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從女性漫遊者到城市與安居

走路、漫遊與旅行,這三個概念之間是否有關?是否相連?或者具有概念上的近似性?這三個概念都與主體的移動有關,「移動」是個與現代性相關的概念,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現代性的另一項重要特徵是城市,個體在城市間的移動經驗與轉換能力,構成討論現代社會的核心思考向度之一。

▉漫遊者?Flâneur/Flaneuse

文化評論家班雅明醉心於現代城市的風華綽約,經由自身的移動經驗與感受,他從法國詩人波特萊爾對巴黎街景的耽溺詩作,詮釋出「漫遊者」(Flâneur)這個象徵現代城市空間經驗而活靈活現的主角原型。

1985年,藝術史學者Janet Wolff在期刊《理論、文化與社會》(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中發表文章,提出一個發問:「為什麼沒有女性漫遊者?」

janet_wolff-horz_0.jpg
藝術史學者Janet Wolff(取自溫徹斯特大學官網)及《理論、文化與社會》(取自FB

「漫遊者」(Flâneur)這個字來自法文,乃是從19世紀巴黎發展中的都市文化與街頭生活誕生出來的特定族群與現象。這個字詞的原意指:無所事事地晃蕩、閒逛,在街頭張望著,觀賞街上發生的一切故事,自身也融入在都市景觀中的人。

隨著當時巴黎的林蔭大道、百貨公司、咖啡店等公共空間與商業活動的興盛,人際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頻繁,造就出城市文化、公共生活以及都市空間中的匿名性。在20世紀早期,這個概念成為探討都市空間與現代性特徵的重要切入點。

直到1980年代後,女性主義學者提出發問:為什麼這個字詞定義為男性陽性名詞屬性,毫不遮掩地傳達出現代城市空間經驗的男性中心?沒有「女性遊蕩者」(Flâneuse)這個字,見證了女性在城市公共空間「不存在」的真實。

man_you_4.jpg
Photo by Pierre Châtel-Innocenti on Unsplash

因為都市空間與現代性意涵對女性的拒斥,女性難以擁有在街道上遊盪、閒晃,或者無目的閒坐路邊觀看街景的生活權利:好女人與壞女人的隱形界線,框限了女性能夠占用的都市空間。只有女性性工作者才會大喇喇地停駐街頭。

這個發問看似鏗鏘有力,但引發的討論與關注相當有限。

有意思的是,同樣的問題意識與發問,在2016年捲土重來。紐約出身、目前定居巴黎的專欄作家艾爾金(Lauren Elkin),以《漫遊女子:大城小傳,踩踏都會空間的女性身姿》(Flâneuse: Women Walk the City in Paris, New York, Tokyo, Venice and London)一書,獲得《金融時報》、《衛報》等刊物列為2016年的年度選書;2017年再版,獲得《紐約時報》的2017年選書等各種獎項關注。

lauren_elkin-horz.jpg
作家艾爾金(取自tumblr)及近期在台出版的作品《漫遊女子:大城小傳,踩踏都會空間的女性身姿》

從1985年到2016年,跨越了卅年的女性主體提問,從原本帶有批判與一絲絲悲情的控訴,進入21世紀的女性已成為逡遊於全球城市的獨立個體,意志堅決、擁有豐富的個人資源,得以一探城市豐富的創意潛力,以及經由漫步來獲取解放能量。

那麼,在台灣看到的女性書寫與城市漫遊之間,又訴說出何種有趣的故事或空間經驗呢?

