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平紀念專題 I 》曾珍珍:共創東華十年傳奇

他的哭聲非常的戲劇性,像被欺負的小孩對著忽然現身的母親,一肚子的委屈嘩然從喉頭衝出。然而,那哭聲卻又是成年男子難得發出的,游移在哽咽和嚎啕之間,一種宏亮、厚重的哀吟。

1999年9月22日,我打電話給當時蟄居在台北峨嵋街的李永平,邀請他到籌備中的花蓮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簡稱創英所)教授小說創作。一聽見我報上名字,他先說對我有印象(我的名字太好記了),然後就放聲大哭,為前一天集集大地震的死難者哀哭。「我在埔里寫作《海東青》,受難者中有好多是我熟識的人。」

一種不捨至親驟逝的哀嚎,持續了將近一分鐘或更長,至少迴盪在我的記憶裡的是一聲聲的長嘯,我從未聽見成年男子這樣哭過。之後,他平靜下來,很爽快就答應了我的邀請,說到花蓮教學生寫小說很好,尤其文學院有楊牧坐鎮。繼巨著《海東青》之後,前一年他完成了《朱鴒夢遊仙境》,由聯合文學出版。除了在東吳兼課之外,他靠著作和翻譯稿費過活,生活並不寬裕。

那時,東華英美系的創系系主任吳潛誠教授因病歸建台大外文系,我臨危授命,擔任代理系主任,需要在下學年度成立甫獲教育部核准設立的創英所。創英所的文學創作組碩士班是國內首創的MFA in Creative Writing,除了創作教學之外,希望培養學生透過英文閱讀經典原著或譯作的能力,藉此開拓台灣新生代作家的世界文學視野。

經由鍾玲的推薦,小說文類我們鎖定了聘請李永平。鍾玲是這麼說的:「如果敢冒險的話,去請李永平出山效力。」我腦海裡浮現那位有著雪肌、抿著紅唇,從台大文學院一樓走廊向著盡頭教室走來,替顏元叔教授監考的助教。他身材魁梧、英氣煥發,神色卻有點身在心不在的惶憂。這人後來陸續寫了《吉陵春秋》和開創馬華文學風潮的名著。最重要的是,他獲有美國聖路易士華盛頓大學的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兼具副教授資格,的確是不二人選。我徵詢楊牧的意見,他明確地說:當然可以。

電話中說定後隔兩天,李永平就來信確認他願加入創英所,隨函附有兩頁給楊牧的信,以乾淨、工整的筆跡寫在稿紙上。楊牧特別囑咐我提聘時,一定要同時將他的著作送外審,讓李永平得以正教授職銜接聘。楊牧說這是他該得的尊重,不僅薪資較高,重回學院之後,更不必再為升等傷神,可以專心創作。基於愛才,楊牧盡心盡力呵護李永平。顧念他單身住在宿舍,三不五時出外闖蕩,難免發生意外,特地送他一支辦了號碼的手機,這號碼隨著李永平直到他辭世。

2000年秋,李永平移居花蓮,展開他後續9年的教書生涯,主要教授小說創作和翻譯。不久,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兼課的郭強生也接受楊牧的邀請,回台加入創英所的師資陣容,他教授的課程相當多元,涵蓋了劇本創作、戲劇導讀、音樂劇入門、經典作家研究等。

我們同時也首開先例,向校方爭取用教育部核可的一個正職員額,聘請一年一聘的駐校作家,藉此活絡學院與文壇的資源流通。第一任為詩人瘂弦,後來黃春明、羅智成、林正盛、鄭愁予、莊信正、林俊穎等先後受邀。我則主要負責零學分但必修的英文短篇小說導讀,用從王文興老師習得的訣竅,培養學生寫作者必備的精讀功夫。

