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人物》給孩子們信心,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專訪《檸檬妹妹》作者佐藤芽實

文字整理:吳恬儀(剛好閱讀編輯)

檸檬妹妹想找朋友一起玩,但桃子、香蕉和蘋果說「你不是我們的同伴」,他們嫌檸檬太酸了,跟吃起來甜甜的水果不一樣。檸檬妹妹想找蔬菜一起玩,但茄子、小黃瓜、蘿蔔和青椒也說「你不是我們的同伴」,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在菜餚裡看過檸檬。

傷心的檸檬妹妹繼續在美味森林遊走,遇到了同樣不受歡迎,而且長相可怕的「配料組」。這時劇情急轉直下,在英勇打敗了三個可怕的食物剋星之後,配料戰隊們從原本到處被拒絕的邊陲人物,搖身變成備受喜愛歡迎的美食大英雄。

ning_meng_mei_mei_-nei_ye_s.jpg
《檸檬妹妹》內頁(剛好閱讀提供)

《檸檬妹妹》出版以來,故事中努力探索自我的檸檬妹妹,以及外剛內柔的生薑、辣椒、芥末等配料戰隊,都廣受大小讀者的歡迎。這個充滿想像力又不失溫馨的故事,是如何創作出來的?故事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思維和訊息?Openbook邀請主持「台媽日爸樂共讀」粉絲團的台媽,專訪作者佐藤芽實。佐藤不僅回答了她透過這部作品想傳達的信念,也針對讀者的評價提出回應,她解釋了自己對教養的態度,還透露不少幕後及創作祕辛喔。

台媽:佐藤老師原本的專長是日本畫,是在什麼契機下成為繪本作家呢?

佐藤:我從小就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繪本作家。其實我小時候討厭讀書,繪畫就是我逃避的管道,幸好也一直受到身邊親友的鼓勵,就這樣一路畫到美術大學。剛畢業時我專精於日本畫,有次去井之頭動物園(井之頭自然文化園)寫生時,因緣際會之下有位飼養員說想看看我的畫,還說他正在撰寫一本動物的繪本,問我有沒有興趣負責插畫。這位飼養員是小宮輝之,我們合作的《カメのかいかたそだてかた》(烏龜的飼養方法)成了我的第一部繪本作品。

inokasira-sizen-bunkaen-side.jpg
井之頭自然文化園及《烏龜的飼養方法》

台媽:老師的作品讀起來讓人感覺很溫馨,不知道創作的靈感都是從何而來?

佐藤:每個作品都不一樣,很難說。我心情放鬆時,會有特別多靈感,比如說之前的《魔女的掃帚》,就是我哄孩子睡覺時發想的。當時,我腦中突然有個老虎條紋剝落的畫面,接著一隻騾子來了,撿起老虎的條紋放在自己身上,就變成了斑馬,但故事需要有前因後果,我想魔女可以是一個主軸,就這樣把故事串起來了。

另外,《檸檬妹妹》的發想,則是從一本《好吃神偷在哪裡?》(ゴチソウドロどこにいる?)的找找書作品來的。那本書裡每一頁都是同一個村莊四季變化的插圖,插圖的中央有一顆檸檬樹,秋季時樹上結實纍纍。我當時對創作以水果為主的故事很感興趣,我想,跟蘋果、橘子比起來,小朋友既不吃檸檬,繪本裡也很少出現,如果是以外觀可愛的檸檬妹妹為主角,那麼她自以為是水果,但又不被其他人接受的故事一定很有趣。像這樣,先前的作品也會帶給我靈感。

91ov0bhovl-side-down.jpg
《好吃神偷在哪裡?》書封及內頁,書中的檸檬樹,原來就是《檸檬妹妹》的發想起源。(取自Amazon作者官網

台媽:老師有兩個孩子,他們會對作品帶來什麼影響嗎?

佐藤:我的孩子都大了,現在一個19歲、一個16歲。女兒小時候,就好像主編一樣,會嚴格地批判我的作品(笑),說這裡畫得不好、那裡畫得不好。相反的兒子總是鼓勵我,不管我畫了什麼都說很棒。所以,在我需要意見時我會問女兒,但被女兒批評得意志消沉時,我就會找兒子尋求慰藉,他們倆對我的作品真的有很大的影響。

台媽:兩個孩子的角色剛好互補呢。雖然現在他們都大了,但小的時候老師會和他們一起共讀嗎?可以介紹一些親子共讀的技巧嗎?

