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稷安

書評》大獨裁家:史達林與極權崛起的時代

2018-05-31

書評似乎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通常要到最後才會提及編輯或翻譯的用心。賀列夫紐克《史達林:從革命者到獨裁者》一書在編譯上所下的苦功和展現的成果,值得打破這樣的慣例,開篇即給予最高的肯定。 ▉...閱讀更多

書評》科幻電影的啟蒙者:前鋒漫畫家墨必斯與《伊甸納》

2018-04-11

要如何介紹墨必斯(Moebius)?這幾乎是超越文字所能負擔的難題,甚至帶有一絲反諷的張力。因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打破文字的框架和主導,引領人們經由圖像,走向心靈的邊界。...閱讀更多

人物》陳柔縉的時空穿越術:奇作《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是怎樣煉成的

2018-03-02

鄰近齊東詩舍的台北舊社區裡,開發自清代的蜿蜒小巷中,日式建築和台式公寓交錯林立。文史作家陳柔縉的工作室位居其間,沒有電梯的老公寓,走入室內又是另一番風景,明亮簡潔的裝潢,細處可見巧思。極少的家飾...閱讀更多

評論》最貼近在地生活的歷史敘事:地方學

2018-01-26
第二代台中火車站。(取自《驛動軌迹:台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一書,遠景提供)

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曾說,相對於太陽系,地球是地方;倘若相對於銀河系,太陽系則又變成地方。「地方」本來就是相對的概念。 台灣「地方學」的成立,...閱讀更多

評論》「以圖治史」和「戰鬥姿態」:2017年非虛構圖文書的台灣觀察

2018-01-10

非虛構圖文書(non-fiction graphic)是近年來在歐美書壇快速成長的出版類別,特別在21世紀之後,當人們對書市普遍持悲觀的態度時,非虛構圖文書反而異軍突起,...閱讀更多

2017Openbook好書獎》非文學類 評審報告

2017-12-01
評選委員:左起林良恭(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兼教務長)、黃宗慧(台大外文系教授)、劉奕成(台灣彩券公司副董事長)、阮慶岳(作家、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翁稷安(台大歷史系博士)

要推舉非文學類的年度好書,既是艱難的挑戰,又是充滿驚奇和興奮的期待。挑戰當然在於,這個群組所涉及的領域廣泛,除了文學作品外,議題無所不包。期待則在於,不同於文學作品評選時多少帶有個人主觀好惡,...閱讀更多

書評》社會的興衰成敗,藏在會計裡:《大查帳》中的當責思考

2017-09-05

知名中國史研究者黃仁宇曾提出「在數目字上管理」(mathematically manageable)的概念,是他一生治史最重要的關懷之一,也是推演出他「大歷史」視角的關鍵。...閱讀更多

書評》從妖魔化到溫柔天真,從仇恨敵對轉身攜手合作:評《美國的藝伎盟友》

2017-06-25

  《美國的藝伎盟友:重新形塑敵國日本》是一本討論形象建構的書,更確切地說,是描述二次大戰勝方的美國,如何因應己身的需要,賦予戰敗國日本不同的形象與面目。形塑的過程中,摻雜著種族、...閱讀更多

頁面