創英所一開張,立刻吸引全台具有潛力的年輕寫手前來報名。初期的學生真是人才濟濟,多是帶槍來投靠的,如方梓、施俊州、孫梓評、王威智、許榮哲、甘耀明、何致和等。第一屆錄取的學生中甚至還包括舞鶴,只是他一學期沒上完,就辦理退學,大概看穿表面的風光背後,其實師資和經費相當匱乏。

駐校作家是客卿,中文系師資如王文進和郝譽翔等是外援。在拮据中勉力運作,為了不辜負群英薈萃的因緣,很自然地,李永平、郭強生和我形成了學生口中的鐵三角。透過我們三人的合作無間,以及學生彼此的相互激盪,創英所10年慘澹經營,卻成就了台灣文壇風聞的一則傳奇:因為師生作品在10年間直至今日,屢屢攬括國內重要文學獎項,甚至包括國家文藝獎和金鼎獎等,所謂的東華幫儼然形成。

後來,因併校導致組織調整,創英所停招,東華的MFA in Creative Writing轉由須文蔚和吳明益主導的華文系接辦,再造下一波風潮。其實,決定停招也與李永平決定年滿60歲退休,以便專心寫作,鐵三角從此無以為繼有關。讓李永平決定退休則與一場車禍意外有關,這場午夜發生在理想大地度假村附近縣道的車禍,毀了他平日代步的紅色跑車。雖然他毫髮未損,而遭撞的原住民箱型車也奇蹟似地只有尾端凹陷,車內父女均安,然而跑車車頭全毀,為了避開連鎖禍患,他當下決定離開花蓮,定居淡水專心寫作。

在告別式中,郭強生對我說,創英所十年如夢一場。從我的角度回顧,對小說家李永平而言,以他的震後哀嚎為序曲,終止於他那部撞毀的紅色跑車的9年歲月,恐怕是自稱浪子的他一生中難得的彷彿有家的歲月,也是他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他在東華動筆寫《雨雪霏霏》,完成了「月河三部曲」的前兩部。他甚至談了一場戀愛,幾乎可以成家。如果有人在旁悉心照顧,或可避掉罹癌猝逝的結局。哀惋的缺憾背後的故事,經過時間的沈澱,或可留待當事人日後細細訴說。

李永平的真性情表現在教學上,則是他鏗鏘有力,講課如唱戲般全神投入的個人風格。他喜歡在研究室上課,隔鄰就是我的研究室。不知為什麼,我多年來對於隔壁傳來的一波波大聲公似抑揚起伏的說書聲浪,完全不以為意。就像直到他退休,我才警覺會不會有二手煙透過天花板上頭相通的空隙,經年累月侵入我的肺部?鐵三角的豪氣相挺可以神奇地擴大包容,由此可證。

不只我挺他,他也挺我,像兄長。他喜歡說,我們一起在東華,像兄弟姊妹。中文系的教授,無論年長或年輕,大多跟他友好,像劉漢初和許又方。有人疼惜,本是傑出作家的特權。

李永平曾於2002年獲頒人社院教學特優獎,學生的評量是獲獎的重要準據之一,可見重回學院教書的他多麼受到學生歡迎。他開授翻譯課,教書技巧別具特色,用心地以3種不同顏色的筆,依信達雅不同性質的缺陷,批改學生的翻譯習作。傾力創作的他並不吝惜時間細改學生作業,這是一絕。

校方要求獲獎者撰寫短文陳述教學理念與方法,東華圖書館裡陳列有李永平當年的得獎自述〈不忍〉,其中生動地描寫了自己如何咬緊牙關忍住突襲的五十肩疼痛,把一堂課教完。文末,他寫道:「只要心存不忍,每一位老師都可以成為問心無愧的好老師。不忍,是人類的最高情操,可卻是我們作老師的人最基本的道德準則。」

