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Openbook好書獎 導讀講座5》故事百寶箱
- 朗讀書籍:
《你在想什麼》《我在礦山的童年》《從前從前有一座森林》《同一個月亮》《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
(2017Openbook好書獎最佳童書) - 主講:莊世瑩(小大繪本館講師)
記錄報導/安靜
攝影/繁運隆、章倩萍、周月英
為孩子朗讀的經驗十分豐富的莊世瑩老師,為了呼應講座主題「故事百寶箱」,拉著一個紅色行李箱來到現場。身為繪本專業講師,她一看到現場,立刻請主辦單位撤掉為她安排的座椅,她不要站在舞台上講故事,而希望盡可能地靠近所有前來參加活動的大小朋友,讓他們可以看清楚繪本頁面上的圖畫。
開場前,莊世瑩特別請大家自己尋找最好的角度、調整椅子的方向來聽故事。現場絕大部分孩子都是父母陪著一起前來,莊世瑩特別強調,從零歲到人瑞,都很適合聽繪本故事。
故事百寶箱裡裝了什麼?小朋友回答:「有書。」
還有其他東西喔。莊世瑩首先拿出個「千里眼」,說:「我聽聲音就可以猜出裡面的數字。有誰可以幫忙我?」小朋友爭相舉手。
接著,莊世瑩請小女孩打開千里眼盒子,拿出裡面的骰子,決定好其中一面數字後再放進去。為了表示沒有偷看,莊世瑩特地轉過身去。小朋友放好後,把千里眼的盒子交還給她。莊世瑩搖了搖已經密封起來的盒子,問大家覺得剛剛這位小朋友選定的數字是多少?大家從一到六都猜,莊世瑩說她覺得是「3」,打開來給大家看,果然是「3」。
「這個老師好奇怪啊!不是要來講故事嗎?怎麼玩起千里眼的遊戲來了,老師的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呀?」沒錯,莊世瑩今天要講的第一本故事就是《你在想什麼》。
這是本「翻翻書」設計,內容關照情緒題材,圖像具高度的幽默感。「我看到了!」坐在邊邊的小朋友趁莊世瑩朗讀時,撇過身去、偷看翻翻書的內頁,當莊世瑩講到「嫉妒」,問大家嫉妒時腦袋會想什麼?小朋友馬上搶答:「蛇!」莊世瑩笑著和小朋友協商:「你們不要破梗嘛!」現場氣氛熱烈。
這天的天氣實在太舒服了,莊世瑩朗讀的咬字清晰、發音精準,稍遠一點有兩塊大石頭,成為VIP躺椅座,時不時會有小朋友過來躺在兩塊石頭上,舒服地聽老師講故事。
故事本身魔力無限,朗讀《你在想什麼?》時,現場氣氛活潑,小朋友與莊世瑩互動熱烈,接下來講《我在礦山的童年》時,小朋友先是發現這部繪本的圖像都是黑白的,隨著情節的開展,更安安靜靜地聽老師讀這個稍微有點沈重的故事。
「礦山」對現在的小朋友是陌生的,莊世瑩問小朋友知不知道什麼是礦山?大家都搖搖頭,但透過隨後的朗讀,小朋友們彷彿也進入故事中,安靜地聽完。莊世瑩最後問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大部分黑白的畫面中,只有兩個主角間借用的「圖形尺」是粉紅色的?小朋友說「有」。為什麼只有這把圖形尺是整本書中唯一有顏色的呢?莊世瑩請大家回去想想看。
接下來,莊世瑩從故事百寶箱內拿出一個小道具,小朋友的情緒high了起來。莊世瑩說她要種一束花,詢問小朋友,種花需要哪些東西?「水」「泥土」「種籽」「太陽」,莊世瑩以小魔女的姿勢,比畫著一一將大家提到的這幾個元素加進去,還特別添加了「愛心」,最後嘰嘰咕咕說了句咒語,咻一聲就變出了一束花。看到豔麗的羽毛花,大家哇地驚呼出聲,現場霎時一片活潑熱鬧。
這個橋段是莊世瑩精心設計的,魔術的演出沖淡了原先凝重的氣氛,變出魔術花之後,也順勢帶出了接著要朗讀的《從前從前有一座森林》。這本書除了用繽紛炫麗的圖像傳遞對生態的關懷,書中的另一個小小趣味點是,男主角老是忘記太太要他買麵包回家。讀到後來,小朋友都知道,他出門時,太太都會叮嚀一句:「別忘了買麵包回來喔。」這時,小朋友或把椅子拉得更靠近老師,或仰著頭認真看圖聽故事。
