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書展》獻給重度書展迷的2018走跳指南,不可錯過的活動精選
【東亞歷史看台灣】好久沒有這麼火力全開的出版計畫
出版界極富野心的出版計畫即將登場,八旗文化取得日本講談社的授權,在接下來的18個月裡,將陸續出版《興亡的世界史》套書,共計21冊。此系列企圖藉由日本的視角,以亞洲之眼捕捉全球史的內部動能,用多重曝光在讀者眼底勾勒出全新的世界史圖像。
「世界」是透過述說而建構的,在台灣讀者的視野裡,「世界史」仍是一段尚待填補的空白。《興亡的世界史》試圖拓增我們對於「世界」的視角,探究人類文明的「興」與「亡」。知道我們從何而來,也許就能解決該往哪去的問題。
- 台灣要如何在「世界史」中定位自己:《興亡的世界史》系列書系新聞發布會
時間:2/7(三)13:30 - 14:30
地點:一館主題廣場
座談:翁嘉聲、蔣竹山、郭重興、涂豐恩、富察
- 在歐亞大陸搖擺不定的俄羅斯,如何影響到台灣:《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大地》新書座談
時間:2/8(四)18:00-19:00
地點:一館 D624 讀書共和國人文沙龍
主講人:趙竹成
- 從海洋史邁向世界史:《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新書座談
時間: 2/10(六)15:00-16:00
地點:一館 D624 讀書共和國人文沙龍
主講人:陳國棟

【圖文書】給我圖像,其他放旁邊(喂)
或許有人不喜歡看書,但有誰不喜歡看漫畫嗎?今年書展有關圖像閱讀的講座豐富多元,2/6開展當天由英美文學評論人胡培菱打頭陣,將以時間軸介紹她認為不可錯過的經典作品,並分享如何以更細緻的方式閱讀不同類型的圖文書。
大塊文化近日推出全新圖像書品牌image3,首波共有6部精彩繪本,作者群涵蓋伊朗、波蘭、烏克蘭、義大利……揉和細膩奔放的視覺語言與故事情節。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將與視覺藝術家鄒駿昇對談圖文書的閱讀文化。已故知名漫畫家鄭問之子鄭植羽也將與郝明義及大辣出版總編輯黃健和,對談鄭問的創作歷程。
法國在台協會邀請多家法國出版社來台參與講座對談。曾獲2007年波隆那插畫獎的插畫家波列,將與首位在巴黎創辦出版社的台灣人葉俊良對談,兩人先前曾合作法文版繪本《木蘭辭》,獲得「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肯定。2/8也將有3位法國出版業者分享童書的革新與創意。
- 歐美深度閱讀新寵:非虛構漫畫
時間:2/6(二)19:00 - 20:00
地點:一館(D322)講座區
座談:胡培菱
- 以圖像語言呼喚世界:iMage3主題講座
時間:2/8(四)17:15 - 18:15
地點:一館主題廣場
座談:郝明義、鄒駿昇
- 大俠遠揚:尋找鄭問足跡
時間:2/11(日)16:00 - 17:00
地點:一館主題廣場
座談:郝明義、鄭植羽(鄭問之子)、黃健和(主持) - 童書世界的革新與創意
時間:2/8(四)11:45 - 12:45
地點:一館文學沙龍
座談:Stéphanie Vernet、Thomas Bout、林幸萩
- 作家與插畫家如何成為合作無間的夥伴
時間:2/9(五)14:15 - 15:15
地點:一館藍沙龍
座談:克蕾夢絲‧波列、葉俊良
【港台故事】為你我撐起這把傘
香港豐沛的文化能量將在本次台北國際書展發酵。港人走上街頭孕育了社運年代,但這些行動真的有讓社會改變嗎?《社運年代》作者群將與台灣社會學家吳介民等人對談,18位學者從各自領域出發,以嚴謹的學術角度深層思考現象下的裡外緣由。
