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家,作品曾於法國、瑞士、比利時、香港等地展出, 並榮獲多項國際大獎肯定。2014年作品《消失的226號》入選美國3 x 3當代插畫展,並收錄於美國插畫年鑑中;2013年作品《清道夫》入圍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新秀獎, 同年作品《禮物》於歐漫前衛漫畫節瑞士琉森榮獲新秀獎首獎;2006年以《奇異國系列》榮獲韓國首爾第十屆國際動畫競賽角色故事設計類第2名, 另著有《床底下的夢想》禮物書。著有:《不安分的石頭》、《The Dream Under the Bed》。
世界上最大的兒童文學和少年文學的獎項林格倫兒童文學獎(The Astrid Lindgren Memorial Award),3月27日在波隆那童書展揭曉得獎名單。獲得這項殊榮的是美國童書與青少年書作家賈桂琳.伍德生(Jacqueline Woodson)。評審團評價她的作品,讓讀者看見那些努力面對生命挫折的青少年,以深沉的敘事,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悲傷與希望。
她有相當多經典作品,其中2014年以回憶錄式的韻文作品《Brown Girl Dreaming》奪得多項大獎,獲選為第6任美國國家青年文學大使(National Ambassador for Young People's Literature),並將於2018至2019年的任期中,展開全美巡迴演講。繁體中文翻譯作品《其實我不想說》,2009年由 小魯文化出版。
▉第11屆兒童及青少年票選圖書獎(Children’s & Teen Choice Book Awards)從3月1日開始,進入最終票選階段,決選書目依年齡分成4組,每組5本書,其中包括《Malala: Activist for Girls’ Education》、《魯蛇俱樂部》(The Losers Club)、美國國家圖書獎提名作品《Long Way Down》,以及長期盤據《紐約時報》青少年暢銷書榜單的《Turtles All the Way Down》和《The Hate U Give》等書。
美國童書委員會(Children’s Book Council)和非營利組織「孩子都是讀者」(Every Child a Reader)於2008年設立此獎項,是美國唯一完全由兒童和青少年票選出來的全國性圖書獎項,其宗旨在於讓孩子能夠為「這些為他們所寫的故事」表達意見,而不是由成人評審決定。
▉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時間的皺摺》(A Wrinkle In Time)上映前呼聲極高,於去年底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甚至被譽為「好萊塢的永恆經典」,堪稱年度最受關注的科幻文學改編電影之一。然而3月初於美國正式上映後,評論反應兩極,相較於電影,不少外媒反而著墨讚揚原著的細膩精采,以及該書在其童年閱讀經驗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
《時間的皺褶》電影預告
《時間的皺褶》原著為麥德琳.蘭歌(Madeleine L’Engle)於1963年獲得紐伯瑞金牌獎的作品,後被亞馬遜網路書店選入「一生必讀的100本童書」(100 Children's Books to Read in a Lifetime),2012年全球已賣破1000萬冊,至今暢銷不墜。
▉另一部由青少年小說改編的電影《親愛的初戀》(Love, Simon)也於近日上映,票房亮眼。原著《西蒙和他的出櫃日誌》(Simon vs. the Homo Sapiens Agenda)是貝琪.艾柏塔利(Becky Albertalli)的首部小說,寫出同志少年西蒙戀愛時的猶疑忐忑,以及「被出櫃」後的生活種種,一舉入圍2015年的美國國家書卷獎決選名單。
艾柏塔利的新書《Leah on the Offbeat》將於下月上市,這次的主角是西蒙的摯友莉亞,內容則繼續探討校園、愛情、同儕關係,及認同等青少年議題。
【作家動態】
▉動畫電影《石破天驚》(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的原著作者茱迪.巴瑞特(Judi Barrett)與繪者榮恩.巴瑞特(Ron Barrett),近期推出新繪本《有更多的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Lots More Animals Should Definitely Not Wear Clothing)。該書是延續兩人在1970和1980年出版的兩部繪本《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Animals Should Definitely Not Wear Clothing)和《動物絕對不該表現得像人類》(Animals Should Definitely Not Act like People),質疑人類想要控制動物的行為,用幽默的方式呈現穿上衣服的動物們有多困擾。榮恩在訪談時表示:「我們最初是想做一本反迪士尼的書,因為有點看膩了穿著水手服的鴨子。」
左起:《有更多的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動物絕對不該表現得像人類》
▉第一本獲頒凱迪克獎的漫畫小說《這個夏天》(This One Summer),是作家Mariko Tamaki與插畫家/漫畫家Jillian Tamaki於2014年的共同創作,後來某些學校認為其內容涉及LGBTQ角色、毒品、不當用詞、色情等成人議題而列為禁書,美國圖書館學會(ALA)也將其列在2016年公布的「最具爭議書籍」。