佐藤:他們小時候,幾乎每晚睡前我都會為他們讀故事書呢。(笑)我覺得大人在朗讀時的聲調非常重要,能為故事創造更多戲劇效果。孩子們喜歡的總是那幾本書,大人每天讀同一本也會膩,所以偶爾我會故意用陰森森的口氣讀,即使是完全不恐怖的書,也能把孩子們嚇得大叫。(大笑)

台媽:聽起來太有趣了,我也想試試看。老師個人有哪些喜歡的繪本作家或是作品嗎?

佐藤:喜歡的太多了。嗯,林明子是我很尊敬的作家,她的畫風非常細膩,故事也動人心弦,另外加岳井廣的作品也很有趣。

lin_ming_zi_.jpg
林明子代表作《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書封、封底及內頁(取自Amazon

getimage_1-side-down.jpg
加岳井廣在台出版作品

台媽:《檸檬妹妹》這個故事,想傳達什麼樣的信念給孩子們?是否有在哪邊特別下功夫?

佐藤:《檸檬妹妹》推出時,媽媽們的評價兩極,有很多媽媽們覺得故事裡的其他水果、蔬菜太欺負人,檸檬妹妹很可憐。我覺得,在現實世界,不論是在幼稚園還是小學,書中的衝突都很普遍。那或許可以說是霸凌,可是霸凌者本身往往沒有意識到,可能只是他對外來者的不信任感、自我保護的機制。

這個年頭的父母比較敏感,會立刻插嘴說:「不可以欺負人家,大家好好相處!」但我覺得,沒來由地就強迫孩子們好好相處,是不實際的。因為對孩子而言,不認識的人就是不認識,正面對著孩子下指導棋,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樣的事是屢見不鮮的,所以要是被欺負了,也避免抱著受害者的情緒,不妨透過故事,引導孩子學習面對身邊各種負面情緒。

台媽:故事中除了檸檬之外,還有芥末、辣椒、生薑等配料登場,為什麼刻意選擇這些孩子們不吃的東西,作為故事中的角色呢?

佐藤:書裡有很多水果、蔬菜等造型可愛的角色,所以創作時,我非常希望有一些突兀且內外都充滿差異性的角色,來創造故事的張力。我本來是想要有一些大人的角色,一直猶豫不決,在洗澡時突然靈光一閃「配料,就是配料!!」(大笑)最後選擇了外表流氓、內心善良,能主持正義的配料戰隊。

ning_meng_mei_mei_-nei_ye_2_s_0.jpg
《檸檬妹妹》內頁(剛好閱讀提供)

台媽:老師曾讓孩子們嘗試接觸這些平常不吃的配料嗎?

佐藤:啊,食育的部分嗎?!我不覺得孩子們讀了書之後,就會立刻去嚐嚐芥末、生薑,但如果他們能認識配料的效用,長大後他們不排斥,我就很開心了。我主要是希望,那些覺得自己不起眼、沒有信心的孩子們,讀到這本書時,能認識到「就算是配料也能小兵立大功」,並從中發掘自我、建立自信心。

台媽:恭喜老師4月推出新書,可否大致介紹一下內容呢?

佐藤:《動物麵包店》(どうぶつパンやさん)是之前《便當》(おべんとう)的系列作。《便當》是一本正反兩面都可以讀的書,從正面看是媽媽在為孩子裝便當的心境,反過來讀則是孩子吃便當的過程。《動物麵包店》也延續了同樣的思維,將書從中間剖成兩個部分,從封面開始讀,是麵包店師傅烤麵包的角度;從封底開始讀,則是孩子挑選麵包的角度。兩個故事最後在中間合而為一,有個美好的結局。

bian_dang_-tile.jpg
《便當》(左)及《動物麵包店》

我曾仔細觀察過,發現麵包店的陳設都是為大人設計的,以孩子的高度很難看得到麵包。因此《動物麵包店》就是一本從孩子的角度發想的書,如果可以讓他們自己挑選喜歡的麵包,會多麼興奮、多麼有趣!

台媽:您近年的作品似乎與食物相關的故事居多,為什麼呢?

佐藤:就是說啊!(大笑)從以前開始,每次畫到食物我就特別興奮,我想我應該就是喜歡畫食物吧。

台媽:確實,看到老師畫食物的作品,總感覺特別溫暖。老師本身也喜歡吃嗎?(笑)

2-side.jpg
  佐藤主要以色鉛筆作畫,她筆下的角色都可愛逗趣,帶給讀者溫暖 (左);佐藤展示《檸檬妹妹》的草稿檔案,解釋各個製作階段的過程。(剛好閱讀提供)

佐藤:就是太喜歡了!(嘆)每次作畫時,都要買些樣品回來參考,結果胖了不少呢……(一起大笑)

台媽:老師已經在構思下一個作品了嗎?