大咖港台作家如《號外》雜誌創辦人、香港作家陳冠中,學者黃淑嫻,作家楊澤與楊渡將在書展現場,以兩小時的扎實規格,談論台港兩地的現代主義發展。
本次書展除了聚焦香港的「大」時代變局,也聚焦於麻雀雖「小」的精彩:艺鵠書店位於香港灣仔樓房「富德樓」,書店負責人May與樓主共同媒合讓藝文單位進駐樓中,自2003年起已有超過50個團體進駐,也讓已成長茁壯的團體遷出、提供更需要的人創作空間,這般成為美談的「富德精神」值得對經營藝文共享空間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學習。
來自香港的52Hz出版聯盟有精彩的複合攤位,聯盟也將舉辦「30秒說書會」,讓八十多部作品背後的香港出版人現場即席說書,邀請台灣讀者熱鬧圍觀、多多捧場。
- 探尋香港的社運年代
時間:2/8(四)18:00 - 19:00
地點:一館黃沙龍
座談:鄭煒、袁瑋熙、吳介民、何明修

- 台港現代主義的發展 PART 1
時間:2/9(五)16:45 - 17:45
地點:一館藍沙龍
座談:陳冠中丶楊澤、黃淑嫻、楊渡(主持)
- 台港現代主義的發展 PART 2
時間:2/9(五)18:00 - 19:00
地點:一館藍沙龍
座談:陳冠中丶楊澤、黃淑嫻
- 艺鵠書店:失而富德的香港精神,談藝文共享的空間利用
時間:2/10(六)14:00 - 15:30
地點:一館(D322)講座區
座談:May(香港 艺鵠書店)、陸穎魚(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 香港小出版小巡禮暨三十秒說書會(上/下集)
時間:上集 2/9(五)1900 - 20:00
下集 2/10(六)13:00 - 14:00
地點:一館攤位A1217
座談:52Hz 出版聯盟參展成員
【島嶼記事】錯過這次還要等30年喔喔 ( 蝦米 )
柯金源,人稱柯師傅,公共電視節目製作人。以行腳的毅力,借環境史時間軸的比對方式,觀看土地利用型態對山林、海洋、河海交界、離島、生物與人的影響。他的紀錄片在全世界獲獎不斷,堪稱台灣最重要的生態紀錄片導演。這部新書,是一本時間之書。審視過去30年間,所有重要的環境事件,直視每吋台灣土地的變遷。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的主題,扣準台灣身世最複雜的一刻,看似歷史問題,卻無一不牽動著島嶼當下的認同。由台大蘇碩斌策畫,過程的用心,反覆打磨,訴說故事,也喚起歷史原本該有的功能和樣貌。
- 《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新書分享
時間:2/6(二)19:00 - 20:00
地點:一館 青春舞台
主講人:柯金源
- 《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新書分享
時間:2/7(三)18:00-19:00
地點:一館 D624 讀書共和國人文沙龍
主講人:柯金源
-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時間:2/8(四)19:00-20:00
地點:一館 D624 讀書共和國人文沙龍
主講人:蘇碩斌、馬翊航、楊美紅、蕭智帆
【從虛構到真實】戲裡戲外,閱讀跨界
腦中構築的想像如何落實為文學作品?真實世界的題材如何轉換成虛擬的人生?《最好別想起》、《破案神探》、《比小說還離奇的12堂犯罪解剖課》等奠基於社會真實的犯案推理作品,吸引了無數讀者的目光,木馬、時報與馬可孛羅3家出版社攜手合作,邀請到小說家溫蒂.沃克、科普心理作家海苔熊及中央警大助理教授施志鴻,暢談犯罪研究與書寫的最新面貌。