中場休息時,莊世瑩的故事百寶箱吸引了許多小朋友的興趣。大家擠上前來,爭相探頭觀看剛剛的千里耳和魔術道具,追問莊世瑩到底是如何聽聲音辨認數字,研究魔術道具機關的設計。就在莊世瑩忙著招呼眾多小朋友時,一位穿著粉色衣服的小女孩上前擁抱莊世瑩,莊世瑩被這突如其來的擁抱給感動了。緊接著,又有個小男孩把手上氣球做成的雪人,送給莊世瑩。
小朋友強調:「這是我自己做的喔!」「他的頭可以轉喔,可以轉好幾圈,可以再轉回來。」其他小朋友則好奇又羨豔地上前摸摸氣球,每個人都露出快樂的笑容。
莊世瑩感動地說:「這是我今年收到最棒的聖誕禮物!」
休息半小時後,莊世瑩問大家,這次要從「故事百寶箱」內拿什麼出來呢?「書」,小朋友不約而同地回答。
沒錯,老師這回拿出台灣知名繪本作家幾米的著作《同一個月亮》,開始朗讀。小朋友很細心地注意到,「月亮倒影下來」「月亮一開始像眉毛」「月亮變成半圓形」「月亮從細的到圓的」,鶴來了但是「牠的翅膀不見了」。故事講到最後,小朋友主動說「大家都被翰翰照顧了。」月亮旁邊的東西,從大鳥變成飛機,但月亮還是同一個。
當莊世瑩拿出《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立刻有小朋友說:「這本我看過了。」莊世瑩趕忙提醒:「那可以再聽一遍,你不要破我的梗喔。」小朋友點點頭。
「如果你有一個神祕行李箱,你想裝什麼?」莊世瑩問,小朋友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人要裝書,有人要裝很多玩具,也有人想裝很多魔術道具。
莊世瑩把握最後的半小時,把上半場朗讀過的《你在想什麼?》《我在礦山的童年》再次讀一遍,這時聽過前半場的小朋友,有的人把手錶壓在嘴巴上、有的用手指摀住嘴巴,因爲他們知道「不要講出故事的情節」「不要破老師的梗」。
這天下午,台中文學館的榕樹木棧平台前人來人往,這場繪本朗讀,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不少人或坐下來聽一下故事,或拿起手機拍照,大家互相成為彼此這個下午風景的一部分。
朗讀的最後階段,來了一位氣質優雅的婆婆,她遠遠地坐在一旁,靜靜聽老師讀故事,直到下半場結束,才起身離開。莊世瑩向現場讀者介紹「三讀繪本」的觀念,即:人生有三次和童話故事書相遇的機會,一次是當自己是個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為人父母或讀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第三次則是當我們經歷過人生很多事情後,再回過頭來讀同一本繪本,會有不同的啟發與感動。這時,坐在稍遠的婆婆,忍不住點頭認同。
立志當「故事奶奶」的莊世瑩,為孩子們讀繪本的理念是,不加入個人的說學逗唱,因爲她相信兒童的能力與好書的力量。她認為,說故事的人是藉著書本把故事帶到孩子面前,原汁原味呈現故事,不加入個人的展演,讓孩子主動去發現、探索,如果孩子在這過程中有所感觸想分享時,再和孩子互動。
莊世瑩表示,為孩子讀繪本,看場合、視孩子年齡與經驗選書,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像這天下午的場合,考慮到空間是開放式,人來人往,就比較不適合讀比較深沈或故事性較為纖細的書,而是選擇故事線較強的書。
對於「親子共讀」,莊世瑩強調,繪本不是讓孩子自己去讀的,共讀是大人和孩子一起去發現的歷程,就好比旅行一樣,只是親子共讀的旅行是在書中進行。但是朗讀者的詮釋、情感、溫度、聲音,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感受,朗讀者就像個引路人,不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是引領孩子去認識書中的世界。