▉從自己的房間到城市探險

英國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曾提出,女人的自主與發展,來自於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間,這個論題成為女性主義空間論者的重要主張。吳爾芙其實也在1927年寫出〈街頭出沒:倫敦探險〉(Street Haunting: A London Adventure)這樣的文章,描述在冬日午後時光,穿越倫敦街頭所看到,城市的美好與充滿故事性的景象。

virginia_woolf-horz.jpg
作家吳爾芙(取自wiki)及其作品《街頭出沒:倫敦探險》

而早在1925年出版的小說《戴洛維夫人》,內容即是以戴洛維為晚上宴會買花,穿越倫敦街頭,與不同人相遇的故事。在小說中,主人翁戴洛維夫人清楚說出:「我喜歡在倫敦街頭散步,這比在鄉下更好。」

城市文化研究者從吳爾芙的文字連結上倫敦市區中心的西敏市、特拉法加廣場與攝政公園等重要文化地標,標示出倫敦城市發展與文學書寫的關係。許多評論家評析文學創作具現代主義意涵:現代性、都市生活與移動這些關鍵字,不僅可作為理解和詮釋其作品的思維向度,更解析出主張女性擁有獨立空間和城市間移動的行動主體概念。

「意識流」是吳爾芙被標籤的書寫風格。在《戴洛維夫人》書中,透過主角一面行走,遇到的人與場景,她心中搬演的小劇場,安靜地訴說著女性在移動中閱讀的城市地景。

有意思的是,這兩部作品中,女主角要出門、離開家,都有著具體明確的理由:戴洛維夫人要為晚宴買花,而街頭探險則是為了買鉛筆。這固然可以詮釋為朝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情境中,外出「消費」採購取代了自家生產。但另一個重要的意涵是,女人出門需要有個正當的理由。這和前述班雅明詮釋出「無所事事」,以遊逛、閒晃觀看行人與街景的男性城市漫遊者,果然差距不小,且充滿性別差異的意涵。

台灣女作家的漫遊經驗,或許首推朱天心。1977年出版的《擊壤歌》,以北一女高中三年記為主題,就是透過隨處漫遊來訴說青春的年少韶光。到了1997年,四十不惑的朱天心以《古都》重新書寫自身的城市漫遊路徑。文學評論者王德威指稱這篇小說是:「朱天心對自己文學來時路的一次巡禮。她以往作品的重要場景,從重慶南路到西門町,從中山北路到淡水鎮,又被她結實的走了一遍。」

man_you_.jpg
(Photo by Filip Mroz on Unsplash)

▉說城人對城市的愛戀

作家韓良露於2015年因病辭世,夫婿朱全斌整理其著作,於2017年出版《台北說城人》一書,記錄她在台北生活、豐富的城市生命經驗與記憶,特別是她經營南村落的文化據點,所開展出的城市導覽、慢活、美食、市集與在地城市文化的各項體驗與推廣紀錄。

lin_yu_tang_gu_ju_lin_ling_zhu_hui_tu_suo_.jpg
林語堂故居(《台北說城人》內頁,林凌寧繪,有鹿文化提供)

韓良露雖出生於高雄,但主要成長經驗在台北,最初住在新北投,後來舉家移居東門町,見證了當時台北東區快速起飛與擴張的軌跡。她曾與夫婿赴倫敦就學長住一段時間,返國後,成為推動台北城市文化活動的靈魂人物。

樂於旅行的韓良露說自己是個城市收集者,曾旅行到訪六十餘國、超過上百個城市,在許多城市短住長住過。她自承台北與倫敦都是故鄉,是她依戀與安居所在,是孕育她的城市母親。從北投天母移居到師大,創造出「南村落」,與其說是韓良露從旅行與居住中,看到城市紋理與生活經驗的改變,不如說是她以此為據點積極主張的「生活感」,為台北城市空間變遷,注入更多情緒感受、記憶與認同。

002tui_jian_xu_han_liang_lu_.jpg
《台北說城人》內頁(有鹿文化提供)

在台北城市蘊含的歷史記憶、文化軌跡、建築風華和城市地景之間,於韓良露來說,生命是一場大旅行。她自命為「說城人」,把生意做成文化的形象行銷,訴說著城市故事。藉由訴說,韓良露創造出女性移動與行動的主體價值,跳脫僅僅是「漫遊」的安靜存在,大聲地訴說自身與城市之間的愛戀。

