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短評》#35 陪孩子觀天望地,拓展視野

寶島留聲機、童言放送局

日治時期臺灣童謠讀本(1)(2)
文:Y生等,圖:陳采瑩,賴俐欣譯,文訊雜誌社,40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春風少年歌

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文:張我軍、楊守愚、楊雲萍、楊逵、張文環、翁鬧、龍瑛宗、巫永福、呂赫若,圖:陳采瑩,文訊雜誌社,320元
推薦原因: 文 
這套書讓時光倒流至1920年代,重現日治時期的台灣兒少文學榮景。《春風少年歌》文字篇幅較多,收錄張我軍、龍瑛宗等當時文壇新作家的青春小說創作;《寶島留聲機》與《童言放送局》兩冊,則收錄了當時童謠運動下的多首精彩作品,配圖輕巧趣味,版面雅致怡人,卻也不失莊重的重量。
其中《童言放送局》作品,收錄了當時就讀公學校的台籍學童作品。天真無邪的童言童語,卻也真實描寫出一個時代的兒童眼光與生活日常。當初咬著鉛筆寫下詩句的孩子們,如今多半已離開人世,編輯團隊為了尋人授權,公文來往跑片全台,終於迎來這套書的問世。時光匆匆留痕,百年後捧讀這些作品,文字依然有著燙手暖心的熊熊餘溫。【《寶島留聲機》內容簡介】【《童言放送局》內容簡介】【《春風少年歌》內容簡介

白貓黑貓

しろねこくろねこ
文、圖:菊地知己(きくちちき),米雅譯,拾光工作室,35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兩隻貓,一黑一白,僅是如此簡單的角色與顏色,便構成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一直以來,白貓總是受到眾人的矚目與讚美,兩貓惺惺相惜的情誼卻從來沒有動搖。故事最後,當黑貓在花叢裡自信地闊步前行,美麗的定義已不只有一種答案。原來自己本來的樣子,便是最好的樣子。
作者不落俗套的圖像敘事手法,盈滿豐厚的生命力與想像力,氣勢與美感兼具,看似揮毫的大器筆觸,把動靜線條拿捏得恰到好處,在紙面上揮灑出令人驚嘆的意象畫面。【內容簡介

bai_mao_hei_mao_samle-4_s.jpg


bai_mao_hei_mao_samle-20_s.jpg

《白貓黑貓》內頁(拾光工作室提供)

GO!尋寶探險去

The Treasure of Pirate Frank
文:馬爾.皮特(Mal Peet)、伊爾斯佩.格雷厄姆(Elspeth Graham),圖:傑茲.圖亞(Jez Tuya),卜彥文譯,閣林文創,600元
適讀年齡:3歲~7歲
推薦原因:  趣 
這是一本非常適合朗誦出聲的繪本。書中不斷複誦著尋寶情節句型,讓孩子的耳朵沉浸在熟悉的節奏裡,一邊回顧經歷過的冒險,一邊期待著下一頁的新關卡與新語句,閱讀起來很有韻味與滋味,一下子就琅琅上口了。大開本尺寸,上天下海、乘風破浪的冒險場景,以及意想不到的寶物結局,孩子必能享受這一段充滿想像力的旅程。【內容簡介

布魯卡的日記

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孤兒之家故事
Pamiętnik Blumki
文、圖:齊米雷絲卡(Iwona Chmielewska),林蔚昀譯,字畝文化,380元
適讀年齡:3歲~12歲
推薦原因:  文   圖 
布魯卡的日記裡,描述著她與其他院童在波蘭孤兒之家的生活。在這裡,獎勵勝於處罰,男孩與女孩可以做同樣的事,兒童的意見跟大人一樣重要,所以每個孩子都有一段深刻難忘的經歷。好似已泛黃的日記中,大量使用紙頁布料拼貼,增貼故事的文學歷史氣息,成功營造一個廣闊的圖像世界。
本書以誠摯的孩童口吻,訴說真實存在於歷史中的孤兒之家故事;用感性溫柔的筆觸,透過繪本形式傳達對於愛與尊重的兒童人權訴求。透過布魯卡這個角色,作者向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致敬,其對待兒童的身教與言教,在將近百年後的今日來看,仍值得我們學習思考。【內容簡介

bu_lu_qia_de_ri_ji_nei_wen_-1_s.jpg


bu_lu_qia_de_ri_ji_nei_wen_-2_s.jpg

《布魯卡的日記》內頁(字畝文化提供)

人類是什麼?