從《一把青》到《花甲男孩轉大人》,台灣戲劇圈近年來大量向小說界取材。書展期間,作家楊富閔將與電視製作人、植劇場總監製王小棣,以及導演瞿友寧,談論文學與戲劇如何激盪出更多元、更具創意的火花。王小棣也將就植劇場的製作經驗,分享戲劇創新、新人培育、提昇臺灣戲劇品質的理念。
- 橫跨虛構與真實世界的犯罪書寫:小說家、心理學家與刑事研究者的三方對談
時間:2/10(六)10:00 - 12:00
地點:一館主題廣場
座談:溫蒂.沃克(主講)、海苔熊、施志鴻

- 當小說遇到戲劇:王小棣、瞿友寧、楊富閔談文學與影視的創造力
時間:2/10(六)12:15 - 13:15
地點:主題廣場
座談:王小棣、瞿友寧、楊富閔
- 植劇場的跨界實驗:電視劇、網路與漫畫 座談會
時間:2/11(日)13:00 - 14:00
地點:黃沙龍
座談:藍祖蔚、王小棣、李亞倫

【韓國作家與出版社】歐巴歐逆看過來
繼電視劇與電影攻占台灣後,韓國的優秀文學作品與出版紀實也越來越受台灣讀者重視。被譽為「韓國當代第一小說家」的丁柚井,爬梳社會資料而創作的《七年之夜》、《射向我心臟》,出版後皆被搬上大銀幕,作品直面生存於當代社會所遭遇的問題與兩難。小說家將親臨書展現場,與讀者分享她的創作故事。
台北居大不易,許多人回鄉開店,但有人敢在鄉下開出版社嗎?《鄉野間的幸福出版:山鷹出版社的釜山生存記》作者群多達8人,是這間在韓國鄉間存活超過10年的出版社,從社長到職員合寫的生存紀實和工作日誌。
除了日常的出版業務,山鷹每個月舉辦「與讀者會面」活動、經營社群媒體,努力成為連結作者與讀者間的橋樑。該社社長將親臨書展會場,與讀者分享他們從零開始、生存至今掌握的重要概念。
- 刺穿社會的心臟 韓國當代小說家丁柚井分享會
時間:2/7(三)18:00 - 19:00
地點:一館文學沙龍
座談:丁柚井、彭樹君
- 韓國顯像劑:深入人心的另一面:丁柚井X張康明對談 Author Talk
時間:2/8(四)11:45 - 12:45
地點:一館黃沙龍
座談:張康明、丁柚井、陳慶德(主持)、游芯歆(翻譯)
- 鄉野間的幸福出版:山鷹出版社的釜山生存記
時間:2/9(五)11:45 - 12:45
地點:黃沙龍
主講:姜洙杰(韓國山鷹出版社社長)
【馬華文學】季風帶吹來國際書展了!
馬來西亞特有的鄉土風情與地景元素,提供了什麼樣的養分?同為文學作品,大馬風貌有何新意?從臉書文、散文、現代詩到小說,馬華文學如何養成?又如何在台灣被傳播?書展現場有一系列馬華文學講座活動,豐富你對馬來西亞的印象。除了廖宏強、黃錦樹、張錦忠等學者作家之外,馬國新近鵲起的文學雜誌《季風帶》發行人林韋地、馬華作家許裕全也特地訪台,於書展現場與讀者面對面。
延伸閱讀:世界書房》湍湍流水匯成大河:馬來西亞華文出版近期風貌
- 膠林深處的馬華文學
時間:2/7(三)14:15 - 15:15
地點:一館文學沙龍
主講人:廖宏強、黃錦樹、張錦忠
- 許裕全談小說創作
時間:2/6(二)18:00 - 19:00
地點:一館(D322)講座區
座談:許裕全(主講)、潘怡帆
- 潛伏幽境,書寫雨林:許裕全談大馬小說創作元素
時間:2/7(三)16:45 - 17:45
地點:一館文學沙龍
座談:許裕全(主講)、賴凱俐
- 《這就是人參》:諧星與文青的人生之道
時間:2/9(五)10:30 - 11:30
地點:一館文學沙龍
座談:林韋地、陳官廷
- 《最後一堂創作課: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新書分享會
時間:2/11(日)13:00 - 14:00
地點:一館文學沙龍
主講人:東華創英所師生代表
延伸閱讀:「作家的老師:李永平」紀念專題
【臺灣作家】最走心的本土書寫
最能牽動內心,又能藉著閱讀帶我們認識自己的,還是本土文學書寫。
新世代的三位作家顏訥(近作《幽魂訥訥》)、陳又津(《跨界通訊》)與蔣亞妮(《寫你》)於本屆書展首次交會,三人將分享各自的城市觀察與寫作歷程,在書展舞台激盪幽默輕快的創作火花。