▉移動、離散與再次安居

若說移動是時代賦予女性解放的一種能量,那麼大時代與動亂中的遷徙,則顯然訴說了另一種故事。齊邦媛2009年出版的回憶錄《巨流河》,獲得各方極大迴響,也囊獲諸多獎項。

《巨流河》是個人生命經驗的書寫,也是時代流轉的記憶。從中國大陸到台灣的移動與離散,自是不可或缺的內在命題,但終究仍是從個人家族出發,意在呈現強調歷史縱深的國家民族動盪。但2017年以齊邦媛的日記與隨筆形式再版的《一生中的一天》則是盤旋在個人生命與回憶間,訴說了80歲後,從台北獨自移居到養生村,啟航另一趟人生之旅的女性移動。

跨越各個世代,不同生命經驗,各自的性別主體,我們透過這些作品,看見女性在移動中所展現的主體意識,訴說故事的能量與豐富生命力的諸般美麗。

man_you_2.jpg
(Photo by Francisco Moreno on Unsplash)

man_you_nu_zi_.jpg漫遊女子:
大城小傳,踩踏都會空間的女性身姿

Flâneuse: Women Walk the City in Paris, New York, Tokyo, Venice, and London
作者:蘿倫.艾爾金(Lauren Elkin)
譯者:許淳涵
出版:網路與書出版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蘿倫.艾爾金(Lauren Elkin)
作家、評論家,評論文章常刊於《紐約時報書評》、《frieze》、《泰晤士文學副刊》,同時也是文藝雜誌《The White Review》特約編輯。曾出版評論文集《The End of Oulipo? An Attempt to Exhaust a Movement》(合著),小說《Floating Cities》也在法國以《Une Année à Venise》為名問世。土生土長紐約人,2004 年移居巴黎。在塞納河左岸住了多年後,如今搬到右岸生活,美麗城(Belleville)一帶常可見其漫步蹤跡。

 

yi_sheng_zhong_de_yi_tian_san_wen_.ri_ji_he_ji_.jpg 一生中的一天:散文.日記合輯
作者:齊邦媛
出版:爾雅出版社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齊邦媛(Chi, Pang-yuan)
1924年生,遼寧鐵嶺人。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1947年來台灣。1968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研究。1969年出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
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出版文學評論多種。對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

 

tai_bei_shuo_cheng_ren_.jpg 台北說城人
作者:韓良露
出版:有鹿文化公司
定價:33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韓良露(1958-2015)
美食家、旅行家、生活家、作家、非典型知識分子、公益文化推廣者;種種興趣、專長、投入與身分,讓她成為豐厚多元的文化人。
16歲開始於詩刊發表現代詩,開啟寫作之門,寫作觸角廣及影評、散文、電視和電影劇本等,曾獲台北文學獎、新聞局優良劇本獎、廣播金鐘獎、電視金鐘獎多項殊榮。2006年起,主持「南村落」,以藝文社會企業方式介入推廣、舉辦超過千場文化活動,重新詮釋在地文化,並因此榮獲2013年「台北文化獎」個人獎,被盛讚為「城市的文化魔術師」。2015年,以《良露家之味》榮獲圖書類金鼎獎。
平日喜歡研究星象、蒐集地上城鎮,著有《露水京都》《美好生活,其實很簡單:韓良露和李漁的「閒情偶寄」》《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良露家之味》《文化小露台》《台北回味》《上昇星座:生命地圖的起點》《靈魂占星:與靈魂對話的和諧生命》《小飲,良露:葡萄酒旅記》《一起,微醺:認識這世界的美妙旅程》等多部作品。
韓良露原來規劃與她一生的摯愛朱全斌,多相陪伴,一起過生活,也從事更多寫作、出版、電影等文化投入。但因緣果熟,於2015年3月3日捨報,留給她的夫婿、家人、朋友和眾多讀者豐美的著述和回憶,以及一門人生叩問真善美的修行功課。