動物們的觀察報告
사람이 뭐예요?
文、圖:文鍾勳(문종훈),張琪惠譯,青林國際,299元
適讀年齡:6歲~12歲
推薦原因: 知   圖 
動物學校開學了,貓頭鷹老師出了一份「人類觀察報告」作業。動物們用心查資料,列出好多特徵分析:黑猩猩畫出了人類的外觀,長頸鹿研究了人類的骨骼和器官,大象統計了人類的平均身高體重,變色龍則對人類的膚色感到好奇……從動物的眼光及口吻,來介紹關於人類的知識,比較各自特徵上的差異。越看越有趣,帶出好多可愛又豐富的知識,讓我們人類也重新認識了自己呢!【內容簡介

16-17.jpg


26_27.jpg

《人類是什麼?》內頁(青林國際提供)

麒麟湯

文:張維中,圖:南君,親子天下,420元
適讀年齡:10歲~12歲
推薦原因: 文   圖 
氤氳的古老澡堂裡,一段魔幻寫實的故事,關於老去,關於成長,關於愛與留存。當繁華人潮退盡,老屋抵不過歲月的痕跡,水氣蒸霧之中,走向斑駁消散的,除了壁畫上的一隻隻長頸鹿之外,還有老阿嬤腦海中的人生風景。把一切看在眼裡的小孫子,該如何力挽衰去的人事物景,讓家族的心血繼續延續下去呢?
本書的圖像美極了,精緻不流俗的畫筆,化文字為一幅幅氛圍濃郁的場景,映入眼簾後彷如身處其境,叫人震撼屏息。【內容簡介

qi_lin_tang_chun_tu_s.jpg


qi_lin_tang_chun_tu_-091911.jpg

《麒麟湯》內頁(親子天下提供)

陽光 空氣 花和水

文:林世仁,圖:唐唐,幼獅文藝,280元
推薦原因: 文 
精巧又不鑿痕跡地搬弄文字韻趣,為台灣孩子譜寫屬於自己的詩,作家林世仁再一次交出令人驚豔的創作。書中的50首詩,從日常周遭出發,放眼城市與宇宙,由文字衍生出的無限想像力,為平實的生活經驗,賦予格局與觀點兼具的文學美感。插畫家唐唐的繪圖,淡雅中帶有慧黠童趣,讓閱讀更加有滋有味。【內容簡介

食物工廠大探險

走吧!來趟食物的變身之旅
こうじょうたんけん たべもの編
文、圖:藤原徹司,卓文怡譯,小熊出版,320元
適讀年齡:3歲~12歲
推薦原因: 知   圖 
打開這本書,簡直像是走進了食物觀光工廠。以身歷其境的視角眼光,一一細訪食物從原料到商品的每道挑選、料理、製作、包裝工序,不僅鉅細靡遺、清楚明瞭,流暢的版面與精密的筆觸更是引人入勝。作者實地走訪日清、森永乳業等食品工廠,詳實重現內部縝密的機器操作場景,擬真程度叫人驚嘆連連。是一本好吃又好看,知識與趣味兼具的營養好書。【內容簡介

shi_wu_gong_chang_da_tan_xian_-nei_ye_-kua_ye_-5.jpg

shi_wu_gong_chang_da_tan_xian_-nei_ye_-kua_ye_-6.jpg


shi_wu_gong_chang_da_tan_xian_-nei_ye_-kua_ye_-7.jpg

《食物工廠大探險》內頁(小熊出版提供)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話題》漫畫基地正式開幕,展覽5大亮點一次打包,來這裡可玩一下午