佐藤:這個不知道可不可以講誒(一臉神祕)……總之,是《檸檬妹妹》的系列作品。

台媽:今天非常謝謝老師。最後,請給台灣讀者一小段話。

佐藤:孩子們跨入幼稚園、小學後,那裡是他們接觸的第一個小社會,很多事情需要自己體驗後才會有所成長。少子化的關係,現在的父母們總是喜歡搶著插手、搶著解決孩子的問題。雖說霸凌不該發生,但有時候給孩子們一些空間、信心,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也非常重要。

6166590_r_0.jpg檸檬妹妹
レモンちゃん
文、圖:佐藤芽實
出版:剛好閱讀
定價:29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佐藤芽實
東京都出生,完成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課程。擅長以動物為主題,用日本畫的手法創作。

繪本作品有《魔女的掃帚》、《魔女的鞋子》、《魔女的斗篷》、《魔女的帽子》、《鴨子鴨鴨》、《好心情豬》、《雲寶寶和天空中的朋友》、《蛋糕妹妹》、《水果塔先生》、《冰淇淋小朋友的冒險》、《千層派妹妹》、《蜜豆冰公主》、《麵包幼兒園去遠足》、《便當》、《美食小偷在哪裡?》等。

插畫作品有《從零開始的日本繪畫入門》、《逃走的炸蝦》等。《魔女的掃帚》獲得第四屆幼兒園繪本大獎、《便當》獲得第九屆MOE繪本書店大獎2016爸爸媽媽獎。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5-25 12:00
閱讀通信 Vol.040》台灣美食端上漫畫桌,今晚想吃哪一道?

整理:阿多利

燈愣!通通編這週,集結了台灣所有的漫畫力量,要來給你最嗆辣、最感動、最讓人擔心以後吃不到該怎麼辦的美食(放心裡面沒有添加螢光劑也沒有偷放春藥)

沒錯,本週提供外帶的,是台灣美食漫畫d(`・∀・)b

所謂的美食漫畫,又稱作料理漫畫,基本上是以菜餚、廚技、料理人、餐廳等烹飪的相關事物為創作題材的漫畫作品。說到這邊,一定會有人產生問號:「台灣有美食漫畫嗎?」

來,通通編已備了讓人流淚的好料(對是洋蔥,通通編加了洋蔥):

吃完好料,來點故事吧。西低!你沒看錯,現在路邊的販賣機連故事都有賣。科技太先進,看看下圖中害怕從此沒工作的小丑夫婦(被打

想知道童書界有什麼最新消息,快看看本週的童書書房:

啊別急別急,編輯部這邊也準備了來自東亞的第一手書業新聞。繼川普向世人展示twitter的千百萬種用法之後,日本的幻冬社社長也不落人後,直接在twitter上起底自家作者的書籍銷量,還說人家不賣座。通通編看這情況,社長大大肯定是拿了梁靜茹給的勇氣(來音樂起~~♩終於做了這個決定~♩別人怎麼說我不理~~♩):

你知道電蚊拍除了拍蚊子之外還能做什麼嗎?這次由季風帶書店一日店長陳栢青(兼作家?)來示範正確使用電蚊拍的姿勢,想知道馬華文學最新發展狀況,請務必觀看電蚊拍所帶來的直播:

最後,壓軸!讓我們歡迎讀書一定ipad冰芒果的作家言叔夏(鼓掌)

「有時候我希望能迷路在一本書裡,永遠出不來。」她說。

愛書的你、有志創作的你、愛吃芒果的你,千萬不可錯過這期書.人生,內藏作家煉成的祕密:

kan_tou_yan_shu_xia_ding_gao_.jpg

哎呀差點忘了,一週好書集錦請看:

  • 【每週選書.OB短評】#174 洞悉時代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174.jpg
    |神在|蜜糖與細雨食譜|寂寞田野|花月殺手|暴政|革命之夏|華人在他鄉|親愛的歐巴馬總統|
  • 【每週選書.童書短評】#41 陪孩子認識動物,理解生命
    41.jpg
    |小麻雀,你去哪裡吃飯?|一隻普通的熊|大樹,你給我記住|世界上有哪些魚?|小象艾莉|喬治和他的影子|快樂是一隻飛鳥|科學不思議2:尾巴大調查|天鵝|小紅色紙的拼貼遊戲|

ps.童書短評有舉辦贈送momo購物百元折價卷活動哦。只要是單品項300元以上就可以折100元,本次短評中隨便挑一本書都可以立刻折扣!快來參加吧(招手)