對創英所的學生而言,永平老師的魅力應該就是他那非常另類的,帶點頑童興味的率真,以及耐人尋味的,郭強生所謂的細膩的溫柔。拋開人性的脆弱不說,為人師,除了專業涵養之外,他活脫是個具有母性的大頑童。有回,大夥兒出遊至富源的蝴蝶谷,眼看谷泉碧綠沁人,管它有我和幾位女學生在旁,他脫掉上衣,褪去外褲,幾乎半裸著身一骨碌游入谷中,其他的男同學好幾個跟進,一幅母鴨帶小鴨戲水的景象。忘情的時候,他的確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小孩。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勒比海詩人沃克特(Derek Walcott)2002年訪台時曾到創英所演講,我們特別安排他住宿於位在山巔、面向太平洋的遠來大飯店。晚上餐敘,李永平單獨搭我的車前往,車子駛進地下停車場,他突然有感而發對我說:「珍珍,我告訴你啊,我一定可以活到一百歲,寫出一部又一部的小說,然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現在他走了,留下一部未完成的《新俠女圖》。去(2016)年在國家文藝獎頒獎典禮中,他喜孜孜地對我說他正在寫一部武俠小說,聚焦於俠女復仇而且成功。7月底,我和邱貴芬、詹閩旭、甘耀明及何致和到他淡水的家探望他。他雖然身形枯瘦,但活力十足,跟大家講了約一小時的話,特別強調他之所以必須離開馬來西亞,是因為支持沙撈越獨立,得罪當局,還特別指著牆上張掛著的一面沙撈越共和國國旗。

他特別要我上樓去看看他的書房。位於樓中樓上層的書房坪數極小,但有窗,面向淡水河和觀音山。窗的左旁貼了一張紙,上寫《新俠女圖》全書章回回目。一部志在提升華語武俠小說藝術境界的傑作,雖來不及完成,情節在他的構想中卻已完備。在某次訪談中,他曾提及,如果未能完成這部武俠小說,他會陰魂不散。我非常好奇,一個母性與童心兼具的小說家,會以什麼方式還魂?

那天離開他淡水公寓前,我特別趨前給了他一個深深的擁抱。與他同事9年,無意間共創了東華創英所傳奇,是我學術生涯的驚喜之旅。與他的友情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關係之一,定義了超越性別的豪氣相挺。而今,他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至於文學的生命,將由萬千讀者接續繁衍。

李永平_縮_李芙萱提供.jpg
作家李永平(李芙萱提供)

「作家的老師:李永平」紀念專題其他文章

延伸閱讀:

追思李永平》黃錦樹:漫遊,回返,一趟旅程

0817-書盒-立體模擬300(合)_0.jpg月河三部曲
作者:李永平
出版社:麥田  
定價:2300元
內容簡介➤

1087914916_m_0.jpg吉陵春秋
作者:李永平  
出版社:洪範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永平
1947年生於英屬婆羅洲沙勞越邦古晉市。中學畢業後來台就學。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後,留系擔任助教,並任《中外文學》雜誌執行編輯。後赴美深造,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東吳大學英文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2009年退休,受聘為東華大學榮譽教授。著有《婆羅洲之子》、《拉子婦》、《吉陵春秋》、《海東青:台北的一則寓言》、《朱鴒漫遊仙境》、《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大河盡頭》(上下卷)、《朱鴒書》。另有多部譯作。
《吉陵春秋》曾獲「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及聯合報小說獎。《海東青》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大河盡頭》(上卷:溯流)獲2008年度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亞洲週刊全球十大中文小說、第三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大河盡頭》(下卷:山)獲2011年度亞洲週刊全球十大中文小說、台北書展大獎、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大陸版《大河盡頭》上下卷獲鳯凰網2012年度「中國十大好書」獎。2014年獲中國廣東中山市第三屆「中山杯全球華人文學奬」大獎。2016年獲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第六屆文學星雲獎貢獻獎、獲頒第十一屆台大傑出校友。
相關著作:《大河盡頭(上卷:溯流)》《大河盡頭(下卷:山)》《大河盡頭(上):溯流 (珍藏版)》《大河盡頭(下):山 (珍藏版)》《朱鴒書(珍藏版)》《朱鴒書》《雨雪霏霏(全新修訂版)》《雨雪霏霏(珍藏版)》《大河盡頭(上卷:溯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曾珍珍(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2017-10-30 12:11
李永平紀念專題 II 》郭強生:大河盡頭的沉默

