) 光點華山電影院《讓想像力自由》電影專題放映
    10/4(四)-10/7(日) 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7A・中3館2F拱廳.青鳥書店
  • 高雄
    10/4(四)-10/7(日) 駁二特區In Our Time、三餘書店、城市書店、高雄文學館
  • 屏東
    10/4(四)-10/7(日) 青創聚落、孫立人將軍行館、屏東市立美術館
  • FBhttps://www.facebook.com/wordwavefestival
  • IG:https://instagram.com/wordwavefestival
  • 活動洽詢窗口: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

▇開幕導言:青春、自由與愛:我們為什麼要談六十年代?

◇ 講者:張鐵志 X 五月天 瑪莎 X 黃裕翔
◇ 時間:10/04(四) 15:30-17:00
◇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7a劇場)
◇ 錯過準備哭天喚地啊啊啊:https://goo.gl/Drgcu5

瑪莎:「六〇年代,一切似乎都是如此地自由且充滿可能性。談到音樂,你會想到The Beatles,他用音樂襲捲整個世界,讓世人為之瘋狂。那也是一個被稱為充滿愛與和平的年代,青年們回到真誠的初衷,並且深度反思,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理想和希望,他們想像著要給這世界什麼樣的未來?那也是一個對於我來說,非常嚮往的風景。因此這場講座,想聊聊那個我眼中的六零年代,那個充滿天馬行空的音樂和刺激的年代,從披頭四的作品看看那時候的世界變化。從音樂的觀點,看看整個社會氛圍底下,音樂環境如何變化、進步及成長。試著用這一小時的時間,摸索那充滿無限可能性和想像力的十年。」
張鐵志:「六十年代是最迷人、最激情,也是最反叛的年代。從搖滾經典到嬉皮文化,從黑人民權運動到同志平權運動,從巴黎牆上的口號到日本全共鬥的頭盔,全世界的青年世代都在同一歷史時刻反抗舊秩序、提出新思想。他們為何願意他們的青春去追求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五十年後的我們又能那些吶喊與喧嘩中得到什麼啟發?」 (張鐵志,文化與政治評論人、搖滾寫作者、資深編集人,現為文化總會副秘書長暨《Fountain新活水》總編輯。)
特別來賓:黃裕翔
電影「逆光飛翔」後,許多人認識了黃裕翔。2015年,裕翔發行了創作演奏專輯也得到金曲獎第27屆演奏類最佳作曲人。戲裡戲外,裕翔以他的生命經驗感動、鼓舞了許多人,自幼雙眼全盲的他說:「聲音讓我感覺到世界的顏色與樣態。」在音樂的創作路上,繼續延續著溫暖。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9-23 12:20
東亞書房》新潮社恐同惹爭議,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 第54屆谷崎潤一郎獎,由星野智幸的《焰》(新潮社)奪得。1997年星野以出道作《最後的吐息》拿下文藝獎,3年後《人魚唱著喚醒的歌》贏得三島由紀夫獎,爾後又接連囊獲野間文藝新人獎、大江健三郎獎、讀賣文學獎等重要獎項。今年初出版的短篇集《焰》,共由9個故事構成,在原野中圍繞著火焰的人們,各自講述自身的故事、繼而消失。雖然呈現了宛若迎向末日的世界,卻為人間地獄燃起一點曙光,給予讀者未曾有過的奇妙體驗。
    這9則不同時期完成的短篇,最終拼湊出一個完整世界。星野透過時而幻想、時而滑稽、時而嚴肅的筆法,敏銳地指出現代社會的危機和希望。作家兼書評家瀧井朝世評述,這部作品所表達的,也許就是「以自己的話來訴說」這件事。在這個受到網路等各方言論左右、人們隨波逐流被加速沖往同一方向的社會,只有向自身探問實際感受、拼了命思考,並說出承載真實情感的話語時,故事才終將開始。

