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用非虛構漫畫讓台灣走出去,也讓世界走進來——慢工文化總編輯 黃珮珊
▉結合藝術與生活的非虛構漫畫
大學畢業後到法國念藝術,黃珮珊接著在東南亞及中國兜轉八年,「到處生活,而不是處於旅行的狀態。」
她很少走訪觀光景點,第一次到寮國鄉下,投宿在一間由竹子及茅草搭建成的旅館,一到傍晚,全村提著籃子到河邊洗澡,她入境隨俗下水,與不認識的當地人聊天。
有別於多數台灣女生的白皙皮膚,黃珮珊全身晒得黝黑,留著三分頭,看上去有點苦行僧的味道,像是從土地種出來的人。她未必與老友密切聯繫,卻在東南亞的八年間不斷與陌生人打交道,了解他們的故事,生活當地的生活,一次又一次撐大她看見的世界。
生活,是黃珮珊最常提到的字眼之一,也是慢工出版品的核心。
她展示一張攝於威尼斯雙年展的照片,展品是一個甕,「我住的鄉下,大家每天都會用這種甕啊!」
一項物品,在不同時空也許是藝術也許是日常生活,黃珮珊從非虛構漫畫找到兩者的平衡,「非虛構漫畫具有藝術性的選擇,但不是純粹美的展示,訴說的是各個階層真實的生活。」
▉結尾要選擇瀑布或梁朝偉?
尋找符合慢工需求的作者不容易,會畫會寫又有觀點的人並不多,加上台灣閱讀非虛構漫畫風氣未盛,不只市場有待黃珮珊披荊斬棘,就連多數創作者也不太清楚非虛構漫畫的含義。
尤其慢工關注的議題包羅萬象,一個人一種生活,一片土地一款環境,又要如何確定作者呈現的是真實生活或僅是粗略觀察?
「我不可能每個議題都很瞭解——」黃珮珊坦言,「所以作者與他想表達的議題有多近,能不能信任,就很重要。」
她以《青空下的學堂》為例,作者本身就是一名熱血教師,時常帶著當地兒童團體作報導,也有經營部落格。靠著翻譯軟體瀏覽部落格後,黃珮珊便放手讓作者發揮,僅僅刪掉最後一頁過於英雄式的結尾。
面對作者,黃珮珊很清楚,她該做的是把問題指出來,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見塞給作者。
「我常跟作者說,先想好怎麼用一句話說明你想表達什麼,說不出來就代表你沒想清楚。」先定義出整本書想傳達的概念,接著才能進行分鏡。
黃珮珊擅長釀酒、製茶、絹印,靠一袋麵粉變出一盤義大利麵,她喜歡明白東西的製造過程,這或許也呼應了,她為什麼能抓住作者特質中的某些關節,進行有效的溝通。
曾有作者猶豫着該如何表現結尾的畫面,黃珮珊對她說:「你現在需要的選擇,就像《春光乍洩》結尾該用瀑布或是梁朝偉。」沒想到這句話竟宛如天啓,作者很快地交出滿意的原稿,「有些人適合抽象的溝通方式,認識作者真的很重要。」
▉流通的世界:當個不只是滿足讀者的編輯
在東南亞生活多年,黃珮珊希望慢工關注的議題以亞洲為主,「現在有東南亞的移工來台灣,台灣也有很多人到澳洲打工,每個人因為不同的嚮往前往不同國家,交換了工作、文化、領土,世界愈來愈流通,我們應該多認識周遭的國家。」
坦言自己並不嚮往成為哪種類型的人,或擁有多少財富,黃珮珊說只想更接近這個世界,看更多人的生活。利用記錄漫畫,則能讓更多無法親臨現場的讀者看見其他角落的真實樣貌。
然而,看見之後呢?