▇5/24(五)~6/2(日)​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5/24(五)

19:30
新自由、新思潮、新態度、新青年—「五四運動」百週年紀念活動4​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Animate立體書劇場「小王子」​
地點:文山劇場(臺北市景文街32號)【活動頁面

5/25(六)

09:00
2019世界閱讀日「非走BOOK ▸▸閱讀的穿越」系列活動​
地點:臺中市新社區【活動頁面

13:30
5/25 Sat.《沒有麥片吃的家》特映暨映後座談
地點:高雄電影館(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10號)【活動頁面
ae48a36f-ff5d-49e9-8886-bc63f086397f.jpg

14:00
陸承蔚《越跑越勇敢:聖母峰馬拉松全紀錄》新書分享簽名會​
地點:金融廣場書店(臺北市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62號)【活動頁面

14:30
Animate立體書劇場「小王子」​
地點: 文山劇場 (臺北市景文街32號)【活動頁面

15:00
與世界單打獨鬥——《我與貍奴不出門》新書分享會​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yu_shi_jie_dan_da_du_dou_-wo_yu_li_nu_bu_chu_men_xin_shu_fen_xiang_hui_.jpg

19:00
《劍如時光》新書發表會​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jian_ru_shi_guang_xin_shu_fa_biao_hui_.jpg

19:30
Animate立體書劇場「小王子」​
地點:文山劇場(臺北市景文街32號)【活動頁面

5/26(日)

14:00
大家的私房課——生活智慧的傳統與現代​
地點: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新館3F【活動頁面

14:30
Animate立體書劇場「小王子」
地點:文山劇場(臺北市文山區景文街32號)【活動頁面
【免費講座】五四文學新論:從跨文化角度解讀徐志摩與郁達夫​
地點:師範大學,樸105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活動頁面

5/31(五)

19:30
【人生小酒館】 為什麼我們越努力越焦慮?​
地點:臺北市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69號10樓【活動頁面】 

6/1(六)

19:30
2019世界閱讀日「非走BOOK ▸▸閱讀的穿越」系列活動​
地點:臺中市南屯區【活動頁面

6/1(六)~6/2(日)

10:00
2019 第三屆金車現代詩創作課程​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臺北市南京東路二段一號3樓)【活動頁面】 

6/2(日)

14:00
大家的私房課——生活智慧的傳統與現代​
地點: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新館3F【活動頁面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5-24 12:00
書.人生.言叔夏》比芒果困難的

書與我的關係非常無聊,無聊得像夏天必須吃芒果一樣。我確實經常把芒果的汁液滴到書頁上。在我七歲的時候,我所有的書都沾滿那種大大小小的污漬。

愛書的朋友對這段童年經歷感到驚詫與不解。他們無法理解我現在的書櫃雜亂無序,書頁裡到處充滿折角;書皮破損,脫落,甚至早已不知去向,裸露出書的身體(友人:你不覺得它們很羞嗎?)(我:我B型我道歉)。長大以後他們的書包好書套,按作者、出版社、書背的顏色次序排列在架上,簡直只差編列索書號。如果亂掉的話,就像小學背誦課文時總有一個兩個這樣的同學,要是不從頭開始背起,就什麼也背不出來。

我明白友人的不安是因為一本書磚塊般被抽出後,整個書櫃的結構就會搖搖欲墜,但始終不能理解那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我想那一定是一種蓋房子般的快樂,因此不能忍受危殆的傾斜。

我從沒有過那種蓋房子的快樂,不能理解垂直的樂趣。我對書的快樂是水平式的,停留在非常口腔期的愉快:涼涼的磨石子地板,可以放心地把肚子袒露出來,貼在上面(我小時候這麼做時總被路過的大人說像狗一樣),夏天午後的風扇喀啦喀啦地轉,一切都緩慢極了。還有芒果,那是一種比起書本身還要來得困難許多的水果。跋涉一本書不會比跋涉一顆芒果來得更艱難。我最喜歡的那本書,每一頁都沾染有深深淺淺的黃污漬。

看。我對座位隔壁的小孩展示著課外閱讀時間帶來的故事書。那很像是一個關於身體會忽大忽小的女孩的故事。書名好像叫做瓶中公主。

好髒。他們說。指著我的書(沒有人在乎這個公主是不是會變大變小)。插圖裡主人公的臉都黃掉了。

我不很在意圖畫上主角的臉蛋是不是漂亮,有沒有被沾染上黃黃髒髒的芒果污漬。當我學會用文字辨識出她們的時候,她們忽然就開始在我的腦海裡氣球一樣地脹大,立體起來,並且開始行走。上學的時候。放課的時候。算不出數學習題的時候。我用手指摩挲著那些胎記一樣被染上污漬的臉孔。變髒也沒關係的。我在心裡對自己說。因為讀書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