全台首座漫畫基地,1月24日在文化部長鄭麗君與多位台灣漫畫家的揭牌下,宣告正式開幕,並同時推出「台漫六十〜尋找軌跡」展覽,地點位於台北市華陰街36號及38號。

鄭麗君表示,漫畫基地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一樓的漫畫主題商店是台灣漫畫面向世界的第一道櫥窗,也是讓國內外朋友認識台灣漫畫的絕佳管道。2、3樓除了營運團隊自行策展之外,也開放申請作為記者會、發表會、展覽之空間。4樓是漫畫創作者的家,提供進駐空間及創作設備,將持續規劃相關活動。目前為止,已經有法國安古蘭、日本北九州等單位正在洽談中,希望推出交流合作計畫。

開幕記者會中,台灣漫畫家邱若龍、蕭言中、阿推、常勝、阮光民、葉明軒等人皆應邀出席同慶。資深漫畫家劉興欽表示,從事漫畫創作70年,歷經過上世紀50年代漫畫審查政策,近年在政府重視下,才感受到身為漫畫創作者的榮譽感。

p1010023.jpg


p1010188-004suo_.jpg

台灣漫畫家一同出席漫畫基地的開幕活動

漫畫基地位在台北車站後站的老街道中,卻十分具有科技感。Openbook閱讀誌為大家整理了展覽的5大亮點:

一、互動遊戲,浮空投影

「台漫六十」特展,結合台漫原創IP與新科技的跨域多元整合,例如有《阿三哥與大嬸婆》拉霸遊戲機、《用九柑仔店》角色的3D浮空投影展示,以及《諸葛四郎》的射飛鏢遊戲、3D數位全息投影、3D模型展示。

she_fei_biao_4.gif

tou_ying_4_0.gif

此外參觀者還可以利用Kinect感應器直接與「會動的」巨型漫畫書進行互動,這些都是本次開幕展吸引關注的特色。


p1010201-008suo_.jpg

站在這本大書前,用手輕揮,書頁便會掀動。

二、展覽結合AR導覽

走入2樓展場,會立刻發現「台漫TC60」的APP,下載這個APP後,只要在展區看到有「AR」的標示,打開APP用手機鏡頭對準作品,便可看到更多作品的相關資訊與解說,還有作品內頁可欣賞。

img_9414-002suo_.jpg

1-001suo_.jpg

三、台漫六十,歷史回顧

歷史回顧區從台灣漫畫早期的發展如諸葛四郎,延伸到不同的漫畫獎項,帶出各個時期重要的漫畫家。包括:柯翠芬(納蘭真)、鄭問、高永、蕭言中、周顯宗、李勉之、阮光民。同時也介紹了1980、90年代興起的各種漫畫雜誌。從這些漫畫雜誌中的連載作品與作者,觀看出版社經營漫畫市場的角度,理解台灣原創漫畫的發展趨勢。

p1010196-006suo_.jpg

p1010194-005suo_.jpg

四、漫步台北城

「台灣漫畫基地」所在位置,正位於舊台北城附近。基地的北與南,分別是19世紀前後漢人移民集中的重要商業中心:大稻埕與艋舺,往南一點則是日治時期台北城最繁華的街道榮町。展區利用互動式螢幕,讓讀者碰觸螢幕,就可以看到由台灣漫畫家所繪製的當地地景,透過漫畫走讀舊台北的歷史風貌。

img_9445-003suo_.jpg

五、當代的多元創作

3樓的展區訴說了21世紀之後的台漫風光。因數位化浪潮衝擊紙本漫畫和整體出版市場,新世紀的漫畫家不再依賴商業出版,而大量在同人創作場域中找到創作空間與能量。此區分別以歷史關懷、民間信仰、都會生活、社會議題等4個次主題,呈現新世紀漫畫家創作的自由與多元特色。而從作者們的創作軌跡,包括商業/同人/紙本/數位,也可以尋找出未來台灣漫畫多角化發展的可能性。