小說大家王文興以新作《剪翼史》接續《家變》、《背海的人》,耗時43年完成其人生三部曲。書展會上將與讀者分享創作歷程與對創作的看法。
從幹細胞名醫轉戰作家之路、爬梳台灣民族島嶼DNA的陳耀昌再出新書《獅頭花》,被大家所遺忘的原漢衝突戰役,恰能補足你我台灣史拼圖的重要一角。朱和之新作《逐鹿之海: 一六六一臺灣之戰》聚焦17世紀的台灣,俯瞰當時的荷蘭商人、漢人移民、平埔族人與國姓爺鄭成功軍隊間的價值衝突與生存之戰,架構出大航海時代台灣海域的熱鬧圖像。
內心阿雜的時候不必點開動物頻道,劉克襄的《早安,自然選修課》細膩寫畫24種本土動物觀察,帶你紙上導覽台灣原生生物的有趣故事。
- 幽魂訥訥登入跨界通訊在寫你的城市
時間:2/9(五)16:00-17:00
地點:一館主題廣場
座談:陳又津、蔣亞妮、顏訥
- 從《家變》到《剪翼史》
時間:2/11(日)14:15 - 15:15
地點:一館藍沙龍
座談:王文興、陳美桂(主持)
- 追尋臺灣大河傳奇
時間:2/11 (日)11:45 - 12:45
地點:一館文學沙龍
座談:陳耀昌、朱和之
- 《早安,自然選修課》劉克襄新書分享會
時間:2/10(六)13:00-14:00
地點:一館藍沙龍
座談:劉克襄
【臨終須知】長大以後的人生課題 (很難,記得來聽)
從20邁向30,除了面對成家立業的挑戰,也難免遭逢親友的衰老與離別。瞭解人生下半場的生老病死,方可為親愛的人做最適切的安排。
精神科醫師吳佳璇在前作《戰鬥終了已黃昏》中,結合專業知識書寫面對與處理母親癌逝後的哀痛情緒。本次她在書展會場,將與讀者分享自己對此課題所做的閱讀功課。
現年70歲仍寫作不輟的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感悟高齡獨居者居多,一個人走向死亡將是未來的趨勢,該如何有尊嚴、好好地在家告別?作家將在書展現場分享她的親身觀察與思索。
延伸閱讀:理想的告別
- 人生下半場,比你想像的還長:有關長照、病人自主與善終的閱讀報告
時間:2/11(日)18:00-19:00
地點:一館D624 讀書共和國人文沙龍
座談:吳佳璇
- 《一個人的臨終》新書分享會
時間: 2/8(四)14:45 - 15:45
地點:一館主題廣場
座談:上野千鶴子
【原住民音樂】聽舒米恩、巴奈、阿洛免排隊 (才怪XDD)(主題廣場很容易爆滿喔)
我們或許都聽過舒米恩《太陽的孩子》的主題曲〈不要放棄〉,也在生活受挫時聽巴奈彈唱〈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原住民歌手以他們的感性和生命故事唱出當代台灣的心聲,然而他們的創作脈絡又是從何而來?
《吹過島嶼的歌》原為電視節目,以單一歌曲講述背後的原住民歷史故事,本書將精彩節目化為文字,書展活動中,巴奈、舒米恩將展演動人歌曲,本書作者阿洛主持,讓讀者感受在島嶼飄揚的美麗樂音。
- 吹過島嶼的歌
時間:2/9(五)21:00 - 22:00
地點:一館主題廣場
座談:舒米恩、巴奈、阿洛(主持)
【科普】人生有幾次能見到NASA科學家本人
台大出版中心幫你邀來書展現場了。NASA科學家李傑信(編編國小時寫作文「我的志願」就是想被放上這種職稱啊)長年寫作科普讀物不斷。近作《宇宙的顫抖: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引力波》,讓讀者能品嘗、欣賞相對論深奧數學中的物理內涵。看百年前的天才假設,如何引渡人類橫跨智慧鴻溝。
- 從愛因斯坦到LIGO:百年來首次現身的「引力波」驗證相對論
時間:2/9 (五)13:00 - 14:00
地點:一館藍沙龍
座談:李傑信(主講)、苗君易(主持)
【米澤穗信】推理迷,出動吧!