大人小孩都沉醉其間的說故事時間很快來到尾聲。活動結束後,在場聽故事的大小朋友們,主動幫忙工作人員收拾椅子。喜歡聽故事的孩子,懂得主動幫忙做事,真是太棒了。●
2017Openbook 最佳童書 得獎作品如下:
- 文:琪歐.麥可莉兒,圖:伊莎貝爾.阿瑟諾《小狼不哭》(字畝文化)
- 幾米《同一個月亮》(大塊文化)
- 樓弘.莫侯《你在想什麼》(步步出版)
- 石川惠理子《我在礦山的童年》(步步出版)
- 張蓓瑜《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三民出版)
- 斐德利克.芒索《從前從前有一座森林》(水滴文化)
- 文:凱特.貝克,圖:鄒駿昇《最高的山.最深的海:世界自然奇觀》(小魯文化)
2017Openbook 最佳青少年圖書 得獎作品如下:
▇九場巡迴講座,讓我們陪你讀好書
主辦: | ![]() |
|
贊助: | ![]() |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 |
![]() |
英美書房》12月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美國百老匯音樂劇導演及製作人哈羅德.普林斯(Harold Prince),在最新回憶錄《感觸場合》(Sense of Occasion)裡,回顧了自己近70年的專業劇場生涯。書中介紹普林斯知名作品的製作過程,包含《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富麗秀》(Follies)、《瘋狂理髮師》(Sweeney Todd)、《艾薇塔》(Evita)、《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等,也提及他的良師益友喬治.艾博特(George Abbott)和其他多位知名合作夥伴,包括作曲家伯恩斯坦、桑漢(Stephen Sondheim)、導演兼編舞大師羅賓斯(Jerome Robbins)等人的合作故事。普林斯在百老匯巨大的成功,改變美國音樂劇的形式與內容,是劇院史上最具傳奇色彩,也擁有最長職業生涯的一人。
▉英國家喻戶曉的劍橋大學古典學者,同時也是《泰唔士報文學副刊》編輯的瑪莉.貝爾德(Mary Beard)於新書《女性與權力:一份宣言》(Women & Power: A Manifesto)中勇敢地為女性權益發聲,並往前追溯貶低女性及厭女症的起源,發現早在荷馬《奧德賽》裡男性主導的公民生活即可窺知。貝爾德更談及自己曾在公開場合為移民辯護時,遭受嚴重的人身攻擊,對方以她的長相與名字(Beard在英文裡是「鬍子」的意思)大做文章,並威脅她的生命安全。她想藉由這本書使人們重新思考:如果女性想要跳脫權力的框架,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定義「權力」這兩個字?為此我們還要再等待多少個世紀?本書獲《紐約時報》選書,《衛報》亦譽之為:「現代女性主義的經典之作。」
▉市面上或許已有超過50本關於美國拳王阿里(本名默罕默德.阿里)的著作,但由《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強納森.艾格(Jonathan Eig)所執筆的《Ali: A Life》卻是第一本囊括阿里整個人生,由出生至2016年6月3日逝世的作品。本書不僅為我們展現了阿里在拳擊界的非凡成就,更帶領讀者深入拳王的內心世界,一探那個因為反對種族歧視、白人優越主義,勇敢拒絕服役越南戰爭,擁有鬥士精神的阿里。艾格撰寫的不僅僅是一名優秀運動員的生涯,更是關於美國、種族、殘酷運動,以及一個勇敢改變世界的英雄。