    41r4rmpfqql-tile.jpg

    星野智幸作品,左起:《最後的吐息》、《人魚唱著喚醒的歌》及《焰》

  • 第26屆萩原朔太郎獎日前發表,本屆獎項由中本道代的《接吻》(思潮社)奪得。中本曾於1985年獲得第2屆現代詩La Mer新人獎,並於2009年以《花與死王》獲第18屆丸山豊記念現代詩獎,其他主要詩集著作,包含《春之空屋》、《春分Vernal Equinox》以及《黄道與蛹》等。《接吻》為中本睽違十年的新詩集,描寫他在廣島的幼年經驗、父母的記憶、戰爭的傷痕,以及不同世代的夢,細膩地呈現他在漫長的時間中,如何凝視生者的愛與痛苦。
     
  • 第二次關根獎第13屆獎項,由金光桂子的《中世王朝物語:享受與創造》(臨川書店)奪得。關根獎的名稱取自御茶水女子大學名譽教授關根慶子,表彰對平安時代文學、語學貢獻卓越的女性研究者,2004年後該獎曾一度中斷,2006年以「第二次」為名再度復活。
    《中世王朝物語》最早成書於平安時代末期,當中包含許多女扮男裝、身分交換、一人分飾兩角、女同性之愛、女帝治國等,從現代角度來看亦相當奇妙有趣並富含文學性及想像力的情節。在《中世王朝物語:享受與創造》一書中,金光細緻地分析本作的歷史和思想背景,考據《中世王朝物語》如何受到過往著作的影響,以及其獨特的創造力所在,為研究者必讀的精彩之作。
     
  • 第17屆新潮社小林秀雄獎及新潮紀錄文學獎結果出爐。
    本屆小林秀雄獎由南直哉的《超越與實存:圍繞「無常」的佛教史》(新潮社)奪得。南直哉於1984年出家得度,現為日本曹洞宗的禪僧,曾出版《禪僧教你放下我執的生存方式》、《恐山:死者所在的場所》、《善的憑據》等諸多宗教著作。本次得獎作《超越與實存》以佛教「諸行無常」的概念出發,講述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的過程中,如何與「佛性」、「唯識」、「淨土」等超越的理念結合和變化。探究「我為何」、「死為何」、「佛教為何」等佛教哲學。本書可謂南直哉傾盡身心靈的佛法探求之旅。
    另外,古川勝久以《北朝鮮核的資金源:「國聯搜查」祕錄》(新潮社)一書,獲得本次新潮紀錄文學獎。古川曾擔任聯合國安理會北韓制裁委員會專家小組委員,基於在最前線持續觀察情勢的經歷,新書揭密北韓為何即便多次受到聯合國「最強的制裁」,卻仍能開發出攻擊範圍直達美國的強力核武兵器,並分析看似嚴密的國際包圍網下,非法網絡暗藏的漏洞。本書問世後,在出版界和讀者圈皆獲得高度評價,亦有讀者表示「希望這部作品能激起更多輿論和話題」。作家兼評論家豬瀨直樹指出,本作讓我們看見作者孤軍奮鬥的活躍和極限,但他最後也憂心質問:「執政當局真的有心側耳傾聽作者悲痛的吶喊嗎?」。

    2914-side-down.jpg

    上排:南直哉及《超越與實存:圍繞「無常」的佛教史》;下排:古川勝久及《北朝鮮核的資金源:「國聯搜查」祕錄》(皆取自新潮社

【作家動態】

  • 擅長黑暗推理的暢銷作家湊佳苗,首度挑戰學園青春小說。新作《廣播Broadcast》(角川出版)描寫與田徑夢想擦身而過的主角圭祐加入高中放送部後,為參加全國廣播劇大賽所引發的各種事件。在混雜了夢想與友情、忌妒與後悔、青春與反抗的過程中,圭祐能找到新的「夢」嗎?湊佳苗寫道:「如果心中懷抱著什麼,那麼比起戲劇化的青春,創造戲劇的青春也許更為有趣吧。」
    為配合《廣播Broadcast》的出版,角川決定將作品中出現的放送部廣播劇全國大賽「JBK放送大賽」搬到現實舞台,作品募集至本月20日,最優秀的作品將會在評審結果出爐後於角川官網公開。
     