橫掃日本推理排行榜的暢銷作家米澤穗信首度來台。「古籍研究社系列」推出最新續作《遲來的羽翼》,米澤將於書展現場暢談這系列超人氣青春推理作品的創作祕密,邀請推理迷同來體會日常推理的無限魅力。
- 米澤穗信「古籍研究社系列」《遲來的羽翼》新書發表座談
時間:2/10 14:45 - 15:45
地點:一館主題廣場
座談:米澤穗信、曲辰
- 米澤穗信「古籍研究社系列」《遲來的羽翼》新書發表暨讀者簽名會
時間:2/10(日)18:00 - 19:00
地點:一館黃沙龍
主講人:米澤穗信

【吉本芭娜娜】 讓讓,療癒天后來喏
寒冷的冬日,我們迫切需要相遇療癒系天后。吉本芭娜娜與台灣插畫家湯舒皮首度跨國合作,在一則則描寫食物回憶的短篇中,思索人和人之間關係的真諦。湯舒皮曾與小說家李維菁合作繪本《罐頭 pickle!》,描繪忙碌的單身女子打不開冰箱內僅存的食物罐頭,而延伸的其他故事。時報「大人國」書系結合作家與插畫家,共同創作激盪你我心底、屬於大人的故事繪本。
芭娜娜近日推出久違的長篇新作《馬戲團之夜》,描寫對愛情後知後覺的女主角,遭逢命運的變化後相遇久違的初戀,兩人是否能跨越時間的隔閡而活在當下,真正感受「此刻花正盛開,且看此時陽光」?芭娜娜將就小說的中心命題與作家李維菁對談。
- 文學與藝術的優雅相遇:大人繪本系列對談
時間:2/10(六)11:45 - 12:45
地點:一館文學沙龍
座談:吉本芭娜娜、李維菁與湯舒皮
- 《馬戲團之夜》新書發表會
時間:2/10(六)17:15 - 18:15
地點:一館主題廣場
座談:吉本芭娜娜、李維菁 (主持、與談)
【連俞涵】再讓讓,女神來喏(尖叫)
還記得去年3月,Openbook編編們的女神連俞涵為我們擔任整個月的伴讀人物。一年過去了,她以新書《山羌圖書館》跟讀者見面。這本自剖與告解之書,連俞涵的父親、母親與好友們一一現身,友誼、親情與各種甜美不捨的情誼,讓我們看見一座情感與記憶的圖書館。
- 《山羌圖書館》新書首讀會
時間:2/8(四)12:15 - 13:15
地點:一館主題廣場
主講人:連俞涵、顏訥

【文學故事】鹽田兒女在句號後面遇上花甲男孩
好滴,逛書展很辛苦編編知道,這麼辛苦不就是為了讓平日hen常受傷的心靈療癒,飢渴的靈魂一下可以吃很撐嗎?
是的,你的好選擇來了。這個主題「百年小說」,一次帶你回顧華文創作的歷史軌跡。擅長描繪變遷之中的浮動與自我定位,被譽為「遷徙女性的代言人」的蔡素芬,以及創作由鄉土出發、跨界影視改編、研究文學史的楊富閔,和曾編選馬華文選、西藏文學、華文百年文選的主編陳大為教授,從臺灣的角度,展望華文四地小說創作變遷。一大補帖的概念。
- 百年小說,台灣發聲:陳大為、蔡素芬、楊富閔跨世代對話
時間:2/9(五)19:15 - 20:15
地點:一館文學沙龍
座談:陳大為、蔡素芬、楊富閔

人物》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進步一點:訪波隆那插畫獎得主陳又凌
年紀尚輕,陳又凌已連續兩年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獎;去年(2017)出版的《台灣地圖》一書,成為送給國外友人或觀光客留做紀念的絕佳選擇;熱鬧喧囂一時的世大運,也由她執筆畫下一張張的張明信片。
也許因為成名得早,外人常想像陳又凌從小就愛畫畫、會畫畫、學畫畫。其實,她跟所有升學體制內的孩子很像,一路讀高中、考大學,一樣課後補習,一樣不斷考試。到了高三,才在父母的鼓勵下決定「走上自己喜歡的路」,臨時惡補素描、水彩、國畫,最後順利進入心中的目標,到輔大應用美術系就讀。
回想起求學之路,陳又凌說:「我從小就喜歡畫畫,但不能說畫得好。只要拿到書,第一件事總是找到裡面的圖畫,然後照著畫一次。我直到高三才接觸到正統的繪畫訓練,在此之前都還是以學校課業為優先。父母從不會把我跟很會唸書的姊姊拿來比較,只有在選填大學志願時,提醒說設計相關科系相較於純美術要來得更靈活,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好有遠見啊!」