長大以後我離開那個有著涼涼石子地板的南方房子,搬遷往更北。在不同時期讀不同的書。那些書和小時候隨意可以染指上芒果汁液的書本們有著微妙的根本性差別:莒哈絲很難用吃芒果的方式渡過。西蒙.波娃和漢娜.鄂蘭教人忍不住正襟危坐。那麼張愛玲的人間煙火氣總可以邊吃芒果?然而〈金鎖記〉的最末,那一級一級通往沒有光的樓梯,還是讓人忍不住手抖了一書頁的蘇打餅乾屑。

我的朋友們都是在咖啡館裡一邊敲打電腦一邊讀那樣的書。配苦澀的義式黑咖啡。我想那些書一定比芒果還要來得困難上許多。我沒有告訴我的友人其實我真正想在咖啡館做的是點一盤水餃蘸醬油配書吃,醬油油墨般地滴落在書頁上,我會有點惱怒又珍惜地用餐巾紙擦拭,再幸福地繼續往下讀。

其實我喜歡漫畫王遠多於咖啡館。在漫畫王的架上發現一本《百年孤寂》和在文青咖啡館找到同一本書全然不是同一件事。我想那是因為讀書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因為私密所以偷竊的快樂就變得十分重要。成年以後,我再也沒有一邊吃芒果一邊讀書過,再沒有將芒果汁液滴得那些書頁到處都是黃污漬,招來那些臉上帶有著黃胎記的朋友。唯一不變的惡習是我仍在租賃來的房間裡,將肚子貼在涼涼的地板上,陰陰暗暗地讀完那些書。

那是一個只有一扇氣窗的學生套房。充滿研究生的苦行氣息。房間的地板散落著磚頭大小的理論書籍。都是一箱箱從圖書館用行李箱扛回來的。

「你要去哪裡嗎?」那個戴著藏青色袖套的女圖書管理員,每次都這樣問我。指了指我的行李箱。看我把書一本一本收進打開的箱子裡。

「沒有。我哪裡也沒有要去。」我說。「只是把它們運送回家。」

那可能是我人生裡最專注讀書的一段時期。我拖著行李箱從圖書館離開(它的輪子喀啦喀啦不斷卡在紅磚道的縫隙以致我非常狼狽地一路像是拔蘿蔔),回到租賃的套房,在一盞燈下將那些書一個字一個字抄寫下來。抄經一樣地。我喜歡抄寫它們的感覺。喜歡那些明明確證鑿鑿的某某主義,用一種手工藝的方式被鑿刻下來。它們也會變得比較不那麼像它們自己。

那個房間非常陰涼。其實它終年幾乎無光。那讓我感到自己又回到了童年的某些時刻,磨石子地板的冰涼透過肚子傳遞了過來。只有我與這本書知道。其實我們並不一定真的知道一本書在說些什麼,我們只能被遇到這本書時的某種溫度所記取。因為讀書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

因此,有些書我無法在與他人共同生活的屋子裡閱讀。有些書只邀請你一個人進入。像是它只願意跟你一個人共享那個祕密。韓麗珠的《回家》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她說屋子的地板是屋子與人最親密的皮膚,因此不能讓別人隨意踏入。這樣的一本書我也不能在有他人存在的空間裡閱讀,因為那裡有著只有作者與我共有的一張皮膚,誰也不能踩踏上來。

有時候我希望能迷路在一本書裡,永遠出不來。我想隔著一扇渾厚的牆壁,聽到作者從水泥牆裡傳來的微弱聲響。我在這裡。我在這裡。那聲音隔著牆壁間的裂縫好像這樣說,要我捉迷藏般地去把他找出來。那些聲音像極了童年時的芒果汁液斗大掉落在書裡,滴答滴答地,像是夏日午後的雷陣雨。

有的時候,我真希望我能永遠被關在那樣的一本書裡。直到有一天,隔著渾厚的一面牆壁,跟牆外的另一個人說,我在這裡。即使他永遠不會找到我,我都幸福無比。


言叔夏
1982年生於高雄。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為東海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九歌年度散文獎、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等獎項。著有散文集《白馬走過天亮》、《沒有的生活》。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5-23 12: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