2017年6月20日,我聽說李永平已從振興醫院轉診到台大,隔日即將進行手術。22日前往探視,當天他卻又因手術後一些狀況再進行了另一次小手術。我在加護病房外等待了一個多小時,與風塵僕僕剛從馬來西亞趕來的永平胞妹淑華聊了許久。

她說,家中兄弟姐妹眾多,身為大哥的李永平沉默寡言,弟妹們都有點怕她,只有她跟哥哥比較親,因為都喜歡閱讀。少年李永平經常抱回家一堆中文書,一個人埋首書堆,看後會把喜歡的幾本塞給她。淑華對哥哥離鄉赴台求學前最深刻難忘的印象,就是兄妹倆一起靜靜讀書的時光。

哥哥常常一個人跑出去一兩天,問他去哪裡,他也不說。家裡小孩太多了,沒人管他。後來才知道他常常一個人在叢林裡亂逛。

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問。

喔,那時候在還是英屬殖民地的家鄉,最好的出路就是念英語專科,然後進政府當公務員。家裡經濟不是很好,繼續念英語學校是不小的一筆開銷,只能投資在一個孩子的身上。只有我和哥哥比較會念書,但是哥哥對當公務員沒有興趣,所以父親只好決定讓我在當地繼續念書。

那天沒有見到生病的李永平,卻與那個帶著些陰鬱的少年李永平有了一種初遇的感覺。

多數人認識的是文學的李永平,作家的李永平。但是曾與他在東華大學共事近十個寒暑,我們曾一起打造了華文世界第一間文學創作研究所,大概沒有太多的文壇朋友有這樣的機會,如此近距離地與他長期相處過。

說起來,他應該算我的老師輩。我的高中同班同學考進中山外文系,開學沒多久便開口閉口他們系上有一位超酷超狂的年輕教授。那是我第一次聽到李永平的名字,《吉陵春秋》都還沒有完成。

當年中山也是一座新成立的大學,李永平是剛學成歸國的博士。對我來說,我們於2000年首次相遇於也是剛成立不久的東華大學,彷彿有種人生的翻轉與複寫。這一回,近鄉情怯的人換成了是我。

《吉陵春秋》出版後的好評如潮,在我出國前就已見識到。初跨入文壇擔任副刊編輯,我對當年李永平的狂傲與火爆浪子行徑也時有耳聞。但是當我終於初見本人,在我面前的卻是一位非常和善體貼的前輩。一路共事下來,得到的也始終是他的鼓勵與相挺。我更忘不了的是,第一次看見他在學生作業上的評語,用工整秀麗的字體,密密麻麻寫了快一整頁。

我們不定時聚餐,幾瓶啤酒下肚後的李永平卻又是另一個樣兒。或是突然陷入時移事往的感傷,或是對眼前台灣的種種亂象激動不已。事後他又恢復了如常的悠然瀟灑,在還沒有全面禁菸的校園,常看得見他獨自遠眺著奇萊山稜邊抽著菸的身影。

但是我漸漸知道,李永平是寂寞的。不管是當年的盛氣凌人,或是此刻的溫良平和,也許都不過是一種自我的武裝。他一直在一種失根的心情下,在找尋一種能夠落地生根的方式。甚至,創作到最後也只是不得不然的選項,另一種的武裝。