  • 繼不久前翻拍為電視劇的《下町火箭幽靈》,直木獎作家池井戶潤又將於本月底(9/28)出版《下町火箭》續作:《下町火箭八咫烏》(小學館)。這個由準天頂衛星「八咫烏」引發的波瀾壯闊的故事,將會如何收尾呢?對曾經經歷過巨大挫折的人而言,佃製作所的社長佃航平無疑能再次激起大家的熱血與感動。
     
  • 曾以《日蝕》拿下第120屆芥川獎、並以《白日音樂會的終幕》獲得第2屆渡邊淳一文學獎的平野啓一郎,本月將接連出版兩部新作。小說《某位男子》(文藝春秋),描寫律師城戶受過去的委託人里枝所託,商量關於「某位男子」的奇妙事件。人為何能愛著另一個人?即便背負著童年時期深刻的傷痛,人依然能擁有愛嗎?在探索里枝過世丈夫「大祐」生平的過程中,改變了自身過去而活著的男人們,也一一浮現樣貌。
    平野於本月出版的另一著作《思考的蘆葦》(キノブックス出版),書名出自17世紀法國著名數學家暨哲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名言:「人類不過是自然界中最為脆弱的一根蘆葦,但他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帕斯卡以此訴說人類的脆弱與孤獨,卻也彰顯思想的偉大之處,以及現代人的精神。本書為平野20年來圍繞著文學、思想、美術、音樂、娛樂以及社會問題等廣泛議題撰寫的散文集結,書中共收錄67篇精彩文章。
     
  • 推理作家石田衣良本月中出版人氣系列作《池袋西口公園》第14部《七個試煉》(文藝春秋)。曾拿下小說雜誌《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直木獎、島清戀愛文學獎等獎項的石田,作品多與現代社會芸芸眾生的情感及現實困境緊密貼合。新作《七個試煉》中,水果行偵探真島誠和G少年國王安藤崇,再度聯手解決池袋的疑難雜症,本書收錄圍繞著現代社群網路、醜聞藝人、邂逅咖啡館、親族監禁等事件的4個短篇故事。
     
  • 經歷過二次大戰的小說家大城立裕,在92歲這一年,用寂靜卻豐饒的獨特筆調,書寫以沖繩為背景的《你》(新潮社),娓娓道來與妻子共度的六十餘年歲月,以及過去鮮明的悲傷、悔恨和感謝。除了同名短篇〈你〉之外,本書共收錄包含〈御嶽的少年〉等共6篇私小說。
    學識淵博的大城出生於日本沖繩縣,是沖繩第一位芥川獎得獎作家,2015年更以第一篇私小說〈軌道的彼端〉獲第41屆川端康成文學獎。除了各領域的豐富著作外,大城更曾獲頒紫綬褒章、勳四等旭日章、沖繩縣功勞獎、沖繩時代新聞獎、琉球新報獎等象徵其人生貢獻的重要獎項。評論家川本三郎表示,這本書是今年9月滿93歲的大城對於過去道路的回顧,「既是個人史,也是市井小民眼中的沖繩現代史。」

【業界新聞】

  • 今(2018)年8月,由日本新潮社編輯出版的《新潮45》月刊,刊載了自民黨眾議員杉田水脈以「對LGBT過度支援」為題的文章,文中出現「LGBT無法生育小孩、沒有生產力、浪費稅金」的仇恨言論,引發網友及相關社運團體嚴厲批判。對此新潮社旗下的文藝編輯部官方推特,引用創辦人名言:「違背良心出版,就算死也不幹」表達不滿,其他社內推特亦出現反對意見,演變成內部意見不合,「網內互打」的局面。自民黨黨揆安倍晉三曾發言為杉田緩頰,指出她只是還太年輕,並強調「自民黨是一個尊重意見多樣性的政黨」。
    《新潮45》是針對45歲以上讀者群的綜合性雜誌,正當杉田與新潮社受到輿論多方抨擊之際,9月18日發行的最新一期《新潮45》又刊出長達四十多頁的特輯,反駁輿論並為杉田言論護航。該專輯主張:「如果要保障LGBT的權利,則應同時保障癡漢性騷擾的權利。」此舉直接引爆網友的抵制潮,不少書店已自主下架新潮社書籍。目前事件仍在日本爭議不休。 新潮社社長佐藤隆信21日發表聲明,指出該社向來尊重言論自由、觀點多樣性及編輯權的獨立性,隱晦承認《新潮45》的特輯「充滿偏見,偏離常識」,他強調歧視和少數群體問題是文學中的重要主題,未來該社將繼續認真考慮歧視性的表達。 