▉愛倫坡終身大師獎得主的英國懸疑小說家肯.弗雷特(Ken Follett)相隔十年出版了王橋三部曲的最終篇《A Column of Fire》(前兩部曲分別為《聖殿春秋》以及《無盡世界》)。內容描述1558年的英國,天主教徒與新教徒的衝突一觸即發,皇室與平民間相互鬥爭,考驗著友情、忠誠和愛情。面臨如此險境,一名年輕間諜是否能保護他的女王?弗雷特以新作將讀者帶入一個強大君主、陰謀、殺戮與背叛的危險世界。
▉有法國「文字王子」之稱的法蘭西學院院士端木松(Jean d’Ormesson)12月5日因心臟病在家中過世,享耆壽92歲。法國總統馬克宏12月8日在巴黎為端木松舉行國葬儀式,並在致詞後,於覆蓋著法國國旗的靈柩上輕輕放上一枝鉛筆,表達對這位文學巨擘的敬意與懷念。
(圖片擷自新聞轉播影片)
端木松曾在自傳裡描寫自己的喪禮:「在作家馬爾羅的葬禮上,人們在棺木旁放了一隻貓;在政治家德法爾的葬禮上,人們放了一面國旗。而我,我想要人們為我放一枝鉛筆,一枝小時候寫字的鉛筆。」
端木松一生共出版過近50本散文和小說,根據《世界報》報導,其作品每一本的銷量都高達20萬冊,是法國最高產也最暢銷的作家之一。他曾於1971年憑藉小說《帝國的榮耀》獲得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
Lois Clary是舊金山機器人新興企業的工程師,公司的目標是製作出能取代工人差事的機器手臂。因為厭倦了每日難以下嚥的營養食品,Clary偶然間認識了一對在街上販賣飲食的兄弟。兩兄弟在簽證到期必須離開美國時,送給Clary一糰老麵做為禮物。為了讓這糰老麵活下去,Clary必須日復一日細心餵養,還得放音樂給它聽。Clary也因此開始嘗試烘焙,並且發現了結合食物與科技的祕密世界。史隆在這本書中精巧地結合矽谷的科技與美食文化,為讀者帶來全新的感受。
【產業新聞】
▉《紐約客》於12月11日發表由Kristen Roupenian撰寫的短篇小說〈Cat Person〉,迅速成為網路熱門話題。短短幾天內,該文在推特上被瘋狂轉貼,達到了破紀錄的點擊率,作者也因而順利將首本著作賣給英國一家出版商,版稅高達100萬美元。在〈Cat Person〉發表之前,Roupenian的推特追蹤人數甚至不到200人。
〈Cat Person〉講述Margot與比她年長的男人Robert之間的一場酸甜邂逅,獲得許多女性讀者的共鳴。
▉停泊於倫敦攝政運河上的Word On The Water,是英國唯一的一間水上書店。開業初期,經營者Paddy Screech與Jonathan Privett遭遇到不少阻礙,譬如運河管理單位便不斷向他們發出法律警告並開列罰單。然而在眾多支持者的幫助與連署(包括許多知名作家與社交媒體名人)下,英國政府最終妥協,同意他們永久停靠在目前的位置。Word On The Water如今成為許多愛書者的天堂,他們的營業時從不監視顧客,而是待在一旁折疊式的草坪椅上。Privett說:「我們遇到的情況不是偷書,而是放書。不斷有人偷偷將書擺到書架上,也不要求我們付錢,有時我們甚至發現這些書上頭還有作者本人的簽名。」
這間水上書店之所以如此成功,或許也可歸功於英國圖書業的興盛。去年英國實體書銷售量增加了8%,電子書的銷售量則持續大幅下降。相較之下,美國書市銷售幾年來都保持平穩。
▉美國加州3所小學的家長與教師因為學生識字率低,委請律師提告州政府未能提供兒童必要的學習資源。律師事務所代表稱:「加州政府意識到兒童讀寫教育危機已有5年了,至今卻仍未採取任何行動改善。這段期間內,那些生長在資源不足地區的孩童表現進一步惡化,甚至連最基本的識字能力都喪失了。州政府該為每個孩子的未來負起責任!」
加州教育部的發言人並未對此事發表評論,但他指出,加州擁有全美最好的低收入戶學生照顧方案,此外該州每年撥出一百多億美元協助資源不足的學生。明年起會有228個學區得到更大幫助,包括本案涉及的3所學校。●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