p1010198.jpg

img_9462.jpg

彩蛋:拍照上傳IG,現場送拍立得照片1張

參觀完展覽,主辦單位還設計了精彩的小彩蛋。參觀者可以上傳自己的照片,並結合台漫展的畫框,輸出拍立得,成為觀展的紀念。

page2-011suo_.jpg

台漫六十–尋找軌跡

  • 展出日期:2019/1/25(五)至2019/2/28(四),每周一及2/4 ~ 2/7春節期間休館
  • 展覽時間:10 : 00 ~ 20 : 00
  • 展出地點:台灣漫畫基地(台北市大同區華陰街36、38號)
  • 指導單位:文化部
  • 主辦單位:台灣漫畫基地
  • 本展覽免費參觀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1-26 10:53
書.人生.施清真》生命如不朽繁星:馬拉與我,還有爸爸

「妳譯的那本《生命如不朽繁星》很好看。不好譯吧?我女兒還不賴。這個作家年紀多大?不到30歲?年紀輕輕,還真會寫!」

2013年,時報主編買下新銳作家安東尼‧馬拉(Anthony Marra)的處女作《The Constellation of Vital Phenomena》,徵詢我的意願,這個古怪的書名引起我的興趣,再加上小說以車臣為場景,我對車臣一無所悉,卻始終極感興趣,所以答應接下翻譯的工作。一讀之下,大為震撼:情節鋪陳、人物描析,文筆之洗鍊,這怎麼可能是一本初登文壇的處女作?

翻譯之時,這樣的心情不時浮現,對這位新銳作家也更好奇。根據書封的作者簡介,馬拉住在奧克蘭,距離我居住的舊金山不到20分鐘車程,於是我透過臉書跟他聯絡,隔天就收到回覆,約定見面商討譯稿。

譯了將近30本小說,第一次有機會當面跟作者請益,不免有點緊張。(日後馬拉告訴我,當時我拿出貼滿了小紙片的小說、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他覺得好像正在應試,心裡也很緊張。)馬拉本人跟書封照片一模一樣:黑框眼鏡,少年華髮,洋溢著濃濃的書卷氣。我們從字句的隱喻一直聊到創作的緣起,相約日後再敍。由於地利之便,我們果真又見了幾次面,兩人愈談愈深入,也讓我信心滿滿地交出譯稿。


he_zhao__6.jpg

與馬拉的合照(施清真提供)

2014年夏天,《The Constellation of Vital Phenomena》的繁體中文版在台灣上市,中文書名為《生命如不朽繁星》。那時這本小說在美國已是叫好又叫座的暢銷書,馬拉也廣受書評人激賞,因此我對《生命如不朽繁星》寄予厚望。但或許由於翻譯小說已開始式微,市場反應不如我所預期。這部小說似乎太艱深、太沮喪、太難讀,因此,當八十出頭的爸爸跟我說他讀完《生命如不朽繁星》,欣喜之餘,我不免覺得訝異。

媽媽向來是我的忠實讀者,但據我所知,爸爸從來沒有讀過我翻譯的小說。我不知道他為什麽挑了《生命如不朽繁星》,但我知道他很喜歡,也很欣賞這個「很會寫的年輕人」。

「半夜了耶,妳怎麼到現在才回家?」

2015年,馬拉應邀到台北參加國際書展,原本排定他和哈金對談,但那年冬天美東大雪,哈金無法成行,原本忙碌的行程多出空檔,馬拉因而暢遊台北,享受了一段他稱為「終生難忘的旅程」(a trip of lifetime)。短短幾天,馬拉走訪龍山寺、淡水、九份、平溪、烏來等觀光景點,再加上書展各項活動和媒體專訪,他天天累得幾乎眼睛都睜不開,但不願放棄任何一刻。馬拉對九份尤其印象深刻,那天天氣出奇清朗,遠山蒙上夕陽的暈黃,景緻極佳。夜晚時分,遊客散盡,薄霧漫過寧靜的街道,馬拉輕聲一嘆,轉頭跟我說:「我該怎樣把九份寫入我的小說?」