    xin_chao_45_10yue_hao_.jpg

    《新潮45》10月號目錄

  • 近日發生了一起彷若推理小說開場的竊案:開創社會派推理小說的著名作家松本清張,其出生地日本福岡縣北九州市的市立中央圖書館遭竊,被盜走的正是清張的著作。
    根據館方說法,9月8日上午9點左右,開館前館員巡視時,架上的《松本清張全集》並無短少;但隔天同樣時刻巡視時,卻發現書架上少了57本書,接著在館員確認書籍借閱狀況的35分鐘內,架上又消失了5本書,在書架上僅剩第66卷《老公》。
    《松本清張全集》共計66卷,扣除掉已外借的3本書,總計62本遭竊。圖書館以損失約20萬日元的失竊案件向福岡縣小倉北警察署報案。
    擺放松本清張全集的書架距離借書櫃台約10公尺,但正好是管理員視線和監控攝影機的死角,館內也沒有設置防止將書擅自帶出的警報設備,目前尚無更多線索。
    這些書長19公分,寬13.5公分,單本重約600至800公克。62本的總重量共約40公斤。該館的負責人表示,「一次偷幾十本書是很困難的事」。
    松本清張於1992年去世,享壽82歲。其作品有《點和線》、《砂之器》、《黑色皮革手冊》等。
     
  • 經典漫畫《櫻桃小丸子》作者櫻桃子,8月底因乳腺癌去世,享年53歲。《櫻桃小丸子》自1984年出刊至今已逾30年,作品除動畫化外,更曾翻拍真人版電視劇。日本富士電視台於9月15日播映《櫻桃小丸子:來自義大利的少年》一刀未剪版,作為櫻桃子追悼特別節目。
  • 去年底病逝於九州福岡的時代小說家葉室麟,曾以《乾山晚愁》、《銀漢之賦》、《蟬記》等作品獲得多項知名文學大獎,其遺作《梅影戀空枝》(文藝春秋)終於在本月出版。本書為葉室生前最後的長篇小說,書名取自日本中世文學《古今和歌集》卷十六〈哀傷歌〉中,由紀貫之所作的編號851首最後一句,描述故人已逝,卻見其家梅花盛開的景象。葉室以此追悼珍視之人的逝去,他曾提到:「隨著年齡增長,這種心情也在我心中越發深刻。我希望能以小說的形式,將心裡的想法傳遞出來。」
    在8月舉辦的葉室麟送別會中,葉室於西南學院大學的同窗,筆名東山彰良的台籍作家王震緒表示:「葉室筆下的主角很接近他本人。我想他應是懷抱『即使不被任何人理解,正確的事物就是美麗的,而那一定能夠成為某人的救贖』這樣的信念寫下作品。」而作家安部龍太郎則指出,葉室對於社會強者抱持著不良少年般的反骨精神。
     
  • 今年9月20日發行的日本雜誌《Studio Voice》第413期,將刊行「Flood of Sounds from Asia現下自亞洲萌生的音樂」特別報導。《Studio Voice》是以文化和音樂為主題的經典雜誌,本期特別關注亞洲圈音樂,特別是中國、泰國、韓國、台灣等地的音樂場地及組織,台灣的音樂開發團隊Smoke Machine以及Bass Kitchen也出現在這次的取材名單上,音樂迷不容錯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繪本書房》被憂傷但溫暖地擁抱著:讀樓弘.莫侯的繪本《之後》