「然後,就不關我的事啦!」黃珮珊大笑,隨即認真說道,她無意改變任何想法,只是想讓年輕世代知道更多事情、看見可能性就好,「他們會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藉由非虛構漫畫看見世界的人,除了讀者,也包含了黃珮珊和作者們。
保持開放與多元,是慢工的理念,「每次有新的議題,我就要念很多資料,堅持將作品推到國際上,讀者的回餽也會影響出版者,我不只是滿足讀者的編輯,其實是透過讀者跟作者拓開自己的世界。」
▉仰賴讀者力量,同時保持獨立性
今年慢工出現一些變化,包括將海外的絹印工作室遷回台灣,並且開始透過經銷商鋪貨到各大通路,習慣緩慢步調的黃珮珊,也計畫在台灣多停留一點時間,擴大執行層面。
想到台灣的快節奏,「希望生活不要太過勞……」她頻頻叨念,彷彿是個面對陌生環境的外來者,一如稍早時她說,在國外感覺很正常的衣服,回台灣看起來就特別破,促使她趕緊跑去買新衣。
籌備一年的非虛構漫畫刊物《熱帶季風》預計在今年發行,集結台灣、馬來西亞、關島、港澳等地作者,呈現更多社會議題及小人物的真實生活,同時邀請各類型非虛構作者分享創作過程,吸引更多族群了解非虛構漫畫,另一方面也會根據刊物內容限量絹印,以更精緻富美感的形式提升收藏價值。
由於稿費開銷頗大,黃珮珊的經濟壓力相當沈重,她決定嘗試以群眾募資的方式出版《熱帶季風》,募資計畫預計在今年秋天上線,毫無把握能否達到預想銷量,她皺着眉頭,不諱言直說「壓力真的好大啊」,下一秒又眼睛一亮說很興奮,嘴角不自覺上揚。
首次申請文化部補助的她,期許補助只是個開頭,接下來還是得仰賴讀者支持,「希望慢工可以保持獨立性,如果讀者養不起來,意義好像不大。」如同她說的,不只滿足讀者,也希望越來越多的讀者,能一次又一次拓寬她的世界。
|
作者簡介:楊鈺琦
1976 年生,畢業於復興商工美工科繪畫組。 |
|
作者簡介:Jimmeh Aitch 本名黃駿,來自台灣,西拉雅族。語言學博士,關心原住民語言復振議題,曾在佛羅里達、菲律賓和關島的大學任教,作教授時用課餘時間畫漫畫,現在則是全職在家帶小孩。真心仰慕的漫畫作者有美國的Robert Crumb及Joe Sacco,法國的David B.,和日本的浜岡賢次。創作上偏愛黑白及線條豐富的畫風,內容以日常生活為主,再嚴肅的話題也會希望能搞笑一下。 |
7月伴讀 超粒方、亞次圓、邱顯忠》二次元的世界非常立體喔
▉跟隨哥哥的腳步,好像也不賴
走進「超粒方」和「亞次圓」這兩位年輕youtuber的房間時,感到些微意外。原以為兩個男孩的房間裡應該充滿各種動漫電玩的周邊物品,第一印象卻是「好多書啊」。
問起和哥哥「超粒方」感情如何?亞次圓笑容靦腆地回答,「感情算好的吧,只是會打架啦。」只相差2歲的兩人,就像大部分年齡相近的兄弟一樣,平日的相處裡少不了吵吵鬧鬧,但也做什麼都在一起。小時候喜歡的東西大多是因為哥哥的推薦,哈利波特、神奇寶貝和柯南,哥哥喜歡什麼,他也就跟著著迷。
而會開始製作影片,原因也和小時候一樣,是因為哥哥的影響。「當時看他(超粒方)在做youtuber,網路上也有動畫點評,就試著模仿他的風格,做了一支動畫推薦影片。」
在高中之前,亞次圓的大半時間主要花在唸書和社團活動上頭,對日本動漫的認識只有神奇寶貝和柯南;直到高中才因為同學推薦而看了動畫《進擊的巨人》,震懾於其中特殊的世界觀與節奏強烈的動作場面,就此掉進動漫的大坑裡。迷上日本動漫之後,亞次圓陸續在網路上發表心得短評,寫著寫著也就動了念頭,嘗試將短評製作成影片的形式,沒想到上傳之後反應還不錯,於是就這樣一部影片接著一部影片做下去。《你的名字》和《刀劍神域》的點評影片讓他獲得意想不到的廣大迴響,從此亞次圓開始有了身為youtuber的自覺,思考自己該給觀眾帶來什麼樣的內容,如何兼顧人氣,又堅持品質。