 

gu_du_.jpg古都
作者:朱天心  
出版:印刻  
定價:24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朱天心
山東臨朐人,一九五八年三月生於高雄鳳山。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主編《三三集刊》,並多次榮獲時報文學獎及聯合報小說獎,現專事寫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昨日當我年輕時》、《未了》、《時移事往》、《我記得……》、《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小說家的政治周記》、《學飛的盟盟》、《古都》、《漫遊者》、《二十二歲之前》等書。

文學世家的背景使得朱天心在文壇出道甚早,初試啼聲的《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為她帶來廣大的忠實讀者,而近年來作品風格的轉變、涉及敏感的政治題材、尖銳犀利的筆調,以及近於議論和散文體的小說形式,則讓她的作品每一出版即引起諸多討論甚至爭議;許多評論者將她與張愛玲相提並論,文化研究學者柯裕棻更說:「朱天心是我們這個世代不能不知道的一個名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6-19 19:11
現場》為了孩子們,啟動643公里的壯闊長征:台東墨客閱讀小棧
墨客閱讀小棧於聚樂山莊民宿舉辦的音樂伴讀(台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墨客閱讀小棧於聚樂山莊民宿舉辦的音樂伴讀(台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漸入夏季的五月天,台東的陽光溫煦亮眼,一輛白色卡車平穩行駛於濱海公路上,一側是廣大無際的碧藍太平洋,另一側是鬱鬱蔥蔥的綠意山林。卡車繼續前行,接著在某個路口彎進產業道路,綿延的原始樹林伴隨卡車越發深入人煙罕至之境。當它抵達目的地,「喀噠」一聲向上拉開兩側車門,宛如即將飛翔的海鷗展開雙翅,翅膀底下盡是滿車的書籍,等待孩子們開啟閱讀。

這是台東縣政府文化處的行動書車,去年載著書籍旅行過縣內12個鄉鎮,今年繼續巡迴山林,從最北的長濱鄉,到達最南的達仁鄉,跑完全縣15個「墨客閱讀小棧」,便完成總長643公里的閱讀長征之旅。

2017hai_duan_guo_xiao_3.jpg
「喀噠」一聲,書車翅膀底下滿是書籍,去年墨客小棧跑過台東縣12個鄉鎮,圖為2017年在海端國小的活動現場。(圖片來源:崁頂一甲

643公里有多長?舉個數字當參考值:台灣最北端的富貴角到最南端的鵝鑾鼻,南北縱長也不過394公里。台東的行動書車就這樣一次又一次載滿優良課外讀物,駛過一處又一處的墨客閱讀小棧,將知識帶進圖書資源不夠完善的地區,就近服務學童。

其實,行動書車僅是整個「墨客閱讀小棧閱讀計畫」的一部分。台東縣幅員遼闊,各鄉鎮雖設有公立圖書館,但都位於人口密集之處,其他四散的社區、部落,礙於交通不便、圖書館借閱規定等因素,難有機會取得圖書資源。

為了讓閱讀更貼近生活,台東縣政府文化處從3年前開始推動墨客閱讀小棧閱讀計畫,尋找各鄉鎮適合的據點,或由各方推薦的山區校園、在地民宿、社區活動中心等,來規劃閱讀空間,擺置文化處圖書館的藏書,以及向各界募集到的出版品,用更便捷的節奏,進入在地居民的社區,或旅行到台東的遊客手中。

3年下來,墨客閱讀小棧不斷擴充據點,由北至南包含長濱鄉「情人沙灘民宿」、成功鎮「八斤子的家民宿」、海端鄉「閱讀樹屋」、池上鄉「閱讀勵學」、東河鄉「都蘭聚樂山莊民宿」、關山鎮「穗飽書房」、鹿野鄉「誠實書屋」、延平鄉「換日線民宿」、卑南鄉「敦親牧鄰民宿」、太麻里鄉「愛咪臥客民宿」、金峰鎮「麻茶屋民宿」、達仁鄉「安朔國小愛的書庫」、以及大武鄉「閱讀書角」。就連離島的蘭嶼鄉「藍海屋民宿」、綠島鄉「閱讀書閣」也都含括在內,每處小棧各有上千本的圖書。