近日,Jillian Tamaki的首本圖畫書《They Say Blue》面市,故事中的女孩在大自然裡觀察、思考,發現掬起的藍色海水,變得像玻璃一樣清澈,似乎意味著事物不會僅僅因為能被看見,就成為真實,有時候真實是不可見的。《柯克斯書評》如此描述:「這本書並不是真的在談論顏色或季節,而是提醒人們放慢速度、品味當下、注意微小的細節,珍惜藉由童心所發現的奇蹟。」
▉去年以《他們都看見一隻貓》(The All Saw a Cat)獲得凱迪克銀牌獎的童書創作者布蘭登.溫佐(Brendan Wenzel),推出新繪本《Hello Hello》,描繪各種動物的相遇,牠們張著大眼,開心地互相打招呼。書末還依照動物們的出場順序列出清單,並標示該物種的瀕危等級。《出版人週刊》評介此書是「用愉快的方式告訴人們,地球上的生命脆弱易逝,如果有更多的物種消失,會是一件多麼失落的事。」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蓋兒.芙曼(Gayle Forman)的新作《I Have Lost My Way》即將上市,故事描述3名在各自生命裡掙扎的青少年,透過一場意外遇見彼此,拯救他者的力量油然而生。現任美國國家青年文學大使賈桂琳.伍德森(Jacqueline Woodson)稱讚道:「芙曼的生花妙筆,讓這個關於友誼、愛、失去及救贖的故事變得豐富許多。《I Have Lost My Way》是一首美妙的情歌,專為那些經歷過恐懼,回首發現自己已然超越的年輕人所譜寫的。」●
波隆那童書展》插畫展頒獎典禮現場,台灣插畫家作品深獲好評
第55屆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活動進入高潮,入選本屆插畫展的頒獎典禮,於3月28日當地下午進行頒獎,台灣5位插畫家林廉恩、劉旭恭、劉韻竹、安哲及吳欣芷,在三千多名競選者中脫穎而出,接受大會贈獎。
創辦於1964年的波隆那童書展,於1967年開始,於展期內評選該年度最優秀的作品進行展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藝評家以及出版社聚集於此,所有能抵達波隆納的作品都代表了各地最高水準的插畫。本屆的參賽作品,來自72個國家,三千多位插畫家的一萬五千幅作品,本次的參賽數量與國家數都堪稱是歷年之最。
本屆的五位評審委員,有來自俄羅斯的俄國藝術學院院士、插畫家Anastasia Arkhipova、墨西哥的童書出版人Petra Ediciones、倫敦插畫家 William Grill、美國童書出版人Allyn Johnston以及德國漢圖書插畫學教授Bernd Mölck-Tassel。其中有3位評審在介紹他們最喜愛的5個作品時,都選到台灣作家,包含了劉旭恭、安哲與吳欣芷的作品。
▇林廉恩
畢業於銘傳商業設計。擅長使用壓克力顏料和水性蠟筆,近期開始喜歡複合媒材拼貼。曾獲得2014美國3X3當代插畫獎及2015波隆那兒童插畫獎。著有《可能小學的歷史任務》、《大嘴龍牽紅線》。
入選作品:台灣印象
創作媒材:拼貼
▇劉旭恭
1973年出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畢業。1995年參加「陳璐茜手製繪本教室」後開始創作繪本,現為「圖畫書俱樂部」成員。作品曾獲信誼幼兒文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年度最佳童書、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最佳圖畫書、上海好童書獎,並曾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繪本作品有:《貝殼化石》、《好想吃榴槤》、《阿公的光屁股》、《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謝謝妳,空中小姐!》、《一粒種籽》、《下雨的味道》、《小紙船》、《到烏龜國去》、《大家來送禮》、《五百羅漢交通平安》、《愛睡覺的小baby》、《橘色的馬》、《煙囪的故事》、《誰的家到了?》、《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火柴棒姊妹》和《你看看你,把這裡弄得這麼亂!》
入選作品:車票去哪裡了?
創作媒材:廣告顏料,鉛筆
延伸閱讀:童書》劉旭恭用清澈的眼光,捕捉生動的兒童世界
▇安哲
視覺藝術家,作品曾於法國、瑞士、比利時、香港等地展出, 並榮獲多項國際大獎肯定。2014年作品《消失的226號》入選美國3 x 3當代插畫展,並收錄於美國插畫年鑑中;2013年作品《清道夫》入圍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新秀獎, 同年作品《禮物》於歐漫前衛漫畫節瑞士琉森榮獲新秀獎首獎;2006年以《奇異國系列》榮獲韓國首爾第十屆國際動畫競賽角色故事設計類第2名, 另著有《床底下的夢想》禮物書。著有:《不安分的石頭》、《The Dream Under the Bed》。
入選作品:阿河/Aho
創作媒材:手繪,電腦繪圖
▇吳欣芷
1992年出生,台南人。畢業於成功大學外文系、英國劍橋藝術學院童書插畫碩士。善將抽象的情緒或是概念運用圖像方式呈現,以線條為主,結合不透明水彩和色鉛筆創作。主要的創作媒材為代針筆、沾水墨筆、 色鉛筆、拼貼與不透明水彩。
入選作品:The Best Sound in the World
創作媒材:不透明水彩、色鉛筆、墨水
▇劉韻竹
剪紙創作與教學工作者。2007年開始參與剪紙創作及設計展。媒材使用從機器生產的彩色棉紙到手工紙、手工紙漿,以及牛奶盒、傳單、折頁等各類回收紙。創作題材和內容除了探索傳統中國剪紙,也表現個人喜好的自然世界。作品喜歡嘗試多元表現方式與色彩。最近喜歡嘗試剪紙與手工紙及紙漿的結合。著有《童詩剪紙玩圈圈》。
入選作品:慢慢{Slow}
創作媒材:剪紙
▇波隆那童書展即時報導
▇波隆那童書展現場照片集錦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