那日離開台大醫院後,我一直忘不了淑華對我描述的少年李永平。

日後有許多評論家總在李永平的身分表態上打轉,彷彿身分是一種可以穿脫更改的外衣。當然,他們著眼的主要是國族意識形態所界定的身分,從來不是存在主義式的辯證。

我看到的李永平,在還是白色恐怖尾聲的民國50年代來到台灣,揮之不去的是做為殖民地人民只有沉默的悲哀。隨之而來的卻又是台灣當局對左傾思想的風聲鶴唳,馬來華人與馬共的淵緣,讓這個隻身來台的年輕人只能繼續戰戰兢兢。

直到一部《吉陵春秋》的成功,曾讓他暫時躋身「主流」、「正統」的位置,等到《海東青》出版之時,台灣的本土意識開始萌芽,其後《朱鴒漫遊仙境》更顯得不合時宜。回頭去書寫婆羅洲,打造一座想像的桃花源,那個婆羅洲仍然不等同於故鄉,而是純屬虛構的文學仙境。終於在《大河盡頭》裡,他可以重新假託一個少年的眼光。念念不忘的朱鴒,不過是一個在他心中已經死去的夢想,只有藉著文字一次次讓她復活……

在解嚴後大鳴大放社會氛圍中成長的一代,對於上一代永遠的欲言又止無法理解,尤其對於顛沛流離的人生缺乏同理。我甚至會懷疑,在台灣生活了近50年,李永平最後沒能寫出一部以台灣為題材的作品而獲得一致推崇,會不會也是他的遺憾?

儘管文字炫麗磅礡,格局宏大氣魄,那終究是小說。現實人生中的李永平,毋寧仍是沉默的。

一如那個婆羅洲的少年,只能冷冷地看著他周遭所發生的一切,選擇獨自走進叢林中。

IMG_3368.JPG
作家李永平以《大河盡頭》獲2008年開卷年度好書,應邀在淡水河邊拍攝好書獎BV。(周月英攝)

「作家的老師:李永平」紀念專題其他文章

延伸閱讀:

追思李永平》黃錦樹:漫遊,回返,一趟旅程

0817-書盒-立體模擬300(合)_0.jpg月河三部曲
作者:李永平
出版社:麥田  
定價:2300元
內容簡介➤

1087914916_m_0.jpg吉陵春秋
作者:李永平  
出版社:洪範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永平
1947年生於英屬婆羅洲沙勞越邦古晉市。中學畢業後來台就學。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後,留系擔任助教,並任《中外文學》雜誌執行編輯。後赴美深造,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東吳大學英文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2009年退休,受聘為東華大學榮譽教授。著有《婆羅洲之子》、《拉子婦》、《吉陵春秋》、《海東青:台北的一則寓言》、《朱鴒漫遊仙境》、《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大河盡頭》(上下卷)、《朱鴒書》。另有多部譯作。
《吉陵春秋》曾獲「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及聯合報小說獎。《海東青》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大河盡頭》(上卷:溯流)獲2008年度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亞洲週刊全球十大中文小說、第三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大河盡頭》(下卷:山)獲2011年度亞洲週刊全球十大中文小說、台北書展大獎、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大陸版《大河盡頭》上下卷獲鳯凰網2012年度「中國十大好書」獎。2014年獲中國廣東中山市第三屆「中山杯全球華人文學奬」大獎。2016年獲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第六屆文學星雲獎貢獻獎、獲頒第十一屆台大傑出校友。
相關著作:《大河盡頭(上卷:溯流)》《大河盡頭(下卷:山)》《大河盡頭(上):溯流 (珍藏版)》《大河盡頭(下):山 (珍藏版)》《朱鴒書(珍藏版)》《朱鴒書》《雨雪霏霏(全新修訂版)》《雨雪霏霏(珍藏版)》《大河盡頭(上卷:溯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10-30 12:10
童書短評》#14 讀童書陪孩子認識自己與世界