獲得2017年Openbook好書獎最佳童書的《你在想什麼?》A quoi penses-tu?),是樓弘.莫侯(Laurent Moreau)第一本與台灣讀者見面的作品。這本圖畫書的設計概念非常單純——接連出現的不同角色大特寫,頸部以上都浮貼著另一張紙,掀開來後可以看見該頭像腦袋內部正在想的內容。莫侯幽默地透過一隻貓來剖析我們大腦日常的思維與想像,以少少的文字、簡潔亮麗的圖像,從感性角度切入、以互動形式呈現,讀來輕鬆卻也雋永。


shu_nei_ye__0.jpg

《你在想什麼》內頁(取自博客來

簡單的概念需要強大的圖畫來支撐,莫侯這方面表現得很漂亮。他的線條粗曠,直接用紅色水彩筆勾邊,大色塊鋪在特調的背景上,再稍稍細緻地描繪重點,讀者可以全然直覺地閱讀他的圖,也能細細咀嚼他在圖畫裡的布置。

莫侯的童書創作不算多,但每有新作,他散發野獸風的用色與構圖,都足以點亮書店一隅。除了已有中文版的《你在想什麼?》之外,莫侯的另一部作品《之後》(Après),也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一般的圖畫書,除了「說故事」的類型之外,另一種是「概念型」。概念型圖畫書可以再區分成兩大類,一種是「知識概念」,處理的主題包括數學、生物、形狀、色彩等;另一類則是「情意概念」,談情緒、感受、覺察等。

情意概念型的圖畫書,文字多半會以精簡的短句呈現,如詩一般重複吟詠,但以強大的組織系統,讓短句結合圖像來表達出觀點,例如由米奇巴克出版的《還記得》Once Upon a Memory)、《我等待...》Moi, J'attends)都是典型的例子。


54_apres-009.jpg

《之後》內頁(取自莫侯的部落格

這本《之後》也屬於情意概念圖畫書,全書表面上是以四季來分段舖陳,透過男孩的視角,口述時序現象背後的變化,如:「冬天過後,春天重新妝點上色彩」、「春天之後,夏天脫了我們的衣服」、「夏天之後,秋天來臨,白日將盡的暮光在土地上滑動著」、「秋天之後,冬天驟臨」……


92391301_o.jpg

《之後》內頁(取自tiroirahistoires.canalblog

然而,從隱身在文字背後的線索,諸如「生氣之後,是沈默」、「在盡可能用最快速度奔跑之後,我難以平復我的呼吸」、「生日過後,我又變得更高一點點」、「爭吵之後,是淚水」等語句,我們可以隱隱嗅出:啊,男孩歷經了父母的分居、爭吵、離異,到後來可以平靜再相見。難怪他會自問:「長大後,我還是一樣的我嗎?」。

這時我們才體會到,為什麼起初閱讀這本書時,會嗅到一股感傷又帶點憂鬱的氣息。雖然畫面上大量出現金黃色和亮橘色等暖色調的線條和色塊,但整體構圖非常靜謐沈默。文字舖陳出這股憂傷,但不是以灑狗血的方式表現,只要仔細閱讀,便能發覺書中主角憂傷背後的緣由。


92391295_o.jpg

《之後》內頁(取自tiroirahistoires.canalblog

好的繪本不單只有圖畫精美,而是匠心獨運的內容安排和適當的圖像相襯,這點莫侯做到了。

莫侯1982年生於法國布列塔尼,2007年畢業於史特拉斯堡裝飾藝術學校(École des Arts Décoratifs de Strasbourg)。他設計海報、為詩文繪製插畫,偶而也策劃文化活動,同時在樂團擔任鼓手。他還喜歡用拍立得相機拍照,發想自己獨創的故事,出版童書繪本。