▉ 在小眾與大眾之間尋求平衡,才是長久之道
亞次圓很清楚,在這波youtuber崛起的熱潮中,日本動漫的點評屬於小眾,自己不太可能像超粒方那樣快速成長。至今的經驗也讓他明白,內容和點擊率有時並不一定成正比。「自己認真做的東西點擊率卻不高、隨手做的東西卻非常高——這種事情幾乎每個youtuber都會遇到。事實上常常是……你很認真很認真做的東西,觀看量就是少。」在youtuber輩出的現在,人氣最高的往往是輕鬆、娛樂取向的頻道,相對之下知識含量較高的內容,製作起來不但既辛苦又費時,觀看次數也很難衝高。
明知這一點,亞次圓卻幾乎是反其道而行地開始嘗試製作更加小眾的主題。融入自身多元的興趣,軍艦、刀劍武器、音樂、ACG知識,就像一個微型的電視台般,亞次圓一個個推出新節目。這些節目的點擊率就如預期中一樣偏少,但觀眾的黏著力反而特別好。「因為很少人在做這種題材吧,所以雖然點擊率沒有特別好,但只要一出影片,就一定有觀眾會看。」除了自己開發主題以外,他也積極地對外尋求合作,例如主動與致力推廣ACG流行文化的U-ACG接觸,希望能將平台上的優質評論文章影像化,讓更多人能看見。
「大眾的東西我一定還是會去做,那是必要做的,因為如果你想要維持一定人氣,大眾的東西還是一定要去做。有觀看來源當然是一個動力,但我覺得最大的動力是我有機會去嘗試很多不同的節目類型。」察覺到這個道理的亞次圓,有技巧地培養粉絲:先以單純、主流的作品引起一般觀眾興趣,再輔以較小眾、深入討論的主題。或是將受歡迎的作品IP與小眾題材做連結,一方面深化討論,另一方面也導入大眾流行的能量,呼喚更多的注意。
雖然承載的媒體不同,製作方式也相對輕巧,但youtuber也將自己做的一系列影片稱為「節目」。在亞次圓心中,他們所製作的這些影片,和傳統的電視節目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一樣是在開創新的形式、發掘新的思維,一樣是希望以新的內容去吸引觀眾,並讓觀眾知道這個內容是很好的。」
▉魔法招式樣樣都會,威力卻都不足,怎麼辦?
經營YouTube雖然帶來些許收入,但還不到一份正職的程度;加上大學學業尚待完成,因此亞次圓對訂閱數或瀏覽量等數字目前並沒有看得太重。但即使如此,面對一週得產出一到兩支影片的節奏,做影片的動力,是來自哪裡?「就是做影片本身吧?」如今製作影片不但是他的興趣、同時也是專業,他要求自己畫面一定要流暢、精彩,「就算現在很多人都只看字幕、不看畫面,但我還是會這麼要求自己,剪接時也會特別注意在這一塊,也做得很開心!」
形容自己是「就像還沒學專精天賦的法師,烈焰球、冰霜箭、祕法飛彈樣樣會,但威力都不是很足」,亞次圓從小就興趣廣泛,只要迷上什麼便一頭栽入鑽研,並且行動力十足。學過鋼琴、豎笛,國高中時參加過合唱團和辯論社;學過程式設計與團隊領導,高中時唸的是科學班;曾是參入校外的管樂團,上大學後成為火舞社的一員。提起自己大學時選擇了資工系,一年後卻轉入藝術設計學系,亞次圓是這麼解釋的:「可以說,我是跑到哪個領域都不奇怪的人吧。」
多才多藝的他,對未來曾有許多迷惘,如今這些肆意飛揚的能量,似乎在製作影片的過程中一一凝聚。或許往後並不一定會繼續製作影片,但對亞次圓來說,成為youtuber已經不只是一時的興趣,也是能指引他未來道路的中途。●
▉動漫youtuber讀這些書鍛鍊自己
《過動:第五屆御宅文化研討會暨巴哈姆特論文獎文集(上)》
《漫活著:第五屆御宅文化研討會暨巴哈姆特論文獎文集(下)》
《動畫之魂:創意合作的日本動畫產業》
《群》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