魚市場
うおいちば
安江惠著,田中清代繪,高明美譯,步步出版,300元,適讀年齡:3歲至10歲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港口的外頭是一片漆黑的大海,只有魚市場閃亮亮的浮現在眼前。」小清一早就跟著家人到魚市場,爺爺領著她認識各種魚類……
本書創作背景取材自東京靜岡縣附近的沼津魚市場,藉由祖孫的對話,引領讀者彷如親臨魚市場。作者以畫筆細膩,描繪琳琅滿目的魚種,帶出漁獲交易過程,以及市場中工作者的辛勞圖像。生命力十足的魚類和勞動者身影,傳達出作者溫暖的人文關懷,是一本兼具知識性與藝術性的科學圖畫書。【內容簡介


米尼諾:寶寶的異想世界
El Menino
伊索爾(Isol)著,李家蘭譯,步步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文   圖   創 
「這個新來的孩子,好像還不知道怎麼使用這一副屬於地球人的身體。他什麼都看不清楚,剛學會呼吸……」書名中的「米尼諾」(Menino)是葡萄牙語中「男孩」的意思,在這個故事裡則用來指稱剛出生的寶寶。作者用詼諧幽默,富想像力的方式,以新視角詮釋寶寶的身體構造及內心思緒,一步步帶出孩子成長的過程。全書結構完整,可以讓大一點的孩子認識自己,或者了解弟弟妹妹。
「眼前的大人其實也曾是一個小孩」,每個人都曾是米尼諾,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孩子或父母,看到這本書時都能會心一笑,喚起深埋大人們心中的童趣,非常適合親子共讀。【內容簡介

簡單老師和想變可愛的獅子
かんたんせんせいとライオン
齊藤洋著,李慧娟譯,大森裕子繪,台灣東方出版,230元,適讀年齡:6歲以上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創 
「我想要變成一隻哈姆太郎,憨厚又可愛的小動物!」這句話居然出自一隻獅子巴姆的嘴巴。簡單老師聽到之後,開始幫他想各種奇怪的辦法。但是,該怎麼讓獅子變可愛呢?
外表兇猛的獅子,因為自己不受歡迎而鬱鬱寡歡,簡單老師幫他改變了外表,其他動物們還是紛紛嚇跑。因為重點也許不在外表。本書是「簡單老師」系列作品之一,這套作品一向不落言詮,在遊戲中讓孩子想像世界的各種可能,是趣味十足的橋樑書。【內容簡介


棕先生的神奇帽子
Mr. Brown’s fantastic hat
文、圖:今井彩乃,宋珮譯,維京國際出版,300元,適讀年齡:3歲以上
推薦原因: 知   文   圖 
有著漂亮帽子的棕先生一個人住,沒有朋友的他,其實非常寂寞。有一天,啄木鳥不請自來地在帽子上築巢,甚至找來更多同伴。棕先生雖然一開始覺得很困擾,但漸漸喜歡上鳥叫聲。有一天,鳥兒朋友突然全飛走了……
多次入圍波隆那插畫展的日本繪本作家今井彩乃,以溫暖細緻的畫筆,創作了這部充滿想像卻又藏著一些寂寞的作品,以季節的輪替,為孩子訴說在生命中與朋友聚散的故事。【內容簡介


我本來就很愛你啊!
I Love You Already!
喬里.約翰(Jory John)著,李紫蓉譯,班傑.戴維斯(Benji Davies)繪,小天下出版,300元,適讀年齡:4歲至8歲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大熊,你看!天氣這麼好,誰想自己待在家啊?」
「我。」
悠閒的週末早晨,天氣正好,大熊卻只想懶洋洋待在家,可是鴨子還是拉了大熊出去散步,千方百計想討大熊歡心,就為了讓大熊更喜歡他。一個很宅,一個很外向,書中角色個性都很鮮明。作者以簡潔的對白和生活化的情節,帶領孩子思考:互相陪伴與享受獨處並不衝突,幽默逗趣,溫馨可愛。如同大熊所說:「我本來就很喜歡你,但我也喜歡自己一個靜靜的……」【內容簡介