大學畢業後,陳又凌乖乖進入職場,開始了表定是朝九晚五、實則為責任制的爆肝雜誌社工作。每日趕著超過合理工作量的稿件是常態,更難逃每月出刊截稿前熬夜加班的命運。長久下來,身體越來越差,成為她毅然決然離開的最後一根稻草。
圖片選自陳又凌《會生氣的山》(小天下提供)
許多台灣學子讀完大學選擇直接攻讀碩士,畢業後進入職場才發現所學與所用有所差距。陳又凌則是在職場耕耘數年後,看見自己的不足,才選定進修方向,決定隻身前往荷蘭烏特勒支藝術學院(Utrecht School of the Arts)進修。這時的她已少了幾分青澀,多了不少深思熟慮後醞釀出的堅定。
在荷蘭進修期間,當地人面對設計的態度讓陳又凌相當震撼。「為了完成一件作品,荷蘭的同學和老師會在課堂上多次公開討論、調整,花時間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就只為完美呈現每一件作品。而這樣經過百般磨練的作品,更是不允許多餘的線條或裝飾。荷蘭人講求藝術作品要精準、清楚地傳達訊息。」在海外接受的磨練,敲醒了一度被工作澆熄的熱情,回到台灣後的陳又凌,堅定地踏上一條更加孤單的路。
圖片選自陳又凌《會生氣的山》(小天下提供)
陳又凌決定當一名自由工作者,但自由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自由工作者需要穩定地接案,才能有依舊不太固定的收入;自由工作者需要有超乎平均值的自律,才能有定期定量的產能;自由工作者更需要面對生活與工作日漸模糊的界線,以及親友略帶質疑的關心。這些是多年後的鎂光燈下,未曾入鏡的陰影。
從荷蘭回台後,陳又凌開始白天畫畫、晚上教英文的日子,每天嚴重超時工作,但為了堅持自己的決定,整整3年裡,她比誰都要拼命,卻沒有一句怨言。「我的朋友都笑我像公務員一樣,從早上9點畫到晚上6點,每天都一樣固定。教兒童美語的工作,也是直到3年後畫畫的接案工作量逐漸穩定了才停掉。」
陳又凌不只是為了生活而畫,她也因為清楚自己的特質,而付出最極限的努力,即便逐漸在市場上和國際間嶄露頭角,也不改一貫的堅持。她說:「我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型的畫家,所以持續不斷地畫,一直畫下去,努力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一點。」
如今的陳又凌,離高三時懵懂選擇應用美術系的決定,已經又走了好遠。2015、16年連續入選波隆那插畫獎,2017年出版暢銷繪本《台灣地圖》後,又受邀繪製世大運限量明信片,近日則推出新作《會生氣的山》。
圖片選自陳又凌《會生氣的山》(小天下提供)
金鼎獎作家林世仁評價《會生氣的山》:「陳又凌在裝飾強的圖像中,帶進了述事性,讓傳統的環保故事多了繽紛滿眼的視覺童趣。故事由人的觀點轉換成山的觀點,也為同類型故事帶來了另一種視角,呈現出作者的關懷。首尾的敘述則讓環保綠意向未來繼續開展而去……」
而陳又凌對這部看似教育寓意明顯的新作,則給了讀者一個跟故事結局一樣開放的提醒:「《會生氣的山》沒有要『教』讀者什麼事,希望大家輕鬆看就可以。還有一隻藏在故事裡潛伏已久、只露出局部的動物,在結局終於以全貌出現,請大家找找看喔!」●
2018台北國際書展《會生氣的山》新書簽書會
會生氣的山
文、圖:陳又凌
出版:小天下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陳又凌
荷蘭烏特勒支藝術學院畢業。作品曾獲韓國南怡島國際繪本插畫大賽優選獎,並兩度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喜歡散步、大自然、和貓說話,擅長以溫暖的筆調畫出生活的美好與樂趣,繪本作品有《會生氣的山》、《台灣地圖》、《媽咪怎麼了?》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