假若墨客小棧是一個「點」,行動書車就是一條「線」,串連流動的距離成網成「面」。點線面的串接,讓知識得以遍地開花,讓原本鞭長「莫」及的偏鄉,變成鞭長「墨」及的書鄉,在眾志成城下成功地飄散書香。

2017hai_duan_guo_xiao_2.jpg
墨客閱讀小棧「閱讀派對」活動,由小提琴現場演奏拉開序幕。(圖片來源:崁頂一甲

5yue_24ri_ju_le_shan_zhuang_2.jpg
悠揚的琴聲帶動孩童們稚嫩的歌聲,共譜和諧的旋律。(東河鄉都蘭聚樂山莊民宿)

今年5月,另一項伴隨行動書車的活動「閱讀派對」,也緊鑼密鼓同步啟航。派對內容包括音樂欣賞、知識分享、閱讀盛會等三大主題,每場派對從早上9點至11點,連續進行兩小時的活動。

為了結合知識與美育,讓閱讀更輕鬆愉快,台東縣府文化處在活動設計上費了不少心思。每場皆由小提琴現場演奏歌手李玉剛的〈剛好遇見你〉揭開序幕,利用音樂拉近孩子們陌生與好奇的距離。接下來由跟著行動書車一同長途跋涉而來的兒童文學領域專家為孩子們說故事,故事結束後,還有點心時間,在音樂和食物的伴隨下,畫下愉悅的句點。

長年關注兒童閱讀的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游珮芸,今年首次加入這個計畫,受邀擔任其中4場活動的說故事老師,走訪了成功、達仁、東河和鹿野等地。

5yue_7ri_ba_jin_zi_de_jia_5.jpg
台東大學兒文所所長游珮芸,今年受邀擔任墨客閱讀小棧4場活動的說故事老師。(成功鎮八斤子的家民宿)

閱讀派對的原意旨在藉由說故事,引發學童們的閱讀興趣,進而宣傳墨客閱讀小棧及鄉鎮圖書館的功能,鼓勵多多利用這些閱讀空間。「引發閱讀興趣」因此成了游珮芸選書的關鍵。而另一個考量的要點是,參加活動的學校幾乎都是全校動員,從幼兒園到小六生一同參加,混齡範圍較廣,因此選書時也會盡量找短而有趣的故事作為暖場。

游珮芸選的故事,包括她專長的日本兒童文學,如長谷川義史的《安啦!安啦!》、寺村輝夫的《愛說話的荷包蛋》、宮澤賢治《要求很多的餐廳》等,或是配合派對準備的輕食茶飲,分享佩特.哈金絲的《門鈴又響了》──每次門鈴聲響,媽媽做的美味餅乾就會被先後來訪的客人們吃得越來越少的趣味故事,因為故事情節與現場情境高度疊合,往往引起小朋友熱烈反應。

5yue_21ri_cheng_shi_shu_wu_3.jpg
游珮芸專長日本兒童文學,帶來長谷川義史搞怪又逗趣的《安啦!安啦!》(鹿野鄉永安活動中心誠實書屋)

台灣作家的優秀作品,也是游珮芸的故事選項,像是林哲璋的《屁屁超人》、顏志豪的《變色羊不吃青菜》等,都是具有討論度的幽默故事,能營造講者與聽者良好的互動。

台東縣保有豐富的台灣原民文化,縣內的原住民族群占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此次游珮芸造訪的安朔國小,是台東縣境最南端的偏遠學校,其新化分校更是位於海拔七百多公尺處的山地部落小學,全校加上幼兒園僅20名學生,以排灣族為主。

而東河鄉的活動邀請都蘭國小全校七十幾位學生參加,其中阿美族與漢族約各占一半。鹿野鄉的活動,參加的有龍田國小與瑞豐國小共70名學生,以漢人族群居多。成功鎮則是東河國小與信義國小兩校80位學生,以阿美族人為主。

5yue_10ri_an_shuo_guo_xiao_xin_hua_fen_xiao_2.jpg
安朔國小的新化分校,全校包含幼兒園總數僅有20名學生。(達仁鄉安朔國小新化分校)