快快城市:最快的爺爺
빨리빨리 나라에서: 제일 빠른 할아버지
朴永玉(박영옥)著,惠敬(혜경)繪,葉雨純譯,台灣東方出版,280元,適讀年齡:4歲以上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在快快城市裡,所有事情都必須學得很快,所以進度落後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一坐到鋼琴前,老師就來了,耳朵裡充滿了各種催促的聲音。「為什麼這麼晚?快去洗手、練鋼琴!」快,快,快,但是我的手指快不起來啊……
書中描繪已經整日行程滿檔,卻仍被大人催促著「快一點」的孩子,沒有喘息空間的生活。對比步調緩慢的爺爺,提醒大人緩慢的重要性,為孩子抒發生活壓力,十分可愛卻具有孩童觀點。【內容簡介


去冒險
哲也 著,陳美燕繪,小魯文化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哲也以一貫幽默風趣的筆法,描繪孩子出門「冒險」前的親子對話。媽媽千叮嚀萬囑咐,預設了各種離奇古怪的遭遇和應對方案,渾然不覺這只會給孩子帶來好大好重的負擔。
而孩子總是喜歡冒險的,在他們的想像中,累了就把大樹當床鋪,遇到大火龍就講個笑話給牠聽,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解決的。「想太多」的媽媽,最後能不能放手讓孩子去冒險呢?孩子與媽媽之間的互動表現溫馨可愛,母子間的信任和依戀情感也很動人。如果可以多加一點孩子出門後,在城市中冒險的情節,那就更棒了。【內容簡介
 

彼得與他的寶貝
PAX
莎拉.潘尼帕克(Sara Pennypacker)著,雍‧卡拉森(Jon Klassen)繪,黃筱茵譯,小麥田出版,320元,小學高年齡以上
推薦原因: 趣   圖 
「我以前有一隻狐狸,我們放了他。我們把他留在路邊。我爸說我們不得不,可是我根本不應該那樣做。」父親以搬家為由,讓男孩彼得遺棄了相伴相依的寵物狐狸佩克斯。後悔的彼得,無助的佩克斯,踏上了尋找彼此的路。
故事以戰亂為背景,描述小男孩與狐狸彼此的成長與冒險。作者以溫暖的筆調,展示生命的殘酷,真摯動人。文學性強,故事發展充滿驚奇。【內容簡介

微笑吧!動物天使
陳三義著,尤淑瑜繪,台灣東方出版,280元,適讀年齡:9歲以上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皓皓醫師是位充滿愛心的動物醫生,也是小雪琳心目中的偶像爸爸。然而,大地震的那一夜,動物醫院倒塌、妻子成為植物人之後,皓皓醫生竟然鋌而走險,與販賣保育類動物的黑衣人合作……
本書以沉穩的筆調,將動物知識與保育觀念等不同面向巧妙融合在一起。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可對生態進行反思,也能對於身邊的人事物多一分愛與尊重。青少年小說的創作與經營,在台灣是少數的,作者已是十分成熟的創作者。【內容簡介


創意科學實驗365
365 SCIENCE ACTIVITIES
米娜.雷希(Minna Lacey)等著,艾利克斯.渥克(Alex Walker)等繪,安娜.高德(Anna Gould)等設計,史蒂芬.查普曼(Steven Chapman)審訂,陳偉民譯,小天下出版,520元,適讀年齡:6至8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可自行閱讀
推薦原因: 知   趣   創 
全書有366個科學實驗,以插圖搭配真實照片,由淺至深說明各類知識。訓練孩子從觀察現象開始,自己動手實驗做比較,才能對原理融會貫通,建立基礎科學觀念。
全書富設計感亦具知識性,讓孩子學習由日常生活觀察各種現象,引發好奇心與探索世界的熱情。每個實驗都有詳細步驟,很適合親子一起動手做、一起討論,激發出更有趣的想象力。【內容簡介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