莫侯是當今少數仍堅持完全手繪的插畫家,從他的插圖中可以看見油墨在紙張運動的痕跡,這些非常手工的筆觸,讓他的畫作更富情感。


tumblr_o9su9fcore1tnpdcho2_r1_1280.jpg

(取自laurentmoreau.tumblr


tumblr_ofpszlrgoz1tnpdcho1_1280_0.jpg

(取自laurentmoreau.tumblr

筆者曾與繪本同好共讀這本《之後》,我們試著將書中的文句拆散,根據自己的邏輯逐一重組,意外撞擊出新的圖文關係。例如:原先搭配「冬天過後,春天重新妝點上色彩」這個句子的圖片,畫面中小男孩正在澆水。當我們為這張圖片配上不同句子,譬如「生日過後,我又變得更高一點點」之後,整個畫面便傳遞出不一樣的感覺。

又像是「許多年之後,我還會是一樣的嗎?」這句話,可以理解成男孩生怕未來的一切都不會有所改變;也可以理解成男孩希望能保持住童年的自己,不要改變。莫侯很有技巧地沒在圖像中破梗,讓圖像如同文字一般具有雙重的詮釋空間。

莫侯以不透明水彩、壓克力、鉛筆和紙等元素為媒材,運用少少幾種顏色,透過大膽的塗色技法,噴射出野獸派般強烈不羈的氣息。精準簡約的幾何圖像,碰撞構築成鮮豔而溫暖、奇異卻柔和、沉靜又不安的綺麗世界。欣賞他的繪本,就像被憂傷但溫暖地擁抱著。


hu_die_.jpg

《之後》內頁(取自tiroirahistoires.canalblog

莫侯在2017年7月接受訪問時表示:《之後》這本2013年的圖畫書是他截至目前最滿意的作品。書中的數張插圖,同時也以卡片型式出版。豐富的裝飾性構圖和精練的抽象造型,風格亮眼又耐看。欣賞這些卡片時,你也不妨試試看︰你會為這些圖配上怎樣的文句呢?


betty-dupree-greeting-cards.jpg

《之後》以卡片形式出版的周邊商品(取自cardandgiftnetwork

【同場加映】樓弘.莫侯圖文包辦的精彩繪本還有:

mei_hao_shun_jian__0.jpg美好瞬間:著色本
Les beaux instants : un imagier-coloriages
小男孩在花園裡,將環繞四周的一切,一個一個找出來。他看到了什麼?一棵樹、一群烏鴉、一把梯子和嚐起來甜滋滋的櫻桃……有些用眼睛找,有些用彩筆來塗色。這是可以邊讀邊玩邊著色的繪本藉彩筆一揮,營造美好瞬間。
wo_de_ye_man_jia_ting_.jpg我的野蠻家庭
Ma Famille Sauvage
如果作文題目是「我的家庭」,你會怎麼描寫呢?莫侯透過小女孩來介紹他的家人:哥哥力氣大到教人懾服,弟弟心不在焉、聒噪但很會唱歌,爸爸多毛、慵懶但又威嚴,媽媽個子高、美麗卻害羞……文字僅描述每個家人的外型與特質,圖像則揭曉答案:他們都是野生動物。書末還暗藏小女孩的自我譬喻喔。
sen_lin_li_de_mian_ju_.jpg森林裡的面具
Dans la forêt des masques
某個春天早晨,一名獵人走進森林。小心啊小心,他要獵捕誰啊?快,快,趕緊戴上面具躲藏起來呀!喔,原來這是一本獵人與獵物玩躲貓貓的遊戲繪本。讀者可以扮演狐狸、老虎、猴子,還有森林巨人、樹精。圖中暗藏豐富細節,也邀請讀者們來找一找。
meng_de_ye_wan_.jpg夢的夜晚
Nuit de rêve
這是一本無字圖畫書。
夜裡,小女孩準備就寢,無意中發現她的房間已經變了。女孩與各種甦醒來的「夢」,一起展開精彩的探險之夜。
dao_hu_wai_wan_shua_qu__0.jpg到戶外玩耍去!
Jouer Dehors
這是今(2018)年6月莫侯的最新作品。
在家裡喊無聊、一直靜不下來的兩個小孩,聽從媽媽的建議︰「到戶外玩耍去!」於是想像力大爆發,花園成了冒險天地。兩人在充滿魅惑力卻也無比脆弱的大自然中,探索了14個自然場景,包括海岸、鄉野、叢林等,還遇見了250種野生動物呢。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