事實上,無論族群為何,無邪的孩子們彼此並無不同,聽故事的反應總是直率活潑,覺得有趣就哈哈大笑,要表達意見就大聲說出,睜著亮閃閃的眼睛,迫不及待想知道故事的結局。

說故事活動大約會在一小時內結束,接著孩子們還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可隨意到行動書車取書閱讀。書車左右兩側放滿書籍,每側各有4層書櫃,每層再分為4格,提供不同主題與適齡的書籍。繪本、橋樑書、小說和漫畫等類型的數量都相當平均,游珮芸在這裡會視孩子的年紀,憑直覺為他們挑書,但更多時候,孩子們喜歡自己選書。

行動書車與閱讀派對的活動,對這些孩子是相當特別的體驗,因為部分偏鄉學校的圖書室書籍較舊,也沒有資源和管道可以定期更新,所以書車運來大量的新書,讓他們興致勃勃。

5yue_21ri_cheng_shi_shu_wu_2.jpg
踩上輔助梯、踮起腳尖,個頭小的孩子也未必能搆得著最上層的書本。(鹿野鄉永安活動中心誠實書屋)

5yue_24ri_ju_le_shan_zhuang_5.jpg
即便被活動布條擋住,也鍥而不捨地想要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那本書。(東河鄉都蘭聚樂山莊民宿)

其實書車第三層以上的高處,就已經超過大部分孩子視線可及的範圍。即便踩上輔助梯、踮起腳尖,個頭小的孩子也未必能看到最上層的書本,但排隊輪到自己選書時,大夥兒可沒亂選,他們站在梯子上左顧右盼,只為認真挑中一本最喜歡的好書。有些飢渴的孩子甚至會急急翻閱完手中的繪本,又趕緊跑來借下一本書,只為好好把握這難得閱讀新書的機會。

說起印象最深刻的事,游珮芸提到,孩子們會在她說完故事後,主動跑來跟她說:「姊姊/阿姨,妳今天講的故事好好聽喔!」主持人開場介紹的「研究所所長」頭銜,顯然對孩子們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他們對游珮芸姊姊/阿姨講的故事是自發地產生興趣,並萌生渴望閱讀的念頭。游珮芸認為,這才是整場活動最寶貴的意義。

5yue_10ri_an_shuo_guo_xiao_xin_hua_fen_xiao_4.jpg
孩子們會在游珮芸說完故事後主動跑來對她說:「姊姊/阿姨妳今天講的故事好好聽喔!」(達仁鄉安朔國小新化分校)

行動書車停在小棧附近的戶外空地,孩子們會將自己千挑萬選的書本帶到涼亭裡,或坐在大樹下備妥的椅凳上讀書。有人結伴分享閱讀,有人獨自沉浸在書中世界,也有人拉著游珮芸,希望她繼續講不同的故事。

樹上偶爾傳來蟬鳴鳥叫聲,夾雜著樹蔭下小朋友討論故事的談笑話語。看著孩子們的笑容,游珮芸深深感動:「孩子們找書、讀書的畫面,是美麗的風景;可以說故事、聽故事,對我們雙方來說都是幸福的事。」

5yue_7ri_ba_jin_zi_de_jia_1.jpg
(成功鎮八斤子的家民宿)

閱讀就像一場既微觀、又壯闊的旅行,是藉由文字爬梳新世界的長征。而台東縣的墨客閱讀小棧閱讀計畫,則是讓每個小棧成為知識的驛站,將閱讀的推動具體化為空間上的長征,試圖解決縣境幅員遼闊造成的不便,進而改善圖書借閱率與流動率低落的困境。

閱讀派對的開場音樂〈剛好遇見你〉,歌詞裡有一句:「因為我剛好遇見你,留下足跡才美麗。」彷彿為墨客小棧的活動標示了詩意的註解──行動書車翻山越嶺的到來,這個緣分不只為孩子們留下美好的回憶,如果孩子們願意將閱讀養成習慣持續下去,這次活動種下去的、美麗的閱讀種子,必定能影響他們一生。