我全程陪同,隨行的還有主編嘉世強、編輯雅菁和我的好友阮安祖(Andrew Ryan)。大家興趣相近,一拍即合,暢談文學、電影、創作、時事,往往聊得忘了時間,天天將近半夜才回家。而爸爸總是等門,一看到我進門,他嘴裡嘮叨兩句,心情顯然放鬆,叮囑我不要太晚回家,然後回房休息。我早就過了需要爸媽等門的年齡,爸爸居然還把我當成小孩,我暗自嘟囔,但也感動又感激。父母對於子女,始終是一輩子的掛念。

「大姐,我跟妳說,爸爸走了……」

2016年,我如同往常回家過年,離開台北的那天晚上下著小雨,爸媽下樓送我上計程車,我隔著車窗跟他們說再見、承諾5月相見。回到舊金山的隔天晚上,小妹打電話來,跟我說爸爸走了,我馬上訂機票返台,踏上一趟最哀傷的返鄉之行。其後的一個月,事事物物有如一團迷霧,天天茫然地處理大事小事,以忙碌堵住心中的哀傷。葬禮過後,回到舊金山的家中,再也沒有事情需要處理,一時之間,哀傷如泉水般湧上心頭,再也堵不住。

我不能了解爸爸為什麼驟逝,也無法接受生命之中自此沒有爸爸的身影。生離死別,人人躲不了,傷逝之痛,卻是無論如何都準備不及。馬拉的短篇小說《我們一無所有》伴隨我度過那段悲傷的時日。只有坐到電腦前、進入小說中的世界、專注於譯寫,我才能夠暫且忘卻悲傷,靜心度日。譯稿完成之後,我約了馬拉餐敘,商討譯稿之時,我想起爸爸,眼淚一顆顆地流下,馬拉靜靜地聽我說話,有如一位知心的好朋友。

而馬拉確實成為我的好友。他是個用功的作家,更是個誠懇謙遜的年輕人。閱讀他的小說,你或許以為他個性沉鬱,心緒老成。但若細讀,你會發現他的小說其實夾帶一絲詼諧,雖然書寫戰亂流離,依然不失風趣,一如他的本人。他滴酒不沾,生活規律,勤於閱讀,努力書寫。他知道自己相當幸運,畢竟不是每一位新銳作家都交得出跟他一樣漂亮的成績單。在他身上,我看到一位年輕小說家的成長與掙扎。

有次我好奇一問:寫了兩本小說,第三本是不是比較容易?他想了想,跟我說其實不然。他說他原本以為自己會愈寫愈順手,殊不知愈寫愈疑惑,甚至躊躇不前,思前顧後。或許因為如此,他已經花了4年撰寫新作,寫寫停停,屢次改寫,甚至全部重來。身為他的譯者與讀者,我時常半開玩笑為新作催生,他也老老實實地跟我報告進度。看著他有時憂慮、有時欣喜、但始終孜孜不倦地書寫,作者付出了這等心力,譯者豈能懈怠?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馬拉漸漸琢磨出他想要說的故事,新作將以1940年代的西西里島和洛杉磯好萊塢為場景,側寫戰後歐美兩地的電影人和藝術家。他跟我說:「我得跟車臣說拜拜,嘗試一下陽光普照的南加州。」若是一切順利,馬拉新作可望於2019年秋天定稿。

思念是一條涓涓不息的溪流,隨同時光的大河流經心田,永不歇止。爸爸驟逝,是我一生最沉重的傷痛,時光或許能夠平緩我的哀傷,但絕對無法沖淡我的思念。來日翻譯馬拉新作之時,我會懷著對爸爸的思念,專心譯寫。我心想,這肯定是爸爸所願。


施清真
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大眾傳播碩士,西北大學人際傳播學博士。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及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現定居舊金山,專事翻譯寫作。譯作包括《羅馬四季》、《呼喚奇蹟的光》、《女孩們》、《我們一無所有》、《控制》、《生命如不朽繁星》、《蘇西的世界》、《神諭之夜》、《英倫魔法師》、《索特爾家的狗》、《老虎的妻子》、《防守的藝術》、《凱瑟和她的小說世界》等。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