2017hai_duan_guo_xiao_.jpg
「因為我剛好遇見你,留下足跡才美麗。」彷彿為墨客小棧標示了詩意的註解。(圖片來源:崁頂一甲

幾場活動「長征」下來,游珮芸稱許活動的推廣效果很好。她充滿肯定地建議:「如果書車能更頻繁地定期帶新書去巡迴,形成常態性的活動,會讓孩子們對閱讀抱持更多的期待。」

今年年底,又逢四年一度的地方縣市長選舉,沒人敢保證墨客閱讀小棧的活動計畫,會不會因政治因素而宣告消失。我們只能殷切期盼,這643公里遠距閱讀服務的壯舉,未來還能在台東這個美麗自然的縣市,繼續不斷拉長它的珍貴旅程,由點抽成線、由線織成面,靠行動書車密密縫合出人與閱讀建立的關係。

(照片提供:台東縣政府文化處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109 探訪生命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

鄭問、大辣編輯部著,大辣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文   樂   獨     
鄭問是台灣漫畫的傳奇,也如同台灣所有的傳奇,只有在失去時才會被拿出來功歌頌德一番。本書的價值,不只在紀錄了鄭問的創作人生,每一則的回憶和見證,都來自當年和他一起打拼,開拓台灣漫畫新頁的夥伴。當活著的傳奇緬懷著逝去的追憶,結論如果仍是選擇面向亡者,而忽視那些還在人間穿梭不息的人們,那就只是在等待下一次的嘆息,並將傳奇的離世化成十五分鐘的空洞消費。
鄭問的大師地位,似乎還是不夠家喻戶曉,如今終於有了這麼一本氣勢磅礴的見本,真教人眼眶泛淚。各家對他的追憶和點評也各有擅場,不但投射出一幅踽踽獨行的大俠全息影像,也為台漫的發展留下不可多得的史料。【內容簡介

困在大腦裡的人

揭開腦死、昏迷、植物人的意識世界,一位腦神經科學家探索生與死的邊界
Into the Gray Zone:A Neuroscientist Explores the Border Between Life and Death
安卓恩.歐文(Adrian Owen)著,王念慈譯,采實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本書追問的不只是神經科學的演進,而是更深層的意識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在閉鎖或近乎植物的軀體內,是不是真的存有那21克的靈魂存在。如果死亡是自我意識的徹底消失,那麼本書的各個案例,是正遊走在生死邊界的狀態,折射「活著」的定義和意義,界定人之所以為人的標準。
植物人有沒有意識?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或許應該先討論一下什麼是意識。作者是第一線的大腦專家,試圖與那些被困在「意識灰色地帶」的心靈做溝通。雖是斬釘截鐵的科普,讀來卻有股靈異之感,對遲早都得跨越生死邊界的我們來說,這本善書是極好的預習。【內容簡介

水的導讀

如何從小池塘窺見太平洋?教你用五感探索自然
How To Read Water: Clues, Signs & Patterns from Puddles to the Sea
崔斯坦.古力(Tristan Gooley)著,簡萓靚譯,行人文化,4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是水,水在人體的比重也超過一半以上,無所不在。本書沒有生硬的知識傳授,或高舉環保大旗的說教,而是以身體重新去感知這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究水人之際,或許才能真正通生命的古今之變。
這本水書有淨化的功效,作者真是解水人,懂得以最直觀的方式,重新把我們帶回生命母體的懷抱中。與其說是科普,不如視為自(然)普——各式各樣的水知識信手拈來,點點滴滴,浩浩湯湯,讓人想見泰利斯說「水是萬物本原」時的清明。【內容簡介

花開少女華麗島

楊双子著,九歌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本書引領讀者穿越時空,在小說的類型、設定、情節、文字之外,帶著某種難以形容的神韻。從長篇《花開時節》到這部短篇集,那樣的神韻依舊濃郁強烈,未因篇幅改變而有所減損。虛構的過去竟比真實的歷史,更能體現往昔和今日的接合。
這本書的前世《花開時節》細寫百合情,做工講究,氣韻綿長,驀然解消了純文學與類型小說的分界。如今這批短篇各有所本,與日治作家大玩躲貓貓,短得餘音嫋嫋,意猶未盡,讓人越來越好奇這株異卉究竟會開出什麼樣的奇葩?【內容簡介

翻頁人生

The Bookseller
辛西亞.史旺森(Cynthia Swanson)著,林靜華譯,皇冠文化,399元
推薦原因: 樂  
原以為是多元宇宙的套路,卻不間斷地扭曲翻轉,不同的人生際遇糾結交錯,讓人懊悔的不是做出何種選擇,而是每條路最後都有無法逃避的代價和責任等在前方。故事背後有著殘忍的提醒:人生不會有更好的「如果」,只有非面對不可的當下。
小說的主梗有些微妙,是離魂?是奪舍?是雙重人格?是平行世界?就像午後夢境或發呆的空隙中,忽然一閃而過的另一個自己,另一段人生。這類故事越來越多,多少也呼應了地球掦昇觀,幾乎有點曼德拉效應了。【內容簡介

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台灣經典建築

凌宗魁著,鄭培哲繪,遠足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議   樂   獨     
新聞三不五時傳來某地古建物又突然在深夜自燃的消息,居住的不正義和唯發展主義,已經嚴重侵害了古蹟的保存。並非所有事物都不容消失,但如果失去了所有的根底和連繫,文化的樣貌也就只能如浮萍。雖是徹底「紙上談兵」的保存方式,只希望能喚起更多實際的留存。
本書在紙上重現消逝的、現存的以及未能成形的日治建築,口吻務實,卻別有童趣,像在做微縮模型,又有少女千尋的亂入感。這樣的打底之作很必要——每個地方的現貌,不論光鮮還是頹敗,都是千錘百鍊出來的。【內容簡介

今日公休:90歲書店老闆的生命情書

ほんじつ休ませて戴きます~人生最晩年、あふれ出た愛の言葉集
坂本健一著,李毓昭譯,太雅出版,2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當高齡化成為無法迴避的現實,各種因應中,書寫老人的故事或許是最常見也最常被忽略的一環。唯有當老人可以訴說、可以被聆聽,長照才不會淪於形式。本書主人翁的一生都與書店共度,有個人的悲喜,也有時代的轉折,值得一讀。哪怕看似長輩圖風格的手繪海報,在素人手繪的魅力之外,也藏著動人的洋蔥。
每位二手書店的歐吉桑都是故事,但這位卻因為手繪暖心海報的執念,讓故事更故事。每句平淡無奇的話,似乎都有一齣日劇在蠢動,尤其是和他老婆打來打去的相處之道,特別有韌性,像人與人之間。【內容簡介

基因編輯大革命

CRISPR如何改寫基因密碼、掌控演化、影響生命的未來
A Crack in Creation: Gene Editing and the Unthinkable Power to Control Evolution
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山繆爾.史騰伯格(Samuel H. Sternberg)著,王惟芬譯,天下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獨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是近來醫學的新熱點,許多過去視為無法醫治的疾病,在這類研究中似乎都找到了新的曙光,同時也在生物培育上取得新的成就。然而,這真的是萬靈丹,還是另一個泡沫,甚至是導向毀滅的毒藥?還需要更長期的觀察。作為第一線研究者,作者決定離開實驗室嘗試對話,假設這是影響未來的鉅變,我們也該試著聆聽和消化,不斷正反討論,才能釐清新科技的價值和危害。
有點專門的基因科普,重要性卻不可小覷,因為主角是CRISPR這個正在遺傳工程中大放異彩的基因組。有趣的是,它是在細菌身上發現的,而今卻成為基因編輯利器,足以改造所有生物的屬性。至於它會被用於療癒還是製造異形,這就是人類接下來的靈性試煉了。【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